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证怎么更改手机号: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三)——科技作品阅读的主要题型与解题技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04:50
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三)——科技作品阅读的主要题型与解题技巧2009-5-6 9:48:28
现代科技的日益进步促进了社会的飞速发展,而中考出题要注重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反映社会变化和科技进步,所以科技作品的阅读,一向就是各地中考的重要内容。只有熟悉科技作品阅读题的各类题型,提高相应的解题技巧,才能更好地应对中考。
从近年来的中考试卷看,科技作品阅读主要有以下考点:(1)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本质;(2)把握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思路,判断说明顺序;(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辨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4)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5)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6)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7)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推断与想象,或者对现实生活进行反思、审视与判断;(8)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如2007年金华地区中考卷选用的科技作品是《迎接氢能时代的到来》,共有四道阅读题:14.读了本文,你觉得氢气作为一种新能源有哪些优点? 15.请根据文中相关内容分别说说什么是“固体燃料时代”、“液体燃料时代”和“燃气时代”。16.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说“(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仅为石油的70﹪”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7.许多网友读了这篇文章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下面选录两则,请你也跟着发一则帖子,别忘了给自己取一个富有个性的昵称哟!(不要用真实的姓名)其中,第14题考查学生把握说明对象特征能力。第15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第16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和说明方法的把握。第17题属开放题,考查了学生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是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考查。可以说,这几道题考点突出,充分考查了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对信息的筛选和概括,对说明对象特征、说明方法的把握,以及领会科学精神,关注环境和科技发展的理解和表达等各种综合能力。
中考科技作品的解题基本策略:
1.关注文章标题,整体感知,熟悉文章内容,把握大意。
标题是文章的纲,有些文章的题目本身就是说明中心的概括,有些则提供了说明内容的关键信息。如2008年福建省宁德市中考卷中科技作品的题目是《奥运火炬闪现科技之光》,题目本身就明确告诉了我们说明的内容。有些科技作品还有小标题,如2008年重庆中考卷选文《梦幻视觉“水立方”》,就采用了三个小标题:(一)阳光下晶莹的水滴;(二)奇妙自洁不沾尘土;(三)覆盖计划大量节水。从三方面来介绍“水立方”使说明的内容简明,结构清晰。阅读时注意标题提供的信息,便于快速有效地进行阅读。
阅读科技作品时,需要认真通读全文,进行整体感知。这样就可以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基本内容、说明顺序、文章结构等有一定了解,为接下来的答题做好铺垫工作。
在阅读时,我们要注意抓住出每一段的中心句、关键句,标出段落的重点信息等。了解中心句与支撑句的关系,探寻文段的组合规律,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对不同的段落或不同的内容,要善于归纳,找出主要的信息来。通过这些,可以为答题提供更多更快捷的信息源。2、梳理文章条理,把握科技作品中的知识要点:
整体感知后,立即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和条理,并尽快找到各知识要点。如08年长沙市中考卷题15:文章从四个方面对“鸟巢”作了介绍,请在空格内填上恰当的内容。只要梳理一下文章脉络,就可以发现文章四个段落分别从整体情况、外形结构、特殊材料和结构、人文意义等四个方面来介绍“鸟巢”的。通常来说,抓住说明特征,明确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是我们阅读科技说明文的一些基本方法,这些知识点也是出题时考查的一些要点。阅读时,有意识地考虑一下文章哪些地方显示或提供了相关信息,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梳理,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答题时才能明确范围。
3、认真审题,把握题干的重点信息。
阅读科技作品,审题是关键,把题干要求明确了,答题才能有的放矢,快速找准解题的方向,明确解题思路。如2008年泰州市中考卷题16:第②段和第③段都举了堰塞湖的例子,请分别说说两处举例的作用有什么不同。题干告诉我们如下信息:⑴范围局限在第②段和第③这两处举例;⑵这两处举例的作用是不同的;⑶回答的内容要把两处举例的作用都分别说出来。如果审清了题干信息,答题就会快速有效。     
再如2008年临沂卷中考卷题19: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其语言有着突出的特点。请任选一个角度,举例简要分析。此题干告诉考生答题要求是从文中举例来分析科普小品文的语言特点;角度任选,可以是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也可以是语言的生动、形象性。题干的重点信息不辨清,答题就会徒劳无功。
4、研读局部,前后对应,在文中获取和筛选信息。
科技作品可能会出现一些陌生的科学术语和信息,有些甚至是我们一时无法理解的,这些都不应成为我们解题的障碍,因为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是让学生有依可循的,可能就隐含在行文中,只要仔细阅读相关之处,就可直接或间接地从文章中找到答案。如2008年宜昌市中考卷题12:请你根据第③段相关内容,说说什么叫“震级”。学生只要细读第③段,捕捉到有关“震级”的信息,加以概括即可。 有些题目虽不可以直接用原文回答,但或多或少都会用到文章中的关键性语句、重点信息。做题时,要先提取题干的主要信息,然后从文中截取关键性语句,前后对应,筛选出有用信息,或再按实际需要进行加工整合即可。如2008年株洲市中考卷题12:细读第④段,说说国内外抵制“白色污染”的方法有哪些?请列举两条。题干已经告诉我们“细读第④段”,即答题范围在第④段,同学们只要筛选这一段中国内外抵制“白色污染”的方法的有关信息,整合概括,列出两条。有些题目还要求同学们要对原文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尽可能把原文材料和自己的加工处理结合起来,最终形成概括性答案。
5.理解文章内容,合理推导探究,灵活运用知识。
近年来开放性试题逐渐增多,此类出题灵活,面广,形式多样,便于考查学生对科技作品的理解、创新精神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阅读时要加深对作品本身的理解,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要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合理地进行推导探究,思维要灵活,大胆想象,不拘一格,敢于突破。如2008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卷题10:国外极少数支持“藏独”的人别有用心地说四川地震是“对中国人的报应”,激起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人的极大愤慨。请运用上文介绍的知识,结合下面链接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段驳斥的话。答题既要理解地震是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又要对将政治和汶川地震随意联系的极不负责任的行为进行反驳,揭示其无知或别有用心的政治目的。此类题目的答案是多元的,具有不唯一性,但恰恰表现了同学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也能充分调动日常积累的知识,拓展思维,回答要言之有理,有时候也要有创新精神,尊重科学,大胆设想,有自己独到的创见。
中考科技作品阅读的一些题型及解题技巧:
1.怎样给文章拟合适的标题或谈谈标题的好处/作用:(如08年南通市中考卷题7:通读全文后,请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08年河南省中考卷题试卷12:本文以“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解题时应通读全文,明确说明对象以及对象的性质、功能、状态,有时还可以联系中心句和关键词,还可以结合文段的开头和结尾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再加以概括出说明的内容或中心。作为标题,一般都是点明说明对象,表明说明对象的特征或功用,有些标题还以形象的说法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
2.怎样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如2008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卷题1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隐居森林冀龙”的特征。解题应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从每段(或每层)中抓住中心句或关键词语加以整理。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利用自己在阅读全文时所捕捉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加以概括,做出答案。
3.从文段所介绍的内容中,分析其说明的是什么:答这一类题目,应当采用概括的方法,从说明文这一类文体来看,常常是说明对象的性质、功能、状态等方面,还有的是说明来历,变迁……等等,总之,要从说明的内容上进行概括。
4.回答说明方法和所起的作用:首先应从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画图表、引用等常见的说明方法中准确判断出它的类别,然后再从语段中结合实例分析,看对说明的对象起到了何作用。一般情况下,说明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说明对象的特征功用等,可沿溯上文,联系与它紧密相连的句子作答。
5.从文段中找出指代的内容:方法一般是从该代词的前面看这个代词所指的内容。有时则需要对应该词的含义范围等,从上文筛选信息,进行整理概括。 
6.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这有何作用:在文段的开头叙述故事,其目的一般是为了引出说明的对象。在段中叙述故事,一般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同时,也是为了使说明的事物更准确。
7.怎样理解某语句在文章中的含义:(如08年南通市中考卷题8:第②段中,为什么说“这是一块孕育着财富和梦想却一直被自然掖藏着的新大陆?)回答时先要把握语句中的关键词语,然后放回原文,联系语境,上下文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有时答案可能就在紧密相连的上下句,但有时要联系上下文,把信息筛选出来,进行整理概括。如例题中,只找到上下句的内容,就只回答了语句中的“孕育着财富和梦想”,而对于“一直被自然掖藏”,则要从后面语段中去获取和概括信息了。
8.怎样给被说明的对象下定义:先确定句子主干,常用判断句“xx是xx”的句式。再添加表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性质、功用、状态等修饰成分,要求准确、严密、简明。 
9.怎样把握说明的内容,理清选文的思路:答这种题型,首先要对每一段的内容了解,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然后,再对每一段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理清其行文思路,结构特点(因为有的是采用总分式,有的是总分总式,还有的又是分总式),就能说出其思路了。有时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的使用。如表示先后关系的“首先”、“其次”、“再其次”等,都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晰,便于读者准确把握说明的内容、顺序和写作思路。
10.回答段中加点的词(或关键词)能否去掉或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这是检查对用词准确的理解,一般情况下应先回答加点词的意思,接着指出该词在语境中的含义及表现力,再从能否去掉(不能去的情况较多)后,所产生的影响,或用了该词后所起的作用上说明。
11.怎样给文段补充一个过渡句:主要是结合上下段的内容来考虑,方法是抓住上下段说明的内容,如主要是引出下文,即可以设问句的形式提出“为什么会(要)……呢?”如是承上启下,则要把上下语段的内容用一句话串联起来。
12.问前后的内容(所介绍的对象)是否矛盾:如2008年南艺市中考卷题18:第⑦段划线句中“2691平方公里”与“300里”这两个数字是否相矛盾?讲明你的理由。从内容和角度这两方面思考,就能说出是否矛盾了。13.如何解答各类开放题:近年来科技作品的新题型层出不穷,有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见解;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自己的认识;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大胆想象;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的相关现象进行评价;对人类关注的环境、环保等提出解决办法,拟写警示语、广告语、建议等;联系文章和链接材料,写出探究结果等等。解答这类问题,要加强整体把握,重视对文本的领会感悟,善于发现知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拓宽思路,深入探究,广泛联想,大胆创新。但又要注意有的放矢,合理恰当,不违背常识,要联系文章内涵,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