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滞销库存:精打细算犹太人 千换一划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2:14:28

精打细算犹太人 千换一划算?

(台湾)   (2011-10-19)

fieldset { width: 306px; border: 1px solid #990000; align: center;}legend { font-family: Arial,"宋体"; font-size: 12px; font-weight: bold; color: #990000;} 

  (联合早报网讯)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以色列同意用一千零廿七名巴勒斯坦战俘交换一名以色列士兵获释,第三者来看,这笔交易怎么都不划算。以精打细算着称的犹太人,为何会同意?

  英国广播公司(BBC)中东特派记者康纳利分析,以色列此举既展现力量,也暴露自身弱点。展现力量是因为以国政府再三向充员兵及其家属保证,一旦被俘,政府会竭尽所能解救;“不放弃一兵一卒”绝非空话。

  暴露弱点是因为有心人看见以国政府愿意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后,知道日后就算是以国平民被俘,或许都可以比照办理,来个狮子大开口。

  其实,换俘交易背后有许多因素交织其中。首先,是以色列自卫队的本质。许多以色列人把自卫队视为守护者。以色列采征兵制,薪资微薄、勤务繁重且危险,却是凝聚犹太社群共同体的宝贵经验,这是在英、美等募兵制国家早就被遗忘的情感。

  以色列总统裴瑞兹曾说,没有以色列自卫队,就没有以色列。因此,当一名以国官兵被俘,就形成一种在其他国家罕见的政治压力。

  犹太主义的传统强调生命可贵和解救战俘义不容辞。以国总理内唐亚胡在向以色列全国说明他为何决定批准沙利特的换俘协议时,就引用了犹太教法典“塔木德经”的教诲──救一条命应被视为是救世。

  此外,当然还有一些不那么崇高的理由。监往知来,如果以色列能藉由出兵抢回沙利特,绝对不会迟疑,但显然无法藉军事手段来解决此事。

  多年来一直有传言说,以色列政府准备付出高额悬赏金,征求能找到以国飞官阿莱德的消息。阿莱德在一九八○年代于黎巴嫩上空遭击落。

  更近一点的前例是在一九八五年,当时以色列释放了一千一百五十名巴勒斯坦战俘,来交换三名被俘以色列官兵的释放。内唐亚胡是经过算计的,加萨走廊和约旦河西岸的相对平静,有助于他在以国的民意支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