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实小:世界史.几句话而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07:22
--------------------------------------------------------------------------------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第一章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约前170万年-前221)
同期的世界
尼罗河流域文明(华夏彩陶文化时代)
华夏文明(约前170万年-前771年)
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
春秋战国(前770年---前221年)雅典城邦文化 
--------------------------------------------------------------------------------
第一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一、夏朝的建立(约前2070--约前1600)
1、兴盛
禹建夏朝都阳城①,王位世袭启初行。
“公天下”为“家天下”,国家机构初建成。
奴隶社会初迈进,豫西晋南为中心。2、衰亡
夏桀暴虐比太阳,百姓受压民抗争。
黄河下游商部落,伐桀获胜商朝兴。二、商朝的兴衰(约前1600--前1046)
1、兴盛
商汤灭夏亳②都城,盘庚迁殷③国稳定。
殷商属国星捧月,世界大国非虚名。
2、衰亡
商朝晚期多矛盾,“人殉”“人祭”极残忍。
酒池肉林纣残暴,炮烙之刑害臣民。三、西周的兴亡(前1046--前771)
1、兴盛
商朝末年局变更,渭水流域周初兴。
①姜尚改革姜尚改革军渐强,经济发展局清明。
②牧野之战武王伐讨战牧野④,阵前倒戈纣自焚。
定都镐京⑤幅员广,国内各族交流频。
2,衰亡
西周厉王多暴行,贪财好利压百姓。
国人暴动逐厉王,重创西周盛衰分。
诸候不朝周衰微,犬戎灭周杀帝君。四,重要制度
1、井田制商周统治举措新,井田制度初盛行。
①土地所有制土地国有归周王,分赐诸侯田似井。
②产品分配土地世袭禁转让,交纳贡赋谢王恩。
奴隶被迫集体耕,无偿劳作度残命。
2、分封制西周地广初分封,赐封对象三阶层。
①内容王族功臣与贵族,齐鲁燕卫与宋晋。
地方诸候多义务,贡赋听命随军征。
②影响土地人民遭瓜分,分封诸国后变更。
巩固统治拓疆土,东周混战国裂分。
[注释]
①阳城:在今河南登封。②亳:今河南郑州。③殷:今河南安阳。④牧野:在今河南淇县一带。⑤镐京:今陕西西安。--------------------------------------------------------------------------------
第二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一、农业和畜牧业
1、政策
三代①重农图国稳,甲骨卜辞为见证。
2、农业
①农具木石骨蚌作农具,青铜农具罕流行。
②水利大禹治水水利兴,三代水利渐兴盛。
③作物五谷②稻黍稷麦豆,商周种植见诗文。
④农技粪肥绿肥草木灰,商周施肥禾笑盈。
3、畜牧业
商朝饲养多家畜,食用祭祀拉车行。
二、手工业
1、冶铸业
“青铜时代”夏商周,青铜冶炼夏初兴。
商朝权贵用器皿,司母戊鼎四羊尊。
西周青铜生活化,日用器具多铭文。
2、纺织业
夏商纺织多平织,西周发展两典型。
斜纹提花织物美,刺绣出现惊世人。
3、陶瓷业
原始瓷器初发明,商周遗址有遗存。
4、玉漆器
商周玉器雕刻俊,妇好③墓存多精品。
制车用漆装饰美,用漆工艺超前人。
三、交通和商业城市
1、交通
三代交通工具新,车船泥橇夏盛行。
商周交通渐繁盛,沿途旅舍客盈门。
邮驿传递初建立,西周大道任驰骋。
2、商业城市
商朝重商贝为币,商民善商称“商人”。
“商邑翼翼④”远盛名,三代都城多商品。
[注释]
①三代:指夏商西周三朝,又称赞“青铜时代”。②“五谷”:一般指稻、黍、稷、麦、豆五种农作物。③妇好:指河南安阳妇好墓。④翼翼:繁盛的意思。--------------------------------------------------------------------------------
第三节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一、春秋诸侯争霸(前770—前476)
1、争霸原因
平王东迁周衰微,诸侯势大显野心。
争夺土地与人民,争霸战争频频兴。
2、齐国称霸
齐国首霸多原因,管仲为相举措新。
(前7世纪前期)改革政治与军事,鱼盐之利工商兴。
“尊王攘夷”初结盟,夷戎楚蛮皆称臣。
葵丘①会盟成霸王,中原霸主初确定。
3、晋楚争霸
齐国衰落晋楚争,争夺小国又交兵。
(前7、6世纪之交)城濮②之战晋败楚,文公称霸好艰辛。
楚军败晋趋京郊,问鼎中原霸权兴。
4、吴越称霸
长江下游吴国兴,任贤用能军连胜。
(前5世纪前期)西入楚都南灭越,称霸南方二十春。
钱江越王志复国,卧薪尝胆事竞成。
灭吴北上战中原,末代霸主史有名。
二、战国兼并战争(前475—前221)
1、战国七雄
西周分封拱王城,东周诸侯有变更。
三家分晋韩赵魏,田氏代齐废姜姓。
南楚西秦北为燕,战国七雄多战争。
2、齐魏交战
中原齐魏初强盛,双方交战齐连胜。
(前4世纪中)桂陵③马陵④败庞涓,孙膑用兵真如神。
3、秦赵交战
东方衰落秦强盛,秦赵交战在长平⑤。
(前3世纪中)坑杀赵军四十万,秦军东进似风云。
三、东周的民族融合
1、民族
东周华夏民族多,匈奴东胡戎狄越。
2、影响
兼并战争多交流,华夏各族促融合。
局部统一灭小国,秦国一统势逼人。
[注释]
①葵丘:今河南兰考。②城濮:今山东鄄城。③桂陵:今河南长垣。④马陵:今河南范县,或山东郯城。⑤长平:今山西高平。--------------------------------------------------------------------------------
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前221-220)
同期的世界
秦朝(前221---前207)印度孔雀王朝
西亚安息
秦汉时期(前221-220)--------------------------------------------------------------------------------
欧洲古罗马
第一节秦朝的统治(前221-前207年)
一、政治
1、统一原因
秦王一统多原因,经济发展用贤能。
民族融合奠基础,民心思安反战争。
远交近攻新策略,秦国变法渐强盛。
2、统一概况
东灭六国①十秋春,南服越族又北征。
收复河套败匈奴,修筑长城帝国兴。
疆域陇西东临海,南濒南海北长城②。
3、意义a政治
统一国家多民族,结束割据意义深。
b经济
经济发展民安定,各族人民喜盈盈。
4、集权措施
秦王嬴政都咸阳③,中央集权举措新。
①政治方面
嬴政自称“始皇帝”,总揽大权权至尊。
a中央中央三公④设诸卿,各司其职听帝君。
b地方地方推行郡县制,县乡里亭辖行政。
c秦律颁行秦律为地主,历代律令有范本。
②经济方面土地私有纳田税,统一货币度量衡。
统一车轨修驰道,开凿灵渠⑤筑长城。
③文化方面统一文字为小篆,旋后隶书又流行。
焚书坑儒控思想,严禁私学图愚民。
以吏为师法为教,举措影响两分明。
④影响中央集权初形成,祖国疆域初奠定。
巩固统一多民族,积极作用要肯定。
加强统治严酷刑,矛盾激化民抗争。
5、秦末起义①原因秦末残暴民难忍,农民起义多原因。
a役繁徭役繁重兴土木,田地荒芜民贫困。
b刑酷刑罚严酷兴连坐,农民亡逃多抗争。
c税重田租户赋多捐税,土地兼并民难忍。
②概况陈胜首义大泽乡⑥,“伐无道,诛暴秦”。
a陈吴首义张楚政权定于陈⑦,陈吴被害业未竞。
b刘项反秦刘项起兵反暴秦,项羽巨鹿败秦军。
刘邦西行入咸阳,秦朝灭亡影响深。
③意义a政治上秦末起义诛暴秦,重创地主振人心。
要求平等反王侯,“布衣将相”汉振兴。
b经济上秦朝暴政史为镜,休养生息汉施政。
c精神上陈吴揭杆反暴秦,首创精神励后人。
二、经济
户籍征税兵徭役,统一货币度量衡。
开凿灵渠传铁器,土地私有按亩征。
三、民族关系
南征越族开灵渠,北收河套修长城。
四、外交关系
国人迁朝避暴秦,徐福东渡到东瀛⑧。
五、文化
雕塑珍品兵马俑⑨,秦砖汉瓦楚歌行。
小篆隶书书同文,法家思想为至尊。
[注释]
①六国:指战国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②长城:秦长城东起辽东西至甘肃临洮。③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③咸阳:今陕西咸阳,秦朝都城。④灵渠:位于广西兴安,沟通湘江和漓江。⑤大泽乡:今安徽宿州。⑥陈:今河南淮阳。⑦东瀛:对日本的一种称呼。⑧兵马俑:即陕西临潼秦皇陵兵马俑。-------------------------------------------------------------------------------
第二节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一、刺史制度
1、秦朝监察制度源先秦,秦朝御史传诏令。
监察百官多进谏,“汉承秦制”有改进。
2、西汉武帝划分监察区,刺史巡查州慎迎。
3东汉剌史监察辖军权,改称“州牧”权更盛。
郡县转为州郡县,监察机构空虚名。
二、郡国并存制
1、汉高祖汉初郡国两并行,高祖分封图永存。
王国割据后反叛,侯国收税隶属郡。
2、汉武帝王国势大胁帝君,武帝颁行“推恩令”
分割王国多列侯,归郡管辖权归君。
“附益之法”又颁行,诸侯收税禁迎宾。
禁止参政无权势,中央集权终又成。
三、察举制
1、西汉中央集权秦汉兴,选官制度汉革新。
皇帝征召与察举,岁举人才重贤能。
杰出人才遭重用,武帝繁盛有原因。
2、东汉东汉察举重孝廉,选拔人才有变更。
乡举里选重声望,门第望族多公卿。
官僚集团多豪强,世家地主渐形成。
四、编户齐民
1、制度汉朝强盛人丁盛,管理百姓举措新。
平民百姓入户籍,编户齐民有身份。
2、负担承担义务据资产,兵役徭役赋税征。
丁税更赋民沉重,田租较轻民贫困。
官府巧立附加税,男女服役多艰辛。
秦汉强盛国强盛,人民辛勤民贫困。
五、两汉主要帝王的活动
1、高祖措施①政治刘邦起兵灭暴秦,约法三章民欢迎。
汉王败楚都长安,前朝为鉴举措新。
分封王国埋祸根,郡国并存最鲜明。
②经济复员释奴还爵宅,十五税一抑商人,
③民族北伐匈奴遭围困,国力弱小先和亲。
2、武帝措施①政治武帝雄才措施新,改革官制明治令。
选举贤能察举制,王国“附益”“推恩令”。
刺史监察独尊儒,中央集权又形成。
②经济盐铁官营抑物价,铸钱五铢商税征。
③民族北败匈奴通西域,“百越”“西南夷”设郡。
④外交接待朝日两使节,交往频繁促强盛。
⑤文化儒家思想成正统,设立太学读儒经。
岁首正月“太初历”,重视文史多名人。
3、光武帝①政治刘秀起兵灭“新”朝,年号光武东汉兴。
光武柔道治天下,优厚武将重文臣。
剌史尚书台扩权,地方官衙减大臣。
乡举里选重孝廉,豪强势大多公卿。
②经济复员释奴民返乡,三十税一汉中兴。
③民族光武遣使“西南夷”,西南回归喜盈盈。
④外交三韩①遣使见光武,加强联系交流频。
光武赐印②倭奴国,日本出土得印证。
4、汉明帝①民族东汉初年局不稳,西域匈奴又占领。
明帝遣使为班超,经营西域三十春。
②文化东汉使臣求佛法,明帝请来两高僧。
兴建洛阳白马寺,利于统治又愚民。
[注释]
①三韩:指秦汉时期朝鲜半岛的三个国家。②赐印:1784年,日本出土“汉委奴国王”金印,证实了汉光武帝赐给倭奴国使者金印的真实性。
--------------------------------------------------------------------------------
第三节两汉对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一、匈奴的兴衰
1、战国匈奴崛起牧又耕,使用铁器渐强盛。
冒顿统一占河套,南犯三国①踏长城。
2、秦朝蒙恬率军收河套,修筑长城挡骑兵。
中原农业有保障,长城利弊史作证。
3西汉汉初高祖曾遭困,国弱和亲边贸行。
①击败匈奴武帝国强新策略,卫霍②率军三远征。
首征收复河南地,二征河西③逐匈军。
三征汉军至漠北,大破匈奴主力军。
②昭君出塞汉末匈奴乱纷纷,呼部④归附又求婚。
昭君出塞春意暖,双方互市乐盈盈。
4东汉匈奴分裂南称臣,北匈南犯又西征。
窦固窦宪双出兵,大败北匈北疆靖。
二、张骞通西域
1、出使西域武帝遣使图匈奴,张骞“凿空”初西行。
西域诸国初了解,二次出使交流频。
2、出使影响葡萄石榴传内地,细君公主嫁乌孙。
西域内地连一体,有利双方共奋进。
世界文化汇聚焦,西域文化彩缤纷。
3、西域都护西域都护初设置,保护商旅辖军政。
(前60年)西域初始归中央,华夏国土一部分。
4、东汉班超东汉初年局不稳,西域匈奴势压顶。
明帝遣使为班超,深入虎穴败敌人。
西域班超为都护,投笔从戎三十春。
三、西南夷
1、秦朝云贵川湘多峻岭,民族众多路难行。
秦汉统称“西南夷”,秦朝统一初设郡。
2、西汉武帝遣使夜郎国,设郡封王赐王印。
管辖贵州封滇王,“滇王之印”为见证。
武帝西南设郡县,汉末西南离家庭。
3东汉光武中兴使西南,回归团圆喜盈盈。
四、百越
华东华南多越人,中华民族一部分。
1、东周两广南越浙东越,越王称霸曾卧薪。
2、秦朝秦朝征越开灵渠,运输军粮军连胜。
南海象郡桂林郡,南方开发初跃进。
3,西汉武帝南越设九郡,有效管辖到如今。
[注释]
①三国:指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②卫霍:指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③河西:指河西走廊。④呼部:指匈奴呼韩邪单于一部。 
--------------------------------------------------------------------------------
第四节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一、中朝关系
1、使节往来隔江朝鲜为友邻,秦汉战乱多移民。
三韩遣使见二武①,加强联系交流频。
2、贸易往来输华檀弓果下马,铁器漆器镜东行。
3、文化交流中华文化跨两岸,辰韩似秦俗相近。
二、中日关系
1、使节往来隔海相望有东瀛,徐福东渡到日本。
日本“使译通于汉”,汉武喜迎交流频。
光武赐印②倭奴国,日本出土得印证。
2、贸易往来东传丝帛铁铜器,倭人生活初变更。
三、丝绸之路
1、陆上丝路张骞“凿空”辟蹊径,丝路长安西远行。
阳关西行越葱岭,安息中转到大秦。
中西商旅携异珍,风餐露宿伴驼铃。
2、海上丝路
广东扬帆去远航,途泊南洋又西行。
穿过海峡到印度,中外交往影响深。
3、中外交流
丝路开辟商旅行,中西南亚交流频。
①中越往来
象牙犀牛入中国,牛耕水利到越境。
②中西往来
铁器丝绸渐西传,佛教传入后兴盛。
铸铁井渠造纸术,中华技术受欢迎。
③往来影响东西两大外交圈,丝路沟通联系紧。
扩展东亚文化圈,远及欧洲影响深。
四、与西亚(安息)往来
西亚大国为安息③,海陆丝路联系紧。
丝绸之路中转站,转手贸易获利润。
五、与欧洲(大秦)往来
1、间接往来欧洲大国有大秦④,安息阻隔难通行。
欧中遣使图直通,加强往来贸易盛。
2、直接往来甘英西行波斯湾,出使大秦事未成。
大秦使者到中华,《后汉书》中载分明。
[注释]
①二武:指汉武帝和光武帝。②赐印:1784年,日本出土“汉委奴国王”金印,证实了汉光武帝赐给倭奴国使者金印的真实性。③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一带。④大秦:古罗马,今地中海地区的庞大帝国。 
--------------------------------------------------------------------------------
第五节秦汉时期的文化
一、秦汉文化特征
1、民族性
秦汉文化日东升,承先启后多特征。
统一多样巧结合,秦汉一统文化新。
各族文化齐发展,统一文化多风情。
2、开放性
中外文化交流频,文化外传亦引进。
中外交通大发展,文化交流促强盛。
3、先进性
中华文化时先进,领先世界多发明。
天文算术造纸术,东亚文化为中心。
4、壮观性
秦汉文化面貌新,气势恢弘惊世人。
长城史记兵马俑,令人观止到如今。
二、自然科学
1、历法
秦汉科技立功勋,领先世界为特征。
岁首正月“太初历”,完整历书初制订。
2、天文
太阳黑子汉记录,世界公认第一名。
东汉才子数张衡,解释月食科学性。
遥测地震地动仪,早于欧洲千七春。
3、数学
东汉算术有九章,算术命题时先进。
应用数学新标志,完整体系已形成。
4、医学
《黄帝内经》汉编定,医学理论初奠定。
①医著东汉《神农本草经》,药学著作初诞生。
②名医东汉“神医”数华佗,擅长外科能回春。
手术使用麻沸散,早于西方千六春。
“医圣”《伤寒杂病论》,中医经典世永存。
5、造纸术四大发明纸先行,西汉首创有实证。
绘图纸出放马滩,改进造纸有蔡伦。
植物纤维“蔡侯纸”,造价低廉易推行。
初传朝越与日本,唐传非欧促文明。
三、社会科学
1、哲学
两汉哲学有精进,唯心唯物两分明。
①董仲舒
西汉儒生董仲舒,顺应统治学说新。
“天人感应”有联系,天子替天统臣民。
诸家学说皆禁止,独尊儒术统政令。
建立太学育顺臣,教育内容为儒经。
②王充
东汉王充唯物论,反对感应反鬼神。
精神依存于形体,提倡薄葬利国人。
物质元气构万物,批判神学著《论衡》。
2、宗教
汉朝宗教格局新,佛教传入后兴盛。
儒家学说成正统,道教产生后变更。
①佛教
西汉丝路交流频,佛教初传后兴盛。
东汉使臣求佛法,明帝请来两高僧。
兴建洛阳白马寺,利于统治又愚民。
②道教
东汉道教《太平经》,方术道家联系紧。
散财济穷民欢迎,道教派别两典型。
宣传起义太平道,五斗米道源张陵。
3、文学两汉文学有精进,汉赋乐府最典型。
①汉赋新体汉赋多特征,排比散文多韵文。
辞藻华丽多堆砌,两汉赋文两分明。
气势恢弘篇幅长,相如子虚赋上林。
东汉班固《两都赋》,现实感强短而精。
②乐府诗汉武乐府歌轻盈,乐府采诗民间行。
形式朴实语通俗,乐府名篇印人心。
十五从军《陌上桑》,《战城南》并《东门行》。
4、艺术秦汉艺术多精品,历史资料为特征。
①雕塑秦始皇陵兵马俑,八大奇迹非虚名。
成都洛阳艺术俑,造型生动乐盈盈。
砖瓦瓦当建筑美,艺术实用到如今。
②绘画壁画帛画木刻画,艺术珍品多纷呈。
马王堆墓帛画美,色彩绚丽为珍品。
画像石与画像砖,解读历史汉风情。 
--------------------------------------------------------------------------------
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1)
同期的世界
亚洲1、波斯萨珊王朝2、印度笈多王朝
魏晋南北朝3、朝鲜“三国”时代4、日本大和国家建立
欧洲1、罗马帝国分裂2、西罗马帝国灭亡
欧洲3、法兰西王国建立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
一、江南农业的开发
1、概况①区域六朝开发初跃进,江东①扬子②达粤闽。
三吴地区最发达,两湖一盆③多粮囤。
②垦荒江南蛮荒多於地,南迁农民技先进。
开垦荒地勤劳作,鱼米之乡渐有名。
③种植兴修水利多工程,作量种植量激增。
北方作物南引种,产量提高民欢欣。
2、原因①政策六朝统治举措新,奖励耕织劝农耕。
安抚农民兴水利,农业发展国安稳。
②劳力技术汉末农民初南迁,两晋末年民南进。
南方劳力达百万,技术先进勤耕耘。
③民族融合南迁荆扬④达粤闽,各族交融似家庭。
各族人民齐开发,南北经济趋平衡。
二、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1、受挫原因秦汉北方为中心,过度开垦源人增。
水土流失劣环境,汉末魏晋战乱频。
五胡⑤内迁多畜牧,中原农耕屡废兴。
2、恢复发展北方政权图振兴,重视农业渐复兴。
①工具水碓水磨谷加工,马钧翻车灌溉勤。
深耕细作积肥粪,技传南方农兴盛。
②水利渠堰堤塘魏兴复,三国经济魏至尊。
水田通渠勤浇灌,北魏孝文曾诏令。
③开发边疆开发边疆图强盛,河西走廊亦牛耕。
辽东各族勤耕作,中华各族立功勋。
三、手工业的发展
1、纺织业丝织为主纺织业,三国发展最典型。
曹魏织造设机构,襄邑洛阳为中心。
吴国育培八辈蚕,缫丝质量超前人。
蜀汉蜀锦美精致,行销吴魏受欢迎。
2、矿冶业冶炼技术又精进,百炼成钢技又进。
灌钢合炼生熟铁,相州⑥军刀天下闻。
酒泉龟兹见石油,蜀汉中原多气井。
油气照明又治病,北周石油焚敌军。
3、制瓷业制瓷技高好前景,南方青瓷多器皿。
形制美观技北进,北方白瓷初诞生。
4、造纸业两汉造纸初发明,六朝造纸量激增。
取代简牍利书写,南北造纸四中心。
洛阳长安纸白滑,建业扬州纸薄平。
四、商业
1、北方魏晋六朝多战争,南北商业两分明。
商品经济发展慢,北魏洛阳初兴盛。
2、南方南方安定商贸频,荆扬益州最典型。
建康城内有四市,商旅秦淮笑盈盈。
五、阶段特色
1、商品经济魏晋经济多特征,商品经济低水平。
2、自然经济庄园寺院两经济,地位显要特鲜明。
3、区域经济江南开发发展快,中原缓慢源战争。
4、民族经济各族经济多交流,取长互学多亲情。
[注释]
①江东: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②扬子:指长江流域。③两湖一盆:指洞庭湖、鄱阳湖流域和四川盆地。④荆扬:指荆州(今湖北、湖南一带)和扬州(今江苏扬州)。⑤五胡:旧时指匈奴、鲜卑、羯、氐和羌五个民族。⑥相州: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 
--------------------------------------------------------------------------------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一、自然科学
1、数学刘徽精算圆周率,极限理论巧运行。
南朝数学祖冲之,“祖率”《缀术》远扬名。
2、农学北朝农学贾思勰,潜心研究成理论。
《齐民要术》农牧副,现存农书最完整。
3、地理学裴秀《禹贡地域图》,绘图原则初诞生。
《水经》作注郦道元,介绍地理文笔俊。
4、化学东晋葛洪《抱朴子》,炼丹化学说养生。
二、社会科学
1、宗教魏晋六朝多战争,宗教盛行影响深。
①道教东晋葛洪多才能,宣扬炼丹图长生。
道教儒家初结合,利于统治压人民。
萧梁道教多经典,丰富教义陶弘景。
吸取佛教等级观,神仙体系亦形成。
②佛教汉朝佛教初引进,东晋法显西取经。
a法显取经旅行著作《佛国记》,南亚历史资料存。
b佛教危害魏晋六朝佛盛行,佛教危害略说明。
佛教忍耐说轮回,利于统治压人民。
广修寺塔占民田,施舍钱财民赤贫。
寺院经济大发展,苛捐杂税民更困。
c反佛斗争南朝范缜《神灭论》,反对佛教观念新。
形神互存似刀刃,唯物主义最典型。
魏太武帝周武帝,两次灭佛利弊明。
2、文学
①建安文学建安诸杰多才情,“建安风骨”多特征。
风格苍凉详写实,富有生气多作品。
王粲悲吟《七哀诗》,曹操诗诉《蒿里行》。
文姬归汉诗悲愤,承先启后多作品。
②田园诗东晋诗人陶渊明,田园诗歌歌清新。
朴实恬淡皆自然,《归园田居》乐农耕。
《桃花园诗》说理想,反抗压迫求安宁。
③山水诗六朝山水诗初兴,《登池上楼》谢灵运。
鲍照感叹《行路难》,矫健之笔抒感愤。
④民歌南北民歌大盛行,南北风格两分明。
南方代表《采桑度》,缠绵婉转颂爱情。
北方恋歌牧战歌,慷慨激昂多神韵。
《敕勒歌》与《木兰辞》,草原边塞话风情。
3、艺术
①书法东汉书法成艺术,学者蔡邕隶书俊。
曹魏钟繇隶转楷,得其真传卫夫人。
卫铄指点王羲之,“书圣”父子诸体精。
《兰亭序》与《黄庭经》,书法珍品永扬名。
北方书法雅端庄,“魏碑”龙门二十品。
②绘画六朝艺术新特征,宗教色彩特鲜明。
吴国画家曹不兴,佛像画祖史有名。
东晋“画祖”顾恺之,擅画人物多珍品。
《洛神赋图》女史箴,画中人物栩如生。
③雕塑佛教盛行影响深,南北建筑两分明。
北方修造石窟寺,云冈龙门史有名。 
--------------------------------------------------------------------------------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第一章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约前170万年-前221)
同期的世界
尼罗河流域文明(华夏彩陶文化时代)
华夏文明(约前170万年-前771年)
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
春秋战国(前770年---前221年)雅典城邦文化第一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一、夏朝的建立(约前2070--约前1600)
1、兴盛禹建夏朝都阳城①,王位世袭启初行。
“公天下”为“家天下”,国家机构初建成。
奴隶社会初迈进,豫西晋南为中心。
2、衰亡夏桀暴虐比太阳,百姓受压民抗争。
黄河下游商部落,伐桀获胜商朝兴。
二、商朝的兴衰(约前1600--前1046)
1、兴盛商汤灭夏亳②都城,盘庚迁殷③国稳定。
殷商属国星捧月,世界大国非虚名。
2、衰亡商朝晚期多矛盾,“人殉”“人祭”极残忍。
酒池肉林纣残暴,炮烙之刑害臣民。
三、西周的兴亡(前1046--前771)
1、兴盛商朝末年局变更,渭水流域周初兴。
①姜尚改革姜尚改革军渐强,经济发展局清明。
②牧野之战武王伐讨战牧野④,阵前倒戈纣自焚。
定都镐京⑤幅员广,国内各族交流频。
2、衰亡西周厉王多暴行,贪财好利压百姓。
国人暴动逐厉王,重创西周盛衰分。
诸候不朝周衰微,犬戎灭周杀帝君。
四、重要制度
1、井田制商周统治举措新,井田制度初盛行。
①土地所有制土地国有归周王,分赐诸侯田似井。
②产品分配土地世袭禁转让,交纳贡赋谢王恩。
奴隶被迫集体耕,无偿劳作度残命。
2、分封制西周地广初分封,赐封对象三阶层。
①内容王族功臣与贵族,齐鲁燕卫与宋晋。
地方诸候多义务,贡赋听命随军征。
②影响土地人民遭瓜分,分封诸国后变更。
巩固统治拓疆土,东周混战国裂分。
[注释]
①阳城:在今河南登封。②亳:今河南郑州。③殷:今河南安阳。④牧野:在今河南淇县一带。⑤镐京:今陕西西安。第二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一、农业和畜牧业
1、政策三代①重农图国稳,甲骨卜辞为见证。
2、农业
①农具木石骨蚌作农具,青铜农具罕流行。
②水利大禹治水水利兴,三代水利渐兴盛。
③作物五谷②稻黍稷麦豆,商周种植见诗文。
④农技粪肥绿肥草木灰,商周施肥禾笑盈。
3、畜牧业商朝饲养多家畜,食用祭祀拉车行。
二、手工业
1、冶铸业“青铜时代”夏商周,青铜冶炼夏初兴。
商朝权贵用器皿,司母戊鼎四羊尊。
西周青铜生活化,日用器具多铭文。
2、纺织业夏商纺织多平织,西周发展两典型。
斜纹提花织物美,刺绣出现惊世人。
3、陶瓷业原始瓷器初发明,商周遗址有遗存。
4、玉漆器商周玉器雕刻俊,妇好③墓存多精品。
制车用漆装饰美,用漆工艺超前人。
三、交通和商业城市
1、交通三代交通工具新,车船泥橇夏盛行。
商周交通渐繁盛,沿途旅舍客盈门。
邮驿传递初建立,西周大道任驰骋。
2、商业城市商朝重商贝为币,商民善商称“商人”。
“商邑翼翼④”远盛名,三代都城多商品。
[注释]
①三代:指夏商西周三朝,又称赞“青铜时代”。②“五谷”:一般指稻、黍、稷、麦、豆五种农作物。③妇好:指河南安阳妇好墓。④翼翼:繁盛的意思。  -------------------------------------------------------------------------------- 第三节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一、春秋诸侯争霸(前770—前476)
1、争霸原因平王东迁周衰微,诸侯势大显野心。
争夺土地与人民,争霸战争频频兴。
2、齐国称霸齐国首霸多原因,管仲为相举措新。
(前7世纪前期)改革政治与军事,鱼盐之利工商兴。
“尊王攘夷”初结盟,夷戎楚蛮皆称臣。
葵丘①会盟成霸王,中原霸主初确定。
3、晋楚争霸齐国衰落晋楚争,争夺小国又交兵。
(前7、6世纪之交)城濮②之战晋败楚,文公称霸好艰辛。
楚军败晋趋京郊,问鼎中原霸权兴。
4、吴越称霸长江下游吴国兴,任贤用能军连胜。
(前5世纪前期)西入楚都南灭越,称霸南方二十春。
钱江越王志复国,卧薪尝胆事竞成。
灭吴北上战中原,末代霸主史有名。
二、战国兼并战争(前475—前221)
1、战国七雄西周分封拱王城,东周诸侯有变更。
三家分晋韩赵魏,田氏代齐废姜姓。
南楚西秦北为燕,战国七雄多战争。
2、齐魏交战中原齐魏初强盛,双方交战齐连胜。
(前4世纪中)桂陵③马陵④败庞涓,孙膑用兵真如神。
3、秦赵交战东方衰落秦强盛,秦赵交战在长平⑤。
(前3世纪中)坑杀赵军四十万,秦军东进似风云。
三、东周的民族融合
1、民族东周华夏民族多,匈奴东胡戎狄越。
2、影响兼并战争多交流,华夏各族促融合。
局部统一灭小国,秦国一统势逼人。
[注释]
①葵丘:今河南兰考。②城濮:今山东鄄城。③桂陵:今河南长垣。④马陵:今河南范县,或山东郯城。⑤长平:今山西高平。第四节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一、东周的社会经济
1、农业
①农具西周晚期铁器兴,春秋农具大变更。
东周耕犁高效率,铁器时代喜来临。
标志提高生产力,农用动力新革命。
②水利东周水利亦精进,楚国芍陂利农耕。
中原桔槔①灌农田,西门豹渠反迷信。
沟通泾洛②郑国渠,都江堰边说李冰。
2、手工业的发展
①冶铸业东周冶铸多发明,铸铁柔化技先进。
冶铁工艺先领跑,早于欧洲二千春。
青铜工艺亦创新,莲鹤方壶为珍品。
铜器图案金银错③,青铜器皿美绝伦。
②纺织业纺织技高多细密,麻布残片楚墓存。
漆器工艺亦创新,夹纻④漆器映丽人。
③盐酒业煮盐酿酒多兴盛,国人生活联系紧。
池海井盐全开发,用曲酿酒喜发明。
④《考工记》手工发展有理论,《考工记》载齐官营。
手工工艺详介绍,工程技术有盛名。
3、商业和城市
①商业春秋战国商繁盛,土特产品交流频。
鱼盐皮革马象牙,中原市场常见品。
范蠡号称“陶朱公”,巨商吕氏⑤后相秦。
②城市东周城市多特征,政治中心商繁盛。
都城临淄邯郸郢,人口众多商贸频。
二、春秋社会变革
1、田税改革东周铁器与牛耕,效率提高地开垦。
私田激增兴改革,齐国“相地而衰征”。
鲁国施行“初税田”,按亩征税影响深。
2、影响剥削方式大变更,农民地主新阶层。
耕地国有转私有,封建地制初形成。
三、战国七雄变法
1、原因春秋田制初变更,土地私有渐流行。
新兴地主势渐强,废除旧制变法兴。
2、概况魏国李悝初变法,吴起变法后牺牲。
商鞅变法为强秦,两次改革略说明。  --------------------------------------------------------------------------------
①政治废除分封行具制,令民什伍连坐行。
按功授爵奖军功,贵族无功成平民。
②经济废除井田开阡陌,土地私有法确定。
重农抑商奖耕织,秦国统一度量衡。
③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文化专制秦初行。
3、影响商鞅变法新特征,封建制度终确定。
①政治上中央集权初施行,地主执政贵族恨。
以法治国建县制,影响中华兰如今。
②经济上确立封建私有制,发展经济国强盛。
秦国统一奠基础,消极影响亦鲜明。
③文化上文化高压多峻法,秦朝立国难长存。
[注释]
①桔槔:中原地区一种汲水农具。②泾洛:指黄河支流泾水和洛水。③金银错:在铜器表面用金银丝构成图案。④夹纻:用薄木卷曲贴以麻布再涂上漆。⑤吕氏:指吕不韦。
一、社会科学
1、哲学思想东周剧变百家鸣,思想流派多纷呈。
①老子老子著书《道德经》,春秋道家创始人。
a哲学主张万物本源“道”永存,唯心辩证两分明。
万物变化互依存,祸福转化最典型。
b政治主张政治主张说“无为”,反对严刑影响深。
②孔子东周孔子称“圣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a思想方面思想体系核心“仁”,人际关系重调整。
贵贱有序护周礼,思想保守亦革新。
“损益”旧法渐改良,社会发展渐演进。
取信于民惜民力,以德治民反苛政。
b教育方面“有教无类”办私学,“学在官府”局变更。
平民子弟受教育,发展教育功德深。
c编订典籍孔子晚年编“五经”①,春秋书易礼诗经。
儒家思想成正统,传统文化为核心。
2、百家争鸣战国百家齐争鸣,儒墨道家各显能。
①墨子战国墨子多才能,创立墨家为平民。
主张“兼爱”求平等,反对战争图安定。
反对王公世袭制,主张“尚贤”用贤能。
②孟子战国孟子称“亚圣”,主张“仁政”反苛政。
“民贵君轻”新思想,“政在得民”反暴政。
予民土地国安稳,宽刑薄税影响深。
③荀子荀子唯物最典型,自然现象多风云。
制服“天命而用之”,利用自然为国人。
④庄子庄子唯心较典型,世界为“我”而产生。
鄙视富贵说诸侯,痛恨社会不公平。
⑤韩非子韩非代表新阶层,法家思想集大成。
历史发展今胜古,与时俱进求革新。
“以法为本”来治国,打击贵族观念新。
中央集权反割据,秦朝采用影响深。
3、文学东周文学史标柄,诗歌散文最有名。
①《诗经》《诗经》孔子曾编订,国风雅颂三部分。
现实主义说人文,世界文学耀眼星。
②《离骚》诗人屈原远驰名,“楚辞”诗篇体裁新。
《离骚》爱国爱人民,雄奇瑰丽多字文②。
③《诸子散文》先秦诸子多散文,文学名篇多特征。
a老子老子文章情深深,哲理抽象想象丰。
b墨子墨子推理又叙事,政论科技好说明。
c孟子孟子辩论人叹服,立论凝重多深沉。
d庄子庄文优美多想象,《秋水》逍遥远扬名。
e韩非子韩非《五蠹》论说文,善用寓言鞭寄生。
4、艺术东周艺术超前人,绘画独立多精品。
①绘画妇女凤鸟③御龙图,古老帛画最有名。
嵌错赏功宴乐壶④,青铜画面惊世人。
②音乐随州编钟⑤为青铜,古今乐曲击神韵。
二、自然科学
1、天文《春秋》记载哈雷星,早于欧洲六百春。
《甘石星经》史最早,记载天文认识深。
2、历法春秋历法成体系,十九七闰初确定。
早于西方一百六,希腊默冬⑥曾制定。
3、物理东周物理亦先进,《墨经》记载略说明。
杠杆浮力多理论,小孔成像说光影。
《墨经》光学有八条,理论实践超前人。
4、医学东周医学说扁鹊,“脉学之宗”秦越人⑦。
望闻问切四诊法,传统诊病到如今。
[注释]
①“五经”:指《诗经》、《尚书》《易》《礼》《春秋》。②字文:指屈原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③妇女凤鸟:指《妇女凤鸟图》。④宴乐壶:指四川出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⑤编钟:指湖北随州出土的全套青铜编钟。⑥默冬:古希腊学者,曾提出十九年七闰法。⑦秦越人:齐国人,由于医术高明,人们把他称作传说中的神医扁鹊。 
--------------------------------------------------------------------------------
第一节短暂的隋朝(581-618)
一、政治
1、统一原因①政治隋朝一统多原因,长期战乱民难忍。
②经济南北经济齐发展,统一实力亦奠定。
③民族各族人民互融合,中华一统大家庭。
④军事北方练军陈腐败,策略正确渡江顺。
2、集权措施一统江山南灭陈,中央集权举措新。
①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初施行,分工合作效率增。
②科举制废除九品中正制,考试选官隋初行。
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初形成。
③府兵制军人户籍入州县,兵农合一利农耕。
兵制田制相结合,府兵本人隶属军。
④赋税制沿用北魏均田制,予民土地民欢欣。
沿用北魏租调制,服役期短民负轻。
免役为“庸”年五十,以庸代役初推行。
⑤经济建设兴建两都设仓库,修筑驰道运河行。
3、统一意义隋朝一统影响深,结束分裂民安定。
经济发展多举措,隋唐繁荣国强盛。
4、隋朝灭亡隋末起义源暴政,农民起义多原因。
①原因a役繁炀帝重役年复年,三征高丽土木兴。
b刑酷反抗皆斩定隋律,严刑酷法压人民。
c税重劳力赴役地荒芜,天灾征税民抗争。
②概况农民首义长白山,各地起义似春笋。
翟让李密瓦岗军,重创隋朝立功勋。
炀帝南巡丧江都,李渊起兵唐朝兴。
二、经济
1、农业①水利开凿运河洛①中心,南达余杭北涿郡。
永济通济邗江南②,灌溉农田又漕运。
②种植开荒圩田人口增,江淮江南稻喜人。
兴建含嘉洛口仓,地主剥削民贫困。
2、手工业手工特征品种多,地广量大技艺精。
3、商业①交通水陆交通初跃进,京杭运河商旅行。
北方修筑两大道,交通便捷利出巡。
②城市文帝令修大兴城③,炀帝营建洛阳城。
两都壮丽又宏伟,世界都市非虚名。
三、民族与外交
1、民族关系隋初突厥两裂分,修筑长城保农耕。
西突势大控西域,隋末东突南犯境。
2、外交关系隋朝波斯互遣使,中日遣使来往频。
炀帝遣使东南亚,双方来往喜相迎。
四、文化
1、建筑赵州石桥天下闻,宇文④修筑两京城。
2、文学隋亦开凿莫高窟,雕版印刷隋初行。
3、艺术展子虔绘《游春图》,九部乐舞尽欢腾。
五、重要帝王
1、隋文帝①政治一统江山南灭陈,三省六部隋初行。
府兵户籍入州县,选拔官吏科举兴。
②经济兴建长安设仓库,租调较轻均田令。
③其它突厥分裂遭重创,中外往来印刷兴
2、隋炀帝①政治率领军队南灭陈,中央集权举措新。
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初形成。
隋末暴政民抗争,命丧江都成教训。
②经济开凿运河修驰道,营建东都洛阳城。
③外交炀帝遣使东南亚,用兵高丽民抗争。
[注释]
①洛:指洛阳。②邗江南:指邗沟和江南河。③大兴城:指长安城。④宇文:指宇文恺。 
--------------------------------------------------------------------------------
第二节唐朝的兴衰与主要帝王活动
一、唐朝的兴盛
1、唐的建立李渊起兵于晋阳,国号为唐称帝王。
沿用隋制国初定,统一全国都长安①。
2、集权措施中央集权举措新,三省六部职责明。
科举制度有改进,府兵募兵图强盛。
不拘一格用贤能,大兴文治重儒经。
二、主要帝王活动
1、太宗措施①政治贞观之治多原因,善于纳谏用贤能。
三省分工互监督,官制完善影响深。
以儒为师重教育,科举进士加明经。
②经济轻徭薄赋劝农桑,戒奢从简节俭兴。
租庸调制均田制,赋役减轻国安稳。
③民族灭亡东突设都督,南疆安西都护兴。
回纥瀚海都督府,吐蕃和亲嫁文成。
④外交日本天竺频遣使,帝命玄奘译经文。
2、高宗措施①内政协理朝政用则天,灭亡西突唐军胜。
②外交大食遣使高宗迎,药典《唐本草》颁行。
3、武则天措施①政治国号为周用贤能,选拔人才三创新。
首创武举与殿试,“自荐”制度重贤能。
②经济重视农业国安稳。船行洛阳②商兴盛。
③民族西北边疆设机构,北庭都护北疆兴。
4、玄宗措施①政治开元年间唐全盛,改革吏治选贤能。
精简官吏常考核,任用“姚宋”唐全盛。
高官主考成定制,考查诗赋诗兴盛。
募兵初行置军镇,兵将合一军阀兴。
②经济发展生产裁僧尼,广聚学者文治兴。
③民族设置黑水都督府,册封粟末大祚荣。
皮罗阁为云南王,骨力裴罗为怀仁③。
[注释]
①长安:今陕西西安。②船行洛阳:指武则天在洛阳引漕渠开新潭,使船进入市内。③怀仁:指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
第二节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
一、契丹的兴起和建国
1、唐朝时期辽河上游契丹兴,游牧渔猎后农耕。
唐末汉人闯关东,带去农耕建筑兴。
2、五代时期①建立政权统一各部阿保机,太祖建国称帝君。
(916)国号契丹都上京,任用汉人汉化深。
②蕃汉分治蕃汉分治制度新,中央南北官分明。
南官契汉同担任,统治汉人渤海人。
契丹主宰北面官,统治契丹北方人。
③经济方面提倡农业重农耕,封建文化渐行进。
④文化方面契丹文字新创制,中原文化影响深。
河北蓟县独乐寺,应县木塔史有名。
⑤民族方面耶律德光初南征,进攻后唐割幽云①。
契丹为“辽”改国号,控制长城任南行。
二、宋辽的和战
1、高染河战役太宗统一亲北征,夺取幽云目标明。
幽州激战高梁河,宋军连败妥协兴。
“守内虚外”转防御,防范人民渐弱贫。
2、澶洲之盟(1005)辽军南下攻澶州②,真宗亲征士气振。
①背景射杀敌酋挫税气,辽方求和双结盟。
②内容约为兄弟各守界,送辽“岁币”辽撤兵。
③影响宋辽结盟少战争,宋辽对峙初形成。
百年和平北疆靖,使者来往榷场兴③。
民族友好常交往,民族融合新促进。
三、西夏的建立和宋夏和战
1、西夏的建立(1038)羌族支脉党项族,中唐游牧陕甘宁。
①政治方面元昊称帝都兴庆④,仿效唐宋官制新。
设立中书枢密院,选拔官吏科举兴。
官职羌汉两系统,各司其职利统领。
部落兵制民皆兵,兵农一体渐强盛。
②文化方面仿照汉文楷书体,西夏文字有创新。
2、宋夏和战元昊兴兵犯宋境,两败俱伤和议定。
取消帝号称国主,北宋册封夏称臣。
北宋每年送“岁币”,边境贸易渐繁盛。
[注释]
①幽云:指幽州(今北京)和云州(今大同)等十六州。②澶州:今河南濮阳。③榷场:宋辽夏金在边境的贸易场所。④兴庆:今宁夏银川。 
--------------------------------------------------------------------------------
第三节金的建立和宋金的和战
一、金的建立
1、唐朝时期唐朝靺鞨两部分,渤海汉化唐统领。
黑水靺鞨居两江①,五代时期称女真。
2、建立政权(1115)女真崛起完颜部,统一各部政权兴。
①阿骨打活动起兵抗辽阿骨打,建立金朝都会宁②。
兴兵攻辽军连胜,猛安谋克促强盛。
②猛史谋克制猛安谋克源部落,族内推行后变更。
军事行政同组织,户丁出征又农耕。
兵农合一利统治,金朝发展立功勋。
二、辽和北宋的灭亡
1、辽朝灭亡金朝攻辽频频兴,辽朝衰败为内因。
(1125年)金宋联合夹攻辽,辽帝被俘金南进。
2、“靖康之变”金军南下攻宋京,李纲主战退金兵。
(1127年)北宋腐朽金俘帝,“靖康之变”汉耻恨。
三、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
1、南宋的建立赵构称帝应天③府,年号建炎都临安④。
(1127年)中原金军役汉人,太行抗金八字军⑤。
2、岳飞抗金抗金中坚岳家军,严纪果敢远驰名。
“连接河朔”各义军,郾城⑥大捷势喜人。
郑州洛阳齐收复,进逼开封旧帝京。
岳飞兵强势日盛,功高震主遭嫉恨。
班师被害“莫须有”,抗金业绩史永存。
3、宋金对峙南宋腐朽害功臣,“绍兴和议”略说明。
①“绍兴和议”淮水西至大散关,中原金朝全统领。
(1141年)对金称臣输“岁币”,割地赔款较典型。
②和议影响绍兴⑦和议影响深,宋金对峙局初定。
双方战争渐减省,力量均衡较稳定。
金迁燕京称中都⑧,汉化加强封建性。
[注释]
①两江:指松花江和黑龙江。②会宁:今黑龙江阿城。③应天:指应天府,今河南商丘。④临安:南宋都城,今浙江杭州。⑤八字军:因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赋”八字得名。⑥郾城:今河南郾城县。⑦绍兴:为宋高宗的年号。⑧中都:今北京,金迁都燕京(即北京),后改名中都。 --------------------------------------------------------------------------------第五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一、社会科学
1、哲学思想东周剧变百家鸣,思想流派多纷呈。
①老子老子著书《道德经》,春秋道家创始人。
a哲学主张万物本源“道”永存,唯心辩证两分明。
万物变化互依存,祸福转化最典型。
b政治主张政治主张说“无为”,反对严刑影响深。
②孔子东周孔子称“圣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a思想方面思想体系核心“仁”,人际关系重调整。
贵贱有序护周礼,思想保守亦革新。
“损益”旧法渐改良,社会发展渐演进。
取信于民惜民力,以德治民反苛政。
b教育方面“有教无类”办私学,“学在官府”局变更。
平民子弟受教育,发展教育功德深。
c编订典籍孔子晚年编“五经”①,春秋书易礼诗经。
儒家思想成正统,传统文化为核心。
2、百家争鸣战国百家齐争鸣,儒墨道家各显能。
①墨子战国墨子多才能,创立墨家为平民。
主张“兼爱”求平等,反对战争图安定。
反对王公世袭制,主张“尚贤”用贤能。
②孟子战国孟子称“亚圣”,主张“仁政”反苛政。
“民贵君轻”新思想,“政在得民”反暴政。
予民土地国安稳,宽刑薄税影响深。
③荀子荀子唯物最典型,自然现象多风云。
制服“天命而用之”,利用自然为国人。
④庄子庄子唯心较典型,世界为“我”而产生。
鄙视富贵说诸侯,痛恨社会不公平。
⑤韩非子韩非代表新阶层,法家思想集大成。
历史发展今胜古,与时俱进求革新。
“以法为本”来治国,打击贵族观念新。
中央集权反割据,秦朝采用影响深。
3、文学东周文学史标柄,诗歌散文最有名。
①《诗经》《诗经》孔子曾编订,国风雅颂三部分。
现实主义说人文,世界文学耀眼星。
②《离骚》诗人屈原远驰名,“楚辞”诗篇体裁新。
《离骚》爱国爱人民,雄奇瑰丽多字文②。
③《诸子散文》先秦诸子多散文,文学名篇多特征。
a老子老子文章情深深,哲理抽象想象丰。
b墨子墨子推理又叙事,政论科技好说明。
c孟子孟子辩论人叹服,立论凝重多深沉。
d庄子庄文优美多想象,《秋水》逍遥远扬名。
e韩非子韩非《五蠹》论说文,善用寓言鞭寄生。
4、艺术东周艺术超前人,绘画独立多精品。
①绘画妇女凤鸟③御龙图,古老帛画最有名。
嵌错赏功宴乐壶④,青铜画面惊世人。
②音乐随州编钟⑤为青铜,古今乐曲击神韵。
二、自然科学
1、天文《春秋》记载哈雷星,早于欧洲六百春。
《甘石星经》史最早,记载天文认识深。
2、历法春秋历法成体系,十九七闰初确定。
早于西方一百六,希腊默冬⑥曾制定。
3、物理东周物理亦先进,《墨经》记载略说明。
杠杆浮力多理论,小孔成像说光影。
《墨经》光学有八条,理论实践超前人。
4、医学东周医学说扁鹊,“脉学之宗”秦越人⑦。
望闻问切四诊法,传统诊病到如今。
[注释]
①“五经”:指《诗经》、《尚书》《易》《礼》《春秋》。②字文:指屈原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③妇女凤鸟:指《妇女凤鸟图》。④宴乐壶:指四川出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⑤编钟:指湖北随州出土的全套青铜编钟。⑥默冬:古希腊学者,曾提出十九年七闰法。⑦秦越人:齐国人,由于医术高明,人们把他称作传说中的神医扁鹊。 --------------------------------------------------------------------------------26回复:历史记忆顺口溜(超全~~)
第六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明清(1368-1840)
同期的世界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
明朝(14-17世纪)新航路的开辟
文艺复兴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清朝(17-19世纪初)17-18世纪封建国家的改革
拉丁美洲独立革命 
--------------------------------------------------------------------------------
第六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一、自然科学
1、三大发明印刷火药指南针,有宋一代大跃进。
①活字印刷隋唐印刷为雕版,发明活字为毕升。
a发明西夏印刷术活字,辽印《契丹藏》佛经。
活字印刷早发明,早于欧洲四百春。
b外传影响活字印刷渐外传,东传朝鲜与日本。
西传埃及与欧洲,文化普及促文明。
②指南针北宋航海有指针,“宣和图经”为见证。
南宋对外交往频,指针西传立功勋。
世界经济多交流,欧洲远航环球行。
③火药唐末火药用于军,发明火箭武器新。
北宋火药设机构,火药火器大盛行。
南宋发明“突火枪”,管形火器初发明。
元朝火器随西征,传入欧洲促革命。
金朝火器较发达,曾经击败蒙古军。
2、建筑技术建筑技术又前进,典型事例略说明。
①北宋《营造法式》李诫编,北宋技高书为证。
②辽代辽代修筑独乐寺,应县木塔远负名。
③金代金代建筑卢沟桥,“卢沟晓月”迷煞人。
④元朝俊雄伟岸元大都,排水系统较完整。
3、天文历法宋元科技多巨星,天文历法又跃进。
①“十二气历”北宋沈括多才能,历日制度有创新。
元旦立春按时令,节气月份联系紧。
“十二气历”利农耕,元朝历法又前进。
②《授时历》天文学家郭守敬,编制历法举措新。
天文测量先仪表,简仪高表多创新。
主持编定《授时历》,早于欧洲三百春。
4、《梦溪笔谈》沈括晚年著梦溪,北宋科技详说明。
中国科学里程碑,中外科技位至尊。
英国学者李约瑟,称颂沈括卓越人。
二、社会科学
1、哲学思想宋代理学①初形成,儒家佛道联系紧。
朱熹理学集大成,四书集注主张新。
宇宙万物“理”为本,万物材料“气”构成。
罪恶根源为人欲,“天理”“人欲”似敌人。
“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统治为核心。
2、史学宋代史学亦精进,《资治通鉴》利国君。
编年通史源战国,研究历史价值深。
3、文学(宋词)五代文学词初兴,南唐李煜最有名。
a兴起亡国前后词风异,柔靡愁苦两分明。
b兴盛原因宋代词盛多原因,封建经济又前进。
市民阶级抒感情,诗歌局限词流行。
各种矛盾多激化,作家抒发爱国情。
c苏轼北宋苏轼多才能,宋词革新多特征。
豪迈奔放绘美景,影响深远多名品。
赤壁怀古咏明月,豪放流派代表人。
d柳永婉约代表数柳永,代表作品《雨霖铃》。
街头巷尾流传广,市民生活全反映。
e李清照两宋之交李清照,南下前后词变更。
风格委婉情真挚,南下怀念故土情。
f辛弃疾南宋稼轩②多作品,豪放风格又精进。
悲诉国破《菩萨蛮》,北望中原抒豪情。
g陆游陆游诗词说抗金,壮志难酬抒悲愤。
婉丽飘逸《钗头凤》,临终《示儿》悲裂分。
4、文学(活本)宋代市民渐兴盛,市民文学多纷呈。
宋词话本③多戏剧,市民生活喜盈盈。
“瓦子”听书看表演,艺人口述后成文。
情节完整又生动,小说戏剧影响深。
5、文学(元曲)元代富强文学兴,散曲北方歌流行。
舞台艺术元杂剧,韵文散文成剧本。
散曲杂剧成元曲,元曲代表关汉卿。
惊天动地《窦娥冤》,同情人民鞭君臣。
6、绘画艺术北宋《清明上河图》④,东京繁华多美景。
浓绘市民风俗画,华夏美术多珍品。
[注释]
①理学:宋朝以儒家思想为主,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②稼轩: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③话本:指讲故事的底本。④《清明上河图》:由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 
--------------------------------------------------------------------------------
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581-907)
同期的世界
东罗马帝国
亚欧非
隋唐阿拉伯帝国
欧洲查理曼帝国 
--------------------------------------------------------------------------------
第三节隋唐制度的革新
一、政治制度
1、三省六部制中央集权源先秦,秦汉确立后变更。
①内容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草拟颁诏令。
门下审核是否行,尚书六部行政令。
吏户礼部兵刑工,各司其责责职明。
②评价三省六部分工明,相互监督效率增。
相权三分品级低,加强皇权为核心。
中央统治得加强,官僚体系趋完整。
古代官制大变更,历代沿用影响深。
2、科举制科举制度隋初兴,唐朝完善并继承。
①内容贞观进士明经科,则天科举三创新。
首创武举与殿试,“自荐”制度重贤能。
开元高官初主考,考查诗赋诗兴盛。
②评价重创士族控仕途,抑制门阀利国君。
统治基础渐扩大,庶族地主得参政。
读书仕途联系紧,官员素质大提升。
选拔人才君作主,中央集权局安稳。
二、军事制度
1、府兵制西魏府兵初施行,鲜卑①从军汉②农耕。
①发展隋朝军籍入州县,军民同籍利农耕。
兵源扩大增赋税,民族融合国强盛。
②健全太宗健全府兵制,驻守关中军府增。
兵将分离利国君,出征自备民负增。
③衰落府兵衰落多原因,均田衰败地兼并。
兵役繁重兵逃亡,府兵为奴耻为兵。
2、募兵制开元年间初募兵,国家供给民负轻。
免征赋役利农耕,国家军队渐强盛。
将帅拥兵变隶属,安史之乱犯京城。
天宝③军阀自募兵,藩镇割据渐形成。
三、经济制度
1、均田制北魏初行均田制,隋唐沿用民欢欣。
国有土地按人分,孟子主张喜施行。
2、租庸调制北魏初行租调制,隋唐沿用有变更。
①内容以庸代役隋初行,年龄限制最鲜明。
唐“庸”年龄无限定,赋税改革利繁盛。
②评价以庸代役分民田,生产时间有保证。
赋役减轻地开垦,政府收入有保证。
府兵巩固军费足,国富民安渐强盛。
3、两税法天宝年间地兼并,均田租庸④难执行。
①内容杨炎建议两税法,资产田亩户地税。
取消租调杂税役,夏秋收税影响深。
②评价赋税统一财税增,权贵纳税民负轻。
a积极废除丁税民欢迎,赋税制度大变更。
人身控制渐放松,重大进步局限明。
b局限土地兼并续盛行,权贵百计掠农民。
两税之外多捐税,农民受压太艰辛。
[注释]
①鲜卑:指鲜卑族。②汉:指汉族。③天宝:唐玄宗后期年号天宝。④均田租庸:指均田制和租庸制。 
--------------------------------------------------------------------------------
前面是中国古代史,但有不少审核中,稍等等,不全的补上后,发后面的近代史喽! 
--------------------------------------------------------------------------------
第一节北宋初期的中央集权和中期改革
一、北宋初期的中央集权
1、背景唐末藩镇显野心,废唐五代十国①兴。
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都东京②。
年号建隆建宋朝,南北征战割据平。
2、中央集权措施前朝为鉴图国安,中央集权举措新。
①控制军权太祖杯酒释兵权,控制禁军三统领。
精壮之士入禁军,拱卫京师为重心。
枢密将帅互牵制,统兵调兵两分明。
北宋实行更戍法,兵走将留为特征。
②控制中央君权相权为矛盾,相权三分权归君。
调兵权归枢密使,参政知事③掌行政。
执掌财权三司使,赋税转运到京城。
③控制地方地方知州为文臣,通徒监督又署名。
地方司法央派员,死刑上报需核准。
北宋各路转运使,赋税大部送京城。
各地驻兵常更戍,知州无兵常易人。
④控制科举北宋科举又改进,乡省殿试④初推行。
殿试录取任帝君,“天子门生”多顺臣。
主考科目进士科,试卷糊名防弊政。
录取增加近万名,仕途广开利国君。
3、评价北宋集权举措新,正反作用两分明。
①积极方面a政治藩镇割据喜铲除,维护统一国安定。
b经济国泰民安促生产,经济发展好环境。
②局限方面a政治机构重叠多冗员,行政效率低水平。
b军事将不识兵难指挥,军队“积弱”难取胜。
c经济地方财政多困难,国家财政亦“积贫”。
二、北宋中期的危机和改革
1、社会危机北宋危机有原因,矛盾聚焦略说明。
①阶级矛盾政府纵容地兼并,土地集中民贫困。
饥寒交迫民抗争,中原边地多义军。
②统治内部矛盾中央集权多机构,互相牵制冗员兴。
募兵养兵防抗争,军队“积弱”难取胜。
巨额开支成“积贫”,岁贡辽夏常犯境。
③民族矛盾辽国西夏常犯境,北宋岁币难安宁。
2、庆历新政(1043)参政知事范仲淹,整顿吏治为中心。
①官吏选拔官吏升迁严考核,加强保举防恩荫。
②精简机构严肃政令并州县,取信于民徭役轻。
新政触犯保守派,庆历新政遭废停。
3、王安石变法(1069)
①理财措施缓和矛盾利农民,财政增收医“积贫”。
a青苗法仲春贷谷给农民,夏秋偿还息二成⑤。
农民免受高利贷,。政府收入又大增。
b募役法权贵农民皆复役,以钱代役多富人。
政府收取免役钱,农民生产负担轻。
c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兴水利,开垦荒地大盛行。
d方田均税法丈量土地重施行,按征田税较公平。
权贵田地亦征税,国家田赋收入增。
e市易法政府设立市易务,贱买贵卖物价稳。
限制商人稳市场,商品交流收入增。
②军事措施对付辽夏平抗争,医治“积弱”在强军。
a保甲法农户十家为一保,保丁作战又农耕。
控制人民减军费,抵御辽夏立功勋。
b将兵法禁军将官初固定,充实边防强军训。
③教育措施选贤用能防“冗官”,提高素质为新政。
a科举改革考试科目废明经,增设明法考律令。
免考诗赋进士科,专考经义与时政。
b整顿太学贤者免试成官员,重编教材重儒经。
重视才能轻出生,学校育人造舆论。
④评价a积极方面北宋新政多成就,积贫积弱有变更。
军事实力亦增强,击败西夏民心振。
开垦荒地修水利,财政收入亦渐增。
b失败因素变法失败多原因,用人不当害百姓。
新政触犯大官僚,反对变法法废停。
[注释]
①五代十国: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和吴、吴越、楚、闽、前蜀、后蜀、南平、南唐、南汉、北汉十个政权。②东京:今河南开封。③参知政事:北宋时期的副相。④乡省殿试:指乡试、省试和殿试。⑤息二成:指加收利息20%。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 
--------------------------------------------------------------------------------
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第一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世纪60年代) 
--------------------------------------------------------------------------------
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兴起和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形成
(19世纪60年代初-1901) 
--------------------------------------------------------------------------------
第四节戊戌变法(1898年)
一、背景
1、政治因素—甲午战后遭瓜分,民族危亡终来临。
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救亡图存去抗争。
2、经济因素戊戌变法多原因,民资发展为根本。
①民资发展民资壮大初登台,阶级基础已奠定。
②发展因素民资发展两原因,列强侵略双面刃。
自然经济又分解,民族危机达峰顶。
清朝政策亦变更,民间设厂财税增。
3、理论因素—维新思想早产生,代表王韬郑观应。
早期维新思想发展工商又商战,倡导西学学校兴。
君主立宪废旧制,民资利益全反映。
4、思想宣传康梁宣传方式频,万木草堂说维新。
①著书办学东西思想巧结合①,著书“二考”②新理论。
封建理论遭冲击,维新思想入人心。
《变法通议》梁启超,宣传变法为生存。
②上书办报“公车上书”反日本③,爱国救亡运动兴。
《中外纪闻》强学会,报馆学会似春笋。
③两派论战封建势力反维新,两派论战大辩论。
君主立宪要变法,倡导西学利维新。
西方思想广传播,思想解放民觉醒。
5、组织因素《应诏统筹全局折》,变法施政有纲领。
①保国会领导机构保国会,百日维新用新人。
②变法结构总理衙门上行走,南海④参政拟法令。
大学译书⑤梁担任。起草诏书四章京⑥。
皇帝重用维新派,光绪下诏⑦举措新。
二、概况(1898、6、11-9、21)
1、举措①政治官民上书机构精,旗人寄生特权禁。
②工商保护工商⑧奖发明,改革财政设邮政。
③军事精练陆军裁绿营,实行征兵添海军。
④文化新式学堂⑨废八股⑩,译书报馆留学生。
2、评价①进步性百日维新影响深,维新志士得参政。
民资发展倡西学,封建官僚一度惊。
②局限性政治主张⑾未施行,策略妥协未可论。
3、失败原因①主观方面变法失败多原因,民资局限为根本。
脱离民众靠帝君,基础薄弱事难成。
②客观方面人事任免由慈禧,直隶总督⑿控京津。
各省官员⒀反变法,世凯出卖祸降临。
太后政变害六君⒁,封建势大根基深。
4、教训阶级时代局限性,改良之路难通行。
三、影响
1、性质民资上层来领导,改革运动最典型。
2、功绩①政治上逐步改变封建制,君主立宪目标明。
②经济上资本主义要发展,与时俱进要肯定。
③对外上国难当头图存亡,激发国人爱国心。
④思想上倡导西学兴民权,思想启蒙促觉醒。
[注释]
①东西思想巧结合:指康有为将西方政治学说和东方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②“二考”:指康有为代表作《新学内经考》、《孔子改制考》。③反日本:1895年“公车上书”,反对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提出改革迁都等主张。④南海:康有为,广东南海人,百日维新期间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准许专折奏事。⑤大学译书:指光绪帝委任梁启超办理大学堂和译书局的事务。⑥四章京:指光绪帝任命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为军机章京。⑦下诏:指1898年6月,光绪帝颁有《定国是诏》。⑧保护工商:指百日维新期间在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⑨新式学堂:指京师大学堂和各地中小学堂。⑩废八股: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内容为中国史事、清朝政治)。⑾政治主张:指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主张。⑿直隶总督:指慈禧亲信荣禄。⒀官员: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在百日维新期间支持变法。⒁六君:指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史称“戊戌六君子”。 
--------------------------------------------------------------------------------
第一节北宋初期的中央集权和中期改革
一、北宋初期的中央集权
1、背景唐末藩镇显野心,废唐五代十国①兴。
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都东京②。
年号建隆建宋朝,南北征战割据平。
2、中央集权措施前朝为鉴图国安,中央集权举措新。
①控制军权太祖杯酒释兵权,控制禁军三统领。
精壮之士入禁军,拱卫京师为重心。
枢密将帅互牵制,统兵调兵两分明。
北宋实行更戍法,兵走将留为特征。
②控制中央君权相权为矛盾,相权三分权归君。
调兵权归枢密使,参政知事③掌行政。
执掌财权三司使,赋税转运到京城。
③控制地方地方知州为文臣,通徒监督又署名。
地方司法央派员,死刑上报需核准。
北宋各路转运使,赋税大部送京城。
各地驻兵常更戍,知州无兵常易人。
④控制科举北宋科举又改进,乡省殿试④初推行。
殿试录取任帝君,“天子门生”多顺臣。
主考科目进士科,试卷糊名防弊政。
录取增加近万名,仕途广开利国君。
3、评价北宋集权举措新,正反作用两分明。
①积极方面a政治藩镇割据喜铲除,维护统一国安定。
b经济国泰民安促生产,经济发展好环境。
②局限方面a政治机构重叠多冗员,行政效率低水平。
b军事将不识兵难指挥,军队“积弱”难取胜。
c经济地方财政多困难,国家财政亦“积贫”。
二、北宋中期的危机和改革
1、社会危机北宋危机有原因,矛盾聚焦略说明。
①阶级矛盾政府纵容地兼并,土地集中民贫困。
饥寒交迫民抗争,中原边地多义军。
②统治内部矛盾中央集权多机构,互相牵制冗员兴。
募兵养兵防抗争,军队“积弱”难取胜。
巨额开支成“积贫”,岁贡辽夏常犯境。
③民族矛盾辽国西夏常犯境,北宋岁币难安宁。
2、庆历新政(1043)参政知事范仲淹,整顿吏治为中心。
①官吏选拔官吏升迁严考核,加强保举防恩荫。
②精简机构严肃政令并州县,取信于民徭役轻。
新政触犯保守派,庆历新政遭废停。
3、王安石变法(1069)
①理财措施缓和矛盾利农民,财政增收医“积贫”。
a青苗法仲春贷谷给农民,夏秋偿还息二成⑤。
农民免受高利贷,。政府收入又大增。
b募役法权贵农民皆复役,以钱代役多富人。
政府收取免役钱,农民生产负担轻。
c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兴水利,开垦荒地大盛行。
d方田均税法丈量土地重施行,按征田税较公平。
权贵田地亦征税,国家田赋收入增。
e市易法政府设立市易务,贱买贵卖物价稳。
限制商人稳市场,商品交流收入增。
②军事措施对付辽夏平抗争,医治“积弱”在强军。
a保甲法农户十家为一保,保丁作战又农耕。
控制人民减军费,抵御辽夏立功勋。
b将兵法禁军将官初固定,充实边防强军训。
③教育措施选贤用能防“冗官”,提高素质为新政。
a科举改革考试科目废明经,增设明法考律令。
免考诗赋进士科,专考经义与时政。
b整顿太学贤者免试成官员,重编教材重儒经。
重视才能轻出生,学校育人造舆论。
④评价a积极方面北宋新政多成就,积贫积弱有变更。
军事实力亦增强,击败西夏民心振。
开垦荒地修水利,财政收入亦渐增。
b失败因素变法失败多原因,用人不当害百姓。
新政触犯大官僚,反对变法法废停。
[注释]
①五代十国: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和吴、吴越、楚、闽、前蜀、后蜀、南平、南唐、南汉、北汉十个政权。②东京:今河南开封。③参知政事:北宋时期的副相。④乡省殿试:指乡试、省试和殿试。⑤息二成:指加收利息20%。 
--------------------------------------------------------------------------------
第五节元朝的建立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一、蒙古的兴起
1、建立政权蒙古高原多民族,兴衰迭起多风云。
(1206年)十二世纪蒙古兴,乱世英雄铁木真。
草原一统立功勋,斡难河源政权兴。
成吉思汗为尊称,蒙古汗国频远征。
2、征伐战争西征中亚俄罗斯,南攻印度及夏金。
一二三四①初灭金,吐蕃大理皆称臣。
二、元朝统一与中央集权
1、元朝建立蒙古大汗忽必烈,国号为元都燕京②。
(1271年)统治中心为大都,统一全国又南征。
2、元朝统一元军攻宋占临安,南宋灭亡续抗争。
(1276年)世杰秀夫③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大都就义文天祥,崖山投海宋君臣。
3、中央集权措施元朝疆域超前人,中央集权举措新。
①控制中央中央机构四典型,执掌行政中书省。
执掌军事枢密院,宗教宣政④来统领。
监察百官御史台,各司其取权归君。
②控制地方元朝地方设行省,中书直辖冀鲁晋。
东北辽阳北岭北,省制影响到如今。
管辖琉球⑤巡检司⑥,海峡两岸联系紧。
管辖西藏宣政院,蒙藏关系超前人。
册封国师八思巴,国师创制蒙古文。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疆域辽阔元朝疆域超前人,西伯利亚亦统领。
新藏台滇今犹在,南海诸岛属国人。
2、民族关系元朝一统疆域广,多族国家大促进。
①各族互迁汉族离乡到边疆,开发边疆技术新。
中原江南多民族,杂居融合似亲人。
②“汉人”契丹女真迁中原,民族融合成“汉人”。
③回族形成波斯大食民迁华,定居通婚成回民。
④初辖藏台藏台中原渊源远,吴国使台有卫温。
千年交往本一家,元朝机构初施政。
辖台澎湖巡检司,管辖西藏称宣政。
[注释]
①一二三四:指1234年。②燕京:今北京,元定都后称大都。③世杰秀夫:指张世杰陆秀夫。④宣政:指宣政院。⑤琉球:今台湾,元朝称琉球,明朝称小琉球。⑥巡检司:指澎湖巡检司。 --------------------------------------------------------------------------------
第三节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
一、经济制度
1、一条鞭法(1581)明朝后朝地兼并,矛盾激化税革新。
①内容田赋徭役与杂税,“并为一条”征白银。
人丁田亩为依据,纳银代役利农耕。
②影响首辅①改革张居正,纳银代役影响深。
人身控制渐松驰,农民负担有减轻。
赋役征银促生产,商品经济渐兴盛。
有利农业商品化,资本主义将初萌。
2、更名田(1669)明清之交多战争,地方亡逃地归民。
康熙下诏“更名田”,明朝藩王地变更。
农民耕种地归已,土地易名民欢欣。
3、摊丁入亩康熙田税皆更新,田地更名丁税新。
①内容固定丁数②收丁税,人丁增加税不增。
雍正丁税入田赋,“摊丁入亩”地丁银。
②影响“摊丁入亩”影响深,千年丁税终废停。
人身控制又松驰,经济发展人口增。
二、农业生产的发展
1、推广新作物明清作物新品种,玉米甘薯新引进。
贫瘠土地可种植,粮食总产量激增。
2、经济作物扩种宋元植棉遍南方,明清植棉大北进。
油料作物棉桑茶,清朝扩种多商品。
农业生产商品化,涌向市场商品增。
三、手工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
1、手工业进步特征明清工业又前进,手工进步多特征。
①工具革新生产工具多革新,产品质量效率增。
嘉兴使用“纱绸机”,“制造尤工”远扬名。
②技术提高技术提高品种增,双色套印加彩印。
③分工细密分工细密行业新,社会分工区域性。
松江织造③芜湖染④,苏杭丝织最典型。
④产量大增手工生产规模大,产量提高逐年增。
广东佛山冶铁业,日产生铁七千斤。
⑤萌芽出现江南丝织机房兴,生产商品目标明。
2、萌芽概况苏州“机户”设机房,雇佣“机工”获利润。
①明朝机户机工新关系⑤,资本主义渐初萌。
明朝中叶为萌芽,清代发展略说明。
②清朝工场扩大分工细,部门增多地区增。
3、萌芽受阻明朝中叶萌芽兴,发展缓慢多原因。
①市场因素封建剥削民贫困,无力购买工业品。
②资本因素权贵买房重置地,扩大生产缺资本。
③税收因素关卡林立征重税,限制生产少利润。
④外贸因素限制外贸市场小,闭关锁国清推行。
⑤根本因素萌芽徘徊多原因,封建制度为根本。
四、商业繁荣和外贸状况
1、商业繁荣明清商业较兴盛,繁荣“四多”略说明。
①商品多农工产品进市场,品种两百商贸频。
②商贩多商人不畏旅途远,长途贩运高利润。
③商城多商贸城市达数十,北京南京最繁盛。
④市镇多商品经济到农村,江浙市镇工商兴。
2、外贸概况明朝前期国强盛,郑和西下商贸频。
①明朝繁盛丝瓷茶叶易珠宝,和平使者喜相迎。
明末清朝局变更,殖民东来显野心。
②清朝衰微闭关政策清施行,限制外贸影响深。
广州一处可通商,统一管理称“公行”。
中外商人往来少,外贸微弱重农耕。
明清工商难发展,中外隔绝清弱贫。
[注释]
①首辅:明初朱元璋废除丞相,另设殿阁大学士,后称内阁,内阁首辅职责逐渐等同于丞相。②固定丁数: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2462万)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③松江织造:指明清时期江苏省松江府为全国纺织中心。④芜湖染:明清时期安徽省芜湖为全国纺织品浆染中心。⑤新关系:指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
第四节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一、加强与蒙古、新疆的关系
1、瓦剌与鞑靼明朝蒙古两裂分,瓦剌鞑靼各为政。
①明朝册封永乐①册封两首领,双方安宁边疆靖。
②修缮长城中明衰落北兴兵,明修长城防蒙军。
③保卫北京瓦剌骑兵趋北京,于谦率军败敌人。
④鞑靼修好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修好似亲人。
朱明册封顺义王,封贡互市数十春。
2、平定准噶尔叛乱明末清初蒙裂分,大漠南北西三分②。
“联蒙制汉”皇太极,漠南蒙古归属清。
漠北漠西初臣服,满蒙联姻一家亲。
①噶尔丹叛乱漠西蒙古多纷争,准噶尔部叛乱兴。
占据新疆进漠北,进攻漠南犯大清。
康熙初败噶尔丹,康雍平叛七十春。
②设置机构天山南北喜收复,统辖蒙古机构兴。
参赞大臣科布多③,乌里雅苏台④乌将军。
3、平定和卓叛乱晚唐回鹘迁甘新,维吾尔族渐形成。
①和卓叛乱南疆维族称回部⑤,回部贵族叛清廷。
②伊犁将军(1762)大小和卓⑥施逆行,“虐用其民”民难忍。
乾隆派军平叛乱,新疆伊犁设将军。
清朝调军驻新疆,开发边疆立功勋。
4、土尔扈特回归蒙古土尔扈特部,西迁伏河⑦遭欺凌。
(1771)反俄首领渥巴锡,率部回归多艰辛。
乾隆喜迎爱国者,民族一家多温馨。
二、加强与西藏的关系
1、明朝①卫所西藏明称乌思藏,设立卫所赐印信。
藏人为官管藏事,征收贡赋境安宁。
②僧官制度僧官制度明施行,各级僧官帝使命。
最高僧官称法王,藏教各派忠北京。
2、清朝举措唐蕃友好一家亲,元代辖藏为宣政⑧。
①册封达赖西藏黄教两首领,达赖统一觐帝君。
顺治喜迎又册封,“达赖喇嘛”名至今。
②册封班禅五世班禅康熙封,“额尔德尼⑨”远扬名。
历世班禅与达赖,中央册封民信任。
③驻藏大臣雍正辖藏举措新,驻藏大臣掌军政。
中央地方同管理,管辖加强边疆靖。
④金瓶掣鉴达赖班禅怎继承,灵童转世怎确定。
乾隆皇帝赐金瓶,诵经掣鉴作决定。
中鉴灵童帝批准,达赖班禅民信任。
三、加强与云贵川桂的关系
1、土司制度土司制度元初行,明朝沿用广推进。
宣慰司与土知府,西南各族任首领。
土司世袭忠朝廷,交纳贡赋掌军政。
2、“改土归流”永乐贵州兴叛乱,明朝平叛机构新。
①贵州设省贵州设置布政司,流官统治明初行。
②“三藩之乱”清军入关赖汉奸⑩,分封三王埋祸根。
“三藩叛乱”吴尚耿⑾,康熙平叛国安稳。
③普遍推行雍正边疆举措新,蒙古西藏设大臣⑿。
云贵川桂派流官,改土归流全推进。
④意义消除割据利统治,巩固边疆民欢迎。
经济文化广交流,多族国家又前进。
四、加强与台湾的关系
1、元明管辖海峡两岸为一家,元朝初辖机构⒀兴。
明朝续辖小琉球⒁,明清之交有变更。
2、郑氏台湾明末荷兰据台湾,殖民统治卅八春⒂。
(1662-1683)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为抗清。
清命施琅攻台湾,澎湖一战获全胜。
投降清朝郑克爽,台湾回归民欢腾。
3、台湾设府康熙设置台湾府,隶属大清福建省。
(1684)联系加强促开发,巩固海防立功勋。
五、清朝的疆域
1、疆域四至清朝前期疆域广,东临大洋西葱岭。
巴尔喀什湖北岸,东北库页兴安岭⒃。
东南台湾附属岛,南海诸岛全统领。
西伯利亚北接壤,内蒙外蒙隶属清。
2、行省区域制度行省制度元初行,明朝三司实为省。
清朝承继又强化,全国划分十八省。
西藏青海两大臣,东北蒙新五将军。
掌管各族理藩院,蒙古盟旗名至今。
各级官吏帝任命,大清一统影响深。
兄弟民族五十六,开发中华立功勋。
六、多民族国家发展概况
中华统一多民族,五步发展特鲜明。
秦朝一统初建立,两汉时期初前进。
隋唐发展元顶盛,明清巩固较典型。
清朝前朝疆域广,中华版图终奠定。
[注释]
①永乐:1402年,明朝燕王朱棣即位,后称明成祖,次年,改元永乐。②三分:明末清初,蒙古分为漠南、漠北、漠西三大部。③科布多:今外蒙古西部,清朝雍正皇帝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进行管辖。④乌里雅苏台:今外蒙古西部,清朝雍正皇帝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该地区。⑤回部:清朝前期,称天山南路的维吾尔族为回部。⑥和卓:清朝时期,维吾尔族伊斯兰教首领称为和卓。⑦伏河:指伏尔加河。⑧宣政:指元朝宣政院。⑨“额尔德尼”:即“班禅额尔德尼”。⑩汉奸:指明朝降将吴三桂等人。⑾吴尚耿: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⑿大臣:指参赞大臣(科布多)和驻藏大臣。⒀机构:指澎湖巡检司。⒁小琉球:元朝称台湾为琉球,明朝称台湾为小琉球。⒂卅八春:荷兰殖民者统治台湾达三十八年(1624-1662年间)。⒃库页兴安岭:指清朝疆域东北到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 
--------------------------------------------------------------------------------
第五节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1405-1433)
1、原因明朝前期国强盛,对外交往多原因。
七下西洋①扬国威,加强联系交往频。
珍宝特产明需求,郑和出使多远征。
2、概况远航亚非三十国,红海东非传友情。
①贸易交流拜见元首示通好,丝瓷茶叶易异珍。
②使节往来各国使节频来华,中外友好最鲜明。
③悄然结束郑和西下目标明,宣扬国威宝船行。
随行外贸勿获利,不计效益国渐贫。
明朝国力渐衰退,航海壮举影响深。
3、影响十五世纪初远航,主功外交睦友邻。
①航海壮举规模宏大历时久,世界航海远盛名。
世航先驱唯郑和,早于西欧八十春②。
②外交准则郑和西下旗帜明,友好相处共太平。
不欺寡,不凌弱,规则确立睦友邻。
有利交往交友朋,影响深远到如今。
③华侨赴南洋郑和西下睦友邻,国人迁徙去谋生。
定居南洋③技先进,经济交流勤耕耘。
开发林矿种橡胶,华侨南洋立功勋。
二、戚继光抗倭(16世纪中期)
1、起因①外因元明之交倭患兴,武士海盗极残忍。
侵扰明朝烧杀抢,明罢市舶势严峻。
②内因倭寇华商相勾结,共同走私共掠民。
2、概况十六世纪倭犯境,举兵江浙苏沪行。
沿海人民抗敌寇,明朝荡倭谴精军。
①台州大捷浙东抗倭戚家军④,台州九捷败敌人。
江浙初年赴粤闽,戚俞⑤合作军连胜。
②肃清倭寇(1565)沿海倭寇全肃清,抗倭业绩万代存。
三、葡萄牙租占澳门(1553)
1、起因葡西开辟新航路,殖民东来初殖民。
侵扰明朝葡萄牙,谎言晒物图澳门。
2、概况行贿明官送银两,租借澳门计得成。
修筑城垣与炮台,设置机构又驻军。
澳门领土属明清,控制军政设衙门。
3、回归一九九九澳回归,华夏儿女齐欢腾。
四、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
1、收复台湾明末荷兰占台湾,殖民统治卅八春⑥。
抗清将领郑成功,收复台湾为抗清。
击败荷兰殖民者,台湾回归民欢欣。
2、开发台湾郑氏祖孙有公论,开发台湾举措新。
军屯垦荒重农商,手工发展商兴盛。
农师传授汉农技,倡导文教境安宁。
五、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685-1686年)
1、起因清朝入关大举兵,东北空虚俄南侵。
强占雅克⑦尼布楚,增兵东北显野心。
清朝通谍俄不听,康熙诏令清进军。
2、概况清军败俄雅克萨,俄军惨败清连胜。
3、签订条约中俄谈判尼布楚,平等协商作决定。
①内容边界条约尼布楚,国界两河兴安岭⑧。
部分问题⑨暂搁置,拆毁雅城迁俄人。
商旅往来凭护照,中国让步显诚心。
②意义中俄签约尼布楚,两江一岛⑩清统领。
华夏国土神圣地,不可侵犯显决心。
六、明清外交的时代特征
明清中外大变更,中华落伍盛衰分。
西欧发展初殖民,明清外交多特征。
1、友好交流明朝前期国强盛,郑和西下睦友邻。
国人南迁多开发,华侨南洋立功勋。
康乾盛世帝开明,中外交往一度盛。
2、反对侵略航路开辟初殖民,明清卫国反外侵。
抗击倭寇反荷兰,战败俄国订协定。
3、闭关政策明清外交大变更,闭关政策全推行。
中外隔绝渐落伍,落后挨打是教训。
4、西学东渐明清一度开国门,西学东渐一度盛。
西方科技与文化,初传中华影响深。
[注释]
①西洋:明朝时期,称文莱以西包括印度洋一带为西洋。②八十春:郑和下西洋始于1405年,早于哥伦布等人远洋航行八十多年。③南洋:明清时期称东南亚为南洋。④戚家军: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训练的军队纪律严明,作战奋勇,时称戚家军。⑤戚俞:指明朝抗倭名将戚继飞和俞大猷。⑥卅八春:荷兰殖民者统治台湾达三十八年(1624-1662年间)。⑦雅克:指雅克萨。⑧两河兴安岭:指中俄边界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沿外兴安岭至海为界。⑨部分问题:指中俄尼布楚条约的待议地区(外兴安岭与流入鄂霍次克海的乌第河之间的地区)。⑩两江一岛:指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和库页岛。 
--------------------------------------------------------------------------------41回复:历史记忆顺口溜(超全~~)
第六节明清时期的文化
一、时代特征
明清文化新高峰,承古萌新为特征。
1、科技方面古代科著集大成,近代科技初引进。
2、思想方面资本主义渐初萌,早期启蒙初诞生。
3、文学方面文学主流为小说,市民文学达峰顶。
4、古典文化官方编纂丛类书,中华文明博精深。
5、西学文化西学东渐传科技,西方科学传明清。
二、自然科学
1、医药学药物学家李时珍,考察类比多创新。
《本草纲目》万方剂,药物千八详说明。
“东方药典”①声名远,反映进化又医病。
2、农学明朝农学徐光启,关注百姓勤笔耕。
《农政全书》说农耕,农学体系较完整。
《秦西水法》初翻译,欧洲水利书阐明。
3、地理学地理学家徐霞客,越山涉水释疑问。
记载地貌喀斯特②,早于欧洲二百春。
地理纠错③多发现,旅行游记史有名。
4、《百科全书》《天工开物》宋应星,明代农工详说明。
“工艺百科”④传国外,外来科技亦载明⑤。
5、外技引进西方开辟新航路,科技东传初殖民。
来华传教利玛窦,传播科技交友人。
徐利⑥合译多书籍,中华科技血液新。
三、社会科学
1、思想哲学明清社会气象新,资本主义渐初萌。
理学心学⑦为主体,民主思想初启蒙。
①李贽明末李贽主张新,否定孔子批儒经。
揭露道学多虚伪,反对封建最典型。
思想先进称“异端”,新生阶层⑧初反映。
②黄宗羲明末清初“三先生”⑨,批判理学角度新。
梨洲⑩揭批君主制,提倡“法治”反帝君。
“工商皆本”反抑商,学术影响到晚清。
③顾炎武明清学者顾炎武,“经世致用”研学问。
理论实践相结合,著书郡国可利病⑾。
反对君主行专制,天下权归天下人。
脚踏实地新学风,后继学者学前人。
④王夫之船山先生⑿思想新,唯物主义又辩证。
“气”为物质“理”规律,“天下惟器”唯物论。
“动不舍静”“静含动”,运动绝对说辩证。
否定理学主静说,船山观念地位尊。
发展观点看历史,政治趋时常革新。
2、文学
①《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罗贯中,塑造人物多典型。
历史小说第一部,三国纷争谋事人。
②《水浒转》施耐庵著《小浒传》,梁山好汉多传神。
起义小说第一部,反对封建颂农民。
③《西游记》吴承恩说《西游记》,唐僧取经多风云。
斩妖除怪孙大圣,长篇神话歌抗争。
④《红楼梦》曹高⒀先后说红楼,贾府盛衰宝黛⒁情。
鞭挞礼教旧制度,封建没落有反映。
古代长篇最优秀,中外红学多争鸣。
⑤《儒林外史》《儒林外史》吴敬梓,讽刺科举毒身心。
⑥《聊斋志异》《聊斋志异》蒲松龄,借写妖狐鞭清廷。
3、丛书与类书中华文化博精深,古典文化达峰顶。
①类书明清编纂丛类书⒂,分别举证略说明。
a《永乐大典》解缙主持编类书,《永乐大典》远盛名。
分类成书两万卷,万册图书今凋零⒃。
b《古书图书集成》《图书集成》一万卷,最大类书今现存。
c《四库全书》《四库全书》为丛书,经史子集详阐明。
收录典籍三千种,古代文化多保存。
书成三万六千册,修书毁书⒄最典型。
四、西学东渐
1、起因西葡开辟新航路,殖民东来初殖民。
葡占澳门荷据台,意谴教士⒅利玛窦。
儒服汉语献“图琴”⒆,交友儒生为殖民。
2、西学东传教士译书传科学,传华数理艺天文。
修订历法铸火炮,中国科技血液新。
3、东学西传明清闭关亦开明,中西交流一度盛。
儒道学说传西方,教士居华两面性。
4、衰落发展教徒反民俗⒇,干涉内政帝难忍。
雍正诏令禁传教,西学东渐惜暂停。
[注释]
①“东方药典”:指“东方医药巨典”。②“喀斯特”:岩溶地貌,以原南斯拉夫喀斯特地区最有名。③纠错:《徐霞客游记》中纠正了前代地理学著作中一些错误,如沅江、澜沧江各自入海,并非长江支流等。④“工艺百科”:国外称《天工开物》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⑤载明:《天工开物》收录了倭锻织造法、朝鲜棉布染整法、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等。⑥徐利:指明朝农学家徐光启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⑦心学:明朝唯心主义哲学家王阳明等人创立心学,提出“心外无物”等观点。⑧新生阶层:指形成中的新兴资产阶级手工作坊主等。⑨“三先生”:指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⑩梨洲:黄宗羲、马梨洲。⑾利病:指顾炎武的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⑿船山先生:王夫之晚年隐居石船山,人称船山先生、王船山。⒀曹高:指《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高鄂。⒁宝黛:指贾宝玉和林黛玉。⒂类书:辑录各科书籍上的有关材料,按内容分门别类编排起来,便于录检、征行的一种工具书。⒃凋零:《永乐大典》原本一万一千多册,经八国联军洗劫,至今存世三百余册,国内有二百余册。⒄毁书:清乾隆时编纂的《四库全书》,对保存文化遗产贡献很大,禁毁的书籍也很多。⒅教士:指传教士。⒆图琴:16世纪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向明朝皇帝进献《坤舆万国全图》、八音琴、自鸣钟等,获准在京传教。⒇反民俗: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罗子教皇颁布谕旨,不准中国教徒敬天、祭孔、祭祖,一些传教士甚至干涉中国内政。 
--------------------------------------------------------------------------------
第二节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一、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条件①历史因素民资产生多原因,萌芽①明清已产生。
②外来因素西方侵华断萌芽,世界市场一部分。
③市场因素封建经济渐解体,商品劳力市场兴
④技术因素外企刺激传技术,近代工业初引进。
⑤资本因素官僚地主与商人,投资工业获利润。
2、概况上海发昌机器厂,贻来牟坊在天津③。
广东南海继昌隆,女工缫丝多艰辛。
3、影响民族工业初诞生,资产阶级初产生。
①政治方面中国民资两面性,压迫束缚要革命。
力量弱小又妥协,社会性质④是根本。
②经济方面民族工业初诞生,经济结构有变更。
资本主义新工业,产生发展多艰辛。
③思想方面维新思想亦产生,阶级要求初反映。
二、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19世纪四五十年代)
1、背景无产阶级早诞生,外商企业⑤招工人。
洋务民资新企业,产生工人数万人。
2、特点中外工人有共性,近代工业联系紧。
①三大共性远大理想觉悟高,组织纪律超前人。
②三大特点中国工人新环境⑥,三大优点是特征。
a革命性强三重压迫⑦特贫困,中国工人最革命。
b工农联盟出身农民来乡村,便于联盟败敌人。
c高度集中人数虽少但集中,宣传组织利抗争。
③早期斗争经济斗争为主体,香港罢工反外侵⑧。
[注释]
①萌芽:指资本主义萌芽。②天津:指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③社会性质: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④外商企业:19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商通商口岸设船坞和工厂招收中国工人。⑤新环境: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⑥三重压迫:指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⑦反外侵:指1858年香港两万多工人罢工反对英法联军侵占广州,中法战争(1883—1885)期间,香港工人罢工拒装法货并谋炸法舰。 
--------------------------------------------------------------------------------
第三节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一、背景
1、日本方面明治维新日强盛,市场狭小民抗争。
对外侵略转危机,“大陆政策”早制定。
2、列强方面英美侵华需帮手,列强纵容助日本。
德法乘机夺权益,俄国“中立”存戒心。
3、清朝方面清朝腐败望调停,“万寿庆典”求和平
避战求和定国策,消极抵抗败局定。
4、直接原因近邻朝鲜兴义军①,清军赴朝日增兵。
二、概况
1、第一阶段(94、7—9)丰岛牙山袭清军,中日甲午兴战争。
①平壤战役平壤御敌左宝贵,志超狂逃到国境。
②黄海战役黄海战役起风云,重创日舰主力存。
致远经远沉碧海,民族英雄②照汗青。
舰队受命退威海,黄海海域日逞能。
2、第二阶段(94、10-95、4)战火燃烧到国境,两大半岛炮声声。
①辽东战役辽东御敌聂土城,日军占领九连城。
敌寇登陆花园口,占领大连屠旅顺③。
②威海战役威海提督④求歼敌,鸿章军令违军心。
北洋舰队全军没,洋务富强梦未成。
3、胜负因素甲午战败多原因,封建落后为根本。
①主观避战求和望调停,将领溃逃乱军心。
②客观日本先进久备战,日军残暴装备新。
三、影响
1、《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李伊⑤订,割占三岛⑥赔白银⑦。
(1895、4)开设工厂免收税,苏杭沙渝⑧泊日轮。
2、条约影响
①政治方面割让领土给日本,中国主权不完整。
刺激列强来瓜分,民族危机渐加深。
②经济方面巨额赔款民负增,便利列强经济侵。
开设工厂输资本,民族工业遇敌人。
内地口岸通航运,列强势力内地申。
③总体方面分割世界输资本,社会性质⑨又加深。
3、三国干涉还辽远东态势大变更,日本强盛三国惊。
干涉还辽俄法德,日本勒索[10]苦国民。
4、台湾人民反割台抗争(1895-1945)
①原因条约割台给日本,台湾人民发檄文。
反对割台建义军,誓与台湾共亡存。
②战役抗日领袖刘永福,大甲溪边战日军。
义军彰化鏖战急,嘉义大摆地雷阵。
徐骧殉国曾文溪,清朝封锁日占领。
抗敌五月百余战,歼敌三万立功勋。
③意义维护统一爱国情,反对侵略显精神。
英勇斗争五十年,争取回归久抗争。
[注释]
①兴义军:指朝鲜东学党起义。②民族英雄:指邓世昌、林永升等人。③屠旅顺:指日本在旅顺屠杀两万多人。④提督:指海军提督丁汝昌。⑤李伊:指李鸿章和伊藤博文。⑥三岛:指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⑦赔白银:指清朝赔款二亿两。⑧苏杭沙渝:指苏州、杭州、沙市和重庆。⑨性质: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⑩日本勒索:指日本勒索“赎辽费”3000万两白银。 
--------------------------------------------------------------------------------
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1912—1919) 
--------------------------------------------------------------------------------
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与失败(1924—1927) 
--------------------------------------------------------------------------------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下册)
第一章国共政权的十年对峙(1927-1937) 
--------------------------------------------------------------------------------
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 
--------------------------------------------------------------------------------
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1945、8-1949、10) 
--------------------------------------------------------------------------------
第五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98-1900)
一、背景
1、政治原因—九十年代列强侵,民族危机达峰顶。
民族危机救亡图存各阶层,农民阶级亦抗争。
日英德国①侵山东,齐鲁大地起风云
2直接原因—侵华侦探传教士,勾结官府欺百姓。
传教士暴行洋教遍布山东省,教会猖厥民抗争。
二、概况
1、兴起山东冠县旗帜明②,攻打教堂杀洋人。
(1898-1899)“扶清灭洋”声震天,反帝爱国最鲜明。
有利争取各阶层,盲目排外不防清。
2、发展山东反帝列强惊,清朝镇压③民赴京。
(1900年春夏)运动受挫赴直隶,席卷津京震清廷。
东交民巷西什库④,处处杀敌快人心。
清朝改剿为“招抚”,对外宣战八国侵。
3、高潮八国联军⑤兴战争,廊坊杨村败敌人。
(1900年夏)联军增兵犯天津,联合御敌聂士成。
保卫天津立功勋,德成攻打紫竹林⑥。
中外争夺老龙头⑦,殖民统治设衙门⑧。
北京陷落慈禧遁⑨,八国联军多罪行⑩。
4、失败原因运动失败多原因,农民局限为根本。
中外联合齐镇压,运动虽败功绩存。
5、历史功绩农民反帝新高峰,粉碎列强谋瓜分。
清朝统治受重创,民革高潮⑾终来临。
三、影响
1、《辛丑条约》①政治反帝组织被查禁,反帝官吏受严惩。
(1901)②经济赔款⒀四点五亿两,修订商约利船行。
③军事大沽至京拆炮台,驻兵雄关⑿到北京。
④外交六部为首外务部,东交民巷驻外军。
2、条约影响①政治上扶植工具为大清,列强侵华代理人。
②经济上赔款勒索括人民,经济凋谢民贫困。
③军事上禁止反帝又驻兵,列强控制压人民。
④外交上使馆外务控清廷,策划侵华大本营。
⑤总体条约签订新标志,社会性质⒁终确定。
[注释]
①日英德国:指日本侵略山东威海卫,英国强租威海卫和德国强租胶州湾并把山东划分“势力范围”。②旗帜明:1898年秋山东冠县赵三多首次举起“扶清灭洋”大旗。③清朝镇压:1899年山东巡抚袁世凯血腥镇压义和团。④东交民巷西什库:指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⑤八国联军:1900年夏,英、法、美、德、意、日、俄、奥组成联军侵华,首领先后是英国中将西摩尔和德国元帅瓦德西。⑥德成攻打紫竹林:指义和团首领张德成指挥部众在天津攻打紫竹林租界。⑦老龙头:指义和团首领曹福田率领团众与八国联军在天津争夺老龙头火车站。⑧衙门: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后,成立都统衙门,实行殖民统治。⑨慈禧遁:指慈禧从北京逃往西安。⑩多罪行: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设立司令部,分区占领,烧杀抢掠。⑾民革高潮: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辛亥革命。⑿雄关:指山海关。⒀赔款⒀:指《辛丑条约》规定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⒁社会性质: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第五章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和十年文革(1956-1976) 
--------------------------------------------------------------------------------
第六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78-21世纪) 
--------------------------------------------------------------------------------
第四部分世界近代史
西欧中世纪社会特征
欧洲中古夜沉沉,封建社会多特征:
1.经济方面经济自给又自足,封建庄园广盛行。
2.政治方面教会世俗封建主,共同统治压臣民。
3.思想方面封建神学禁异端,控制文化独专行。
4.外交方面世界各洲联系少,社会发展不平衡。 
--------------------------------------------------------------------------------
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 --------------------------------------------------------------------------------
第一节新航海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15、16世纪之交)
A、新航路的开辟(15、16世纪之交)
一、背景(原因)
1、经济根源资本主义初兴盛,黄金铸币量激增。
2、社会根源欧洲社会“寻金热”,需求黄金各阶层。
马可著书①富东方,西人梦求去淘金。
3、商业危机欧人东去路不畅,东方物品难西行。
控制商路奥斯曼,西欧远航辟蹊径。
4、有利条件航路开辟有条件,经济发展作后盾。
a客观方面地圆学说渐盛行,航海使用罗盘针。
造船技高装火炮,远洋航行有信心。
b主观方面西葡传播天主教,王室支助忙远征。
二、概况
1、葡萄牙航路开辟起葡人,绕过非洲到东印。
迪亚士达好望角,伽马②到印初殖民。
2、西班牙扬帆西行哥伦布,发现美洲第一人。
环球航行麦哲伦,地圆学说非谬论。
三、影响
1、商业革命商业革命多表现,各地各族交流频。
欧美亚非联系多,欧洲市场多商品。
商路中心西转移③,意西葡英有衰兴。
2、价格革命西方殖民掠金银,金银价降物价升。
资产阶级获暴利,地主衰落民贫困。
商业价格两革命,资本主义渐兴盛。
3、殖民扩张航路开辟殖民兴,地圆学说成铁论。B、早期殖民活动(16世纪)
一、葡萄牙
1.殖民地区航路开辟殖民兴,葡国殖民方向明。
(亚非为主)重心亚非和巴西,亚非沿海取澳门。
“香料之国”④马六甲,控制航路多特征。
2、殖民特点垄断商路建据点,商站贸易欺诈性。
二、西班牙
1.殖民地区殖民重心中南美,佛罗里达曾占领。
(拉美为主)殖民帝国版图广,后夺亚洲菲律宾。
2、殖民特点西欧殖民多罪行,种族灭绝屠居民⑤。
掠夺财富与土地,贩卖黑奴获利润。
三、影响
1.对历史进程航路开辟又殖民,世界历史大变更。
2、对西方国家控制东方又掠夺,原始积累多资本。
3、对东方国家东方受侵多灾难,文化生活亦变更。
4、对整个世界各洲孤立成历史,相互影响联系紧。
[注释]
①马可著书:指《马可?波罗行纪》。②伽马:指达?伽马。③西转移:指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④“香料之国”:时称印度尼西亚的摩鹿加群岛为“香料之国”。⑤居民:指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 
--------------------------------------------------------------------------------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17-19世纪初) 
--------------------------------------------------------------------------------第一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一、背景
1、经济因素英国革命多原因,资本主义初兴盛。
①发展表现制呢矿冶造船业,工场遍布各部门。
资本主义农牧场,农业工人多艰辛。
②发展原因经济发展多原因,商路中心地形胜。
a有利因素海外贸易初殖民,圈地运动扩资本。
b都铎王朝改革都铎王朝①多举措,资本主义有促进。
中央集权定国教,鼓励工商又殖民。
海外贸易并抢劫,击败西国②霸权兴。
2、政治因素资本主义大发展,阶级关系大变更。
①阶级关系变化金融商人工场主,资产阶级渐形成。
农牧场主新贵族,剥削工人皆残忍。
②阶级矛盾激化斯图王朝③初统治,君主专制特鲜明。
宗教迫害征捐税,资产阶级难容忍。
3、思想因素资产阶级“清教徒”,清理国教目标明。
追求资本勤节俭,思想宣传为革命。
4、导火线人民起义苏格兰,反对迫害败英军。
二、概况
1、议会斗争时期国王开会征新税,议员反对民响应。
(1640-1642)限制王权旗帜明,资产阶级革命兴。
2、内战时期查理④挑战兴战争,民兵组成议会军。
(1642-1649)纳西比与马斯顿,克伦威尔立功勋。
俘获查理判死刑,英国革命达峰顶。
3、共和国时期内战结束共和兴,克伦威尔掌军权。
(1649-1660)
①政治方面军事独裁“护国主”,解散议会独专行。
②经济方面发展工商赠土地,维护国教忙远征。
③外交方面征服苏格爱尔兰,初败荷兰外贸盛。
4、王朝复辟时期斯图⑤复辟多原因,封建势力根基深。
(1660-1688)克死⑥争权又夺利,政局混乱多矛盾。
①政党形成稳定秩序迎查理,国王反攻民抗争。
辉格党和托利党,代表英国富阶层⑦。
②光荣革命倒行逆施詹姆士⑧,宗教复辟民难忍。
(1688)国教地制受威胁,两党联合政变兴。
迎立玛丽与威廉,英国革命终完成。
5、巩固革命资产阶级新贵族,巩固成果举措新。
成果《权利法案》多条文,限制王权是核心。
议会权增王权衰,君主立宪渐形成。
三、影响
1、性质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封建闹革命。
2、政治方面封建专制被推翻,君主立宪初形成。
3、经济方面经济发展除障碍,工业革命率先行。
4、对外方面反对封建建新制,历史发展势逼人。
世界各国受影响,革命时代渐来临。
[注释]
①都铎王朝:1485-1603年统治英国。②击败西国:1588年打败西语牙的“无敌舰队”。③斯图王朝:指斯图亚特王朝,1603年统治开始,第一位国王是詹姆士一世。④查理:指查理一世,1649年被处死。⑤斯图:指斯图亚特王朝。⑥克死:指克伦威尔死后,英国政局混乱。⑦富阶层:辉格党代表金融资本家、古商人和新贵族的利益,托利党代表贵族地主、英国国教上层教徒的利益。⑧詹姆士:指詹姆士二世(1685-1688年在位) 
--------------------------------------------------------------------------------
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初) 
--------------------------------------------------------------------------------
第一节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
一、背景
1、政治因素工业革命起英伦,新型制度早奠定。
2、经济因素①资本英伦三岛资源丰,殖民掠夺聚资本。
②劳力圈地运动夺土地,劳力充足民贫困。
③市场对外扩张拓市场,国内市场早奠定。
④技术工场积累多技术,科技发展利发明。
3、国际因素对外战争连获胜,市场辽阔促革新。
七年战争英获胜,工业革命率先行。
二、概况
1、英国工业革命起棉纺,凯伊飞梭促发明。
①纺织部门(1765)哈氏①珍妮纺纱机,揭开序幕初革命。
骡机水力织布机,工厂林立多城镇。
②动力机器(1785)瓦特改良蒸气机,“蒸气时代”喜来临。
③其它部门轻工促进各部门,采矿冶炼与交运。
史蒂芬逊富尔敦,火车汽船初发明。
机器生产工业化,英国革命又完成。
2、法国工业革命越国境,法国工业大变更。
①概况纺织矿冶机器新,近代工业渐兴盛。
②不利因素法国工业仅次英,不利因素略说明。
a政局政局不稳缺环境,战争频繁不安定。
b资本工业资本较缺乏,信贷资本超近邻。
c劳力小农经济漫如海,劳力不足有原因。
d市场小农自给购买少,商品市场太冷清。
e技术企业分散规模小,技术设备难更新。
3、美国革命越洋到美国,美国工业多发明。
①概况轧棉缝纫拖拉机,轮船源于富尔敦。
机器部件标准化,机器普及似风云。
②有利条件资源丰富好环境,市场广阔少战争。
移民涌入多劳力,带来技术好经验。
4、其他工业革命起英伦,法美紧跟旋完成。
十九世纪德俄日,机器生产势逼人。
三、影响
1、实质技术革命是本质,社会变革影响深。
2、经济方面迅速提高生产力,近代城市渐兴盛。
3、政治方面资产阶级渐壮大,巩固统治国强盛。
自由主义渐盛行,革命改革②达峰顶。
社会结构大变革,工业劳资两分明。
无产阶级反压迫,近代工运渐兴盛。
4、对外方面工业革命越国境,改变世界面貌新。
a对西方倾销商品夺原料,拓展市场目标明。
世界霸主英帝国,侵略东方急先锋。
b对东方东方受难民更苦,西学东渐促文明。
[注释]
①哈氏:指哈格里夫斯。②革命改革:指19世纪中后期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
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19世纪晚期-1918) --------------------------------------------------------------------------------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1919-1939) 
--------------------------------------------------------------------------------
第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9-1945.9) --------------------------------------------------------------------------------    第四章两极格局下的世界(1945-1991) 
--------------------------------------------------------------------------------
第四节美苏争霸(50年代中期-90年代初)
一、50年代中到60年代初
1、争霸格局形成赫鲁晓夫初执政,对外战略大变更。
(50年代中后期)“苏美合作”目标明,世界霸权两家分。
美国独霸遇对手,争霸格局渐形成。
2、争霸态势争霸初期有特征,缓和紧张两并存。
①优势在美战略优势在美国,导弹危机最典型。
②张驰并存双方缓和有例证,联邦德国苏承认。
a缓和表现对奥条约①皆撤军,赫氏②访美缓矛盾。
b紧张表现美苏紧张亦有证,柏林修墙德裂分。
古巴导弹现危机,军事冲突险发生。
二、60年代初到80年代初
1、苏联战略进攻争霸态势有变更,苏攻美守有原因。
①军事强盛勃氏③注重重工业,巨额军费大扩军。
远洋海军多导弹,扩张亚非为沙文④。
②侵略亚非侵阿⑤威胁波斯湾,苏联霸权到峰顶。
2、美国战略收缩美国总统尼克松,外交调整有原因。
①原因苏联猛攻势压顶,经济危机⑥又发生。
②撤军越南侵越战争陷泥潭,战略收缩举措新。
撤军越南订协定⑦,中美关系大调整。
③中美通好访华⑧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格局新。
三、80年代初-90年代初
1、美国强硬措施里根执政又更新,对苏强硬态度明。
①局部战争局部战争渐渗透,拖垮苏联目标明。
②“星球大战”高科军备军竞赛,“星球大战”最典型。
2、苏联全面收缩苏联戈氏⑨初执政,内政外交大调整。
①裁减军备放弃争夺减军备,全面收缩大撤军。
②收缩撤军中苏关系渐改善,退出东欧局变更。
苏联解体又剧变,争霸格局荡无存。
[注释]
①对奥和约: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对奥地利的和约,结束四大国对奥地利的占领。②赫氏:指赫鲁晓夫。③勃氏:指勃列日涅夫。④沙文:指沙文主义。⑤侵阿:1979年,苏联侵略阿富汗,十年后从阿富汗撤军。⑥经济危机:指1973年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⑦协定:指1973年签署的《关于结束越南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⑧访华:1971年,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访华,次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⑨戈氏:指戈尔巴乔夫。 
--------------------------------------------------------------------------------
第五章世界格局变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和现代科技 --------------------------------------------------------------------------------  --------------------------------------------------------------------------------第二节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1905-1911)
★一、清朝统治空前孤立(1905-1911)
1、背景世纪之交多风云,列强瓜分八国侵。
扶植清朝为工具,统治危机清新政。
2、清末“新政”奖励实业练新军,派人留洋学堂兴。
清朝新政激矛盾,增加捐说民抗争。
3、“预备立宪”(1905-1911)
①原因日本东京政党①兴,民主革命有精进。
三民主义反封建,清朝“立宪”“反革命”
②概况出洋考察五大臣②,清帝下诏仿宪政。
皇帝独裁无民权,宪法大纲为钦定。
预备立宪士绅欢,海外康梁空欢欣。
“预备立宪公会”③兴,立宪派别终形成。
责任内阁多满人④,独裁专制欺骗人。
③影响各派离心清孤立,参加革命反清廷。
二、武昌起义及其影响(1911)
1、有利条件双十武昌起义兴,起义条件早奠定。
①阶级上武汉民资力量强,知识分子聚群英。
②群众上武汉列强侵略早,双重压榨民抗争。
③组织上湖北地区多组织⑨,新军参加反清廷。
2、武昌起义万事俱备风云变,武昌戒严无首领。
(1911、10、10)主动起义熊秉坤⑩,光复武汉立功勋。
3、起义影响湖北独立建政府⑾,“中华民国”国号新。
各省独立如席卷,清朝瓦解势喜人。
立宪官僚掌军政⑿,革命成功危机存。
[注释]
①政党:指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与东京。②五大臣:指载泽、徐世昌、端方、绍英、戴鸣慈五人。③公会:由张骞等人成立的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组织“预备立宪公会”。④多满人:1911年清朝设立的责任内阁,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⑤四省:指广东、湖南、湖北、四川。⑥保路同志会:四川立宪派成立的组织。⑦吴率领:四川同盟会会员吴永珊领导荣县起义。⑧鸣剑组织同志军:指同盟会会员龙鸣剑组织保路同志军包围成都。⑨多组织:湖北地区的革命组织有日知会、同盟会汉口支部,文学社和共进会等。⑩熊秉坤:有熊秉坤和金兆龙。⑾政府:指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⑿掌军权: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多省脱离清朝独立,立宪派和旧官僚掌握大部分独立省份的领导权。 
--------------------------------------------------------------------------------  --------------------------------------------------------------------------------
第一节北洋军阀统治的确立(1912-1916)
一、袁世凯独裁专制,践踏民主
1、专制独裁北京政府袁执政,控制内阁“热衙门”①。
(1912-1913)独裁胁迫唐辞职②,北洋扩军裁南军。
反对组阁杀教仁,罢免都督达三省③。
“二次革命”遭镇压,统一南方势强盛。
2、复辟帝制强迫选举正总统,政党国会④遭查禁。
(1913-1916)废除约法颁约法⑤,总统独裁似帝君。
民主制度全践踏,“中华帝国”国体兴。
倒行逆施逼民反,护国声中见鬼魂。
二、革命派维护民主,反对独裁
1、“二次革命“(1913)教仁改建国民党,国会选举获全胜。
①起因议会斗争图组阁,限制独裁党抗争。
“宋案”惊破组阁梦,袁免都督达三省。
②概况赣苏皖粤皆独立,湖口讨袁李烈钧。
③结果敌强我弱党涣散,“二次革命“事未成。
2、护国运动(1915-1916)政党国会遭查禁,革命党⑥人又抗争。
①起因维护民主反复辟,参加护国各阶层。
②概况革命派《讨袁宣言》反独裁,参加护国李烈钧。
立宪派国体问题有梁文⑦,反对复辟若地震。
实力派蔡锷组织护国军,进军南方⑧民响应。
③结果各省独立似春笋,护国运动初获胜。
民主共和烙民心,复辟倒退难得逞。
三、日本侵华(1914-1918)
1、侵华格局一战侵华格局新,战前六国⑨今日本。
对德宣战侵山东,独霸中华露野心。
2、《二十一条》“二十一条”⑩略说明,控制山东三顾问[11]。
(1915、5)南满内蒙有特权,沿海港岛想独吞。
中日合办冶萍[12],合办军械及警政。
3、皖系卖国皖系执政借款兴,同意日本鲁驻军。
[注释]
①“热衙门”:指袁世凯安排亲信把持军事、财政、内政、外交等要害部门。②唐辞职:指为反对袁世凯独裁,唐绍仪等同盟会员纷纷辞职。③三省:1913年袁世凯罢免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④政党国会:指1913年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初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⑤约法:指1914年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颁布独裁的《中华民国约法》。⑥革命党: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1919年中华革命党改为中国国民党。⑦梁文:指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⑧南方:指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宣布云南独立,进军四川、贵州、两广。⑨战前六国:指英、俄、美、法、德、日。⑩“二十一条”: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作为支持袁世凯称帝的条件,从此形成日本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11]顾问: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顾问。[12]汉冶萍:指武汉,大冶,萍乡。 
--------------------------------------------------------------------------------
第五章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19-1923)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1915-1919)
一、背景
1、经济因素一战民资新跃进,民资壮大又抗争。
民主政治要实现,思想解放是根本。
2、思想因素新式学堂留学兴,启蒙思想又动进。
西方思想传中华,民主共和深民心。
3、政治因素辛亥失败列强侵,扶植工具战乱兴。
4、直接因素封建思想根基深,尊孔复古逆流兴。
宣传儒学图复辟,知识分子①难容忍。
二、概况(1915-1919)
1、兴起上海创办《新青年》,抨击尊孔反帝君。
民主科学新口号,运动中心转北京。
“兼容并包”②招贤能,北京大学聚群英③。
2、前期内容(1915-1917)三大提倡三反对④,文化运动内容新。
①提倡民主科学民主科学两先生,反对封建治病症。
②提倡新道德口号“打倒孔家店”,揭批礼教说“狂人”⑤。
③提倡新文学文学革命有两文⑥,形式自由内容新。
3、新发展十月革命⑦传中国,思想宣传有变更。
(1918-1919)大钊文章⑧说革命,社会主义旗帜明。
三、影响
1、性质前期民资反封建,后期马列初飘扬。
2、功绩①重创儒学封建思想受重创,人民思想大解放。
②传播西学自然科学得发展,民主科学初弘扬。
③宣传马列社会主义新思想,中国革命新方向。
五四运动初动员,运动功绩永难忘。
[注释]
①知识分子:指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后来他们中间有些人转变为共产主义者。②“兼容并包”:新文化运动期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招能纳贤,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③群英:指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④三大提倡三反对:指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⑤“狂人”:指鲁迅的《狂人日记》。⑥两文:指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⑦十月革命:1917年11月(俄历10月),俄国无产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⑧大钊文章:指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 
--------------------------------------------------------------------------------
第二节五四爱国运动(1919、5-6)
一、背景
1、政治因素
①列强侵略一战侵华数日本,人民反帝高潮兴。
②封建统治军阀统治危机深,独裁混战民难忍。
卖国列强代理人,阶级矛盾为根本。
2、阶级因素民族工业又发展,工人壮大罢工频。
3、思想因素民主科学新文化,思想解放民觉醒。
十月革命传中华,指明革命道路新。
4、直接因素巴黎①列强欺国人,正义要求②全否定。
废除特权不承认,激发国人爱国心。
二、概况
1、第一阶段五四北京起风云,学生游行口号频。
(1919、5)废除特权拒签约,内除国贼主权争。
火烧曹宅③总罢课,全国学生皆响应。
2、第二阶段上海声援罢工兴,运动中心转申城。
(1919、6)工人阶级初登台,五四运动初获胜。
罢免国贼④释学生,和约拒签民欢欣。
三、影响
1、性质五四反帝反封建,革命彻底超前人。
2、各阶层作用爱国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主力军。
知识分子⑤来领导,席卷全国各阶层。
3、思想方面启导觉悟促团结,席卷全国一百城。
促进马列广传播,中共成立有理论。
4、革命范畴中国革命方向新,世界工运一部分。
五四工人领导新,民主革命新里程。
[注释]
①巴黎:1919年,协约国在巴黎召开一战后分赃会议,由英法等国操纵会议。②正义要求: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废除列强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一战中日本夺取的山东特权等要求。③曹宅:卖国贼曹汝霖的住宅。④罢免国贼:指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⑤知识分子:指李大钊、陈独秀等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 
--------------------------------------------------------------------------------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7)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
①阶级基础中共成立多原因,阶级基础早奠定。
民资发展多工人,五四登台领导新。
②组织基础早期组织①沪首建,中外建立纷纷兴。
长沙武汉京济南,广州巴黎与东京。
③思想基础五四马列传播频,宣传马列到基层。
马列工运相结合,成立政党顺民心。
④国际指导国际②代表来中华,政党成立有促进。
2、成立中共一大定纲领,名称中共说革命③。
(1921、7)共产主义为目标,成立机构④有核心。
中心任务亦确定,组织工人领工运。
3.意义中共诞生意义深,革命面貌焕然新。
①性质工人阶级新政党,领导人民闹革命。
②领导新中国革命新统领。代表中华各阶层。
③理论新马列主义来指导,新型政党为人民。
④目标新共产主义为目标,领导人民奔光明。
二、“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22)
1、政治因素战后列强又侵华,扶植军阀再瓜分⑤。
军阀混战⑥民难忍,两大统治压人民。
2、制定中共“二大”沪举行,分析国情定纲领。
①分析国情社会革命两性质⑦,对象动力⑧两分明。
②制定纲领共产主义为高纲,反帝反封低纲领。
③加入国际加入国际为支部,二大召开意义深。
3、意义民主革命定纲领,中国革命方向明。
三、工人运动首次高潮(1921-1923)
1、概况“一大”确定党中心,组织工人为工运。
百次罢工多取胜,二七罢工达峰顶。
京汉铁路总工会,同盟罢工敌人惊。
直系镇压成惨案。工运失败教训深。
2、教训封建列强势强盛,单枪匹马难取胜。
革命阶级要联合,统一战线须建成。
[注释]
①早期组织:1920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建立于上海、北京、济南、武昌、长沙、广州以及法国巴黎和日本东京。②国际:指共产国际(1919—1943年)③革命:1921年党的“一大”提出党的奋斗目标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④机构:指中共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⑤再瓜分:1922年初,英美日等国在华盛顿会议上,达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协议。⑥军阀混战:1920年直皖战争,皖系失败;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直系军阀取胜。⑦两性质:1922年中共“二大”指出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⑧对象动力:1922年中共“二大”指出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民主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
第一节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924)
一、背景
1、必要性列强封建势强盛,单枪匹马难取胜。
2、可能性统一战线能建成,有利条件略说明。
①中共“三大”(1923)二七罢工教训深,中共“三大”穗举行。
a内容决定合作建统战,合作方针初确定。
党内合作①三独立②,四大阶级③结同盟。
b评价“三大”召开促合作,大会局限略说明。
革命领导未确定,右倾错误埋祸根。
②国民党合作对象国民党,有利革命略说明
真正革命民主派,建立根地有威信。
二次护法④又未成,孙文转变改组兴。
③共产国际首倡合作起马林,建议改组劝孙文。
国共合作办军校,共产国际指导合作兴。
二、国民党“一大”(1924、1)
1、内容二四“一大”穗举行,改组问题共讨论。
①组织合作公布宣言⑤定纲领,合作局面喜形成。
个人身份全入党,党内合作同革命。
②三民主义与时俱进新三民⑥,反帝侵略民平等。
一般平民有民权,节制资本地平均。
联俄联共助农工,三大政策⑦为核心。
2、纲领异同国共民革目标明,纲领异同略说明。
①相似处两党合作有基础,纲领相似反帝封。
三民主义低纲领,任务相近共抗争。
②不同处两党纲领有区别,阶级不同为根本。
人民民主分田地,共产主义要实行。
3、意义国共合作统战兴,开展国民大革命⑧。
三、黄埔军校的建立(1924、5)
1、目的国民革命武装兴,黄埔军校⑨为革命。
2、特征政教军训皆重要,培养爱国新精神。
3、作用建立军队有基础,军人摇篮育贤能。
[注释]
①党内合作:指共产党员以个人加入国民党。②独立: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后,仍保持共产党员在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的独立性。③四大阶级:指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④二次护法:1921-1922年,孙中山在广州再次举起护法旗帜,准备北伐,后因陈炯明叛变而失败。⑤宣言:指1924年《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⑥新三民:指新三民主义。⑦三大政策:指“联俄、联共、扶助农工”。⑧大革命:1924-1927年间,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⑨军校:1924年在广州黄埔建立的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
第三节国民革命的发展(1926、7-1927、3)
一、背景
1.组织条件北伐条件已奠定,国共合作齐抗争。
2.群众基础五卅运动群奋起,思想宣传①民觉醒,。
3.后方基地广东根地又巩固,建立国民革命军。
4.军阀分化玉祥政变后革命,军阀分化②利人民。
5.直接因素国民革命敌人惊,直奉勾结③反革命。
国民政府受威胁,主动北伐兴战争。
二、概况(1926、7-1927、3)
1、北伐进军北伐战争反帝封,统一中国除三人④。
①解放南方攻克两湖战两桥⑤,占领武昌灭吴军。
南北合击占南昌,进军闽浙取沪宁。
国民政府迁武汉,南方解放北兴军。
②进军中原五原誓师⑥冯玉祥,进军中原⑦似风云。
武汉派兵攻河南,郑州会师败奉军。
南京派军亦北进,占领徐州势喜人。
2、工农运动发展湘赣建立总工会,工人纠察助北征。
①工人运动汉阳罢工断军火,省港工人随军征。
上海工人三起义,陈周⑧领导败敌人。
②农民运动三省⑨成立省农协,湖南农运是中心。
打土豪,分田地,农民政权武装新。
“一切权力归农会”,支持北伐成主人。
考察农运有报告⑩,歌颂农运“好得很”。
3、汉口九江收国民革命重创英,制造惨案⑾民抗争。
复英租界(1927、1)汉口九江收租界,收回权益意义深。
三、北伐胜利因素
1、政治方面北伐胜利多原因,国共合作为根本。
2、军事方面集中兵力各击破,将士英勇党先锋⑿。
3、民心方面工农支持助战争,军阀分化利革命。
[注释]
①思想宣传:指1924年底至1925年春,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广泛宣传国共两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②军阀分化:指冯玉祥等人脱离封建军阀控制,倾向革命。③直奉勾结:1926年,吴佩孚和张作霖达成谅解,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④三人:指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奉系军阀张作霖。⑤两桥:指汀泗桥、贺胜桥。⑥五原誓师:1926年秋冯玉祥率军在内蒙古西部五原誓师,参加国民革命。⑦中原:指河南一带。⑧陈周:指陈独秀和周恩来。⑨三省:指湖南(湘)、湖北(鄂)和江西(赣)。⑩报告:指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⑾制造惨案:1926年秋到1927年春,英军在长江流域先后制造万县惨案、一?三惨案,九江惨案和南京惨案。⑿党先锋:指共产党先锋模范作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所属叶挺独立团屡建奇功,第四军被称为“铁军”。 --------------------------------------------------------------------------------
第一节“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1927-1931)
一、工农武装起义
1、背景中外镇压大革命,阶级关系大变更。
蒋汪政变民资叛①,挽救革命起义兴。
2、概况八一南昌起义兴,周贺朱叶刘②统领。
①南昌起义南下受挫分两路,转战湘南海陆丰。
(1927、8)打响反抗第一枪,人民军队初诞生。
②八七会议中共政策大变更,八七会议纠右倾。
(1927、8)武装反抗国民党,土地革命总方针。
决定秋收兴起义,武装夺权③思想新。
思想组织大整顿,挽救革命方向明。
③秋收起义湘赣秋收闹革命④,旗号工农革命军。
(1927、9)进攻长沙初受挫,文家⑤决定转乡村。
三湾改编党领导,进军井冈根地兴。
3、意义中共领导三起义⑥⑦,独立领导局面新。
人民军队初创建,城转农村根地兴。
二、“工农武装割据”(1927-1930)
1、实践上秋收余部⑦到井冈,领导工农闹革命。
①井冈星火土地革命游击战,工农革命政权兴。
朱毛⑧会师建红军⑨,星火燎原遍各省。
②燎原全国井冈湘赣鄂豫皖⑩,赣南闽西海陆丰⑾。
湘鄂赣⑿来闽浙赣⒀,洪湖湘鄂⒁桂红军⒂。
农村根地十多省,革命武装十万人。
2、理论上总结革命有三文⒃,革命道路详说明。
①革命道路农村根地围城市,夺取城市获全胜。
②道路依据科学理论源国情,社会性质是根本。
北伐战争民觉醒,革命形势向前进。
必要条件是红军,重要条件党统领。
③“工农武装土地革命游击战,根地建设三部分。
割据“理论马列国情巧结合,工农割据思想新。
三、根据地的各项建设
1、军事建设国府三次剿红军,朱毛策略超前人。
(1930-1931)红军退敌连三胜,避敌主力诱敌人。
集中兵力歼敌军,军事思想初奠定。
2、政权建设中国革命势喜人,农村根地十多省。
(1931、11)反对“围剿”三连胜,召开大会⒄政权兴。
中华政府⒅多举措,宪法大纲都瑞金。
政府军委⒆两主席,朱毛担任民欢欣。
3、经济建设民主革命靠农民,土地革命在乡村。
①土地革命a路线依靠农民限富农,消灭地主工商兴。
划分阶级分敌友,调动革命积极性。
b作用废除封建所有制,土地制度大变更。
农民政治翻了身,发展生产又参军。
②农工发展农业生产第一位,互助合作水利兴。
军需民用两工业,根地兴办利人民。
敌人封锁被粉碎,红色政权东方升。
[注释]
①民资叛:指民族资产也跟随着大资产阶级叛变革命。②周贺朱叶刘:指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刘伯承。③武装夺权:指“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④革命:1927年毛泽东领导。⑤文家:指文家市会议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长沙,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的山区进军。⑥三起义: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⑦秋收余部:指湘赣秋收起义余部。⑧朱毛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湘南工农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余部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⑨建红军: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⑩湘赣鄂豫皖:湘赣指彭德怀建立湘赣革命根据地;鄂豫皖指徐向前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⑾赣南闽西海陆丰:赣南闽西根据地由毛泽东、朱德建立,后来发展为中央革命根据地;海陆丰指彭湃建立的海陆丰革命根据地。⑿湘鄂赣:指滕代远建立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⒀闽浙赣:指方志敏建立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⒁洪湖湘鄂:指贺龙建立的洪湖、湘鄂边根据地。⒂桂红军:指邓小平建立广西左右江根据地并创建红军。⒃三文:指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⒄大会:指1931年召开的中华苏维埃一次全国代表大会。⒅中华政府: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⒆政府军委:指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
第二节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931-1933)
一、三十年代初日本侵华(1931-1933)
1、原因a内因近代日本侵华频,东方会议①图满蒙。
经济危机②袭日本,人民抗争激矛盾。
b外因国府全力剿红军,日本侵华机可乘。
2、九一八事变侵华事件九?一八,日军炮轰东北军。
(1931、9)国府下令不抵抗,奢望国联③来调停④。
日占东北建伪满⑤,扶植傀儡又殖民。
3、进犯长城日本西取山海关,热河沦陷犯长城。
(1933)进攻察省⑥占多伦,华北危机日渐深。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931-1933)
1、原因日本侵华步步深,民族矛盾渐上升。
国府妥协不抵抗,全国声讨反日侵。
中共宣言⑦振人心,抗日救亡运动兴。
2、概况①东北东北抗日义勇军,嫩江⑧率先败敌人。
中共组织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
抗日联军⑨后组成,三人⑩领导立功勋。
②华东爱国人士亦抗争,抗日反蒋旗帜明。
民保同盟⑾兴申城,争取民权释“犯人”。
③华北冯吉组织察抗军⑿,收复多伦败日军。
④华南“福建事变”建政府⒀,蔡李⒁领导签协定⒂。
蒋日进攻察与闽,两军⒃失败业未竞。
[注释]
①东方会议: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的东方会议,力图控制中国东北三省和内蒙东部。②经济危机:指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危机。③国联:1921年成立于日内瓦,是英法控制的国际组织。④调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应国民政府请求国联调查团到中国,作出把中国东北三省变为列强共同管理的殖民地的结论。⑤伪满:指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以傅仪为傀儡的满洲国(1932-1945)。⑥察省:指察哈尔省。⑦宣言:指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中共发表《为日本强占东三省宣言》。⑧嫩江:指东北军将领马占山率领义勇军在黑龙江嫩江桥打响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第一枪。⑨抗日联军:1936年中共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⑩三人:指抗联领导人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⑾民保同盟:指1932年底在上海成立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主要领导人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⑿察抗军:指冯玉祥、吉鸿昌领导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⒀政府:指1933年11月在福建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⒁蔡李:指蔡廷锴和李济深。⒂协定:指福建政府和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⒃两军: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和国民党第十九路军。 
--------------------------------------------------------------------------------
第三节红军的战略转移(1934-1936)
一、背景
1、客观因素日本侵华步步深,三十年代兴战争。
①日本侵华占领东北进华北,民族矛盾渐上升。
②国府妥协国府对日不抵抗,反共政策未变更。
攘外必须先安内,“围剿”红军反革命。
2、主观因素中共统治有王明,排挤朱毛①行左倾。
①王明左倾错误四反“围剿”又胜利,朱周②率领败敌人。
②反“围剿”失败五反“围剿”离国情,推行“城市中心论”。
强行暴动遭巨损③,冒险主义“守国门”④。
“短促突击”拼消耗,中央苏区陷险境。
3、直接因素红军锐减根地少,战略转移去长征。
二、概况(1934、10-1936、10)
1、路线红军长征启赣闽⑥,冲破封锁多牺牲⑤。
①江南强渡乌江占遵义,召开会议救革命。
四渡赤水破“追剿”,金沙渡江甩敌人⑦。
②江北大渡河上夺泸定,跨越雪山草地行。
陕北会师吴起镇,三大主力聚会宁⑧。
2、遵义会议(35、1)遵义会议纠左倾,组织军事大调整⑨。
①内容选举润之⑩为常委,正确主张得肯定。
②意义a组织上遵义会议影响深,中共确立新核心。
b方式上独立自主定大计,中共成熟民欢欣。
c政治上挽救革命挽救党,中国革命又前进。
三、长征意义
1.政治上红军不怕去远征,粉碎“围剿”败敌人。
2.军事上千难万险若等闲,红军三万精华存。
3.思想上长征宣传又播种,人民跟党闹革命。
[注释]
①朱毛:指朱德、毛泽东。②朱周:指朱德、周恩来。③巨损:国统区中共秘密组织绝大部分暴露,临时党中央被迫从上海迁到中央苏区。④“守国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命令红军攻打敌人的坚固阵地。⑤赣闽:指赣南闽西中央革命根据地。⑥多牺牲: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八万多人,在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后,只剩下三万多人。⑦甩敌人:指红军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⑧会宁:在甘肃省。⑨大调整:遵义会议上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会后中央由张闻天接替博古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小组,负责指挥全军行动。⑩润之:毛泽东,字润之。 
--------------------------------------------------------------------------------
第四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35-1936)
一、背景
1、日本侵华华北事变日又侵,威胁平津签协定①。
策划五省②图自治,民族危机又加深。
2、国府妥协国府妥协国策定,何梅协定冀撤军。
抗日活动全取谛,攘外安内③失人心。
二、概况(1935-1936)
1、中共政策变化民族危机已加深,中共政策大变更。
①八一宣言“八一宣言”喜发表,一致抗日内战停。
②瓦窑堡会议陕北聚会瓦窑堡,抗日统战定方针。
③统战理论抗日统战要建立,统战理论毛著文④。
中日矛盾已上升,统战团结各阶层⑤。
抗日统战党领导,抗日救亡高潮兴。
2、一二?九运动北平学运一二?九,游行口号⑥反日侵。
(1935、12)组织南下宣传团,结合工农宣传频。
学生运动意影响深,揭露卖国与日侵。
宣传中共新主张,促进民族新觉醒。
3、民主人士抗争上海成立全救会⑦,抗日组织如春笋。
4.西安事变(36、12长征北上陕甘宁,宣传统战民觉醒。
①张杨“兵谏”张杨⑧爱国停内战,联共抗日顺民心。
②各派态度西安“兵谏”惊中外,企图夺权何应钦。
宋氏兄妹⑨求和解,根地军民想雪恨。
中共和解新主张,民族利益为根本。
③意义联共抗日蒋承认,事变和解影响深
a顺应民心中华民族各阶层,团结抗日显决心。
b中共意诚中共和解新主张,团结抗日意诚恳。
c扭转时局合作抗日揭序幕,扭转时局抗战兴。
[注释]
①协定:指“何梅协定”。②五省:指日本策划所谓华北五省冀(河北)、鲁(山东)、晋(山西)、察(察哈尔)、绥(绥远)自治运动。③攘外安内:指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④毛著文:指1935年底党的活动分子会上,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⑤各阶层:指中共将红军的活动同团结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结合起来,形成民族革命战线。⑥全救会:指沈钧儒等人在上海发起的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⑦游行口号:指“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对华北自治!”等口号。⑧张杨:指东北军将领张学良、西北军将领杨虎城。⑨宋氏兄妹:指宋子文、宋美龄。 
--------------------------------------------------------------------------------
第一节抗战爆发及防御阶段(1937、7-1938、10)
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7、7)
1、战争原因日本侵华多原因,“大陆政策”早制定。
东方会议图满蒙,三十年代侵华频。
广田内阁定国策①,夺占东亚又南侵。
国民经济军事化,战争动员又扩军。
2、七七事变七七事变轰宛平,卢沟桥畔枪声声。
(1937、7)国府妥协日增兵,占领北平和天津。
3、八?一三事变侵华事变八一三,日侵上海趋南京。
(1937、8)速战速决初受挫②,南京屠城有铁证③。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938年秋)
1、十年内战时期统战始于九?一八,中共号召④打日本。
的中共努力冯吉建立察抗军⑤,福州瑞金订协定⑥。
“八一宣言”说停战,陕北瓦窑定方针。
抗日统战要建成,西安事变主张新⑦。
2、抗日统战七八通电说合作,筑成统战新长城。
正式形成国府宣言抗暴政,两党谈判改红军。
西北主力为八路⑧,南方改编新四军⑨。
合作宣言又公布,抗日统战终形成。
三、国府正面战场的抗战(1937、8-1938、10)
1、政策自卫宣言初发表,片面抗战为特征。
2、四大会战①淞沪国府进行四会战,淞沪会战挫日军。
②太原太原会战鏖战激,合作抗日最典型。
八路首捷平型关⑩,雁门⑾阳明⑿败日军。
忻口国军将士勇,徐州会战捷报频。
③徐州与武汉国军大胜台儿庄,武汉战后态势新。
3、影响片面抗战影响深,丧师失地迁都城。
迟缓日侵挫速战,有利中共根地兴。
四、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1937年秋-1938年秋)
1、政策洛川会议定方针,全面抗战路线兴。
动员全民各阶层,人民战争定能胜。
2、开辟敌后挺进敌后游击战,抗日根地初兴盛。
抗日根据地一一五师晋察冀⒀,一二0师晋绥⒁兴。
晋冀豫与冀鲁豫⒂,刘邓创建后合并。
苏南皖东⒃新四军,指挥中枢陕甘宁。
3.《论持久战国府抗战有两论,亡国速胜⒄乱民心。
(1938年春)《论持久战》析国情,持久抗战败日本。
战争伟力源民众,人民战争终取胜。
驳斥亡国速胜论,正确指导方向明。
[注释]
①国策:1936年日本广田宏毅内阁制定“国策基准”:一方面要确保帝国主义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要向南方海洋发展。②受挫:淞沪会战,粉碎日军速战速决,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③铁证:1937年12月起,日军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三十万人以上。④号召: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中共发表《为日本强占东三省宣言》,号召打击日本帝国主义。⑤察抗军:指1933年冯玉祥、吉鸿昌组织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⑥协定:指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同中央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⑦主张新:指西安事变中,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⑧八路:指国民革命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下设一一五师(师长:林彪),一二0师(师长:贺龙)、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⑨新四军:指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叶挺、项项为正副军长。⑩平型关:在山西境内,1937年秋一一五师在此大败日军。⑾雁门:指山西境内的雁门关,1937年秋,一二0师在此伏击日军。⑿阳明:在山西代县,1937年秋,一二九师奇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炸毁敌机24架。⒀晋察冀:指一一五师副师长聂荣臻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⒁晋绥:为一二0师建立的抗日根据地。⒂晋冀豫与晋鲁豫:为一二九师创立的抗日根据地,后来合并为晋冀鲁豫解放区。⒃苏南皖东:指新四军在南方开辟的两个抗日根据地。⒄亡国速胜:指国民党内部的“亡国论”和“速胜论”。 --------------------------------------------------------------------------------
第二节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一、日本侵华方针的变化(1938秋)
1、原因日占武汉广州城,国力不足变方针。
正面战场连年败,抗日根地初兴盛。
持久抗日兵渐强,战略相持态势新。
2、方针集中兵力攻中共,抗日根地势严峻。
诱降为主攻为辅,日军两手对国军。
3、影响抗日战场态势新,国共政策有变更。
国府抗日转反共,敌后战场位至尊。
二、日本在沦陷区的统治
1、政治上日本近卫①有声明,“共同防共”友善邻。
①扶植傀儡“经济提携”三原则,侵华策略有变更。
劝降国府有美英,汪伪②建权都南京。
傀儡政权成工具,民族败类全民恨。
②恐怖统治治安强化③华北兴,保甲连坐“良民证”。
“清乡运动”起华中,恐怖统治压国人。
2、经济上小国日本资源贫,“以战养战”④国策定。
--疯狂掠夺中国经济成附庸,疯狂掠夺方式频。
①农业强占耕地又移民,低价收购农产品。
②工交统制经济⑤日统领,矿业钢铁和交运。
③金融银行现款及金银,绝大部分运日本。
④杂税开设银行发伪币,征收杂税印票证⑥。
3、文化上奴化教育特点新,教材新编育“顺民”。
--奴化教育初等教育比重大,日语必修“中华”禁⑦。
反抗意志想摧残,民族同化是根本。
三、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1、原因日军残暴恐怖兴,中共领导民抗争。
2、概况开滦⑧上海⑨多罢工,江南暴动有农民。
国人爱国斗争频,重创日伪立功勋。
[注释]
①近卫:日本首相近卫内阁改变侵华方针。②汪伪:指1940年春,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③治安强化:指日军实行的“治安强化运动”。④“以战养战”:日本国内资源贫乏,通过对外侵略利用所占领国家的资源,进行侵略战争。⑤统制经济:原是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垄断统治的一种经济体制。⑥票证:指军用票,是供日军在沦陷区使用纸币。⑦“中华”禁:日军在沦陷区禁止学校悬挂中国地图,不得使用“中华”字样。⑧开滦:指开滦煤矿工人罢工。⑨上海:指上海邮电、自来水厂工人和电车司机罢工。 --------------------------------------------------------------------------------
第三节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一、国府的对内政策
1、军事上反共相持阶段态势新,国府政策大变更。
①政策变化溶共防共又反共,五届五中定方针。
国府重心转国内,反共高潮频频兴。
②首次反共高潮胡部①进攻陕甘宁,山西两军②遭敌侵。
(1939-1940)中共提出三口号③,巩固统战败敌军。
③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中外惊,茂林血战扣叶挺。
(1941、1)中共回击重建军④,中外频频痛斥声。
中间势力求生存,民盟⑤重庆新诞生。
2、政治上独裁国府统治三特征,一党专政独专行。
保甲制度压人民,特务统治多罪行。
杀人魔窟中美所⑥,上饶息烽集中营。
3、经济上掠夺统制经济政策兴,官僚资本急剧膨。
①工业垄断钢铁与金融,民族工业落绝境。
②农业粮食征购⑦和征借⑧,农村衰落民贫困。
③商业商业专卖高利润,经济掠夺民抗争。
二、国府的对外政策
1、政策汪伪投敌施逆行,傀儡政权利日本。
国府政策大变更,消极抗日反共频。
2、正面战场恶化相持阶段日又侵,进攻中共攻国军。
①枣宜会战(40年)华中枣宜初会战,日占宜昌张牺牲⑨。
②豫湘桂战役日军进攻豫湘桂,正面战场势严峻。
(1944)侵占六省⑩计得成,丧师失地惊国人。
消极抗日反共频,国府腐败是根本。
3、外交成果二次大战态势新,意军⑾投降苏西进⑿。
(1943)盟国协同败敌人,中国英美签协定。
治外法权喜废除,百年耻辱初雪恨。
[注释]
①胡部:指国民党胡宗南部队。②山西两军:指共产党领导的新军和八路军。③三口号:指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④重建军:皖南事变后,中央革命军委在苏北重建新四军军部、代军长陈毅,政委刘少奇。⑤民盟:指中国民主同盟。⑥中美所:指重庆的中美合作所。⑦粮食征购:指国民政府用低价强制征购粮食。⑧征借:指国民政府强行向农民“借粮”,实与抢粮无异。⑨张牺牲:指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司令张自忠牺牲。⑩六省:指豫、湘、桂、闽、粤和黔六省。⑾意军:1943年意大利向盟国宣布投降。⑿苏西进:1943年,苏联红军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展开反攻,西进收复失地。 
--------------------------------------------------------------------------------第四节中共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1939-1945)
一、中国抗战主战场(1938年秋-1945、8)
1、百团大战日本侵华变方针,汪伪投降势严峻。
(1940年秋冬)国府妥协又反共,百团大战图振兴。
华北地区①败日伪,威望提高②信心增。
2、反“扫荡”斗争日军进攻根据地,“三光”政策③极残忍。
中共领导定方针④,据地军民战术新。
地道地雷袭敌人,麻雀破袭⑤败日军。
3、民族武装回民支队⑥蒙抗队⑦,民族武装立功勋。
二、中共在根据地的建设(1941-1942)
1、背景相持阶段日蒋侵,三方⑧政策大变更。
“三光”政策日“扫荡”,国民政府反共频。
经济封锁加天灾,根地困难难生存。
2、措施克服困难图全胜,中共根地举措新。
①“三三制”原则政权组成“三三制”⑨,统战团结各阶层。
②土地政策土地政策亦变更,双减双交⑩剥削轻。
联合地主来抗日,提高农民积极性。
③大生产运动根地军民大生产,生产模范八路军⑾。
陕北江南南泥湾,胜利基础⑿初奠定。
④整风运动延安整风运动兴,马列主义印人心。
a内容主观宗派党八股,三反清除左右倾。
b意义思想统一又团结,胜利基础⒀又奠定。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8-9)
1、中共“七大”中外战争势喜人,“七大”报告⒁说前程。
①政治上联合政府要建立,反对独裁要和平。
②军事上发动群众壮力量,领导人民败日本。
解放全国各阶层,独立民主建新民⒂。
③思想上确立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有指针。
④组织上选举中央委员会,争取革命⒃获全胜。
2、战略反攻苏军击败关东军,对日声明反攻令。
(1945、8)军民出击败日本,日本投降⒄抗战胜。
3、胜利因素①内因抗战胜利多原因,合作抗日为根本。
国府会战歼日军,中共抗日主力军。
②外因苏美出兵败日本,华侨友人立功勋。
4、功绩作用①对内百年反帝获全胜,中华民族初振兴。
革命胜利奠基础⒅,增强民族自信心。
②对外牵制日本动全局,二次大战一部分。
二战胜利作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升。
[注释]
①华北地区:指山西、绥远、察哈尔、河北及平津等地。②威望提高:百团大战,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③“三光”政策:抗日战争中,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④方针:中共在反“扫荡”斗争中,实行“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的运动战”的方针。⑤回民支队:抗战中回族抗日武装——冀中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⑥蒙抗队:指以蒙古族为主的蒙古抗日游击队,成立于大青根据地。⑦麻雀破袭:指麻雀战(在根据地民兵象麻雀一样时聚时散,打击敌人)和破袭战(主要是挖沟,破坏敌人的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⑧三方:指日军、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⑨“三三制”:指抗日民主政权机构中,工人阶级与贫农、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与开明绅士各占三分之一的名额。⑩双减双交:指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⑾八路军:指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开荒。⑿胜利基础:指大生产运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⒀胜利基础:指整风运动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⒁报告:指《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⒂建新民:指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⒃争取革命:指中共“七大”为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作了重要准备。⒄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无条件投降书。⒅基础:指在抗日战争中,抗日根据地扩大,并且建立较强的革命武装,为新民主义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 
--------------------------------------------------------------------------------
第一节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1945、8-1947、6)
一、抗战胜利后形势特点
1、国际形势二战胜利格局新,国际力量大变更。
社会主义成阵营,民解运动蓬勃兴。
殖民体系渐瓦解,军事经济美强盛。
全球扩张图霸权,扶蒋反共国策定。
2、国内形势战后矛盾有变更,阶级矛盾又上升。
美蒋东进①抢果实,独裁反共定方针。
二、和平民主斗争的成果(1945、8-1946、1)
1、《双十协定》国府独裁反和平,准备内战谈判兴。
①重庆谈判和平民主与团结,中共口号受欢迎。
毛周②谈判赴重庆,国共双十签协定。
②协定内容避免内战建国新③,结束“训政”施“宪政”④。
政协会议要召开,民主自由有保证。
根地政权与军队,国共协议未达成。
2、政协会议政协会议渝举行,政权军队大争论。
①政协协议多党合作民抗争,政协决议利人民。
改组政府整编军⑤,《和平建国纲领》新。
召开国大定宪法,政协协议民欢迎。
②协议结果党派平等共协商,国府撕毁⑥兴战争。
三、第一年的战略防御(1946、6-1947、6)
1、中共政策全面内战起中原⑦,敌强我弱势严峻。
①思想上敌人都是纸老虎⑧,藐视敌人为高论。
②军事上歼灭敌人⑨运动战,战略战术符国情。
③政治上人民民主统战兴,团结全国各阶层。
2、粉碎全面进攻苏中⑩歼敌五万人,莱芜东北捷报频⑾。
(1946、6-1947、3)八月歼敌七十万,全面进攻成泡影。
3、粉碎重点进攻陕北山东敌进军,重点进攻又损兵。
(1947、3-6)华东歼敌孟良崮⑿,西北战场捷报频。
青化砭与羊马河,沙家店和蟠龙镇。
歼敌数万态势新,反攻条件已奠定。
[注释]
①美蒋东进:指美国出动飞机,舰艇运送国民党军队到战略要地和铁路交通线,帮助蒋介石抢夺抗战胜利果实。②毛周:指毛泽东、周恩来及王若飞。③建国新:指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④“宪政”:中华民国宪政时期的任务是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成立民选政府。⑤整编军:指整编全国军队。⑥撕毁:指1946年上半年,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⑦中原: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先后进攻中原、华东、晋冀鲁豫、晋绥解放区,标志着全国内战正式爆发。⑧纸老虎:1946年夏,毛泽东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⑨歼灭敌人:解放军区军民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⑩苏中:苏中战役指1946年夏华中野战军在苏中地区七战七捷。⑾捷报频:指华东野战军进行的莱芜战役,东北民主联军进行的新开岭战役、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⑿孟良崮:指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 
--------------------------------------------------------------------------------
第二节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1947、6-1949、1)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947年秋-1948年秋)
1、背景战后矛盾有变更,阶级矛盾又上升。
废除封建私有制,要求分地有农民。
战略反攻收失地,根地扩大土改兴。
2、政策《中国土地法大纲》,土改路线党制定。
没收土地废旧制①,按人分地②农民耕。
依靠农民联中农,消灭剥削③农业兴④。
3、意义一亿农民分土地,激发革命积极性。
踊跃支前又参军,革命胜利有保证。
二、第二年战略反攻(1947、6-1948、8)
1、有利条件土地改革初施行,人民支持又参军。
两条战线斗争频,人民民主运动兴。
解放战争第一年,歼敌百万势喜人。
敌军主力在陕鲁,中原空虚好进军。
2、概况主攻方向鄂豫皖,挺进中原有三军。
①外线(南线)刘邓⑤跃进大别山,陈谢⑥陈粟⑦双南进。
豫陕边与豫皖苏,三大根地⑧又兴盛。
外线反攻惊敌人,威胁武汉与南京。
②内线(北线)内线反攻收失地,彭贺⑨收复延安城。
聂帅⑩解放石家庄,林罗⑾东北败敌人。
困敌沈阳与长春,战略决战又来临。
3、意义战略反攻意义深,全国战局态势新。
近代革命转折点,民主革命将取胜。
三、第三年战略决战(1948、9-1949、1)
1、有利条件土改完成民欢欣,积极支前又参军。
我军反攻又扩军,装备改善兵种增。
反攻歼敌上百万,战局扭转决战兴。
国府独裁危机深,兵力不足棋不定。
2、概况三大战役起辽沈,北靠苏联为友邻。
①辽沈战役资源丰富利人民,我军强大敌人惊。
(1948、9-11)主战东北解放军,林罗指挥节节胜。
攻占锦州关大门,长春起义又投诚。
歼敌黑山大虎山,沈阳解放获全胜。
②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有两军,中原华东解放军。
(48、11-49、1)碾庄⑿首歼黄百韬,双堆集⒀上歼敌军。
徐州南逃杜聿明,陈官庄⒁里遭生擒。
③平津战役平津战役有两军,东北华北解放军。
(48、11-49、1)林罗聂帅用兵神,分割包围困敌人。
首歼敌军新保安,旋后张家口天津。
北平改编傅作义,三大战役获全胜。
3、意义三大战役影响深,歼灭国军⒂主力军。
解放江北至东北,北方解放利南进。
战争胜利靠人民,支援前线又参军。
白区党群立功勋,人民战争靠人民。
[注释]
①废旧制:指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②按人分地:指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③消灭剥削:指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④农业兴:指发展农业生产。⑤刘邓:指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晋冀鲁豫解放军。⑥陈谢:指陈庚、谢富治率领的晋冀鲁豫解放军太岳兵团。⑦陈粟:指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解放军。⑧三大根地:指刘邓开辟的大别山根据地,陈谢开辟的豫陕鄂边区,陈粟开辟的豫皖苏地区。⑨彭贺:指彭德怀、贺龙率领的西北解放军。⑩聂帅:指聂荣臻领导的华北解放军。⑾林罗:指林彪、罗荣枢领导的东北解放军。⑿碾庄:在江苏北部。⒀双堆集:在安徽南部,淮海战役中在此消灭国民党黄维兵团。⒁陈官庄:在河南东部。⒂歼灭国军:指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 
--------------------------------------------------------------------------------
第三节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9、1-10)
一、解放战争的胜利(1949、1-9)
1、七届二中全会三大战役刚取胜,中共政策又变更。
①内容a军事七届二中作决定,促进革命全国胜。
b经济工作重心转城市,发展生产为中心。
社会主义①工业国②,革命胜后有中心。
C思想基本政策③又规定,警惕“糖弹”反腐兴。
②意义革命转变④诸举措,解放前夕初确定。
2、粉碎和谈阴谋“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共新年表决心。
(1949、4)国府求和有声明,缓兵备战假和平。
划江而治李宗仁⑤,北平谈判⑥定协定⑦。
八项条件⑧为基础,国府拒签战役兴。
3、渡江战役朱毛发布进军令,百万雄师踏浪行。
(1949、4)国府统治被推翻,解放南京又南进。
二、解放战争的胜利因素
1、客观因素政治孤立失民心,统治腐败贪官盛。
国府方面士气低落军厌战,美援断绝蒋桂分⑨。
2、主观因素正确领导有中共,马列毛思⑩为指针。
中共方面武装斗争靠军队,统战团结各阶层。
正义斗争民支持,民主革命终获胜。
[注释]
①社会主义:指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为社会主义社会。②工业国:指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③基本政策:指规定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④革命转变:指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⑤李宗仁:1949年春,蒋介石下野由李宗仁出任代总统。⑥北平谈判:1949年4月,国共两党在北平举行谈判,国共首席代表分别是张治平、周恩来。⑦协定:指《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⑧八项条件:指中共提出惩办战犯、废除伪宪法,改革土地制度,没收官僚资本,废除卖国条约,召开政协并成立联合政府八项条件。⑨蒋桂分:指蒋介石和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分裂。⑩马列毛思:指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
第四章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1949-1956)
第一节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1949-195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10)
1、条件①军事上大军渡江又南进,解放战争初获胜。
②政治上国民政府已推翻,人民企盼政府兴。
③理论上理论路线定方针,七届二中多决定。
《论人民民主专政》,建国条件已奠定。
④组织上四九举行新政协,决定建国颁纲领①。
选举领导②议国旗③,确定国歌④都北京。
2、成立十月一日国欢庆,任命总理⑤初施政⑥。
开国大典阅兵式,庄严宣告举世惊。
3、意义①国内近代百年久抗争,民主革命终获胜。
历史进入新纪元,推翻统治⑦主人新。
②国际独立民主统一路,社会主义过渡⑧兴。
东方大国站起来,冲破战线⑨保和平。
和平民主大发展,社会主义成阵营。
东方各国受鼓舞,民解高潮达峰顶。
二、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1949-1951)
1、追歼残敌建国初期歼敌军,华南西南多敌人。
特务土匪猖狂侵,我军南进卷残云。
追歼残敌又剿匪,大陆解放方式频。
2、解放西藏和平解放云康藏⑩,中央西藏签协定⑾。
台湾诸岛未解放,全国领土初统领。
三、抗美援朝运动(1950、10-1953年夏)
1、原因美国称霸兴战争,武力干涉朝内政。
“联合国军”⑿侵朝鲜,第七舰队⒀台湾行。
美军轰炸东北境,唇亡齿寒运动兴。
2、概况中国人民志愿军,跨江歼敌捷报频。
中朝军民败敌人,朝鲜停战签协定。
3、意义①对内打击美国破神话,鼓舞反侵保和平。
国际威望空前升,国际局势影响深。
②对内安全独立有保证,国内建设有环境。
觉悟提高振民心,各项工作勇推进。
四、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夏-1952年底)
1、原因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华落后有原因。
民主革命反封建,土地改革为中心。
新区⒁农民盼土改,中共土改又施行。
2、概况中央颁布土改法⒂,土地制度大变更。
废除封建所有制,个体经济为农民。
新区土改有特征,富农经济得保存。
孤立地主减阻力,有利农业生产兴。
三亿农民喜获地,封建剥削终断根⒃。
3、意义彻底废除封建制,农民翻身作主人。
巩固政权赢民心,有利农业生产兴。
有利国家工业化,原料市场皆充分。
五、镇压反革命运动(1950、10-1951)
1、原因建国初期反革命,气焰嚣张害干群。
朝战爆发又兴风,“反攻大陆”怎容忍。
为了巩固新政权,中央颁布镇反令。
2、概况朝战同时⒄镇反兴,首恶分子受严惩。
运动一年获胜利,丑恶现象⒅又整顿。
3、意义社会风尚气象新,政权巩固国安宁。
社会改革有保证,三大改造有环境。
六、“三反”“五反”运动(1951)
1、原因保护私营工商业,建国初期政策新。
①民资“五毒”不法商人谋暴利,非法手段“五毒”⒆行。
②干部腐败七届二中早叮咛,防止“糖弹”“反腐”兴。
部分干部图享乐,官僚贪污浪费盛。
2、概况私营企业兴“五反”⒇,两偷两盗行贿禁。
国家机关又“三反”(21),处死刘张(22)惊世人。
3、意义①三反三反运动意义深,中共执政为人民。
教育干部纠错误,反腐倡廉队伍纯。
②五反“五反”打退资进攻,肃清“五毒”守法行。
工人监督资本家,政权巩固有保证。
[注释]
①纲领:指宪法性文件《共同纲领》。②领导:指选举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刘少奇、朱德、宋庆龄等。③国旗:指五星红旗。④国歌:指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⑤总理: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长。⑥施政:指中央人民政府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⑦推翻统治:指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⑧过渡:指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⑨战线:指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⑩云康藏:建国初期,我军以和平方式解放云南、西康、西藏等地。⑾协定:指中央与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⑿“联合国军”:指五十年代初,以美国为主的侵略朝鲜的军队。⒀第七舰队:指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一部分。⒁新区:指新解放区。⒂土改法:指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⒃断根:指建国初期的土改,彻底废除二千多年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⒄同时:都是1950年10月。⒅丑恶现象:指娼妓、贩毒、吸毒、聚众赌博等现象。⒆“五毒”:指不法资本家行贿国家干部、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盗骗国家财产、盗窃国家经济情报。⒇“五反”:指反对“五毒”行为。(21)“三反”:指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22)刘张:指中共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和时任书记张子善。 
--------------------------------------------------------------------------------
第二节国民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1949-1952)
一、经济形势
1、形势建国初期势严峻,通货膨胀民贫困。
生产下降交通阻,经济崩溃多原因。
2、原因列强掠夺加内战,国府官僚括人民。
二、经济措施(1949-1952)
1、建立国营经济中共经济举措新,社会主义有国营。
(1949-1950)官僚资本全没收①,国府财产归人民。
经济命脉全掌握,巩固政权经济兴。
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建国初期多风云,欺行霸市有商人。
(1949-1950)囤积居奇抢物资,控制物价扰民心。
银元米棉②中央胜,控制市场民安定。
统一财经解财困,中央统管三平衡③。
收支供求与出纳,财经好转政权稳。
3、调整私营工商业新民社会④多特征,多种经济共并存。
(1951)私营经济比重大,“四路进兵”⑤经营困。
政府调整工商业,公私劳资两调整。
恢复生产利人民,私营经济又前行。
4、农业举措农村土改民欢欣,互助合作水利兴。
5、国营企业国营企业多举措,民主改革意义深。
改革清除残余反革命,工人阶级成主人。
(1949-1952)生产改革除旧制,增产节约又革新。
提高工人积极性,劳模代表孟与耿⑥。
三、国民经济恢复发展(1952)
1.财经好转三年经济大变更,经济好转民安宁。
2.工农商业工农生产超前人,生活提高价稳定。
经济恢复和发展,计经建设有环境。
[注释]
①没收:指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国民政府财产以及列强在华企业。②银元米棉:指1949年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③三平衡:指中央财政收支平衡、物资供求平衡、现金出纳平衡。④新民社会:指新民主主社会。⑤“四路进兵”:1949年夏,在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的同时,政府向私营工商业发起“四路进兵”,即要求它们纳税、认购公债、给工人工资不准关厂、不向它们贷款。⑥孟与耿:孟泰,鞍钢工人,收集废旧物资,建立“孟泰”仓库,被评为全国劳模。耿长锁,1943年在河北饶阳建立全国第一个土地合伙社,被誉为冀中“社会主义”之花,解放后,被选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53-1956)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
1、背景建国初期举措盛,政权巩固经济兴。
社会主义工业化,七届二中早确定。
2、政策过渡时期①总任务,“一化三改”②为核心。
一五计划③有依据,建设改造两并行。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953-1956)
1、农业工业发展人口增,粮食原料④难完成。
①原因个体经济在农村,分散经营民贫困。
广大农民要脱贫,社会主义大道行。
②概况农业改造定方针,积极发展稳步进。
自愿互利又示范,由低到高三步行⑤。
互助组到合用社,农业改造终完成。
2、手工业改造农业手工业,步骤相似性相近。
3、资本主义私营经济两面性,守法爱国剥削人。
工商业国家改造三步骤,初级国资⑥初施行。
公私合营后赎买,民资改造又完成。
4、评价三大改造喜完成,生产资料大变更。
①积极方面初步确立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兴。
②消极方面三大改造有局限,处理工商有疑问。
要求过急工作粗,时间仓促急完成。
三、“一五”时期的建设成就(1953-1957)
1、工农业一五指标皆完成,东北基地初建成。
钢铁飞机和汽车,鞍山沈阳与长春⑦。
奠定工业化基础,农业发展亦兴盛。
2、交通运输武汉大桥通南北,铁路鹰厦与宝成。
康藏青藏与新藏,世界屋脊公路兴。
经济建设领头人,顺达梦桃王崇伦⑧。
四、建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探索(1954)
1、背景首届人大京举行,人民政协有变更。
人大作用不代行,统战性质到如今。
社会主义⑨初探索,五四宪法内容新。
2、五四宪法①国家性质国家性质初确定,人民民主是根本。
②政治制度各级人大民参政,一切权力归人民。
③权利义务公民权利与义务,调动人民积极性。
④意义宪法体现两原则,社会主义民主性⑩。
社会主义新宪法,人民意志全反映。
近代革命初总结,革命建设有保证。
[注释]
①过渡时期: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②“一化三改”:指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③一五计划:指1953-1957年间第一个五年计划,它以“一化三改”为中心。④粮食原料:指粮食收购计划难以完成和国家对工业原料的急剧增加。⑤三步行:指从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⑥初级国资:指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初级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⑦鞍山沈阳与长春:指鞍山钢铁公司、沈阳飞机制造厂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⑧顺达梦桃王崇伦:李顺达:中共党员,1952年农业部授予“爱国丰产金星”奖章,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赵梦桃:中共党员,西北国棉一厂细纱工,全国先进生产者;王崇伦:鞍钢机械总厂青年刨车工,中共党员,全国著名劳动模范。。⑨社会主义:指社会主义政治制度。⑩民主性:指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 
--------------------------------------------------------------------------------89回复:历史记忆顺口溜(超全~~)
第四节新中国初期的民族政策、外交和国防(1949-1956)
一、新中国初期的民族政策(1949-1956)
1、边疆落后原因中华民族大家庭,边疆落后多原因。
历代①歧视又压迫,交通闭塞劣环境。
发展迟缓史久远,社会形态多样性。
2、民族政策①三大原则边疆解放政策新,平等团结共繁盛②。
一五计划初施行,边疆地区改革兴。
②民主改革民主改革除旧制③,废除剥削主人新。
③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多样性,分配土地民欢腾。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6)
1、国际环境
①世界格局二次大战影响深,世界格局大变更。
西方体系④遭重创,列强削弱美独尊。
社会主义大发展,两大阵营⑤清浊分。
②民解高潮民解运动挣枷锁,赢得独立势喜人。
中国胜利列强惊,世界反帝高潮兴。
③突出特点西方东方两阵营,国际关系新特征。
2、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①外交政策外交政策原则新,《共同纲领》早确定。
独立主权皆完整,各国合作拥和平。
反对列强兴战争,十一国庆又声明。
②建交原则平等互利尊主权,建交原则影响深⑥。
③基本方针a“另起炉灶”“另起炉灶”雪耻恨,重新建交面貌新。
b重新请客“打扫屋子再请客”,取缔特权求平等。
c“一边倒”社会主义“一边倒”,独立主权有保证。
d团结各国人民世界人民大团结,巩固和平影响深。
3、开拓外交新局面
①建国一年外交成建国初期敌友分,西方威胁又禁运。
(1949-1950)中共外交“一边倒”,外交成就势喜人。
中外建交十七国,中苏条约⑦意义深。
冲破封锁苏援助,经济恢复有促进。
中苏友好又团结,巩固政权国安宁。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项原则起睦邻,三国⑧倡导内容新。
(1953-1954)领土主权互尊重,互不侵犯不干政。
平等互利共和平,基本原则影响深⑨
③日内瓦会议近邻朝越遭敌侵,中国援助败敌人。
(1954)五国[10]聚会日内瓦,中方代表立功勋。
和解建议被承认,印支和平签协定[11]。
④万隆会议亚非各国万隆[12]行,商讨发展与和平。
(1955)西方破坏又挑拨,阴谋诡计险得逞。
中国方针众欢迎,“求同存异”聚人心。
团结友谊保和平,“万隆精神”万代存。
三、新中国初期的国防
1.军队任务人民军队为人民,解放祖国立功勋。
①解放祖国东方喜建新中国,人民军队任务新。
②保卫祖国保卫主权护领土,三化[13]建设目标明。
2.国防举措四九初建军委会[14],统帅全军民信任。
①建军委军队整编多兵种,六大军区初建成。
②兵役制五五兵制两改革,义务兵役初施行。
兵源充足多后备,军校建立如春笋。
③军衔制军衔制度亦实行,十大元帅远扬名。[注释]
①历代:指历代反动政府。②共繁盛:指共同发展繁荣。③除旧制:指消灭阶级压迫,废除剥削制度。④西方体系:指资本主义世界体系。⑤两大阵营:指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⑥影响深:指建国一年就有苏联等十七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⑦中苏条约:指《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有效期30年。⑧三国:指中国与印度、缅甸三国。⑨影响深: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10]五国:指中、苏、英、法、美五国。[11]协定:指《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12]万隆:印度尼西亚风景城市,1955年在此召开亚非国际会议。[13]三化:指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14]军委会:指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 
--------------------------------------------------------------------------------
第一节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
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初步探索(1956-1957)
1、背景①国内三大改造初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兴。
“一五”计划将完成,人民建设少经验。
②国际西方反共浪潮涌,苏共大会①乱人心。
苏联建设教训深,中共探索初施行。
2、《论十大关系》探索开始有标志,十大关系符国情。
3、“八大”内容(1956)中共“八大”论断新,主要矛盾有变更②。
①主要矛盾社会先进国落后,矛盾任务相辅成。
②总任务目标先进工业国,党和人民任务新。
建设伟大新中国,团结社会各阶层。
③建设方针经济建设有方针,反对保守反冒进。
符合平衡稳步进,“八大”探索功永存。
4、《关于正确处理三大改造初完成,主要矛盾大变更。
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已解决,内部矛盾③凸现明。
的问题》(1957)主席讲话④意义深,两类矛盾须区分。
敌我矛盾用专政,内部矛盾公式新。
“团结-批评-团结”,建设团结各阶层。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严重失误(1957-1959)
1、反右派斗争中共“八大”任务新,建设团结各阶层。
①整风运动学会处理两矛盾,五七整风运动兴。
(1957)官僚宗派与主观,运动三反提批评。
右派乘机乱人心⑤,整风运动转风云。
反右斗争扩大化,错划右派冤案频。
②斗争影响国家建设蒙巨损,主要矛盾大变更⑥。
左的错误渐发展,党的建设教训深。
2、“三面红旗”(1958)一五计划刚完成,经济建设大冒进。
①总路线鼓足干劲争上游,建设多快又好省。
夸大主观能动性,忽视规律灾难临。
②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高速度,轻率发动“大跃进”。
全民炼钢耗资源,指标太高难完成。
比例失调物资紧,影响农业民贫困。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人民公社化,生产关系大变更。
共产主义初过渡,左倾错误四特征⑦。
“一大二公”⑧损农民,影响生产积极性。
④总体影响“三面红旗”⑨教训深,社会建设求速成。
夸大主观能动性,科学规律不遵循。
3、庐山会议(1959)“三面红旗”为左倾,庐山会议图纠正。
①“反右倾”斗争指导思想未变更,德怀上书⑩转风云。
“反党集团”⑾定罪名,会后全党反右倾。
②会议影响a政治庐山会议危害深,中断纠左更左倾。
党内民主遭巨损,阶级斗争更盛行。
b经济会后继续“大跃进”,经济形势更严峻。
三、六十年代初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1960-1962)——进一步探索
1、三年经济经济建设太冒进,“三面红旗”危害深。
困难因素庐山会议反右倾,中苏恶化成敌人。
屋漏难寻睛天云,自然灾害频发生。
2、纠左举措(1960-1962)农村率先纠左倾,纠正“共产”⑿民安心。
①“八字”方针“八字”⒀方针重调整,比例协调多商品。
②中央工作会议中央会议七千人,总结教训作批评。
平反纠错⒁得人心,六五调整初完成。
经济恢复又发展,经济建设势喜人。
四、十年经济建设成就(1956-1966)
1、背景十年建设多艰辛,曲折发展波浪行。
左倾错误频发生,国际反华势逼人。
自力更生求奋进,建设成果笑吟吟。
2、成就基本建设五百多⒂,工农产值增六成⒃。
①工农业武钢包钢三油田⒄,石油自给电力增⒅。
②交通新修铁路八千里⒆,西北包兰与兰新。
③科技成功试验原子弹,牛胰岛素喜结晶。
3、英雄模范雷锋铁人⒇焦裕禄,社会建设立功勋。
舍身为国向秀丽,榜样力量照后人。
[注释]
①苏共大会:指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的严重错误,引起西方反社会主义浪潮。②变更: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由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转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③内部矛盾:把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④讲话:指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⑤乱人心:指资产阶级右派公然要求共产党下台,要求政府“轮流坐庄”等反动谬论。⑥变更:将中共“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正确论述改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⑦四特征:指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⑧“一大二公”:指农村人民公社规模大和高度的公有制。⑨“三面红旗”:指1958年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⑩德怀上书:指1959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的上书,指出当时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⑾反党集团:1959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张闻天等人被认定为“反党集团”。⑿共产:指农村人民公社化中的“共产风”。⒀八字: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⒁平反纠错:指1962年七千人大会前后,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批的大多数人平反。⒂五百多:指建成大中型项目500多个。⒃增六成:指工农业总产值增长近60%。⒄三油田:指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⒅电力增:十年中农村用电量增长了70倍。⒆八千里:这里指八千多公里。⒇铁人:指大庆油田工人王进喜。 --------------------------------------------------------------------------------
第二节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
一、发生的根源
1、国际因素文革发动多原因,周边局势步步深。
①南部边境西南中印曾战争,台湾频发反攻声。
美侵越南兴战争,中华援越图安宁。
②北部边境中苏恶化又调兵,陈兵边境势逼人。
苏美称霸欲战争,国内建设影响深。
2、国内五七反右左倾兴,主要矛盾错变更①。
①根本原因庐山会议反右倾,错估国情为根本。
混淆是非乱斗争,左倾错误达峰顶。
②个人因素个人崇拜独断行,民主法制徒虚名。
“修正主义”掌军政,错估国情文革兴。
③其他因素林江②一伙有野心,推波助澜闹“革命”。
《海瑞罢官》有评论,文革导线有姚文③。
二、文革简况
1、前期(1966-1971)中央两会④有决定,炮打司令⑤指刘邓⑥。
①文革兴起文革小组⑦指挥部,狂热造反红卫兵。
(1966)“一月革命”⑧起申城,夺权风暴卷各层。
②二月抗争“二月抗争”⑨纠左倾,迫害元勋⑩冤案频。
(1967)知青上山又下乡,人才断层建设困。
③九一三事件林彪定为接班人,夺权政变皆未成。
(1971.9)机毁人亡九?一三,文革破产全反映⑾。
2、后期(1971-1976)总理掌政纠左倾,批判极左经济兴。
①周恩来纠左解放干部图振兴,经济复苏晴转阴。
(1971-1973)王张江姚⑿“四人帮”,批林批孔整元勋⒀。
②邓小平纠左小平复出纠左倾,全面整顿国稳定。
(1975)交通畅通经济升,形势喜人转风云。
批邓反击翻案风,整顿左倾⒁不容忍。
③四五运动总理逝去民悲愤,“四五”运动⒂反左倾。
(1976)朱毛相继又离世,我悲敌喜是非明。
④粉碎“四人帮”华叶⒃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国欢腾。
3、动乱中的经济动乱经济遭巨损,干群离岗闹“革命”。
①经济损失机构瘫痪无计划,有效制度全废停。
十年损失五千亿,周邓主政有回升。
②建设成就十年建设成绩丰,胜利油田建东营。
十堰二汽导弹兴,铁路湘黔与成昆。
南京大桥跨南北,氢弹爆炸敌人惊。
卫星高鸣东方红,籼型水稻袁隆平。
三、文革的经验教训
1、文革危害文革左倾达峰顶,严重危害略说明。
①经济方面错误发动被利用,五千亿元经济损。
②政治方面大批干群遭迫害,民主法制荡无存。
③其他方面科教文卫遭摧残,东西差距又加深。
2.教训启示十年文革如梦幻,教训启示略说明。
①经济上分析国情析矛盾,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政治上完善民主集中制,反对崇拜独断行。
民主法制要健全,警惕左倾假革命。
③思想上实事求是信马列,革命建设符国情。
[注释]
①变更:指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把“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正确论述改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②林江:指林彪和江青之流。③姚文:指1965年冬,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④中央两会:1966年夏,中共中央先后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分别发表“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⑤炮打司令:指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⑥刘邓:指刘少奇、邓小平。⑦文革小组:中共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副组长江青,张春桥,文革小组是“文革”的实际指挥部。⑧“一月革命”:指1967年1月,以王洪文为首的上海造反派,在张春桥、姚文元策划下,夺取上海党政各级领导权。⑨“二月抗争”:1967年2月,陈毅、叶剑英、谭震林等老一辈革命家,痛斥中央文革小组的种种错误言行,被江青一伙诬之为“二月逆流”。⑩元勋:1969年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将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成为历史上最大的冤案。⑾全反映:1971年“九?一三”事件,客观上宣告“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破产。⑿王张江姚:指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⒀整元勋:1974年开展的“批林批孔”运动,把矛头指向周恩来。⒁左倾:指“四人帮”反对全面整顿,毛泽东不允许邓小平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⒂“四五运动”:1976年4月5日,北京和全国各地群众利用清明节悼念周恩来、痛斥“四人帮”的强大抗议运动。⒃华叶:指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和叶剑英。 --------------------------------------------------------------------------------
第三节民族政策.外交和国防的变化(1956-1976)
一、民族政策的变化(1956-1976)
1、主要举措①三原则民族政策三原则,平等团结共繁盛①。
民主改革主人新,土地改革民欢欣。
②集体化五八实行集体化②,社会主义终确定。
2、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兴自治,四七内蒙五六新③。
五八桂宁六五藏④,民族平等新主人。
巩固统一国安宁,中华各族团结紧。
3.文革十年(1966-1976)文革十年多风云,民族政策遭巨损。
二、外交事业的发展变化(1956-1976)
1.中美关系的继续经济建设启航程,周边局势不安宁。
恶化敌视中国谋分裂,威胁中华兴战争。
美侵越南图北犯,我军援越跨国境。
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
①原因a美国方面中美为敌二十春⑥,孤立中国计未成。
与苏争霸美劣势,中美缓和将来临。
b苏联方面苏联对华霸权兴,无理要求未得逞。
六0⑤弃义又背信,陈兵边境欲战争。
c中国方面中国反霸新策略,反苏中美渐接近。
国际形象待提高,争取台湾回家庭。
中国重返联合国⑦,常任理事地位升。
②表现乒乓外交惊世界,总统⑧访华订协定[9]。
中美关系正常化,世界舆论似地震。
七八公报又签订,七九建交曲折行。
3、中日邦交正常化日相田中[10]赴中华,邦交正常签协定。
(1972)各国使节来中国,中外建交高潮兴。
4、“三个世界”的理论国际关系贡献频,五项原则全球行。
(1974)“三个世界”[11]又划分,敌人朋友两分明。
反帝反殖又反霸,独立主权若生命。
支持东方民解运,团结合作又促进。
三.国防的变化(1956-1976)
1.重大举措国防建设现代化,建设重点略说明。
国防工业与科技,聂帅[12]主管武器新。
2.国防成就成功试爆原子弹⒀,氢弹⒁爆炸惊世人。
导弹⒂爆炸可实战,卫星升空惊敌人。
[注释]
①共繁盛:指共同发展繁荣。④集体化:指1958年以后,少数民族先后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③四七内蒙五六新:指1947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1956年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④五八桂宁六五藏:指1958年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年建立西藏自治区。⑤六0:指1960年。②建交频:指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中国和柬埔寨、老挝、古巴等二十多国建交。⑥二十春:指从1949年到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约二十二年。⑦联合国:指1971年10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⑧总统:指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及其国务卿基辛格访华。[9]协定:指1972年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10]田中:指日本首相田中南荣。[11]“三个世界”:1974年毛泽东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估计,认为苏美是第一世界,美苏以外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亚洲(除日本)、非洲和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12]聂帅:指聂荣臻元帅。⒀原子弹:1964年我国第一科原子弹爆炸成功。⒁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科氢弹爆炸成功。⒂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科导弹爆炸成功。 --------------------------------------------------------------------------------    
第一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978)
一、背景
1、形势文革结束民欢庆,百废待兴势严峻。
“左”倾错误仍盛行,“两个凡是”①乱人心。
2.有利条件伟大转折将来临,有利条件略说明。
①政治上文革结束民欢腾,小平复职民信任。
②经济上党和政府多整顿,经济恢复待振兴。
③文化上召开科大观点②新,尊重知识敬贤能。
恢复高考又招生,科教文卫面貌新。
④思想上左倾思想初纠正,真理标准③大讨论。
实事求是信马列,思想解放民觉醒。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1、内容①思想三中全会京举行,解放思想有方针④。
真理讨论高评价,阶级斗争果断行。
②经济工作重心又转移,改革改革定航程。
③组织拨乱反正纠错案,是非功过待重论。
2、意义①政治上党史转折意义深,思想政治乱拔正。
②经济上祖国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启航程。
③组织上基本路线初确定,二代领导⑤喜形成。
三、拨乱反正,总结历史(1978-1982)
1、纠错平反文革冤假错案频,三中全会说拨正。
最大冤案得平反,少奇英名刻民心。
广大干群复名誉,五七右派重纠正。
2、总结历史科学总结建国史,六中全会作决定⑥。
客观评价人及事,文化革命全否定。
[注释]
①“两个凡是”: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华国锋主持中央工作,提出“凡是毛泽东作出的决策,我们坚决维护;凡是毛泽东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②科大观点:邓小平在1978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③真理标准: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在全国掀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④方针:三中全会确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胶看的指导方针。⑤二代领导:指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⑥决定:指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事求是评价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突出贡献,对他晚年的错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批评。 
--------------------------------------------------------------------------------94回复:历史记忆顺口溜(超全~~)
第二节对内改革,对外开放(1978-至今)
一、对内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改革三中全会定国策,改革开放启航程。
①起因公社体制唯平均,不利调动积极性。
解放城乡生产力,生产关系大调整。
②概况a生产责任制农业生产责任制,安徽四川率先行。
b产业与企业包产到组又到户,非农产业企业①兴。
③意义废除公社旧体制,调动农民积极性。
解放农村生产力,农村三化②方向正。
2、城市改革城市改革随后兴,体制改革初探索。
①概况a企业自主权扩大企业自主权,政企分开市场兴。
b多种所有制实行多种所有制,分配形式多样性。
c宏观调控间接管理宏观控,管理体制大调整。
②意义城市经济多兴盛,改革开放似天晴。
二、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1、政策对外开放图振兴,经济发展开国门。
平等互利为原则,引进三资③外贸频。
2、格局经济特区率先行,沿海开放十四城④。
沿海经济开放区⑤,内地开放西部兴。
全面开放点线面,开放格局渐形成。
3、意义对外开放成国策,建设成就举世惊。
三、改革开放的成就
1、农业农村改革立功勋,人民温饱国安定。
世界首位有粮棉,乡镇企业产值升⑥。
经济发展开新路⑦,工业成就亦喜人。
2、工业与交通京九铁路通南北,大秦铁路北方兴。
露天煤矿安太堡,宝钢崛起在沪申。
水利枢纽葛州坝,科技成就更喜人。
3、科技银河系列计算机,同步卫星传播频。
正负电子对撞机,高能加速超前人。
核电运转大亚湾,远程火箭落太平⑧。
遨游碧空神舟号,嫦娥喜迎故国人。
4、其他外交文卫体昌盛,中华巨龙在飞腾。
[注释]
①企业:指乡镇企业。②三化:指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业化、社会化发展。③三资:指外国资金、外国技术、外国管理方法。④十四城:1980年,中央正式确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8年海南全省成为经济特区。十四城即:北海、湛江、广州、福州、温州、宁波、上海、南通、连云港、青岛、烟台、天津、秦皇岛、大连。⑤沿海经济开放区:即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地区。⑥产值升:指从1987年起,乡镇企业产值开始超过农业总产值。⑦开新路:指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为促进工业,为整个经济改革和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⑧落太平:指1985年我国发射远程火箭,准确落入太平洋预定海域。 
--------------------------------------------------------------------------------95回复:历史记忆顺口溜(超全~~)
第三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一、“十二大”(198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1、背景三中全会定中心,改革开放启航程。
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生活为人民。
2、概况八二举行“十二大”,分析经验与教训。
马列国情巧结合,中国特色是结论。
3、意义指导思想喜确立,改革开放方向明。
二、邓小平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80年代)
1、背景三中全会多决定,解放思想乱拨正。
盲目崇外少数人,否定制度①反共兴。
资产阶级自由化,威胁政权害人民。
2、概况小平提出四原则②,革命建设有保证。
苏东剧变影响深,八九风波有后盾③。
3、意义中央平息意义深,捍卫政权利人民。
实现四化有前提,社会主义方向明。
三、“十三大”(1987)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八七举行“十三大”,总结经验析国情。
初级阶段三步走④,基本路线终确定。
一个中心两个点⑤,经济建设为核心。
改革开放四原则,实现四化共奋进⑥。
四、“十四大”(1992)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背景九二南巡⑦观点新,中共大会多决定。
2、概况基本路线要坚持,改革开放快前行。
市场经济要建立,经济体制大变更。
中国特色新理论,武装全党方向明。
改革开放设计师,高度评价邓小平。
3、意义大会决策意义深,规划航程定纲领。
三代领导初形成,改革开放继承人。
五、“十五大”(1997)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1、概况九七举行“十五大”,高举理论多决定。
马列毛思邓理论⑧,写入党章新指针。
战略部署跨世纪,初级阶段有纲领。。
2、意义中国特色为特征,继往开来奔前程。
[注释]
①制度:指社会主义制度。②四原则:指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③后盾:指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政策贯彻不力。④三步走: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⑤两个点:指两个基本点。⑥共奋进:指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⑦南巡:1992年1-2月,邓小平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对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市场经济等重大问题都作了明确的肯定。⑧毛思邓理论:指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
第四节“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979年-至今)
1、港澳台问题葡占澳门起朱明,近代签约长占领。
的由来《南京条约》港归英,九龙新界后又侵。
四九大陆初解放,保留香港有原因⑥。
国府溃败到台湾,美舰游弋海峡深。
中共统一定国策,解放台湾炮金门⑦。
2、对台政策改革开放时代新,对台政策大变更。
的变化人大发表同胞书⑧,统一祖国用和平。
(1979-至今)建议三通⑨可探亲,停止炮击两金门。
对台谈话⑩叶剑英,合作谈判党对等。
中共政策详阐明,海峡两岸民欢迎。
3、“一国两制”小平统一有创新,大陆港台制度分。
的提出人大报告获通过,“一国两制”⑾受欢迎。
二.香港澳门回归改革开放国力增,“一国两制”初施行。
1.香港回归中英联合有声明⑿,九七回归国欢腾。
(1997)百年耻辱昭雪恨,统一大业又前进。
2.澳门回归中葡联合又声明⒀,澳门回归世界惊。
(1999)解决国际诸问题,提供范例保和平。
三、海峡两岸的交流(1979-至今)
1、背景国府溃败占台湾,两岸相隔三十春⒁。
和平统一国两制,海峡两岸民振奋。
2、交流探亲观光又定居,三通放松交流频。
台独势力图分裂,“两个中国”失民心。
海峡两岸同心愿,祖国统一国强盛。
[注释]
①三部分:指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②两大旗帜:指社会主义旗帜、统一祖国与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旗帜。③两大任务: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统一祖国。④互监督:指互相监督。⑤共荣辱:指荣辱与共。⑥原因: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列强对我国的经济封锁,保留香港作为国际通道,没有立即收回香港主权。⑦炮金门:1958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炮击大小金门岛。⑧同胞书:指《告台湾同胞书》。⑨三通:指海峡两岸实行通航、通邮和通商。⑩谈话:指1981年9月,全国人大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⑾“一国两制”: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⑿声明:指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⒀又声明:指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⒁三十春: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97回复:历史记忆顺口溜(超全~~)
第五节新时期的民族政策、外交政策和国防成就(1978年-至今)
一、新时期的民族政策
1、三大原则中共民族三原则,平等团结共繁盛。
政府支边①受欢迎,杰出代表孔繁森。
2、民族区域自治区域自治续前进,自治区县喜建成。
各族当家又作主,祖国统一民平等。
3、改革开放改革春风吹边疆,联产承包各族行。
乡镇企业亦兴盛,工业建设势喜人。
工业体系较完整,国民经济一部分。
二.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1、政策改革开放时代新,外交政策大调整。
①评估战争反对霸权与强权,维护安全共和平。
②不结盟政策独立自主不结盟,友好合作高潮兴。
维护主权利国民,世界稳定共和平。
③东方友好第三世界感情深,建交合作交流频。
④睦邻友好前苏邻国②建交频,亚洲五国签协定③。
周边睦邻④又友好,建设和平好环境。
⑤坚持开放对外开放长期存,建设四化立功勋。
2、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世界格局大变更,多极格局渐初萌。
举足轻重非等闲,中华改革国强盛。
世界和平与发展,国际舞台建功勋。
三、新时期国防成就
1.军队建设改革开发多成就,国防建设面貌新。
军队三化高素质,多军兵种惊敌人。
立体防御成体系,捍卫共和立功勋。
2.国防科技银河系列计算机,同步卫星传播频。
正负电子对撞机,高能加速超前人。
核电运转大亚湾,远程火箭落太平⑥。
遨游碧空神舟号,嫦娥喜迎故乡人。
[注释]
①支边:指建国后人民政府从财力、物力和人力上支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②前苏邻国:苏联解体以后,我国与前苏联范围的各国保持正常关系。③协定:指我国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等四个邻国,签订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④睦邻:指八九十年代,我国同周边的苏联、蒙古、越南等国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⑤三化:指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指。⑥落太平:指1985年我国发射远程火箭,准确落入太平洋预定海域。 --------------------------------------------------------------------------------第二节文艺复兴(14-17世纪)
一、背景
1、经济因素工场源于意大利,资本主义渐初萌。
2、政治因素资产阶级初形成,反对封建观念新。
摧毁神学世界观,阶级利益初反映。
3、文化因素希腊罗马古文化,大食学者喜保存。
意国联系拜占廷①,文艺复兴聚群星。
4、指导思想文艺复兴有核心,人文主义广盛行。
①内容崇尚人性重视人,反对神学贬低人。
追求现世求平等,反对蒙昧重理性。
②评价人文主义两面性,进步作用得肯定。
反对神学为利器,私欲泛滥亦鲜明。
二、概况
1、兴起运动兴起意大利,先驱乔托与但丁。
①早期代表教会贵族多腐朽,长诗《神曲》载分明。
a两大先驱“绘画之父”多精品,刻画现世表个性。
b彼得拉克彼得拉克说“人学”,“人文之父”②非虚名。
c薄伽丘薄伽丘著《十日谈》,个性解放批教廷。
②盛期代表“美术三杰”绘画美,芬奇③多才为巨人④。
a达?芬奇《蒙娜丽萨》为珍品,《最后晚餐》远扬名。
b米开朗琪罗《大卫》米开朗琪罗,人体健美力量增。
拱顶绘画西斯廷,艺术作品世独尊⑤。
c拉斐尔拉斐尔绘圣母像,温柔典雅溢人情。
d马基雅维利学者马基雅维利,人文主义《君主论》。
2、发展文艺复兴后扩展,西欧诸国聚群星。
①英国(沙士比亚)沙翁⑥戏剧多样性,反映现实抒豪情。
倡导开明君主制,消灭割据要和平。
个性解放颂爱情,揭批封建歌人文。
②法国(拉伯雷)拉伯雷著《巨人传》,个性解放成全能。
战胜黑暗与愚昧,人文精神特鲜明。
③德意志(伊拉斯谟)伊拉斯谟《愚人颂》,教会贵族贪婪人。
出生荷兰鹿特丹,考订《圣经》用人文。
④西班牙(塞万提斯)塞万提斯著长篇,骑士武侠成笑柄。
社会黑暗民困苦,《堂吉河坷德》全反映。
3、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①原因文艺复兴达高峰,近代科学勃然兴。
面向现世重实践,探索自然理念新。
经验积累技能高,突破神学指天文。
②天文学神学统治有理论,上帝造物又造人。
宇宙地球为中心⑦,中古昏暗民难醒。
a哥白尼首倡日心⑧哥白尼,动摇神学似地震。
震憾科学思想界,天文领域聚群星。
b开普勒德国学者开普勒,椭圆运行数行星。
c伽利略伽氏自制望远镜,证实日心正确性。
近代实验奠基者,运动力学奠基人。
d布鲁诺捍卫日心布鲁诺,提出科学新理论。
宇宙无限无中心,触怒教会遭火刑。
③其他近代科学多学新,数学物理与天文。
科学思想多名家,布鲁诺,好培根。
唯物主义搞科研,人格力量照汗青。
三、影响
1、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解放启后人。
2、思想方面反对神学赞人文,封建统治遭巨损。
3、文化方面文艺复兴聚群星,文学艺术超前人。
文化遗产声名远,征服自然理念新。
数学物理天文学,近代科学初诞生。
[注释]
①大食拜占廷:指阿拉伯帝国和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因曾定都拜占廷(今伊斯坦布尔),又称拜占廷帝国。②人文之父:又称“人文主义之父”。③芬奇:指达?芬奇。④巨人:恩格斯称达?芬奇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⑤独尊:米开朗琪罗创作的西斯教堂拱顶画,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作品。⑥沙翁:指沙士比亚。⑦地球为中心:古罗马科学家托勒密提出的“地球中心说”。⑧日心:指太阳中心说。 
--------------------------------------------------------------------------------99回复:历史记忆顺口溜(超全~~)
第二节启蒙运动(17-18世纪)
一、背景
1、经济因素资本主义新发展,手工工场达全盛。
2、政治因素资产阶级渐强大,反对封建先舆论。
3、文化因素文艺复兴反神学,自然科学又猛进。
社会发展有动力,思想解放运动兴。
4、指导思想启蒙运动有核心,理性主义旗帜明。
批判专制等级制,废除教权求平等。
政治民主争自由,启蒙思想英初兴。
二、概况
1、英国启蒙先驱霍布斯①,启蒙主张初奠定。
①霍布斯社会契约创国家,民授君权服从君。
国君干涉民财产,主张带有封建性。
无知恐惧成宗教,维持秩序世无神。
②洛克洛克思想为革命,启蒙主张初修正。
国家保护私有制,君主立宪三权分。
立法行政外事权,分属议会和帝君。
2、法国启蒙领袖伏尔泰,抨击教会批教廷。
①伏尔泰反对专制君开明,君主立宪可施行。
②孟德斯鸠孟德斯鸠赴革命,抨击专制主张新②。
三权分立详说明,制约平衡为核心。
行政司法立法权,反对专制目标明。
③卢梭卢梭出生为平民,否定王权达峰顶。
倡导“人民主权”说,发展“社会契约论”。
公共意志不可违,侵权谋私民否定。
④狄德罗《百科全书》聚群星③,宣传科学和理性。
反对迷信与专制,影响巨大成中心。
三、影响
1、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解放立功勋。
2.欧洲方面批判专制与教会,“理性王国”蓝图新。
宣传民主与法制,天赋人权求平等。
3、法国方面反对封建多主张,有利法国大革命。
4、世界方面启蒙思想传播频,远达美洲和日本。
改造社会新武器,人民觉醒闹革命。
[注释]
①霍布斯:英国启蒙思想家,其代表作是《利维坦》。②主张新:指孟德斯鸠在其代表作《论法的精神》,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提出三权分立学说。③群星:指狄德罗为首法国一百六十多位思想家和科学家共同编撰的《百科全书》。 
--------------------------------------------------------------------------------100回复:历史记忆顺口溜(超全~~)
第三节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1789-1815)
一、背景
1、经济因素资本主义又发展,近代工业初显明。
关卡林立收捐税,封建剥削民难忍。
2、政治因素封建专制三等级①,教士贵族压人民。
资产阶级渐强大,要求执政闹革命。
3、思想因素启蒙思想广宣传,反对封建印人心。
自由平等说人权,法国革命有理论。
4、直接因素封建腐朽多挥霍,国库空虚财政困。
a三级会议召开国王开会图征税,第三等级不承认。
限制王权订宪法,制宪议会初诞生。
国王武力反议会,巴黎首义革命兴。
b攻占巴士底狱攻占巴士底监狱,城乡起义风云滚。
二、概况
1.君主立宪派时期君主立宪②初执政,制宪议会多法令。
(1789.7-1792.8)改造旧制定原则,革命任务初完成。
①“八月法令”法令否定封建制,封建特权渐凋零。
取缔教会拆关卡,农民交租地未分。
②《人权宣言》《人权宣言》定纲领,启蒙思想法肯定。
a内容天赋人权说平等,自由安全可抗争。
法律面前人平等,私有财产不可侵。
b评价摧毁专制反封建,革命思想有理论。
自由平等唯财产,阶级利益有反映。
③《1791年宪法》制宪会议颁宪法,君主立宪终确定。
财产限制选举权,践踏人权不平等。
④统治危机立法议会初施政,统治危机凸现明。
a内因封建王党图反攻,货币贬值物价升。
b外因奥干涉兴战争,侵占法国民义愤。
开赴前线义勇军,高歌猛进败敌军。
国王卖国全暴露,八月起义占王庭。
2、吉伦特派时期吉伦特派③掌行政,法国革命初前进。
(1792.8-1793.6)国民公会新诞生,颁布革命三法令。
①土地法令改造法国土地制,公有土地按户分。
封建权利又废除,前线击败④普奥军。
②建立共和公会废除君主制,第一共和启航程。
③处死国王路易十六遭审判,处死国王快人心。
④统治危机统治危机三特征,王党叛乱反革命。
a内因粮食投机高利润,物价高涨民贫困。
b外因英荷反法结联盟,威胁法国犯边境。
巴黎人民又起义,革命高涨终来临。
3、雅各宾派时期雅各宾派⑤初执政,内忧外患势严峻。
(1793.6-1794.7)维护统治靠人民,革命措施达峰顶。
①土地政策国民公会颁法令,出售土地民欢迎。
封建权利全废除,公有土地按人分。
结束法国封建制,革命胜利靠人民。
②限价法令限价生活必需品,平抑物价民安定。
③惩治嫌疑犯惩治嫌疑颁法令,收押处决反革命。
挽救共和作贡献,恐怖政策两面胜。
④总动员令总动员令又颁行,紧急状态民应征。
爱国青年鏖战急,击败反法同盟军。
⑤热月政变国情好转旋严峻,统治内部多矛盾。
(1794.7.27)罗氏⑥镇压左右派,热月政变终发生。
4、热月党人时期热月党人初执政,政策具有两面性。
(1794.7-1799.11)维护共和反复辟,清除恐怖反激进。
雾月政变资⑦建立督政府,软弱腐败局不稳。
(1799.11.9)缺少纲领党分裂,反法同盟又犯境。
5、拿破仑时期雾月政变拿破仑,名号执政五秋春。
(1799-1815)帝国皇帝拿破仑,巩固统治举措新。
①政治措施中央集权新政体,颁布法典成范本。
②经济措施财政改革办银行⑧,资本主义工商盛。
小农土地受保护,兵源充足民欢欣。
③文化措施创办法兰西大学,鼓励科研育贤能。
④对外措施对外战争显才能,俄英普奥常溃军。
a对外战争征服欧陆十多国,帝国庞大远扬名。
攻俄惨败成转折,人民受难反外侵。
决战失败莱比锡,帝国瓦解势严峻。
帝国惨败滑铁卢,百日王朝终寿寝。
b战争评价战争性质多重性,革命争霸侵略性。
[革命性]保卫国家反外侵,维护成果革命性。
革命思想广传播,欧洲封建遭巨损。
[争霸性]欧洲列强争霸主,封建势大终含恨。
[侵略性]侵略各国屠人民,人民反抗败法军。
三、影响
1、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人民起义立功勋。
2、政治方面推翻千年封建制,曲折进程震人心。
3、经济方面经济发展除障碍,工业革命与时进。
4、对外方面震憾欧陆封建制,革命思想广盛行。
前赴后继反封建,革命榜样照后人。
[注释]
①三等级:指法国大革命前期的封建等级制度,第一等级教士,第二等级贵族,第三等级以资产阶级在内的广大人民。②君主立宪:法国大革命初期,君主立宪派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的利益。③吉伦特派:代表法国工商业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因主要成员来自吉伦特郡而得名。④前线:1792年9月,法军在瓦尔密战役击败普奥干涉军。⑤雅各宾派:代表法国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其成员常在“雅各宾俱乐部”而得名。⑥罗氏:指罗伯斯庇尔。⑦大资:指大资产阶级。⑧银行:指法兰西银行。 --------------------------------------------------------------------------------101回复:历史记忆顺口溜(超全~~)
第四节美国的建立(1775-1783-1789)
一、背景
1、经济因素独立战争多原因,经济发展为根本。
英国殖民十三地①,资本主义较兴盛。
北部工商中农业,南部种植②最典型。
经济自给并出口,国内市场亦形成。
2、政治因素北美英国多殖民,贩卖黑奴又移民③。
①形成新民族百年开拓多融合,统一市场初形成。
英语通用共文化,民族意识渐觉醒。
新型民族美利坚,反抗压迫共抗争。
②殖民统治英国统治多样性,残暴掠夺民痛恨。
殖民机构设总督,独裁统治压人民。
倾销商品夺原料,苛捐杂税民难忍。
3、思想因素启蒙思想传北美,民族民主意识增。
富兰克林杰弗逊,思想宣传民心振。
4、直接因素英国统治民抗争,人民倾茶波斯顿。
英军压制施高压,各地代表聚费城。
大陆会议④说抗英,各地民兵齐斗争。
二、概况
1、战争开始来克星顿响枪声,北美民兵抗英军。
(1775.4)各地人民受鼓舞,武装抗英势日盛。
2、战争发展大陆会议多决定,民兵改称大陆军。
(1776.7)军队司令华盛顿,《独立宣言》快人心。
自由平等要独立,脱离英国顺民心。
3、战争转折抗英曲折初受挫,不畏强敌民艰辛。
(1777.10)萨拉托加传捷报,战争转折初奠定。
国际地位渐攀升,赢得外援共抗英。
4、战争胜利美法包围约克镇,英军投降民欢庆。
(1781.10)独立战争终胜利,美国独立英承认。
5、巩固成果巩固成果颁宪法,美国宪法多特征。
(1787)联邦政府揽大权⑤,三权分立⑥最典型。
确立共和新政体,民主局限两并存。
歧视黑人印第安,人民权利后补增。
6、政府成立(1789)首届总统华盛顿,联邦政府喜建成。
三、影响
1、性质独立战争两重性,民族独立资革命⑦。
2、政治方面殖民统治被推翻,美洲独立第一名。
政治经济多改革,新型制度终确定。
3、经济方面经济发展除障碍,资本主义快速行。
4、对外方面美国独立意深远,推动拉美法革命。
[注释]
①十三地:指17-18世纪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弗吉尼亚等十三个殖民地。②种植:指北美南部的种植园经济。③移民:美国独立前,北美移民主要来自英国,其次来自欧洲其他国家。④大陆会议: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北美反英的领导机构,这里指第一届大陆会议,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形成。⑤揽大权: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大权。⑥三权分立:美国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⑦资革命:指资产阶级革命。 --------------------------------------------------------------------------------102回复:历史记忆顺口溜(超全~~)
第五节抗美独立运动(1791-1826)
一、背景
1、政治因素独立运动多原因,殖民压迫为根本。
①殖民统治西葡殖民封建性,屠杀土著①贩黑人。
掠夺金银夺土地,庄园榨取高利润。
倾销商品掠原料,征收重税民难忍。
②反抗压迫拉美各族各阶层,反抗情绪与日增。
2、经济因素拉美经济初发展,摆脱掠夺目标明。
3、思想因素启蒙思想传拉美,民族意识深人心。
4、外部因素拉美独立有外因,形势有利起风云。
西葡衰落美独立,法国革命民心振。
二、概况
1、开始法国爆发大革命,法属海地起义兴。
(1791-1804)杜桑领导废奴制,苦战法军后牺牲。
海地独立揭序幕,独立运动风云滚。
2、发展法占西葡势喜人,西属拉美闹革命。
(1810-1815)各地纷纷建政权,多洛雷斯口号明。
伊达尔哥来领导,苦战西国转风云。
殖民增兵墨西哥,运动受挫待复兴。
3、高潮独立运动高潮兴,中心南美两首领。
(1816-1826)玻利瓦尔夺三国②,当选总统民信任。
南部英雄圣马丁,解放智秘③阿根廷。
两人会晤军合并,阿亚库巧败西军。
葡属巴西亦独立,一八二六获全胜。
三、影响
1、性质拉美革命双重性,民解运动资革命④。
2、政治方面推翻西葡获独立,建立共和格局新。
3、对外方面重创西葡反封建,有利欧洲大革命。
4、局限方面拉美独立多局限,大地产制广盛行。
专制独裁考迪罗⑤,民主革命待完成。
[注释]
①土著:即印第安人。②三国:玻利瓦尔解放哥仑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成立统一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并任共和国总统。③智秘:指智利和秘鲁。④资革命:指资产阶级革命。⑤考迪罗:西班牙语意为首领,引申为军事独裁。 
--------------------------------------------------------------------------------103回复:历史记忆顺口溜(超全~~)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9世纪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2)
1、背景
①经济条件科学理论能诞生,经济发展为动因。
工业革命激流涌,资本主义现弊政。
经济危机①初发生,资本主义多矛盾。
基本矛盾难克服,阶级矛盾长留存。
②阶级条件工业革命民贫困,工人斗争多样性。
卢德运动砸机器,斗争水平步步升。
政治斗争三工运,法德起义②英宪运③。
无产阶级已觉醒,政治舞台初登临。
革命需要新理论,阶级条件已奠定。
③理论条件科学理论三来源,德国哲学④英政经⑤。
英法空想⑥新蓝图,马恩批判又继承。
汲取人类优成果,科学理论三部分⑦。
④马恩实践马恩创立新理论,剖析社会探富贫。
指导工人建政党,起草同盟⑧新纲领。
2、《共产党宣言》
宣言发表举世惊,科学理论略阐明。
①社会发展学说社会发展有规律,社会主义必来临。
②暴力革命学说阶级斗争唯暴力,推动历史向前进。
③工人专政学说推翻旧制并专政,工人政党作先锋。
3、意义宣言发表新标志,科学理论喜诞生。
工人斗争有理论,国际社运启航程。
二、第一国际的成立(1864)
1、背景
①经济因素工业革命达顶峰,西方社会多矛盾。
经济危机世界性⑨,人民受难民抗争。
②阶级因素经济发展多工人,工运民解新水平。
各国工人互声援,国际联合势喜人。
③马恩实践马恩研究新理论,总结工运多经验。
国际组织忙筹建,第一国际喜建成。
2、成立意义国际工协兴伦敦,第一国际启航程。
主义⑩工运相结合,国际工运面貌新。
国际组织作指导,马恩思想印人心。
三、巴黎公社(1871、3-5)
1、背景
①外因法国历史多风云,共和帝制波浪行。
国内政权常更迭,普法争霸激矛盾。
战败割地又赔款,战后法国闹革命。
②内因巴黎九月民革命,推翻帝国共和⑾兴。
资产阶级掌政权,对外卖国⑿民忿恨。
对内镇压调军队,倒行逆施民抗争。
2、概况
①3月18日起义两大高地⒀有敌情,人民起义占京城。
敌人远遁凡尔赛,巴黎公社喜建成。
②革命措施巴黎公社举措新,国家机器阶级性。
a.政治方面废除军警旧议会,成立国民革命军。
公职人员民选举,立法司法机构新。
b.经济方面没收工厂工合⒁管,干部薪金有限定⒂。
军工铁路受监督,接管银行⒃未施行。
③失败原因公社失败多原因,力量悬殊难取胜。
统一战线未建成,工人农民未结盟。
领导分散无核心,科学纲领未施行。
夺权时机不成熟,五月流血业未竞。
3.影响
①性质工人夺权初尝试,首创政权史标柄。
②理论方面公社实践初证明,马恩学说正确性。
无产阶级要翻身,暴力革命并专政。
③实践方面公社经验与教训,社运财富史永存。
④精神方面工人英勇斗敌军,永垂史册励后人。
[注释]
①经济危机:指1825年英国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②法德起义:指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③英宪法:指1836-1848年间英国宪章运动。④德国哲学:指德国的古典哲学,其代表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思想。⑤英政经:指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其代表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关于劳动价值论的思想。⑥英法空想:指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代表人物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人。⑦三部分:指马克思主义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⑧同盟:指共产主义者同盟(1848-1852年)。⑨世界性:1857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⑩主义:指导马克思主义。⑾共和:1870年,巴黎九月革命,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⑿卖国:指普法战争后,法国对德赔款50亿法郎,并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⒀两大高地:指蒙马特尔高地和梭蒙高地。⒁工合:指工人合作社。⒂限定:巴黎公社职员的薪金最高,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即年薪6000法郎。⒃银行:指法兰西银行。 
--------------------------------------------------------------------------------
第三节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一、俄国1861年改革
1、背景
①经济因素俄国改革多原因,经济发展为动因。
工业革命虽推进,不利因素略说明。
农奴贫困市场小,劳力不足缺资本。
②政治因素俄国社会多矛盾,资产阶级初长成。
农奴贫困受压榨,人民起义日日增。
严重动摇农奴制,社会危机达峰顶。
③外交因素克里米亚①俄惨败,统治危机改革兴。
2、概况
①政治亚历山大颁法令,农奴制度俄废停。
买卖农奴不通行,农民自由法保证。
②经济农民自由获份地,高价赎买民负增。
3、影响
①性质封建沙皇来领导,资产阶级改革新。
②政治方面废除封建农奴制,新型制度初奠定。
③经济方面经济发展除障碍,资本主义又前进。
④对外方面国力渐强兵力增,扩张争霸多战争。
⑤局限改革具有局限性,封建残余长留存。
二、美国内战(1861-1865)
1、背景
①经济因素美国独立西推进,领土扩张手段新。
a西进运动购买颠覆与入侵,幅员辽阔多移民。
印第安人血泪路,西部开发促繁盛。
b南北矛盾工业革命美施行,南北经济多矛盾。
北方工商南种植②,不利因素略说明。
北方工业缺劳力,市场原料步步紧。
关税事关进出口,南辕北辙多纷争。
②政治因素美国南北多矛盾,经济冲突为主因。
焦点废除奴隶制,废奴运动蓬勃兴。
解放黑奴多起义,南北冲突兴战争。
③导火线总统选举两党争,林肯当选③北方胜。
力主限制奴隶制,南方挑战兴战争。
2、概况
①开始(1861)南方叛乱节节胜,北方妥协违民心。
②发展(1862)战局直下新举措,林肯颁布两法令。
a《宅地法》《宅地法》令有规定,西部土地十元整④。
耕种五年成私产,民有土地乐参军。
b《解放黑人宣布奴隶获自由,参加北方联邦军。
奴隶宣言》战争部署大调整,战争转折终来临。
③转折(1863)葛底斯堡败南军,北方反攻卷残云。
④胜利(1865)一八六五北方胜,南方残余刺林肯。
解放黑奴护统一,林肯业绩受尊敬。
3、影响
①性质内战性质两重性,资产阶级又革命。
②政治方面维护统一废奴制,国家富强初奠定。
③经济方面经济发展除障碍,腾飞之路已铺平。
④局限有色人种地位低,种族歧视仍长存。
三、德意志统一(1864-1871)
1、背景
①经济因素德国统一多原因,经济发展为动因。
经济受阻多因素,封建割据捐税增。
国内市场不统一,国际市场难竞争。
工业革命德施行,物质基础已奠定。
②政治因素统一中坚普鲁士,决心坚强国强盛。
工业革命最发达,统治阶级有野心。
陆军欧陆最强大,民族单一少矛盾。
③个人因素乱世英雄俾斯麦,领导改革举措新。
德国统一多阻力,“铁血政策”唯可行。
军事改革增实力,外交灵活利进军。
2、概况
①开始(1864)普奥联合败丹麦,夺取荷尔斯泰因⑤。
②发展(1866)普奥决战萨多瓦,奥军失败逐国门⑥。
北德同盟⑦旋建立,北方统一又南进。
③高潮(1870)普军色当败法军,俘虏法皇拿破仑⑧。
南方诸邦又统一,普法战争影响深。
④结束(1871)威廉即位称皇帝,德国统一终完成。
3、影响
①性质容克⑨阶级来领导,统一运动最典型。  --------------------------------------------------------------------------------②政治方面结束封建与割据,新型制度得确定。
③经济方面发展障碍被扫除,经济腾飞势喜人。
④外交方面扼制法奥德强大,欧洲格局有变更。
⑤局限德国继承旧体制,军国主义长留存。
五、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起)
1、背景
①经济因素日本维新多原因,经济变化影响深。
领主经济初瓦解,农村分化贫富分。
富农商人高利贷,新兴地主三阶层。
资本主义程度低,手工工场初兴盛。
②政治因素社会剧变多矛盾,人民贫困多抗争。
新兴地主工场主,政治无权怀怨恨。
中下武士趋贫困,不满情绪日日增。
③外交因素美国叩关列强侵,主权丧失激矛盾。
外来商品似泉涌,幕府危机失民心。
④思想因素有识之士图振兴,救亡图存显决心。
启蒙思想初宣传,武装倒幕势必行。
2、概况
①武装倒幕明治维新有前提,执掌政权颁政令。
武士为主倒幕派,人民拥护节节胜。
西南强藩⒀又支持,奉旨讨伐终获胜。
②维新内容明治政府都东京,近代国家举措新。
a.政治中央集权反割据,废藩置县权归君。
废除封建身份制,武士瓦解⒁民平等。
b.经济废除领主土地制,土地买卖法确认。
废除关卡与行会,铁路邮局工厂兴。
基础设施广建设,扶植私企⒂特鲜明。
c.军事军改推行征兵制,新式军队利外侵。
d.文化“文明开化”初推行,西方文化育贤能。
③维新成功因素维新成功多原因,主观因素略说明。
a.主观因素倒幕成功掌军政,封建势弱利革新。
措施全面有实效,工业革命又助进。
b.客观因素列强侵华用重兵,国际环境利维新。
3、影响
①性质中下武士来领导,资产阶级施新政。
②政治方面废除封建幕府制,新型制度初奠定。
③经济方面发展障碍被扫除,资本主义快速行。
④外交方面收国主权废条约,民族振兴国强盛。
⑤局限军国主义势力大,侵略亚洲步逼人。
[注释]
①克里米亚:指克里米亚战争,1854-1856年,英法和俄国为争夺奥斯曼土耳其而进行的战争,俄国战败。②南种植:指美国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③林肯当选:1860年,新成立共和党人林肯被选为总统。④十元整:《宅地法》规定美国公民只要交付十美元的手续费,就可以获得西部六十四公顷的土地。⑤荷尔斯泰因:该地和石勒苏益格原为丹麦控制下的德意志地区,1864年被普奥夺回。⑥逐国门:指1866年,普奥战争后,奥地利被挤出德意志。⑦北德同盟:指北德意志同盟,成立于1867年。⑧拿破仑:指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的皇帝,称拿破仑三世。⑨容克:原为普鲁士贵族地主,长期垄断军政要职,19世纪中后期成为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地主。⑩南部西法:指意大利统一前,两西西里王国和罗马分别被西班牙和法国控制。⑾北部奥:指意大利统一前,意大利中部和北部地区大部分邦国被奥地利控制。⑿新型王国:指186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撒丁国王成为意大利国王。⒀西南强藩:指长州、萨摩、土佐、肥前主持倒幕运动的大名。⒁武士瓦解:指明治维新中取消武士特权,废除封建身份制度。⒂扶植私企:指明治维新政府将大量国营企业优惠转让给三井、三菱等资本家。 
--------------------------------------------------------------------------------
第五节亚洲革命风暴(19世纪20-60年代)
一、背景
1、政治因素工业革命列强侵,亚洲殖民半殖民。
各项主权遭侵犯,殖民体系初形成。
亚洲封建特腐朽,勾结列强压人民。
2、经济因素工业革命列强侵,夺取市场目标明。
亚洲经济遭破坏,世界市场一部分。
双重剥削民困苦,矛盾激化民抗争。
3、任务特征任务反侵反封建,革命风暴平地生。
地主农民来领导,旧式斗争是特征。
二、概况
1、印尼(1825-1830)革命风暴源印尼①,王子领导民响应。
痛击荷兰殖民者,民解运动史有名。
2、阿富汗(1838-1842)英军侵略阿富汗,人民起义一度胜。
解放首都喀布尔,重创英军民欢欣。
3、伊朗(1848-1852)伊朗惨遭英俄侵,封建统治压人民。
巴布教徒举义旗,平等生活民欢欣。
创建革命根据地,封建镇压业未竟。
4、中国(1851-1864)太平天国兴义军,反封反侵十四春。
5、印度(1857-1859)
①原因印度起义多原因,英国统治多矛盾。
残暴压榨狂掠夺,激怒社会各阶层。
a王公王公特权遭侵犯,封建地主被侵吞。
b人民人民生活最底层,多重压榨难生存。
c土兵②印度土兵②受歧视,抗英组织活动频。
②过程涂油子弹英挑衅,宗教歧视激矛盾。
a概况印度土兵齐倒戈,密拉特城枪声声。
占领德里建机构,占西等地民响应。
占西女王战英军,英雄业绩永扬名。
b失败因素起义失败多原因,领导落后为根本。
英国镇压多策略,英强印弱两分明。
③意义a性质王公领导大起义,土兵为主民响应。
b对内维护尊严争独立,英勇抗英显决心。
c对外重创英军抗强敌,遏制英国对外侵。
三、影响
1、性质革命风暴双重性,反封反殖民解运。
2、功绩1政治方面重创西方殖民者,打击封建立功勋。
2精神方面不畏强暴争独立,改变现状显决心。
[注释]
①印尼:指1825-1830年间,印度尼西亚爪哇人民反对荷兰殖民者的起义。②土兵:英国在侵略印度过程中,雇用印度人在殖民军队中当兵,这些人称为土兵。 
--------------------------------------------------------------------------------第二节西方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一、列强经济
1、发展迅速的国家列强经济大跃进,经济发展不平衡。
①美国发展最快数美国,有利条件略说明。
a政治因素内战废除奴隶制,扫除障碍局稳定。
b经济因素幅员辽阔资源丰,欧洲列强输资本。
欧亚移民增劳力,带来技术好经验。
西部开发扩市场,工业革命多发明。
c外交因素两岸大洋睦友邻,环境优越少战争。
帝国名号“托拉斯”,工业生产第一名。
②德国德国领先多原因,赶超英法势逼人。
a政治因素国家统一势强盛,新型制度国稳定。
b经济因素普法战争德获胜,割地赔款①多资本。
统一市场初形成,劳力充足民辛勤。
工业革命多发明,新型设备效率增。
c外交因素德国统一国强盛,称霸欧陆欺近邻。
容克帝国②声名远,工业生产第二名。
③日本日本经济快推进,称雄亚洲多原因。
a政治因素明治维新反封建,新型制度局稳定。
b经济因素工业革命兴高潮,技术设备为全新。
扩张割地又赔款③,资源资本带血腥。
政府扶植资本家,近代工业多馈赠。
军阀垄断互勾结,军事封建特鲜明。
c对外侵略日本好战多外侵,“大陆政策”早制定。
《江华条约》侵朝鲜,甲午战争获全胜。
日俄战争得南满,控制朝鲜掌军权。
日韩合并订条约,吞并朝鲜又西侵。
2、发展缓慢的国家英国经济有盛名,造船金融世独尊。
①英国资本输出第一位,综合国力第一名。
a技术设备经济滞后有原因,设备陈旧缺资本。
b资本输出商业资本输国外,掠夺东方获利润。
c海外掠夺殖民帝国重殖民,帝国名号非虚名。
②法国经济退居第四位,不利因素略说明。
a资本资源战败割地又赔款,资本资源利敌人。
b市场狭小小农经济民贫困,市场狭小是实情。
c技术落后企业分散缺资本,技术设备难更新。
d资本输出金融发达高利贷,投资国外获雅名。
③俄国俄国废除农奴制,资本主义有前进。
a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初完成,农村阶级大变更。
b不利因素经济缓慢多原因,沙皇贵族掌军权。
资本短缺少设备,市场狭小民贫困。
封建势大对外侵,军事封建是特征。
二、列强政治
1、垄断资产列强政治多特征,垄断组织初形成。
阶级掌权新生垄断资本家,控制国家各部门。
2、政治模式西方革新已完成,新型制度普确定。
基本定型代议制与多党制,政治模式初定型。
政局稳定少革命,各国政治有特征。
3、列强政治列强政治不平衡,民主专制两分明。
不平衡相对民主英法美,社会转型靠革命。
a民主盛行彻底铲除旧势力,启蒙思想印人心。
民主建设长久远,民主宪法较稳定。
b专制浓厚相对专制俄德日,社会转型靠维新。
封建残余多保留,民主建设缺环境。
三、列强外交
1、殖民体系垄断组织越国境,殖民扩张达峰顶。
最终形成列强控制亚非拉,殖民体系终形成。
2、争霸战争列强发展不平衡,争霸拓殖多矛盾。
军事集团又形成,世界大战终发生。
[注释]
①割地赔款:指法国对德割让阿尔萨斯、洛林和赔款50亿法郎。②容克:原为普鲁士贵族地主,长期垄断军政要职,19世纪中后期成为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地主。③赔款:指甲午战争后,日本勒索中国二亿三千万两白银。 
--------------------------------------------------------------------------------108回复:历史记忆顺口溜(超全~~)
第三节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
一、背景
1、政治因素世纪之交列强侵,瓜分世界为特征。
列强控制亚非拉,殖民体系终形成。
商品资本双输出,掠夺东方民抗争。
亚洲拉美封建主,勾结列强压人民。
2、经济因素东方经济不平衡,亚洲拉美较先进。
资本主义初发展,两大阶级初形成。
非洲经济较落后,领导革命旧阶层。
3、外交因素东方经济不平衡,任务相似性相近。
亚拉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最典型。
二、概况
1、亚洲的觉醒世纪之交民抗争,亚洲人民新觉醒。
①重大事件朝鲜反日兴义兵,伊土①两国资革命②。
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反大清。
②印度民解运动印度民解新特征,资产阶级初产生。
(1905-1908)成立国民大会党,要求自治求平等。
宣传革命提拉克,遭捕激起民抗争。
孟买政治总罢工,工人登台高潮兴。
2、非洲反帝斗争瓜分非洲列强侵,民族矛盾最典型。
①埃及抗英斗争埃及运河③英法争,英国独吞民抗争。
(1882)爱国军官阿拉比,亚历山大④抗英军。
开罗失守多原因,地主背叛英增兵。
②苏丹马赫迪起义苏丹起义马赫迪,号召“圣战”反外侵。
(1881-1899)重创英国殖民者,英勇斗争二十春。
③埃塞抗意斗争意军侵埃兴战争,孟尼利克⑤发号令。
(1895-1896)抗击侵略各阶层,挫败意军获全胜。
和约签字有意义,主权完整意承认。
3、拉美民族民主运动拉美独立空虚名,大地产制广盛行。
①原因封建独裁考迪罗,天主教会影响深。
专制独裁迪亚斯,勾结列强压人民。
②墨西哥革命推翻独裁迪亚斯,工农武装立功勋。
(1910-1917)民主革命初获胜,革命成果法保证。
③墨西哥宪法生产资料国所有,收回资产反外侵。
国家拆散大地产,工人权利有保证。
[注释]
①伊土:指伊朗和土耳其。②资革命:指资产阶级革命。③运河:指苏伊士运河。④亚历山大:指埃及亚历山大港。⑤利克:指埃塞俄比亚国孟尼利克二世。 
--------------------------------------------------------------------------------109回复:历史记忆顺口溜(超全~~)
第四节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诞生(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
一、第二国际(1889-1914)
1、背景
①经济因素国际成立多原因,西方经济又跃进。
垄断形成促发展,资本主义达全盛。
②阶级因素欧美工人又猛增,工运高潮罢工频。
要求缩短工作日,芝城①工人目标明。
③思想因素科学理论广传播,马恩晚年勤耕耘。
指导工运传经验,功勋卓著永扬名。
④组织因素各国工运领导人,宣传马恩政党兴。
德美法俄②工人党,联系加强团结紧。
2、主要决议第二国际兴巴黎,历次大会多决定。
①军事方面庆祝五一劳动节,反对军国反战争。
②政经方面工时劳保要立法,经济政治多斗争。
③民解方面民族自决反殖民,合法斗争最典型。
独立自主各政党,欧美工运有促进。
3、破产
①理论因素国际③破产多原因,后期分裂三派分。
a修正主义伯恩斯坦新理论,反对革命反专政。
合法斗争反暴力,理论产生有原因。
b修正主义矛盾缓和多民主,资产阶级策略新。
产生的条件合法斗争有成果,工人领袖渐变更。
政治经济新环境,各种思想宜滋生。
②组织因素修正主义广泛滥,执掌国际多部门。
伯恩斯坦考茨基,修正主义为首领。
③直接因素一次大战兴风云,各国政党多逆行。
支持战争助争霸,国际破产待复兴。
二、列宁主义的诞生(1903年)
1、背景
①经济条件俄国废除农奴制,资本主义有精进。
工业革命初完成,沙皇专制多弊政。
②阶级条件无产阶级人数增,独立力量初形成。
反对专制反剥削,革命需要新理论。
③思想条件科学理论普宣传④,新型小组⑤亦形成。
④列宁实践组织工运勇斗争,理论宣传民欢迎。
批修坚持说革命,建立政党立功勋。
2、概况
①纲领社民“二大”⑥党形成,党纲党章初确定。
工人专政进纲领,坚持革命反修正。
②机构中央机构多数派,拥护列宁民欢迎。
③理论名号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喜诞生。
3、影响列宁主义初诞生,马恩理论有继承。
新时代,新理论,指导工运方向明。
二月十月闹革命,社会主义喜来临。
[注释]
①芝城:指美国芝加哥工人在1886年5月1日,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进行大罢工。②德美法俄:指德国社会民主党、美国社会主义工党、法国工人党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③国际:指第二国际。④普宣传:指19世纪80年代,普列汉诺夫在俄国传播马克思主义。⑤新型小组:指19世纪80年代俄国出现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⑥社民“二大”:指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 
--------------------------------------------------------------------------------110回复:历史记忆顺口溜(超全~~)
第五节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一、背景
1、经济因素列强经济不平衡,美德超越目标明。
瓜分世界按实力,英法等国不甘心。
2、政治因素列强政治不平衡,侵略扩张为共性。
军国主义德日俄,兴风作浪好战争。
3、外交因素列强争霸争殖民,激烈斗争多矛盾。
①列强主要矛盾法德英德和俄奥,三对矛盾最典型。
普法战后法卧薪,复仇雪恨多扩军。
德国强大全球侵,英国霸权遭敌人。
俄奥争夺巴尔干,列强插手势严峻。
意法争夺突尼斯,意军失势恨法人。
②两大军事集团列强争霸多矛盾,利益接近签协定。
a三国同盟德奥结盟①反俄军,意军加盟反法军。
三国同盟德核心,一八八二终形成。
b三国协约法俄签约反盟国,两大集团初形成。
孤岛英国新策略,企求欧陆势均衡。
英法英俄订协约②,两大集团终形成。
二、概况
1、导火线(19146)萨拉热窝有事件,奥匈王储双殒命。
2、开始(1914.7)对塞宣战燃战火,两大集团兴战争。
意军转入协约国,日侵山东俘德军。
欧洲战场东西战,西线惨烈炮声声。
3、发展(1914)德军首败马恩河,速战破产德怨恨。
东线俄军又进攻,两面作战势严峻。
4、高潮(1915-1916)战略决战一六年,索姆河,日尔登。
俄军反攻在夏季,英德海战③英获胜。
四大战役德败北,胜败趋势初奠定。
5、尾声(1917-1918)大战后期变风云,参战退战两分明。
美中参战壮阵营,俄国革命枪声停④。
奥匈瓦解德投降,大战结束民欢欣。
三、影响
1、性质帝国战争非正义,争夺霸权争殖民。
2、对全人类参加战争三十国,物质精神遭巨损。
3、西方方面四大帝国⑤被摧毁,大战削弱意法英。
4、社运方面十月革命获全胜,社会主义国建成。
战后工运兴高潮,国际社运又前进。
5、民解方面大战促进民觉醒,战后民解高潮兴。
[注释]
①德奥结盟:1879年,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奥谛结“同盟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②协约:1904年英法协约签订,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标志着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③海战:指1916年日德兰海战,英德双方都受到严重损失,但英国始终控制制海权。④枪声停:指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宣布退出一次大战。⑤四大帝国:指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111回复:历史记忆顺口溜(超全~~)
第五部分世界现代史
第一章俄国十月革命和民解运动高涨(1917-1925)
第一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1925)
A、俄国十月革命(1917-1918)
一、背景
1、经济因素世纪之交多风云,世界历史渐变更①。
①帝国特征俄国工业亦革命,帝国主义渐形成。
垄断组织为主体,俄国社会有特征。
军事封建色愈浓,依赖西方缺资本。
②矛盾聚焦俄国社会多矛盾,沙皇专制民怨愤。
矛盾聚焦势严峻,列强链条有裂缝。
2、阶级因素经济发展影响深,工人壮大要革命。
马列主义来指导,工农联盟渐强盛。
3、组织因素世纪之初有政党,布尔什维远扬名。
与时俱进定策略,正确领导民欢欣。
4、直接因素俄国参战激矛盾,前线失利民更困。
反战运动潮流急,俄国革命终发生。
二、概况
1、二月革命俄历二月兴革命,民主革命为特征。
推翻专制建两权②,革命发展待指针。
2、《四月提纲》列宁回国作报告③,分析国情作决定。
民主革命已取胜,新型革命④续前进。
政权全归苏维埃,游行示威难取胜。
3、彼得格勒起义布党中央作决定,武装起义唯可行。
(1917.11.7)兵工起义克冬宫,彼得格勒红旗升。
资产阶级被推翻,社会主义最鲜明。
4、专政措施政府工农苏维埃,列宁创立举措新。
①政治上建立国家新机器,民族平等建红军。
②经济上生产资料⑤归国有,分配土地民欢腾。
③外交上俄国危机源战争,摆脱一战策略新。
忍痛对德签和约⑥,割地⑦赔款利人民。
德败乘势收国土,废除条约民心振。
④军事上击败外敌与内匪,卫国战争三秋春。
三、影响
1、性质十月革命新特征,社会主义最典型。
2、俄国方面暴力推翻旧制度,社会主义国家兴。
经济发展除障碍,新型强国有保证。
社会主义初探索,革命建设有经验。
3、西方方面一统天下成历史,重创列强格局新。
马列主义成现实,消灭剥削为特征。
新型社会民作主,共同富裕为人民。
4、民解方面十月革命影响深,工人领导获全胜。
东方各国受鼓舞,民解运动方向明。
5、社运方面俄国十月闹革命,世界工运大促进。
马列主义成现实,暴力革命与专政。
各国成立共产党,共产国际⑧为统领。
世界工运有领导,世界革命高潮兴。
B、向社会主义过渡(1918-1927)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1、背景十月革命虽获胜,内外敌人不甘心。
①外部因素地主俄资⑨频叛乱,西方干涉⑩势严峻。
②内部因素苏俄政权初形成,国力弱小物资紧。
集中力量卫祖国,战时政策初诞生。
2、内容战时政策多特征,生产关系大变更。
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交售产品民贫困。
②工业大中企业归国有,监督小企为战争。
③商业商品贸易全取消,产品交换禁施行。
④分配物品分配唯平均,强制劳动广施行。
3、影响战时政策三秋春,击败敌人有原因。
①积极方面集中财力与物力,政权巩固民欢欣。
②消极方面战时政策有局限,超越国情多矛盾。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7)
1、背景苏俄社会势严峻,七年战争⑾民贫困。
①经济危机社会经济濒崩溃,天灾人祸民饥馑。
战时政策非时宜,经济恶化步步深。
②政治危机农民暴动局不稳,水兵暴动在喀城⑿。
经济政策待变更,俄共“十大”作决定。
2、内容战时政策全变更,苏俄经济政策新。
①农业实施固定粮食税,农民租地可雇民。
②工业恢复私人小企业,重要企业国经营。
本国外国资本家,中小企业皆经营。
③商业产品交换初施行,自由贸易市场兴。
④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按劳分配符国情。
3、影响俄国经济政策新,符合国情独创性。
①经济方面市场经济利生产,经营形式多样性。
国民经济渐恢复,生活改善民欢欣。
②政治方面工农联盟得巩固,苏俄政权根基深。
③理论方面俄国小农漫如海,社会主义怎建成。
实施多种所有制,利用市场多商品。
大力发展生产力,正确过渡渐强盛。
三、苏联的成立(1922)
1.成立苏联“一大”⒀多决定,宣言盟约喜确定。
宣告建立共和国,俄外乌白⒁初加盟。
2.国体二四⒂宪法说联邦,社会主义是特征。
[注释]
①变更:史学界有些史学家认为世界现代史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②两政权:指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③报告:指《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又称《四月提纲》。④新型革命:指社会主义革命。⑤生产资料:指大企业、土地、银行、铁路等。⑥和约:指《布列斯特和约》。⑦割地:《布列斯特和约》规定,德国占领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和拉脱维亚的部分地区,红军撤离爱沙尼亚、芬兰和乌克兰。⑧共产国际:亦称第三国际,全世界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1919年3月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凡参加共国际的各国共产党都是它的一个支部。⑨俄资:指俄国资产阶级。⑩西方干涉:指一战后英、法、美、日等国,出兵干涉苏俄。⑾七年战争:指四年一次大战和三年卫国战争。⑿喀城:指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⒀“一大”:指苏联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⒁俄外乌白:指俄罗斯、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⒂二四:指1924年。 
--------------------------------------------------------------------------------112回复:历史记忆顺口溜(超全~~)
第二节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925-1941)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25-1936)
1、社会主义工业化
①条件新经政策四秋春,经济恢复局稳定。
工农联盟又巩固,全面建设喜来临。
②方针联共召开“十四大”,经济建设定方针。
社会主义工业化,重点重工为特征。
③实施两五计划①初施行,建设成就举世惊。
工业总值欧第一,工业国家初建成。
农业耕种机械化,工业体系较完整。
2、农业集体化
①条件十月革命民欢庆,分配土地民耕耘。
小农经济漫如海,农业改造定方针。
②方针联共召开“十五大”,集体经济为核心。
实施农业集体化,个体经济不留存。
新经政策渐取消,私营企业无踪影。
③实施土地公有强施行,集体农庄多农民。
消灭富农地没收,生产关系大变更。
超越农村生产力,农业落后有原因。
3、评价
①主要成就经济建设势喜人,工业国家初形成。
生产资料公有制,苏联宪法明确定。
②局限方面苏联建设快迅猛,问题严重略说明。
a比例问题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②落后民贫困。
b质量问题强调产值与产量,质量低劣少产品。
c农民问题积累资金掠农民,损害生产积极性。
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1936)
1、形成标志苏联“八大”③定宪法,社会剧变法确定。
①国家性质工农联盟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新。
②政治基础各级代表苏维埃,人民当家喜执政。
③经济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最典型。
2、体制特征宪法颁布两标志,制度体制④两形成。
苏联体制多特征,计划经济多命令。
①经济方面排斥商品与市场,价值规律全否定。
②政治方面权力集中少监督,党政不分独专行。
3、评价体制形成多原因,列强包围势严峻。
①形成因素经济文化俱落后,专制残余根基深。
党内斗争权集中,独行专制斯大林。
②积极作用高度集中新体制,特殊时期立功勋。
正确方针全贯彻,效率提高势日增。
③消极作用计划经济多命令,效益低下有原因。
中央集权独专行,缺乏民主听命令。
缺乏生产积极性,各项事业难前进。
4、消极影响苏联体制危害深,缺乏民主独专行。
①个人崇拜盛行集中领导成历史,个人崇拜大盛行。
歪曲事实成偶像,党史教程⑤歌神明。
②大清洗运动个人崇拜渐盛行,清除异已运动兴。
(1935-1938)广大干群遭迫害,民主法制荡无存。
经济文化遭破坏,二战初挫有原因。[注释]
①两五计划:苏联从1928年起,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28-1937年间为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进期。②农轻:指农业和轻工业。③“八大”:指1936年苏联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④制度体制:指社会主义制度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⑤党史教程:指1938年出版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113回复:历史记忆顺口溜(超全~~)
第一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919-1922)
一、凡尔赛体系(1919-1920)
1、背景列强一战四秋春,盟国失败遭处分。
①一战结束巨头①聚会凡尔赛,操纵会议美法英。
争夺霸权争殖民,列强要求略说明。
②列强外交a美国美国原则十四点,领导世界为核心。
b英国殖民帝国英维护,削弱德法势均衡。
c法国法败德国收领土,称霸欧陆目标明。
d意日扩张领土意大利,德国领地日吞并。
2、体系内容巴黎和会有中心,处置德国略说明。
①凡尔赛和约德国疆界重判定,法取阿尔②与洛林。
a领土国联代管萨尔区③,莱河④两岸新规定。
东岸德国不设防,西岸英法来占领。
奥波两国皆独立,禁止德国来吞并。
b领地海外领地全丧失,英法日本来瓜分。
山东权益给日本,宰割中华民抗争。
c军备废除义务兵役制,轻型舰艇显凋零。
限制军备无空军,保留陆军十万人。
d赔款巨额赔款激民愤,赔款结果似烟云。
②奥匈保土和约奥保匈土战败国,分别签约遭处分。
五大条约成体系,列强分赃初完成。
3、影响巴黎和约影响深,领土变更最鲜明。
①欧洲中东奥匈解体建三国⑤,其余领土三国分⑥。
格局变化中东土国亦解体,丧失领土遭外侵。
《洛桑条约》后签订,民族独立共和兴。
②国联成立国联源于威尔逊,宗旨合作与和平。
(1921.1)总部设于日内瓦,主要机构三部分⑦。
维护体系为工具,英法操纵美愤恨⑧。
③评价a实质列强瓜分按实力,欧东⑨秩序重确定。
b进步性列强关系初协调,恢复经济局稳定。
民族自决或自治,民族国家渐复兴。
c局限性战后世界新格局,体系隐含多矛盾。
严厉处分战败国,两类⑩国家有矛盾。
分赃不均心难平,英法美国有矛盾。
亚非国家遭奴役,东方西方有矛盾。
二、华盛顿体系(1921-1922)
1、背景一战欧洲炮声声,远东格局有变更。
①日本扩张一战日本侵山东,“二十一条”显野心。
夺取德属三群岛⑾,扩张亚太激矛盾。
②美英扩张战后美国实国增,运河⑿通航扩海军。
世界最大债权国,扩张亚太有后盾。
③海军竞赛三国⒀拨款扩海军,争夺亚太步步紧。
2、体系内容九国⒁聚会华盛顿,激烈较量签协定。
①《四国条约》四国⒂面对太平洋,属地领地互承认。
《四国条约》生效日,英日同盟漂烟云⒃。
②《五国海军条约》意法日英美五国,主要舰艇渐递增。
③《九国公约》一战中华日独吞,中国代表勇抗争。
与会九国订公约,战后中国遭瓜分。
④中日协议中国英美压日本,会外中日签协定。
山东主权归中华,“二十一条”得修正⒄。
3、影响九国聚会华盛顿,亚太格局大调整。
①亚太格局变化最大赢家数美国,抑制日本拆同盟⒅。
海军吨位赶英国,在华势力步步升。
②总体格局凡-华体系终形成,战后格局大变更。
世界秩序暂稳定,经济发展好环境。
体系隐含多矛盾,战后休战二十春。
[注释]
①巨头:指美国总统威尔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等人。②阿尔:指阿尔萨斯,1871年该地区与洛林曾割给德国。③萨尔区:萨尔煤矿区由国联代管15年,后来公民投票重归德国。④莱河:指莱茵河。⑤三国:指在原奥匈帝国属地上分为奥地利、匈牙利,并成立捷克斯洛伐克。⑥三国分:指意大利、南斯拉夫和波兰获得原奥匈帝国部分领土。⑦三部分:指国联代表大会、国联行政院和秘书处。⑧美愤恨:指巴黎和会结果对美不利,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拒绝参加国联。⑨欧东:指欧洲和中东。⑩两类:指战胜国和战败国。⑾三群岛:指德国在太平洋的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和加罗林群岛。⑿运河:指巴拿马运河,1921年通航。⒀三国:指美国、英国和日本。⒁九国:指出席华盛顿会议的美、英、日、中、法、意、比、荷、葡等九国。⒂四国:指美国、英国、日本和法国。⒃似烟云:这里指《英日同盟条约》中止失效。⒄修正:日本代表发表声明,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⒅同盟:指英日同盟。 --------------------------------------------------------------------------------115回复:历史记忆顺口溜(超全~~)
第三节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1931-1939)
一、共产国际反法西斯的策略
1、背景三十年代局势紧,世界力量三派分。
德意日本法西斯,英法纵容势严峻。
共产国际与苏联,指导人民去斗争。
2、“七大”决策号召工人团结紧,建立统战力量增。
各共①反对法西斯,独立自主去斗争。
3、影响国际“七大”策略新,反侵团结各阶层。
统一战线力量大,反法西斯大促进。
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1、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1935-1941)
①原因东非埃塞②地形胜,南扼红海南大门。
控制红海地中海,意军侵埃想吞并。
②概况兵分两路炮声声,埃塞军民勇抗争。
英法纵容助侵略,美国“中立”利意侵。
运输石油过运河,意军侵略极残忍。
施放毒气轰平民,首都沦陷后变更③。
2、中朝抗日斗争(1931-1945)
①原因东方会议图满蒙,田中奏折显野心。
广田内阁定国策,侵略亚太目标明。
②概况a中国全面侵华卢沟桥,国共抗战八秋春。
b朝鲜中朝军民共御敌,东北根地出奇兵。
跨江奇袭普天堡,抗日领袖金日成。
组织抗日义勇队,战败日本史有名。
3、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1936-1939)
①原因西国④大选势喜人,人民阵线获全胜。
a西班牙内战共和政府多改革,重创极右⑤民欢欣。
反动军官佛朗哥,发动叛乱内战兴。
b德意侵西叛军受挫德意侵,民族战争最鲜明。
德意出兵西班牙,控制海峡⑥反法英。
②概况西国战场三派分,德意侵略势严峻。
英法绥靖不干涉,祸水东行图太平。
苏联援助民心振,国际纵队⑦挫敌军。
叛军攻占马德里,军事独裁从此兴。
三、德意日法西斯结盟(1936-1937)
1、德意协定(1936)三十年代德意日,对外侵略势日增。
利益相同初勾结,德意两国签协定。
对外侵略互合作,柏林罗马为轴心。
2、三国轴心(1937)三国侵略谋略狠,蒙蔽英美招牌新。
共产国际齐反对,签订协定⑧结同盟。
三国轴心终形成,世界大战将发生。
[注释]
①各共:指各国共产党。②埃塞:指埃塞俄比亚。③变更:1936年意大利军队占领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到1941年埃塞俄比亚游击队在盟军的帮助下,解放了祖国。④西国:指西班牙。⑤极右:这里指西班牙的法西斯势力。⑥海峡:指直布罗陀海峡。⑦国际纵队:三十年代西班牙反法西斯民族革命战争期间,中国、苏联、加拿大等五十多个国家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组成“国际纵队”,参加反法西斯的战斗。⑧协定:指1936年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 
--------------------------------------------------------------------------------116回复:历史记忆顺口溜(超全~~)
第一节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1939秋-1942夏)
一、背景
1、根本因素二战爆发多原因,西方发展不平衡。
德意日本法西斯,反对民主独专行。
三国经济军事化,军备扩张图外侵。
德国经济超苏联,日本财政多扩军。
2、历史因素三国过渡①多局限,封建军事长留存。
凡-华体系多矛盾,束缚德国抑日本。
意国要求未满足,突破体系皆同心。
对外扩张互勾结,三国轴心终形成。
3、西方因素英法外交初调整,祸水东行施绥靖。
①绥靖政策维护利益怕战争,姑息纵容略说明。
日侵东北来李顿②,“共同管理”作结论。
意侵埃塞俄比亚,英法制裁空虚名。
德意出兵西班牙,英法观望势严峻。
德国吞并奥地利,绥靖高峰将来临。
②慕尼黑阴谋德侵捷克苏台德,英法强迫捷承认。
(1938.9)四国③聚会慕尼黑,强行割占订协定④。
德国侵略受鼓舞,次年控制捷全境。
经济军事实力增,二次大战将来临。
4、东方因素英法纵容施绥靖,祸水东引激矛盾。
①苏联中立自保苏联中立图自保,苏德两国签协定⑤。
双方休战各备战,助长德国好战争。
②弱国各自为战埃塞中朝西班牙,反法西斯有特征。
无力制止战争各自为战战强寇,世界统战未建成。
无力制止法西斯,二战压顶续抗争。
二、二战爆发和初期战争(1939.9-1941.5)
1、二战开始三九⑥金秋炮声声,德侵波兰战术新。
三军猛扑闪战战,波兰惨败惊世人。
英法宣战勿进军⑦,波兰亡国有外因。
苏军西进拓疆土,“东方战线”⑧终形成。
2、初期战况德占丹挪卢荷比,绕过防线⑨到法境。
①敦克尔克撤退(1940)敦克尔克英撤退,反攻力量得保存
②法国灭亡战前法国行绥靖,德军进攻未料定。
(1940..6)德意总攻法投降,亡国局势两派分。
维希⑩政府成傀儡,“自由法国”⑾勇抗争。
③不列颠之战德占法国侵英伦,猛轰征服计未程。
(1940.7-10)抗德领袖丘吉尔,领导国人去抗争。
3、北非战场意侵东非到北非,德军增援力量增。
(1940-1941)德意英军拉锯战,势均力敌待援军。
三、二战的扩大和同盟形成(1941.6-1942.1)
1、苏德战场德侵苏联用重兵,兵分三路势压顶。
①战争爆发重创苏军推进快,苏军失利多原因。
(1941.6..22)战前将帅遭清洗,军心涣散难取胜。
依赖条约⑿蒙双眼,临战准备不充分。
兵力物资驻国境,闪电之下难留存。
②莫斯科战役德军进攻莫斯科,狂妄嚣张势严峻。
(41.10-42.1)苏联军民奋抵抗,次年反攻初获胜。
2、太平洋战场广田内阁定国策,东亚南洋目标明。
①制裁日本日军图谋东南亚,美英制裁激矛盾。
(1940-1941)钢铁石油禁出口,冻结资产日怀恨。
援助中国运物资,日本受挫袭美军。
②珍珠港事件日军奔袭珍珠港,重创美军势强盛。
(1941.12.7)乘势攻取东南亚,太平洋里不太平。
3、反法同盟⒀形成战前西方施绥靖,推波助澜大战兴。
①原因自食苦果遭侵略,美国政策大变更。
对英援助弃“中立”,⒁美英两国初结盟。
②《大西洋宪章》美英会晤大西洋,发表宣言表同心。
尊重领土及主权,自由和平反外侵
对苏政策亦变更,援助苏联败德军。
③《联合国家宣言》各国聚会华盛顿,目标一致签协定。
(1942.1)共同击败法西斯,竭尽全力皆保证。
④意义宣言发表举世惊,反法同盟喜形成。
盟国力量超轴心,击败敌人有后盾。
世界人民增信心,二战进程利人民。
[注释]
①三国制度:指德、意、日三国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②李顿:英国人,1931年九?一八事后,李顿率国际联盟调查团到中国,于次年10月公布调查报告书,主张在“国际合作”的名义下,把中国东北三省变为列强共同管理的殖民地。③四国:指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④协定:指割让苏台德等地的慕尼黑协定。⑤协定: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⑥三九:指1939年。⑦勿进军:1939年9月到次年春,英法对宣德而不战,史称“奇怪的战争”或“静坐的战争”。⑧“东方战线”:二战爆发后,苏联占领波兰、芬兰、罗马尼亚部分领土,并把波罗的海三国并入苏联,建立了一条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东方战线”。⑨防线:指德法边境的马其诺防线。⑩维希:法国南部小城以贝当为首的法国傀儡政府设治于此。⑾“自由法国”:1940年,法国亡国后,以戴高乐为首的爱国者,组织“自由法国”运动,坚持抗德斗争。⑿条约: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⒀反法同盟: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⒁“中立”: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中立法》,规定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和战略物资,防止美国卷入战争。1940年,美国放弃中立政策,同英国结盟。 
--------------------------------------------------------------------------------117回复:历史记忆顺口溜(超全~~)
第二节世界反法西斯战的转折和胜利(1942夏-1945秋)
一、二次大战的转折
1、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进程势喜人,各大战场有变更。
(1942.7-1943.2)苏德战场炮声隆,双方鏖战在斯城①。
①概况德军夹击趋城郊,苏军反攻获全胜。
②意义掌握战争主动权,乘胜西进卷风云。
反法同盟②大发展,鼓舞人民去取胜。
轴心集团渐瓦解,二战转折态势明。
2、中途岛战役日本南进太平洋,二战规模达全盛。
(1942.6)日军主攻中途岛,计划泄密仍执行。
美军设计败敌人,日本势衰美进军。
3、阿拉曼战役北非大漠多风云,德意东进目标明。
(1942.10)控制运河③图中东,开罗告急英调军。
双方激战阿拉曼,德意惨败西远遁。
北非战场转折点,德意投降利联军。
4、意大利投降北非战事刚结束,美英跨海又北征。
(1943.9)联军登陆西西里,意国政变签协定。
三国轴心初瓦解,二战形势好喜人。
二、大国协作战胜敌人
1、《开罗宣言》开罗聚首中美英,发表宣言初声明。
(1943.11)中国领土日归还,对日作战必取胜。
中国地位大提升,大国协调作决定。
2、德黑兰会议三国聚会德黑兰,巨头讨论影响深。
①会议内容对德作战同行动,战后合作后施行。
第二战场快开辟,击败纳粹用重兵。
②开辟第二战场美英重兵驻英伦,进攻德国待顺风。
(1944.6)跨海登陆诺曼底,第二战场败德军。
解放法国进巴黎,“自由法国”终获胜。
中欧德国遭夹攻,迅速败亡有外因。
3、雅尔塔会议(1945)三国④聚会雅尔塔,战后问题初确定。
①会议内容彻底消灭法西斯,惩办战犯设法庭。
实行德国民主化,分区占领德裂分。
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参加打日本。
中国主权遭损害,强权政治有烙印。
②柏林战役会后欧洲战事顺,盟军苏军快推进。
(1945.4)美苏会师易北河,苏联重兵克柏林。
畏罪自杀希特勒,德国投降签协定。
③波茨坦会议三国聚首波茨坦,出席会议有新人⑤。
(1945.7)会议内容无新意,处置德国又重申。
4、波茨坦公告四五仲夏天放睛,美英中国又声明。
①公告内容促令日降无条件,开罗宣言将成真。
②日本投降各国举兵攻日本,苏军进攻关东军。
(1945.8.15)广岛长崎核爆炸,中国军民攻日军。
日本投降八一五,投降文件后签定。
六年浩劫终结束,二战影响略说明。
三、二次大战的影响
1、性质大战性质有争论,反法西斯最鲜明。
2、人类浩劫战争历经六秋春,人员物质遭巨损。
各洲城乡似坟场,生灵涂炭泪沾襟。
3、思想方面战争摧毁法西斯,经受磨难民觉醒。
和平进步新思想,深入人心反战争。
4、列强方面欧洲列强遭削弱,美国强大达全盛。
打垮三国⑥法西斯,殖民体系渐不存。
5、民解方面列强削弱势喜人,东方人民力量增。
殖民体系渐瓦解,民解运动高潮兴。
6、社运方面社会主义渐强盛,苏联强大格局新。
人民民主多政权,社会主义壮阵营。
7、科技方面战争推动科技界,研制武器为和平。
二次大战影响深,科技革命又更新。
研制利用原子能,人类文明新跃进。
[注释]
①斯城:指斯大林格勒。②反法同盟: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③运河:指苏伊士运河。④三国:指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⑤新人:指美国总统杜鲁门和英国新首相艾德礼。⑥三国:指德、意、日三国。 
--------------------------------------------------------------------------------118回复:历史记忆顺口溜(超全~~)
第一节战后初斯的国际关系(1945-1955)
一、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1、背景战后世界大变更,西欧衰落美强盛。
①美国全盛经济霸权又巩固,工业雄厚多黄金。
a经济美元黄金初固定①,货币体系布雷顿。
b军事军事基地遍全球,军事实力最强盛。
美国拥有核武器,战争讹诈吓别人。
②苏联强大二战苏联抗德军,军事强大败敌人。
a军事驻军欧亚多基地,国防工业为至尊。
b政治苏军西进拓疆土,控制东欧似沙文。
③二战会议伊朗会议有宣言,战后合作初确定。
当年聚会雅尔塔,善后事宜细说明。
2、体系内容处置德日惩战犯,欧亚版图重划分。
大国筹建联合国,反法西斯得教训。
3、实质标榜民主与和平,势力范围两家分。
国际关系新格局,大国强权为特征。
二、雅尔塔体系的实施
1、联合国建立列国聚会旧金山,筹划建国②作结论。
总部设在纽约城,宗旨安全与和平。
国际合作为友好,协调行动求平等。
机构大会③安理会,“大国一致”好制衡。
2、处置德日四三④意降有协定,战后对意不处分。
①处理德国分区占德苏美英⑤,柏林分为四部分。
审判纳粹纽伦堡,欧洲法庭⑥较公正。
彻底根除法西斯,德国民主后振兴。
②处理日本美国单独占日本,远东法庭⑦不公正。
保留日本天皇制,首要战犯不严惩。
军国主义后抬头,参拜神社频频兴。
三、两极格局的形成(1946-1955)
1、原因战后美苏势强盛,两分天下有矛盾。
意识形态双对立,国家利益为核心。
战时同盟成对手,双方对峙举措新。
2、冷战内容战后各国厌战争,非战对抗冷战兴。
①“铁幕”演说英国首相丘吉尔,赴美演说受欢迎。
(1946.3)反苏反共说“铁幕”,冷战政策有理论。
②杜鲁门主义战后苏土有矛盾,希共夺权将取胜。
(1947)美国总统杜鲁门,援助希土反共兴。
③马歇尔计划援欧计划马歇尔,控制西欧局渐稳。
(1948)遏制共运成阵营,欧美经济俱兴盛。
④北约成立控制西欧又驻军,拉拢英法集团兴。
(1949)针对苏联建北约,反共反苏目标明。
3、苏联迎战措施欧美反苏浪潮涌,苏联对抗略说明。
①争夺朝鲜朝鲜半岛初划分⑧,美苏控制两国兴。
(1948)民主朝鲜都平壤,大韩民国都汉城。
②争夺德国战后德国被占领,大国争夺亦裂分。
(1949)联邦德国美扶植,民主德国都波恩。
德国分裂新标志,柏林修墙⑨为见证。
③争夺中国美侵朝鲜兴战争,保护台湾派海军。
(1950)中苏结盟签条约,阵营扩大利人民。
④华约成立苏东七国作决定,军事集团要建成。
(1955)对付北约建华约⑩,两极格局终形成。
[注释]
①固定:1944年夏,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规定35美元稳定等价于1盎司黄金,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②建国:这里指筹建联合国。③大会:指联合国大会。④四三:指1943年。⑤苏美英:雅尔塔会议决定,苏美英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英国占领西北部,美国占领西南部,苏联占领东部。后来,又从美英占领区中分出一块由法国占领。⑥欧洲法庭:指欧洲国际军事法庭。⑦远东法庭:指远东国际军事法庭。⑧划分:1945年8月,苏美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的北部和南部。⑨修墙:1961年民主德国政府治西柏林四周筑起了一条长近170千米的封锁线,又称:柏林墙“。⑩华约: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119回复:历史记忆顺口溜(超全~~)
第二节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45-90年代)
一、美国经济发展概况
1、持续稳定发展二战美国发横财,战后经济达全盛。
(1945-1973)货币体系布雷顿,经济霸主非他人。
①表现经济发展翻一番,持续繁荣多原因。
②原因战后科技又革命①,新兴工业②初勃兴。
国家干预促生产,计划经济缓矛盾。
海外输出扩资本,美国获取高利润。
2、“滞胀”阶段美国经济转风云,石油危机③势严峻。
(70年代中后期)美元体系渐崩溃,外贸逆差局变更。
债权国变债务国,霸主动摇局不稳。
生产停滞货膨胀,西方经济新特征。
3、经济复苏时期八十年代举措新,减少干预图振兴。
(80、90年代)经济复兴稳增长,财政赤字局不稳。
九十年代面貌新,财政盈余且繁盛。
信息经济为主导,生产总值超友邻。
二、西欧经济发展概况
1、经济恢复因素二战欧洲主战场,人员物质遭巨损。
(1945-50年代初)百废待举渐复兴,经济恢复多原因。
①内因政府干预作指导,科技革命立功勋。
西欧各国工业化,国民素质欧至尊。
②外因援欧计划马歇尔,经济恢复有外因。
2、高速发展时期西欧高速二十春,国力提升民欢欣。
(50—70年代)人民生活大提高,西德起飞多原因。
①发展原因a政治上改革清除法西斯,社会稳定好环境。
发展科技重教育,国家干预育贤能。
b经济上干预经济定国策,市场规律又遵循。
集中全力搞建设,非军事化初实行。
c外交上西方对德虽占领,工业基础得保存。
援欧计划马歇尔,经济发展超法英。
d国民作用国民素质超近邻,经济建设民勤奋。
工时较长无怨言,经济起飞立功勋。
②发展影响西欧经济渐兴盛,地区合作初试行。
a经济一体化五十年代三机构④,六十年代又合并。
名号“欧洲共同体”,商品人员交流频。
国际舞台显身手,力量增强作后盾。
b西方三鼎立战后西方同阵营,美国控制为特征。
列强发展不平衡,西方格局渐变更。
摆脱控制求发展,西欧日本势日盛。
美国霸主遭冲击,三足鼎立局势新。
三、日本经济发展
1、经济恢复前期战后美国占日本,签订和约旋撤军。
(1945-1955年)战后十年渐恢复,经济复兴多原因。
①内因日本改革举措新,封建残余不留存。
非军事化亦实行,经济战略外向型。
引进科技新产品,重视教育育贤能。
②外因美国侵亚两战争⑤,军事订货作后勤。
2、高速发展时期经济进入快车道,日本发展惊世人。
(1955-1973)六十年代超西欧,世界经济第二名。
3、稳定发展时期日本经济大跃进,八十年代举措新。
(1975-20世纪初)高科产业为主导,经济发展局稳定。
①表现人均总值超美国⑥,经济大国显野心。
②影响三足鼎立局势新,日本外交初变更。
日美合作名“防卫”,军费开支逐年增。
政治大国梦企求,军国主义又兴风。
四、西方社会矛盾与问题
西方经济渐繁盛,社会福利广推行。
人民生活大改善,矛盾众多问题新。
1、阶级矛盾经济收入不平衡,贫富分化激矛盾。
反共先锋麦卡锡,兴风作浪有后盾。
迫害工人名反共,进步书籍遭查禁。
2、社会矛盾美国独立多局限,种族歧视到如今。
①种族歧视黑奴制度虽废除,迫害黑人民抗争。
民权运动似潮涌,黑人领袖路德金。
②丑恶现象西方社会多矛盾,丑恶现象略说明。
毒品泛滥吸毒众,邪教横行多愚民。
暴力活动行恐怖,校园血案频发生。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西方政局多纷争,极右势力兴风云。
纳粹余孽逆浪行,日本右翼势强盛。
靖国神社频参拜,军国主义根基深。
[注释]
①革命:指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②新兴工业:指原子能和宇航等部门。③石油危机: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④三机构:指五十年代,西欧六国建立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⑤两战争:指1950年-1953年间朝鲜战争和1961年-1973年间的越南战争。⑥超美国: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120回复:历史记忆顺口溜(超全~~)
第三节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1945-80年代)
一、战后初期的苏联(1945-1955)
1、经济成就苏联欧战主战场,战争损失最惊人。
战后重建多举措,四五①成就超前人。
①工农业工业总值超历史,农业总值亦喜人。
②国防国防工业核爆炸,苏美军事势均衡。
③其他建筑林立多商品,科教文卫较兴盛。
2、存在问题战后成就虽喜人,问题众多略说明。
①政治方面民主法制遭破坏,个人崇拜又流行。
②经济方面经济体制多弊端,人民缺乏积极性。
③文化方面意识形态多纷争,文化领域不公正。
无限上纲乱批评,科学发展遭巨损。
二、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1、东欧国家德国东进占东欧,纳粹统治施暴政。
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去抗争。
南阿罗保②与波兰,捷克东德匈牙利。
①胜利因素民主革命获胜利,东欧胜利多原因。
本国政党来领导,苏联帮助政权新。
②巩固政权东欧政权新特征,人民民主最典型。
各国工业不发达③,封建势力根基深。
巩固政权新举措,苏联模式普推进。
东欧经济初发展,根除剥削立功勋。
苏联体制多弊端,有违国情埋祸根。
2、亚洲国家战后亚洲新格局,社会主义渐兴盛。
①蒙古(1946)蒙古人民建共和,全民投票④作决定。
建成农业工业国,蒙古政党⑤喜执政。
牧民加入合作社,农业改造喜完成。
②朝鲜(1948)朝鲜半岛两国分,北部领袖金日成。
民主朝鲜都平壤,社会主义民执政。
③越南(1945)越南八月⑥闹革命,民主国家旋建成。
国家主席胡志明,抗法卫国初获胜。
全歼法军奠边府,瑞士协议⑦民欢欣。
印支三国⑧获独立,美国主义不甘心。
④中国(1949)十月一日民欢庆,民主革命终获胜。
人类历史又巨变,社会主义力量增。
东方民解受鼓舞,殖民体系难生存。
3、社会主义苏东亚洲十二国⑨,战后合作联系紧。
阵营形成抵御西方“一边倒”,社会主义成阵营。
社会主义力量增,支持民解反殖民。
反帝侵略反霸权,维护和平立功勋。
六十年代多矛盾,东方阵营⑩不复存。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苏联苏共召开“二十大”,秘密报告举世惊。
①苏共“二十大”冤假错案初平反,全国批判斯大林。
(1956)西方反共又反苏,东欧动荡局不稳。
苏联模式重审视,冲破禁锢改革兴。
②赫鲁晓夫改革经济改革重农业,减税开荒利农民。
a内容扩种玉米旋失败,改革成效要肯定。
精简机构权下放,工业改革有例证。
b失败因素改革失败多原因,苏联体制未变更。
指导思想不正确,经济改革小调整。
好事骛远高目标,远离国情多疑问。
③勃列日涅夫改革勃氏⑾执政十八春,改革重点有调整。
a成就大力发展重工业,军备大增又外侵。
人民生活有改善,执政后期陷困境。
b问题个人专断独专行,民主生活荡无存。
计划经济活力减,工农缺乏积极性。
社会各族多矛盾,苏联解体有原因。
2、南斯拉夫(1948年起)苏联模式多矛盾,东欧改革频频兴。
①内容南国⑿改革率先行,遭受排挤求奋进。
苏联模式初突破,自治制度最典型。
②影响国民经济大发展,调动人民积极性。
自治体制多矛盾,分散自由无核心。
民族争端要分离,南国瓦解有原因。
3、波兰苏联模式波施行,重工轻农激矛盾。
①波兹南事件(1956)冲击政府波兹南,哥穆尔卡改革兴。
②改革内容扩大企业自主权,计划经济初调整。
改革成效不显明,经济困难难脱贫。
4、匈牙利苏军解放匈牙利,苏联模式全推进。
①匈牙利事件(1956)高度集权少民主,西方干预暴乱兴。
苏军平叛局势稳,实施改革举措新。
②改革内容中央管理多创新,商品市场联系紧。
经济繁荣多商品,生活提高民欢欣。
5、“布拉克之春”(1968)杜布切克任首领⒀,《行动纲领》内容新。
①政治方面发扬民主反专横,领导体制初调整。
②经济方面计划市场相结合,经济体制亦更新。
③外交方面独立自主定大计,外交政策显个性。
苏联出兵占都城,粗暴干涉民抗争。
6、中国中共“八大”初革新,结合国情定方针。
目标建成工业国,曲折发展二十春⒁。
①三中全会(1978)三中全会⒂顺民心,总结教训与经验。
改革开放定国策,经济建设为中心。
中国特色新理论,经济腾飞举世惊。
②“十六大”(2002)中共召开“十六大”,近期小康二十春。
世纪中叶现代化,富强民主目标明。
[注释]
①四五:指1946年-1950年间,苏联第四个五年计划。②南阿罗保:指南斯拉夫、阿尔马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③不发达: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除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外,其余国家工业都不够发达。④全民投票: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1945年10月举行全民投票正式脱离中国,1946年1月,中国政府承认外蒙独立。⑤政党:指蒙古人民革命党。⑥八月:1945年8月,越南爆发革命,反对日本殖民统治获得独立。⑦协议:指1954年《日内瓦协议》。⑧印支三国:指印度支那三国,即越南、老挝、柬埔塞。⑨十二国:指二战后亚洲、欧洲除南斯拉夫以外的十二个社会主义国家。⑩东方阵营:这里指社会主义阵营。⑾勃氏:指勃列日涅夫。⑿南国:指南斯拉夫。⒀首领:这里指捷共中央第一书记。⒁二十春:从1956年“八大”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其间大约经历了二十二年。⒂三中全会:指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第五节亚洲经济的发展(50年代-90年代)
一、东亚与东南亚经济
1、概况二战战后反殖民,亚洲独立似春笋。
民族经济初发展,各国发展不平衡。
新韩①实现工业化,金融贸易远盛名。
①相似措施亚洲发展举措新,发展迅速相似性。
a更新产业初期产业密集型,与时俱进后更新。
产业转型高科术,更新换代战略新。
b参与竞争国际竞争广参与,经济特色外向型。
引进外资与外技,发展迅速有疑问。
②存在问题国际资本与市场,过度依赖风险增。
2、新加坡独立②国家新加坡,国小落后举措新。
①政治方面道德教育广施行,社会秩序较稳定。
②经济方面经济策略符国情,产业更新与时进。
经济繁荣多样化,花园城市好美名。
③科教方面发展科技重教育,素质提高多贤能。
3、韩国韩国经济亦飞腾,发展经济策略新。
①经济策略五年计划目标明,产业更新与时进。
引进外资多出口,调整策略符国情。
②存在问题中小企业发展慢,贪污腐化多弊政。
国际市场与资本,过分依赖风险增。
二、印度经济的发展
1、措施印巴分治国裂分,印度发展有特征。
国营私营两经济,共同发展渐兴盛。
2、成就工业体系较完整,粮食自给民安稳。
科技成就最突出,核电软件与卫星。
3、问题印度社会多疑问,环境恶化多弊症。
人口膨胀超十亿,民族宗教多矛盾。
三、西亚诸国经济
1、收回石油主权战后西亚渐兴盛,各国发展不平衡。
沙特两伊科威特,石油储量世有名。
海湾地区多石油,列强控制获利润。
西亚石油输出国,建立组织③好抗争。
石油主权渐收回,发展经济举措新。
2、经济措施产油国家渐兴盛,石油资源作后盾。
①工业石化工业为主导,单一经济渐变更。
工业体系有特征,发展工业多部门。
国际市场多努力,提高油价收益增。
②农业提高粮食自给率,改善环境兴农耕。
3、问题与矛盾西亚经济不平衡,贫富悬殊有矛盾。
①穷国富国矛盾沙特富裕科威特,世界富国榜有名。
②宗教派系矛盾两伊战争④多原因,世界教派多纷争。
交战八年多损失,经济困境久长存。
③与西方的矛盾海湾石油太丰盛,西方垂涎想吞并。
美国图谋波斯湾,等待时机好入侵。
[注释]
①新韩:指新加坡和韩国。②独立:1959年,新加坡获得自治,后来成为马来西亚联邦的一个州。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成为一个独立的共和国。③组织:指1960年,由西亚国家发起成立的石油输出国组织。④两伊战争:1980年-1988年,伊拉克和伊朗爆发长达八年的战争。 122回复:历史记忆顺口溜(超全~~)
第一节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989-1991)
一、东欧剧变(1989-1991)
1、剧变过程东欧改革初兴盛,后期恶化陷困境。
①政治改革政局动荡民心变,各国改革渐右倾。
社会主义皆放弃,民社主义①为纲领。
实行政治多元化,大选对手多获胜。
②国体剧变欧共②下野勿执政,社会制度全变更。
a波兰东欧剧变起波兰,团结工会初执政。
b德国中欧德国又统一,南斯拉夫五裂分③。
和平选举渐演变,东欧剧变有特征。
c罗马尼亚罗马尼亚用暴力,剧变特殊有原因。
军队倒戈捕元首④,罗共解体国变更。
2、剧变原因东欧诸国多矛盾,发生剧变多原因。
①政治因素苏联控制建组织⑤,苏联模式强推行。
高度集中新体制,个人专断民愤恨。
党群关系渐恶化,政治危机终发生。
②经济因素经济体制多矛盾,计划经济广施行。
片面发展重工业,比例失调民贫困。
经济僵化渐衰退,经济危机终发生。
③外部因素苏联戈氏⑥新纲领,推动东欧去革新。
西方反共又反苏,“和平演变”事竟成。
二、苏联解体(1991)
1、解体步骤苏共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初施行。
①戈氏改革局面依旧多困难,政治改革转风云。
“民社主义”作纲领,联共历史全否定。
民心混乱局动荡,矛盾激化似地震。
②八一九事件苏共中央作决定,放弃领导有争论。
率先独立立陶宛,苏联公决是留存。
戈氏签约改国名⑦,松散邦联将形成。
苏共抗争八一九,势单力薄事未成。
俄国总统叶利钦,推动独立有责任。
③阿拉木图宣言三国初建“独联体”,俄乌白俄签协定⑧。
阿拉木图又聚会,发表宣言共声明。
“独联体”达十一国,苏联解体终完成。
2、解体原因苏联存在七十春,解体因素略说明。
①政治因素政治体制多弊端,个人崇拜独专行。
民主法制遭践踏,社会民族多矛盾。
戈氏实行多党制,社会主义勿施行。
放弃领导局动荡,地方分离国裂分
②经济因素经济体制现弊政,计划经济为特征。
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滑坡民贫困。
③外部因素“和平演变”新战略,苏联解体有外因。
[注释]
①“民社主义”:1985年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②欧共:指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③五裂分:1991-1992年,南斯拉夫分裂为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和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五年国家。④元首:这里指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⑤组织:指1955年成立的华沙条约组织。⑥戈氏:指戈尔巴乔夫。⑦改国名:1991年,苏联公布《苏维埃共和国联盟条约》,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⑧协定: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第二节世界政治的发展(20-21世纪之交)
一、冷战后的国际格局
1、总的趋势苏联解体欧剧变,两极格局荡无存。
超级大国唯美国,世界形势趋和平。
和平大势不太平,缓和动荡两并存。
2、多极化因素“一超多强”局初定,世界多极有原因。
①俄国方面苏联解体国裂分,俄国困难势严峻。
②美国方面美国独霸遭挑战,西方阵营亦裂分。
③日本方面日本总值曾第一,政治大国目标明。
④欧洲方面欧洲一体渐推进,赶超美国有可能。
⑤中国方面改革开放渐强大,世界舞台高声音。
⑥其他方面苏美争霸互削弱,第三世界渐强盛。
3、多极化趋势当今格局多中心,“一超多强”局初定。
超级大国唯美国,欧盟中俄与日本。
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似巨轮。
二、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1、美国霸权主义“一超多强”局初定,美国霸权频频兴。
①北约干涉和平发展为主流,美国干预兴战争。
借助北约建基地,北约东扩俄震惊。
②侵略各国北约兵发①伊拉克,狂轰滥炸②南联盟。
“人权高于主权”说,美国霸权多罪行。
2、地区冲突两极格局势均衡,地区冲突频发生。
①原因苏联解体美削弱,力量失衡多纷争。
民族宗教与领土,矛盾激化兴战争。
②波黑内战波黑③内战时间长,北约轰炸南联盟。
美国入侵伊拉克,反恐为名多战争。
三、国际裁军和地区缓和
1、国际裁军国际缓和兴裁军,九六联大签协定④。
①《禁核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裁军军控高潮兴。
(1996)裁军道路多坎坷,美国带头不执行。
②美国扩军美国拨款军费增,导弹防御大施行。
禁核条约不批准,军备竞赛有责任。
2、地区缓和和平发展为主流,地区缓和有见证。
①朝韩对话(80年代起)朝鲜半岛两裂分,长期分裂军费增。
八十年代渐对话,经济往来利人民。
②平壤会晤(20000)朝韩首脑聚平壤,发表宣言交流频。
和平统一共目标,南北缓和势喜人。
[注释]
①兵发:1991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侵略伊拉克的海湾战争。②滥炸:1999年3月24日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持续78天的轰炸。③波黑:指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④协定:199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第三节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冲突(20-21世纪之交)
一、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1、经济全球化九十年代到如今,世界经济两特征。
区域经济集团化,全球一体势逼人。
①原因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推进有原因。
a政治方面政府干预定国策,市场经济广推行。
b经济方面国际金融催化剂,跨国公司超国境。
c科技方面科技革命为动因,国际竞争作后盾。
d外交方面西方国家为主导,新型扩张最鲜明。
e组织方面经济一体势逼人,世贸①组织终形成。
体系贸易自由化,多边贸易体制兴。
有利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有促进。
②影响世界经济全球化,利益风险两并存。
a西方国家西方国家大发展,科技先进作后盾。
b东方国家东方发展有机遇,学习西方争先进。
引进外资与技术,赶超西方与时进。
东方不足略说明,资金债务陷困境。
经济主权与安全,面临挑战势严峻。
金融危机②源泰国,席卷亚洲最典型。
2、区域集团化区域经济集团化,五十年代已初萌③。
①表现九十年代又发展,三大组织最典型。
a欧盟欧盟源于欧共体,十多国家共合成。
欧元启动新标志,经济货币联盟兴。
b北美自贸区北美自由贸易区,控制美洲显野心。
c、APEC亚太经合APEC,中国加入势日盛。
②影响区域经济集团化,经济多极有促进。
推动经济多合作,区域经济渐兴盛。
地方保护渐抬头,加剧地区不平衡。
3、南北关系全球化与集团化,相互制约互促进。
各地发展不平衡,区域集团渐形成。
区域集团联系紧,全球经济共繁盛。
二、知识经济的兴起
1.概念的提出战后科技又革命,高新技术为特征。
国际科技大竞争,各国推动理念新。
知识经济源美国,波及各国认识深。
2.作用知识经济影响深,推动科技常更新。
推动经济全球化,可持④观念渐形成。
三.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1.可持续发展人类面临多问题,环境恶化恐怖兴。
①问题的提出人类增长工业兴,掠夺资源势严峻。
生态平衡遭破坏,可持发展遇敌人。
②里约热内卢大会联大聚会巴京城⑤,环保发展为核心。
(1992)发展战略可持续,初次提出影响深。
世界各国渐采纳,宏观经济有调整。
人类发展观念新,重大转折照汗青。
2.恐怖主义恐怖组织兴风云,世纪之交渐昌盛。
政治瘟疫多伤害,杀害平民多罪行。
列国政府多声明,谴责恐怖显决心。
3.其他问题毒品走私爱滋病,问题众多非太平。
[注释]
①世贸: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成立。②金融危机:1997年,从泰国开始的金融危机,席卷东南亚,波及韩国、日本给这些国家和地区造成巨大损失。③初萌:1951年和1958年,西欧六国先后成立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④可持:指可持续发展观念。⑤巴京城:指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此召开。 125回复:历史记忆顺口溜(超全~~)
第四节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十五年以后)
一、背景
1、政治因素经济发展国强盛,政府干预举措新。
科技转为生产力,政府重视拨款增。
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促革新,物质基础作后盾。
3、理论因素爱因斯坦相对论,质能转换变核能。
4、直接因素二战研制核武器,列国竞赛美先行。
二、概况
1、代表科技革命略说明,航天技术原子能。
研制电子计算机,高新技术最典型。
分子生物遗传学,人工合成材料新。
2、发展科技革命有中心,美国科技多发明①。
苏联紧跟有创新②,其他大国亦奋进③。
三、特点
1、科学与经济关系科技推动生产力,经济发展为主因。
科技转为生产力,周期缩短效益增。
2、科学与技术关系科学技术联系紧,互相促进多发明。
科研领域眼界宽,实验手段频翻新。
3、学科之间的关系科技领域互渗透,两种趋势特鲜明。
学科分工渐细密,深入研究多创新。
学科渗透联系紧,综合研究方向明。
四、影响
1、经济方面科技转为生产力,经济发展为主因。
促进人员高素质,大国发展更强盛。
经济结构亦变更,第三产业④比重增。
2、政治方面科技发展立功勋,各国重视拨款增。
3、生活方面科技进步多产品,衣食住行亦变更。
4、外交方面科技推动全球化,国际格局有调整。
国际经济互依存,国际竞争促革新。
东方国家抓机遇,缩小差距要奋进。
[注释]
①发明:1945年以来,美国首先发明的新科学技术有原子弹、电子计算机、晶体管、激光器、登月飞船、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航天飞机、人工DNA分子等。②创新:二战结束以来,苏联首先发明的新科学技术有核电站、人造卫星等。③奋进:1997年,英国科学家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④第三产业:不仅指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商业、运输业、通讯业、文教事业等,还包括与信息工业相关的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