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十二中建筑图:高考文言文阅读 第4节 理解与翻译 板块(考题)精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2:23:06

第4节  理解与翻译

考 题 精 练

一、(2009·重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

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以博财物耶    博:增加          B.禄秩优厚    秩:品级

C.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规:谋求      D.事觉自死    觉:败露

【解析】A项中的,根据句意应该理解为博取博得

【答案】A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

B.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

C.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获欢乐,还能使子孙后代感到荣耀。

D.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们做到履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

【解析】D项所说的鸟与鱼,根据原文可知,其被捕获的原因并非贪高或贪深,而是贪饵

【答案】D

3.用斜线(/)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斜线(/)断句。

若 徇 私 贪 浊 非 止 坏 公 法 损 百 姓 纵 事未 发 闻 中 心 岂 不 常 惧

【命题考向】本题考查对浅显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析】…………”是一个假设复句的格式,在各分句间应该有所停顿,而坏公法损百姓同为非止的宾语,中间应该停顿。

【答案】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考向】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解析】句词语活用应译出,”“均是使动用法,同时为使整个句子文意通畅连贯,要添加必要的关联词,因为从句意看,是假设语气,所以加上如果连接更好。句重点词陷、夫、何以要正确译出,同时语意要顺畅,语气要恰当。

【答案】况且作为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

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鱼鸟有什么区别呢?

【参考译文】人有明珠,没有不视之宝贵的,如果用来弹击麻雀,这不是很可惜吗?况且人的性命比明珠还珍贵,见了金钱财帛连法网也不怕了,(就敢)直接接受贿赂,这是不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可用来弹击麻雀,何况人的性命如此宝贵,哪能用来换取财物呢?群臣如果能都努力忠诚正直,益国利人,这样官爵就会马上来到。都不能以这种方法来追求荣华,竟然敢接受财物,等到贪赃纳贿的事败露的时候,其性命也要灭亡了,实在是可笑的事。

贪财的人却并不懂得爱财,比如朝廷和地方五品以上的官员,俸禄优厚,一年所得的数目很多。如果接受别人的财物贿赂,也不过数万,一旦事情败露,官职俸禄都被剥夺,这岂是懂得爱财?这是因小而失大。以前的公仪休生性喜爱吃鱼,但他从不接受别人送的鱼,所以他能长久地吃到鱼。况且作为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诗经》说: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大风刮得很猛,贪人败坏族类。是说一人贪会贻害很多人)这确实不是妄言。以前的秦惠王要讨伐蜀国,但不知道道路,于是刻了五头石牛,把金子放在石牛后面。蜀人看见后,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便派五个大力士把石牛拖入了蜀国。道路出现了,秦军跟随其后而攻打了蜀国,蜀国于是就灭亡了。汉朝的大司农田延年贪赃纳贿三千万,事发后自刎而死。类似这样的事,怎能记述得过来!

如果能小心遵守法令,总是敬畏天地,(这样)不只百姓安宁,自己也可常得快乐。古人说: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这话可以深以为诫。如果徇私贪污,不只是破坏国法,伤害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怎能不常怀恐惧呢?恐惧多了,也有因此而导致死亡的。大丈夫怎能苟且贪图财物,以致损害自身性命,让子孙常常心怀羞愧和耻辱呢?

古人说:飞鸟栖息于树林,唯恐树木不高,所以筑巢于树木的顶端;鱼藏于水中,唯恐水不深,所以穴居于水底洞穴中。然而能被人们所捕获的,都是因为贪饵的缘故。现在大臣受任命,身居高位,享受厚禄,应当忠诚正直,遵循清廉无私,这样才能没有灾祸,长守富贵啊。古人说: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些鱼鸟有什么区别呢?

                                                                        

第4节  理解与翻译

板 块 精 练

板块1  关键实词的翻译

将下列文言语段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管鲍之交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重点词是”“,要注意被动句、判断句的翻译。

【答案】我曾经多次作官但是多次被君驱逐,但鲍叔不认为我不贤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而已。生我的是我的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子啊!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重点词是”“

【答案】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二、毋择失鹄

魏文侯使舍人毋择献鹄(天鹅)于齐侯。毋择行道失之,徒献空笼。见齐侯曰:寡君使臣毋择献鹄,道饥渴,臣出而饮食之。鹄飞冲天,遂不复反。念思非无钱以买鹄也,恶有为其君使,轻易其币者乎?念思非不能拔剑刎颈,腐肉暴骨于中野也,为吾君贵鹄而贱士也;念思非不敢走陈蔡之间也,恶绝两君之使。故不敢爱身逃死,唯主君斧质之诛齐侯大悦,曰:寡人今者得兹言三,贤于鹄远矣。寡人有都郊地百里,愿献于大夫为汤沐邑。

3.念思非无钱以买鹄也,恶有为其君使,轻易其币者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重点词是”“”“

【答案】我心想不是没有钱再买一只天鹅,(只是觉得)哪有作为君的使者,却轻易更换他的礼品的呢?

4.故不敢爱身逃死,唯主君斧质之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重点词是”“,另外要注意斧质之诛的翻译。

【答案】所以不敢吝惜自己而逃命,希望君王给我死罪。

三、越车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朽而轮败,车兒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学者之患亦然。 (明·方孝孺《越车》)

5.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但是因为他的家乡不曾有过(车),(就)用船装着(破车)回到家乡并向乡人夸耀(他得到的)破车。

6.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乡人)以为车本来(就)像这样,效仿制造这种破车的人连续不断。

7.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后,晋楚一带的人看见(破车)就笑它们笨拙,越人认为(晋楚人)欺骗自己,不予理睬。等到敌军入侵他们的边境,越人带着破车去御敌。

四、贾谊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

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汉书·贾谊传》)

8.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凭借擅长背诵诗书写文章在郡里闻名。

9.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河南太守吴公听说他才学优秀,就召他到自己的官署,非常地宠爱(他)。

10.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吴公)旧时与李斯同乡,并且曾经向李斯学习过,(皇上)就征召吴公担任廷尉。

                                                

板块2  关键虚词的翻译

将下列文言语段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陈蕃礼贤

陈(蕃)仲举言为士则,行为士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曰:君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1.言为士则,行为士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言语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读书人的模范。

2.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周武王经过商容居住的里巷,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我礼敬贤者,有什么不可以呢?

【参考译文】陈仲举的言语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读书人的模范。他一开始做官,就有革新政治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一到任,就询问徐孺子居住的地方,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报说:众人希望太守先进官署。陈仲举说:周武王经过商容居住的里巷,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我礼敬贤者,有什么不可以呢?

二、宋王出逃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                    (选自《吕氏春秋》)

3.国危甚矣,若将安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国家的形势非常危险,你准备到哪里去?

4.乡之死者宜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先前探报军情说敌军来了的人真该死。

【参考译文】齐国攻打宋国,宋王派人侦察齐国入侵的军队所到达的地方。后来又派人去察看。齐的入侵部队真的逼近了,老百姓害怕起来了。去打探的人在回来的途中遇到了他的兄长。他的兄长说:国家的形势非常危险,你准备到哪里去?他的弟弟说:(我)替大王打探齐兵入侵的情况,没料到他们已经逼近了,而老百姓害怕的就是这种情况。于是(他的弟弟)向宋王报告说:完全不知道齐国入侵的军队在哪里,老百姓(生活)得很安定。宋王(听了)非常高兴,近臣们都说:先前探报军情说敌军来了的人真该死。宋王重赏了(谎报军情的人)。敌军进了都城,宋王什么也顾不上跳上车急忙逃跑了。

三、哀溺

柳宗元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5.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渡到江中时,船破了,(乘船的人)都游起泳来。其中一个人竭尽全力游却不能达到平时的水平。

6.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太重了,因此落后。

7.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你愚蠢到极点了,糊涂到极点了,人都将要死了,还要钱干什么呢?

四、巨贾渡河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8.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重点词和固定句式无乃的翻译。

【答案】你先前许诺给我百金,现在却给我十金,恐怕不可以吧?

9.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古今异义词几何以及的翻译。

【答案】你,是个渔人,一天能够获得多少?这次却一下子得到十金,还感到不够吗?

                                              

板块3  特殊句式的翻译

将下列文言语段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施全

秦桧之当国,有殿前司军人施全者,伺其入朝,持斩马刀邀于望仙桥下斫之。断轿子一柱,而不能伤,诛死。其后秦每出,辄以亲兵五十人持梃卫之。初,斩全于市,观者甚众,有一人朗言曰:此不了事汉,不斩何为闻者皆笑。       

 (《老学庵笔记》)

1.持斩马刀邀于望仙桥下斫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拿着斩马刀在望仙桥下拦击砍他。

2.其后秦每出,辄以亲兵五十人持梃卫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件事之后,秦桧每次外出,都用五十个亲兵手拿梃杖护卫他。

3.此不了事汉,不斩何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个办不成事的人,不杀他留着干什么用呢?

二、君子之德

士君子之所能不能为: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荀子·非十二子篇第六》)

4.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君子把自己的品德不好看做耻辱,而不把被人污辱看做耻辱。

5.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为荣誉所诱惑,也不为诽谤所吓退。

【参考译文】士人君子能做到的和不能做到的是:君子能够做到品德高尚而可以被人尊重,但不能使别人一定尊重自己;能够做到忠诚老实而可以被人相信,但不能使别人一定相信自己;能够做到有才干而被人任用,但不能使别人一定任用自己。所以君子把自己的品德不好看做耻辱,而不把被人污辱看做耻辱;把自己不诚实看做耻辱,而不把不被人信任看做耻辱;把自己无能看做耻辱,而不把不被任用看做耻辱。因此,君子不为荣誉所诱惑,也不为诽谤所吓退,遵循正道来做事,严肃地端正自己,不为外界事物所动摇,这才叫做真正的君子。

三、王道三用

夫王道者,不可以小用也。大用则王,小用则亡。昔者徐偃王、宋襄公尝行仁义矣,然终以亡其身、丧其国者,何哉?其所施者,未足以充其所求也。故夫有可以得天下之道,而无取天下之心,乃可与言王矣。……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勾践欲救之,彼范蠡者独以为不可,援桴进兵,卒刎其颈。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留侯谏曰:此天亡也,急击勿失。此二人者,以为区区之仁义,不足以易吾之大计也。

6.大用则王,小用则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

7.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吴王被困在姑苏山上,就向勾践哀求饶自己的性命。

8.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项籍突破重围而向东败逃的时候,汉高帝也想收兵回国。

四、晏子谏灵公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9.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

译文:                              

【答案】齐灵公喜欢女扮男装的妇女,国都中的妇女都穿着男装。

10.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译文:                                    

【答案】撕裂她们的衣服,剪断她们的衣带,可是女扮男装的还是到处都有,禁止不了。

11.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于是下令不准宫内妇女穿男装,不到一个月,国都中的妇女都不再穿男装了。

                             

板块4  综合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苦斋记

刘 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于是鲜支之木,黄连之草,地黄之菜,槠、栎之实,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之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茶亦苦常茶。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 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藉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虽欲效野夫贱隶,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毋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有删改)

【注】 处: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县。龙泉县属处州府管辖。

崿(è):山崖。吹沙:鱼名。鱼狭而小,常张口吹沙,故名。

箨(tuò):笋壳。御:用。蓬:蓬草和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植物中之      中:中间

B.相为倚伏者也          倚伏: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C.燕坐于华堂之上        燕坐:安坐

D.运穷福艾             艾:尽,停止

【解析】中:符合。

【答案】A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苦乐相生的一项是(  )

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        其槚荼亦苦于常荼

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

彼之苦,吾之乐              彼之乐,吾之苦也

A①③⑥       B.③⑤⑥       C.①②④       D②③⑤

【解析】①②谈的是味道之

【答案】B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具体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作者巧妙地以一个字贯穿全文,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无往而非也。

B.本文情缘景生景与情会,前一部分的事与景与后一部分的情与理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C.作者运用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化景为趣,化趣为理,启发人们正确看待艰苦的环境,直面坎坷的人生。

D.文末的议论闪耀着作者思想的光辉,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苦之为乐苦生于乐的道理,明确人们的苦乐观和孟子、赵子的大致相同。

【解析】从倒数第二段的内容来看,人们的苦乐观与孟子、赵子的苦乐观是有差别的。

【答案】D

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之弥觉其甘。

(2)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毋亦犹是也夫!

【答案】(1)当地的方言称它为黄杜,初尝时很苦,难以下咽,一段时间后觉得满口香甜。

(2)我听说井水因为甘甜而干涸,李子因苦涩而保存,夫差因沉迷于酒色而灭亡,勾践因卧薪尝胆而兴盛,不也如同这样吗!

【参考译文】苦斋,是章溢先生隐居的房子。房子有12间,用茅草覆盖,在匡山的顶上。匡山,在处州府龙泉县西南200里的地方,剑溪发源于此。匡山四周陡峭的石壁拔地而起,山崖上都是青色的石头,四边高中间低。山下白云缭绕,山上北风呼啸。大风从北边吹来,大概滋味不甘甜而容易苦涩。所以山上生长的植物也符合这一点,它们的味道都是苦涩的。但是物性虽苦,快乐也会从中产生。就这样,栀子等树木,黄连等野草,地黄等青菜,槠、栎等果实,竹的嫩笋,没有不在这里茂密生长的。野蜂在它们中间筑巢,采花粉酿蜜,蜜的味道也是苦的。当地的方言称它为黄杜,初尝时很苦难以下咽,一段时间后觉得满口香甜,它能够治疗体内热毒淤积,消除烦躁干渴。那里的茶也比普通的茶叶苦涩。那里的水流都从石缝间涌出,水流出的地方水流很急,翻腾流动。水中有很多带斑纹的小鱼,形状像吹沙鱼,味道苦涩并微辣,吃了它可以醒酒。

匡山距离人居住的地方比较远,只有先生乐于在山中游赏,但是他的随从大多因早晚来回奔波而感到艰难,于是就选择低洼的地方筑室定居。带领几个童儿,扫除笋壳来种植粟米和豆类作物,吃那些茅草的嫩芽。闲暇时就穿着有齿的木底登山鞋登上山崖,靠着挺拔的树木放声长啸,有时向下看清凉的溪流。听到樵夫的歌声从林中飞出,就拍打石头来应和,别人不懂得他的乐趣。

先生说:乐与苦,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人们懂得快乐是快乐的,却不懂得痛苦也是快乐的;人懂得以快乐的事物为乐,却不懂得痛苦是从快乐中产生的。那么,快乐与痛苦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呢?现在,那些富贵人家的孩子,安坐在华美的厅堂上,口中没有品尝过野菜的苦涩,身子没有经历过农耕的辛劳,睡觉一定要双层的被褥,吃饭一定要珍馐美食,出入一定要仆役相拥,这是常人所说的快乐。一旦有一天好运穷尽福气消亡,出现难以预料的困苦,却不懂得喝琼浆吃美味的肠胃不能吃粗劣的食物,盖柔暖棉被的身体不能用草席。即使想效仿山野农夫和卑微的仆役,屈身疾走逃跑,在丛生的野草中苟且活命也不可能做到,难道不是往昔的快乐变成了今天的痛苦吗?所以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他们的痛苦,是我的快乐;而那些人的快乐,是我的痛苦。我听说井水因为甘甜而干涸,李子因苦涩而保存,夫差因沉迷于酒色而灭亡,勾践因卧薪尝胆而兴起,不也如同这样吗!

我听了以后似乎明白了这些道理,为他的房屋取名为苦斋,写了这篇《苦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