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市于得志妻子:走进学生的心灵:班主任工作案例新编-第七章 宽容和理解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0 08:27:22
第七章 宽容和理解篇

七、宽容和理解篇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需要鲜明地体现出一种品质......这就是宽容。宽容常常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东西。宽容不等于懦弱和胆怯,更不等于放弃原则,更不是对非原则现象听之任之。实际上,宽容是一种自尊、一种自信、一种成熟,是一种表面柔弱而内心坚韧强大的表现;宽容不仅需要海量,更是一种修养促成的智慧,它是一种超然的大智若愚,它是人格力量的体现,宽容激励人们去真诚地追求真理。只有胸襟开阔的人才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宽容;宽容更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一种境界,过多的责备只能换来更多的不满,真诚的理解才会放飞孩子的心灵,宽容和理解使人跃上正直磊落的台阶。

 

五张特殊的选票

 

小马是我班的宣传委员,她个性热情活泼,工作能力强,所负责的黑板报工作也做得十分出色,在校黑板报评比中,期期得奖。然而,不足的是自我要求不严,自控能力不强。针对这个问题,我对她进行过多次批评教育,但收效甚微,大有"虚心接受,坚决不改"的样子。一次外语课,她又故态复萌,和同桌讲小话,老师多次示意,她却浑然不觉。这令外语老师大为恼火。课后我对她进行了批评教育,可她还百般狡辩,连喊冤枉。这种态度使我非常不满,因此,我生气地说:"作为一个班干部,上课不遵守纪律已是不该,犯了错还不知道错更是不该,你这种态度已不符合一个班干部的要求,回去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写一份辞职报告,明天交给我。"放学时,我向全班讲了小马这件事,并宣布:明天班会课宣传委员改选,全班一片愕然。

事后,我冷静下来想想觉得这事处理上有些过火,小马放学时那泪流满面的样子不断浮现在我眼前,我有些于心不忍了,毕竟还是个初一的孩子呀。但作出的决定又不能就此作罢,否则以后如何教育学生?怎么办?我一筹莫展,夜不能寐,突然脑中灵光一闪,嗨,有了!

第二天,班会课如期而至,我一脸严肃地走进教室,宣传委员的改选在一片肃静的气氛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开始唱票,黑板上赫然出现了小马的名字,居然有五票,下面开始窃窃私语,我看到小马一脸的惊愕。我不动声色,唱票完毕,我特地拿出这五张选票说:

"同学们,按理说,这是不记名投票,老师是不该问这是谁选的;但今天这五张选票,老师认为很特殊,因此,我想破例询问一下是谁选的,并请他说一说选她的理由。"沉默一会以后,慢慢地站起来四位同学,其中一个是副班长,这是个有思想的孩子,我就请她先说。她说:"小马作为班干部,上课不遵守纪律,的确很不应该,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她宣传工作做得很好,多次为班级争光,请老师再给她一次机会,我相信她这次一定会吸取教训,好好珍惜的。"话音刚落,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从这掌声中我分明听到了同学们的心声。但我还不能表态,因为我手上还有一张出乎我意料的选票。"是谁选的?""是我选的。"一个文静秀气的女孩子涨红着 ·

脸站了起来,原来是小周,她本是临时学习委员,为人质朴踏实,成绩优秀,在改选中,因竞争对手是期中考试的第一名而以一票之差落选,连我都替她惋惜。这次完全是个好机会,依她的条件完全可以毛遂自荐,可她竟没有选自己。我不由冲11而出:"你为什么不毛遂自荐呢?"面对我的疑问,她的脸更红了:"我也想过的,但宣传方面我完全是外行,小马却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且做得也很出色,我认为这方面她绝对比我行。何况,您也经常跟我们讲,我们的目的是治病救人,帮助同学改正错误,取得进步,而不是一棍子打死。请老师再给她一次机会吧!"全班鸦雀无声。我被震撼了,想不到这瘦弱的外表下居然有着如此宽广的胸怀,一颗金子般的心。我不知该说些什么,只问了一句:"同学们,那你们说呢?,我觉得我的声音颤颤的,一股暖流在心中涌动。"再给她一次机会吧,我们相信她会珍惜这次机会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顿时七嘴八舌地叫起来,我挥挥手示意大家安静,说:"既然这样,老师就尊重你们的意愿,再给她一次机会,希望她从此能重塑自我,不辜负老师、、 同学的信任和期望。小马,你说几句吧。''这时小马早已哭得像个泪人似的,这不仅是悔恨,更是一种感动。是啊,多好的同学,多么善良宽容的心,你又有何理由不好好的珍惜,不好好干呢?。我......我一定好好珍惜,痛改前非,我决不......"她哭得说不出话来。

之后,小马重新扬帆起航,工作更起劲,学习更努力,发言也更积极了,老师、同学都说她变了。

小马事件虽然过去了,严格地说是我导演的一场戏落下了帷幕,却给我留下了许多思考。它让我感觉到班主任管理是一门艺术。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初一学生刚走出小学的大门,他们涉世不深,很多东西都是懵懵懂懂,对一些事物的判断尚处于似是而非的状态。这时,班主任如果不加以正确的指点和引导,这列火车在前进中就有可能出轨。如果处理不当,也许就会伤害一颗稚嫩的心灵。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管理更要讲究方法和策略,有时也许鼓励和宽容要比一味的批评和所谓的严肃处理更能使人反省,催人自新。

处理这件事过程中获得的意外收获,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班主任管理工作应严而有度,管而不死,随机应变,因势利导。但关键是处变不惊,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

 

鲜花代表我的心

 

这天,第一节课刚刚上了十几分钟,娇小可爱的数学老师就眼泪汪汪地拿着备课本回来了。 "张老师......你们班的课我上不了......"数学老师一边说一边呜咽。我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思忖着究竟是谁惹恼了数学老师。

我安慰了数学老师以后,找到了班长一问,原来是"运动健将"郭振。因为他在上课时随便说话,数学老师严厉地批评他之后,他以牙还牙,把数学老师气走了。

当我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我想,如果我采用"铁腕"手段,把郭振狠狠地批评一顿,并要求他必须写出检查,再向数学老师道歉。根据我以往的经验,这也是做得到的。但我转念一想,这样做也许能让数学老师满意;但还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对他的教育效果也不会太好,弄不好还会埋下仇恨的种子,把矛盾延伸到未来。

经过一番思考,我采用的第一策略是"时间冷却法",不在气头上解决问题;第二策略是"双赢互利法",既要给数学老师"出气",又不让学生再受伤害。

我没有急于找郭振来处理问题。我在班里一贯强调:凡事要主动解决,"主动从宽,被动从严",主张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处理。果然,在事发当天下午放学时,郭振在班长的陪同下找我来了,郭振的脸上充满了内疚的表情。于是,我就单刀直入对他进行了教育。我首先让他自己意识到,因为他一个人的缘故,结果让全班同学耽误了一节数学课的严重性;公然顶撞老师,是对老师不礼貌,是一个学生极不该做的事情,无论是对你个人,还是对班级都带来损害。最后,我问他这事情是"公了"还是"私了"。郭振在听了我的一番话后,开始意识到今天做了件"糗事",觉得很懊恼。最后他选择了"私了",决定由他自己来处理这件事。临走时,我特地再嘱咐了一句:"解铃还须系铃人",事情要好好想想,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事情当然比我想象的要顺利得多。第二天早上,数学老师办公室桌上多了一瓶开得娇艳的鲜花,这鲜花映得她的笑脸分外美丽。再后来,数学老师在期末评教中,得了最高分。

西汉的董仲舒认为:"善为师者,既善其道,又慎其行。"我不是提倡班主任工作中无原则地放纵学生,我只是觉得,适度的宽容比刻板僵化的批评更能维护一个人的尊严,更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有些和学生闹得很僵的事情,如果我们处理得冷静点、理智点,来个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多想想学生的内心感受,尊重学生的人格,一切难题就能迎刃而解;因为尊重学生所换来的恰恰是学生对你的更加尊重。学生犯错时,他们想得到的是宽容,是理解和帮助;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这种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的办法,既提高了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之际,应该是一个很有启发意义的工作积累。

 

学会向学生道歉

 

接新班前,我大致了解了班级的情况,尤其掌握了班内一些表现较差的几个学生的情况。巍就是其中之一,他不光成绩差,还常常不守纪律。于是,在开学第一天,我故意把他的位置安排在中队长林旁边。

有一天,美术课下了以后,一个同学跑来告诉我巍和林吵架了。我马上赶到教室,把他们俩叫到了办公室。林先诉说了事情的经过,说是巍上课时用脚踢她,并把她的鞋带给踢断了。看到林委屈的样子,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肯定又是巍在欺负她了。当我问巍情况是不是这样时,他先是没有任何反应,在我一再追问下才点了点头。我耐心地对他进行了一通批评教育以后就让他去上课了。当天晚上,他爸爸打电话到我家里,说是冤枉了他儿子,让我感觉到了事情的蹊跷,决定第二天查个水落石出。第二天我在班中作了详细调查,结果说明我的处理有误。后来我又找来巍,问他:"既然不是你的错,那你为什么要承认?"他说:"因为平时我表现不好,林是中队长,老师会相信我吗?"此时我觉得巍的自尊心受到了深深的伤害,老师如果不处理好的话,孩子的心中就会拧成一个"结";这个"结"如果不积极疏导,孩子就会出现心理障碍。于是,我就在全班同学面前真诚地向他赔礼道歉,并告诉他以后要相信老师,老师是很公正的,不会对任何一个学生有偏见。晚上,他爸爸看到儿子的一,结解开了非常开一,还专门打电话来表示感谢。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非同小可,它告诉我一个教师在处理班级里发生的事情时,一定要做到公平合理,一旦有事情处理得不当,一定要诚恳地向学生赔礼道歉;这样既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又能够保护学生的自尊从而能够取得学生的信任。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应时刻记住两个字"尊重"。因为学生是师德的外化,尊重是师生沟通的前提。

 

让小草和鲜花同样成长

 

浩是个十足的特殊学生。学习上理解能力弱,记忆差;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爱做小动作;下课时喜欢与同学追逐打闹,时常会有小冲突发生,与同学相处得很不愉快;生活上不讲卫生,爱咬纸、铅笔头、橡皮等不卫生的东西,成为令老师头疼的学生。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浩又给我惹祸了。

下午上音乐课的时候,有同学反映浩传纸条。纸条上写着"我爱你......"内容很不健康。我想在他们的这个年龄段,还不明白这些字的含义,可能只是单纯地模仿。我没有当众批评他,而是将他叫到办公室。我要他将自己写的东西念一念,他不肯。随后,他向我保证以后不写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这些东西不好,是从电视里学来的。"知错能改,还是好孩子,我相信你下次会改的,你不会让老师失望的。"他点了点头。希望我的信任能对他起到一定作用。很遗憾,我的信任没能得到预期的效果,今天,浩将同样的话写在了黑板上。当同学向我汇报的时候,我真的是火冒三丈。但我忍住了,我一再要求自己平静一下,尽量用平和的口气对他说:"浩,下课后请你留下来。"送完路队回来,浩的母亲已经在教室里了,正在训斥他。我请浩出去一下,和他母亲单独谈了一会儿。看了浩写的小纸条,她痛哭流涕。看着她伤心的样子,我感觉到作为母亲的她很伤心,很无奈,也感到了自己的无能。但为了孩子,我对自己说,我要将浩教好,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浩看自己的母亲如此伤心,他也很难过,看得出来,他很爱自己的妈妈。我和浩的母亲交流了一下他最近在家中和学校里的表现,分析了他的一些行为产生的心理,共同研究对策,希望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争取浩有所进步。

和他母亲交流完,我又找到浩,和他聊了聊天。我告诉他,母亲很爱他,如果他表现不好,母亲会很难过的,希望他为了自己的母亲,为了老师,更为了自己健康成长,改掉身上的坏习惯。他点头答应了。

对浩的教育过程,是极其需要其家人的配合的,今天能与其母亲在教育上达成一致,我想事情已经成功了一半。为了让浩再不犯错,除了我本人努力之外,我还与浩的爸妈约定,在家里多多关注浩的情绪变化,多多诱导浩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多给鼓励,少唠叨,尤其是辱骂。为浩的转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当浩再犯同样的毛病的时候,我告诉他,他如果想写的话,就到老师的办公室去写,不然,同学们会笑话的。既不强行制止,也告诉他这种行为不好,会被人耻笑,这样做保护了他的自尊心。让小草和鲜花一样成长,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浩彻底地变了。

浩是许许多多的后进生中的一员,是众多的绿草中一棵不起眼,甚至是被鲜花瞧不起的小草。他现在正和鲜花一样快乐地成长,茁壮地成长,因为我们给予他阳光,给予他雨露。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而他们的需要是相同的,那就是爱和理解。我们在教育中,如果能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我们的后进生也能和鲜花一样绚丽、动人。

 

她,又成了快乐的小女孩

 

举手发言,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谁会想到会有哪个学生会为了发言这件小事而产生心理问题呢?本案例中的小女孩,却确确实实为了这个问题而苦恼了好一阵子。

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什么事物具有左右两个方位,聪明的小苏别出心裁地说:"屁股"。我表扬了她很有想象力。却招来同学们的一阵哄笑,小苏的脸涨得通红。等笑声过后,当时我只按上课的节奏完成这堂课的教学任务,一点也没顾及苏的心理感受。从这以后,小苏上课再也不敢发言了,还发展到上课时一听到老师提问就紧张,脸红,不敢抬头看老师。语文课是这样,其他课也是这样。现在,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作业错误也多了,学习成绩下降了很多。

我一开始一直找不到其中的原因,以前,她上课发言是很积极的,还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自遇到那一次尴尬后,她怎么很少举手了。我突然感到这是不是我教学工作中的一次疏忽吗?

我先安慰了小苏。我告诉她,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发言偶尔失误是很正常的,何况你也没答错。同学们的笑也是很平常的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又针对小苏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辅导目标,逐步减轻她上课时的紧张和无为的焦虑。诱导她慢慢地改变现在,回到过去。

针对这一情况,我和她先讨论了她提出的要求有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即我给任课老师写纸条,老师主动请她发言。我请她假设,如果她的回答不够正确,将会出现什么情况,自己又将怎样?她否定了自己的要求。我让她回忆,在她过去和现在的班级中,成绩优秀的是不是都是那些积极发言的人?答案是否定的。再让她回忆那.

些抢着发言的同学是不是一定成绩优秀?答案也是否定的。然后,再一起探讨取得优秀成绩跟哪些条件有关。通过谈话,她懂得了积极发言只是取得好成绩的一个方面;学习成绩还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注意力、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关;成绩的好坏还跟自觉地好问深思等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自己没有必要整天为不发言而担心。她也明白了自己上课时总是担心,分散了注意力,影响了听课效果,导致作业错误率升高,成绩下降。

最后,我指导她在上课老师提问时,把注意力从关注自己发言转移到关注同学回答问题上。我给她布置了一项作业,听同学发言,看他们的回答是否都正确,如果有错误,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要求她每天做一次记录。

在这次谈话后的第三天,我又约了她。她高兴地告诉我,音乐课上,她已经发过言了,老师表扬了她,她很高兴。我鼓励她继续大胆尝试,指导她在语文课上主动争取朗读课文,还要抓住机会发言。她说,她试着办吧。

当她又一次和我谈话时。她告诉我,昨天的语文课上,她举手要求朗读,老师请她了。读完后,老师还表扬她,说她敢于举手发言,读得也很流利,但声音还可以响亮一点。我夸她真不错,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有了不小的进步。她有点调皮地说:"我本来就是不错的。"

在以后的一段日子里,小苏生活得很好。偶尔有些小问题,出现一些反复,闹些小情绪,但都能很好地解决。现在,一个学期要又结束了,在学期考试之前,她很有信心。考试结束,成绩揭晓,各科成绩大有进步。更令人感到欣喜的是,她对做任何事都变得有信心了。无论是上课,还是参加课外活动,她都很积极,也学会了主动和老师同学交往。她,又成了一个快乐的小女孩。

从小苏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班主任在工作中确实应该小心地呵护这些幼小的心灵。本案例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让患者自 己观察体验,协同检验自己的信念,在信念不能证实的基础上,让她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领悟,从而实现认知的转变和重建。

 

你不是"笨蛋"

 

有一天,我给李老师代了两节作文指导课,课上我拿上一次的学生作文作了讲评。我还批评了不用心写作的几个学生。考虑他们的自尊心,我在课堂上点了他们的名字,要求他们下课后主动到我办公室面谈。

第一节下课,他们一个个来到了我的办公室,我耐心地教育他们态度决定一切",并要求他们以后好好学习,要注意自己的学习态度,我鼓励他们,努力就一定会进步的。看着他们一个个从垂头丧气到斗志旺盛,我有说不出的高兴。

耀是最后一个进办公室的,他的头低得快碰到脖子了。看着他的样子,我又开始了已经"实践"过好几次的教育了。耀很胆怯,我说了好几句话,他始终没有把头抬起来看我。我按照自己的思路问:"你觉得自己是笨蛋吗?"我特意注意了自己的语气,等待着他回答:"不是",然后我就可以顺水推舟地说:"是啊!你很聪明的,你可以......"

"是。"耀的声音跟蚊子一样大,可是却把我惊呆了。我楞了一下,想着他是不是破罐子破摔,想和我唱对台戏啊?为了确定,我又问了一遍:"你觉得自己是笨蛋?把头抬起来回答我。"

"是。"这次耀把头抬起来了,我很清楚地看见他的眼睛含着泪水,还饱含着委屈!

天啊!我震惊了,他绝对不是破罐子破摔,也绝对不是和我在唱对台戏,这个孩子,他是真的觉得自己是个"笨蛋"!

看着他,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我可以想象是什么让一个孩子肯定地认为自己是一个"笨蛋"!我也知道,我现在对他说100次"你不是笨蛋"也换不回他的自信。我想了想,微笑着对他说:"咱们试一试好吗?下节课,你用自己的眼睛跟我的眼睛说话,看看这样能不能帮你写好作文?"

他点了点头,然后回教室去了。

上课了,当堂写作文的时候,我并没有去指导耀,但他写得很快,写完后还反复地检查了几遍。最后,他很慎重地把作文交给了我。我仔细一读,耀的作文写得并不十分好,但是比他上一篇的作文,真是天壤之别了!我没有说什么,只是拿起班上写作水平挺好的一个孩子的本子,拿这两篇文章作比较,笑着问他:"你还觉得自己是笨蛋吗?"耀很腼腆地笑了。我请他拿来一张小纸,故意神秘兮兮地写了几行字,然后折好对他说:"把这个拿回家,先给爸爸妈妈看,明天再给你们老师看,他们看完你才能看!"耀小心翼翼地拿着纸条走了。

我在纸条上写着:他是个聪明的孩子。今天他在作文课上听得很专注,作文写得非常生动具体,而且他还主动修改了好几遍。请一定要表扬他!

从那以后,耀每次看见我总是主动笑着跟我打招呼,十分快乐的样子。从这以后,他的作文水平进步得很快。

天真无瑕的孩子怎么可能一开始就认为自己是"笨蛋"呢?是周围的人用了多少句"你真笨",用了多少个嘲笑的眼神,才把孩子逼到了这种孤立无援的地步啊!在我们批评孩子的时候,真该替他们想一想,我们应该做的不是精神上的打击,而是应教会他们悦纳自我。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自身都存在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缺点,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一味的批评打击只能让孩子变得自暴自弃缺乏自信心。作为教师,不只是给孩子挑刺,而是帮助孩子找到认识自己的角度,通过这个角度既能够看到闪光点,也能够看到不足之处,对于任何方面都不存在盲区。在承认自己存在不足和缺点的前提下,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克服自己的缺点,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信地面对自己和他人。

 

不要成为孩子之间的"屏障"

 

上数学课的时候,小杰突然站起来说:"老师,小云老是拿纸扔我,已经好多次了!"我看看小云,只见他瞪着小杰说:"是他用眼 睛白我!"小杰连忙辩解: "我没有,我只是回头的时候看了他一眼!"眼看下课时间快要到了,我连忙说:"小云,你用纸扔小杰就是不对,违反了上课的纪律,下课到我办公室来!"

下课了,我回到办公室,小云还没有来,一会儿,班级同学来报告,说小云在用剪刀刻课桌,嘴巴里还大叫着:"为什么又是我错,为什么又是我错!"小云平时就是一个做事情很偏激的孩子,我一听,连忙跑到教室,把他叫到了办公室。

小云来到办公室的时候,手里还紧紧握着剪刀,满脸怒气。我把剪刀从他手里拿下来,给他搬了个凳子,请他坐下,还用纸巾擦了擦他脸上的汗水,又给他倒了一杯水。等我料理好这些,小云的情绪安定下来了。

我问小云:"你上课是不是多次拿纸扔小杰啊?""那是他用眼睛白我!"小云激动起来。"那你就可以扔他吗?""反正是他在自我!"小云还是不松口。这时,小杰也来了,他委屈地对我说:"老师,我'真的没有白他,我只是回头的时候看了他一眼!""你就是在白我!"小云指着小杰的鼻子又大声叫起来了!

此时,我的直觉告诉我,小杰没有撒谎,而我也从小云的眼睛里惊讶地发现了他对小杰的恨意!这怎么会出现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呢?我赶紧支开了小杰,跟小云作了个别交流。

小云并不是一个很难沟通的孩子,谈了一会儿,我大概了解了一些情况。原来,一、二年级的时候,小云和小杰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但是,二年级时,小云和小杰一起做错了一件事情,结果,当时的班主任老师相信了平时比较乖巧的小杰,而把责任都推到了小云身上,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从此,小云和小杰的友谊破裂了,而且小云偏激地认为自己所受的批评都是因为小杰。从那以后,小云就处处看小杰不顺眼,有机会就跟他作对。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我又问小云:"那当时,小杰有没有推卸责任,说那件事情不是他做的呢?""没......没有!"小云结巴了。他是个聪明的孩子,我没有再多说什么了,让他回到了教室。听同学说,第二天上午,他主动地向小杰道歉了,两个孩子又恢复了往的友情。

小云的话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们班主任老师不经意地作出判断,就有可能在孩子心中造成伤痕,形成隔阂。如果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能够想到这一点,能够把心态调整得公平一点,把问题想得清楚一点,小云和小杰应该还会是对好朋友吧!我们的无心之过,也许已经造成,或正在造成孩子心中的"屏障"啊!

 

让我们都冷静一星期

 

升旗仪式,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出现在操场上。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是学校教育学生的一堂必修课。看到孩子们认真的态度、庄重的神情,我站在队伍的后面默默地感受他们的感动。不多久,我隐约觉得队伍中有个别孩子心神不宁。留心一看,是"调皮大王"逸,两只脚不停地在地上划来划去。我上前轻轻地点了他的名,他才规矩了几分钟。没过一会儿,他又把注意力转向前面女同学的辫子。我生气至极:"逸,你今天怎么了?回教室扣两分规范分。"他终于安静了下来。看来扣这个"分"还是有点作用的,心里我暗暗得意。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

升旗仪式刚结束,我跟着学生队伍回到教室。"规范分有什么用......"途中,有这么一句话飘进我的耳朵。我下意识地觉得是逸说的。见我注意他,他只是把目光瞟向别处。"他说什么?"我问他边上的女生。"他说,扣一两分规范分没什么了不起,得了几十分也不能在期末考试中加上一分。"我竞一时语塞!规范评比是我们班内定的评比规则,表现好加分,不好则扣分,一周评比一次,评选出周冠军,优胜奖和进步奖。大家都非常重视规范评比,他竟敢说出这样的话,胆子真不小。稍加思索,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他说:"既然规范分对你来说无所谓,从今天起你退出评l:t,停止所有加分、扣分。"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

一天,两天,他的规范评比栏一片空白。我以为他会来找我,可是他却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泰然自若;我也按捺住自己特意不去找他。终于到了每周评比的时间,别的同学少说也有三四十分,逸的一栏显示为零分。我偷偷看了他一眼,他的脸上竟找不到一丝难受或自责。虽然我知道这神情是他刻意装出来的,他的内心肯定不是这样,但是我还是很"佩服"他。

我承认,老师和学生之间也有缘分。教了他整整两年,虽然他很顽皮,却总是得到我的偏爱。他曾直言不讳地说,因为喜欢我这。个老师才喜欢英语,他的英语成绩在班级中一直处于上游;他喜欢画画,也很会写作文,他会在春游时带个画板把我画下来;他会在放学后推开办公室的门,和我说声再见再回家;他会在中餐时递给我一只妈妈特意为他准备的螃蟹,我不吃,他还不高兴。回想起这一幕一幕,再想想这一星期来我俩之间所处的"冷战"状态,我心里也是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第二天,进行了一次英语练习,以他的成绩可以加五分。但是他的"禁令"还没有撤销,当然是不能加的。"五分",在大部分孩子眼里是一笔不小的财富,相信逸也不会无动于衷。果然不出我所料,下课后,他来办公室找我。"老师,我想加分。""你今天终于想通了?"我没有正面回答他,继续唱着高调。"我错了......"说完,他竟流下了眼泪。几年来都没怎么看他哭过,突然看到他这副样子,我也不说什么了,我递给他一张纸巾。他接过去后,不再说话。就这样,中间静静地停留了几分钟。"有话想说不知从哪儿说起,对吗?那就写下来吧!"我轻轻地说。

20分钟后,他又出现在办公室,不过,手里多了一份"反思"。文章是这样开头的:"这是一份关于违反纪律的反思,出自逸之手,他的老毛病又犯了......"何等聪明的小男孩,用第三人称写反思,我倒是第一次看见。文章不长,却句句切中要害,不愧是一个会写作文的孩子。有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升旗仪式那天我已经错了,但令老师生气的一定不是那天,而是以后的一个星期,生气的是我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看,他把我打算对他说的话都写了,我还能说什么呢?

"行了,这事就让它过去吧,现在起你可以参加规范评比,希望你在这星期能得到进步奖。"看着他舒展开的眉头,我接着说:"这份'反思'老师保存可以吗?"他明白我的意思,点了点头,然后就轻快地走出了办公室。

学生难免犯错误;而对一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来说,一味地批评、指责、数落,究竟能听进去多少,他会因此而改正吗?在此案例中,我可以在升旗仪式当天,就把逸叫来狠狠地批评一顿,让他承认错误,相信表面上他也能做到。可是这样的批评教育究竟有没有效果呢?

适当的时候,选择冷处理,过一两天,或许还没什么感觉,但是随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任何人不可能没有任何反应。更重要的是,在这几天里,我也可以冷静下来,好好想想事情的前因后果。当然,我也要掌握好冷处理的度,必要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刺激这个犯错误的学生。英语练习加五分,其实是对他的一个诱惑,也可以说是我和自己打了一个赌,结果赢了。在他主动来找我时,我停止了一切说教。他肯定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才走进办公室,这时,我所有的说教都是苍白无力的。很多时候,笔谈胜过言谈。学生书面反思其实是反省其内心世界的过程,特别是对一个有良好写作基础的学生来讲,效果就更明显了。

 

此时无声胜有声

 

学生玉向我报告说,她新买的一本《新华字典》不见了,而她

清楚地记得曾在这本《新华字典》的背面写了个"玉"字。这是一桩看来平常的"失窃"案,但它是否真的平常?

我问明了情况后,让玉先不要张扬,老师帮她找一找。

我来到教室说,前两天老师布置让每位同学都买一本字典,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典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

全班同学都把字典放在了桌子上。检查中,我发现一个女生的字典最后一页写个"璧"字,而这显然是在原来的"玉"字上面改的。我当时迟疑了一下,这个女生顿时满面通红。但我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而是继续检查其他学生的字典。

这个女生平时品德很好,我想这件事一定事出有因。后来我通过家访了解到她家庭生活困难,母亲卧病在床,购买一本11元的字典对她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而老师当时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准备一本。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自己花钱买了一本字典,并在最后一页精心地描摹了一个"玉"字。然后,我当着全班同学宣布说,玉同学的字典找到了,是其他班的同学拣到的。

数年以后,学生们都毕业了,有一天,我收到了一封信,里面夹着11元钱。信里,这个女生向我承认了错误,并衷心地感谢老师对她的爱护。

在这一事件之中,我虽然没对那个拿了别人字典的女生说上一个字,但是教育行为已经完成了。老师从学生的表情中知道她已经知错了。出于保护学生的目的,老师适可而止,没有像通常所见的那样非要搞个水落石出,杀鸡儆猴,然后把不准偷拿别人东西的道理再重复一遍。无疑,老师的举动对这个学生产生了终生难忘的积极影响。这是一种包含着浓浓的人情味儿的教育,这是一种富有人道精神的教育活动。

 

"告状"之后

 

四年级刚接班没几天,副班长浩就一脸怒气地跑来向我告状:"老师,晨总是不遵守纪律,不是在教室里大吵大闹,就是到操场上破坏我们玩游戏。"说完,浩用企盼的目光看着我,急切地等待我下"命令"处理晨。

这个晨,我还没接班时就从原班主任那里知道了他:不爱学习,又好打闹,调皮捣蛋,经常挨批却屡教不改,是个让任课老师"头痛"的学生。

才开学没几天,这个调皮鬼就开始闹事,真是没把我这个"新官"放在眼里,一阵怒火不由得往上蹿,怎么办?还像过去那样把他叫来狠狠地批评一顿?刚一转身,猛地想到:这样大发雷霆有用吗?会有效果吗?我冷静地告诉自己,得好好想想。

放学时,我叫来了浩,对他说:"老师要交给你一项重要任务,考考你这位副班长兼纪律委员,你敢不敢做呢?"浩好奇地问:"什么任务?老师您说,只要我能做到的,我一定全力以赴!""那好,从明天开始,你玩游戏或活动时也请晨参加,可以吗?"浩愣了一下,笑了起来,说:"没问题,这个任务简单,我一定完成!"

过了几天,我路过操场时,无意间看见浩正领着几个班干部和晨兴高采烈地进行投篮比赛。那天,在课堂上我高兴地表扬他们:"老师非常欣赏浩、晨等同学在操场上生龙活虎的表现,老师也喜欢运动,不知下次能否让老师也参加?"我的话音刚落,几位同学都兴奋地喊着:"可以可以,我们欢迎老师参加!"第二天中午,浩和晨一左一右迫不及待地拥着我上了操场......大概是因为第一次看到班主任与他们一起玩耍,或者是因为第一次发现女老师也能跟他们男孩子一起疯闹,这些孩子一个比一个兴奋。我发现,操场上叫得最'欢、跑得最起劲的同学是晨这个班上的调皮鬼。

以后的日子里,我常常寻找机会和晨、浩等学生一起下棋、一起做游戏。渐渐地我发现晨不但时常和浩他们一起玩,也在一起学习、做作业、讨论问题了。一些任课老师说,他对学习比过去有兴趣,成绩也提高了许多。确实,他在语文方面进步也特别快,每堂语文课上东张西望的现象小见了,一双眼睛总是盯着我,好像我的身上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东西。而浩在班级纪律管理上也得到了晨的配合。好几次,浩还推荐晨当值组长,晨干得很不错。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听到有谁针对晨"告状"了。

我知道,晨的转变是我让他自然地融入班集体,让他接受优秀学生的影响和帮助的结果;而这一帮一的"结对子"方法绝不是那种事先宣布、事后总结的形式化,而是通过让"后进生"参与活动、参与玩耍的方式,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心理距离一旦消失,那种良好的学习态度与行为规范的形成虽然是潜移默化的,但却是行之有效的。

这件事告诉我,让学生影响学生,是一个看似平常却不容忽视的教育方法,它更能够挖掘学生潜在的教育力量。但是,这种教育方法的成功运用需要我们教师对学生具有真诚的理解和充分的信任!

 

让孩子懂得"朋友"的真正含义

 

一天中午,H哭着来跟我说:"C和Z不和我做朋友了。"我知道她们几个是经常玩在一起的,是比较要好的朋友,怎么会突然之间出现这种问题了呢?我决定好好地了解这件事。

我先安抚了H的情绪,让她能平静地讲述事件的过程。通过了解,我明白了原来是因为C和Z要H跟她们一起去校门口买东西,H不愿违反老师的规定,还劝说她们不要去,结果C和Z就说,如果不去就不再跟她们做朋友了。

听了H的话,首先我表扬了H的做法,肯定她不跟随她们外出买东西的决定是正确的,告诉她真正的朋友就应该在朋友犯错时及时指出并进行劝说。

然后,我就叫来了C和Z,与她们进行了一次谈心。"你们觉得朋友的含义是什么呢?"我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这个问题。Z说:"朋友就是在一起玩的啊。""是啊,朋友就应该什么事都一起做啊!"C也说。原来,在小孩子的心中,朋友就是这样的。也许等她们长大后依然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但如果能利用这个机会提早教会她们"朋友"的真正含义,不是更好吗?因此,我就"朋友到底是什么"这一话题与她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告诉她们古人说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义,让她们明白了真正的朋友是分享快乐、分担忧愁,相互扶持、相互关心,有自己的想法又不奉承的。正如古人所说的:"志同道合"。别看她们年纪小,但在我的一番说教之后,她们懂得了"朋友"的真正含义。

相对于班级、小组等学校教育中的正式群体,在学生中间还普遍存在着各种以情感成分为主要调节机制而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这些非正式群体内的成员通常会成为好朋友。而由于年龄的原因,学生经常不能真正理解"朋友"的含义,会在这些非正式群体中产生摩擦。正因为这些非正式群体对学生个体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如何对待学生非正式群体,帮助学生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就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案例中老师可以在了解了事情过程,表扬的做法后,就结束这一事件。对于"朋友"的真正含义,随着学生的成长,会慢慢.领悟的,不一定要由老师来教导,也许有的学生还不一定能理解。可是古人云:教师应该传道授业解惑,其中就包括了应该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帮助她们今后能更好地生活。因此,有了这么一个好的机会,怎能将之放过呢!而且通过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她们的确对"朋友"有了新的认识,相信她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更珍惜朋友。

 

爱心无价

 

又是一个收餐费的日子,中午我照例坐在教室的讲台边上,让学生一个一个地交费。每个同学100元,是整票的,让学生自己放在一旁的塑料袋内,我只是做好登记工作。我相信,一般来说,学生还是诚实的。

不一会儿,有几个回家取钱的学生,一齐走进教室,拥向讲台交费。这时,小宁同学从座位上站起来,也拥向讲台,右手握着拳头,喊着:"老师,给你钱!"并顺势在塑料袋上一摊手。但伸开手后,100元钱并没有落向袋内。我也顺手握住小宁的手:"钱呢?"小宁说:"钱已放进去了。"

"刚才我看见你手里根本没有100元钱!"我也来气了。"是放进去了!"小宁同学强辩着。

"那好,现在登记的只有12个同学,塑料袋内也有12张100元钱,根本没有你放的钱。别糊弄人!"我也提高了嗓门。

小宁同学,人比较灵巧,一、二年级时表现还好,学习成绩也在一流,但进入三年级,人就变化了。班内多次失窃,同学们都怀疑他。失窃时间大都在上体育课和上学放学时间。有几个机灵的学生自发地跟踪了他,一次上体育课,小宁同学向体育老师请假要上厕所。班长是个机灵鬼,也随后向体育老师请假去厕所。班长背后跟着小宁同学。小宁同学并没有去厕所,而是去了教室。只见小宁同学在教室内东张西望一会后,就径直走向前三排第三桌翻书包,在铅笔盒里拿了十元钱。

班长一声吆喝,吓了小宁一大跳,手中的十元钱也顺手一扔,逃出了教室。

事情发生后,我和他的家长联系,了解到小宁生活在妈妈再婚的家庭里,经济条件一般,后爸对他比较刻薄,很少有零花钱,因此,他常采取偷的方式。有几次给后爸发现,免不了一顿拳打脚踢。这次,他利用学生自己放钱的机会,想浑水摸鱼,把100元钱好作零花钱用。想不到反而露出了马脚。

小宁同学瘪兮兮地走进办公室,准备挨一阵暴风骤雨似的批评。回到办公室,我的火气反而小了许多,根据小宁的情况,发火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心病需要心药医。小宁进入三年级后,家庭发生变故,学习和品行都下滑了。可见,这是由于外因变化引起的,他本质并不坏,责任不在他身上。面对他天真、幼稚的举动,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但我坚信真诚能唤回浪子心。于是我说:"你先把妈妈给你的100元钱交午餐费,这样可以吃中午饭。另外老师给你20元钱,作为零花钱用,但有两个条件:一是改了不良行为,二是要合理节约花钱。"说完,我伸出右手小指头作钩状,"你同意的话,咱们以钩指为准,钩了要算数啊!"

小宁很快地伸出小手,与我对钩了一下。

第二天中午,我电话约小宁妈妈到茶室,告诉她小宁有关的情况。小宁妈妈也承诺要配合我做好小宁的工作。在学校和家庭的积极配合下,小宁的坏习惯有了改变。

小宁同学也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学习也比以前努力了。此后,班内再没有发生过失窃事件,有几次小宁同学还把从外面捡到的钱.还给了失主。小宁变好了。

对小宁这样的学生,应采用主动关爱、问题淡化的教育办法,通过"爱心"来激发学生的内因变化,自觉主动来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和认识。从中还应注意一个重要问题,切莫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尤其是已经有了错误行为的小宁,同学们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件事,教师更应维护好他的自尊心,用道理去感化他、唤醒他,帮助、引导他进行自我教育,进而达到知错、改错,并产生要求进步的强烈愿望,小宁的转变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宽容的力量

 

我一直珍藏着一件礼物,是一个学生送我的一张卡片。每次看到它,那一双忧郁而躲躲闪闪的眼睛,就浮现在我的眼前,让我想起发生在班里的故事。

一双小手不停地揉搓,眼睛里藏着不安,她怯生生地问我:"老师,您找我有什么事?"看着这个学期刚转学来我班的她,我在心里犹豫着,该怎样询问才能既不伤害她的自尊心,又能让我了解事实的真相?近来,班里一连几天丢失了东西,我一直没想到会是她,直到刚才班长气呼呼地跑来对我说:"老师,我的东西一定是小萍拿的。"

"你怎么知道?"

"我刚看见她手里的笔和我的一模一样,我问她,她却说是别人给的。"

"有谁看见她拿了你的东西了吗?"

"没有。不过小红前两天买了一个改正液,不见了。后来小萍的同桌发现小萍也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小红认出是自己的,就拿了回来,小萍也没说什么。"

这究竟是谁拿的?

小萍平时就是一个比较乖巧的女孩,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也没有穷到买不起学习用品的地步。带着一丝怀疑,我针对班长所说的现象,去班上调查了一下。果然,很多学生都说有这样的现象,只是没有人亲眼目睹她拿了东西。据一个平时和小萍一起回家的学生说,前几天经过超市时,小萍看见一个可爱的小玩意儿,说非常想要,她疑惑地问小萍有钱吗,小萍说没有。可第二天发现她有那个小玩意儿。由于没有证据,大家当面不好说什么,可背后却在议论纷纷。现在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和她一起玩了。

于是,就出现了刚才的一幕。我决定旁敲侧击,"你来我们班有一段时间了,还习惯吗?"

"还可以。"

"和同学们相处得怎么样?"

"刚开始还蛮好的,可现在大家都不和我玩。""怎么会这样呢?"我故作惊讶。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她装出一副一无所知的样子,可眼神却"没有。"

"是不是你有些地方做得不好,大家对你有些意见?"我试探说。"看来,一定是大家对你有误会。那你试着和同学们沟通一下,"好。"

"近日来我们班丢了一些东西,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我再次试探。,"不知道。"她低着头,小声回答。看来从她口中是问不出什么

了,不过看她的样子,我心里已有了数。

沉思片刻,我再回到班上,找了几个在班上较有威信,以前常和她一起玩的女孩子,询问她们的看法。她们都表示不愿意再和她一起玩,甚至有的还提出了"捉贼"计划。我不同意她们的做法,而是告诉她们,每个人都会犯错,重要的是小萍同学是否能知错就改。她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大家的排斥,而是宽容与帮助。作为同班同学,大家有责任去帮助她改正,让她感受到集体的关怀,而不是让她再一次犯错误。通过我的一番话,大家翻然醒悟。

在我的建议下,这几个学生行动起来。有的主动陪她回家,有的下课邀请她一起做游戏,有的故意在和她一起聊天时谈一些类似事例的危害,却又不点破。经过一段时间,小萍又和同学们打成了一片,班里也没有再出现类似的事件。

新年的时候,小萍在送我的卡片中写道:"老师,我曾经犯了错,却没有勇气承认。谢谢你和同学l'17的宽容,让我重新找回了自我。"

任何人都可能有缺点,作为各方面远不成熟的小学生,更是如此小萍的转变,既让我体会到了教书育人的真正内涵,也明白了蒙上灰尘的心灵需要小心呵护。这张小卡片是一个特殊学生成长的记录,更是老师爱心的凝结。对一个有不良习惯的学生,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我之所以在班级发生多次失窃现象的情况下,没有正面和小萍接触,是因为作为班主任老师既不能无端怀疑一个学生,也不能简单伤害一个问题学生的自尊。在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动员其他同学以宽容的心灵对待这位同学,促使她在宽容和谐的环境中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从而认识自身的缺点,改正不良习惯;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体验到教师无声教育的力量和人格魅力。可以说,是宽容与爱,使这个问题学生体验到人的尊严

和价值的巨大力量;而宽容与爱,也体现了班主任老师的教育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