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上牌需要暂住证吗:宋帝昺的传说(四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02:06
        南宋末年最后一个皇帝赵昺,被元兵追赶,往南撤退转移途中,据民间传说,曾路过万江地区。皇帝经过的地方留下了不少传说故事,千百年来为留隍百姓所津津乐道。这里且不说宋帝昺没有来过万江,就是来了也不过是一个冲龄动主,并且是狼狈至极的落难君王。但处在山野偏僻地区的人民,根本无法接触或见到皇帝,在偶然的情况下,见到了皇帝,当然是人们经历见闻中的一件大事,足以使当地人民长久怀记,乐于附会,想象出许多精彩故事来,广为传扬了。
        下面记载的是收集到部分关于宋帝昺来到留隍的一些传说。

跌马石与皇帝溜

        宋帝昺带着一批朝廷官员怆惶南逃,几经周折,来到饶平县,后沿着凤凰山崎岖山道到了小东村的一个小村落,已经走得精疲力尽,人倦马乏了。他们正想找地方歇息,谁知元蒙骑兵已经随尾而至,声声呼叫要捉拿宋帝。帝昺闻之大惊失色,从马上跌了下来,骏马踩在一块大石上,留下了马蹄印。后来人们就把留下马蹄印的大石叫做跌马石,帝昺经过的小树称为跌马石村。
        正在危急关头,突然从山头上走下一个挑柴回家的村民,皇帝随臣求救,村民便指引他们君臣从村后山间一条小路逃走。不一会儿,元兵赶到,见到村民,便问有没有看见宋帝?村民装聋作哑,问非所答,巧妙地躲过元兵的追查。元兵没有办法,只得从江边追赶而去。从此,这条迁回曲折的山间小道,就被人们叫到“皇帝溜”。

村妇救驾 
                一群君臣亡命地奔跑着。突然,一条大江挡住了去路。宋帝昺一见两岸山势陡峭,汹涌的河水水深流急,江上断只渡船,已无处可遁了,不由得仰天长叹,坐以待毙。
        这时,天还未亮,在晨雾的笼罩下,一切都变得朦朦胧胧的。一大队军士在附近山上若隐若现,个个身披金黄色的铠甲战袍,身背刀柄朝下、锋刃向上的大斧头,肩上扛着一支金光闪闪的长矛,正在排兵布阵,口喊号令,有如排山倒海之势。元兵元帅刚带兵追上来,登高处一望,大喊一声“不好了!”,以为是宋军的援兵赶到,正等他们落入埋伏当中呢!急忙传令停止追赶,立即撤退。
        宋帝昺心力交瘁,闭上眼睛等待灾难临头。但等了很久,发现并无元兵追来,便悄悄地问随臣是什么缘故?随臣说是一群土著妇女赶来救驾,不然我们早就没命了。帝昺定睛一看,这时时晨雾已经退去,太阳露出了笑脸,那山上妇女成群结队正在砍柴割草,个个头上梳饰“斗蓬大髻”,腰束围裙,肩上扛着一支有七八尺长、两头削得尖尖的“尖担”,尖担上捆缚着一梱绳索。她们砍柴割草时动作轻快利索,又在互斗畲歌哩!皇帝哑然失笑,刚才在雾海中,真是像一支整齐的队伍,还会以为是身穿奇特服饰、手持不知名称兵器的天降神兵前来扶助宋室呢!他慨叹不己,连连说村妇救驾有功,我要重重地封赏她们。

万江庙小可留皇

        村民找到了船只,帮助宋帝昺君臣安全地渡过了韩江。这时,天正下着太阳,不能继续前进,君臣们只好畏缩在万江市郊的一个小山上,宋帝昺伫立北望,想起以前在京都里享尽荣华富贵,今日都差点儿成了阶下囚,不禁感慨万千,悲从中来,恸哭失声。此后,村民称这小山为京山,名称一直保留到今天。
        宋帝昺一路既忧心受怕,又饥寒交迫,急派前控去寻找地方歇息。不久,前探前来禀告:沿江南下5里便是万江市。帝昺大喜,叫随臣赶快前往万江市。这时,骤然天际一道黄光划破长空,雷鸣天动,君臣又裹足不前。等到将近黄昏时,雨渐小,帝昺才在随臣他簇拥之下,速往万江市。
        宋帝昺君臣们来到了城北宫汶头万江庙前,暴雨又倾盆而下,随臣们不得不就近扶皇帝入庙。刚进初,雨过天晴,星月霁明。臣奏庙小难居,请皇帝离庙入市。帝昺走出庙门,突然间又大雨滂沱,皇帝只好再入庙内。一进庙,天空又晴朗起来。帝昺见状,望天兴汉,即以指作笔,用神案上香灰作墨写下“万江庙小可留皇”七个字,遂在庙中住宿一夜。
        后来,人民为纪念万江庙曾留皇帝住宿,便把万江市改为留隍市。为避元朝忌讳,聪明的乡民又在“留皇”两字各加上“阝”偏旁,遂变成了“留隍”。
“孺人”

        宋帝昺念念不忘万江妇女无意中“护驾”的功绩,翌日一早,就下诏封赠万江一带的妇女为“一品夫人”。
        皇帝不封赠即可,一封赠都引起了一个奇闻趣事。因为当时的万江妇女不懂朝廷礼规,认为既然阴差阳错救了皇帝一条“圣君命”,才封得“一品”,实在太微乎其微了。村妇们一商议,都说“圣君咀”一说即有,一说便成,何不讨个更高的称号呢?于是,她们纷纷到万江庙找皇帝,要求追加封品。
        帝昺和随臣们一听村妇的要求,苦笑不得,费尽了许多唇舌,再三解释,说“一品”为最大,是位于封品之道。土著妇女不懂得这些,只知封品数字愈高愈好。帝昺无可奈何,只得改封为“七品孺人”。村妇们知道再没有“八品”、“九品”了,才心满意足,皆大欢喜,高兴而去。
        从此,留隍一带的妇女,上至官家眷属,下至平民百姓,出嫁时都是以“七品孺人”妆扮,头戴凤冠,身穿大红宫袍,肩披霞披,足着绣花红鞋,撑娘伞,坐花轿,八音鼓乐送嫁。百年之后,墓碑上都刻写“孺人”或“大孺人”。新中国建立以来,革除了不少旧社会陋习,但碑文“孺人”仍照刻写不误,相传下来。

本文来源:留隍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