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号的英文:作文讲座:个性化写作的八大技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4:51:32

作文讲座:个性化写作的八大技巧

优秀作文的个性化抒情

作文归根结底是为了抒情。不是吗?

新芽是种子的抒情

绿叶是树苗的抒情

雨是风的抒情

雷是云的抒情

小溪是山涧的抒情

瀑布是悬崖的抒情

高楼是地基的抒情

大桥是江河的抒情

喜是眉的抒情

哭是嘴的抒情

眼泪是双眸的抒情

笑容是脸庞的抒情

……

你来到人世的第一声啼哭是抒情,童年的呀呀学语是抒情,青春的喃喃自语是抒情,中年的指点江山是抒情,暮年的沉吟静思更是抒情。抒情如诗,平仄出生活之韵;抒情如歌,吟唱出人生之韵。自然因抒情而灵动,人生更因抒情而丰富。

而最迷人的抒情,是充满个性的抒情。

也许你要问,个性到底是什么?

坚硬是石的个性,柔韧是苇的个性,清澈是水的个性,透明是晶的个性,雄伟是山的个性,奔腾是江河的个性,热情是太阳的个性,明净是月亮的个性……个性是生于茫茫人海中的那一个“我”,是众生相里千淘万漉之后的那一种“独特”。个性是“你之为你”的首要条件,个性更是“我之为我”的最本质理由。没有个性的人生是平板的人生,没有个性的社会是圆滑的社会。个性是人支撑血肉的脊梁,更是人之风骨的精髓。

那么,抒情的个性是什么呢?请让我带领你,以抒情作桥,走进古今中外的心情。也许我的分类不一定很恰当,但我们由此可以多角度地领略个性化抒情的万千丰姿,学习个性化抒情的方法与技巧:

一、探索个性化抒情的心灵律动

抒情,从理论上来说,是对主观感情的抒发和表达。如果剖开其内核,我们就会发现,这种抒发和表达所展示的心灵律动有着鲜明的个性。有的如缓缓流淌的小溪与从容前行的大河,有的如暴涨的洪水与奔腾飞泻的瀑布。而这,构成了个性化抒情的第一道风景。

1.倾诉。

这是一种黏液质的抒情。它的特征主要是尽情地表达和诉说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倾诉者内心世界的展示是酣畅淋漓、连续不断的,所吐露的情感往往是缠绵的、细腻的。

说到倾诉,必然要提到的就是屈原。

在屈子的许多诗章中,我们可以屏息静听到诗人是那样深情地向世人倾吐自己内心深处细腻而深厚的情肠。通篇的“陈词”之语,以及“哀”、“恐”、“伤”、“固”、“犹豫”等词都充满着倾诉的渴望。甚至从一些篇目的题目上我们也可以体察到这种沉挚深婉的情感,如《惜诵》的“惜”、《抽思》的“抽”、《怀沙》的“怀”、《悲回风》的“悲”等。屈作中的字句,吟诵起来大都厚实、深邃、凝重,恰似一股股缓缓折行奔淌不息的川流,又好像千年古钟发出的一声声深沉的、余音不绝的巨响,无不令人动容。特别是在《离骚》和《九章》诸篇中,屈原将自己的怨愤之情用类似吞声饮泣的方式倾吐而出,情绪延伸回环,气势跌宕反复,更是激荡读者胸怀。

在现代白话文中,倾诉之绝章更是比比皆是。

难忘朱自清《背影》,一为情感深沉真挚、叙事描写细腻入微,二为抒情的绵密与厚重——情如织在读者心中的网,趋之不散。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这样的抒情是作者面对艰难世事的一声长叹,是追怀父爱不得排遣的一种挣扎。在这些绝不煽情的文字背后,有着一定生活经历的读者必定会读出人生沧桑。由此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朱自清的另一名篇《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的语言无疑是华丽而雅致的,但其中的抒情却是委婉而凝重的。你不会忘记这样的一些文字: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倾诉式的抒情就是这样地注重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这样的抒情低沉曲折却绵长幽远,余音绕梁久久不绝。

与此异曲同工的是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之所以能成为无数游子共有的心声,其魅力不仅在于意象选择与组合的巧夺天工。因为这仅仅只是表象!诗的动人之处在于抒情方式的极端个性化。不是吗?情感起点和终点的蜿蜒距离,连接意象的“情感流”的时空更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感推进。缓慢的却是涌动的,沉郁的却是顿挫的。这样的倾诉,真正地构造出了《乡愁》逼仄却又无比广阔的情感空间。

说到倾诉,我们还很难忘记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拳拳之心,杜甫在《春望》中的感花溅泪,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对百草园的依依惜别,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对咕咕叫着的鸽子的深情询问……

2.爆发。

倾诉并非纤细软弱的代名词,但它的呈现姿态肯定是如泣如诉式的,有着“幽咽泉流冰下难”的坎坷美。与此相对应的却是情感不可遏制的爆发,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是大河向东流,是该出手时就出手。

说到爆发,绕不开的诗人是李白。浸透盛唐时代文化精神和理想主义的李太白,生性澹荡,意气高扬。他既得楚骚的遗韵风采,又不乏三楚哲人的悲剧精神。他结合自己的内在禀赋和生活境况,挥洒出顾忌较少、直言颇多的诗歌语言。比如,同样是对黑暗势力的痛恨不满,屈原是诉语娓娓:“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怒”,“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李白则大声力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从这里可以看出倾诉与爆发的明显差异。为了表达激昂充沛的感情,李白主要采用奔放豪爽、跳荡飞动的语言。他有言即说,有情必发,心到诗成,毫不经意。李白的情感系统一经触发,便如洪波涌日、天穹降瀑似地喷薄跃出,一泻千里。它用奔腾的语调和激烈的言辞来震撼读者的心灵。《将进酒》、《行路难》、《梁园吟》等皆是这方面的典型之作。李诗的爆发着重于力量和气魄,具有雄浑刚健之美。曾巩评李白诗:“又如长河,浩浩奔放。万里一泻,末势犹壮。”

在历代文学作品中,爆发式的抒情精品比比皆是。

还记得关汉卿的《窦娥冤》吗?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这可怜的温顺贤惠的小妇人顶天立地地“站”起来。她素衣飘飘,悲愤难抑,仰面苍穹,指天问地,她这样唱道: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作天!

这是善良的爆发,这是软弱的爆发,这位本应该以倾诉的姿态出现的小女子以爆发的刚烈姿态重生。“爆发式抒情”成就了文学史上这一感天动地的另类女性形象。

如果说窦娥还只是故事,那么谭嗣同则是真正的历史了。“戊戌变法”失败,刑场上,他神色凛然,从容挥毫抒写心情: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好一个“我自横刀向天笑”,好一个“去留肝胆两昆仑”,我不禁想起了几百年之后,在重庆高高的歌乐山上,又一位叫陈然的革命志士也曾凛然高歌:

我渴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冲腾

将我和这活棺材一起烧掉

我将在烈火与热血中

得到永生

后来这豪迈的抒情真正砸碎了白公馆与渣滓洞的铁牢,而成了歌乐山的绝响。与此遥相呼应的,是透过历史厚重的脚步声依旧遥遥传来的热血之音,虽然时间已经久远,它们却依旧撞击心胸,千年不散。

秋瑾在爆发: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鲁迅在爆发: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周恩来在爆发: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这就是爆发啊!剖开我的胸膛,掏出一颗心来,给我的祖国,给我的事业,给我的追求。爆发之美,美在激情涌动;爆发之美,美在酣畅凌厉。

不要以为爆发都是悲壮的情感,爆发其实更是塑造优美壮美的使者。

有诗意的爆发,《春》不是吗?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有崇高的爆发,正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有语重心长的爆发,记得张洁的《挖荠菜》吗?

在他们看来,我们的有些见解和行为,都像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出土文物——离他们的现实生活太远了,不顶用了。自然,我也并不认为我们的见解和行为就完全正确。只要他们不觉得厌烦,我甚至愿意跟他们谈谈我们在探索人生方面曾经走过的弯路,以便他们少付出一些不必要的代价。我真希望我们之间不要成为隔膜很深的两代人,而是心心相通的朋友。

有自豪的爆发,请听《黄河颂》: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就是爆发,它绝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它是“未成曲调先有情”。它既是关东大汉的仰天长啸,又是江南女儿的倾情一歌。

二、欣赏个性化抒情的外在情态——婉约与豪放

倾诉与爆发是我们探讨的个性化抒情情绪流淌的潜在方式,如果我们察其外观,可以发现其个性化的表达往往不是婉约就是豪放。

婉约与豪放是词的艺术风格,用在抒情上可能不是最恰当的词语。这犹如南宋严羽论诗“大概”有“优游不迫”与“沉着痛快”,清朝姚鼐论散文风格之分“大体”有“阳刚”与“阴柔”,近代王国维论美学“基本上”是“宏壮”与“优美”吧。

1.婉约。

这里阐述的个性化抒情之“婉约”,是指抒情内容的缠绵、清新、恬淡、沉着……总之,情感之流是稳健的气定神闲。

(1)缠绵悱恻型。

记得《天净沙秋思》吗?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在这首抒情小曲当中,一直踯躅着忧伤的情绪,会使我想起岑参的一句诗“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小曲短小,忧思却“山回路转”,缠绵不绝。

与此相类似的古诗词还有太多,李煜这样缠绵: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而李清照是这样缠绵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这是“婉约”缠绵出的人性的软弱,人生的真实。

(2)清新明快型。

看何其芳 的《秋天》: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读完这段诗,我们似乎能听到“丁丁”的伐木声,肥肥大大的瓜果们的嬉闹声,眼前似有露珠们晶莹剔透活泼泼的笑容,而周围马上清香缭绕。于是即使身在炎热酷夏,身上便也凉爽起来,心情也亮丽起来——作者用明快的抒情赠与了读者一个明快的秋天、一个明快的心情。

夏天也是不错的,你听: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相同的丰收的快乐,不同的快乐的情调。每一个字眼都喜笑颜开,每一处停顿都激起了最晴朗的想象。当心弦被快乐地拨动而跳跃,相信还有一串明亮的抒情也会像排云而上的晴天一鹤,顿时会让你本已明媚的心灵颤动出别样的美丽。这是何其芳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清新明快的诗句抒发着对青春活力的赞美,展示着心灵对生活最纯洁的期盼。

(3)哲理深蕴型。

也许生活的修饰语大多数时候并非清新明快,所以诗人们在人生的很多时候都处于一种沉思的状态。于是,抒情也就常常以一种哲理的面孔出现。

古人自不必说了,他们已经习惯在轻斟浅唱之中悟出宇宙奥妙。王昌龄曾对着明月感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而张若虚在“春江潮水连海平”的夜晚叹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苏轼比张若虚达观得多,他醉问青天之后大彻大悟,喊出了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千年来,从“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到“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到“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千年月一轮,朦胧了多少情愁多少爱恨。

除了明月,古诗文中俯拾皆是因对人生的思考而抒发的情怀: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湾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安石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苏轼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赵翼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蒲松龄在“杀狼”后击掌欢呼“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王安石在惊闻方仲永已经沦为常人后顿足长叹:“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哲理常常和议论相伴。但透过理性思索的外壳,我们更能感受到成熟的思考在涌动,深蕴的哲理让个性化抒情风华独具。在现代文中,“情”与“理”的交织同样完美,欣赏两段: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莫怀戚《散步》

……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中有哪一颗成了小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阴,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张晓风 《敬畏生命》

抒情因哲理而凝重,哲理因抒情而诗化。这一类的抒情已不仅仅是心灵的呐喊,那是对生活的解剖对灵魂的拷问。它来自于睿智的头脑与独到的感悟,支撑个性化抒情的只能是个性化的思想。哲理深蕴让个性化抒情具有了弹性和张力。

2.豪放。

这里阐述的个性化抒情的“豪放”,是指情感表达状态的激烈和涌动。其常有的呈现状态大概可以分为两种:

(1)深沉炽热型。

这种抒情肯定也是缠绵和悱恻的,但它的表达形式却是热情澎湃的。热情包容了缠绵,澎湃激越了悱恻,这种抒情于是铸炼了温柔,形成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感态势,让人沉浸又激动,欲罢不能。

冰心最是清新脱俗的诗人,但同时她也是最煽情的高手。在《纸船》的最后,在茫茫的太平洋上,迎着天风浩荡,她向她的母亲深情呼唤: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这哪里是“求”?这是呼告,这是命令,其深沉炽热的情感就是太平洋也要为之动容啊!

还有闻一多《七子之歌》,句句都是含泪泣血之作,可是震撼人心的绝不仅仅是思之缠绵,而是爱之忠诚,情之激越。试读一首: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不是在地底下徘徊欲吐不能的深情,这是绝不压抑绝不含蓄不吐绝不罢休的爱和战斗的宣言。“缠绵”已锤炼成了战斗的武器,悲情如火,寒光闪烁,正气凛然。

张晓风在《行道树》中这样坚定深情而豪迈地抒发自己的人生观:

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但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这是多么唯美而又至刚的抒情!这对奉献的虔诚难道不是世界上最深沉炽热的情感吗?

还有一种深沉炽热要直白一些。比如贺敬之 的《回延安》: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的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这已经是煮沸的情感,双唇一动,漫天飞舞的是浓情热爱。陕北的信天游啊,炽热得烫手烫心,洒脱得豪气淋漓。

(2)壮勇刚健型。

这一种豪放的抒情美在“刚健”,往往是扼住命运的喉咙后的一声大吼,气血沸腾,声震天地。

曹操这样吼: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李白这样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杜甫这样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陆游这样吼: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李贺这样吼: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龚自珍这样吼: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陈毅这样吼: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当然,吼得最豪放的当数毛泽东,他豪放出了一个新的中国。他的抒情一度成了中国的号角。你听: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当然,绝非宏图大志改朝换代才需要刚健的抒情,让我们来听一听安塞腰鼓的抒情吧: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安塞腰鼓,这是捶出来的抒情,捶出来的刚健。捶打安塞腰鼓的形象,被抒情成了中华的造型!

再听一听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结尾那段激情洋溢的演说词:

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这样的抒情刚健雄美,掷地有声,让人读后顿生民族豪气。中华之魂,就是在这样刚健的抒情中熏陶出来的啊!

三、琢磨建构个性化抒情的表达方式

读完以上的文字,相信你的抒情之弦一定被拨动了,你渴望在个性化的抒情中燃烧个性。也许你要问:我们也能抒发如此动人的情感吗?当然能!如果你热爱生活,如果你愿意感受生活,如果你迫切需要表达生活,那下面的方法,可以引领你进入抒情的斑斓世界:

1.引吭高歌,直抒胸臆。

这在“抒情”的理论范畴叫“直接抒情”。指作者不借用其他方式而直接地倾吐胸中的感情。直接抒情比较直白、热烈,多用带有浓重感情色彩的判断句、陈述句等,同时经常会在句中使用感叹词以助声势。

直抒胸臆的优点是爱憎分明,表达酣畅,情透纸背,入木三分。

看梁启超的《少年中国 说》: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

再看茅盾的《白杨礼赞》: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我也有一段自己很喜欢的抒情文字:

孩子们,请相信爱,相信沧海会变成桑田,相信“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相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相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相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相信“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没有什么技巧可言,真的,直接抒情就是种子必然要萌芽,是含苞的骨朵儿必然要开放,是成熟的胎儿必然要破母腹而出。如果你有足够丰富足够真挚的情感并有足够时间足够力量的酝酿,那么绝不会有爆破不了的炸药包,也就绝不会有难产的抒情。

2.婉转沉吟,情感渗透。

这在“抒情”的理论范畴叫“间接抒情”,指作者不是直接出来抒发对人物、事物的感情,而是在叙述、描写、议论甚至说明中渗透自己的强烈感情。

间接抒情是“遇山开山,遇水搭桥”的抒情,它美在渗透,巧在灵活。它本就是经历了个性选择的抒情方式。

(1)寓情于叙事。

这就是叙述性抒情。它的个性是用充满感情的笔调进行叙述。

让我们走进这样一个故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这轻快调皮的叙事中,青春溅落了一地,欢乐挤满了整船。故事中何曾有一个抒情的词语?但是够了,难道我们听不到叙事中快乐音符的蹦跳吗?

还有更为朴质的叙事: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临时的问题必定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都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在叙事的末尾,甚至连一个感叹号都没有。这个句号就是邓稼先忠厚朴实的人格,这个句号更是杨振宁无声的抒情啊!

(2)融情于描写。

这就是描写性抒情。把感情倾注、融会在描写之中,让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的描写帮助抒情。

其实,没有任何描写是不带情感的。描写可以是粗犷的、细腻的,可以是浓墨重彩的,也可以是水墨写意的,但情感,永远是描写的感性地基。看吧: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紫藤萝瀑布》

多么独到的观察,多么独到的描写,多么富有画意和诗意的抒情啊!

在写景抒情的散文中,这样的描写数不胜数: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这里朱自清抒发的是春的宁静。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这是老舍抒发的冬天的安详。

(3)寄情于议论。

不需要交代论据,也不必进行论证,只要用饱蘸浓郁感情的语言来议论人物、事物、景物,这就是议论性抒情的个性。鲁迅的“投枪匕首”下,经常有这样精辟而深刻的抒情。

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那首著名的《有的人》,不是几乎全由议论组成的吗?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还有《陋室铭》中的“孔子云:何陋之有?”《潼关怀古》中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样的议论直入人生的内核,在深刻中我们何尝体会不到对某一种人生的热烈赞美?

(4)蓄情于说明。

或许你不相信,说明也和抒情有关,是的,不是很多,但绝非无踪可觅。因为抒情实在是人生的天性。比如:

从崇祯九年起,霞客按着预定的计划作万里远游,于九月离家入浙江,十月入江西,转年正月到湖南,三月过湖南入广西。第三年三月,由广西入贵州,五月由贵州入云南,又往返于云贵边界间,最后于第四年四月横贯云南直到腾越(腾冲),这是霞客西游最远的地点。

——《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

在有点儿让人眼花缭乱的说明中,你不会感受不到惊叹与崇敬之情的涌动。又如: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从“千态万状”、“惟妙惟肖”当中,你一定能够明白说明是怎样地不知不觉渗透了抒情。

四、探讨个性化抒情的表达技巧

就我个人的认识而言,技巧永远只是技巧,它属于浅表层的辅助性的工具。它并非个性的本质。但技巧的娴熟应用有利于展示个性却是勿庸置疑的。

1.联想想象张起个性化抒情的帆。

几乎可以这样说,任何奇伟瑰丽的抒情都需和联想想象联姻。

重读《逍遥游》,重读《牡丹亭》,重读《天上的街市 》,你会掩卷惊叹,联想想象是文学的双翅,更是个性化抒情的泉源。

2.象征手法拓开抒情的个性化天地。

很难想象,如果《行道树》仅仅是写树,如果《白杨礼赞》傻乎乎地赞美的仅仅是白杨,如果《我是一条小河》的背后没有那样广阔的联想空间,如果读者只能用脚而不是用心走在那条《未选择的路》上,我们的文学史和心灵史会少了多少精神的家园。

有一种个性,通过象征,将会让抒情曲径通幽丰姿绰约妩媚迷人。

3.修辞方法提升个性化抒情的品味。

当抒情决定以文字作为载体,这就决定了修辞应用的个性化。修辞的应用就好比女人之于化妆品,高明者必然化平庸为神奇。请看:

比喻: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鲜露琼浆?

拟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大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排比: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它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

对比: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反复: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其实,说了那么多,所谓个性化抒情不过是:

对自然对人生对自我独到的感受与思考加上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必须要聒噪几句的是,个性化抒情并不玄乎,当洗净其华丽外表,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个性,其核心不过是——“真性情”。

个性化抒情的境界,是通则行云流水,顺则信手拈来,放则倾盆而出,收则群响毕绝的境界。

典范

高个儿,真好

李想

我从小就厌食挑食,再加上遗传因素,便成了现在这矮个子身材,虽说浓缩就是精华,但太浓缩也是不好的,大大小小的麻烦事真是避之不及,经常逼着我感叹:“高个儿真好!”

“宝贝!妈妈给你买了条裤子,来看看如何?”这次,妈妈的确有眼光,看中的是一条漂亮的牛仔裤,我激动地对着镜子试穿一番。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裤子多出了整整半个多手掌,此时我老爸又回了家,唉,在父母面前出洋相真不是滋味,只好灰溜溜地逃出门去!高个儿真好!

从开学第一天起,我就发现我班出“野人”了,个个那么高,实际上是我太矮了。集体早会上次次我站在第一个,在领导的眼皮子底下,几乎是动弹不得,实在不爽!体育课上也总是往边站,因为矮没办法!平时,与朋友结伴而行就我最矮,而且还比别的同学矮出半个多脑袋,简直丢脸极了!高个儿真好!

体检时,特别是量身高,巴不得最后一个上,免得别人次次惊叹道:“天啊!还没有××米,肯定是严重营养不良!”高个儿真好!

下课后,只听见同学们议论纷纷:“听说个子矮的人不好找工作啊!”“反正你又不矮,怕什么呢?”“就是,可那些矮的同学不就倒大霉了嘛!”此时,我早已是面红耳赤了!“谁说的啊,你们怎么这样说啊!”哈哈,终于有人肯为我们这种苦命人说理了。“矮个子可以去学航天技术啊,比如杨立伟就是嘛!再说也可以去当演员(侏儒)嘛!”唉!没想到,不是来为我们说理的,而是……高个儿真好!

唉,矮个子的人就是可怜啊!为了摆脱我现在的状况只好采取增高计划:1.自我安慰(减少忧虑);2.吃增高药;3.多运动;4.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可这些从没有一针见效过,这个让人头疼的矮身材何时才会离我而去呢?

高个儿,真好!

点评:你一定看得出这篇短文的小作者并非语文高手更非作文高手,但读完此文,我毫不犹豫地就给了她最高分。喜欢这篇文章,喜欢她坦坦荡荡的抒情,喜欢她毫不矫饰的文字。知道吗?这就是个性——真实的苦恼,痛快地倾诉,像一路蹦跳而来的经历了一点点坎坷的小溪,连哭声都是透明的。我被感动了,你呢?

岳晓菲

古来以手为题的诗词颇多,《诗经》中那淡淡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更是名垂千古,至今仍被无数后人传诵着。

手之妙,在这一“执”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幼时蹒跚学步,便是从父母这一“执”上开始的。于是乎,人生起于手,起于执。这一执便执出了血浓于水的亲情,留下了银发老母双手握十的等待,牵动着他乡游子视手思乡的兴叹。少时的友情,也恰恰是执于手中的。不谙世事的孩子只知道两只手深深地握在一起,便是誓言,便是承诺,便是一辈子不离不弃的友谊。这一执,留在记忆里的是春花浪漫时银铃般的笑声,是秋去冬来时紧贴手心的温暖。恋人的爱情,也是在手中滋养的。那双手相握时胜于万语千言的心灵交汇,那挥手别离时好过抱头痛哭的难分难舍。这一执,漫漫人生路似乎就有了依靠,有了陪伴,有了海枯石烂的许诺。这儿的手,母亲的手,孩子的手,朋友的手,恋人的手,牵的可都是心哪!

不禁想起了那被古人以寄情的手绢。官宦之家的小姐们质地光滑的精致绸绢;小家碧玉们亲手缝制的独特手帕;甚至于近代男人们赠于妻儿的大方巾,都是无比深刻地流露着那绵长悠远的深情。手绢起于手,手源于心。心手交汇,赋予手绢的自是那不可言喻的惊天动地。日本名片《黄手帕》看哭了多少人?哭,为手帕,为叠手帕,为叠手帕的手,为让手如此义无反顾的情。

逃脱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近在咫尺的还是现代人的手。是的,它们白皙了,漂亮了。但它们却变冷漠了,一如都市男女僵硬冰凉的表情。没有人伤心地在它的指间轻呵一口热气,没有手绢为它揩去所有的孤独与不快。现在的手啊!在那些过于鲜明的对比中,逝去的恰是那份柔美精巧的心情。

我对手的重视与乞望仍在保持,一如我对手绢的钟爱一直继续,从未停止。我挥动衣袖,注视着那双迎风泣泪的手,它挂上凄绝的微笑呜咽着说:“我们别分手,好吗?”

点评:如果话题为“手”,你能在短短40分钟之内如此精彩地抒情吗?借手写情,从一“执”字切入,写尽了亲情、友情、爱情。我们民族甚至其他民族千百年来最珍视的情感竟用这“执手”就诠释了,真可谓心思灵巧,举重若轻。小作者抒发的是对人类情感文化的认识、体味、思索,这是委婉的倾诉,这是缠绵悱恻的反思。情如涓涓细流于无声中汇成激流,撞击心胸。

推开这扇门

卢容

广告一:背景是一堵很脏的墙,上面一扇不起眼的门。一个小女孩在墙边哭,一边哭一边开门,门一开,温和、轻柔的光照在女孩的身上。屋里是一套家具,摆得很温馨,女孩的父母正笑着向她招手。台词:“光明家具带给你家的温暖!”

我说:原来在你最走投无路,伤心欲绝时推开面前的门,或许等你的就是一片温馨。

广告二:一个稚气的小女孩心里默默地想:我有新妈妈了,可是我一点也不喜欢她……(画面切换)小女孩看见新妈妈为她挤的牙膏,高兴地推开新妈妈房间的门,笑了。台词:“雕牌牙膏,心灵交汇。”

我说:人与人之间往往就只隔了一道门,它既坚如钢铁又薄如蝉翼,只要下定决心推开了,便是无尽的爱意,无尽的关怀。

广告三:一个青年男子正站在雨中,雨水湿了他的发梢,向下滴水。青年男子沉重地低着头,开始慢慢挪步。男子走进一家似乎大门紧闭的商店,好不颓废。他推开门——一瓶“七喜”映入眼帘(他的头发竖了起来)。他一刻也不耽误,直奔“七喜”,活力异常。台词:“七喜,你最惊喜的发现!”

我说:不要总以为自己很低潮,很颓废。这也许正是个不可多得的转机,只要你推开心中压抑、封闭的门,总有惊喜让你发现。

广告四:画面中央站一位白裙长发的女子,面前有五六道门。她迫不及待地推开第一扇门,里面是一盆干枯的玫瑰。然后是第二扇,第三扇……(提示:此前画面为黑白)她推开第五扇(画面突然变为彩色,灯光打强)。水晶之恋:果冻摆成心形,她男朋友笑着起身。台词:“水晶之恋,爱你一生不变。”

我说:人生不是没有乐趣,只是你开错了门,或是没有勇气去打开幸福的门。

关于门,有说不完的哲理。当你推开了门就一定会品到人生百态,看到世事精彩。生活,就是推开一扇又一扇的门。所以,在人生的每个时刻,你都要勇敢地对自己说:“推开这扇门。”

点评:如果你知道这是一篇以“门”为话题的考场作文,你一定会击掌称奇。是啊!好精巧的构思,好奇妙的选材,好独到的感悟,好匠心的抒情。我告诉孩子们:你看,这就是个性化的抒情了。清新明快,委婉典雅,富有童趣而又满怀哲理。当你面对眼花缭乱的生活,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奇思妙想呢?对于善于欣赏善于思考善于整合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抒情,想不个性化都不行啊!

壮哉!巴渝美食

郑绍毅

第一章刀锋边缘

你的生命舞蹈在刀锋边缘。你以血肉之躯上刀山下火海,慷慨赴命,竟无风萧萧兮易水寒。你的襟怀让所有的食客汗颜。巴渝刀削,刀尖上削出来的精彩,热锅里跳出来的豪迈。你,是一个真真正正的重庆男子汉。

壮哉,刀削面。

第二章辣子传奇

巴山蜀水凄凉地,辣子频频演传奇。

火锅:翻江倒海中最艳的色彩是辣子。

豆花:白水凝脂上最俏的点缀是辣子。

酸辣粉:扑鼻的香味中最诱人的是辣子。

串串香:让人垂涎欲滴里最搅人的是辣子。

辣子,辣掉了重庆人的郁闷,辣起了重庆人的热情,辣出了重庆人的豪爽。辣出了好山好水好人情。

壮哉,重庆辣子。

第三章山水柔情

大鱼大肉总会吃腻,鸡汤膀汤总会喝烦。于是巴渝的桌上就有了一道永恒的菜——活水豆花。重庆人爱豆花儿:豆花中有活水——如长江嘉陵江。豆花中有山川——南山歌乐山。豆花儿最白,是重庆汉子坦坦荡荡的胸怀。豆花儿最嫩,是重庆妹子最柔软的情怀。好豆花得有好佐料:油辣子、香味精、粗沙盐。红是红白是白豆花摇身一变风姿万千。豆花儿最土,是大豆最原始的呐喊;豆花儿最纯,是河水千年万年最澄澈的等待;豆花儿最香,是水与山永不褪色的憧憬不老的爱。

壮哉,豆花儿!

点评:这便是最具有巴山蜀水个性的抒情:像火锅一样的热烈,像长江一般的豪迈,比南山还多姿,比歌乐还多情。个性化的观察个性化的感受与个性化的表达交相辉映,硬是赋予了巴渝美食奇特的生命力。妙哉!巴渝美食!

翻书

罗超

你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动作:左手轻轻地托着略显棱角的书脊,右手将书身稍弯曲,食指慢慢地向可以打开的这边滑动,书页便一页页地从你的面前蹦跳着越过。

你可以把这当成一种感觉。左手托着书脊的硬硬的感觉;食指被快速翻动的书页弄得发痒的感觉;听着书页跳跃时哗啦啦歌唱般的感觉。

一个最普通的动作与一种绝不普通的感觉奇妙交织的瞬间——这,便是翻书。

书页的本身是由略粗糙或华丽的纸张组成,单单翻动它本身,充其量不过是看到写着密密麻麻的文字的页码在眼前飞快地掠过。这不叫翻书,这叫翻纸。翻书,应翻的是它的灵魂。

古语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翻书,便是要翻出颜如玉,翻出黄金屋来。翻鲁迅,便要翻出鲁迅手拿笔杆,肩挑大梁,一身正气;翻莎士比亚,便要翻出一代艺术巨匠灿烂的智慧;翻霍金,便要翻出物理天才在逆境之中对宇宙从容的诠释;翻奥斯特洛夫斯基,便要翻出人生对命运含笑的俯视与挑战。

翻书,翻的不光是书,翻过的更是时间,是空间,甚至是超越两者的。翻书,是翻越时间,与历史对话;是翻越空间,与宇宙交流。你目睹荆轲刺杀秦始皇的滔滔热血在蒸发,聆听成吉思汗逐鹿争雄的呐喊狂叫,体会李贺壮志未酬身先死的遗憾。你邀李白对酒当歌,远渡荆门;你和苏东坡共赴赤壁,怀古伤今;你看陶渊明自在种豆,悠然见山;你羡柳宗元漫游西山,心凝形释;你更慕王安石晨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

时间与空间在交谈,历史与现实在会晤。这就是翻书!诗画的幽香与无妄杀戮的血腥,得志者的笑容与失意者的哭泣,全混在了一起扑面而来。你分不开,也不必分开,不想分开。这就是翻书翻出来的生活,翻书翻出来的了悟。

于是,翻书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动作,一种感觉,翻书已成一种境界。

点评:谁说初中学生的作文就难有文学和文化底蕴?谁说初中生的抒情总很浅薄很无聊。读到罗超的这篇《翻书》,我心大慰。且不说小作者对生活中一个普通而平凡的动作的细细感悟让人动容,最让我情不能自已的是当我读到“你邀李白对酒当歌,远渡荆门;你和苏东坡共赴赤壁,怀古伤今……”这些句子时的感动。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文化底蕴离我们的学生真的并不遥远,如果教师能让文化成为学生血液的一部分,那么,哲理化的抒情离我们的学生还会远吗?

体验

请你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心灵世界:

还记得那些曾经感动过你、震撼过你的情景和事件吗?如果你真正地为此心动过,请你为此写一段抒情文字。

如果你第一次面对大海,如果你第一次面对雪山,如果你第一次看见沙漠,如果你第一次……这些第一次一定会掀起你内心的狂澜。请用你独具风格的文字抒发你独具风格的感受。

哪一篇文章让你最难忘?你能用抒情的文字表达他们对你心灵的浸润与感化吗?

请你尝试用倾诉与爆发两种截然不同的抒情方式抒发你对同一事物的情感。

优秀作文的个性化感受

一、什么是个性化的感受

所谓感受,通常是指接触外界而得到的认识、体会、领悟。把这种认识、体会、领悟,用恰当的语言真实地表达出来,就是谈感受。从角色形式上看,感他人之所未感,言他人之所未言,你的感受就区别于他人,拥有了你的个性,你所谈的便是个性化的感受。

二、如何进行个性化感受

1。个性化感受来自个性化观察,眼中有“我”,心中才有“我”。

(1)真处看,纯真之眼见卓然。

成人在尘世沉浮久了,对人对事寻问作答,均难以摆脱逐渐形成的诸多思维定势,感受容易多共性,少个性。孩子遭际与因袭的东西少,往往跳出各种定势的局囿,生发出令人震撼与汗颜的感受。究其因,落在一个“真”字,童言无忌,纯的可爱,真的可贵。同学们务必珍惜自己的纯真之眼,那才是你这个生命季节中最最可贵的东西,你的“专利”。那种学成人,仿老人,用冷峻淡静的目光看世界,以世俗圆滑的心态想问题,说大话,套“深语”,与其说是“成熟”,不如说是“失真”。那也是一种可怕的“生命失衡”。个性化的感受首先是生命年轮的个性化拥有,跳过了就不是你自己了。湖北江陵郢都中学初二学生李煜辉写过一篇题为《逮老鼠》的作文(刊于2001年2期《语文学习》),他怀着一颗纯真的童心,跳出“老鼠是坏东西”的简单思维定势,看到了小动物之间的亲情,想到了“毙命”之外的思考。无论是老鼠母子间的亲情,还是小作者由此激发的珍爱生命的纯情,都是美丽动人,令人耳目一新的。所以,他的个性化感受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广泛关注,影响深远。

(2)细处看,滴水之光见太阳。

“细处”可以是细微之物。贾平凹从一块丑陋的小石头上,看出了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揭示了我们在人才观上的世俗偏见,于是他的《丑石》一文便有了个性化的感受,有了非凡的影响。“细处”可以是细小之事。鲁迅从一次雇车的小事之中,见出了最普通的劳动人民的伟大,于是有了严于解剖自己的独特感受,《一件小事》成了人们反躬自省的一面共同的镜子。“细处”可以是细小之举,很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往往蕴含着丰厚的内涵,引发独到的感受。方纪在回忆当年毛泽东同志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国共两党合作谈判时,紧紧抓住了毛泽东上飞机时挥手致意的举动,感悟出了这一历史瞬间深邃的内涵:展示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团结抗日的决心与诚意,宣告的是中华民族一致对外的历史进程,传达的是中国人民必胜的信念。于是,《挥手之间》一文有了非凡的影响。“细处”还可以是细微之言,细微之神(情),甚至是细小之数。20世纪60年代有一位普通工人,看见未划过的火柴扔在地上一根根的,便开始拾捡,越积越多。一位新华社记者知晓后立即赶去采访,由此及彼推算出去,一人一天省一根,一个县,一个省,一个中国,每人每天省一根,得出的是一个惊人的数据,于是《一根火柴的精神》一文问世,渐渐演化成举国上下倡导的一种精神风范。

(3)无处看,蜂逐马蹄得花香。

宋徽宗主持画院考试,曾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命考生作画。获头彩的作品恰恰是一朵花都没有的,画上只画一匹飘逸而来的骏马,其高扬的右蹄旁有几只追逐的蝴蝶。正是这无花中尽得花之神韵,因为蝴蝶宁死也不愿离去,可见马蹄上有多么诱人的花香,可想马踏了多少花才有蹄上浓郁的花香。断臂的维纳斯迷人处也正在其双臂“无”中,因为“无”才有了无数双存在于想象之中的精美绝伦的“有”。欣赏中国传统的诗、书、画、乐等,尤其需要从“无”处看,“无声胜有声”。现实生活同样如此,看上去好似无风景、无感觉的地方,往往是绝版的风景,会引发独绝的感受。亲人相处平平淡淡总是真,真得你觉不出新鲜,“不新鲜”之中正是你定心定意,尽享温馨的特有感觉,那是家才有的感觉,那是亲情的独特沐浴。

2。个性化感受来自个性化思考,脑中有“我”,心中才有“我”。

要脑中有“我”,关键是学会换位思考。

(1)角色换位思考。

凡涉及两人以上的素材,如寓言故事、现实事件等,不同的人在情境中扮演的是不同角色,对情境的发展及其寓意形成起着不同的作用,赋予了不同的意向。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滥竽充数》的故事中角色有三个,南郭、君王、乐工(同伙)。过去大家一直是从南郭先生这个角度去思考,得出的是一种认识,即讽刺不懂装懂混日子的人下场可悲。如从君王角度思考,人们不禁要问:南郭在齐宣王时混得挺逍遥,到齐王时为何混不下去了?由此可得,这则寓言揭示了大锅饭体制实际上是“混混”的保护伞,南郭的闹剧根子在体制问题,哪个地方有南郭出现,在治南郭的同时,须追究齐宣王之责任,否则是治标不治本。再换一换,从其他乐工角度思考,南郭在齐宣王时混了那么长时间,无论是吹出不和谐的音调,还是装腔作势不出声,都逃不过身旁同伙的耳目。为何一直隐而不揭?无非是以为,俸禄有皇帝给,皇帝不管,关我屁事。由此可知,这则寓言揭露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只要个人切身利益不受损,得过且过,其他人爱怎么就怎么,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正是这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劣根性,使得长期以来,我们的社会正气不盛,邪气猖獗。还可以再换,从整体看,南郭蒙混得逞,上下有因,绝非偶然。由此又可以悟出,制假使假由种种因素促成,屡禁不止,则因有直接或间接的保护伞在。真正打假,须标本兼治,从每个人做起。

(2)动机效果换位思考。

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人们从事某个方面的动机与效果也呈现出多种联系,或顺向一致,或反向对立;或动机可嘉,效果可弃;或效果可取,动机可弃。二者换位思考,会有不同收获。

“东施效颦”,就其效果而言,胡乱模仿,丑上加丑,这是寓言的本来义。就其动机而言,不难发现其中有可思考的问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人尤其是这样。丑东施之所以令人作呕地去效法美女西施病痛时的皱眉、捂胸,无非是想改变一下自己的形象,让自己也美起来。这种出于发展、改变的动机是积极主动大胆的,非但不应嘲弄,反应值得赞许。东施的失误在于“效”的目标与方式方法不对。事实上,差距大了要想一下子赶上,难免失败和挫折,“效”出笑话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必经之途,失误——总结失误——减少失误,这就是进步、发展的轨迹。连良好的愿望与发展的动机都不能有的人,才是真正该嘲弄的。古往今来,多少处在不如别人境况的人,不思进取,反而自视清高,不能尝试学习别人,生怕丢面子,落下东施效颦的话柄,其结果,既丧失了个人发展的大好时机,又贻误了民族发展的大好时机。我们近代所以落后挨打,主因不正在于不愿、不敢、不会向“西施”(欧美发达国家)学习吗?

“班门弄斧”也是嘲弄敢为者的寓言。就态度而言,骄纵于尊贤,傲慢于专家,当然是大错特错。但就动机而言,真正的“弄斧”者大多怀有不迷信权威,不盲从定论,推陈出新的胆识,难能可贵,弥足珍惜。伽利略敢于“班门”(亚里斯多德认为两铁球落地重者为先)“弄斧”(提出两铁球同时落地之说),从而为后来牛顿的三大定律问世奠定了基础。哥白尼、布鲁诺敢于“班门”(教皇神学“地心说”)“弄斧”,才有了“日心说”的认识与发展。化学中对基本粒子的认识由分子最小到原子,直至夸克等更为细小之说,都是“班门弄斧”的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在不断地与黑格尔、费尔巴哈等德国古典哲学权威的挑战中,逐渐形成的。苏轼的《石钟山记》本身就是班门弄斧之作(挑战郦道元、李渤的石钟得名之说),尽管他的结论依然未走出“声说”的误区(后人考明石钟山是因形得名),但他敢于“弄斧”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后人并未因此轻视苏轼其人其作。在以创新为主流的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弄斧”的创新意识与科学精神,只是必须丢弃不科学的浮躁与盲动而已。

(3)必然或然换位思考。

任何事物既有必然性,又有或然性,从两面去思考,结论是不同的。以“有志者事竟成”为例,“有志”与“事成”有必然的联系,这是早已有之的定论。换位去看,“有志”与“事成”只是或然联系。因为:志向能否实现(事成),取决于“志”是否符合自身的主观条件(内因),是否符合社会实际环境与需求(外因)。叫聂卫平去举重,叫郑海霞去做体操,再“有志”,也可能无法“事成”。即使主客观条件具备,“事成”还要看“志向”坚定与否,付出辛劳与否,方法正确与否。由此分析,可得出新观点:有志者未必事成。类似问题,诸如:老马识途,知足常乐,开卷有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等,都具有两面性,可以换位思考。

(4)因果联系换位思考。

大千世界中,此事物与彼事物往往互为因果。这种相辅相成性决定了思考问题不能只看顺向的因果关系,还要学会反观因果联系。以“失败与成功”为例。顺向看,失败(因)是成功(果)之母,是惯常认定。反向看,成功(因)何尝不是失败(果)之母呢?因为:成功者面临的外因是鲜花、掌声、拥戴等,这些恰恰是最容易让人昏昏然、飘飘然的陷阱;成功者在历经艰辛如释重负之后,自身需要放松,容易懈怠,自觉不自觉地丧失进取的锐气,各种有害的东西便会乘虚而入,最终自己击败自己。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是伴着朱由检的上吊而溃散,太平天国是随着建都南京而渐败,恩爱如胶的夫妻往往随着事业或经济上的暴发而分手。大至国家宏业,小至个人家庭,失败常常来自于成功。由此可以得出向成功宣战的新见解。类似的荣与辱、祸与福、苦与乐、悲与喜、美与丑等,得失互为因,换位可出新。

三、作品中如何表达个性化的感受

1、真诚坦露。

文章对读者的吸引力,来自作者人格与心灵的坦诚。真诚坦露,即使整篇皆为虚拟,也会显示个性魅力。如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文章如果修饰太精,雕琢太腻,反而扫人之兴。当然,真诚坦露,也并不排斥浓墨重彩。个性化表达的理想境界应是“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是本色,见功力,如学绘画先从素描入手一样,中学生个性化表达应在“真”上打基础。

2、个性挥发。

文体各有所胜,章法各有所长,语言各有其趣,风格各有其味,随各人禀赋扬长而取,因表达需要择善而用。

(1)文体的个性挥发。

指点江山,可取议论文体,在透辟上下功夫。坦露心迹,可取记叙,在细微上下功夫。燃情抒怀,可选散文,在形散神合上下功夫。透视人生,不妨学做小说,在形象塑造上下功夫。同一种感受也可以来点另类尝试,比如“幕剧”的形式,网络主页设计的形式,实体报告的形式,日记的形式,标题化的形式,科幻假想的形式……

(2)技法的个性挥发。

文化文学素养厚的、精当的广征博引,可以使你的感受富有文化品位。辩证思考基础好的,于对立统一之中入情入理,可以使你的感受闪烁理性的色彩。善张弛者,在错综之中更能显出你感受的魅力。善扬抑者,在意外之中你的感受给人印象更深刻。至于映衬、象征、比拟等等,哪一种更适合你的感受表达,你用得最熟练,哪一种就是你的最佳选择。

(3)语言的个性挥发。

文言功底厚者,不妨多一点铺陈对仗,以雅致见长。现实口语好者,可以适当调侃幽默,俗韵也是一种风格。洒脱者,不拘一格求其活;严谨者,规范淳朴见其长;兼容者,淡妆浓抹总相宜,自是高境界。

典型范文:

我的外公外婆

陈吉

我在外公外婆家住了将近十年。外公外婆是一对非常刻板的老人,很少见他们俩说话,我是指两人之间的悄悄话,就像现在的年轻人。每天只是简单不变的台词:“吃饭了。”“该把衣服收回来了。”……包办的婚姻,哪儿有幸福?不过,他们也有浪漫的时候,每天早上四点多,全城还在梦乡之中,他俩已悄悄爬起,去“压马路”。虽从不手拉着手,而且总是一前一后。但在寂静的晨雾中,光是那种默契,已让人觉得有点味道——外公走在前面,可他从来不用回头,就知道该走多快,他能用心感受外婆的脚步,于是她快他也快,她慢他也慢,从没出过错。

有一次,外公去单位领退休金,回来得晚了,而外婆因做饭需要盐,又找不上人帮忙,便独自去买。这本是我的工作,可惜那天染了小恙,外婆心疼,没让我去。大约五点多,外公回来从邻居那儿借盐做好了饭,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外婆回来,这下外公急了,说什么也不肯先吃。我没法了,只好陪着等。外公在家里等得着急,竟跑出门,站在路口张望,终于,我俩从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见到外婆的身影,外公迎了上去。我到现在也没看出,外婆是怎样将手中盐袋交给外公,仿佛已排练了千百次,外公那样自然地从外婆手中接过包。我第一次见外公与外婆并肩走路。当晚,第一次听到外公对外婆发火,还对她进行管制:“以后没人陪,不许一个人去办事。”当时没在意,现在回想起来,总觉得被一丝不易察觉的什么东西感动着。

大年夜,吃过了年夜饭,孩子们围着电视机,大人们忙着收拾碗筷。我走过去,对外公说:“外公,说说你与外婆当年的事吧。这也算是传家宝呀!我听说过,外婆当年是全村的大美人!”一句话,将孩子们全部移离电视机,围坐在外公周围。外公看看我们,又看看外婆,不紧不慢地拉开话匣:“你们的外婆呀,当年可是全村的大美人呀!我和她呀……”这时,外婆正收拾桌子,听到这里,狠狠地瞪外公一眼,又用手掐了外公一把。外公虽痛,却哈哈大笑,直笑得我们一家人大眼瞪小眼,外婆也脸红起来。其实我问的那句话,每年都会有人问,但每年都会被外婆打断。所以每年的“她呀”后面,只有无尽的省略号。但我想这省略号后面的内容只属于外公外婆两个人,我无从得知,也不必知道,虽然我每年都会问。因为这时,是外公外婆最温馨的一幕。

前年,外婆因胃癌去世了,巨大的悲痛几乎击倒了外公。外公有一段时间什么也不做,只是整日守着外婆的遗像发呆,嘴里也不知呢喃些什么。吃饭,睡觉,一点也不规律,人瘦得只剩下八十几斤。我们小辈都很害怕,怕外公再有个三长两短。还是二舅妈有见识:“时间一长,老人什么都会淡忘的,这阵子我们多照顾点,过两个月就行了。”半年后,外公真的没事了,他又开始晨练,只是很奇怪,原来两个人时,走得不快不慢,现在一个人了,应该好走些,可反而走不好,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一会儿又停下等半天。大年夜,没人再提那个话题,大家似乎忘了,可没想到外公自己先说了:“你们外婆呀……”这回被舅妈们打断了:“爸,来,试试这件新衣服。”被打断了,外公没笑,表情好像很伤心。又是一年过去了,我们怕外公太寂寞,又没人照顾,决定再给他找一个老伴。起先没让他知道,只是告诉他去见个人。那天是冬至,上午八点。

我们先出门,可好一会儿也不见外公出来,我去叫他。外公房间门关着,我透过玻璃窗,发现外公正摩挲着外婆的遗像:“今天气温下降很多,我加了衣服,不冷,你那边冷吗?别忘了加衣。”一滴泪珠滴在相片上。我顿时颤栗,无言。外公没去见那个人,我自作主张,拉外公去玩了一天,虽被父母骂得要死,但我不怕,我知道父母同我一样爱着外公。果然,他们听说此事,一样无言。从此,没人再提要外公再婚的事,大家都知道外公与天堂的那个人有约,我们不信神,但我们希望有来世。

外婆去世四年了,外公一直想念她,我为回忆中的事情感动。外公外婆之间话是不多,就算外婆仍在世,或下辈子外公仍牵外婆的手,我想他们之间的话还是不会太多。有人问我为什么,其实——

大爱本无言!

点评:“走路”的默契,“接包”的熟练,道出了两位老人心心相印,相依为靠的挚爱深情。外公的“失常”与对着遗像的“关照”,进一步凸显出二老的大爱之情。有了这些极富生命力的细节,无需修饰,无需议论、抒情,挚情无限尽在不言之中,在读者的品味之中。在传达外公外婆独特感受的同时,也自然表现了自己的个性化感受。

有感于水的一组文章之一:

水的赞歌

杨石

水是生命的摇篮。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从水里诞生的。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水是无机物。其实,水的活动本身是一个跳跃着的生命,是一首充满着战斗和胜利的凯歌。

你大概不止一次地看见过从地下冒出的清泉,或者在如茵的绿草旁边淌着的流水吧?你有没有注意到,当它还是涓涓细流的时候,就表现了倔强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人们为了拦住一洼泉水,曾特意挖了个小潭,潭周围着石块,潭边长上青草,还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对于刚刚冒出地面的泉水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个安逸的小天地。它尽可以在这里流连徜徉,直到春花凋谢、秋草枯黄,让这些东西沉落到潭底,变成渣滓,连同自己一起在干涸的冬季成为一滩沙泥。但是,不。涓滴之水,志在海洋。小水潭挽留不了它,小石块阻拦不住它,小花草吸引不了它。它打了一个转身,滑下斜坡,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

流到海洋去的意志是坚定的。它日夜奔忙,无休无止,永不停下前进的步伐。但是,当它还是细流的时候,并不被人注意;为了去东南大海,有时不得不绕过西北高山,因为它还缺乏巨大的威力。直到走过了无数的九曲十三弯,汇合了许多径流以后,它壮大了,成了小河。就在这个时候,它面临了严峻的考验,来到悬崖之前。怪石狰狞,巍岩峭立,多少人会在这里胆战心惊呵!水在这里却表现出坚强的意志。为了到海洋去,它反而加快了脚步,毫不犹豫地冲下去。它冲击着岩石,溅起无数雾珠,映出半天虹彩,发出震耳轰鸣。一瞬间,又在山下重新聚合起来,迈开脚步,继续向前。我看过不少瀑布,不论是世界有名的贵州黄果树大瀑布、庐山瀑布或是鼎湖瀑布和从化的百丈飞瀑,都具有同样的性格,都表现得同样的刚烈。从来,人们总爱把水作为温柔的象征,说什么“似水柔情”。但在严峻的考验面前,在决定性的时刻,水却如此坚定、勇猛,表现出义无反顾的、为追求伟大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北方的江河有冰冻,南方的江河多险滩。封江以后的流水艰难地活动在冰层之下,沉着而有毅力。在险滩、峡谷中的流水则那么慷慨激昂,威武雄壮。它对准拦路的礁石和危岸,聚起巨大的浪头,全力扑去,粉身碎骨,在所不惜。倏然之间,蔚成一幅“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丽图画。礁石和危崖年年被减弱,终于崩塌到江心里去了,而水却冲出了最后一个峡谷,浩浩荡荡,一泻千里,奔流到大海里去。出了三门峡的黄河,出了三峡的长江,乃至我们南方出了肇庆峡的西江和出了清远峡的北江,都莫不如此。这个时候,回过头来看一看,后面云山万里,重重叠叠,路途那么艰险;看一看前面海阔天空,红霞如醉,无限前程。江水豪迈地笑了。

当然,入海并非目的地,毋宁说,这才是生活的真正开始。你看,展开在江水面前的是一片多么浩瀚的世界啊!海洋是多么活跃喧闹啊!有时它呼啸奔腾,排山倒海,百尺高潮蓦地而起;有时它碧浪粼粼,银波细细,温存地轻抚着沙滩;有时它互相追逐,与海鸥共作欢乐的嬉笑;有时它深入谜一样的海底,滋育着玉树琼瑶。它要挟着温带和热带的暖流,乘长风而鼓万里浪,去消融南北极地的冰雪;它要带着人民的愿望和战斗的激情,从东半球流向西半球。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水也有性格,也有爱憎。它永远载负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航船,向着霞光万道的东方,破浪前进。对于海盗们的贼船,则掀起滔天巨浪,把它永远埋葬在千寻海底!

之二:

楼兰兴衰录

佚名

涓涓溪流,滔滔江海,如酥细雨,似鉴平湖。或许对于吹惯了大洋季风的我们来说,水似乎与天地日月俱来,再平凡不过了。然而,如果到过一趟大西北,见识过传说中的楼兰古城,你就不禁会高呼:

有水可以成就一个文明,缺水将会毁灭一个文明。

火辣的骄阳,蔽天的黄沙,龟裂的大地,空气中没有一丝湿润的成分,视野内没有一点生命的痕迹——谁可以想象,这里曾经波涛万里、松柏夹岸、桑麻遍野?那荒废的古堡,风干的栏栅,坍塌的城墙,还有依旧光洁的器皿,穿过绸帛缎锦的白骨——谁可以想象,这里曾经是《汉书·地理志》中记载的人烟稠密、商旅兴旺、百姓殷富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楼兰?一个丝道上的古国,一个璀璨过的文明,仿佛一下子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融进了茫茫沙海中。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是水!是缺水摧毁了他们的生存基础,摧毁了他们的文明。

上溯自《史记·西域列传》,楼兰傍罗布泊而筑,地方千里,士民百万,北抗匈奴,南敌诸羌,居肥沃之野,处东西之交,天下财富,皆汇于此,世间珍宝,尽集其中。当时,罗布水涨,惊涛拍城,如鼓乐奏。楼兰王命筑“镇海塔”,傲视沧海,何其壮哉!而后高昌、交河兴起,用孔雀、叶羌二河水,以使罗布泊退缩、碱化。到北宋年间,楼兰绝水,黄沙漫城,楼兰王带领人民出走。最终,一个文明就这样因为缺水而灭亡了。
水是平凡的,但平凡并不代表它不伟大。小自一颗谷、一根草。离不开雨露的滋润;大至火箭、核电站,不能没有水而运行。文明因水而诞生,古代中国人、印度人、埃及人都临河而居;文明也会因缺水而灭亡,近到楼兰、交河、龟兹、疏勒,远至巴比伦、孟菲斯、孔雀皇朝……当人们离乡背井,向故土投下最后一瞥时,都会慨叹:水太重要了。

水不单是文明的基础,更是人类的基础,生命的基础。在太空中,遥望蓝蓝的地球,与众星相比,多么可爱。水对人类如此重要,水对中国人就更无可比拟。试想有足够的水,新疆可以成为沃野,河西走廊遍地青葱,黄土高原换上新装,平津工业迅步增长……然而,中国的水危机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更可怕的是,至今仍有不少人大手大脚地浪费水资源。朋友,当你看见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正流出中国的泪水时,可否想到:

楼兰的今天,会不会是中华的明天,我们应该从楼兰的兴衰录中得到什么启示?

之三:

活出自我

2003年一考生

脑海里深深刻着这样一幅漫画:一条鱼踩着高跷,滑稽地和一只长腿鸥鹭站在一起。下面注了一句话:生活中最辛苦的事莫过于把自己装得不像自己。于是我觉得水便是最好的榜样,它温柔、静谧而不狂躁,不管把它放到什么样的容器里,它总是舒舒服服地摊开,清清澈澈地荡漾,从不强求自己。人,也是需要一点随遇而安的精神的,我想。我们不就像茫茫宇宙间的一滴微不足道的水珠,行进在时间的长河里?一生也就是几十年,其中有坎坷,有漩涡,有狂风暴雨呼啸,也有落英芳草夹岸,但不论如何,水总会向下流,不回头。何必在这拥挤不堪的河流中徒劳地回望,叹惋自己走过的历程,悲哀终点的日愈迫近。顺其自然吧,做自己想做的事,唱自己想唱的歌。

当相声老前辈夏雨田先生病情恶化,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他仍然像个老小孩一样天真快乐地生活着。每天他的身上都会插满各式各样的管子,然而他却对前来探望他的学生姜昆说:“看,现在时代进步了,我也实现‘网络化’了!”在病塌上他写下了最后一首诗——

生命的铁轨不再延伸/我知道我的生命列车正呼啸着驶向终点/不悲伤,也不后悔/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我的笑声留在人间/人们带来欢乐……

夏雨田老先生的去世,有美丽却没有太多悲哀。他像水一样,自然单纯,乐天知命,所以幸福快乐。

还有许多人也在社会中捧出最真挚的心,说自己最想说的话,干自己最希望干的事情。毕淑敏在某大学讲座时坦言:“人生本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赢得全场喝彩。而当她补充道:“但每个人要为它确立一个自己的意义”时,每个人心里都受到了莫大的撼动。篮坛巨人乔丹不顾众人争议,第三次重返赛场,只因为他太爱篮球。他们是轻松的,因为卸掉了种种顾虑,学水的样子活出自然,活出自我。

人们常说:“心静如水”。的确,水用它自然的气息,洗去浮华;古人常说:“仁者乐水。”的确,水用它内在的性灵,裹掖着大仁义。让我们做一条清晰快活的溪流,让阳光汇集反射成耀眼的光芒,充盈我们的生命!

点评:眼前同一水,感受各自异。文1着重从精神层面,感受到的是水的“坚定、勇敢”,“义无反顾”,为追求理想而献身的崇高;是东西半球交流的使者,有着鲜明的爱憎性格。当然,“共产主义”等名词,也打上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特有的时代烙印。与文1的赞歌相反,文2着重从物质层面,感受的是水的悲歌,文明因缺水而灭亡,而一个缺水大国偏偏在浪费水,敲起的警钟催人觉醒。文3着重从做人层面,感受到水性如人性,学水的样子活出自然,活出自我,那才是人生的幸福快乐。对水持不同感受的文章许许多多,因人因时代而异。只要个性化观察(发现),个性化思考(联系),真诚坦露(表达),自能写出个性化的感受。

体验

请以“回报”为题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请以“活”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攀登者和他的向导经历千辛万苦,来到了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在此之前,世界上还没有人到过这样的高度。

世界之巅与他只有短短的两米,其中一个人只要向前跨几步就可以成为这个世界的第一,而这几步,对于谁来说都是易如反掌。此时这位从新西兰来的攀登者对向导说:“这是你的家乡,你先上吧?”这位老实的夏尔巴人并没有听清楚带着氧气罩的朋友的话,只是从他的表情和恭让的手势中明白了他的意思。向导向前走了几步,登上了世界之巅,他在那里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它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印记,攀登者随后跟上,他们在世界之巅紧紧拥抱,他们高呼着:“我们成功了。”

攀登者名叫希拉里,向导叫单增,他们冲顶的时间是1953年5月29日。身居都市的希拉里知道这几步对于自己的意义,他最大的理想甚至是活着的最大希望就是能够第一个登上顶峰。但在巅峰前的几步,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而把这个机会让给了身居此地的夏尔巴人,他认为只有和珠峰朝夕相处的夏尔巴人才有资格第一个登上珠峰。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2004年伊始,《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在北京全面实施,一度被树立为“少年英雄 ”的赖宁,其照片纷纷从校园墙上被摘下,取而代之的都是一些学校各种活动照片、学生的书画作品和伟人名人的照片。

赖宁照片被摘掉的消息传出来之后,立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对此议论纷纷:

赖宁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见义勇为这种精神需要从小培养,更何况现在思想解放了,社会上的一些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笑贫不笑娼”等不良思想也出现了,很容易形成误导作用,让没有辨别能力的孩子们“走火入魔”。

《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在北京的出台和全面实施,是一种社会观念上的进步,它体现了对个人的生命和价值观的尊重,恢复了青少年教育中的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

孩子是被保护对象,在面临各种自然灾难时,孩子首先应该是成年人施救的对象,而不应该让他们承担他们无力承担的责任,不应鼓励他们去冒险。

赖宁的照片该不该摘下?请以此为话题写出你的看法参加讨论。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600字。

优秀作文的个性化思维

诠释

个性化思维

思维在文章生成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主要作用,说到底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文章是思维的果实。所谓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所谓个性化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独特反映。文章要有新意,选材要新,立意要新,手法要新,语言要新,一句话——作文就应该体现自己独到的东西,是自我个性的直接外现,因而个性化思维就显得犹为重要。在思维的广阔领域里,个性化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形式中最活跃、最生动、最奇特的形式,因而也最富于生命力。我们说的个性化思维取广义的理解,即指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主动性和独特性的一种思维活动。个性化思维虽然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智活动,但绝不是神秘莫测、高不可攀仅属少数天才人物的“专利”。个性化思维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能够提出新的见解,解决新的问题,或者能够对前人、他人已有的成果作出创造性的运用,就应该视作具有个性化思维能力。前面我们说到思维在人的文章生成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极其重要的核心地位,起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现在我们要说个性化思维在文章生成过程中,对文章主题的创新、内容的创新、形式的创新、语言的创新,都起着决定作用。如果说写作的产品——文章,就是披上语言文字外衣的思维,那么有新意文章的写作过程就是主体给个性化思维选择并披上新鲜的漂亮的具有个性色彩的外衣的过程。

个性化思维有多种形式,以下我们分别加以介绍。

一、原点思维

明代瞿汝稷在《指月录》中讲了一个佛教故事:从前,南京清凉寺里有个法号叫泰钦法灯的和尚,生性豪放不羁,不讲清规戒律,缺乏出家人应有的素质。因此,寺内许多和尚都瞧不起他,可唯独该寺长老法眼和尚却异常器重他,这当然会引起众和尚的不满。有一天,法眼和尚突然问:“有一颗金铃系在猛虎的脖子上,谁能把它解下来?”众和尚面面相觑,无一能答。这时,法灯恰好从外面进来,不假思索即答:“谁能把铃系上去,谁就能把铃解下来!”众和尚闻之,都对他的智慧钦佩不已。

“水火无情”四个字,道出了人类对水与火的恐惧感,多少年来,尽管人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但世界上每年仍会发生许多起持续时间长,又很难扑灭的重大森林火灾。大火无情地吞噬了宝贵的森林资源,并破坏了生态环境,人们非常痛心,但又苦于无良策。美国森林消防专家最先想出了好办法:以火防火。原来,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林间的落叶、断枝、枯草长期积累而自然起火,以至蔓延成难以扑救的森林大火。按照防患于未然的原则,美国森林管理人员定期地(一般五年左右)选择风速小、气温低、湿度大的天气,在森林中“放火”,人为地烧去乔木下面的小树、灌木和乔木下端的干枝和枯叶,这样既省却了修剪树枝的繁重劳动,又消除了森林火灾的隐患,真是两全其美。

明末袁崇焕运用的“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也是采用了这种思维方式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现在的一些公园“以园养园”,一些科研院所“以院养院”、“以所养所”也是如此。

北京孔庙树龄已超过六百余年的古树名木中,有101棵老柏树、5棵老槐树闹虫害。孔庙的工作人员就是运用这种思维,养了一种七星瓢虫,专门对付蚜虫和红蜘蛛。

上述事例都是使用原点思维的方法。所谓单一原点思维就是指以某一原有的事物为原点,围绕其所进行的继承借鉴、发掘深化、寻找原因和解决问题办法的一种思维形式。

由于人们思维习惯的作用,在考查某一事物时,有时会不自觉地把这一事物本身排除在思考范围之外,而去考虑其他原因,结果导致问题不能解决。单一原点思维打破人们的思维定势,对对象作反观自照从而促进创意的产生。在写作上单一原点思维能帮助你挖掘事物的内涵,使文章立意深刻。

相传,宋朝时毗陵有个12岁的小姑娘,能读善写,非常有才华。一次有人捡到一枚破铜钱,上有依稀可辨的“开元”(唐玄宗年号)二字,便以此为题要这位姑娘作诗,目的是想试一试她的学问和智慧究竟如何。周围围了许多人看热闹,等待她出丑,因为这个破铜钱,确实没什么可写的。出乎人们意料,小姑娘接过铜钱后略想了想,提笔一挥而就:“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尤有‘开元’字。想得清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这首小诗,前两句写破铜钱现在的外形,后两句从铜钱的过去生发出内涵:钱啊,你在当时是多么地威力无穷!能使黑白颠倒是非混淆,买尽人间的不平事。一枚极其平常的破铜钱被她写得活灵活现意蕴深刻。从表面上看是小姑娘表现了出众的才华,但她真正出众的地方,是她抓住铜钱深入发掘的原点思维方式。

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高原地区,有一位经营苹果园的杨格先生,他种植的“高原苹果”味道好,无污染,在国内市场上很畅销。可是有一年,在苹果成熟的季节,一场冰雹袭来,把满树苹果打得遍体鳞伤。而杨格已经预订出了9000吨“质量上等”的苹果,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天灾,看来只有降价处理,自己承受其中的经济损失了。

但是杨格具有出色的应急智能,善于把“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他拟定了一段广告词,结果使这批受伤的苹果极为畅销,以至后来经销商专门请他提供带疤痕的苹果。杨格的广告词是这样说的:“本果园出产的高原苹果清香爽口,具有妙不可言的独特风味;请注意苹果上被冰雹打出的疤痕,这是高原苹果的特有标记。认清疤痕,谨防假冒!”这就是原点思维的结果。

二、多样化思维

在你面前摆着这样四种物品:A。一本平装书;B。一瓶百事可乐;C。一根纯金项链;D。一台彩色电视机。首先请你开动脑筋,从上述四种物品中找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物品。如果你选择A,那你选对了,因为在四种物品中,图书是唯一的一种用纸做成的,供人阅读的物品;如果你选择B,那你也选对了,因为在四种物品中,可乐是唯一的一种由液体构成的、供人饮用的物品;如果你选择C,那你同样选对了,因为在四种物品中,项链是唯一的一种用纯金制作的、戴在身上供装饰用的物品;最后你如果选择D,那你还是选对了,因为在四种物品中,彩电是唯一的一种能把无线电波转换成声音和图像的物品。然后,请你再一次开动脑筋,从四种物品中找出两种“属于同一类”的物品。这一次,你肯定有经验了,思路也开阔了,能够把任意两种物品组合起来而得到正确答案。比如:平装书与可乐,属于“价格低廉品”这一类;平装书与彩电,属于“能作为知识用品”这一类;可乐与彩电,属于“诞生于现代的物品”这一类;项链与彩电,属于“贵重物品”这一类,如此等等,这就是多样化思维。

所谓多样化思维就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思维活动,从思维的各个层次出发,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因素、多变量的系统考察。因此,多样化思维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它包含以下方面:第一,思维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逻辑起点、不同的思维程序来考察世界,而不拘泥于某一个方面,某一个角度;第二,它要求多种思维活动的并存和互相联结,通过各种思维活动多层次地揭示事物的联系;第三,不同的思维活动、思维过程依据一定条件而相互转化,它的中间不存在绝对的界限;第四,它是系统的、综合的,这一点正区别于发散思维中的多向思维。

多样化的思维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多角度性。从多方面来考虑问题。例如对于人,既可以作历史的考察,也可以作能力的、知识结构的、道德的考察,还可以进行生物的、个人兴趣的、社会关系的考察等。对于一项工程,既可以从经济的、政治的,又可以从文化的、美学的,还可以从心理的、技术的、环境的等等角度加以考察。对于一场战争,也应该整体考察,知己,知彼,才能稳操胜券,有时要站在敌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苏联红军进攻柏林时,朱可夫率领的坦克部队已经攻到城下,朱可夫询问一位将领:“假如你是德军的城防司令,你会采取什么行动?”那位将军想了想说:“我将用坦克从北面进攻,切断你的攻城部队。”根据这种推断,朱可夫立即做出对策,后来实际战况的发展果然如此。

第二,多层次性。思维是分为各种层次的,每一层次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必要性。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的这一评论就具有多层次性。

第三,开放性。它要求不断增加对世界认识的思维渠道,不断增加对世界认识的角度,不要一条道上走到黑。讲一个关于阿普顿与爱迪生的故事:阿普顿是英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毕业生,自恃科班出身,对带他一起工作但没有大学文凭的爱迪生有点瞧不起,有一次爱迪生让他测算一只梨形玻璃泡的容积。阿普顿心想:这还不容易!于是他用尺子对玻璃泡量了又量,并且画了草图,在好几张白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据和算式,也没算出来。正忙于实验的爱迪生等了很长时间,也不见阿普顿的报告结果,走过来一看,忍不住笑出了声:“你还是换种方法算吧!”只见爱迪生略一沉思,快步取来一大杯水,轻轻地往阿普顿刚才反复测算过的玻璃泡里倒满了水,然后把水倒进量筒,几秒钟就量出了水的体积,当然也就等于算出了玻璃泡的容积。有两个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在两个玻璃瓶里各放进5只苍蝇和5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亮光的一方,而将开口朝向暗的一方。几个小时之后,科学家发现,5只苍蝇全都在玻璃瓶后端找到出路,爬了出来,而那5只蜜蜂则全都撞死了。蜜蜂的思维是非开放性的,它们凭着经验认定: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它们每次朝光源飞都用尽了全部力量,被撞后还是不接受教训,爬起来后继续撞向同一个地方。同伴的牺牲并不能唤醒它们,它们依然如故,直到撞死。

写作过程中也应该多样化思维。对一事物从多种多样的角度和方向去观察,就会有多种多样的结果,在写作者的脑海中形成思维的扇形“射击面”。不断地转换思路,进行多角度和多方向思考,探求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无疑将会使你摆脱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从而步入创造性思维的坦途。比如写说明文《啤酒瓶子的用途》,如果只知“能装酒、装油、盛水、盛醋、插花……”,不外乎“啤酒瓶子是容器”,思维角度是单一的;如果进而知道“能碾药片、擀饺子皮、还能打人”,那么你就注意到啤酒瓶子是圆的,外表光滑且有重量等特征,有了新的思维角度;如果再进而知道它能作为联络暗号,则完全舍弃了瓶子的外形特征,不是把它作为实物,而是作为语言符号来使用,又是一种新的思维角度。

三、逆向思维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电产生磁得到启示,反问自己,磁能不能产生电,最后终于在1821年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率兵攻赵,出了井陉口,命令先头部队1万人背靠绵蔓河列阵,赵军望见,讥笑汉将不懂兵法,可战局一开,水边的汉军将士都拼命冲杀,而号称有20万之众,兵力占绝对优势的赵军却纷纷溃退,反被汉军打得大败,战后,迷惑不解的部下问韩信:“行军布阵按兵法应右、背靠山,左、前临水,而您却背水列阵获胜,这是为什么呢?”韩信笑答:“兵法上不是也讲‘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反向思维激发将士舍生忘死以少胜多、临危反胜,获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反向思维就是从相反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反向思维就是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是与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生活中常用反向思维,诸如“假如我是市长”、“假如我是一位顾客”,就是从对立方面换位思考。

逆向思维的作用是思考的方向多,因而可供选择的余地多。变通过程就是克服人们头脑中某种自己设置的僵化的思维框架,按照某一新的方向来思索问题的过程。哥伦布竖鸡蛋即是一例。一般人在自己头脑中设置一个先决条件——不准打破鸡蛋,这就使思维受到限制,而哥伦布将鸡蛋往桌面上一按,蛋壳破了,鸡蛋就竖起来了。

逆向思维之于写作,是写出创新作文的一条有效途径。打破“从来如此”的思维定势,即古人所谓的“翻案法”。宋人杨万里指出:“翻尽古人公案,最后妙法。”(《诚斋诗话》)清末刘熙载总结出大文豪苏轼创作的一大艺术诀窍即:“善用翻案。”(《艺概》)因此,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写出创新作文是一条有效途径。

逆向思维的范式为:P1←S→P2。S表示作文的题目或题材,P1表示人们的习惯认识和惯常思维的结果;P2则表示作者的反向认识和逆向思维的结果。长时间以来人们总习惯于认识事物的某一面,而忽略了与之相反的另一面,因此,这就留给了人们思考的余地、思考的另一个空间。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反其道而思之,反其意而写之,往往会有新颖独到的发现,并进而写出好的文章。

三国的曹植曾写过一首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显然曹植以豆自比,以豆萁比兄长曹丕,同情自我,指责豆萁。郭沫若反其意而行之,逆向思维,站在豆萁的立场上,肯定豆萁的崇高牺牲精神,写了一首《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本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郭老笔下的豆萁,完全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出现,表现了一种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令人耳目一新。

客观事物本身具有两面性,既有一般的常规属性,也有反常的特殊属性,比如,笑本是欢愉的表现,但也有反常,所谓“落第举子笑是哭”;哭本是痛楚的表现,但也有特别的情况,所谓“出嫁闺女哭是笑”。又如月亮有圆的时候,所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也有缺的时候,所谓“昨晚西城月,青天垂玉钩”(李白)。客观对象的两面性,为逆向思维开拓了广阔的领域。但是我们在求异的同时,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为求异而求异往往导致我们忽略事物的两面性,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显然是不对的。
事物甚至有多面性,同一事物也是同中有变。同是天气,四时有别:“春融怡,夏苍郁,秋疏薄,冬黯淡。”同是山景,四时不一:“春山淡怡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宋·郭熙)同是写猿声,同中有异,李白的“绿水荡漾清猿啼”,“猿鸣天上哀”;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苏轼的“遣作三峡猿孤号”。这里有短促的啼,长声的啸,也有粗犷的号,凄惨的鸣。

人们认识问题的角度方法各不相同,面对同一事物、同一题材,各自的感受和认识,也是有差异的,所谓“各以其情而自得”(王夫之),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是这个意思。因此,面对春景,有人高歌“春(语文潮期刊复印中心)色满园关不住”,有人低吟“流水落花春去也”;面对秋景,有人但见“秋天万里净,山暮澄江空”的明丽,有人却看“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凄婉。面对秋之枫叶,杜牧感受到一种欢悦:“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白居易感受到的是一种萧条:“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杨显之感受到的是一片火红:“黄花金兽眼,红叶火龙鳞。”张生感到的是一种忧伤:“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毛泽东感到的是革命的激情:“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片枫叶,牵出多少情思。
求异思维的作文一般说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就一般的常用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比如对一些名言警句、成语典故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大凡名人名言、警句成语,都有一定的哲理或警策性,旷日持久,人们习以为常,往往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对观点或事物产生一种“从来如此”的固定看法。其实,不少名言警句所论的是事物属性的一个方面,或者是就一个角度而言,我们完全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从反面去想一想,比如从“艺高人胆大”,反思到“大意失荆州”、“河里淹死的多是会水的人”,从而提出“艺高也须谨慎”;由“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反思到良药裹糖衣,人们更爱吃,同样利于病,进而想到做思想工作关键在于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忠言不一定要逆耳,推心置腹,促膝相谈,犹如春风化雨,使人茅塞顿开,心悦诚服。

另一种类型是针对某一文章的某一具体观点,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写出商榷性的文章,针锋相对,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典范

根据前面我们将个性化思维所作的分类,这里所选的范文也分成三类。

之一,原点思维类:

你就是你

〔美〕多丽丝·卡耐基

我小时候极为敏感和怯懦。我有一位十分古板的母亲。她认为把衣服做得漂亮是蠢事。她常说肥衣耐穿,瘦衣易烂,并要我按照这条标准穿衣。我从不参加晚会,也没有任何嗜好。我上学后从不和其他孩子一起参加课外活动,就连体育锻炼也不参加,我的怯懦达到了病态程度。

我长大后嫁给了一个比我大好几岁的男人。婆家是个矜持自信的家庭。我尽了最大努力,企图让自己像他们,可就是学不像。他们要把我从自身躯壳中拉出去的每一份努力都适得其反。我不仅依然故我,而且被他们向自我中驱使得更深。我变得紧张而烦恼。我躲避一切朋友,甚至连门铃响都害怕!

然而,一句偶然的话改变了我的整个生活。一天,我婆婆和我讲起她是如何把自己的孩子抚养成人的。她说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总是坚持他们就是他们。“他们就是他们”,这句话妙极了!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一直在设法使自己按照一种与自己不相符合的标准做人,而我所吃的一切苦头,其源盖出于此。

一夜之间我就变成了另一个人!我开始变得我就是我。我认真研究自己的特性,努力认识我的特点,找出自己的长处。我分析了自己对颜色和款式的喜好与要求,尔后按照自己认为合适的标准穿着打扮。我走出家门,广交朋友。我参加一个组织——起初是一个小的——当他们让我表演节目时我真吓呆了。然而,我每讲一次话就增长一点勇气。这当然是个很长的过程,可是我今天已经变得很愉快了,这是从前做梦也不敢想的。

我认识的一位姑娘对此也感触颇深。她一直想当歌星,可她的面容却成了拦路虎。她锯齿獠牙,其丑无比。最初登台演唱时,为了盖住难看的牙齿,就极力把上唇往下伸。她使出浑身解数,要表现出魅力。结果呢?欲盖弥彰,弄巧成拙。可是就在那天的观众中,有这么一个人,他听了姑娘的歌认为她很有天赋。“姑娘啊,”他坦率地说,“我一直在观看你的演出,我知道你想掩盖什么。你为自己的牙齿感到难为情!”姑娘十分窘迫,那个人继续说,“那有什么呢?再说,你想掩盖的牙齿使你与众不同,倒会使你走运的!”姑娘接受了他的忠告,忘记了自己的獠牙,只考虑听众,最后终于成了杰出的歌唱家。

我们都是世界的新人。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好生利用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如果你不能做一棵青松屹立山巅,就去做峡谷中的一墩灌木,但要做最好的一小丛摇曳在溪边。事情巨细都有,但大小并不是决定成败的原因。要想成功,就要走自己的路。记住:你就是你!

(选自《生活真奇妙》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

点评:这篇文章是原点思维的结果,以前总是以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塑造自己,小时候按母亲的标准(即使是很古板的标准)来约束自我,长大出嫁后,又极力想使自己像婆家的人,唯独忘了从自我出发,我就是我,结果只是徒劳。一句“他们就是他们”,促使她反观自照,原点思维,人有千千万万,你只有一个,别人有的,你也许没有,但你一定有着别人没有的东西,于是文章的立意有了深刻的内涵:你就是你。

之二,多样化思维类:

平和

鲍尔吉·原野

平和是在应该生气的时候不动声色,反有闲云野鹤的悠然。它还是大喜之际的宁静与大悲之中的稳健。

平和作为一种风度,百姓王侯都能接受。上交不需谄颜,下洽没有隔膜。平和是一种方便。

平和作为一种心境,胸中印有松风水月,花香与鸟鸣会很自然地涌入心间。平和是一种享受。

平和作为一种哲学,洞悉怒火中烧的可怕、暴跳如雷的可怜、趋炎附势的可悲、小人得志的可笑。它将人的情感之河的堤坝豁开,与周边保持同一个高度,谁也不会淹没谁。平和是一种安全。

平和作为一种品格,使初见者欣赏,久识者信任。友谊一点点增多,怨尤一点点减少。假如机遇是一只燕子的话,平和为它搭出了松软的窝。平和是一种财富。

然而,农夫容易平和,狱吏却难;穷人容易,富人难;落魄容易,得意难;垂暮容易,青春难;闲时容易,忙时难;愉快容易,烦闷难,等等。

平和可以积累这么多好处,却没几人获得。因此当修道的人不知从哪里入手调理人生时,禅宗的师傅告诉他们,从烦恼入手。打不破烦恼,哪来清风朗月?为平和设障的,恰是烦恼。烦恼的人多数不会平和。

跟叱咤风云相比,平和是什么也没做。人生的奥妙正在于此:跋山涉水尚可 做到,无为反而很难。这种“无为”恰恰又是大作为。

点评:本文从多角度考察“平和”,从平和的表现到平和的风度,从平和的心境到平和的哲学,从平和的品格到平和的获取的难易,多角度思考,涉及许多层面,有自我的,有与他人交往的,有与其他心境比较的,有相关的障碍,有平和的意义,多样化的思维使文章内涵十分丰富,文约意丰。

之三,逆向思维类:

英雄所见

沈栖

大凡英雄有谋有略,有胆有识,他们的“所见”常会“不谋而合”。不是吗?韩信为兴汉灭楚设“暗渡陈仓”之计策,当初张良建议烧毁栈道的时候,也曾向刘邦预先说过。刘邦见自己麾下这两位英雄先后所定的计策,竟然完全一样,高兴地说:“英雄所见,毕竟略同!”在赤壁之战的打法上,周瑜和诸葛亮都主张用火攻,这也是“英雄所见略同”的一例。古今中外,“英雄所见略同”的事例不胜枚举。

然而,“英雄所见”未必全都“略同”。英雄毕竟有独立人格,其见解睿智常有独到之处,因此“所见略异”在所难免。鲁迅和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位巨匠,但他们对文学运动和文学流派的“所见”多有“略异”,彼此进行过多次论争。由于两位英雄“大战斗却都为着同一的目标”,“决不日夜记个人的恩怨”,虽有“笔墨相讥”,但还是牢牢把握着斗争的大方向,始终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共同的敌人,不失为一位革命家和一位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的风度。

从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同”是相对的,“异”才是绝对的。人类正是在“同”与“异”的比较和较量中不断向更理智、更科学的方向发展,日臻高度文明的境界。如何对待“所见略异”?英雄们会有不同的答案。纵观这些答案,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党同伐异。或利用权势,或利用势众,或利用权术,一方英雄无情讨伐另一方“所见略异”的英雄,直至置其死地而后快。二是求同存异。不视“异”为“异端邪说”,而是在求大同的前提下允许“存小异”,这多少有点民主意识。三是敬贤纳异。出于对英雄贤士的尊重,尽管有“异”,但能采纳其合理内核以滋补自己的学识,完善自己的理论,共同尽力于文明建设。由此可见,“求同存异”和“敬贤纳异”在政治生活和学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倘若舍此,那么,政治生活将是“一言堂”的****统治,而学术研究则是“万马齐喑”的颓败境况。

英雄所见“略同”者,有之,“略异”者,有之,甚或“略反”者亦有之。王安石和苏东坡是宋朝文坛上颇有成就的人物,同时也是政治上非常著名的活动家。这两位英雄在文学上的“所见”可谓“略同”(同列为“唐宋八大家”),但在政见方面,尤其是改革方面,两位却“所见略反”,矛盾尖锐,在朝廷上常为具体的改革方案(如“青苗法 ”等)而唇枪舌剑,苏东坡甚至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但是,由于两位英雄都是以利民兴国为出发点,而不以个人的得失来“暗算”对方,因此,“所见”虽然“略反”,但并不影响两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有碍共同竭其心力来利民兴国。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见略同”,英雄们和睦相处,这固然是件好事。那么,“所见略异”,甚至“略反”呢,也应有宽容和忍让的态度(当然并不排除必要的“争辩”),这可要有一种坦荡荡的政治襟怀呵。
(选自《文汇报》1999年3月19日)

点评:本文采用的是多向思维中的求异思维方法,就“英雄所见略同”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文章并未否定英雄所见有略同之处,而是着重指出英雄所见“同”是相对的,“异”才是绝对的,体现了辩证思想。文章还进一步分析如何对待所见略异者,作者倡导一种求同存异、宽容忍让的态度,倡导一种坦荡的政治襟怀。这是很有现实针对性的,也正是本文的意义所在。

体验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原点思维方式构思,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在纽约,一只用鳄鱼皮制成的女式提包,按尺寸大小标价1500美元~4000美元,因此,很多人都将鳄鱼皮看成是一种财富的象征,很多人都需要鳄鱼皮。巴塞蒂斯皮特先生花了几年时间调查:“谁最需要鳄鱼皮?

请你想想看,结论是什么?

根据文章构思的需要,运用原点思维,在“约会”之前或之后加上适当的词语,作为文章标题,写一篇文章。

运用多样化思维,从“0”的外表和本质特征去联想社会生活,类比人生中的种种问题,将它们描述出来,题名“‘0’的断想”。

名人名言、警句成语,都有一定哲理性,旷日持久,人们习以为常,往往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对观点或事物产生一种“从来如此”的固定看法。但是不少成语警句往往是就某一点、某一个角度而言的,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请就下列名言、成语,运用逆向思维,提出新的观点,写一篇文章。

艺高人胆大 人言可畏 欲速则不达 出头椽子先烂 班门弄斧 异想天开 知足常乐 开卷有益 识时务者为俊杰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今社会,“时间即是财富”,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中外“快餐”应运而生。与之相伴相生的还有各种“文化快餐”:欣赏电视剧《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代替了原著的阅读;大部头的中外名著,缩写本就在身边;《二十四史》可以直接看现成的译文;学习古诗词,熟读“名句”,说,可以显文雅,写,可以彰文采;了解明清史实,只需看看影视剧的戏说、演绎……

你是怎样看待这一“文化快餐”现象的?可就其中一种或几种现象议论、说理,也可以选取某一生活片段,形象含蓄地表达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自拟一个有特色的题目,不少于600字。

优秀作文的个性化题材

诠释

一、题材个性化的含义与特点

题材是文学作品的内容要素之一,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体现主题思想的生活事件或者生活现象。所谓作文题材的个性化,指的是文章内容能够避开一般思维选用的材料,避开别人已经用过多次的材料,而创造性地选用新颖生动而又富有典型性的材料,借以反映社会新信息、科学文化新成果和社会热点问题等。

作文题材个性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选材视角的独特性。

作者能够突破一般的选材思维和选材范围,以独特的视角审视生活,审视已有的文字材料,发现生活中不被常人注意的新鲜材料,发现已有材料或历史素材中特有的某种含义(或者它与现实社会中人们关注问题的关联之处),从而使所写内容给读者以耳目一新之感,豁然开朗之获。比如完成半命题作文“漫想”,如果选写“灯光的漫想”、“圆的漫想”等老题材,就比较难打动人;若能紧扣时代的发展,写“西部大开发漫想”、“网络漫想”、“星际漫想”等等,借以展现祖国建设的新图景,或科技信息时代的新风貌,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

2、剪“材”方法的巧妙性。

作者能根据文章立意表达的需要对材料作出剪辑、改造或拓展,使作文中的材料,虽来自生活却超越生活,虽来自阅读却超越原材料,作品内容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属于“亏他想得到”的选材。

二、题材个性化的要求

一是要重视积累,即积累新颖的生活材料,积累新鲜的阅读材料。平时,要培养自己的好奇心、探究心,让一些新奇的材料在自己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是要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能够结合自己的感悟,换一种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阅读到的一些新奇材料,经常作些前因的推断和趋势的预测,经常作些假设比较,让材料具有多彩性和个性化的理解。

三是要学会材料翻新,善于“点石成金”,经常通过联想和想象,拓展和改造所积累的材料。

三、题材个性化的技法

1、精于表现个性化的经历和体验。

中学生处于同一年龄阶段,同一学历层次,生活经历、阅读范围相差并不是很大,在竞赛作文或考场作文中,拿到同一道题目之后,最初的构思也往往雷同。所以,要想与众不同,就得考虑大多数人可能会写什么,“我”有没有更新更好的选择,能不能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东西,能不能以一颗慧心来书写独到的体验与感悟。

【示例】请你以“感受生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材自选。

【例文】

感受西藏(节选)

郑司钗

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奇异的风景。雪山巍峨地耸立着,与天相接;蓝丝绒一样的天空上,是极富立体感的白云;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银光闪动;绿毡毯一样的大草原上,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牦牛,棕色的骏马,在奔跑跳跃着。我的耳边回响起李娜的《青藏高原》,它曾一度让我的思绪不可抑制地飞到了雪域高原,而现在我的眼睛告诉我,一切都是真实的。

我迫不及待地要将足迹遍布西藏的每一个角落。于是,我驻足在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边,惊叹于它的磅礴;我狂奔在辽阔的大漠上,用石子垒成一座座小山,用它祈祷我的幸福;我畅游在羊八井地热温泉池里,享受西藏人开发地热资源的伟大成果;我不畏险阻登上西藏最古老的寺庙——山顶上的雍布拉康,感受文成公主出嫁时曾留下的气息。我又去文成公主后来居住的地方——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当年松赞干布为迎接文成公主而修的这个宫殿,如今成了藏汉友谊的象征。宫殿里,金碧辉煌的塑像和灵塔,萦绕着香火云烟的圣炉,穿着红衣打坐的喇嘛,以及来来往往的虔诚教徒,极具佛教文化的氛围,浓浓地将我包围,让我感觉恍如隔世。我同教徒们一起,转动宫门前的一排排转经筒,据说转一转,心灵就会纯净无污,心中的愿望就会顺利达成。

转经筒转呀转,我在西藏的日子也一天天过去,我努力寻求着西藏的与众不同。渐渐地,我发现,藏民族本身是这儿最独特的风景。曾听人说西藏人和汉人很难相处,心中有过顾忌,如今疑窦尽释。时常会在路上遇到藏民二三人,他们无一不是微笑着点头或伸长舌头(以示尊敬),使习惯了陌生人之间漠然无视擦肩而过的我不免有些受宠若惊。爸爸援藏所在的山南隆子县常会有泥石流,把小电站冲毁,这时只要一声吆喝,藏民们准会挽起袖子扎紧裤腿自发抢修,却从来不要报酬。我曾试着走入陌生藏民家里,进了那石头或泥巴砌成的独具特色的民居,主人们总是端出热腾腾的酥油茶,香喷喷的风干肉和糌粑。碰上会讲汉语的藏民,他们会用汉语和我交谈。喝酥油茶不能喝光,要在杯子里剩下一点,那么主人下次还有贵客临门;屋顶上的彩旗叫做“经幡”,红色代表太阳,蓝色代表天空,白色代表云彩,黄色代表土地,绿色代表草地,挂得越多越好,象征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和父母去草原上野餐。走着走着,我见前面有一群骏马,或奔腾撒野,或啜饮湖水。我陶醉了。铺好餐布刚坐下,发现对面坐着两位藏族阿家(妇女),正朝我们微笑。我出于礼貌,递上两个馒头,她们便不停地说:“土切切(谢谢)。”接着,她们从自己身后的背篓取出几个饼给我们。我没有吃,只是傻傻地盯着那群马。“真遗憾,来藏这些天没骑过马。”我正想着,其中一个藏族阿家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从篓子里拿出缰绳,招呼着同伴一起向一匹棕色的健壮的马走去,把缰绳套在了它头上,便转过身来对我招手。我兴奋不已,忙跑过去,刚想上马,就差点摔倒。我犹豫着。两个藏族阿家笑着,忽然把我举了起来,扶上马背。我大喊:“终于可以骑马了!谢谢你们!”她们仍是笑着,不管能否听懂,已然理解我内心最诚挚的谢意。

本文作者是湖南一位中学生。这是她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撷取的一朵不平常的生活浪花。内地的中学生有多少人能领略青藏高原的奇美风光?题材新颖就能抓住读者的心,故而文章获得好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

作者以温婉细腻的笔触,将读者不知不觉地引入那高原上风景的奇美、佛教的氛围、藏民的热诚与民风的淳朴之中,令人流连忘返、情不能已。

2、善于跳出第一人称。

许多同学写记叙文,之所以选材思路狭窄,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往往局限于第一人称中。围绕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材,容易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当然值得提倡。但是,如能跳出第一人称,突破“我”的局限,选材的天地就广阔多了。“我”的事,你的事,他的事,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合理虚构,都可以写。这一点也是题材上求新求异的一个重要方法。比如面对“换位”这一话题,有同学避开师生间、父(母)子(女)间换位的老套路,将想象的触角远距离延伸,跨越国界,停留在白宫——他以一个阿富汗儿童的身份,写下了《给美国总统的一封信》,要求布什与阿富汗人民“换位”:“如果今天,您的国家正饱受战争,您的子民正颠沛流离、衣衫褴褛、忍饥挨饿,您会作何感想?……请听听阿富汗儿童的呼声吧!”如泣如诉的文字,反映出作者选材的眼光和丰富的想象力。

【示例】请你以“距离”为话题写一篇叙事性 的文章,题材自选。

【例文】

离阳光有多远

吴芳

我们都是阳光洒下的顽皮的精灵,在懵懂的我们坠落人间的一刹那,便已注定了一辈子要追逐阳光的命运。
——题记

隆隆的列车已吹响了那牵起无数离人愁思的长笛,眼前熟悉的一草一木开始在轰鸣声中缓缓地倒退。他别过脸去,强哽着喉咙里的一阵酸涩——他不想再看到母亲眼里噙着的泪花,更不想再看到父亲那张顽固得近乎无情的脸。此刻他的脑中一片空白,他无法想象等待他的将是何等艰苦的生活,他对他所要到达的目的地毫无憧憬可言。

但火车还是朝着洒满阳光的方向驶去了。

火车整整行驶了三天,终于停在了一座四周围着群山的小县城。他极度疲惫,但来迎接他的那个戴着鸭舌帽的老人的眸子却显得格外明亮。一看到他,老人便抢过他手中的大皮箱,反复地叨念着自己的满心欢喜之情。老人有一万个开心的理由,因为毕竟对方是名牌大学毕业却肯“屈就”到这座一贫如洗的小山城的“尊贵”的高材生——虽然更确切地说,他是屈就于父亲的威严,被父亲从繁华的都市赶到了这个偏远的地方,就像一名被流放的犯人。

四面环山的县城却有着刺眼的阳光,他揉了揉眼睛,看到了老人露着满口白牙的笑容。

他被领到了一座有三间砖房的小学,屋子低矮而破旧,墙角里钻出了一簇簇长长的青草,是他在公园或者街角的花坛里从没见过的;而踏进教室的一刹那,那么多夹杂着好奇与兴奋的眸子,也是他从没见到过的。他突然觉得自己垂头丧气的,很惭愧。

日子过得平静而干涩,每天都看着日出,等着日落,每天都委屈着自己受过高等教育的头脑去应付那些幼稚可笑的学生,每天都惦念着家里的电脑和那些已在大公司里大展拳脚的同学,惦念着那份原已到手的高薪的工作。他觉得自己在怀着满腔抱负要去闯一番事业的时候,被父亲一个莫名其妙的决定抛到了这远离理想的荒岛,过着与阳光距离很远的日子。

他一直沉浸在这种被遗弃的失落与孤独里,直到有一天,他看到有个学生的作文里写着这样几行字:“我们的老师很了不起,校长说,他是城里的大学生,却肯到我们这里来,是很不容易的。他知道很多我们从没听说过的事,让我们学会了很多……但我们却总做得不够好,因为老师从没笑过……”他震惊了,这质朴得没加任何修饰的文字,竟如一泓干洌的清泉漾过他的心头。他居然用那张几个星期没有笑过的脸,去面对这样一群纯真的孩子;而孩子们,竟然因为从没让老师笑过而充满自责。他抬起头来,眼前一片朦胧,又仿佛感到窗里透进的阳光,洒在自己脸上,呈现出七彩的华光。

依旧是他,在那低矮而破旧的砖房里,用心地给孩子们讲每一个故事,解每一道习题。不时的一个微笑,比那夏日里的骄阳更灿烂。

我们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阳光,却总觉得阳光遥不可及,其实,最远的距离,不在空间,也不在时间,而恰恰在自己的心里。幸与不幸,也许只在一念之间。

吴芳同学不像一般中学生那样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取材,而是发挥想象,虚构故事,从不同层面揭示出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距离”:两代人之间不同的人生观,城市与乡村的天壤之别,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于一篇短文中汇集了如此纷繁的现实世界,足见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和不同凡响的驾驭题材的能力。

3、巧于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材料。

有些同学写起作文来,喜欢罗列“光荣榜”、“英烈榜”,举例尽是古人、死人,这样的文章往往缺乏鲜活的时代气息。其实,现实生活是最丰富多彩的,当今社会,新鲜事物和先进人物层出不穷,每天都有新信息、新现象、新问题出现,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理想题材。

【示例】请你以“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材自选。

【例文】

竞选村长(节选)

缪杨兵

过了四五天,村里广播播出了咱村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新闻,有竞争实力的竞选者已经浮出水面,他们是:老村长,年龄53,学历函授大专;王海,年龄35,学历中专;李建国,年龄30,学历大专;张继才,年龄28,学历硕士研究生……哇!我眼镜差点掉地上:这个张继才,他不是要去上海的吗?一个堂堂硕士研究生回来争村长,有意思!

接下来便是紧张的拉票活动。老村长每天傍晚总要在广播里即兴一番,主要内容就是讲述自己的思想如何进步,成绩如何突出。这几天村里的一些事情,老村长比过去跑得还要积极,解决得也更圆满。看到村里人对他都很尊敬,老村长满是皱纹的脸笑得比山花还灿烂。可老伴拖后腿:“老头子,你都快六十的人了,还像个孩子似的。你看看那些后生们,个个浑身是劲,而且人家学历比你高得多,继才那娃人家可是硕士,你能跟他比吗?你咋思想不变通呢?”村长不高兴了:“你看我老吗?我身子骨还硬朗着呢!趁现在还有力气,再干几年,要不然我回家也没事干。”老伴拗不过,只好叹气。

大选的日子总算到了,全村老小,有票的、没票的,都像看戏似的,搬着大凳、小凳朝小学操场涌来。主席台上,坐着一溜子的候选人。哎呀,乡长居然也来了,会议就由他主持。8点整,开始投票,抱孩子的,弯腰弓背的,都已想好了自己的“心上人 ”,在那张手掌大的红纸上,一笔一画地写上几个字,然后慢慢地将它放到票箱那窄窄的缝中,这才轻松地走开了。

唱票。全村人吃糖,抽烟,拉家常。10点,乡长宣布结果。全村人一律仰着头看。“老村长,1032票。”老村长带头鼓起掌,全村人都跟着拍起巴掌来。“张继才,988票。”张继才很客气地鞠了个躬。“王海,……”场院上掌声不息。老村长像中了状元似地快活,不过还不忘继才:“继才啊,到上海好好干,不能给咱庄稼人丢脸。要是啥时想回来,咱们欢迎。三年后改选,咱再较劲。”继才点了点头:“记住了,叔。”
第二天,市报头版头条:“农村新气象,村长大竞选。”旁边是老村长绽满笑容的脸。报上这样写道:“不变的是民主,变的是方式;不变的是民选官,变的是民争官。”

这篇文章以题材新见长。五十出头的老村长思想绝对前卫,硕士研究生也参与村长竞选,这些无疑都是中国农村的新鲜事。作者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把准时代的脉搏,反映了新时代农民的新观念;并以朴实而老到的语言,生动地营造出一种农村特有的生活氛围。

4、妙于推陈出新,古为今用,这与选择富有时代感的材料是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

对于人们熟知的材料,用当代人的眼光加以观照,用现代意识进行改造,或者从独特的角度切入,在常人意想不到之处挖掘出新的内涵,也能写出个性特征来。

典范

话题一:用心倾听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常常聆听。

譬如在大自然中我们寻觅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韵致,寻觅那“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空灵,寻觅那“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的意境。聆听清风幽幽低语,聆听松涛娓娓吟唱,聆听蛐蛐细细鸣叫,聆听山林中鸟儿欢啼。那脆灵灵的音符好似一颗亮露滴落,使你的心中也流淌出一挂清粼粼的飞泉……

请以“用心倾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700字左右。

【习作】

遥远的绝响

窗外,寒夜。

守着一盏昏黄的台灯,守着属于自己的一份宁静。当浮躁的心完全沉淀下来的时候,是的,我听到了……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是的,我听到了。易水之畔,荆轲的白衣在风中飘,他的泪也洒落在风中。故土在高渐离的击筑声里,再一次变得熟悉而陌生起来。他知道自己是有去无回——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但作为一个侠士,一个受燕太子恩遇的刺客,他无法选择——当太子丹找到他的时候,他就知道了整个事件的结局。图中的匕首是他的筹码,而千千万万燕国人的安危就是他的赌注,他绝对输不起啊!在呼啸的寒风中,车马声渐渐远去,悲凉的歌声却久久地回荡在天空,枯叶,也随风低声哀鸣……一个侠士孤寂的光芒,从此消逝在易水边。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的,我听到了。屈原徘徊在汩罗江边,面对无尽的江水,彻骨的冰冷吞噬了他的心。当一个爱国者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祖国已然覆亡,人民流离失所,自己的理想彻底破灭时,死,无疑就是一种解脱。多年的忠诚换来的只是小人的谣诼和君王的猜疑,战乱、苦难、耻辱……所有的一切都让屈原的悲愤如同这滔滔的江水般无法自抑。在苟且偷生和以死明志之间,他毅然地选择了后者,无怨无悔!

于是,“你流浪的诗族诗裔?蛐涉源济湘,渡更远的海峡?蛐有水的地方就有人家?蛐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蛐你就在歌里,风里,水里……”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的,我听到了。在暗淡的灯光下,李商隐的离愁别绪全溶入了这丝丝的雨声,显得格外空灵。雨打蕉叶的声音,总会让人体味出一点淡淡的忧愁和感伤。在诗人的窗沿上,雨滴落下,激起的水花,总是旋即破碎,人的心灵,也总是脆弱的,经不起太多的离散。在这个寂寞的雨夜里,亲情、友情是诗人心灵唯一的慰藉。在那个遥远的夜晚,在滴答滴答的雨声中,诗人无语更无眠,独对孤灯到天明……

在这个万籁俱寂的寒夜里,我的耳边却萦回着这一曲曲遥远的绝响。思绪在无边的黑夜里任意驰骋,历史就变得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我用自己的心,与过去交流着。当遥远的钟声在耳边响起时,是的,我听到了……(拟题及习作:章婷)

点评:这是一篇有韵味的议论性散文。作者没有从“倾听自然”、“倾听是一种爱”等角度选材立意,而是巧于切入,精心撷取,从“遥远的绝响”中“听”到了荆轲的践诺、屈原的爱国和李商隐的离愁,在题材上就显得别具一格。

就表现手法而言,文章能用多幅动人的场景诠释相关的诗句,以细腻的笔触揣度古人心声,结构匀称,语言优美。

话题二:春天,与美好同在

阅读下列提示,按要求作文。

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请你以“春天,与美好同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倾诉自己的心声或讲述“春天”的故事,题目自拟,700字左右。

【习作】

春天在敲门

四月的太阳总是醒得那么早,春光肆无忌惮地四处弥漫。可是,微弱的晨光却被那扇关得严丝合缝的铝合金窗所拒绝,外面鲜活的空气却渗透不进那厚厚的玻璃。他一如既往地躲在自己阴暗的小屋中,谁也不能打扰。

“咚咚咚”,阳光来敲门,那是春天的使者,但他拒绝了;

“咚咚咚”,热闹来敲门,那是春天的脚步 ,但他躲避了;

“咚咚咚”,欢乐来敲门,那是春天的生命,但他退却了……

他的心扉已经不会再向外界敞开了,他只是永不停歇地去回忆那逝去的岁月,那消失的春天……

消失的春天

五年前的春天里,他是多么幸福呀,拉着爸爸妈妈的手,穿梭在满是红花绿叶的乡间小道。他采一朵桃花送给妈妈,妈妈笑了。他采一朵月季送给爸爸,爸爸也笑了……不对,笑脸渐渐地模糊了,无情的爸爸牵着别人的手走了,他看见,月季花谢了,片片花瓣散落在他身上。而不幸的妈妈,年纪轻轻就走完了自己生命的旅程,也带走了那朵桃花。他没有流泪,他不知道命运为什么要如此捉弄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只知道:春天,已经不再属于他了。

与春天抗争

从此,他疯狂地崇拜起卡夫卡,那个同阳光作斗争的伟大的作家。他几乎可以把卡夫卡的《城堡》倒背如流,从那里,他好像获得了一种力量,他看到一个用痛苦磨砺出来的灵魂执著地与孤独为伴,永远地反对阳光,拒绝光明。于是他学会了用作茧自缚来保护自己,他逃避着每一个春天,惧怕着每一个试图打开他心扉的人。他的老师、同学、邻居,每一个人都尽着最大的努力来开导他,帮助他,他们坚信,在他的心灵深处,一定还有着一丝丝的活力,一定可以重新唤起他对春天的热爱。

春天的苏醒

他依旧孤独地生活着。诚然,偶尔他也会被执著的敲门声引起一丝悸动,但仅仅限于悸动,他永远也不会打开门。他翻看着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以为这又是一个孤独的人同世界上所谓的光明抗争的故事。然而,当他看到最后一页,那令人尊敬的基督山伯爵道出了人生的真谛——“等待和希望”。那一刻,他苦苦筑起的心灵防御之门轰然倒下,他听到了自己内心对春天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久违的春天

“咚咚咚”,他再一次听到了敲门声。这一次他跑去开了门——虽然只是一丝缝隙,他看到地上有张字条,上面写着:“走出来吧,美好的春光在等着你,你的朋友和老师在等着你,打开门,你会发现,外面又是一个崭新的世界!”那一刻,他感到一丝久违了的温暖在他的身上洋溢起来,小时候的天真活泼仿佛一下子又有了感觉。他觉得自己的屋子亮了许多,尽管那只是门缝传来的一丝光明!

“咚咚咚”,又有人在敲门。这一次不知是谁,是清风,还是阳光?他再也不会犹豫了,猛地推开门,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他感到春天又一次向他张开了双臂,他笑着,跑着,融入那可爱而美好的春光中去了。(拟题及习作:王晓敏)

点评:本文作者跳出第一人称,展开丰富的想象,编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并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地展示了主人公心灵世界的变化。

题目为“春天在敲门”,“春天”和“门”都取双关义,耐人回味;四个小标题言简意赅,前后关联,颇见匠心。

话题三:与名人对话

阅读下面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如果有一种“时空转移心灵交流”器,能把你想说的话传递给古今中外任何一位名人,那么,你将选择哪一位名人向他倾吐心声呢?

请以“与名人对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话题中的“名人”可以是某位历史人物,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某个艺术形象。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题目自拟。④700字左右。

【习作】

八戒,让我带你走进新时代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猴子敏捷,又练就一身好武艺,再加上能说会道和“齐天大圣 ”的头衔,老大的地位不可动摇。沙僧终日言语不多,挑着担子,任劳任怨,虽道行不够,不能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去化斋,但长伴师父身边,所以老实忠厚非他莫属。可猪兄你,虽没有猴哥七十二般变化,也有三十六招架式;没有闹过天宫,好歹也是天蓬元帅下凡;不能上天入地,逗着观世音开心,可也没惹着谁啊?为什么就非得背个好吃懒做的骂名呢?

“什么?猪兄你说什么?噢……你说你也为此深深思考了一千多年,可就是苦思不得其解?”没事,就让小妹我为你分析一番。

首先,猪兄,可不是我说你,“树要皮,人要脸”,你怎么就背着那身臭皮囊一千年都不肯变呢?高高的猪鼻子,大大的猪耳朵,还有那“九个多月”的大肚子,你说在崇尚“瘦身”的今天还有谁看得上你呢?谁说投错了猪胎就没得救了?美容店、整形手术、减肥食品……凭你的知名度,随便挑几家做个形象代言人和产品效果展示人,“唰唰唰”,三下五除二,缺陷就全没有了,还能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解决了形象问题,我就要探讨一下你为人处世的方式了。《西游记》里不乏你和猴子对骂的情景。要知道有些话是“人前说不得,人后说得”的,何况那孙猴子尖嘴猴腮、伶牙俐齿,你根本占不到半点便宜,就更应该免开“猪”口了。猴子没耐心,整天跑得没影儿,他不在的时候,你再稍微发发牢骚,多对师傅说几句体贴的话,不就行了?你以为沙僧就真的老实,其实他最精明了,整天守着师傅,不知说了多少甜言蜜语蛊惑“师”心呢!

另外,对于你的一些不轨行为,我也要略作评说,虽然这属于你的个人作风问题。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又有一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可见你酒后失态,偶有春心也是很正常的。但做事情要考虑对象,嫦娥真的忍得住“碧海青天夜夜心 ”的凄凉?非也,她是早找到坚实的“后盾”了。要不然,在封建社会,她遭到你的非礼,怎么会不怕背上“行为不检点”的恶名而告发你?玉皇大帝怎会当下把你贬下凡间?说你猪兄赶不上时代潮流吧,这些你都没看出来!

最后,告诫猪兄,你贪吃、贪睡虽不是什么大错,但千万不能因此让人揪住你的小辫子。在新世纪不管做人还是做猪,都要时时小心、处处谨慎、步步为营啊。

(拟题及习作:顾瑾)

点评:这篇文章写得相当机智。

作者从容运笔,巧妙地把现代生活中的各种不良现象与猪八戒这个喜剧人物对接起来,构思上有匠心;语言诙谐幽默,杂文味较浓。

话题四:人与自然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香港环保先驱温石麟在回忆自己怎样走上以保护自然为己任的道路上来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生物老师——他大学预科的生物教授。这位外籍老师是他爱护自然的最初的带领者。一次,他们去香港海边作海岸生态考察。那位老师站在退潮的烂泥里,告诉正在寻找生物样本的学生们:你们可以取上来观察,但是,完事后要放回原位,因为他们是属于这里的,我们是大自然的观察者,不应该破坏、扰乱大自然的平衡。这位赤脚站在烂泥里的教师,一直引导着他的学生走向尊敬生命、爱护自然的生活。

读了上面的材料,请你以“人与自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习作】

最后一只蚊子

阿文是世界上最后一只蚊子。它虽然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但从母亲遗传的信息中清楚地了解了过去的一切。阿文母亲在遗言中警告它,千万不能接近人类。阿文体内聚集着八百种杀虫剂的毒素,可它竟然还活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蚊子似乎生来是最贱的生物,人类不用任何理由就可以不假思索地予以歼灭。人类的一项决议使全球有人的地方、没人的地方都投放了杀蚊剂。阿文的同伴相继死去。

这天,中毒不轻而又饥肠辘辘的阿文,游弋在丛林中。灵敏的嗅觉告诉它植物的枝叶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制剂。阿文艰难地飞行着,每隔一分钟就必须停下来,否则翅膀就要抽搐。虽然很不情愿,阿文却不得不停下,栖在树干上。这时一只黄雀飞过来,看上去也面黄肌瘦的,可能也是最后的幸存者了。阿文不觉产生了怜悯之情。

阿文又一次鼓足劲,飞了起来。这次它只坚持了半分钟,就停下来,两眼直冒金星,它太虚弱了。这时它发现一头野猪,吐着白沫,临死前的痉挛使它强健的后腿蜷成畸形。阿文把心一横:好歹也做个饱死鬼……不出阿文所料,野猪体内含有第八百零一种致命的毒素,阿文的遗传信息中没有记录。是人类新研制的还是野猪体内突变产生的,谁知道呢?

一阵剧痛使阿文昏死过去。阿文从半空中沉沉地跌在地上。丛林中没有任何昆虫敢接近阿文,它们早已知道自己种群衰败的原因了。

第二天早上,当阿文被强烈的紫外线惊醒的时候,它知道,自己又躲过了一劫——幸免于第八百零一种毒素。它决定离开这里,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去。可是,哪里最安全呢?不是有人说,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地方吗?对,就到人类居住的地方去。阿文飞出丛林,来到一个城市。阿文在最饥饿的时候,不得不叮了一个白人。当天晚上,那个白人就死了。

阿文看着那个白人口吐白沫,双腿蜷缩成畸形,顿时明白了一切。“我不想杀死你啊,”阿文哽咽着,“这不是我的错啊!”

阿文决定绝食——为了不杀死任何动物。在弥留之际,它梦见了那个美丽的丛林,那个树木葱茏、百鸟齐鸣、各种生物和谐相处的丛林……

(拟题及习作:王宇峰)

点评:阿文本是一只蚊子,也是地球村的一个居民,它吸血是为了生存,可人类却要将其斩尽杀绝。撇开人类是否自私这一点不谈,单是这样做的后果,就值得人类反思。它致使阿文体内聚集起八百零一种毒素,一叮人,便无“御之者”。这,到底是阿文的过错,还是人类的过错?这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文章结尾更是耐人寻味。阿文,只是一只蚊子,可当它知道自己叮人就会致人死亡后,宁愿选择了绝食。这悲壮的行为,不知能否唤醒人类沉睡的良知。全文寓意深刻,想象奇特,语言简练。

体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从国外归来的朋友给我讲了这么一则小故事:一天,她去一位美国老师家作客,看见老师不满3岁的孩子拿着一把钥匙,动作笨拙地插进锁中,想打开卧室的门,可怎么也打不开。于是朋友主动过去想帮他一下,却被老师阻止。美国老师说,让他自己先犯些“错误”吧,琢磨一会儿总能把门打开,这样他就再也不会忘记这门是怎么打开的!果然,那孩子折腾了很长时间后,终于将门打开了,他欣喜地拍起手来。

请你以“让他犯错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70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的眼睛和耳朵,是为认识别人、倾听别人;?蛐我的脚,是为走近别人;?蛐我的手,是为帮助别人、牵引别人;?蛐我的脑子,是为造福别人;?蛐我的心,是为体贴别人、爱别人;?蛐说真的,若没有别人,我还能成为我吗?

是啊,“若没有别人,我还能成为我吗”?生活中,没有人能够单独生存,没有谁能离得开别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又该怎样对待别人呢?在生活中,你是怎样对待自己,又是怎样对待别人的呢?请你以“自己与别人”为话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管理专家为一群大学生讲课。课近尾声时,专家拿出一个广口瓶放在桌上:“我们做个小试验。”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把它们一块块地放进瓶子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瓶子满了吗?”所有的学生都回答:“满了。”他反问:“真的吗?”说着他从桌下取出一桶砾石,倒了些进去,并敲击玻璃壁使砾石填满石块间的间隙。“现在满了吗?”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满。”“很好!”他从桌下又拿出一桶沙子,把它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的所有间隙。他又一次问:“瓶子满了吗?”“没满!”学生们大声说。然后教授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他望着学生:“这个试验有何寓意?请你们每个人谈谈感想。”

读了上面的故事,你能悟出些什么呢?请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道题:东北风是指( )。答案有二:A。风从东北方向吹来;B。风往东北方向吹去。这是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节目中的一道题,答题者是一位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接受过名牌大学教育的年轻人。面对这道题,他说,他看过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主持人常说什么风几级几级,还有一个箭头描绘着风向。因此,他有根有据地选择了答案B。主持人有意“放水”,再次提醒他:告诉我最后答案?年轻人想了想,答案还是B,即风往东北方向吹去。

请你以上述现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7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