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十五个丁囡坠胎:家长不要把孩子扔给老师啊!看薛瑞平老师给家长的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3 02:58:56

家长不要把孩子扔给老师啊!看薛瑞平老师给家长的信

(一)呼唤
家长:
       您好!很高兴因为孩子,我们走到了一起。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给教师的建议》里指出:
“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做出多么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家庭智力生活背景,即书籍在家庭生活中所占的分量——于学龄前,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智力生活的状况。”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里,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是读书汇报——朗诵,是其中必备的节目。所以,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为读书型的父母,那就从今晚做起——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
      大师还告诉我们:
     “所有那些有教养、好求知、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心的家庭。”
       当然,你也可以举出文盲父母“培养出”优秀子弟的例子来反驳我。但你不要忘记,物以稀为贵,之所以文盲之家的才俊可以名噪一时,恰是因为那样的情况太少啊。书香门第出学者——谁会为此而惊讶呢?
今后,关于孩子的读书,关于家长的读书,以及教学教育中的其他课题,我们会根据具体情况向您提出建议,仅仅是建议。如果您愿意,如果你真的很爱你的孩子——请跟我来。
       谢谢你细读、保留此信并予以反馈。
                                        一年级教师

(五) 定能生慧
家长:
“定能生慧。静纳百川。”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这些古语告诉我们:静心——静气,对于渴望获得知识、拥有智慧的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学习就是向世界汲取生命的能量。人们常用“海绵吸水”来形容一个人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而海绵,恰是柔软无声的。
爱吵爱闹,意味着一个人的心门是闭塞的。他的眼里只看见自己,他的耳朵只听见自己。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从生活、从书本有所吸纳和汲取?
“聪明”——耳聪目明,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人的听觉、视觉习惯性地处于聆听和搜寻的状态。
聪明的孩子是很容易辨识的。根本不待考试,你只要注意他在人群中听人说话的神情就知道了——至于上课,他的专心致志,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所以,如果孩子爱吵爱闹,听不进别人说话,不要以为这只是个性有缺陷,这也是可忧的心智状态。
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
家长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和孩子说话。
当你除了叫喊,不能引起孩子注意的时候,孩子已经被你训练成“很难对付的人”了。这样的孩子,到了学校,是不能期待教师的“和风细雨”对他产生作用的。
一个问题:除了叫喊,不能引起孩子注意的原因在哪里呢?大约因为你说的是老一套,你的话孩子早就厌烦了;说不定,你的语言还不够卫生,而脏话,最容易污染灵魂,毁掉孩子成长所必需的宁静和清洁。
都说孩子服教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教师语言相对丰富,能以其内容的新鲜吸引孩子。而这种语言魅力来自何处?
是读书——日不间断的读书。除此而外,别无他法。
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你、聆听你。试着这样逼迫自己:一定让自己的语言新鲜、洁净、有趣味。如果觉得很难,那就意味着——你该读书了。
爱读书的父母,最容易带出爱读书的孩子。
更多时候,不需要你有意去培养——你津津有味的阅读,对于他就是最好的诱惑和示范。
读书需要静心,读书也能培养静心。
试试看吧。
先做读书人,然后谈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才是为人父母应当追求的幸福。
今日建议:

一, 如果你家电视,音响声音一向很大,请立刻拧小。噪音是儿童智力最凶恶的杀手。

二, 如果想跟孩子讲什么道理,试着用小故事、儿歌来说明。

(六)你是真正的收信人吗?
家长:
关于“请跟我来”通信系列的作用,教师是这样估计的:三分之一积极行动,步步紧跟;三分之一虎头蛇尾,勉强应付;三分之一基本没有能力跟上。而这,就是及格、良好、优异拉开距离的原因。
教师的责任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家长呢?
教师能做到的是,一方面将份内之事圆满扎实地完成,竭尽全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另一方面为愿与孩子一起爬坡的家长指出努力方向。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突出表现。
起步阶段,重要的不是分数,而是学习兴趣和状态。家长——你有兴趣、在状态吗?
永远不要苛责孩子。如果你以为孩子不够聪明,问问自己遗传了什么;如果你以为孩子行为习惯不好,问问自己如何做的榜样。
曾经有一位同志问:“我们没有文化,没有能力帮助孩子怎么办?”
读到这样的话,刚开始教师根本没有往心里去,以为这是不可能的。可是从第一单元A、B卷完成情况看,这样的家长还不止一个。教师惊讶地发现:这批年轻父母中间,真有一年级测试都不能圆满通过的——怎么办?
做孩子的同窗,跟着一起学吧!这不是在帮助孩子,这是在拯救你身为父母的尊严和威信——除此而外,别无他法。因为教师安排进度也好,组织复习也好,只能,也只应当从大多数孩子的需要出发。

教师也知道,最该牢记这些话的家长,往往最不把这些话放在心上;那些各方面做得很好的家长,反而会从中得到警示,更加关注孩子们的成长。
所以,谁以行动“跟上来”了,这些信就是写给谁的。
你是真正的收信人吗?
一年级教师

读后感想:

从上面的文字看,我觉得薛老师是离我们一线工作者最近的大师,因为许多教育家在其成名成家后 ,往往成了奇怪的健忘症患者,仿佛一下子从地面升腾而起,然后就如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在空中孤独地高唱着空洞得吓人的爱歌,鼓吹什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啦!什么教育万能啦!情急之时就把“爱”字搬出来,仿佛它是一帖灵药,无限夸大其功效。 忘记了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拿删节版的育人经验(其中删去了与爱相悖,难以登堂入室的内容)编撰成书,哄骗那些不明真相的朝圣者。而薛老师的文字却明白地告诉我们,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教育要从家长抓起。教师不是点石成金的仙子,教师有其无奈被动之处。“如果你以为孩子不够聪明,问问自己遗传了什么;如果你以为孩子行为习惯不好,问问自己如何做的榜样。”我认为,当前中国的教师就像是带着手铐脚镣舞蹈,举步维艰,如履薄冰。一方面,新旧教育思潮流派纷呈,足以令你晕头转向;另一方面各项教育举措、检查纷至沓来,足可使你应接不暇。一不小心怠慢了某家长,稍不留意伤害某学生的心灵,都会让你吃不了兜着走。真可谓是,夹缝中求生存,刀刃上找平衡。为什么那么多教师都很郁闷?难道真的只是他们不安心教育事业?不喜欢这份工作?不是,所谓爱之深,恨之切。所谓恨铁不成钢。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正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正是不想仅仅混口饭吃,才会有这样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