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证验证新规定:糖尿病的自然疗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3:30:30

糖尿病的自然疗法

分享到 编辑文章  

气和疗法就是通过调节生命力的和谐(同步或共振),激活和还原生命与生俱来的创造、修复和免疫能力,从而实现全面健康的疗法。气(生命力)是保持生命存在和生命运动的原因。

 

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疑难问题,所谓“疑难”是没有找到相应的对策,糖尿病也不是疑难病,认为疑难是陷入了一个思想误区。最难的问题往往是最容易的,门推不开的时候你不妨拉一把,解决问题往往就在一念之间。人生路上总看到黑影,那一定是背光而行,回头便是光明。疾病如果久治不愈,就应当改变一下观念,换一种方式。

随着医疗检测能力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身体变化的了解更加细致入微,由原来的外在粗略了解到现在内里血液成分,甚至更加细微到基因层面。无论多么细微也只是对人体生理的解析,而人是精神与肌体的统一整体,共同保持着内能的平衡和内外的平衡。在实际健康调理的时候,可以分类解析,但必须顾及整体的平衡,即分开认识、整体调理。然而,分类认识让人们忘掉了整体的平衡,普遍存在的糖尿病现象就是其中之一,多数治疗手段都是为了保证血糖和尿糖的指标正常,甚至错误地认为指标正常就是身体健康。其实不然,血糖指标不正常反映的是身体内能的失衡,如果只去控制血糖指标,而不去调整内能的平衡,就不可能让糖尿病消失。身上背着重物才会弯腰驼背,如果不卸重物而强制性地把身子挺直,那是在增加痛苦。

心理、生理与环境有着绝对的一致性,情绪直接影响神经和内分泌,无论医学多么发达,如果撇开精神只研究肌体,只是半截子工程,有精神的肌体叫人体,没有精神的肌体叫尸体,有精神力的存在各种元素才组成不同的细胞和器官,没有精神力的存在,器官和细胞就会分崩离析,化为分散的元素。所以说,不重精神因素的医学是机械的、死板的、没有灵魂的,相当于没有电、没有信号的电视、电脑。

为什么神经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包括糖尿病)和各种慢性疾病,对西医来说只能控制而难以根除呢?其中忽略了精神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

忽略精神作用的医学是没有灵魂的医学,是机械医学。生命存在的原因是生命力,当生命力旺盛的时候,肌体健康、精神旺盛;当生命力衰弱的时候,身体容易生病,精神疲乏;当生命力消失的时候,肌体随之腐烂。生命“力(气)”才是促使各种元素组成细胞的原因,也是保持肌体存在和运动的原因。所以,生命力才是生病的原因和祛病的根本。正是因为力是探究根本规律的形而上学,所以,不易被接受和认识。然而,谁都知道先有受精卵的产生,后有大脑的产生,先天的生命力才是促生生命和修复生命的根本力量。

生命是自然的产物,而不是科学的产物,自然环境是生命的摇篮,脱离自然而研究人,等于撇开水而研究鱼。鱼因水而生,因水而存,鱼病了必须考虑水的因素。天气热了要出汗,连阴天会让人感到压抑,天气闷热会让人心烦,要变天的时候关节炎患者会感觉关节不适,这一切都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所以说,忽略自然力量的医学是封闭的医学。

糖尿病是内分泌疾病,不是糖尿病难愈,而是忽略了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只控制指标和症状而不去掉根源是难以痊愈的,不去截断水源而去堵水截水往往劳而无功。

糖尿病是由于个人受先天接受和容纳能力的制约,当外界事物超出受纳能力时便出现内分泌失调,在不良情绪(或性格)的反复作用下,暂时或长期出现受而难容的感受,本能便通过生理表现出对应平衡调整,随之出现肌体的症状表现。一般是事积心中,反复思考却放不下、想不通、不愿接受,存在苦闷、无奈、埋怨情绪,往往会导致这种疾病。

常规治疗手段一般是通过忌口控制糖分的摄入,用药物降低血糖指标来解决问题,这大概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血糖的值高并不是身体当中的糖分过剩了,而是代谢糖分的能力差了。这是一个重要的观念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认识不清,往往就会在症状和指标上下功夫。试想,患者在得病之前和得病之后对糖分的摄取量是不是没有太大的区别?正常人即使食用了很多糖分,也不会得糖尿病的,那是为什么?因为人体本身就有着高智能的代谢调节能力,把多余的糖分该储存的储存,该转化的转化,该排出的排出,这样,身体各种机能一直保持正常运行。

其实,糖类是人体必需的食物,吃糖也得不了糖尿病,既然糖尿病是因为代谢糖分的能力弱了,那我们就要在糖分代谢上下功夫,这才是从根本上解除糖尿病的正确思路。

是什么条件影响了糖分的代谢呢?现代医学已经发现代谢糖分主要是靠胰岛素,也就是说,不是身体摄取的糖分多了,而是胰岛素分泌少了或利用率降低,既然是胰岛素的问题,那就在胰岛素分泌或利用率上下功夫。

胰岛素本来是正常分泌的,为什么会减少了呢?是什么因素抑制了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呢?

我们首先来看是什么影响内分泌?其实,不管你有没有医学知识,甚至不管你有没有文化,每一个人都明白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的道理,说的是信息与内分泌的关系。当你听到悲伤的故事时会分泌出泪液,当你听说香甜可口的东西时会分泌口水,当你听说肮脏的东西时又会恶心,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信息入心可以影响情志,情志直接影响内分泌和神经支配。

胰岛素是内分泌的一种,胰岛素的分泌是受什么情志的影响呢?

从症状表现上来看,糖尿病患者一开始往往有饮食多、小便多、乏力、消瘦、口干伴随口臭等症状,这恰恰是脾胃问题的外在反映。从中医的角度讲,胃为粮仓之官,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降,喜润恶燥。脾为给养之官,主运化,主统血,主升,主肌肉,开窍于口,在液为涎,在志为思,脾邪生于苦闷。

一般来说,多数糖尿病患者长期存在着苦闷抱怨情绪。试想,当一个人一时情激焦烦的时候,会形成暂时的高血压,当一个人经常处于焦烦的情绪状态下形成焦躁性格时,自然就会形成高血压病了。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经常处在抱怨的苦闷情志里,必然会抑制脾脏功能,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和降低胰岛素的利用率,就像人接收到美味信息时分泌口水,接收到肮脏信息反胃的道理一样,久之就会改变脏器的正常分泌功能。

为什么现代人糖尿病如此多呢?

癌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疑难”疾病,为什么这些病在当今社会如此普遍呢?多数人认为这是富贵病,难道富贵也有错吗?试想,当人的代谢功能正常时,吃什么喝什么都不影响身体,当人的正气强盛时,什么细菌病毒也难以入侵,当代谢功能紊乱时,任何外界因素都可能影响身体。有时候人们往往只重饮食外因而忽略代谢内因,比如吃保健食品,当人体没有了选择代谢能力的时候,吃什么保健食品也没有用,保健食品必须建立在人体功能正常的基础上,并且必须符合个体的需要。人体的代谢功能不是用保健品养出来的,而是天生就有的,只要认识这一功能,并在相应的条件下激活和保持即可,糖尿病的调理应用也不例外。

首先,人们特别相信没有精神因素参与的医学指标,已经到了迷信指标的程度,认为“指标和症状是对身体正常与否的确切说明”,这种“天经地义”的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为“我有病”作了“科学的定性”,宁可相信死的指标,也不相信随着环境、情绪的变化而不断智能调节的人体本能,这正是郑人买履时的“宁信度无自信也”。其不知,只要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就会产生适应性调整,比如跑步时的呼吸和心跳、过劳后的暂时肿疼、情绪压抑等,这时候检查必然指标异常,或者诊断为心动过速,或者诊断为炎症。短期的适应性调整和长时间的适应性调整一样,只要是在打破平衡和重建平衡的过程中,对应的某项指标就会出现所谓的“不正常”,但这的确是合适、最正常调整过程,难道刚开始爬山时的腿痛、腿肿是坏事吗?只是一个适应性调理过程,绝不可拿着死的指标来衡量不断应变的活体;其次,每个人都有情绪波动的时候,正当情绪不好且身体或精神过劳的时候,身体便会出现疲乏的感觉和消瘦的现象,这本来是针对当时条件的生理适应性调节,然而,因为经济条件好了,只要一段时间不舒服就想去医院检查一下,生怕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若在这时候去检查,指标往往不正常,在“指标决定健康”的思想指导下,就开始用药物来调节内分泌的平衡,身体当中掺杂了药物,再加饮食控制,恰恰替代并抑制了本能的自我调节,本来是人体内部自然平衡调节,变成了用药物替代调节,于是,暂时血糖指标偏高造成的假性糖尿病,在这种情况下,就逐渐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糖尿病了。许多家庭相对和谐、情绪相对轻松的人,本来不会得上糖尿病,但因为对糖尿病的恐惧和对指标、症状的迷信,加上专家的“叮嘱”,也就被这些不良暗示造成病人了。其实,指标和症状只是生命自我调节、重建平衡的过程。

对于消极依赖者而言,糖尿病不仅具有“终身制”,还具有“世袭制”。认为得了糖尿病是不可能痊愈的,只能一辈子吃药或控制饮食,这种错误信念本身就是加重疾病和抑制修复的原因。因为对医学的迷信和对专家的崇信,只要有先进的仪器检测和专家的诊断定论,那就坚信自己是得了糖尿病,更坚信一生不愈,“因为我是在最权威的医院里确诊的”,“因为国外也治不好”,我们可以尊重专家,但不能迷信专家,专家不等于行家,尤其人体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不是分散的零部件,职业越专就越极端,眼科专家专门研究眼能行吗?因为造成眼病的因素有多种,糖尿病、肝病、精神抑郁等都可能引起眼症,而在无法治愈的情况下,多数人相信是疾病特殊,而不认为是医学思路有问题,

春节前不久,一位60多岁的妇女告诉我说,她在医院查出了糖尿病,记得血糖是空腹指标9.0mmol/L,尿糖三个加号,医生建议马上用药,控制饮食,老伴也非常紧张。为了让对方放下思想包袱,我带着诚恳的口吻直言相劝:“人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尤其老年人,在原来情绪的影响下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气血改变,在过劳、感冒或不良情绪的影响下,必然出现一些暂时的气血调节,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得上了糖尿病,只要认真调节情绪,放下对指标的执着和恐惧,加上不断静心调气,如果有条件再来听一听原理,很快就会恢复正常的。”结果春节后上班的第二个星期,她来告诉我说,这个问题解决了,夫妻二人空腹指标都是5.6mmol/L。假如用药加忌口的话,结果又会如何呢?尤其是有了一个有病的信念,又将如何呢?切记!切记!影响本能免疫和修复的最大阻力是错误观念导致的不良信念。

两年前还遇到北京的一位45岁的糖尿病患者,父母都是糖尿病,而且最终都死于糖尿病,当然医院给她的结论是遗传性糖尿病。多年来,笔者对遗传疾病始终搞不明白,现代医学的遗传法则也说不明白,难道糖尿病也有世袭制?后来终于从生命程序的角度突破了所谓“遗传”的机理。这次她的到来终于有了验证的机会,她一共调理了五天,回家后继续按照我们的要求认真落实,一个月以后体重增加了2公斤,但自己一直不敢检查指标,长期以来对指标已经有了一种害怕和讨厌的感觉,在我们的支持和要求下,才去检查了指标,自己离开我们后,空腹指标一直是正常的,唯有饭后偏高。因为学习时间短,理解不透彻,心里总有些担心,经过多次的指导才放下了思想包袱,在连续不忌口不用药一段时间后,再去检查时一切正常。谁设计和创造了机器,谁最会修复机器,谁设计和创造了生命,谁最会修复生命,人从受精卵开始,就有一种高级智慧程序——本能在支配着生命的塑造,包括大脑也在塑造范围之内,从本能的角度出发,遗传性糖尿病与后天糖尿病是一样的。

生活中生病,生活中好病,如何在生活中自我康复呢?

要想在生活中进行糖尿病的自然康复,重要的就是转变观念。因为观念决定着对事物的看法和想法,不良的想法带来不良的情志,不良的情志干扰着人体的正常代谢。这要从四个方面来认识调节:一是对症状和指标的看法;二是对饮食和药物的认识;三是对自然本能的认识;四是对情志的驾驭。

首先,指标和症状只代表过程,不代表结果。指标过高和症状明显是人体的一种自调能力的表现。指标的正常并不代表病邪的消除,指标的过高也不代表生命的危机,但多数糖尿病患者受常规医学的暗示,把血糖和尿糖的指标当成了衡量自身健康的标准,总想追求健康,却往往只追求了指标的正常。事实证明,有许多人在服药保证指标正常的情况下,仍然不断地出现并发症的蔓延,这是为什么?

人通常觉得这种病是慢性发展的,并伴有各种并发症,这种观点本身就是一种不良暗示。疾病没有根源怎么会加重和发展呢?血糖高和尿糖加号多其实是自我免疫的一种方式,与害羞、生气表现出脸红的道理一样,是本能调节生理与心理平衡的方式,心理平和了,生理指标自然正常,当小便中尿沫增多或尿味异常时,正是本能根据需要进行的自调反应,就像喝了酒的人把多余的酒精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的道理一样,本能同样会把代谢不掉的糖分排出体外。这时候不用管尿液泡沫多少,只管改变抑制胰腺分泌的不良情绪和错误暗示即可。糖尿病出现并发症和不断发展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存在不良的性格情绪根源;二是一味地降血糖抑制或替代了本能的自然修复;二是正气不足。

患者不可一味地控制症状,这相当于水库截水一样,一边不断地向水库里流水,另一边堵截外流,水满之后必然蔓延四溢,在蔓延时,哪里低矮必先流向哪里。并发症也是如此,哪里虚弱先表现在哪里。其中一部分人的并发症是由于机械地服用降糖药,没有全面考虑整体平衡而“治”出来的。血糖为什么会居高不下?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抑制内分泌的因素是什么?错误观点导致的心结。水库只要水满就会自然排水,病症像排水一样,是一种自然免疫的表现,局部控制必然导致总体的混乱,应当截断进水源头,水不进,自然不再外溢。换个说法,没有生病条件了,疾病怎么会加重呢?又何必惧怕糖尿病并发症呢?只要不断产生并发症,就是没有截断根源,别以为吃药就是治病,多数是控制症状而已,真好病是停药后指标正常、症状消失,如果没有,那就没有好病。

经常遇到这种现象:病人认真按气和康复要求去做,即使指标高到21mmol/L,身体的感觉比用药时的13mmol/L时还要舒服,这种舒服是自然的,不是用药物换来的,更不会有胴体的产生,同时并发症还会继续好转或痊愈。并发症的好转、痊愈告诉我们,溢水的地方已经不再外溢,说明水库水位已经回落,这只是心理惯性没有完全纠正或正在好转中,只要不断调心和调气就可以了。并发症好转或痊愈而指标下降慢的主要原因是对指标的执着,从心里入下就会好起来。血糖指标高和尿糖加号多其实是自我保护、自我免疫的一种方式,是精神压抑的生理宣泄方式,也是心理压力的生理反映,没必要把它看得那么复杂。

其次,对饮食和药物的认识。粮食、水果不药人,人需要粮食来补充能量,这是一个不可狡辩的道理,即使是没有生病的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不可偏食,否则影响成长发育。糖尿病人更是越忌口就越偏食,使身体其它元素的摄取也受到影响,导致人体整体功能的紊乱。劳动人民都懂得“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所以,忌甜食的思路绝对是一个误导,或者是一种无奈的选择,难道牙痛就不吃饭了,头痛就不思想了,肾炎就不喝水了?过去科技不发达也没有那么多的糖尿病人,现在科技发达了反而生出这么一种粘人的病来,这与人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我们调理糖尿病的过程中,第一步首先要放开饮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才能够成为正常人,像正常人一样的饮食才能够摆脱糖尿病。大众都知道“是药三分毒”的道理,得了糖尿病后却忌讳粮食,天天服“毒”,这是违背常理的。

药物起的正确作用是辅助和提高本能的修复能力,人体功能一旦修复了,药物就可以撤出,不再使用了。药物永远是辅助而不是取代生命本能,绝不可本末倒置。试想,如果糖尿病人需要终身服药的话,是不是以药代粮,药物成了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不是取代了本能的自然平衡调节呢?人自身是可以分泌胰岛素的,而且这种分泌是智能的,如果总是注射人工合成胰岛素或服用降糖药物,势必造成混乱,长期取代必然影响正常功能。就像长期以车代步、借酒浇愁一样,久之必然导致功能消退。用降低血糖值的办法只能是暂时的,停药后仍会反弹,只能终身服药,从而导致用人工代谢取代本能的自然代谢。对于药物来说,主要看它的作用和意义,如果只是控制指标和症状的话,在生命没有受到严重威胁时,最好少用或不用。如果可以提高本能的修复能力,且暂时辅助的话,完全可以服用,当然更注重的是自我的修复能力。

一位农村的老年人在九年前曾经查出了糖尿病,当时尿糖是三个加号,血糖13.6mmol/L,全身乏力,口干舌燥,一个晚上要喝接近两暖瓶水。因为她接受气和自然疗法,所以,自从检查出来就一直没有用药,她尽管道理不太懂,落实的倒还可以,能坦然放下疾病,在性格脾气改善后所有症状就消失了,九年已经过去了,只出现了双脚麻凉的症状,夏天也觉得脚凉,后来要求她加以调气和静心,结果不到一个月凉的感觉就消失了。试想,如果从那时起就服药的话,结果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当然,服不服药不重要,重要的是懂不懂自调法则,如果不懂得自然康复的机理,不去截断根源的情况下,再不用药的话,会不会导致疾病的加重呢?所以,不要在药物上计较,懂理和截断病源才是主要的。

有一位糖尿病患者这样说过:如果我不懂气和自然疗法的原理,我是不会停药的,因为那样心里根本不踏实,我不会拿着自己的生命开玩笑。结果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直接分两次停下了已经用了很久的54个单位的胰岛素,当时虽然有些行为过激,但还是在信念的作用下渡过了难关,而且好了多年的黄班变性眼病。当时她最担心的就是停药会不会出现并发症,其实,明白了道理后就可以放心了。问题的关键还是在病源上,这既是祛病的要求,也是巩固疗效不可缺少的原则。

其三,生命的塑造、代谢、调理、免疫和修复能力远远超越大脑意识,是本来就有的。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和依赖科技的力量,但是,无论科学技术怎样发展,迄今为止还没有创造生命的能力,尤其是没有弄清生命动力和生命遗传程序的来源,包括大脑在内,都是受精卵所化生出来的,所以,是自然创造了生命,而不是科学创造了生命,用后天形成的大脑去解决先天更高智慧的生命本能,当是以偏概全,必然力不从心。所以,要真正解决疾病绝不能忽略本能的存在,如果忽略了本能而谈论健康,必然造成背本趋末,事倍功半。

解决糖尿病问题,首先要认识自然而智慧的本能,本能是大自然投射在人身上的万能钥匙,创造并始终调节着人体,具备超意识能力,放下对疾病和指标的执着,全身心地投入到接受和还原本能的思路上来,通过观念、想法的转变和静心调气,实现天人气和。其次,粮食、水果绝不是导致糖尿病的因素,可以直接不忌口。在接触的患者当中,经过指导后都可以放开饮食。有的人在刚接触时,让他放开饮食接着就会出现感觉异常、症状突出的现象。其原因有两点:适应性调理和不良心理暗示。适应性调理相当于我们很久不运动了,突然运动,腰也痛,腿也痛,但这不是疾病,适应了不但不痛反而强壮。同理,长期不吃含糖分的食物,刚开始吃时出现一些适应性调理是正常的;也有的人把医嘱当成真理,要求忌口就坚决执行,饮食稍微有点糖类,立刻忐忑不安,时刻注意:“千万不要引起高血糖,千万不要犯病。”其实,这是反向暗示、相反相成,绝大多数是因为不良暗示导致的不良结果。比如:要乘坐长途车的时候,总是告诉自己尽量把尿排净,免得半路上小便,既不方便,也影响大家。”本来平时可以整个上午都可以不小便,一乘车就总有小便的感觉,只要有了这种心思,心里就会不自觉地紧张起来,这种紧张必然影响正常的神经和内分泌调节。事实证明,血糖指标与暗示的关系非常密切。

在没有弄懂原理的情况下,不要迅速停药,以免由于认识不足或心理和生理的不统一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可以在身体好转后慢慢减下来。在实践过程中,遇到这样的情况,学习理解和落实以后,用着原来的药量,指标迅速下降,反复出现低血糖,这种情况只有把药减下来了,这说明通过认识调节,意识和本能、内气与外气已经和谐了。还有的人指标一直偏高,而身体没有任何异常,原来的并发症也在继续好转,这也是一种好现象,修复引起腺体分泌失调的根源是主要的。

其四,对情志的驾驭是为了截断病根。基本上所有疾病都是性格与环境的矛盾所致。最难的事情往往就是最易的,当今时代,糖尿病成了普遍存在的疑难病,其实,心理、生理与环境有着绝对的一致性,信息直接影响心理,情志直接影响内分泌,由此可知,情志对应本能,可以直接调理胰岛素的分泌,这样,人人可以自调,是既方便,又无毒副作用的自然疗法,本来很复杂的事情,一下子就变得简单易行了。

虽然道理上很简单,但是真正把握情绪却需要高尚的人生观。最大的心结是观念,通过表现为观点,看法的不同导致不同的心理感受,对身体产生不同的影响。人的性格、脾气不是靠控制改变的,控制只是一种驾驭措施,真正完全改变自己的性格脾气还需要从明白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如何做人,知道生命运动规律,更要明白每一次心中的逆反感觉既是认识自我的时候,也是修正的机会。至于如何调正自己的情绪、状态和导向,气和康复应用注释中都有讲述。

 

心理平衡;大善宽容;乐于奉献;博爱尊重;放下自执;

感恩正行;全家同步;阳光心情;积极向上;信念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