南昌市八一学校校服:留隍民间传说(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04:24

吴均智斩“笑面虎”

        清朝道光年间,潮州知府吴均巡视来到丰政都二图,以二旗开导,大书曰:“但愿百姓回心,免试一番辣手。”许多村民觉得新鲜,都来看看热闹。
        吴均卷起轿帘,挥手向百姓致意。突然间,一个惊慌失措的姑娘跳入他的眼帘:脸色惨白,青丝蓬乱,两眼微张,跌跌撞撞地从横巷跑过去。后面跟着一个老妇人,面色凄楚,泪水盈眶,声音呜咽地一路追来。他心中有疑,急忙命衙停轿,又派人前去看个究竟。
        衙役追上了两个妇人,忙上前询问。两个妇人看到官兵追来,早已吓得失魂落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吴均下了轿,走到她们面前,说:“你们不必惊慌,本官是潮州知府,巡视到此,有什么遭遇,尽管说呢,自然为你们做主。”
        老妇人听吴知府这样说,又见他眼角间露出慈祥的眼光,不像坏人,才稳定神情,一声一泪向他诉说了她女儿的遭遇。
        吴均一听怒发冲冠,两眼放射出愤怒的眼光,对她们说:“土豪目无王法,为非作歹,本官调查清楚后,定按律惩治,为姑娘讨回公道。你们放心回去,等候消息吧!”他又从身上掏出十两纹银,赠与老妇人。老妇禁不住热泪纵流,连忙叩头谢恩,搀扶着姑娘回家去了。
        原来当地有个土豪,名叫张川,生就一个漂亮的脸和一张能说会道的嘴,但对人皮笑肉不笑,所以人家背后叫他“笑面虎”。张川仗着亲戚中有人在省里做大官,地方上有黑势力支持,从小就放荡不羁,奸浮掳掠,勒索受贿,走私禁品,无恶不作。当日除氏母女前往古庙烧香,恰巧遇到张川,张川见姑娘生得峨眉横翠,粉面生春;楚楚娇态,窈窕动人,便淫心顿炽,上前调戏。陈氏急忙拉起女儿欲走,张川的随从将老妇强撵于庙外,让姑娘留在庙内。这样,姑娘便遭到张川的强暴。
        吴均命衙役到市井上明查暗房,了解到张川的劣迹累累,还有命案;也了解到张川当地的黑势力和与省里大官的关系,连历届本县长官也拿他没有办法,有的还讨好他,跟他称兄道弟嘛!吴均听罢,不禁胸中怒火升腾,两道剑眉竖直!他哪容得土豪如此倚仗权势,为非作歹,决心剿除顽凶,为民除害。可是,吴均清楚知道,张川是一只烫手的山芋,打蛇要打七寸方能置于死地,如何万无一失将张川抓拿归案?他眉头一皱,一个擒凶方案计上心来。
        吴均派人叫陈氏母女到知府衙门去击鼓喊冤。吴均立即命人将张川带上公堂。张川到了公堂,开始也感到紧张,但一转想,自己有台撑腰,不说是强奸一个女子,就是打死一个人,你一个小小知府奈我之何?于是他稳了稳神,冷笑几声,承认是自己所为。吴均即命衙役将张川收监。
        随后,知府贴出布告,写明张川的种种罪状,并号召民众大胆揭发,若有冤有仇,尽可揭露,本府定为百姓报仇雪恨。“笑面虎”横霸地方已久,早为群众所痛恨,知府鼓励他们检查揭发张川罪行之事不胫而走,没半天就传遍了街头巷尾。于是,一张张控告书飞到衙门里,不出几天时间就收到了一大筐。(

而在此时,吴均的官署私宅,一时间热闹起来,不是有人来求情,就是有人来行贿送礼,目的只有一个,请求吴均对张川案件从轻发落。更有陈说厉害,要吴均三思而后行,免得“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吴均都一笑了之,不置可否。
        张川的罪状已经分类整理出来。吴均恐夜长梦多,立即升堂审理。起初,张川还抱着幻想,以为吴均要把他释放出来,上了公堂,仍然满不在乎。这时,吴均命人把一大谷箩控告状抬上堂来,又命告状人排列一旁。张川看此情景,才慌站起来。审理开始了,先由通判宣读控告状,再由告状人控诉。受害人一声一泪,证据确凿,不容张川狡辩。张川只得一一承认,并签名画押,自认倒霉,但他还是心存侥幸,认为吴均不会判他死罪,最多是罚款了事;倘若吴均真的做绝,那么省里的亲戚大官不会见死不救的,故他仍佯作镇定。
        突然间,吴均一拍惊堂木,厉声地说:“张川,你罪恶贯盈,尚有何言?”
        这时候,张川见知府动了真格,慌了手脚,连忙说:“老爷,请看在省里大官面上,饶了我吧!”
        不提省里大官即可,一提起来便使吴均更加怒不可遏,圆睁双眼,逼福张川喝道:“住口!你罪大恶极,如今人证物证俱全,不容你借尸还魂!本官今判你死刑,押赴刑场,立地行刑!”这时候,张川才知道自己末日已到,一阵昏晕就软瘫在地上。
        这时,一衙役勿勿走上堂,禀道:“省里衙门送来紧急公文,请老爷观看。”吴均心里头随即掠过一阵阴影,禁不住叫一声“不好!”感到意料中的事发生了。他知道,一拆公文,可能斩不了张川,不斩张川,就不能为民除去一害。若不拆公文,又将面临险恶的后果。面对这两种选择,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于是,他平静地说:“本官今日要亲临刑场监督处决要犯,行刑之后再行拆阅公文。”并立刻命人将张川押赴刑场枭首。
        当吴均回到府衙后,拆开公文一看,出了一身冷汗,果然是广东官府命吴均将案犯张川解省审理。吴均立即提笔回复,说明张川罪行严重,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今已依法处决,并连百姓控告状一并解送。广东大官见张川已死,而张川的罪状又证据确凿,也无话可说,但他也不肯就此罢休,挥笔在案卷批了“先斩后奏,目无国法,革职返乡,以儆效尤。”
        吴均为百姓除去地方上一霸,当地民众欢天喜地,奔走相告,称他是“包青天”。当他被解职回乡之日,群众扶老携幼欢送他,并高呼:“老爷,你什么时候回来呀?”“你为什么舍我们而去呢?”百姓都怀念着他,说他是为民做主的一位清官。

宋湘高歌劈“石狗”

        韩江中游东岸有个石九村,原来名叫石狗村,何来如此奇特的名称?说起来有一个古老而神奇的传说哪!
        很久很久以前,村口河岸三四丈远的水面上,浮出一块礁石,约一丈多高,形状宛如一只大狗,有头、耳朵、嘴巴、身躯、脚和尾巴,形态栩栩如生,十分逼真,而且还会像活狗一样的叫吠,人们使叫它石狗。在石狗对面西岸的河边上,竖立着一块巨石,形状宛如一只公鸡,有头、鸡冠、嘴和翅膀,而且还会像活鸡一样的啼唱,人们就叫它石公鸡。而在离石狗二百多丈的山腰上,有一块又高又大的石头,形似和尚,头戴法师帽,身穿袈裟,一手拿着小鼓,一手持着小锣;而且还会敲锣打鼓,人们便叫它石和尚。石狗、石公鸡和石和尚三者遥遥相望,把住山口,据守韩江。
        在石狗河道上游,两岸高山对崎,人烟稀少,阴木森森,江中明石暗礁,滩险连环,古称恶溪,其恶有三:一是瘴雾毒恶,二是鳄鱼狞恶,三是滩石险恶。接近石狗时,上游水流一泻千里之势减慢下来,河面突然变得宽阔起来;但石狗的巨大礁石使水流受阻转而拐弯,河身显得稍狭,恰似一个大“漏斗”,于是水流又湍急起来。附近还有个深潭,江水流到那里,旋转时形成旋涡,一个接一个地打旋,涛声隆隆,声闻数里,人们叫它石头潭。
        石狗、石公鸡和石和尚是千年成精的妖怪,它们朋比为奸,耀武扬威,把石九河道变成乌烟瘴气,成为行船、撑排的一道“鬼门关”,人们一说到石狗便谈虎色变。凡过往船家必停舶烧香祈求保佑,还必事先准备好饭团、白米,先将饭团丢进东岸石狗的嘴里,再把大米撒到西岸石公鸡前面,方能平安无事。如果有谁不懂得这一“规矩”,当船筏经过时,石狗就会先发制人,张口露牙地发出阵阵吼声,接着石公鸡不甘落后的高声啼鸣;随之石和尚桴鼓相应,一手打鼓,一手敲锣。数种声音汇合在一起,格外热闹,犹如一曲噪音大合唱,平静的江面上立刻波浪滚滚,涛声震耳,好似千军万马的嘶杀声一样。船筏就会像风车旋转似的在石九潭团团转;倾刻樯倾桅摧,船翻人亡,江面上的呼救声、惨叫声响彻云霄!造成许多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剧。
        有一勇士,在一次妖怪作崇的灾难中侥幸逃生。他生得粗眉大眼,英姿飒爽,有正义感,目睹妖怪凶残,明目张胆地残害黎民百姓,十分气愤,决心惩治石狗。他采来太古金刚砂,百日铸造成金刚剑。一日,他潜伏在石狗附近,准备一刀砍去怪物。谁知石狗听觉极为灵敏,勇士尚未走近就被发觉,随即作起妖法,一时间妖雾迷漫,风沙滚滚。勇士只觉得眼前一片黑蒙蒙,风沙遮住双眼,辨别不了方向,只好放弃计划,慌忙撤退。他忽然恍悟自己只是一个凡夫俗子,不是妖怪对手。但他除妖志坚,立誓不改,披肝沥胆,赤诚见天。于是,他入山修道,苦练仙法,誓为万民除害。
        嘉应才子宋湘,自幼生性顽皮好动,说话幽默有趣,且资质凤慧,颖悟过人,后登一甲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一天,他出游韩江,路经石狗村时,人们纷纷向他诉说。宋湘听罢义愤填膺,提笔作诗,高歌向石狗宣战,诗云:

一石生成似狗形,俨然在此守江滨。
日间河边同鱼跃,夜晚岸上对月眠。
开口吼叫舟翻倒,沉下船帆害众民。
声诉天公你应斩,粉身碎骨莫留情!虽说是诗,实际上就是讨伐石狗的一篇檄文。诗歌一开始就点明石狗由石生成,立于江边,与碧波、明月相映成趣,这原本是坦荡于天地之间的一种自然风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揭露石狗与人民为敌,又历数其罪状;最后声诉天公应为民除害,将它粉身碎骨莫留情面。这篇诗作清空一气,明白如话,雄浑奔放,淋漓酣畅,表现了宋湘对人间邪恶势力的憎恨,于幽默之中寓嫉恶如仇的浩然之气。
        当宋湘宣读了这篇义正辞严、掷地有声的“檄文”后,说也奇怪,突然间天昏地暗,风雨交加,一声炸雷惊天动地!凌晨,雨停天晴,艳红的朝阳悬挂在天边,放射出柔和的光辉。早起的人们惊喜发现,石狗已经头身分离,支离破碎;石和尚断了双手、锣、鼓不翼而飞;而石公鸡却突然失踪,不知去向。
        当地人又传说,宋湘根本不可能高歌而劈石狗,而是当天晚上,那位勇士得仙师指点,越千山,腾云追风赶到石狗村,大破妖法,惩治了妖怪。
        石公鸡究竟逃到哪里去呢?又有传说石公鸡十分狡猾,它看见勇士在怒劈石狗时,知道大祸临头,难逃此劫,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趁着勇士喘息之机,急忙飞到凤凰山躲藏起来,以后变成一座大山,人们称它为鸡公髻石山,现在凤坪畲族村就在此山下。石公鸡所在的地方,后来也住了人家,成为一个小村庄,村名叫枝菜完。而石和尚所在的那座山,人们称它和尚岽。
        屹立石狗的那个地方,人们干脆叫它石狗村。后来不断有人迁来这里居住,成为十三姓村庄,后人觉得“狗”字欠缺雅意,故取其谐音“九”,村名便成为石九村,一直沿用至今。
        自此,三石妖怪再也无法作崇了。可是,石狗被碎尸万段后,还剩下冒出水面一尺左右高的石碕,人们称它石狗屎,仍然威胁着过往船只、排筏。一直到了建国后,人民政府疏通韩江河道,工人用炸药把它炸平,才彻底根除隐患。如今,石九水路通行无阻,到处帆影点点,汽笛声声,渔歌互应,一派平和景象。

连旭巧计诛贼首

        下埔村依山傍水,山青水绿,是个美丽的村庄。因临江,村民大多以驾船捕鱼为业。
        这里一向鼎盛武风,遍设武馆,名师高手众多。村里有个少年名叫连旭,脚勤手快,经常到武馆打扫庭院,为拳师们端茶倒水,颇得大人爱惜,有时教他几个子功夫。他颖悟过人,所学皆能记住,不出几年,便学得一手好武功。
        清朝嘉庆初年,沿江海盗猖獗,打家劫舍,骚扰沿岸村庄。一次。已经长大成人的连旭与同村林孙、陈之艳等渔民等渔民出海捕鱼,碰上海盗贼船。贼船有十数人,头包红巾,气焰极其嚣张,向连旭等人渔船连发数箭,渔船不断颠簸摇摆,渔民甚为恐慌。连旭却神色镇定,泰然自若,指挥其它船只急忙撤退。但贼船很快地追上来,生俘了渔民数人。
        连旭被俘上贼船后,出奇不意地猛地一个闪身,飞脚击中一名海盗跌下水中。贼首大怒,命令贼兵将他毒打。连旭不慌不忙,与众贼展开搏斗,使出拳法奇招,一连击倒几人。贼首见连旭长得熊腰虎背,浓眉大眼,鼻直腮圆,又有一套卓绝的武功,顿生好感,急忙叫众贼停战,又叫连旭到内仓单独谈话。
        当贼首了解到连旭父母双亡,跟小姑相依为命,过着苦日子时,就问他愿意不愿意归顺于他?不问即可,一问便勾起他辛酸的回忆:
        几年前,一群海盗闯进了下埔村,刮钱刮粮,奸污妇女,无恶不作,临走时还放火烧村,全村几十人口葬身于火海之中,其中包括连旭父母。那天恰巧连旭与小姑出海捕鱼,才躲过灾难。
        自此以后,连旭视海盗有不共戴天之仇,立志杀尽海盗,为父母及受难乡亲报仇。现在反过来叫他助纣为虐,怎不激起他无比的仇恨呢?
        连旭对贼首说:“你俘了我的身,却浮不了我的心,要我归顺你,万万不能!”贼首怒道:“你不怕我杀了你?!”连旭斩钉截铁地说:“要杀要剁,随你的便!”贼首见连旭是铁中铮铮的硬骨头,不忍杀他,限三天时间,放他回家好好考虑。
        连旭虽因家贫失学,但喜欢读书,少时放牛从私塾经过时,必停下脚步,到教室外面偷听老师讲课。因生性聪敏,理解力强,学到不少知识。长大后,他遇事能动脑筋,善思考,富有谋略。他想,贼首之所以不杀它,是看中他体貌魁梧,且熟悉水性,又懂得刀棍拳术,可以作其羽翼。他又想,一直誓杀海盗为父母报仇,苦没机会,今天这机会不是来了么?……随即一个大胆计谋在他的脑海形成了,他大腿一拍:“好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为民除害的机会到了。”
        第三天,连旭和林孙、陈之艳三人去跟贼首说,他们考虑清楚,愿意为其效劳,听从使唤。贼首大喜,设酒宴款待他们,叫他们好好干,以后自有好处。
        连旭等人就这样跟随贼帮在海上活动。但连旭不像其它海盗那样,见船就抢,逢人便杀,而是分别对待:凡贫民渔船,一律不惊忧;专门截劫官船、富商货船,并把所获的部分粮食、银饷分给贫苦百姓。贼首对连旭的所作所为有所耳闻,虽心存不满,但见连旭所获得的赃物,不比其它贼船少,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连旭不放心小姑一人留在家里,接来船里作帮手。一天,贼首来到船上,看见旭姑虽徐娘半老,但风韵犹存,因他的夫人已逝,有意收她为填房。他是个大粗人,说话从不掩遮,便开门见山对旭姑说了,说得旭姑莫名颤动。旭姑的性格虽然豁达开朗,但对于婚姻大事,也不敢作主,要征求连旭意见。
        旭姑把此事对连旭说了。连旭也好生为难,他想,因父母早丧,自小与小姑休戚与共,虽说是姑侄,但年龄相差不大,实际上如亲姐弟一样;她为了照顾自己,多次将提亲的媒婆拒之门外,至今近三十芳龄尚未出嫁;如若她嫁给贼首,一生倒也不愁吃不愁穿,再说她有个依靠,也了却自己一番心事。但是,结亲的人却是自己的仇人,倘若一天他将贼首杀了,不是害了她守寡终身么?如果不答应婚事,贼首是不会罢休的,唯一办法只有逃走,即使能逃出魔掌,但精心策划的报仇大计必将付之东流。旭姑看出侄子欲言又止,好似心事重重,便再三追问。
        连旭不得不把实情相告。旭姑惊呆了!但她生长在农家,目睹豺狼当道、弱肉强食,从小就养成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品德。她很快地恢复了平静,对连旭说愿意助他一臂之力,为父母报仇。连旭感到意外,连忙说:“小姑,这好吗?”旭姑异常坚定地说:“好!”
        几天后,贼首府悬灯结彩,鼓乐喧天。旭姑坐着大红花轿前往贼首家中,一路上悲从喜来,满脸泪水。她像一个木偶人似的,上轿、下轿、拜堂、送入洞房任由人家摆布,直到花烛之夜,全然没有一点新婚喜悦的感觉,反而全身颤抖,心中五味俱全。
        夜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连旭独自到街上一家菜馆,叫了两盘菜,酌了几大碗米酒。俗话说:“一醉解百愁”,而这时的连旭却是“一醉添百愁”。
        旭姑跟贼首成亲后,名义是夫妻,实际是同床异梦。她为协助连旭实现计划,假意对贼首百般奉承,佯作恩爱,又把家务料理得井井有条,尽博贼首的欢心。
        不久,中秋佳节到了,贼首在大船上设宴赏月,连旭他们也决定晚上行动。贼首心情愉快,在旭姑诱劝下,喝了很多酒,醉得醺醺的。可是,贼首的身边都是他的得力羽翼,使连旭难于动手。在内仓当厨师的林孙见状,故意点火烧仓,大喊道:“后仓着火了,快救火呀!”众人见后面浓烟四起,急忙涌进内仓救火去了。说时迟,那时快,连旭一跃而上,用大刀杀了贼首,取其首级。旭姑、林孙、陈之艳等人也一连杀了数人,然后施展轻功迅速逃跑。
        众贼知道中了计,急忙上岸追赶,但连旭等人已走得无影无踪,大家垂头丧气只好作罢。
        连旭等人提着贼首人头献官,总戎黄标表彰他们为民除害的英勇行动,提拔他们三人为把总,旭姑用看破红尘,削发为尼,过着平静的生活。        本文来源:留隍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