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改革最新消息:为何诗写得好的人大都自杀? ——诗歌和诗人:被遗弃的文学孤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21:49:59
以前以诗人自居的诗人都干嘛去了?为什么我会有这个疑问,因为我看到以前的诗人都干别的去了,不写诗了。

  关于诗歌和诗人,我基本忘记了这个书写形式和这个群体。我业余时间不写诗,且业余时间也不研究诗歌现象。平时阅读不到当代诗歌,也不接触诗人群体。

  诗歌和诗人就是这样淡出我阅读视野,慢慢地淡出了我对文学的记忆。

  实际上,诗写的很好的大都自杀了,写的不好的搞出版了,不好不坏的搞时评了。我个人认为,搞出版和其他实业不同,得有诗人的激情,但更多需要知识背景,最少需要有这样背景的人做副总。这样,产品不会停留在表面的骚动上。

  我尊敬每一个诗人,同时尊敬每一个出版人。更尊敬自杀的诗人,诗人自杀表面是精神分裂。但更深层次,他们把理想主义演绎到极致。不是剩下好不好的问题。

  遥想当年,诗歌是何其的风光。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整个中国从地上到地下,都流行诗歌。我记得当时北京街头的报摊,《星星诗刊》、《诗刊》等纯诗歌刊物放在很显眼的位置,其地位和现在的报摊在很显眼的位置放性感女郎杂志一样。那时的诗歌读物和色情读物级别差不多,属于畅销读物。

  那时候,出名的诗人待遇很高,和现在的超女、网络红人一样,属于从草根里长出来的明星。很受大众欢娱,尤其深受未成年人的意淫。

  我想,那时候,中国产生了无数个诗人,或者以诗人自居的男人和女人。

  由于我对诗歌越来越陌生,不读也不研究。所以,我无法举例说明,现在仅存的诗歌刊物活的怎么样了,有多少诗歌群体,还有多少男人和女人还以诗人自居。

  现在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有很多渠道发泄生理骚动,没必要装的很文学去抒情了。不过,八十年代就不同了,没网络,诗歌是青春期的骚动。换句话说,诗歌是八十年代文学青春期的骚疙瘩,现在呢,大约留下不少麻麻坑坑的玩意。可以叫伤疤,也可以说是沧桑,说的文雅一点,是中年人的青春记忆痕迹。

  他们现在为什么不写诗呢?因为他们没有激情了,没有青春期的骚动了,更没有自杀诗人那种理想主义的激情。诗人自杀,是因为诗人对诗歌产生一种极端的理想主义情结,并为纯洁的诗歌奉献终身。我的意思不是说,鼓励诗人都要写好诗,然后去自杀。对诗歌的敬畏,保持理想主义的精神,是真正诗人必须具备的隐形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