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外国语学校绅士班:(★)领导者如何建立权威、凝聚人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6:11:35

如何建立领导的权威?如何凝聚人心?无论是新上任的管理者、还是已经从事管理多年的领导者,在管理生涯的开始或某个阶段,也许都会直面这个问题,尤其是当自己的威信受到下属的挑战的时候;或者在面临团队人心涣散的时刻。

 

其实这是被分别提出来的两个问题。我把它们合并在一起,不是因为这两个问题同样重要、或者它们属于同一个范畴。而是因为前一个问题不能成其为问题,后一个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管理者应该考虑的不是如何建立自己的权威,而是如何凝聚人心。

 

追求领导的权威,就是追求让群众能充分意识到领导的意志所在。在通常的情况下,当一个领导者开始关注如何建立自己的权威的时候,总是在有什么搞不定的事情的时候,而该领导者认为非常需要通过建立自己的领导权威来震慑众人,这样就能搞定搞不定的事情。

 

但如果一个领导者把关注点放在如何建立自己的权威上,而不是放在如何将人心凝聚在自己所期望的结果的方向,是从根本上误解了领导者存在的价值,朝无解的方向寻求答案。所谓领导的权威,不是领导的目的、也不是领导者的价值,甚至不是领导者为达到目的而采取的手段,而不过是领导过程中的“副产品”。领导者存在的真正价值,一是让所要做的事情圆满地做成,二是让跟随者从中获得成功对其自身的价值。

 

我这么说,会有不少管理者追问或挑战:那是不是说,领导者放弃建立自己的权威才是领导之道呢?没有权威的领导是一个好领导吗?而我的回答是一个反过来问的问题:一个领导者为什么会失去群众的跟随?这才是一个领导者应该问自己的问题。

 

为了寻求实证性答案,我和我的搭档卜劲松多次在各自的管理课上做这样一个测试:让学员用7组词汇来描述自己愿意跟随的领导;再用7组词汇来描述自己不愿意跟随的领导。我们俩在不同的企业得出来的结论几乎相同:言行一致的领导是群众最信服和愿意跟随的;说一套、做一套的领导,是群众最不愿意跟随的领导者的首要特质。

 

我们还研究了在印度深得人心的精神领袖甘地。为什么这样一个无职位权力的瘦弱老头能够征服印度人民的心?为了让学员们能够自己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把甘地的故事的片段放映给大家看:因为甘地嘴里说出来的思想能够震撼人心;因为甘地的行为和他嘴里说出来的思想高度一致。甘地所号召的无暴力抵抗,感召印度人民的心;而他身体力行的抵抗——自己纺织布匹、自己晒盐。甘地让印度人民深信不移:他所提倡的,正是大家所愿望的,而他所做的,正是他所说的。凝聚人心的力量,来自于群众对倡导者所倡导的事情的深信不移和愿意跟随。

 

记得多年前我刚回国时,看到思想前卫的知识分子们开始为中国不重视环境保护而焦虑、而呼吁。我也卷入了这样的活动。在这期间,我结识了一位锐意激进的民间环保组织的负责人。起初,我深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和他一起撰写中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文章。但有一次,我和他一起去北京大学参加一个环保活动。车开进了校园,停车的时候,他顺手把在车上打开喝完的一个软饮料盒扔出了车门,扔在了地上。完全是无意识的行为。我诧异地看着他:“不会吧?你还环保主义者呢!”他不以为意地打哈哈:“嘿嘿,搞忘了…”居然没去把饮料盒捡起来,连脸都没有红。我替他把那个软饮料盒扔进垃圾箱,那一瞬间,我不仅仅是鄙视他,而是严重质疑他倡导环保是另有他图。从此再没参加他组织的环保活动。

 

我忘了是哪位西方管理大师在他的哪本书上说:Power comes from ideas, not position.(力量不来自于职位,而来自于思想。)我们的实验、研究和我的亲历让我相信,折服人心的力量不来自于职位赋予的权力,也不只源于伟大的思想。尽管威慑的力量可以来自职位权力,但征服人心的力量从来都来自具有感召力的思想,以及那思想拥有者对自己思想的身体力行。

 

如果我回答,追求建立自己的领导权威是不对的,会让很多领导者感到困惑。但如果我回答:领导的诀窍在于把自己的意图变成群众自愿的行动。相信很多人会同意。其实这话也不是我说的。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太上,不知有之;次之,亲而誉之;次之,畏之;再次,侮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即:最优秀的领导,群众并不知有其存在;次等的领导,群众都赞美他;再次等的领导,群众都畏惧他;最差的领导,群众都侮辱他。最优秀的领导成事之后,群众却说,这是我们自己干成的。

 

我这样表述,是不是在避免误入“如何建立领导的权威”这个歧途的同时,不仅回答了这个问题,同时也回答了“如何凝聚人心”这个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