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江海通供应链:文言文阅读练习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37:41
文言文阅读练习2

河北保定2011届高三10月摸底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罗隐,字昭谏,钱塘人也。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乾符初,举进士,累不第。广明中,遇乱归乡里。时钱尚父镇东南,节钺崇重,隐欲依焉,进谒,投素作。镠得之大喜,以书辟之。遂为掌书记。性简傲,高谈阔论,满座风生。好谐谑,感遇辄发。镠爱其才,前后赐予无数,陪从不顷刻相背。表迁节度判官、盐铁发运使。未几,奏授著作郎。谬初授镇,命沈崧草表谢,盛言浙西富庶。隐曰:“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 镠请隐为之,有云:“天寒而麋鹿曾游,日暮而牛羊不下。”又为贺昭宗改名表云:“左则姬昌之半字,右为虞舜之全文。”作者称赏。转司勋郎中,自号“江东生”。魏博节度罗绍威慕其名,推宗人之分,拜为叔父,尝表荐之。隐自以当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因人成事,深怨唐室。诗文凡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且介僻寡合,不喜车旅;献酬俎豆间,绰绰有余也。与顾云同谒淮南节度副使高骈,骈不礼。骈后为毕将军所杀,隐有题延和阁之讥。又以诗投相国郑畋,畋有女殊丽,喜诗咏,读隐作至“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由是切慕之,精爽飞越,莫知所从。隐忽来谒,女从帘后窥见迂寝之状,自是绝不咏其诗。隐精书法,喜笔工苌风,谓日:“笔,文章货也。今助子取高价。”即以雁头笺百幅为赠,士大夫踵门问价,一致千金。率多借重如此。所著.《谗书》、《谗本》、《淮海寓言》等,并行于世。

(节选自《唐才子传》有改动)

    注:①镠,音liú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欲依焉,进谒,投素作           素;二般的

    B.谬得之大喜,以书辟之             辟:征召

    C.推宗人之分,拜为叔父,           分:辈分

    D.传食诸侯.因人成事               因:依靠

9.以下各组句子市,全部表明罗隐善属文的一组是                           (   

    ①镠得之大喜,以书辟之

    ②前后赐予无数,陪从不顷刻相背

    ③隐曰:“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

    ④为贺昭宗改名表云:“左则姬昌之半字,右为虞舜之全文。”

    ⑤即以雁头笺百蝇为赠,士大夫踵门问价,一致千金。

    ⑥所著《谗书》、《谗本》、《淮海寓育》等,并行于世。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明年间,遭逢战乱,罗隐回到家乡,当时镇守东南一方、势力极大的钱镠对罗隐很是称赏,于是罗隐投靠了他。

    B.罗隐的诗文大多以讽刺为主,他不喜军事,而在祭祀、宴会等场合献诗应酬的能力却是非常高的,因此魏博节度使罗绍威仰慕罗隐,罗隐上表推荐了他。

    C.罗隐曾与顾云一同拜见淮南节度副使高骈,高骈待他们很不礼貌。高骈后来被 毕将军所杀,罗隐写了题延和阁的诗来嘲笑他。

    D.郑畋有个女儿非常美丽,因读罗隐的诗丽对其极为爱慕,俚在她看到罗隐相貌丑陋且不通世故的样子后,便不再咏读他的诗文了。

 

 

11.把第三题文盲文阅读材料中射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5分)

 

 

   (2)即以雁头笺百幅为赠,士大夫踵门问价,一致千金。(5分)

 

【参考答案】

8. A  (素:平素)

9. C  (②镠爱其才   ③表现其英敏   ⑤隐精法书)

10.B (前后没有因果关系,且文中的表述是“罗绍威上表举荐罗隐”)

11.(1) 如 今浙西在被焚烧毁坏(或“兵火战乱”)之后,朝中大臣们正急迫地想索求贿赂,这个奏章递

上去,他们将会把我们当做鹰犬一样的驱使。(“ 焚荡”“ 方切”“ 表奏”“ 鹰犬”各1 分,通顺1分)

(2)就用雁头笺纸(书写)百幅作为赠品(赠与苌凤),结 果 士大夫们一个接一个上门问价,苌凤一次就获得千金。(“以”“为”“踵”“致”各1分,通顺1分)

附译文:

罗隐,字昭谏,是钱塘人。他自幼聪敏过人,善于写文章。诗笔尤其出众,修炼浩然之气。乾符初年,罗隐多次应进士举而落榜。广明年间,遭逢战乱,他回到家乡。当时钱镠镇守东南一方,势力极大,罗隐想去投靠他,就前去拜见钱镠并投献自己以往的作品。钱镠得到此诗大喜,就用书简召聘罗隐。于是罗隐在钱镠手下任掌书记。罗隐生性傲慢,爱高谈阔论,在宾客满堂时谈笑风生。他喜欢开玩笑,遇事有感总要表现。钱镠喜爱他的才能,先后给他无数奖赏,陪从人员没有一刻离开罗隐。钱镠表奏升罗隐为节度判官、盐铁发运使。不久,又上奏授他为著作郎。钱镠被任命为镇海军节度使之初,命令沈崧起草奏章以谢恩,奏章上极力描述浙西的富饶。罗隐说:“ 如今浙西正当兵火战乱之后,朝中大臣们正急迫地想索求贿赂,这个奏章递上去,他们看了就要把我们生吞活剥了。”钱镠就请罗隐来起草,罗隐写道:“ 天 寒 而 麋鹿曾游,日暮而牛羊不下。”罗隐还在为庆贺昭宗改名的奏章上写道:“ 左则姬昌之半字,右为虞舜之全文。”

受到文人们的称赞。罗隐调任司勋中郎。他自称“江东生”。魏博节度使罗绍威仰慕罗隐的名声,推求罗姓同族人的辈分,拜罗隐为叔父,并曾上表举荐他。罗隐原以为自己应被朝廷重用,谁知却科举一再落榜,辗转在地方大员的门下吃饭,依赖他人之力而成事,因此对唐朝廷深怀怨恨。他的诗文大多以讽刺为主,即使是荒野祠庙的木头神像也都免不了被他讽刺。而且他的性格孤僻、落落寡合,不喜欢军事;而在祭祀、宴会等场合献诗应酬,他的能力绰绰有余。罗隐曾与顾云一同拜见淮南节度副使高骈,高骈待他们很不礼貌。高骈后来被将军毕师铎所杀,罗隐写有题延和阁的诗来嘲笑他。罗隐还曾用诗投献宰相郑畋,郑畋有

个女儿极为美丽,爱好诗歌,她读罗隐的诗读到“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两句,从此十分爱慕罗隐,她的灵魂都飞出躯体,不知该做什么。一天罗隐忽然来拜见郑畋,这个姑娘从门帘后面偷看罗隐,见他相貌丑陋不通世故的样子,就不再咏读他的诗文了。罗隐精通书法,他特别喜欢制笔的工匠苌凤,他对苌凤说:“ 毛 笔 , 是 文 章 的 本 钱 。 今 天 我 帮您卖个好价钱。”就用雁头笺纸(书写)百幅作为赠品(赠与苌凤), 结 果 士大夫们一个接一个上门问价,苌凤一次就获得千金。人们多这样借重罗隐的名声。罗隐所

写的《谗书》、《谗本》、《淮海寓言》等著作,一并在世上流行。

补充:①钱尚父,即钱镠。后梁乾化二年(公元9l2年), 后梁郢王朱友珪立册尊钱镠为尚父,故有此称。②日暮而牛羊不下,《诗经》:“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此反其意而用之,描述浙西战后荒凉之景。③昭宗改名,唐昭宗原名李敏,后更名李晔。“晔”字左为华,虞舜名重华;右为日,姬昌的“昌”字一半为日。

故云“左则虞舜之全文,右则姬昌之半字。”


贵州遵义四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于仲文,字次武,少聪敏,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史臣日: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许,平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节选自《隋书· 于仲文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        耽:沉迷

    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  次:驻扎

    C.仲文伪北,让军颇骄        北:败逃

    D.毗罗恃众来薄官军          薄:轻视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于仲文“谋略”的一组是(  )

    ①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

    ②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③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④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⑤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⑥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 、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仲文年青时候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对他实施进攻。

B、于仲文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十七八个骑兵为阻击贼兵而战死,最终只有于仲文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

C、《孙子·计》云:“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于仲文可谓深谙此道,在城截止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懈之时,挑选精锐骑兵,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D、在平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出谋划策,力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勒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11.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现代汉语。(10分)

 (1)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

译文:                                                         

 (2)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

译文:                                                             

(3)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译文:                                                             

【参考答案】

8、D(薄应解释为“迫近”)

9.D(①只是交代战况,看不出“谋略”;②写于仲文死里逃生,无“谋略”可

言;⑥写于仲文乘胜追击,没有使用。谋略”)

10.B(“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一句中的“十七八”不是约数“十七八个”,

而是分数“十之七八”

11.咯,见参考译文。(1)得分点:“传(驿车)”“诣(到……去)”的翻译和省略倒装句式“[以鼓吹]给(之)”的翻译  (2)得分点:“谓(认为)…卒(马上)”的翻译和“槌(杀)”的名词用作动词  (3)得分点:“简(挑选)”“建(竖起)~倍道(兼程而行,一天赶行两天的路程)”的翻译

【参考译文】

于仲文。字次武,幼年就聪明灵活,小时候上学,就沉迷书中而不知疲倦。等到长大之后。卓异豪爽,胸怀大志,气度超凡。从家中被征召出来做官,担任赵王的属官,不久升迁为安固太守。隋高祖任北周丞相时,尉迥发动叛乱,派遣部将檀让攻占黄河以南地区。又派人诱招于仲文,于仲文拒绝了他。尉迥对他不听从自己非常愤怒,派遣仪同的宇文威进攻他。于仲文迎战,大破宇文威的军队,斩首五百多人,因功被授予开府。尉迥又派遣他的部将宇文胄渡过石济,宇文威、邹绍从白马出兵。两路并进,又进攻于仲文。于仲文估计自己支撑不住,就扔下妻子儿女,率领六十多个骑兵,打开城池西门,冲破重围而逃。被贼兵追赶,边战边逃,跟随的骑兵战死的有十之七八。于仲文仅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尉迥于是杀了于仲文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高祖见到于仲文,把他请到自己的内室,替他伤心哭泣。提升他为大将军。兼任河南道行军总管。把朝廷鼓吹的乐队给他,让他乘驿车火速到洛阳去发兵。来讨伐檀让。于仲文的军队驻扎在蓼堤,距离梁郡七里,檀让拥有数万军队.于仲文用瘦弱的士兵来挑战。檀让全军出动来抵抗,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檀让的军队很骄傲轻敌。于是于仲文派遣精锐部队从左右两侧夹击贼兵,使檀让的军队大败。檀让率领残余的军队驻扎在城武,部将高士儒率领一万军队驻扎在永昌。于仲文假意下发公文到各州县说:“大将军来了,应多多聚集粮食。檀让还认为于仲文不可能马上就到,正在杀牛犒劳士兵。于仲文知道他松懈了,于是挑选精锐的骑兵袭击他,一天便赶到了,于是攻占了城武。尉迥的部将席毗罗,拥有十万军队,驻扎在沛县,将要攻打徐州。他的妻子儿女在金乡。于仲文派遣人假称是席毗罗的使者。对金乡城的守主徐善净说:“檀让明天午时到达金乡,将要宣布蜀公的命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认为真的这样,都很高兴。于仲文挑选精锐士兵,假竖起尉迥的旗帜,兼程前进。徐善净望见于仲文的军队将要到达,还以为是檀让到了.于是出城迎接谒见。于仲文捉拿住他,于是夺取了金乡。席毗罗依仗人马众多,来迫近官军。于仲文背城布阵,在距离阵地几里的地方,在麻田中设下埋伏。两阵刚刚交锋,伏兵出动,他们都拖着柴枝擂鼓呐喊,尘埃布满天空。席毗罗的军队大败而逃。于仲文乘机追杀,贼兵都投进洙水而被淹死,洙水因此而断流。俘获了擅让。用囚车把他送到京师,黄河以南地区全部平定。席毗罗躲藏在荥阳的一户人家,被捉出斩首,把他的首级送到京师。朝廷为于仲文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史臣说:于仲文博览群书,拿出众的谋略称许自己,从平定尉迥之乱起,于是建立功名。

 


河北藁城一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祖见远,齐御史治书。正色立朝,有当官之称。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寻而齐和帝暴崩,见远恸哭而绝。梁武帝深恨之,谓朝臣曰:“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之人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

之仪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尝献《神州颂》,辞致雅赡。梁元帝手敕报曰:“枚乘二叶,俱得游梁;应贞两世,并称文学。我求才子,鲠慰良深。”

江陵平,之仪随例迁长安。世宗以为麟趾学士,稍迁司书上士。高祖初建储宫,盛选师傅,以之仪为侍读。太子后征吐谷浑,栽军有过行,郑译等并以不能匡弼坐谴,唯之仪以累谏获赏。即拜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邑二百户。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深为帝所忌。然以恩旧,每优容之。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宣帝崩,刘昉、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昉等草诏署讫,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谓昉等曰:“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贤戚之内,赵玉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于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隋文帝后索符玺,之仪又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于是隋文帝大怒,命引出,将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为西疆郡守。

隋文帝践极,诏征还京师,进爵新野郡公。开皇五年,拜集州刺史。在州清静,夷夏悦之。十年正月,之仪随例入朝。隋文帝望而识之,命引至御坐,谓之曰:“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乃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卒,年六十九。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周书》列传第三十二)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命引出,将戮之          引:拉         

B.然以恩旧,每优容之      优容:宽容

C.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假:授,给予   

D.梁武帝深恨之            恨:嫉妒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而颜见远乃至于此                          世宗以为麟趾学士

A.                                      B.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                    乃代之仪署而行之

C.                                      D.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颜之仪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   

①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   ②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    ③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  ④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   ⑤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  ⑥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

A、①③⑥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⑤

【参考答案】

7.【答案】D(遗憾)

8.【答案】A  【解析】A项都当副词“竟”讲;B项前一个“以”是介词“把”,后一个“以”是介词“因为”;C项前一个“而”是连词表顺承,后一个“而”是连词表并列;D项前一个“之”是代词,后一个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9.B(①是说颜见远 ,④是之仪 拒绝相从伪诏,非直言)


河北石家庄49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谦传

    刘谦,博州堂邑人。曾祖直,以纯厚闻于乡党,里有盗其衣者,置不问。州将廉知,俾人故窃其衣,亦不诉理,即召诘前盗衣者,俾还之。直绐云:“衣乃自以遗少年,非窃也。”州将义之,赐以金帛,不受而去。父仁罕,轻侠自任。五代末,寇盗充斥,仁罕率众断澶州浮桥以溃贼,因诱获数十人,出刍粟给官军。补内黄镇将。尝因事至酒家.遇群寇暴集,以计悉枭其首。

    谦少感概,不拘小节。初诣岭表省父,仁罕资以金帛,令北归行商。还堂邑旧墅,尝为乡里恶少所辱,谦不胜怒,殴杀之。亡命京师,遂应募从军。补卫士,稍迁内殿直都知。至道初,真宗升储邸。增补宫卫,太宗御坐,亲选诸校,授谦东宫亲卫都知.赐袍笏、靴带、器币。真宗即位,擢授洛苑使。谦起行伍,不乐禁职,求换秩,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上幸大名,至北苑,属谦有疾,遣归将护,谦恳请从行。既俾其二子随侍,仍挟尚医以从,御厨调膳以给之。疾瘳,毁所服鞍勒以遗中使,上闻,赐白金二百两。驾还,改捧日左厢都指挥使。

时高翰为天武左厢都校,有卒负债杀人,瘗尸翰营中,累日,发土得之。上怒翰失检察,执见于便殿。谦即前奏:“翰职在巡逻及阅教诸军,不时在营,本营事宜责之军头。”上为释翰罪。

    先是,谦久权殿前都虞候,俄擢曹璨正授,谦颇形慨叹。至是,璨副马军,而升谦领禁卫焉。河北屯兵,常以八月给冬衣。谦上言边城早寒,请给以六月,后以为例。无何,以足疾求典郡,上召见,敦勉之。

    (《宋史·刘谦传》卷二百七十五)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置不问      置:搁置

    B.州将廉知    廉:访查

    C.即召诘前盎求者    诘:责问

    D.直绐云      绐:告知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A. ①以纯厚闻于乡党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B. ①尝为乡里恶少所辱     ②如姬父为人所杀

C. ①执见于便殿           ②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D. ①而升谦领禁卫焉       ②一羽不举,为不用力焉

9.下列各组句子,能直接表现刘谦“不拘小节”和“为人耿直”的一组是(3分)

    A.①尝为乡里恶少所辱      ②稍迁内殿直都知

    B.①不乐禁职.求换秩      ②谦恳请从行

    C.①谦不胜毯.殴杀之      ②本营事宜责之军头

D.①毁所服鞍勒以遗中使    ②以足疾求典郡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谦的曾祖父刘直,因纯朴敦厚在乡里闻名,父亲刘仁罕,在五代末强盗窃贼横行的情况下,曾带领众人奋勇击溃窃贼,并拿出粮草供给官军。

    B.刘谦年轻时情感激昂且有气概。到岭外探望父亲,父亲用钱财和布帛来资助他,让他回家经商。刘谦在乡里犯了人命案,逃命到京城,应征入伍。

  C.宋太宗和宋真宗都十分信任刘谦,太宗准备退位时赐给他袍笏、靴带、器币,真宗

登基后,提拔他为洛苑使,由于他不喜欢宫禁中职位而改任他职。

    D.在士兵欠债杀人,把尸首埋在高翰营中,后来挖地找到尸首一事上,皇上怒斥高翰

有失检察,高翰在便殿申诉,由于刘谦的禀奏才免除他的罪过。

11.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因事至酒家,遇群寇暴集,以计悉枭其首。(3分)    ’.

译文:                                                                           

(2)既俾其二子随侍,仍挟尚医以从,御厨调膳以给之。(3分)

译文:                                                                          

(3)先是,谦久权殿前都虞候,俄擢曹璨正授,谦颇形慨叹。(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7D    8C    9C   10D

11.

(1)刘仁罕曾经因为有事情到酒店,遇见许多盗匪突然聚集,便用计谋把他们全部斩首示众。(句子大意正确2分;“暴”(突然)、“以”(用,凭借)、“枭”(斩下,砍下,斩首示众),各1分。)

(2)皇上就让他的两个儿子随行侍奉,还带着御医跟从,有御用厨师调剂膳食来供给他。(句子大意正确2分;“俾”(使,让)、“挟”(挟带,带着)、“给”(供给)各1分。)

(3)在这之前,刘谦长时间代理殿前都虞候,不久提拔曹璨正式任此职,刘谦显出非常有感触而叹息的样子


河北顺平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禹之后也。汉末入蜀,未见知待。芝闻巴西太守庞曦好士,往依焉。先主定益州,芝为郫邸阁都。先主出至郫,与语,大奇之,擢为郫令,迁广汉太守。所在清严有治绩,入为尚书。

先主薨于永安。先是,吴王孙权请和,先主累遣宋玮、费祎等与相报答。丞相诸葛亮深虑权闻先主殂陨,恐有异计,未知所如。芝见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亮答之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问其人为谁?亮曰:“即使君也。”乃遣芝修好于权。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权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原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遂自绝魏,与蜀连和,遣张温报聘于蜀。蜀复令芝重往,权谓芝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芝对曰:“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权大笑曰:“君之诚款,乃当尔邪!”

及亮北住汉中,以芝为中监军、扬武将军。亮卒,迁前军师前将军,领衮州刺史,封阳武亭侯,顷之为督江州。权数与芝相闻,馈遗优渥。

芝为(大)将军二十馀年,赏罚明断,善恤卒伍。身之衣食资仰于官,不苟素俭,然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馀财。性刚简,不饰意气,不得士类之和于时人少所敬贵,唯器异姜维云。子良,袭爵,景耀中为尚书左选郎,晋朝广汉太守。

(选自《三国志·邓张宗杨传第十五》)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今若委质于魏          委质:委身    B.君之诚款,乃当尔邪        款:款待

C.权数与芝相闻              闻:通音讯      D.身之衣食资仰于官          仰:依靠

9.下列各句中,直接表明邓芝“说服孙权”原因的一组是

(1)先主出至郫,与语,大奇之                  (2)宜遣大使重申吴好。

(3)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              (4)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

(5)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6)君之诚款,乃当尔邪!

A.(1)(2)(4)      B.(3)(4)(5)   C.(2)(5)(6)      D.(3)(4)(6)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芝汉朝末年进入蜀地,没有受到重视和礼遇,就依附巴西太守庞曦。后遇先主,随即被提拔,于是他怨气尽消。

B.先主死后,丞相诸葛亮担心孙权会令起异心,影响两国良好的关系,于是派邓芝去和孙权邦交修好。邓芝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任务。

C.邓芝到吴国后,分析了两国结盟的好处和不结盟对吴国的害处,终于说服了孙权,恢复了盟友关系。

D.邓芝为官二十多年,赏罚分明,体恤士兵,为官清廉,从不谋私产,生活简朴,家境贫寒,死时没有多余的财产。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孤诚原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    

(2)性刚简,不饰意气,不得士类之和。于时人少所敬贵,唯器异姜维云。

【参考答案】

8 、B(款:诚恳,恳切)9、B   10、A(“于是他怨气尽消”不对。)

11、(1)我诚心(确实)原本想和蜀国亲和,但是担心你们国主年纪太小,国土狭窄而形势紧迫,被魏人所利用,不能保全自己,我因此才犹豫的啊!(“诚”“逼”各 1分,“为魏所乘”“不自保全”特殊句式各1分,句意1分。)

(2)(邓芝)个性刚强直率,不会掩藏自己的心事和感受,争取不到士人们的友谊。他对同时代的人很少有尊敬推崇的,只是特别器重姜维一个人罢了。(“饰”“意气”“和”“器异”各1分,句意 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南)人,是汉朝司徒邓禹的后代。汉朝末年进入蜀地,没有被重视和礼遇。邓芝听说巴西太守庞羲好接待士人,就前去依附他。先主(刘备)平定益州之后,邓芝做郫县(今四川省郫县)邸阁督。先主出巡来到郫县,和他谈话,深深感觉他有过人之处,于是提拔他做郫县令,后又升为广汉郡的太守。他所在之处都清廉严整,很有政绩,内调入朝升做尚书的职务。

先主在永安(故治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驾崩。在此以前,吴王孙权派员请求和好,先主屡次派遣宋玮、费祎等人去报聘回答。丞相诸葛亮十分担心孙权听说先主突然去世的消息,恐怕他会另起异心,影响两国良好的关系,正不知该怎么办。邓芝就去见他,说道:“现在主上年纪还幼小,又是刚即位,应该派遣大使重新申明和吴国通好之意。”诸葛亮答复他说:“这件事我考虑很久了,就是没有找到适当的人选罢了,今天可找到了呀!”邓芝问这人是谁?诸葛亮说:“就是使君您啊!”于是派邓芝去和孙权敦睦邦交。孙权果然在犹疑是否要改变外交政策,不肯立刻见邓芝。邓芝于是自己上表请求晋见孙权,说道:“小臣今天来也是想要为吴国效力,不仅仅是为了蜀国啊。”孙权这才见他,对邓芝说:“我诚心想和蜀国亲和,但是担心你们国主年纪太小,国土狭窄而形势紧迫,被魏人所利用,不能保全自己,我因此才犹豫的啊!”邓芝回答说:“吴、蜀二国据有四大州的土地,大王您又是名高一世的英明领袖,诸葛亮也是一时的人杰。蜀国有重重的山险作屏障,吴国有三江的防阻,合这两种长处,互为唇齿相依的盟邦,进,可以兼并天下,退,可以保有鼎足而立的形势,这是最自然的道理。大王今天若想向魏委质妥协,魏必然是首先希望大王您入朝称臣,其次要太子进京侍奉,如果不听从他的命令,就托辞要讨伐叛逆,蜀国必然顺水推舟,见到时机许可了,就向您进兵,如此一来,江南的地方就不再属于大王您所有的了。”孙权沉默了很久才说:“你说的话很对啊!”于是就主动和魏绝交,跟蜀连和,并派张温到蜀国报聘。蜀国又派遣邓芝再度前往,孙权对邓芝说:“如果天下太平,二位国君分别治理,岂不是很快乐吗!”邓芝回答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地上也没有两个国君,如果兼并魏国之后,大王您未能深切体认天命所归的话,双方的君主各自努力修德,臣子们各尽忠诚辅佐,大家将要拿起擂槌战鼓,那么,战争才刚开始罢了。”孙权大笑说:“先生你的忠诚款曲,竟然就是如此吗?”等到诸葛亮往北进驻汉中之后,任命邓芝为中监军、扬武将军。诸葛亮死后,迁为前军师前将军,兼领兖州刺史,并封为阳武亭侯,过了不久,做江州的都督。孙权还屡次有书信和邓芝互通音问,送给他很丰厚的礼物。

邓芝做将军二十多年,赏罚分明而有决断,善于体恤部下士兵;他自己本身的衣食依靠公家供给。他一向俭朴,但始终不肯营谋私人财产,妻子儿女不能免于挨饿受冻,他死的那一天,家里没有剩下什么财物。他个性刚强直率,不会掩藏自己的心事和感受,争取不到士人们的友谊。他对同时代的人很少有尊敬推崇的,只是特别器重姜维一个人罢了。他的儿子邓良袭爵,后主景耀年间做到尚书左选郎,入晋朝后做过广汉太守。


河北正定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亚居守东都,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竟罪。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藩益知名。

    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王仲舒、韦成季辈为郎官,朋党辉赫,日会聚歌酒,慕藩名,强致同会,藩不得已一至。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曰:“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后果败。

    裴垍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幸事。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四年冬,顾谓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 自然帑①藏充羡,稼穑丰登。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伏愿宫室舆马,衣服器玩,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则天下幸甚。”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藩等拜贺而退。

    时河东节度使王锷用钱数千万赂遗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兼相”字,奏上云:“不可。”德舆失色曰:“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元扣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藩为相材能不及裴垍,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

    [注]①帑:收藏钱财的府库。

8.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尤:责怪                    

    B.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          勖:勉励

    C.此固深期于卿等也     期:约定                    

    D.“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加点   寝:搁置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李藩忠直敢谏和清正自持的一组是               (   

    A.①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         ②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

    B.①藩性忠荩,事无不盲             ②日又暮,何暇别作奏!

   C.①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         ②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

   D.①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         ②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官王仲舒、韦成季等人结成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并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戏作乐。尽管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李藩却不愿与他们交往。

    B.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逐末,造成国贫家困,盗贼纷起。所以力谏皇上减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

    C.河东节度使王锝重金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尽管皇上已下旨让中书省拟诏批准,   但李藩认为不可,并在形势紧迫的情况下力阻此事。

    D.裴垍认为李藩有宰相的器度,向皇上推荐重用李藩。李藩任宰相,虽然才能不如裴裴垍,但和裴垍一样清正自持,不像韦贯之那样待人傲慢苛刻。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3分)

   (2)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4分)

   (3)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3分)

 

【参考答案】

8.C(期待,期望) 9.A (分别排除B②、C①和D①)

10.D(“孤峻”意为性情“弧高严正”,不是待人“傲慢苛刻”并非贬意,裴韦二人,俱为清正自持之人)

四、11.1)我和王仲舒这些人呆在—起一整天,不知道与他们说些什么。(3分)

   (2)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百姓丰足了之后,君怎能不富足?(4分)

   (3)纵然认为不可,也应该另外写奏章,怎么能用笔涂改诏书呢?(3分)  

文言文翻译

    李藩,字叔翰,赵郡县人。李藩四十多岁时还没有出去做官,在扬州读书,用度困难,妻子儿女都责怪他,他却泰然自若。杜亚任东都留守,任用他为从事。洛中发生了盗窃案件,有人诬告是牙将令狐运所为,杜亚相信了,拷打后给他定了罪。李藩知道令狐运是冤屈的,为他争辩。但杜亚不听从,于是辞职离开了。后来捕获了真正的盗贼,李藩因此更加有名望。

    王绍掌权,邀请李藩见一面就重用他,但李藩最终没有去。王仲舒、韦成季等人担任郎官,结为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作乐,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强邀他去同聚,李藩不得已去了一次。王仲舒等人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戏作乐,后来又邀请李藩,他坚决不去,说:“我和王仲舒这些人呆在一起一整天,不知道与他们说些什么。”后来王仲舒等人果然失势了。

    裴垍告诉皇上,认为李藩有宰相的器度.就任命李藩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藩秉性忠诚,遇事知无不言,皇帝很器重他,认为他言事从无隐瞒掩饰。元和四年冬天,皇帝询问大臣说;“前代帝王治理天下,有的能使百姓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有的却导致国贫民困,这是什么缘故呢?’’李藩回答说“古人说:‘节俭能使用度丰足。’所以财物丰足取决于节俭。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那么百姓丰足了之后,国君怎能不富足?  自然国库充实,五谷丰登。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奇珍异宝,上行下效,风俗日渐奢侈,舍弃农耕,从事工商,衣食日益缺乏,那么百姓就不会富足,国君又怎能富足?自然是国贫家困,盗贼就乘机而起了!我希望陛下能把宫室车马,衣服玩物,务求减省再减省,向人们显示要改变旧俗,那么天下百姓就幸运之极了。”皇帝说:“节俭的事,发自我的诚意,贫富的缘由,正如爱卿所说。只求上下互相勉励,来保持这一风尚,如果我有越制奢滥的情形,这就确实深切期望你们能直言劝谏了。”李藩等人拜贺退下。

    当时河东节度使王锷花费数千万钱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李藩与权德舆都在中书省任职,有密旨说:“王锷可以兼任宰相,应该立即草拟诏书报来。”李藩于是用笔涂掉“兼任宰相”等字,上奏说:“不可。”权德舆大惊失色说:“纵然认为不可,也应该另外写奏章,怎能用笔涂改诏书呢?”李藩说“形势紧急了,过了今日,就无法制止了。天又晚了,哪有时间另写奏章!”此此事果然被搁置了。元和六年李藩去世,时年五十八岁,追赠户部尚书。李藩任宰相才能不如裴垍,孤高严正又不及韦贯之,然而人品清正自持,和他们也属于一类人物。

 

河南郸城一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景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建隆二年,景迁南都,立煜为太子,留监国。景卒,煜嗣立于金陵。大赦境内。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三年,泉州留从效卒。景之称臣于周也,从效亦奉表贡献于京师,世宗以景故,不纳。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乾德二年,始用铁钱,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拜韩熙载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封长子仲遇清源公,次子仲仪宣城公。
    五年,命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勤政殿学士,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与谈论。煜尝以熙载尽忠,能直言,欲用为相,而熙载后房妓妾数十人,多出外舍私侍宾客,煜以此难之,左授熙载右庶子,分司南都。熙载尽斥诸妓,单车上道,煜喜留之,复其位。已而诸妓稍稍复还,煜曰:“吾无如之何矣!”是岁,熙载卒,煜叹曰:“吾终不得熙载为相也。”欲以平章事赠之,问前世有此比否,群臣对曰:“昔刘穆之赠开府仪同三司。”遂赠熙载平章 事。熙载,北海将家子也,初与李谷相善。明宗时,熙载南奔吴,谷送至正阳,酒酣临诀,熙载谓谷曰:“江左用吾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谷曰:“中国用吾为相,取 江南如探囊中物尔。”及周师之征淮也,命谷为将,以取淮南,而熙载不能有所为也。
    开宝四年,煜遣其弟韩王从善朝京师,遂留不遣。煜手疏求从善还国,太祖皇帝不许。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 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 煜遣徐铉、周惟简等奉表朝廷求缓师,不答。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九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其后事具国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南唐世家》作者欧阳修)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A.善属文,工书画        工:擅长        

 B.世宗以景故,不纳      纳:接受

  C.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  克:完成     

  D.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  赦:赦免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李煜勤于政务的一组是(  )(3分)

  ① 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

  ②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③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与谈论。

  ④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

  ⑤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

  ⑥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煜为人仁而且孝,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他额头很宽,前齿两个并成一个,有一只眼睛两个瞳人。因为他的五个哥哥都早死,李煜幸运地被封为吴王。

B.李煜向周朝称臣的时候,留从效也奏表章贡品献到京师,宋世宗不接受。留从效怕李景来袭击,于是派他儿子留绍基到金陵去纳贡,而留从效已病死,泉州人将他的族人一并送到金陵,另推立副使张汉思。

C.在乾德二年时,开始使用铁钱,民间多私藏旧钱,旧钱更加少了,商人很多用十个铁钱换一个铜钱带出州境,官家无法禁止,李煜因此下令以一枚铜钱当十枚铁钱用,客观上有利于商业流通。

D.李煜曾因韩熙载尽忠,能率直说真话,想起用为宰相,而韩照载后房有侍妾数十人,李煜因此觉得难以为相,于是降而授予韩熙载右庶于之职,分司南都。后韩熙载将众妓女尽行斥逐,李煜很高兴,恢复他的职位。但韩熙载反复无常,李煜最终没让韩熙载为宰相。

7.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 成现代汉语。

(1)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2)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参考答案】

4.【答案】C(3分)【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能力层级为B级。C项“克”在这儿不是“完成”的意思,应是“攻下、战胜”的意思。如《左转·曹刿论战》中“彼竭我盈,故克之”中的“克”即是此意。要做好此类题目,一是靠平时多积累,二是要学会借助上下文语言环境进行推断,两者结合,则问题迎刃而解。   5.【答案】A(3分)【解析】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认定法和排除法相结合,A.①③④都属于李煜勤于政务的选项,②李煜性骄矜奢侈,喜爱声色,又喜奉佛,爱高谈阔论,不理政事。与“勤于政务”无关,排除D项,⑤宋太祖派使者持诏书宣李煜赴宋京,李煜推托有病,不肯入宋京。与“勤于政务”无关,排除B项,⑥李煜被俘至宋京,宋太祖赦免他,封他为“违命侯”,与“勤于政务”无关,排除C项,综合考虑,此题正确答案为A项。  做此类题目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不符合要求的选项一般有两类:一是将别人做的事或说的话说成主要人物做的或说的,致使陈述对象不一致;二是答非所问。排除法是作此类题目较简便快捷的方法。

6.【答案】B(3分)【解析】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B.题中“李煜”应为“李景”,此处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在做此类题时,选项中每一个意思都要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地方,注意排除把“无”说成“有”和“曲解意思”的干扰。此类题目设错误项时,有一个典型的做法,就是把两件事或两个人物的是混在一起,或把属于这件事的内容说成是另一件事的内容,有的甚至是无中生有。


河南巩义二中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簿。改宣德州司侯。州多金国戚,号难治。特立至官,俱往谒之。有五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索闾里,遂过将军家,温言诱之曰:“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潜使人索其后庭,得羊数十。遂缚其奴系狱,其子匿他舍,捕得之,以近族得减死论。豪贵由是遵法,民赖以全。

正大初,迁洛阳令。时军旅数起,郡县窘迫,东帅纥石烈牙兀諠又侮慢儒士。会移镇陕右,道经洛阳,见特立淳古,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具,期三日足,后期如军法。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帅大奇之。既而拜监察御史,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尚书右丞颜盏石鲁与佃民争田,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执政者忌之。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白撒诉于世宗,言特立所言事失实。世宗宥之,遂归田里。

特立通程氏易,晚教授诸生,东平严实每加礼焉。岁丙午,世祖在潜邸受王印,首传旨谕特立曰:“前监察御史张特立,养素丘园,易代如一,今年几七十,研究圣经,宜锡嘉名,以光潜德,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壬子岁,复降玺书谕特立曰:“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昔已锡嘉名,今复谕意。”癸丑,特立卒,年七十五。特立所著书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                                           

(节选自《元史·张特立传》)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遂过将军家         过:路过

以近族得减死论     论:辨别

后期如军法         如:按照

已锡嘉名           锡:赏赐

5.以下句子全都表明张特立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的一组是(3分)

①其子匿他舍,捕得之        ②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

③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      ④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

⑤世宗宥之,遂归田里        ⑥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

A①②④      B④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特立做事很讲究策略,先稳住五将军,再命人暗中搜查,于是,把将军绑起来关进监狱。

B.东帅纥石烈牙兀諠向来对读书人不尊敬,故意刁难张特立,令他在三日之内备足军粮器械。

C.由于张特立直言进谏,得罪了权贵,致使白撒到金世宗那里告状,他因此解官回到了家乡。

D.晚年,张特立隐居田园,朝代变换也始终如一,被元世祖封为“中庸先生”。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

 

(2)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

 

【参考答案】

4.B 正确解释:定罪

5.C ②表明张特立受人爱戴;⑤介绍张特立受陷被贬;⑥赞扬张特立能保持中庸之道

6.A (不是“把将军绑起来关进监狱”,而是将军的家奴,属张冠李戴)

7.译文:(1)将军家里难道会盗贼吗?不过随便看看,免得别人说闲话罢了。(译出大意给2分,“宁”、“聊”及反问句式“宁……邪”,每译对一点给1分)

(2)钻研经典一辈子,诲人不倦,时刻保持中庸之道,学者都景仰他。(译出大意给2分,“白首”“穷”“宗”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泰和年间考中进士,出任偃师县主簿。后来又改任宣德州司侯。宣德州内金朝皇亲国戚众多,号称难治之州。张特立上任后,都一家一户进行了拜访。其中有一国戚五将军,带着家奴掠抢了百姓的一群羊,张特立下令在村里进行大规模搜查,路过五将军家时,心平气和地诱哄他说:“将军家里难道还会出盗羊贼吗?不过随便看看,免得别人说闲话罢了。”暗地里,却叫人搜查后院,查获羊几十只。于是,把将军的家奴捆绑起来关进监狱,将军的儿子躲藏到别人家里,张特立派人将他抓获,因为是皇帝近族才得以免于死罪。这样一来,豪贵之家变得守法起来,百姓也有了安全感。

正大初年,改任洛阳令。当时战事频繁,军队来往很多,地方郡县穷于应付,东帅纥石烈牙兀諠又对读书人极不尊敬。刚好这支部队移防到陕右地区,途经洛阳,看见张特立一副读书人的儒雅模样,便起侮慢之意,不以礼待他,于是,责令他准备军粮器械,并且限令三天之内备足,逾期则依军法处置。洛阳全县百姓一向称道张特立的贤明,纷纷抢着把将军所需物品运送到县府,使得东帅万分惊奇,不得不刮目相看,等到后来晋升为监察御史时,他第一个提出金世宗的诸孙不应关押;尚书右丞颜盏石鲁和百姓争夺田产,参知政事徒单兀典阿谀奉承,办事不公,都应当罢免。张特立的正直,为当权者所不容。当平章政事白撒在陕西慰劳部队时,张特立又揭露白撒的部属违法乱纪。白撒在金世宗那里告状,说张特立所说的和事实不符。金世宗宽恕了他,他也因此解官回到了家乡。

张特立精通程氏易学,晚年教授学生,东平的严实时常对他以礼相敬。丙午年间,元世祖在王府接受王印,首先传旨告诉张特立说:“前监察御史张特立.隐居田园,朝代变换也始终如一,现在已年近七十,研究探索古代圣典,应当赏赐美名,以弘扬其潜在品德,可以特别赐号为‘中庸先生’。”壬子年间,又再次向张特立下诏书说:“钻研经典一辈子,诲人不倦,时刻保持中庸之道,学者都景仰他,以前已赏赐了美名,今日再表达这个意思。”癸丑年间,张特立去世,享年七十五岁。张特立所著的书籍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


河南郑州四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调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及忠贤定《三朝要典》,“移宫 ”一案以涟、光斗为罪魁,议开棺僇尸。有解之者,乃免。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注:①左光斗(1575—1625),明朝官员,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入狱后被迫害致死。后平反,谥为忠毅。文中加“    ”线的都是人名。②诇(xiòng):刺探。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除中书舍人                       除:拜官授职。

    B.拟十一月二日上之                 拟:打算。

    C.复构文言狱                       狱:监狱。

    D.疏趣之                           趣:催促。

5.以下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左光斗“嫉恶如仇”和“受人爱戴”的一组是(3分)   (   

    A.①捕治吏部豪恶吏                 ②辇下震悚

    B.①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         ②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

    C.①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   ②福王时,追谥忠毅

    D.①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②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左光斗在京城担任御史时,采取了治恶打假行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个京城都为之震动惊悚。

    B.左光斗和杨涟谋划弹劾魏忠贤,结果被魏忠贤预先侦知后抢先下手,魏忠贤提前两天将两人免职。

    C.孙奇逢和鹿正认为左光斗有德于京城辖区人民,倡议凑集钱财帮助左光斗,但最终还是未能救出。

    D.左光斗死后,魏忠贤还对他的同族兄弟子侄进行了迫害;直到魏忠贤被杀后,朝廷才对左光斗平反昭雪。

7.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5分)

   译文:                                                                     

  (2) 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4.C〔狱:案件〕

5.B〔A②写京城之人对左光斗治恶打假行为震动惊悚。C②写朝庭追认左光斗溢号。D①说杨涟等人受到严刑拷打后的打算〕

6.B〔从原文第二段可知,并非左光斗和杨涟“谋划”时被魏忠贤免职〕

7.翻译古文

①左光斗非常气愤,草拟奏疏,弹劾魏忠贤与魏广徽有三十二条当斩的罪行。

〔关健词:愤甚      草      劾〕

②共捐得数千两银子,商量要代他们缴纳罚金,来缓解他们的讼事,但左光斗已经与杨涟在同一天被狱卒杀害。〔“输”“狱”“为…所”被动〕

参考译文:

左斗光,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考中进士。后来升为中书舍人。被选拔授予御使,负责巡视京城。其间收捕处理了吏部的一些凶悍作恶的官吏,收缴假印七十多枚,假官一百多人,整个京城都为之震动惊悚。

杨涟弹劾魏忠贤,左光斗和他一起谋划,又和高攀龙一起揭发崔呈秀贪赃。魏中贤和他的党羽都对他非常怨恨。等魏忠贤驱逐了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以后,接着将驱逐杨涟、左光斗。左光斗很气愤,草拟奏疏,弹劾魏忠贤和魏广徽有三十二条当斩罪,准备十一月二日奏上,预先将妻子儿女遣还原籍。魏忠贤侦知,提前两天将他和杨涟二人一起免职。奸邪小人还不解恨,又制造汪文言案,将左光斗的名字挂上,派差役前往逮治。父老乡亲抱着马头号哭,声震原野,差役也为之流泪。到京后,左光斗被关入诏狱,严刑拷问。许显纯诬蔑他们收受杨镐和熊廷弼的贿赂,杨涟等人起初不承认,后来害怕不承认就会被严刑拷打而死,希望被送往司法,可以缓死,以后或许能承认澄清真相,于是他们都承认了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左光斗也虚担了收受贿银二万两的罪名。魏忠贤于是假借圣旨,仍命许显纯每过五天就追赃拷打一次,不交给法司,杨涟等人这才后悔自己失算了。容城人孙奇逢,是一个节义侠气之士,和定兴人鹿正一起,认为光斗为官时对京城所管辖地区的人民有恩德,倡议为他们凑齐钱款,人们争相响应。共捐得数千两银子,商量要代他们缴纳罚金,来缓解他们的讼事,但左光斗已经与杨涟在同一天被狱卒杀害,当时是天启五年〔1625〕乐谱七月二十六日,左光斗共享年五十一岁。

左光斗死后,赃物追查还未结束。魏忠贤命令抚按严厉追缴,拘捕光斗同族兄弟子侄十四人。长兄左光霁因被牵连治罪而死,母亲因哭泣儿子悲伤而死。都御史使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追查不力,上疏催促他们力办,因此最终使左光斗家破人亡。等到魏忠贤对《三朝要典》中“移宫”一案定案时,要把杨涟、左光斗列为罪魁祸首,并商议要开馆辱尸。后来有人替他们辩解,才作罢。魏忠贤被杀后,朝廷追赐左光斗为右都御使,录用了他的一个儿子。福王时,追认谥号为“忠毅”。


湖北黄冈中学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丘处机传

丘处机,登州栖霞人,自号长春子。儿时,有相者谓其异日当为神仙宗伯。年十九,为全真学于宁海之昆仑山,与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同师重阳王真人。重阳一见处机,大器之。金、宋之季,俱遣使来召,不赴。

岁己卯,太祖自乃蛮命近臣札八儿、刘仲禄持诏求之。处机一日忽语其徒,使促装,曰:“天使来召我,我当往。”翌日,二人者至,处机乃与弟子十有八人同往见焉。明年,宿留山北,先驰表谢,拳拳以止杀为劝。又明年,趣使再至,乃发抚州,经数十国,为地万有余里。盖蹀血战场,避寇叛域,绝粮沙漠,自昆仑历四载而始达雪山。常马行深雪中,马上举策试之,未及积雪之半。既见,太祖大悦,赐食、设庐帐甚饬。

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曰:“天锡仙翁,以寤朕志。”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焉。于是锡之虎符,副以玺书,不斥其名,惟曰“神仙”。一日雷震,太祖以问,处机对曰:“雷,天威也。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太祖从之。岁癸未,太祖大猎于东山,马踣,处机请曰:“天道好生,陛下春秋高,数畋猎,非宜。”太祖为罢猎者久之。时国兵践蹂中原,河南、北尤甚,民罹俘戮,无所逃命。处机还燕,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中州人至今称道之。

岁乙酉,荧惑犯尾,其占在燕,处机祷之,果退舍。丁亥,又为旱祷,期以三日雨,当名瑞应,已而亦验。有旨改赐宫名曰长春,且遣使劳问,制若曰:“朕常念神仙,神仙毋忘朕也。”六月浴于东溪越二日天大雷雨太液池岸北水入东湖声闻数里鱼鳖尽去池遂涸而北口高岸亦崩处机叹曰山其摧乎池其涸乎吾将与之俱乎!遂卒,年八十。其徒尹志平等世奉玺书袭掌其教,至大间加赐金印。

                                            (选自《元史·卷二百二·列传第八十九》)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阳一见处机,大器之                 器:重视

    B.太祖大悦,赐食、设庐帐甚饬           饬:恭谨

    C.太祖大猎于东山,马踣                 踣:跌倒

    D.与滨死而得更生者                     滨:水边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丘处机爱护百姓的一组是                                  (    

①金、宋之季,俱遣使来召,不赴          ②先驰表谢,拳拳以止杀为劝

③蹀血战场,避寇叛域,绝粮沙漠          ④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

⑤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              ⑥山其摧乎,池其涸乎,吾将与之俱乎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丘处机十九岁时出家,皈依在王重阳真人门下,成为王真人嫡传的“全真七子”中的大师兄。

B.在拒绝金、宋朝廷的征召后,丘处机与十八名弟子一行不远万里,历经艰辛,历经四年抵达成吉思汗驻地,他们此行意在止杀,为此甚至在雪地里都经常拿起经卷彼此讨论。

    C.当成吉思汗向丘处机询问长生之术时,丘处机坦言关键在于清心寡欲。成吉思汗非但没有责怪丘

       处机,反而极为敬重 他,赐给他虎符和玺书,尊称他为“神仙”。

D.凭着虎符和玺书,丘处机师徒借入教的名义拯救了大量汉人,受到百姓称赞。其后,丘处机的祈

   祷使不利于燕地的煞星移位,使干旱的地区下了三天雨,造福于百姓。

四、(24 分)

13.(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前两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  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3分)

译文:                                                                                             

② 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3分)

译文:                                                                                             

   (2)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第三处文字断句。(4分)

六 月 浴于 东 溪 越 二 日 天 大 雷 雨 太 液 池 岸 北 水 入 东 湖 声 闻 数 里 鱼 鳖 尽

去 池 遂涸 而 北 口 高 岸 亦 崩 处 机 叹 曰 山 其 摧 乎 池 其 涸 乎 吾 将 与 之 俱 乎

【参考答案】

10.D (滨,靠近,接近)

11. B (①③⑥与“爱护百姓”无关)

12.C (A原文并未提及丘处机是否大师兄,事实上大师兄是马钰,丘处机排行第四。B他们没有经常讨论只是用马鞭探察雪的深度。D原文“期以三日雨” 是以三天为期出现降雨,并非下了三天雨。)

13.(1)① 丘处机总是说想要统一天下,一定是不喜欢杀人。

② 人的罪过中没有超过不孝的,不孝就是不顺应天命,所以上天用雷电来警告不孝的人。

(2)六月/浴于东溪/越二日/天大雷雨/太液池岸北水入东湖/声闻数里/鱼鳖尽去/池遂涸/而北口高岸亦崩/处机叹曰/山其摧乎/池其涸乎/吾将与之俱乎

(六月,浴于东溪。越二日,天大雷雨,太液池岸北水入东湖,声闻数里,鱼鳖尽去,池遂涸,而北口高岸亦崩。处机叹曰:“山其摧乎,池其涸乎,吾将与之俱乎!”)

【参考译文】

丘处机,是登州栖霞人,自号为长春子。小时候,有看相的人说他以后会成为神仙或大师。十九岁时,丘处机出家当了道士,在宁海的昆仑山学习,与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一起拜王重阳真人为师。王重阳一见到丘处机,很重视他。金朝和南宋末年,金宋双方都派人来邀请过丘处机,丘处机没有去。

乙卯年(1219年),元太祖成吉思汗从乃蛮国命令亲信札八兒、刘仲禄带着诏书来邀请丘处机。有一天,丘处机突然告诉自己的弟子,吩咐赶紧整理行装,说:“天子的使者来召见我,我应该去了。”第二天,果然来了两位使者,丘处机就决定与十八位弟子一同去拜见成吉思汗。第二年,当一行人停歇在山北时,丘处机派人带上奏章先行奔赴成吉思汗那里表示感激,并诚恳地劝谏太祖停止杀戮。又过了一年,丘处机一行遇到了成吉思汗派来催促他们赶路的使者,于是从抚州出发,历经了几十个国家,行程一万多里。期间曾在战场上踏血而行,在叛乱地区躲避贼寇,在沙漠断绝粮食,从昆仑山经历了四年才到达雪山。经常骑着马在深雪中前进,在马上举起鞭子抽打积雪测试深度,鞭痕还不到积雪的一半深。当丘处机拜见太祖成吉思汗后,成吉思汗非常高兴,很恭敬地赐给丘处机食物并安排住宿。

太祖当时正率军西征,每天从事进攻作战,丘处机常常对成吉思汗说,想要统一天下,最主要在于不喜欢杀人。等到成吉思汗向丘处机询问治理天下的方略时,丘处机就回答,应该把敬畏上天、爱护人民作为施政的根本。当成吉思汗询问起长生不老的道术时,丘处机就告诉他,关键在于保持心地清净、减少欲念。成吉思汗很认同丘处机的看法,说:“上天将您这位仙翁赐予我,来使我认识到自己应有的志向。”成吉思汗命令随从将丘处机的话记录下来,并且用这些语录来教导自己的儿子。其后,成吉思汗把虎符以及诏书赏赐给丘处机,不直接称呼丘处机的名字,只尊称为“神仙”。有一天打雷,成吉思汗请教丘处机打雷的原因,丘处机对他说:“雷鸣,是天道威严的表现。人的罪过中没有超过不孝的,不孝就是不顺应天命,所以上天用雷电来警告不孝的人。我好像听说您统治的地方不孝的人比较多,陛下您应当明示上天的威严,来教导众人。”成吉思汗遵从了他的话。癸未年的时候,成吉思汗在东山大规模狩猎,他的马跌倒了,丘处机请求说:“上天爱惜生灵,陛下年纪渐大了,经常打猎,有些不合适。”其后成吉思汗许久不曾打猎。其时,成吉思汗的军队践踏中原,河南、河北兵灾严重,老百姓或被俘、或被杀,往往没有地方逃命。丘处机回到燕地后,派他的徒弟在没有打仗的时候手持着朝廷的文书征求信众,因此,成为别人奴隶的人,有机会能恢复为良民,快要走投无路而死亡的人,有机会得到一条生路。这两种获救的人不必多计算也有两三万人。中原人至今都称赞丘处机。

乙酉年(1225年)的时候,火星冲撞了尾宿(古代燕地分野,主灾异),灾祸可能在燕(今河北)一带降临,丘处机作醮祷告,最后灾星消失了;丁亥年(1227年),天大旱,丘处机又作醮祷告,预告三天后将下雨,一定会出现祥瑞的应兆,后来果然应验。成吉思汗命令将天长馆改名长春观(今白云观),并且派遣使者慰问,他的诏书上说:“我经常想念神仙,希望神仙也经常想念我。”这一年的六月二十一(农历),丘处机在东溪洗澡;两天后(六月二十三),天上雷雨大作,太液池岸崩溃,水流全部汇入东湖,水流的声音几里外都听得到,鱼类和鳖类全部随着水流流走了,北口山崩摧了,太液池变干涸了,丘处机感叹的说:“山崩摧了,太液池干涸了,我大概也要化鹤西去了。”几天后(七月初四),丘处机去世,终年八十岁。他的弟子尹志平等人依据朝廷命令世袭了丘处机的掌教职位,元至大年间受到朝廷封赏的金质印玺。

湖南长郡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王杲,字景初,汶上人。正德九年进士。授临汾知县。擢御史,巡视陕西茶马。帝遣中官分守兰、靖。杲言穷边饥岁,不宜设官累民,不报。 
    嘉靖三年,帝将遣中官督织造于苏、杭,杲疏谏,不纳。久之,擢太仆少卿,改大理,再迁左副都御史,进户部右侍郎。河南大饥,命杲往振。杲请急发帑金,诏赉临清仓银五万两以行。既至,复请发十五万两。全活不可胜计。事竣,赐银币。寻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故事,缮运艘,军三民七。总兵官顾寰以军民困敝,请发两淮余盐银七十万,户部尚书李如圭不可。杲请改折两年漕运十之三,以所省转输费治运艘,勿重困军民,报可。 
    逾年,入为户部尚书。后父安平侯方锐乞张家庄马房地。杲言此地二千余顷,正供所出,不可许,宜以大恩寺入官地二十顷予之。帝从其议。时国储告匮,诸边请增饷无虚月,四方多水旱,给事中李文进请议广储蓄。杲列九事以献,已又上制财用十事,帝咸纳之。旧制,岁漕四百万石。杲以粟有余而用不足,遇灾伤率改折以便民。一日,帝见改折者过半,大惊,以诘户部,杲等引罪。敕自今务遵祖制,毋轻变。 
   杲掌邦计,事无不办,帝深倚之。后有诏买龙涎香,久不进,帝以此不悦。给事中马锡劾杲及巡仓御史艾朴受贿,给事中历汝进言仓场尚书王炜亦然,并下狱。杲、朴遣戍,炜斥为民。杲竟卒于雷州戍所。隆庆初,给事中辛自修等讼杲冤。诏复官,赐祭葬,赠太子太保。 
注:①茶马,即茶马司,主管榷茶、买马。②中官,宦官,太监。③帑金,公款。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宜设官累民                     累:劳累 
B.勿重困军民,报可               报:回答 
C.再迁左副都御史                迁:调动
D.杲等引罪                           引:引发 
【参考答案】

6.B (A 累:使……劳累   迁:晋升 D  引:领)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杲竟卒于雷州戍所                   得复见将军于此

B.以所省转输费治运艘             公亦以此自矜
C.杲言此地二千余顷,正供所出       秋毫不敢有所近

D.杲以粟有余而用不足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参考答案】

 7.B( B项,用,因为。A项均为“在”; C项均为“……的地方”;D项均为“却”,表转折)                             
8.下列各组,全都能够直接表明王杲体恤百姓的一项是         
①杲言穷边饥岁,不宜设官累民  ②帝将遣中官督织造于苏、杭,杲疏而谏 
③请发两淮余盐银七十万  ④杲请改折两年漕运十之三,以所省转输费治运艘 
⑤杲言此地二千余顷,正供所出,不可许  ⑥后有诏买龙涎香,久不进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 ③⑤⑥ 
【参考答案】

8.C   (②其原因不明;③主语是总兵官顾寰;⑥ “久不进”的原因不明)

9.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分析或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王杲对中官出任地方官吏,一直持反对态度;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却由此深获信任得以加官进爵。 
B.赈济河南大饥,王杲得到朝廷支持,先后发放赈济灾银二十万两,使很多灾民避免了饥饿致死的命运。 
C.在户部尚书任上,针对社会边穷库虚的实际,王杲献言献策治国,深得信任;积极举措治政安民,却不尽合乎帝意。 
D.阻止安平侯请地一事成功,被劾受贿下狱而又无力自雪其冤,王杲命运的起伏,反映了封建人臣仕途难以自主的社会现实。

 

【参考答案】

6.B   7.D  

9.A(“ 由此”两字没有根据)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授临汾知县。擢御史,巡视陕西茶马。

译文:                                                            

(2)故事,缮运艘,军三民七。

译文:                                                            

(3)时国储告匮,诸边请增饷无虚月

译文:                                                             

【参考答案】

10.(1)(朝廷)任命他作临汾知县。(后来)提拔为御史,掌管查实陕西茶马事务。

(2)按照先例,修缮漕运船只(的费用),军队负责十分之三,老百姓负担十分之七。

(3)当时国库储备上报匮乏,各处边疆请求增加军饷(的要求)没有空过一个月。

 

参考译文:

王杲,字景初,是汶上县人。正德九年考中进士。(朝廷)任命他作临汾知县。(后来)提拔为御史,掌管查实陕西茶马事务。皇帝派遣太监出任兰、靖两地茶马经营。王杲上书说边疆穷苦,年成歉收,不适合再设置官吏让老百姓受累,没有得到回答。

嘉靖三年,皇帝将要派遣太监到苏州杭州督办织造业,王杲上书劝说(不要这样做),皇帝没有采纳。过了很久,王杲提升为太仆少卿,改任大理官,第二次升为左副都御史,提拔为户部右侍郎。河南地方出现严重的粮食歉收,(皇帝)委派王杲前往赈济。王杲请求紧急调发公款,皇帝命令拿出临清仓库银五万两资助这次行动。(王杲)到后,又请求调发十五万两白银。(老百姓中)得以保全性命的人数都没有办法计算。赈济事情办完后,皇帝赏赐银币。接着,王杲以右都御史的身份总督漕运事务。按照先例,修缮漕运船只(的费用),军队负责十分之三,老百姓负担十分之七。总兵官顾寰认为军队和老百姓穷困衰败,请求调发两淮地区的结余的盐银七十万两(来承担),户部尚书李如圭不同意。王杲改变作法,以两年漕运的十分之三来折合,那省下的转移搬运费用来修理运输船只,不再加重军民的困苦,得到回答可以。

过了一年,王杲担任户部尚书。皇后的父亲安平侯方锐求讨张家庄马房一块地方。王杲说这块地方面积有二千多顷,是出产法定赋税的田产,不能够答应,应当拿大恩寺属于官府掌控的土地二十顷给他。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当时,国库储备上报匮乏,各处边疆请求增加军饷(的要求)没有空过一个月,全国各地水旱灾害的情况又比较多,给事中李文进提请讨论增加储备和积蓄。王杲陈列了九项措施拿出来献给皇上,随即又献上节制财用的十项措施,全被皇帝采纳。过去的成法,每年水道运粮四百万石。王杲认为粮食有余但是开支不足,(所以)遭遇天灾人祸大致上都会改用银两折抵,用来方便老百姓。一天,皇帝看见改用银两折抵的人数都超过了一半,非常吃惊,就拿这件事责问户部,王杲等人承认罪责所在。皇帝告诫从今以后必须遵守祖上的成法,不要轻易改变。

王杲掌管邦国大事,没有他不操劳的事情,皇帝极为倚重他。后来,皇帝发布诏书购买龙涎香,王杲好久都没有购进,皇帝因为这个而不高兴。给事中马锡弹劾王杲还有巡仓御史艾朴受贿,给事中历汝进说仓场尚书王炜也受贿,(几个人)一并送下监狱。王杲、艾朴发派去戍守边疆,王炜废弃为一般老百姓。王杲最后死在雷州戍守的地方。隆庆初,给事中辛自修等人替王杲雪洗冤屈。皇帝发布诏书,恢复王杲的官职,享受祭葬的待遇,赠与太子太保的头衔。


湖南长沙21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刘宰,字平国,金坛人。绍熙元年举进士,调江宁尉。江宁巫风为盛,宰下令保伍互相纠察,往往改业为农。有持妖术者,皆禁绝之。岁旱,遵守命振荒邑境,多所全活。书其坐右曰:“毋轻出文引,毋轻事棰楚。”缘事出郊,与吏卒同蔬食水饮。去官,惟箧藏主簿赵师秀酬倡诗而已。授泰兴令,邻邑有租牛县境者,租户于主有连姻,因丧会,窃券而逃。它日主之子征其租,则曰牛鬻久矣。子累年讼于官,无券可质,官又以异县置不问。诉于宰,宰乃召二丐者劳而语之故,托以它事系狱。讯之,丐者自诡盗牛以卖,遣诣其所验视。租户曰:“吾牛因某氏所租。”丐者辞益力,因出券示之,相持以来,盗券者怃然,为归牛与租。富室亡金钗,惟二仆妇在,置之有司,咸以为冤。命各持一芦,曰:“非盗钗者,诘晨芦当自若;果盗,则长于今二寸。”明旦视之,一自若,一去其芦二寸矣,即讯之,果伏其罪。有姑诉妇不养者二,召二妇并姑置一室,或饷其妇而不及姑,徐伺之,一妇每以己馔馈姑,姑犹呵之,其一反之。如是累日,遂得其情。宰刚大正直,明敏仁恕,施惠乡邦。置义仓,创义役,三为粥以与饿者,自冬徂夏,日食凡万余人。某无田可耕,某无庐可居,某之子女长矣而未昏嫁,皆汲汲经理,如己实任其责。桥有病涉,路有险阻,虽巨役必捐赀先倡而程其事。凡利于乡人者,无不为也。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丧会,窃券而逃                 券:契据   

    B.徐伺之,一妇每以己馔馈姑         伺:侍候

    C.宰下令保伍互相纠察               纠察:检举监督

    D.皆汲汲经理                       经理:处理操办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果盗,则长于今二寸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B.①一妇每以己馔馈姑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C.①或饷其妇而不及姑               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①因出券示之                     ②相如因持璧却立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宰任江宁县尉时,为治理地方上盛行的巫术之风,采取有力手段,严厉禁止,使民风渐变,

原来做巫祝的人也大都改行务农了。

    B.刘宰清明廉洁,外出办事,与差吏士卒吃同样的蔬菜和同样的水。离职时,他的箱子里没有金

银财宝,只有与主簿赵师秀酬唱的诗集。

    C.刘宰办案机智巧妙,经常运用计谋使犯罪嫌疑人招供。借此捕获了偷契 据的租牛人,让偷金钗

的自投罗网,制裁了欺侮媳妇的恶婆婆。

    D.刘宰仁慈宽忍,对父老乡亲关怀备至。筑路修桥,他捐钱并督办;百姓无田耕、无房住、子女

没能成婚,他都会像对待自己的事一样尽心竭力去办理。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5分)

    ①岁旱,遵守命振荒邑境,多所全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三为粥以与饿者,自冬徂夏,日食凡万余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下面文字中加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参考答案】

7.B(伺:侦候,探察)

8.B(A于:介比较 B以:把/凭借  C而,表转折,却 D因,连词,于是、就) 

9.C(捕获租牛人、制裁恶婆婆,文中没有这些信息)

10.

①遇到干旱年景,他遵循太守之命在边境赈灾救荒,大多数灾民都被救活了。(5分,译出大意的1分,关键点“岁”“遵”、“活”各1分,通顺流畅1分)

②几次三番地煮粥给饥饿的人充饥,从冬天到夏日,每天要供应一万多人。(5分,译出大意得1分,“三”“徂”“日食”各1分,通顺流畅1分)

参考译文:

刘宰,字平国,金坛人。绍熙元年考取进士,调任江宁县尉。江宁地方巫术之风盛行,刘宰下令同一保伍的乡亲邻里互相检举监督,那些巫祝大都改行务农。如有人再用妖术惑众,他一律坚决地取缔禁止。遇到干旱年景,他遵循太守之命在边境赈灾救荒,大多数灾民都被救活了。他写下这样的座右铭:“不轻易地发布文告,不轻易地动用刑罚。”因事出城,他与差吏士卒吃同样的蔬菜喝一样的水。离职时,箱子里只有与主簿赵师秀的酬唱诗而已。他担任泰兴县令,邻县有人在本县边境租牛,租用者对牛主人来说,是姻亲,趁着办丧事,窃取租牛契据逃跑了。过了一段时间,牛主人的儿子去讨要租金,租牛者就说,那条牛已经被卖很久了。牛主人的儿子连续多年向官府告状,却没有契据能作证,官府又因为是邻县的事而搁置不查办。他向刘宰提出诉讼,刘宰于是就找来两个乞丐,给他们吃饱了,告诉他们事情缘由,假托其他事把他们关进牢房。审讯他们,乞丐谎称自己偷牛出卖,(刘宰派人)带着他们去那户人家指认查看。那租牛者说:“这牛是我通过某人租的。”乞丐竭力坚持自己的说法,于是那人出示契据,一起拿着到官府,偷契据的租牛人十分沮丧,只得归还牛和租金。一户有钱人家丢了金钗,(当时)只有两个女仆在家。把她们遣送到官府后,(她们)都认为自己是冤枉的。刘宰让她们各手持一根芦草,说:“没偷金钗的,明天早晨芦草自然还像原来一样;真的偷了金钗的,那么芦草会比今天长出两寸。”第二天早晨再看,一根芦草像原来一样,另一根则短了两寸。随即审问,罪犯果真服罪。有个婆婆状告两个媳妇都不赡养她,刘宰找来那两个媳妇,让她们与婆婆共处一室,有人送食物给媳妇却不给婆婆,再悄悄地观察,(发现)一个媳妇每次都把自己的食物给婆婆,婆婆还喝斥她,另一个则相反。像这样连续观察多日,就了解了实情。刘宰方正刚直,明智敏锐,仁慈宽忍,对父老乡亲施以恩惠,做了许多实事。设置了义仓,创建了义役,几次三番地煮粥给饥饿的人充饥,从冬天到夏日,每天要供应一万多人。有人无田可耕,有人无屋可居,有人子女成年而没能婚嫁,他都心情急切,积极主动地去办理,就像做自己的事一样尽责。(遇到)桥梁损坏,道路不畅,即使工程量很大,他也必定率先捐出资财,倡导修缮,并督察工程进展。凡是有利于父老乡亲的事,他没有不做的。


湖南安化12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唐故秘书少监 陈公行状

    公姓陈氏,自颍川来,讳京。(大历元年)举进士,为太子正字、成阳尉、太常博士、秘书少监。自考功以来,凡四命为集贤学士。德宗登遐①,公病痼,舆曳就位,备哀敬之节,由是滋甚,遂以所居官致仕。贞元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终于安邑里妻党之室。无子。

    大历中,公始来京师,中书常舍人衮,杨舍人炎读其文,惊以相视曰:“子云之徒也。”常以兄之子妻公,由是名闻。游太原,太原尹喜曰:“重客至矣。”授馆致饩,厚以泉布献焉。公曰:“非是为也,某尝为《北都赋》未就,愿即而就焉。其宫室城郭之大,河山之富,关曛常肫渫两觯缬玻跻抵耍兜梦哦弥阋印若曰受大利,是以利来,盖异前志也。吾不能,敢辞。”遂逆大河,逾北山,仿佯而归。《赋》成,果传天下。为咸阳尉,留府廷,主文章,决大事。

    泾人作难,公徒行以出,奔问官守。段忠烈之死,上议罢朝七日②。宰相曰:“不可,方居行宫,无以安天下。”公进曰:“是非宰相之言。天子褒大节,哀大臣,天下所以安也,况其特异者乎?”上用之。

    巡狩所至,上行罪己之道焉,曰:“凡我执事之臣,无所任罪。予惟不谨于理而有是也。”将复前之为相者。公曰:“天子加惠群臣而引慝③焉,德至厚也,而为相者复,是无以大警于后,且示天下。”率其党争之。上变于色,在列者成凶而退。公大呼曰:“赵需等勿退!”遂进而尽其辞焉。不果复。

初礼部试士,有与亲戚者,则附于考功,莫不阴授其旨意而为进退者。及公则否,卓然有有司之道,不可犯也。

    公有文章若干卷,深茂古老,慕司马相如、扬雄之辞,而其诂训多《尚书》《尔雅》之说,纪事朴实,不苟悦于人,世得以传其稿。

    注:①登遐:特指帝王之死。

②建中四年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反,犯京师。戊申,德宗幸奉天。庚戌,朱此杀司农卿段秀实。

③引慝:承认罪过。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授馆致饩                         饩:食物

    B.愿即而就焉                       就:完成

    C.遂逆大河,逾北山                 逾:越过

    D.将复前之为相者                   复:再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非是为也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B.在列者咸凶而退                   渔父莞尔 而笑

    C.厚以泉布献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常以兄之子妻公                   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                                (    )  

    A.天子加惠群臣而引慝焉

    B.常以兄之子妻公

    C.方居行宫,无以安天下

    D.上行罪己之道焉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德宗大历年间,陈京来到京师,中书舍人常衮、舍人杨炎读了他的文章后,惊讶地赞叹说:“是子云的徒弟。”常衮因此把哥哥孩子的女儿许配给他做妻子。

    B.陈京曾经游太原,太原百姓非常高兴,他们对他进行了丰厚的馈赠。陈京表示,他不是为这而来的,主要是为了完成《北都赋》,因此没有接受礼物。而他的《北都赋》写成后,果然天下传扬。

    C.忠烈公段秀实牺牲,皇上建议罢朝七天,宰相坚决反对。陈京严厉驳斥了宰相的说法,高度肯定了皇上的做法。最后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

    D.陈京写有文章若干卷,其功力深厚,不同时俗。他的文章中多处指出了《尚书》《尔雅》中的错误。其文因记事朴实,不随便取悦于人,而得以世上流传。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若曰受大利,是以利来,盖异前志也。(3分)

 

 

 

(2) 天子褒大节,哀大臣,天下所以安也,况其特异者乎?(3分)

 

 

 

【参考答案】

17.D。恢复。

18.B。(A为:介词,表目的,为了;句末语气词,呢。B而:均为表修饰关系的连词。C焉:代词,他;句末语气词。D以:介词,把,表目的关系的连词,来。)

19.A。(A惠,一般名词,恩惠。无活用。B妻:名词用作动词,做妻子。C安: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安定,D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

20.C。(A常衮不是把哥哥孩子的女儿许配给陈京做妻子,而是把哥哥的女儿许配给陈京做妻子。B不是太原百姓非常高兴,进而对陈京进行了丰厚的馈赠,而是太原尹。D原文是说陈京的文章中多遵从《尚书》《尔雅》的观点。)

21.(6分)

   (1)如果说接受大的好处,(就似乎是)因为这利益而来,就完全不是先前的志愿了。(3分)

   (2)天子表彰大的节操,哀悼大臣,这是天下安定的原因,况且情况特别呢?(3分)


江苏灌云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10月调研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 5-8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耶?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盍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释:①一以贯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    ②率:行走。    ③稼:种庄稼。穑:收庄稼。  ④宰:家臣,总管。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驻扎 

B.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用事:当权

C.君子亦有穷乎                          穷:困厄  

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           病:痛苦

6.下列各组画线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今君乃亡赵走燕

C.赐,而志不远矣                                      某所,而母立于兹

D.人之不我信也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国、蔡国的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已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把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蔡时,粮食断绝,随从饿倒,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对于受困,子路认为:主张不被采纳,是由于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子贡认为:主张不被采纳,是由于老师把标准定得太高,别人接受不了,应该降低要求。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并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8.翻译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

①“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然。非与?”(4分)

                                                                      

②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盍少贬焉?(3分)

                                                                     

③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3分)

                                                                     

 

【参考答案】

5.D(病:担心,忧虑)

6.C(都是代词,通“尔”。A表顺承“那么”/表转折,“却”;B表顺承,“就”/表转折“竟然”;D助,主谓取独,/近指代词,可译为“这”)    

7.D(后半句对原文“使尔多财,吾为尔宰”的误解,其中“使”是“假使”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如果将来你发了财,我愿替你当管家”)

8.①“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记住(这些)的吗?”……“是啊,难道不是吗?” (4分)(“以……为”“识”“然”“非与”各1分)

②老师的学问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3分)(“道至大”1分,“莫”1分,“盖少贬”1分)

③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3分)

(“大修”1分,“不用”1分,“丑”1分)


江苏苏北四市2011届高三10月调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帆山子传

(清)袁枚

    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燉,字周南。帆山子,其别号也。性逋宕不羁。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或下一令曰:途遇被妹,平视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归家能殴兄妹者赏,受赏者必少。何也?一情中所有,一情中所无也。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其持论快彻,大率类是。余每至邗江,必招与俱。帆山知余之好之也,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尤长于说往事,叙先贤遗迹。凡可喜可愕,可嗢噱绝倒者,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尽态极妍。

    身短而髯,圆面。终身布衣,家无担石,气象充充然,不类贫者。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几上罗列图书、珮环。椭狡零星,手自摹拭。见美男子则惵然意下,目往而足欲随,或尤之,笑曰:“吾何与哉?《易>称‘见金夫,不有躬’,圣人诏我矣。”其风趣如此。

    论曰:庄子有“人貌而天”之说,帆山子真气盎然,盖纯乎天者也。年七十四而终。闻临终预知死期,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垅中,而以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拱手而逝。自称无方之民。其信然矣。其挚友江吟香素敦风义,有友五人,哀其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设位,祀之于江上之延生佛舍。帆山,其一也。盖即宋玉“招魂”、圣人“于我殡”之义。呜呼,仁哉!                                (选自《袁枚全集》,有删改)

    注:①嗢噱(Wà jué):笑谈,笑话。    ②金夫:有钱有势的男子。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持论快彻           彻:透彻

    B.叙先贤遗迹           遗迹:留下踪迹

    C.圣人诏我矣           诏:教导

    D.自称无方之民         无方:不行礼义

6.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帆山子性格“不羁”的一组是(3分)

   ①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    ②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

   ③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                       ④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

   ⑤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             ⑥椭狭零星,手自摹拭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帆山子看来,命令人在路上不直视美貌女子,或者回到家里殴打自己的兄妹,都是不合人的性情的。

   B.帆山子见到美男子就心慌意乱,眼睛盯着而脚像要跟着,他却风趣幽默地解释说自己合乎圣人之道。

   C.文章结尾说帆山子有仁爱之心,故而在他死后,他的好朋友江吟香每逢寒食节就会 在寺庙中设灵位祭祀他。          

   D.帆山子是一位隐士,为人豪放不羁而又自尊自爱,谈吐、举止都显示出他是—个“真 气盎然”的人。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读经书悉遗晓,卒不为先儒所囿。(3分)

                                                                                

(2)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睡人情以设教。(4分)

                                                                                

(3)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3分)

                                                                             

【参考答案】

5.(3分)B(旧事,往事。“迹”意为事迹。)

6.(3分)B(①思想不受束缚,③臧否古人,率性而为,不受束缚,⑤衣着随意体现其不受束缚。②言其善谈,④言其为人节制、自尊、坦荡,⑥言其爱洁净)

7.(3分)C(“呜呼,仁哉!”是作者赞叹江吟香的话。张冠李戴)

8.(10分)

⑴(3分)帆山子读经书(古代经典)都能通晓(明白),终究不被(受)前代儒士观念的束缚。(“卒”1分,“为……所”1分,基本意思1分)

⑵(4分)善于做学问的人,一定要推求(探究、探求)大道理而顺乎人的性情来实施教化。(“为学”1分,“务”1分;“究”1分,“设教”1分)

⑶(3分)寄居在某人家时,偶尔有不如意(不适合心意),脸色马上就表现出来了。(“假馆”1分,“可”1分,基本意思1分)


江西靖安中学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注],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日:“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日:“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日:“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日:“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日:“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竞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日:“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纳之。        

(选自《魏书》,有删节)

[注]  黄中内润: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担笈负书,千里就业    就业:求学

    B.则亩益三斗            益:增加

    C.为首为讳乎            首:头领

    D.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    宠:受宠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

    B.复何忧哉                何其不直

    C.悉以授民                黑子以览等为亲己

    D.黑子请计于允曰          遂绝于允

11.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能说明高允有远见的一组是                        (   

    ①与论刑政,言甚称旨                ②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③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④竟为世祖所疏     

    ⑤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⑥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⑥

 

12.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将良田还给百姓耕种。

    B.翟黑子是世祖的宠臣,但他犯了受贿之罪,被高祖发觉。高允认为如果翟黑子按实际情况回答,承认错误,一定会免于责罚,说明高允是个忠诚明智之人。

    C.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因他向皇上隐瞒罪过,被皇上杀了。

    D.郭善明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了高允的劝谏。

 

【参考答案】

9.

    C.首:主动坦白

10.                 

    C.均为介词,把  A项前为动词,给,后为介词,跟.同。B项前为代词  前置宾语,什么,后为副词,多么。D项前为介词,向,后为介词,同

11.                  D.①非有远见,只是很合世祖的心意;②为世祖所做的事,并非高允远见;

③④为预测­­翟黑子之结果,说明其有远见;⑤为高祖的做法;⑥为有远见;

12.C“被皇上杀了”错,原文为“竟为世祖所疏”。

参考译文:

高允,字伯恭,渤海郡人。高允很小就成为孤儿,早熟,有非凡的气度,清河人崔玄伯见到他后极为惊异,赞叹道:“高允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神情文雅俊朗,如镜子闪光一般,将来必定是一代人杰,只可惜我见不到了。”十几岁时,为祖父奔丧,回到家乡,把家产交给两个兄弟治理,而自己作了和尚,法名法净。不久就还俗了。他生性喜欢文史典籍,身背书籍,远到千里之外拜师求学,学有所成,精通儒家经典和天文历法占卜等,非凡喜欢《春秋公羊》。

魏世祖召高允谈论刑法和政务,高允的话合世祖的心意。于是世祖问:“国家众多事务中,哪一件是首先应该做的?”这时国家常占据良田而且京城中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很多,高允于是说:“我从小出身微贱,知道的只是种田,请允许我讲一讲农事。古人说,方圆一里地有田地三顷七十亩,方圆百里就有田三万七千顷。假如辛勤耕地一亩就多收三斗,不辛勤每亩就少收三斗。方圆百里一减一增,粮食就有二百二十万斛之数,况且这么广大的天下呢?假如官府和百姓都有储备,即使遇上荒年又有什么可担忧呢?”世祖认为他说得好,于是就解除了田禁,把良田都拿出来分给百姓。

辽东公翟黑子受世祖宠信,奉命出使并州,接受了下级一千匹布的贿赂,不久被发觉。黑子向高允请教应付的办法,说:“皇上问我,我是坦白自首呢,还是隐瞒?”高允说:“你是皇上身边的宠臣,回答皇上问话应该忠实,这又能表明自己忠诚,治罪之事肯定不用担忧。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都说主动讲实话,治罪是很严重的,应该隐瞒这些事。黑子认为崔览等人和自己亲近,反而对高允怨怒,说:“按你说法,是诱骗我去死,你多么不正派啊!”于是和高允继绝了关系。黑子因为不老实回答皇上被世祖疏远了,后来终于获罪被杀。

给事中郭善明,性情奸诈,想表现自己的才能,就怂恿高宗大造宫室。高允劝谏说:“从前太祖假如建造宫室,不趁着农闲时,是不建造的。现在建国已久,宫室已经齐备,永安前殿完全可以用来使各国朝见,西堂温室完全可以使皇上用来安居,紫楼上登高远望,完全可见远近之风景奇观的壮丽殿堂应该慢慢来完成它,不可一时实现。计算一下,砍伐木材,运土石及各种杂工要二万人,又有人充当工匠,老人孩子送饭,总计要四万人,半年才能完成。古人有句话:“一个男人不种田,就有人受他的饥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有人因她而受饥寒。况且几万人,那荒废损耗的数量,也就很多了。用古人的道理采推论,用今人的事实来证实,必定是这种结果。这的确是圣明的君主应该考虑的。”高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江西南昌三中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甫冠,名闻四方            甫:刚刚

B.贼良民,力能动权豪          贼:残害  

C.实欲携贰其徒              贰:离间

D.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轻:轻易

11.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3分)

①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②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

③自是外户不闭                ④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

⑤资其食饮衣衾之具               ⑥巩先期区处猝集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而与此同时,一些晚生后辈却春风得意仕途显达,但曾巩对此非常淡泊。

D.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引荐给欧阳修。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远了曾巩,将他视为陌路。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3分)

(2) 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3分)

   (3) 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4分)

【参考答案】

10.D(轻:以……为轻,轻视。 )

11.C(①③是仁政带来的结果)

12.D(应是曾巩和王安石疏远。)

13. (共10分)(1) 曾巩就招待他吃饭,送给他帽子和衣服,借给他车马和骑从,在齐州四境夸示炫耀。(3分)(2)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能有超过他的。(3分)(3)我所说的吝啬,是指他勇于作为,而吝啬于改正过错啊!(4分)

附参考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

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

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让他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曾巩表面上看来是将此事到处张扬,实际上是想要离间分化那些盗贼,让他们不能再纠合在一起。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

调任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后,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

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曾巩负有才名,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世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这一时期,朝廷的一批晚生后辈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泊。一次经过朝廷时,神宗召见他,对他慰劳问候,十分宠信,任命他为中书舍人。

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

 


江西横峰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4~7小题

张承业,字继元,唐僖宗时宦者也。晋王兵击王行瑜,承业数往来兵间,晋王喜其为人。及昭宗为李茂贞所迫,将出奔太原,乃先遣承业使晋以道意,因以为河东监军。其后崔胤诛宦官,宦官在外者,悉诏所在杀之。晋王怜承业,不忍杀,匿之斛律寺。昭宗崩,乃出承业,复为监军。

晋王病且革,以庄宗属承业曰:“以亚子累公等!”庄宗常兄事承业,岁时升堂拜母,甚亲重之。庄宗在魏,与梁战河上十余年,军国之事,皆委承业,承业亦尽心不懈。凡所以畜积金粟,收市兵马,劝课农桑,而成庄宗之业者,承业之功为多。自贞简太后、韩德妃、伊淑妃及诸公子在晋阳者,承业一切以法绳之,权贵皆敛手畏承业。

庄宗岁时自魏归省亲,须钱蒲博赏赐伶人,而承业主藏,钱不可得。庄宗乃置酒库中,酒酣,使子继岌为承业起舞,舞罢,承业出宝带、币、马为赠,庄宗指钱积呼继岌小字以语承业曰:“和哥乏钱,可与钱一积,何用带、马为也?”承业谢曰:“国家钱,非臣所得私也。”庄宗以语侵之,承业怒曰:“臣,老敕使,非为子孙计,惜此库钱,佐王成霸业尔!若欲用之,何必问臣?财尽兵散,岂独臣受祸也?”庄宗顾元行钦曰:“取剑来!”承业起,持庄宗衣而泣,曰:“臣受先王顾托之命,誓雪家国之雠。今日为王惜库物而死,死不愧于先王矣!”阎宝从旁解承业手令去,承业奋拳殴宝踣,骂曰:“阎宝,朱温之贼,蒙晋厚恩,不能有一言之忠,而反谄谀自容邪!”太后闻之,使召庄宗。庄宗性至孝,闻太后召,甚惧,乃酌两卮谢承业曰:“吾杯酒之失,且得罪太后。愿公饮此,为吾分过。”承业不肯饮。庄宗入内,太后使人谢承业曰:“小儿忤公,已笞之矣。”明日,太后与庄宗俱过承业第,慰劳之。

卢质嗜酒傲忽,自庄宗及诸公子多见侮慢,庄宗深嫉之。承业乘间请曰:“卢质嗜酒无礼,臣请为王杀之。”庄宗曰:“吾方招纳贤才以就功业,公何言之过也!”承业起贺曰:“王能如此,天下不足平也!”质因此获免。      (节选自《新五代史?张承业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承业数往来兵间    数:多次   B、承业一切以法绳之       绳:约束

C、庄宗顾元行钦曰    顾:回头   D、太后与庄宗俱过承业第   过:经过

5、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乃先遣承业使晋以道意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而:而成庄宗之业者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以:庄宗以语侵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之:不能有一言之忠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承业虽是宦官,但他做人的风格深得晋王的喜欢,这也是他后来能够保得住性命并受顾命之托的关键因素。

B、张承业在庄宗与后梁相持于河上十多年里,在后方负责招兵买马,聚钱积粮,督促耕织,使庄宗最后成就霸业。

C、张承业不仅责任感强,而且耿直敢谏,在庄宗想从他那里要国家的钱作私用时,宁死不屈,并挥拳怒打庄宗,其勇气实在可敬。

D、张承业也很有智慧,当他知道庄宗很恨卢质时,他假装说要替庄宗杀掉卢质,实质上非常巧妙地保护了卢质。(也为庄宗保住了一个安邦定国的人才)

7、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⑴、庄宗常兄事承业,岁时升堂拜母,甚亲重之。

⑵、吾方招纳贤才以就功业,公何言之过也!

【参考答案】

D过:拜访,到访。    

5、 D两个“之”均为助词,定语后置   A.连词,于是/ 副词,竟然   B.结果连词  并列连词. C.介词,用 / 介词,因为      

6、C。 

7 ⑴ 庄宗平常像敬重兄长一样对待张承业,一年中时常到他家去拜望他的母亲,非常亲近器重他。(5分,计分点:“兄”“升堂”“时”“重”各1分,大意1分) 

⑵ 我现在正招纳贤才来助我成就功业,您怎么说出这样过分(有失分寸)的话来?(5分,计分点:“方”“就”“之”“过”各1分,大意1分)

 

 


江西南昌二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马仁瑀,大名夏津人。十余岁时,其父令就学,辄逃归。又遣于乡校习《孝经》,旬余不识一字。博士笞之,仁瑀夜中独往焚学堂,博士仅以身免。常集里中群儿数十人,与之戏,为行阵之状,自称将军,日与之约,鞭其后期者,群儿皆畏伏。又市果均给之,益相亲附。及长,善射,挽弓二百斤。

汉乾祐中,周祖镇邺,仁瑀年十六,愿隶帐下,周祖素闻其勇,既见,甚喜,留置左右。世宗嗣位,命卫士习射苑中,仁瑀弓力最劲,而所发多中,赐锦袍、银带。会太原刘崇入寇,世宗亲征至高平,周师不利,诸将多引退。仁瑀谓众曰:“主辱臣死,安用我辈!”乃控弦跃马,挺身出阵射贼,毙者数十人,士气益振,大军乘之,崇遂败绩。攻水砦。砦中建飞楼高百尺余,世宗观之,相去殆二百步,楼上望卒厉声嫚骂,世宗怒甚,命左右射之,远莫能及。仁瑀引满,应弦而颠。及淮南平,身被数十创,赐以良药,迁内殿直都虞候。恭帝嗣位,诏从太祖北伐。

    薛居正知贡举,仁瑀私嘱所与者,榜出,无其人。闻喜宴日,仁瑀酒酣,携所嘱者诣居正切责之。为御史中丞刘温叟所劾,帝优容之。太祖征晋阳,命仁瑀率师巡边,至上谷、渔阳。契丹素闻仁瑀名,不敢出,因纵兵大掠,俘生口、牛羊数万计。驾还,仁瑀归治所。明年,群盗起兖州,贼首周弼、毛袭甚勇悍,材貌奇伟。监军讨捕数不利,诏仁瑀掩击。仁瑀率帐下十余卒入泰山,擒弼,尽获其党,鲁郊遂宁。

开宝四年,迁瀛州防御使。兄子尝因醉误杀平民,系狱当死。民家自言非有宿憾,但过误尔,愿以过失杀伤论。仁瑀曰:“我为长吏,而兄子杀人,此怙势尔,非过失也。岂敢以私亲而乱国法哉?”遂论如律,给民家布帛为棺敛具。七年,卒,年五十。赠河西军节度,葬事官给。              

 (《宋史·列传第三十二》有删减)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愿隶帐下           隶:做奴隶        

B、乃控弦跃马        控:控制

C、薛居正知贡举       知:主持          

D、遂论如律          论:辩论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仁瑀引满,应弦而颠          B、仁瑀私嘱所与者

因人之力而敝之                失其所与,不知

C、兄子尝因醉误杀平民           D、岂敢以私亲而乱国法哉

不如因而厚遇之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11、下列各组选项中都能表现马仁瑀英勇善战的一项是:

①及长,善射,挽弓二百斤    ②乃控弦跃马,挺身出阵射贼   ③命左右射之,远莫能及    ④仁瑀引满,应弦而颠    ⑤携所嘱者诣居正切责之    ⑥擒弼,尽获其党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幼年时期的马仁瑀不爱学习,却经常带着乡里的小孩玩行军打仗的游戏,并且自封将军,从小就表现出军人特质。同时,马仁瑀很亲近那些孩子,会买来水果分发给他们。

B、马仁瑀骁勇善战,特别善射,曾经跟随世宗抵御刘崇入侵,在战役中勇敢忠诚,大败刘崇,深受世宗赏识。

C、契丹人害怕马仁瑀,听到他的名字就不敢出兵。在第二年的平息盗贼的动乱时,马仁瑀活捉了盗贼的头领,使鲁地得到安宁。

D、身为防御使的马仁瑀面对自己的家人犯罪,不徇私情。文章以生动的叙述描写多角度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与品质。

13、翻译。(10分)

①闻喜宴日,仁瑀酒酣,携所嘱者诣居正切责之。

②民家自言非有宿憾,但过误尔,愿以过失杀伤论。

③我为长吏,而兄子杀人,此怙势尔,非过失也。

【参考答案】

9.C(A、隶属 B、拉弓 D、判罪)

10.B (亲近、帮助。A、表修饰∕表目的。C、因为∕趁此。D、因为∕凭借。)

11.D

12.A(应为“小孩们也更加亲附他”)

译文:
马仁瑀,大名夏津人。十几岁的时候,父亲让他从师学习,他总是逃学回家。后来又派到乡校学习《孝经》,十多天都没学会一个字。教书先生用竹板打了他。他竟在夜里独自前去焚烧学堂,教书先生仅幸免于死。他经常聚集乡里几十个小孩,和他们一起玩行游戏,做行军打仗的样子,他自称为将军。每天和他们约好时间,鞭打那些来的晚的人,小孩们都畏惧佩服。他又买来水果平均分给小孩们,小孩们也更加亲附他。长大后,擅长射箭,能挽二百斤的弓。

后汉乾佑年间,后周太祖(郭威)镇守邺城,马仁瑀十六岁,希望隶属在他的部下。后周太祖平素听说他勇猛,见到他以后非常高兴,把他留下并安置自己身边。世宗继位以后,命令卫兵在御苑练习射箭,马仁瑀弓力最强,所发的箭大多能射中目标,世宗赐给他锦袍、银带。恰逢太原刘崇入侵,世宗亲征到高平,周军失利,将领们大多退却。马仁瑀对众人说:“主公受辱大臣赴死,要我们这些人做什么?”于是拉弓上马,挺身出阵射杀敌军,杀死了几十人,士气更加振作,大军乘胜追击,刘崇于是被打败。攻打水寨。水寨中建有一百多尺高的飞楼,世宗观察,相距大概有二百步远。楼上了望的士兵厉声谩骂。世宗非常愤怒,命令左右射他,因为太远没有人能射到。马仁瑀拉满弓,守兵应弦倒下。淮南平定后,马仁瑀身受几十处伤,世宗赐给他良药,升为内殿直都虞侯。恭帝即位,下诏让他跟随太祖北伐。

薛居正负责朝廷科举事务,马仁瑀私下嘱托他录用自己所结交的人,待到张榜时,并没那个人。报喜摆宴那天,马仁瑀借喝醉了,带着嘱托的那个人来到薛居正处,严厉斥责薛居正。被御史中丞刘温叟弹劾,皇帝因为他有战功,宽容了他。

 宋太祖征伐晋阳,命令马仁瑀率领军队巡视边境,到了上谷、渔阳。契丹向来听说马仁瑀的名声,不敢出兵,(马仁瑀)趁机大肆掠夺,得到俘虏、牛羊数以万计。太祖回来,马仁瑀也回到官署。第二年,盗贼在山东兖州起兵,首领周弼、毛袭非常勇猛剽悍,身材相貌奇特伟岸。监军几次讨伐抓捕都失败了,下诏让马仁瑀抓捕。马仁瑀率领部下十几个士兵进入泰山,就抓住了周弼,捕获了其他党羽,山东的周边从此安宁。

开宝四年,升任瀛州防御使。他哥哥的儿子曾经因为喝醉了酒误杀了一位平民,拘禁在监狱中罪当处死。被害人的家属自称并没有旧恨,只是过失误杀罢了,希望以过失杀伤罪论处。马仁瑀说:“我是官长,而侄子杀人,这是仗势欺人啊,不是过失。我怎么敢因为自己的亲属而乱了国家的法律呢?”于是按法律定罪,并给受害人许多布匹财帛作安排丧葬的费用。七年死,终年五十岁。追授河西军节度,安葬费用由官方供给。


江西余江一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模考

圬者王承福传(节选)  

韩 

之为技,贱且劳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

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休,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者。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小大,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馒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其亦宜也。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贵富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注] ①圬(wū):涂抹墙的工具,俗名抹子。此处指泥瓦匠的工作。

②镘:抹子,涂抹墙的工具,也指泥瓦匠这种职业。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听其言,约而尽                   尽 :明白,透彻。

    B.而归其屋食之当焉                 当:当作。

    C.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         冒:冒进,硬更去干。

    D.抑丰悴有时                       丰悴:兴旺和衰败。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色若自得者                     B.其他所以养生之具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所以待侯生 者备矣

    C.惟其所能                         D.用力者使于人

       惟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不求闻达于诸侯

11.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王承福“自食其力”和他批判“食焉而怠其事”的一项是(   

    A.丧其土田,手镘衣食。

       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

B.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    

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

    C.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

    D.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 

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王承福不慕功名。战乱时当兵立功,却弃官回乡做了自己都认为很卑贱的泥瓦匠。

    B.王承福谋生勤恳。务工吃住在主人家,必以劳动所得偿之,还常常资助路上弱者。

    C.王承福懂得分工。他认为人的生活需求很多,大家应各尽所能,互通有无地生活。

    D.王承福认识深刻。他认为人事充满变化,并从显贵之家的衰败中懂得了做人之道。

13.把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丧其土田,手镘衣食。

 

(2)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其亦宜也。

 

(3)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参考答案】

9、B:费用

10、B【A、他的他  B、用来  C、只是表祈使语气  D、被在】

11、B   12、A

文言文翻译

泥水匠是门技艺, 是卑贱而劳累的工作。有个从事这职业的人,他的表情好象很志得意满。听他说话,简单而明了。

询问他,他姓王,名叫承福。世世代代都是京兆长安的农夫。安史之乱时,被招募去当兵,从军十三年,当过军官立过战功,放弃了这些回到家乡,但是已经没有了田地,靠做泥工来挣取衣食用度,这样过活三十多年了。住在市场的房东家,交给房东住房伙食所需要的费用。他根据当时住房伙食的市价的高低,上下浮动收取泥工工作的工钱。如果有多余,就用来施舍给道路旁的残疾、饥饿的人们。

他还说:“粟米,栽种以后才能长出来的。就象市场上的丝绸,必须用蚕丝纺织然后才能成为丝绸的。其他所有用来养活人们生存的物事,都要靠别人的劳动来完成的,我全都要依赖这些来生存。但是人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自己来做,只能是各尽其能互相供给而共同生存。因此做君主的,是治理我赖以生活的社会的;而百官,是承接君主来教化人们的。任务有大小,只是按照各自的能力来承担,如同器皿一样。只是吃而不做他份内的事,必定遭天谴,所以我不敢一天放下抹子而去嬉戏。泥工是容易的工作,可以凭力气去做,又确实有效果;收取它的报酬,虽然劳累但无所愧疚,我心安。力气是容易努力做到而且有成效,脑力不容易努力提升而变得有智慧。用体力的人被人役使,用脑力的人役使别人,这也是恰当的。我特意选择那容易做而不至于愧疚的事情做啊。

呵!我拿了抹子出入富贵人家有年头啦。有去了一次的,再从那经过时,就已成为废墟啦;有第二次、第三次去的,而再经过那里,就已成为废墟啦。跟他们的邻居打听,有的说:‘唉!叛了死刑处决了。’有的说:‘他本人死了他的子孙无法守住祖业啊。’有的说:‘人死了家产充公了。’我从这看清楚了,难道不是所说的在其位获其利而不谋其事会遭天谴的人吗?难道不是那些强行要使脑袋聪明却无法办到、又要选择他的才能不相称的职务去占据的人吗?难道不是那些多行不义、知道那不对却要强行去做的人吗?还是富贵无法守、功劳微薄而享受丰厚的人呢?抑或是盛衰有定数,失去和获得不可能永恒的原因呢?我心中为此而哀怜,所以选择那能力可胜任的事来做。乐于富贵而害怕贫贱,我哪里又会和常人不同呢?

他的话有可以警示我的地方,所以我为他作传,来给自己做为借鉴啊。


辽宁沈阳二中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文言阅读,完成4~7题。(共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潘锦芳传

(清)施补华

潘锦芳,湖州卖酒翁也。少习拳勇技击,谊心直气,市井无赖咸惮之,已而折节为善。谦谨畏事,犯而不校。晚年酒益雠,家富,子孙内赀①为品官,翁称封君②,而谦谨加甚。每入市井,伛偻旁行,与庸保③语,兄之弟之。郡县大夫与缙绅之征而归者,敬翁为人,诣之,匿不敢见。为人平争斗,偿逋负,事解不居其名。

咸丰庚中,粤贼攻湖州,赵忠节公以乡兵守城,指翁告人曰:“此游侠之雄也,惜乎老矣!”辛酉之,贼陷会城,围湖州益亟,而江苏巡抚驻军上海,忠节作血书乞援。募能犯围出者,翁请独行。及陈血书,议以松江提督曾秉中帅水师绝太湖而西,为外内合攻之计。乡人贾于上海者,聚资十万饷之。行有日矣,有尼之者,中变,翁乃流涕言曰:“老夫出城时,城中粮已尽矣,兵一日两粥,民食草根树皮,空巷敝庐,死人相枕。生者数老夫之行,日暮待援,惧不相保。城外贼如麻,登高叫呼,兵在城上与之应答,岌岌将为变。老夫病且死,犯围为此行;乡人贾于此者,念在围城父兄子弟、宗族姻连,其情愁急,恨水师无翮而飞也;彼尼之者,何其不仁乎!呜乎,吾不复见赵公矣!”举拳击案,大呼呕血以死。死之六月,为同治壬戌五月,湖州城陷,翁家亦破。翁之诸孙,至今以酒为业。

施氏曰:同治壬申、癸酉间,重修湖州府志,余言潘锦芳事,宜附壬戌殉节诸君之后,或以卖酒者少之,遂不得书。呜乎,翁卖酒者也,赵忠节公识之矣。

【注】①内赀:即“纳资”,交纳钱款捐官,买官职。②封君:子孙贵显,父、祖因而受到封典的,称封君,也称封翁。③庸保:雇工

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市井无赖咸惮之                       惮:害怕,畏难。

   B.已而折节为善                         折节:降低身份。

   C.围湖州益亟                           亟:急速,急迫。

   D.聚资十万饷之                         饷:馈赠,赠送。

5.以下各组能直接表现潘锦芳“忠烈”品格的一组是

①少习拳勇技击,谊心直气    ②募能犯围出者,翁请独行    ③谦谨畏事,犯而不校

④老夫病且死,犯围为此行    ⑤翁卖酒者也,赵忠节公识之矣      ⑥举拳击案,大呼呕血以死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锦芳年轻时习过武,后来他谨言慎行,晚年虽家道殷实,但做事低调,为他人平争斗还欠债不求扬名致谢。

   B.文章善用语言描写,潘锦芳为救兵不肯前来而激愤的一番陈词,形象极其鲜明生动,赤诚之心昭然可见。

   C.作者赞美了潘锦芳具有侠肝义胆,又对朝廷官吏贻误战机,失陷城池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与愤恨。

   D.潘锦芳为全城人冒死求援,结果却因是卑贱的卖酒人而不能名列地方史册,作者对此表示遗憾与惋惜。

7.翻译下面的句子(11分)

  (1)郡县大夫与缙绅之征而归者,敬翁为人,诣之,匿不敢见。(4分)

 

(2)生者数老夫之行,日暮待援,惧不相保(3分)

 

 (3)彼尼之者,何其不仁乎!呜乎,吾不复见赵公矣!(4分)

 

 

【参考答案】

4、B (折节:改变往日的气性行为)  5、C  (①③⑤与忠烈无关) 

6、C  (强烈的不满与愤恨表现不突出)

7、(1)郡县中的士大夫与被征召又回乡的官员,敬重他的为人,去拜访他,他却躲起来不敢露面。(归、诣解释各1分,定语后置句1分,句意1分)

(2)活着的人计算着我的行程时间,从早到晚地期待着援军来救援,都担心不能彼此保全。(数、保解释各1分,句意1分)

(3)那个阻止救援的人,多么不仁义呀!唉,我不能再见到赵公了!(尼、者、何其解释各1分,句意1分)

【文言译文】

潘锦芳是湖州卖酒翁。年少时学习拳术击刺等功夫,有正义感,市井无赖都畏惧他,后来改变初衷做好事。谦卑谨慎怕多事,(他人)冒犯自己也不与之计较。晚年卖酒,家道富足,子孙在宫中花钱买了个官缺,他被称作封君,更加谦卑谨慎了。每次来到市井,弯腰曲背在路旁行走,与雇工谈话,以兄弟相称。郡县中的士大夫与被征召又回乡的官员,敬重他的为人,前来拜访他,他却躲起来不敢露面。为人爱平息纷争,替人偿还拖欠的赋税或债务,事情解决后也不求扬名致谢。

咸丰庚中年间,粤贼攻打湖州,赵忠节公率领乡兵守城,他指着潘翁告诉他人说:“这位可是游侠中的豪杰,可惜岁数大了!”辛酉年,敌人攻陷会城后,更急迫地围困湖州,而江苏巡抚正驻军上海,忠节写下血书请求支援。又招募能突破重围出城的人,潘翁请求独自前行。等到呈上血书,建议请松江提督曾秉中率领水军横渡太湖向西进发,制定内外合攻之策。在上海做生意的乡人,筹资十万犒劳援军。过了一段时间,有人阻止救援,(救援计划)中途生变,潘翁于是流下泪说:“老夫出城的时候,城中粮食已经吃光,士兵一天就吃两顿稀粥,百姓吃草根树皮,巷子空了房子塌了,死人互相枕藉。活着的人计算着我的行程,从早到晚地期待着援军救援,担心不能彼此保全。城外敌人如麻,登高叫喊,兵在城上与他们应答,形势危急将要哗变。

老夫重病将死,为此行(求救兵)突围;在这经商的乡人,一想到父兄子弟、宗族连姻被围在城中,心情忧愁焦急,恨水军无翅,能立刻降临;那个阻止救援的人,多么不仁义呀!唉,我不能再见到赵公了!”举拳拍案,(愤怒地)大吼吐血而死。死时正是六月,又是同治壬戌五月,湖州城陷落,潘翁家亡。他的那些孙儿,到现在还以卖酒为业。

施氏说:同治壬申、癸酉年间,重写湖州府志,我建议潘锦芳的事迹,应附在壬戌年殉节的各位君子名字之后,有人因为他是卖酒的而轻视他,于是没能记下他的事迹。唉,潘翁虽是卖酒的,赵忠节公(却能)了解他呀。

辽宁北票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陴:城墙),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史》)

4.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姓怙势持官府                   怙:依仗、凭借

    B.克戬毕力扞御                     扞:抵御

    C.阴结党欲为内应                   阴:暗地里

    D.金益万骑来攻愈急                 益:更加

5.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品质的一组是     (   

    ①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

    ②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③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

    ④皆泣不能仰视。

    ⑤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

    ⑥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①②③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张克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栅栏,敌人畏惧退去。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自杀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立庙。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 以微事黜克戬。(3分)

 

 

    ⑵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3分)

 

 

    ⑶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4分)

 

 

【参考答案】

4.D(益:增加)

5.A(②陈述克戬从弟;④百姓为之感动;⑥为金人敬重、景仰。排除含这三点的选项即是。)

6.C(事件的前提应在太原沦陷后,而不是在太原被围时。“暗中”也属无中生有。)

7.〔⑴大意1分,“再”“黜”各1分;⑵大意1分,“帅”“却”各1分;⑶大意2分,“度”“草”各1分〕  句子翻译见译文

    张克戬,字德祥,是侍中张耆的曾孙。考中进士后,做过河间县令,吴县知府。吴县是浙江的大城镇,民风骁悍,喜欢争夺,大姓人家依仗势力操纵官府的政务。以往做县令的总是沿袭老规矩谨慎处事,只求做到在任职期间不生事端,能够侥幸离开罢了。张克戬到任后,依靠法律进行彻底制裁,奸猾之人大为收敛。使者把这种情况报告给朝廷,朝廷召见并授官卫尉丞。当初,张克戬堂弟张克公做御史,曾弹劾蔡京。蔡京第二次执掌朝政,跟张氏结怨,因为小事为借口就罢黜了张克戬的官职。

    宣和七年八月,张克戬做汾州知府。十二月,金兵进犯黄河以南,包围了太原。太原距离汾州只有二百里地。金兵派遣大将银朱孛堇前来攻打汾州,放纵士兵四处掠夺。张克戬尽全力阻击抵御敌人。有几十个燕人事先进城隐藏在城下,私下里勾结打算作为内应,张克戬把他们全部抓起来处死。张克戬多次挑选精悍的士卒骚扰敌营,出其不意焚毁敌兵营寨栅栏,金兵畏惧就撤兵了。张克戬凭功被加封为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再次进逼汾州城。守将麻世坚在半夜里夺关出城,逃跑了,通判韩琥接着也逃走了。张克戬召令士兵和百姓说:“太原已经陷落,我本来就知道汾州城会灭亡呀。但是从道义上讲,我不忍心辜负国家、辱没祖先,我愿意跟这座城池共存亡,以此来表明我的气节,各位还是自己作打算吧。”士兵和百姓都哭泣着不能仰脸看(张克戬),异口同声回答说:“您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愿意尽死力听从您的命令。”张克戬于是更加严格约束士兵,谨慎防守。金兵到了,张克戬亲自率领将士披上铠甲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张克戬虽然屡次击退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最终没有到来。金兵攻占了平遥,平遥是汾州大镇,长久与金兵对抗,已经首先陷落了。金兵又胁迫介休、孝义诸县,使之投降,还占据了汾州南面二十个村庄,准备制作攻打汾州城的器具。金兵派遣两位使臣拿着书信劝降张克戬,张克戬连看都没看就把信烧掉了。张克戬写了奏章详细阐述危急艰苦的情况,招募壮士从小道逃出上报朝廷,最终没有获得朝廷的答复。十月底,金兵增加上万骑兵前来攻打汾州,形势极为迫切。汾州城里有十个人散布投降的话,张克戬斩杀了他们示众。各位金兵首领站在城下,张克戬临城大声痛骂,用火炮击中敌人的一位首领,那位首领当场死亡。张克戬考虑到最终不能逃脱一死,亲手写下给朝廷的遗表和给妻子、儿女的遗书,从城上把一名士兵缒下去,让他拿着遗表和遗书到京城去。第二天,金兵从汾州城的西北角攻入,杀死都监贾亶,张克戬还在率领众人巷战。金人悬赏招募能活捉张克戬的人。张克戬回家取出朝服,焚香面向南面祭拜,然后自杀,一家死了八口人。金兵将领抬着他的尸体依礼节埋葬在后园里,设祭坛排列拜祭,并为他修了一座庙。情况为朝廷所知,朝廷下诏封赠张克戬为康殿学士,赠送银子三百两、绢五百匹,并在乡里张榜颂扬。绍兴年间,谥号“忠确”。


辽宁本溪高中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珪,字叔玠。性沉澹,为人雅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时太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珪进:“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而死。今陛下开圣德,收刍言①,臣愿竭狂瞽②,佐万分一。”珪推诚进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它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曰:“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帝曰:“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嗟美其言。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

    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帝谓曰:“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资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臣不如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帝称善。(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三》)

    注:①刍言:草野之人的言谈。常用作谦词。 ②狂瞽:愚钝之力。谦词。 ③伎:古代的歌舞艺人。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       相:互相

    B.伎不进,数被让                 让:责备

    C.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         矜:怜悯

    D.济繁治剧,众务必举             举:办妥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珪“为人雅正”的一组是               (  )

    ①     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   

    ② 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

    ③ 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

    ④ 彦博惧,谢罪,珪不谢   

    ⑤ 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⑥ 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珪为人正直。任谏议大夫之职以来,无论是引喻规劝,还是直言相谏,抑或是犯颜廷争,他都以诚待上,以理服君,因而深得太宗的赏识与器重。

    B.王珪发现太宗有纳庐江王美姬之意,便以郭公因善恶不分而致灭亡的史实作类比,劝谏太宗汲取教训,采纳善言,知恶而去之,终使太宗心悦诚服。

    C.王珪与温彦博替祖孝孙辩解,致使太宗大怒。王珪毫不畏惧地直言,自己因报效皇上知遇之恩,且受命尽忠职守才这样做,过错不在自己而在皇上。

    D.王珪评论朝中大臣之才时,向太宗坦言自己多方面不如他们,而自己的长处就是能“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表现他谨慎谦虚的品格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7.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

    译文:                             (5分)

    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

    译文:                             (5分)

【参考答案】

4.A(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5.B(①是王珪向皇上表示诚意与忠心的。⑤是说太宗不记前嫌,委以重任。这是王珪向皇上表明自己忠心劝谏的理由。⑥是交代王珪辅政的事实。故①⑤⑥都不是表现“雅正”的)

6.B(郭公并非“善恶不分”,而是能分善恶,却明知故犯)

7.翻译:(1)君臣同心同德,那么(1分)国家就会安定。我虽不是贤明之君,但幸而(1分)有各大臣常加规劝及纠正我的过失(1分),但愿(1分)这样可以使天下太平吧。(句意1分)

   (2)如今陛下知道庐江王灭亡的原因,他的美姬还在你的身边,臣私下认为您认为这样做是对的。(窃,以为,是,之,句意各一分)


宁夏固原一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4—7每小题3分  8题10分)

孙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建安)五年,策薨,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策长史张昭谓权曰:“孝廉,此宁哭时邪? 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①,非欲违父,时不得行也。况今奸宄(奸臣)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使出巡军。是时,惟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张昭、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故委心而服事焉。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使丞之郡行文书事。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将率。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

(建安十三年)荆州牧刘表死,鲁肃乞奉命吊表二子,且以观变。肃未到,而曹公已临其境,表子琮举众以降。刘备欲南济江,肃与相见,因传权旨,为陈成败。备进住夏口,使诸葛亮诣权,权遣周瑜、程普等行。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

十六年,权徙治秣陵。明年,城石头,改秣陵为建业。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②。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三国志?吴主传》)

注:①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周公制定的礼法制度,他的儿子、受封于鲁国的伯禽却没有遵守。按照古人的解释,伯禽在服丧期间,徐戎(周代居住在今徐州一代的少数民族)作乱,伯禽就停止服丧而率兵讨伐,平定了徐戎。      ②濡须坞:修建在濡须口的堡坞,夹濡须水而筑。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哭未及息                  息:停止

B.领会稽太守                  领:兼任

C.公烧其余船引退              引:拉

D.此宁哭时邪                  宁:难道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       而曹公已临其境

B.以为阳羡长                 因传权旨,为陈成败

C.待张昭以师傅之礼           表子琮举众以降

D.使丞之郡行文书事           惟瑜、肃执拒之议

6.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孙权励精图治的一组是                     (   

①策薨,以事授权   ②招延俊秀,聘求名士        ③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

④公烧其余船引退   ⑤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    ⑥权与相拒月余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继位之后,任用贤才,优礼士人,用对待师傅之礼事奉张昭、周瑜、鲁肃、诸葛瑾等人,一时间,孙权手下人才济济。

B.荆州牧刘表死后,其子刘琮投降曹操。此时的东吴内部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联合刘备与曹操决战,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C.孙权到秣陵(建业)后,曹操来犯,孙权与曹操大战于濡须坞,双方均不能获胜。看到孙权阵容齐整,曹操只好撤兵。

D.孙权作为一代英主,面对曹操的入侵,敢于抗击;经过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后又在濡须之战中取得胜利。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2分)

                                                                                         

②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4分)

                                                                                          

③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4分)

                                                                                     

【参考答案】

4、(3分)引:率领

5.(3分)A(而:但是;为:做,担任/介词,给;以:介词,用、凭借/连词,相当于“而”;之:到达/助词,的)

6.(3分)D(①是权力交接,③是张昭所为,④是说曹操)

7.(3分)A(文中只说对张昭以师傅之礼) 

8.(1)(2分)郡里推荐他为孝廉,州里推举他为茂才(秀才)。  注:“察”“举”译对各得1分。   

(2)(4分)(您)竟然还要哀伤兄长,顾全礼法制度,这好比是开门迎接强盗,不可以认为是仁义。  注:一句l分,四句共4分。每句中关键词“乃…‘顾”“犹”“以为”若译错,该句不得分。 

(3)(4分)

宁夏银川一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4-6每题3分):

汪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幼凝重异常童,五岁知读书,属对应声语惊人,多识奇字。家贫无膏油,每拾薪苏以继晷。从人借书,一经目不忘。十岁能诗,游乡校,郡博士戏之曰:“韩愈十三而能文,今子奚若?”应辰答曰:“仲尼三千而论道,惟公其然。”绍兴五年,进士第一人,年甫十八。御策以吏道、民力、兵势为问,应辰答以为治之要,以至诚为本,在人主反求而已。上览其对,意其为老成之士,及唱第,乃年少子,引见者掖而前,上甚异之。上欲即除馆职,赵鼎①言:“且令历外任,养成其材。”乃授镇东军签判。故事,殿试第一人无待次者,至是,取一年半阙以归。召为秘书省正字。时秦桧为主和议,应辰上书,谓:“和议不谐非所患,和议谐矣,而因循无备之可畏。异议不息非所畏,异议息矣,而上下相欺之可畏。金虽通和,疆埸之上宜各戒严,以备他盗。今方且肆赦中外,褒宠将帅,以为休兵息民自此而始。纵忘积年之耻,独不思异时意外之患乎?此因循无备之所以可畏也。……臣愿勿以和好之可无虞,而思患预防,常若敌人之至。”疏奏,秦桧大不悦,出通判建州,遂请祠以归。张九成②谪邵州,交游皆绝,应辰时通问。及其丧父,言者犹攻之,而应辰不远千里往吊,人皆危之。久之,除秘书少监,迁权吏部尚书。李显宗冒具安丰军功赏五千余人,应辰奏驳之。权户部侍郎兼侍讲。应辰独员当剧务,节冗费,常奏:“班直转官三日,而堂吏增给食钱万余;工匠洗泽器皿仅给百余千,而堂吏食钱六百千;塑显神御,半年功未及半,而堂吏食钱已支三万、银绢六百匹余两。他皆类此。”上惊其费冗,命吏部裁之。除吏部尚书,寻兼翰林学士并侍读。论爱民六事,庙堂议不合,不悦者众。……应辰接物温逊,遇事特立不回,流落岭峤十七年,桧死,始还朝。刚正方直,直言不避。……以淳熙三年二月卒于家。
    论曰:“应辰学术精淳,尤称骨鲠。……皆事上忠而自信笃,足以当大任者,惜不尽其用焉。”    
    [注]①赵鼎:当时宰相。②张九成:当时主战派。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应辰答以为治之要               要:关键

    B.上甚异之                       异:奇怪

    C.殿试第一人无待次者             次:等级

    D.和议不谐非所患                 谐:成功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汪应辰“刚正方直”的一组是         (   

    ①召为秘书省正字  ②交游皆绝,应辰时通问  ③而应辰不远千里往吊

    ④应辰独员当剧务,节冗费  ⑤应辰奏驳之⑥寻兼翰林学士并侍读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汪应辰幼时聪颖异常。他五岁就读书识字,“属对应声”常常出语惊人,记忆力不凡,借来的书过目不忘,十岁就能写诗。曾有一学官以韩愈为例嘲笑他,他反应机敏,以孔子一事加以回击,令人拍案叫绝。          

    B.汪应辰才智绝伦,参加科举考试时写的策论切中时弊,皇帝以为是一老年士子所作,不料是一个18岁的少年所写,于是龙颜大悦,当即要授予官职,但赵鼎认为要按照惯例让他到地方上去磨炼,“养成其材”,于是授汪应辰为镇东军签判。      

    C.汪应辰反对秦桧,敢于直言。当秦桧力主与金和议时,他上书皇上,认为不应该“肆赦中外,褒宠将帅”,而应加强防备,“常若敌人之至”。正因为这样,他深为秦桧所忌,被贬官做建州通判。         

    D.汪应辰关心国事,体恤民情。在任户部侍郎兼侍讲期间,独自处理复杂的事务,节约开支,并上书皇上,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认为国家在许多地方都存在浪费现象,使皇上“惊其费冗”,下令裁减。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异议不息非所畏,异议息矣,而上下相欺之可畏。

 

(2) 纵忘积年之耻,独不思异时意外之患乎?此因循无备之所以可畏也。

 

(3) 及其丧父,言者犹攻之,而应辰不远千里往吊,人皆危之。

 

【参考答案】

4.B  “异”应为“对……感到惊异。”

5.C  ①和⑥指汪应辰升官情况,④指汪应辰为国效力。均与“刚正方直”无关。

6.B  B项“按照惯例让他到地方上去磨炼”错,原文是说“按照惯例,殿试第一名无须外任,直接授予京官”。)

7.(1)不同的意见不停息不是可怕的事,不同的意见没有了,上下相互欺骗就可怕了。

   (2)这样做,即使忘了长久以来的耻辱,难道不想想将来意料之外的祸患吗?这就是照旧不改没有防备之所以可怕的原因啊?

   (3)等到他的父亲去世,说他的坏话的人还攻击他,但汪应辰却不远万里前去吊唁,人们都认为他很正直。

参考译文:

汪应辰,字圣锡,是信洲玉山人。年幼时沉稳聪明,和一般小孩不一样,五岁时就知道读书,回答他人的问话常常出语惊人,认识很多偏僻字。家庭贫寒,没有灯油,就经常拾柴火用来点(亮作灯)接着白天看书。从别人那里借来的书,一看就不会忘记。十岁能写诗,曾在乡校游学,郡里的学官戏弄他说:“韩愈十三岁能写文章,现在你像什么?”应辰回答到:“孔子有三千学生听他讲学,只有你还是这样。”

绍兴五年,(应辰)考中进士第一名,年龄刚刚十八岁。御策用吏道、民力、兵势问他,汪应辰回答时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以诚信为根本,对皇帝而言要设身处地为天下百姓着想。皇帝看了他的策论,认为他是一个老成的读书人,等到放榜的时候一看,竟然是个年轻人。引见者带汪应辰上前拜见皇上,皇上对他感到很惊异。皇上立即想授予他官职,赵鼎说:“姑且让他到京城外任职,培养他成才。”于是授予震东军签判。按照惯例,殿试第一名无须按等级等候,从这个时候,就先到地方上锻炼一年半载才回来。召回京城,任秘书省正字。当时秦烩主张和谈。应辰上书说:“和谈不成功不是担忧的事,和谈成功了,而就因此不防范就可怕了。不同的意见不停息不是可怕的事,不同的意见没有了,上下相互欺骗就可怕了。即使和金和谈了,边疆之上还应该提高警惕,褒扬将帅,使他们滋生骄纵之心,认为休整军队,使老百姓修养生息可以从现在开始了。这样做,即使忘了长久以来的耻辱,难道不想想将来意料之外的祸患吗?这就是照旧不改没有防备之所以可怕的原因啊……我希望不要认为和金和好了就没有忧患了,而是要常常想到忧患进行防备,像敌人来到一样。”奏折送上去后,秦桧很不高兴,贬汪应辰出京城做通判建州,汪应辰于是辞官归隐。张九成被贬到邵州,朋友都和他断绝了往来,而汪应辰按时问候他。等到他的父亲去世,说他的坏话的人还攻击他,但汪应辰却不远万里前去吊唁,人们都认为他很正直。过了很长时间,召回京城做秘书少监,提拔做吏部尚书。李显宗冒领安丰军的功劳赏赐五千多人,应辰上奏折反驳他。(后来应辰)代理户伺郎兼伺讲。应辰独自一人承担繁多的事务,节约多余的开支,常常上书皇上说:"轮到值班的官吏值班三天,给他们增加的饭钱就一万缗;工匠洗器皿仅仅给百余千,而给官吏吃饭的钱就六百千;塑显仁皇帝的神像,半年时间不到,官吏的饭钱就已经支了三万、银绢六百匹两。其他方面的浪费都和这方面类似。”皇上对这种浪费很惊异,命令吏部加以裁减。(汪应辰)授予官职作吏部尚书,不久兼翰林学士和侍读。论及爱民六件事,在朝廷上和其他人的意见不合,不高兴的人很多。……汪应辰待人接物温和谦逊,遇到事情刚直不屈,流落岭桥十七年。秦桧死了,才得以回朝廷。刚正方直,敢于直言而不回避。…… 淳熙三年二月在家中去世。

     评论说:汪应辰学术精通,尤其以刚直被人称赞。……侍奉皇上忠诚,足以担当大任,可惜他的才能没有完全得到使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