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廊图片:国外书店为何能够维持下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53:47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和设计师探讨新书的封面,写书用了10个月。设计一个封面已经用了两个月。这两个月里设计了二十几个版本,很多封面,一出来的时候能给人一些新鲜的刺激,但是,两三天之后再看,就没有了爱不释手的感觉。

中午从出版公司回来的路上,我在想,有必要吗?一本书而已!像挤奶一样一点一点写出来,又用尽了喝奶的劲来设计一个封面。值吗?一个月后把他扔向市场,也只是芸芸众书中的一本。读者未必青睐,卖得不好,连我写作时抽的烟钱都赚不回来。话虽如此,我还是尽力地去把它做到最好,因为对我而言,它是个孩子,不是个产品。

两年前,我还在中关村上班,中午休息,就会去第三极图书大厦转转,在一上午的忙碌之后,偷得片刻悠然。但是,两年前,第三极书局轰然“倒塌”。在人潮涌动的中关村,我觉得像是少了一块绿地。几天前,乔布斯去世,很多中国人去苹果专卖店门前悼念。很多人连乔布斯的生平都不知道,我觉得多少有些矫情。相比较而言,第三极书局搬出第三极大厦可能更值得悼念,因为,在这个事实的背后是这些年来,国内传统书店的纷纷倒闭。国民阅读的逐年衰退。

今年7月,北京最著名的人文学术书店“风入松”宣布停业;接着,中国最大的独立书店之一季风书店一年内关了四家门店;杭州的“光合作用”、“铁驴”也在近期纷纷关门……仅2007年到2010年,中国民营书店就减少了1万多家。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微利的书店凭什么来矗立在城市街头?你可以说这是市场竞争的公平结果。但是没了书店,我们的城市就少了一道风景。有人说,图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那么,书店就是人类的精神花园。在一个没有花园的城市里,我们只会越来越浮躁,越来越焦虑。

阅读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在一个完全功利的社会里,每一种行为都会遇到这样的拷问。事实上,我很难给出准确的答案。从我的阅读经历来看,阅读确实没有带给我什么明显的改变。我是个记忆力极差的人,很多书看过了就忘,甚至连一个经典的句子也记不住。因为这样的缘故,我写作时,不会引经据典,聊天时,也不会口若悬河。但是,走在很多城市的大街上,只要有时间,只要有书店,我都会不自觉地走进去。在书店里,看见一位姑娘站在那里,安静地翻书,我会觉得她更智慧,更优雅,和在商场里看到的漂亮姑娘是完全不同的印象。我只能说,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美好的是沉浸其中的安静。

有人说,实体书店的消失是阅读数字化时代发展的必然。我不认为这会是一种必然选择,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回归传统阅读。因为,数字阅读只能是一种浅阅读和碎片阅读。这种阅读方式无法带给我们更深层的精神享受。从阅读内容来看,数字阅读的主流是网络文学,因为数字阅读终端和平台都不愿意花钱去买版权,只好拿那些免费的网络文学来吸引读者。但是,网络文学大多数都是垃圾精神食品。网络文学对于青少年的益处甚至都比不上黄色网站。在以字数和阅读数作为计价单位的网络平台上,诗歌成了最廉价的文字。取而代之的是长的像拉面,臭得像裹脚布一样的文字,很多网络文学作者,在字数和网友的要求下,完全失去了思考能力,不懂写作技巧,不注重文字美感。一味地追求情节的离奇。这种不符合创作规律的运营模式,产生出来的只能是廉价的垃圾食品。

网络平台只是把那些有点文学梦想和写作天赋的青年变成了打字员。还有很多传统作家出来为这种虚假繁荣的写作模式捧场,似乎不捧场就不能体现他们的宽容。实际上,他们在骨子里根本就看不起网络文学。他们的错误只是虚伪,因为网络文学确实不值得尊重。我必须澄清一点,网络文学也产生过几部不错的作品。但是,就整体而言,这种模式对写作者和读者而言都毫无益处。

促使传统书店退出历史舞台的另一个原因是网购的飞速发展。网购本身是没有错的,对于出版社和出版公司而言,能够节约发行。对于读者而言,能够得到实惠,并且可以足不出户,拿到自己想要的书。本是一个多赢的局面。遗憾的是,正是网络销售的无序无良竞争,加速了传统书店倒闭,也把整个图书行业挤压成了一张惨不忍睹的照片。

几个月前,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在微博上语出惊人,他表示,公司的图书音像部门三年内如果盈利将开除整个部门。有读者为这点区区小利叫好。但是,这种行为只是在中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才会有的畸形竞争手段。在西方,早被人起诉为不正当竞争了。有本事你就一直不赚钱经营,有本事你拿家电行业来促销竞争。拿一个频临灭亡的图书行业来吸引眼球,我只能说你欺负文化人,太无耻!

在京东之后,当当网也好不到哪里去。当年当当网以图书销售为主业的时候,顶多打个八折九折,这些年,业务拓展开了。图书行业这点微利他们也看不上了,成为他们与竞争对手博弈的一个工具。很多新书,五折、六折销售。网络销售平台已经把图书这点利润不当回事了。他们不好好做生意,打破基本的商业规则,把图书作为一种商业博弈的试金石。这样不正当竞争的后果就是,出版社和出版公司生存举步维艰,写作者无法活得体面,知名作家转型去写剧本,年轻的作家彻底看不到希望,文学在中国没有了传承和发展。

政府年年都在高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但是,城市却容不下一家小小的书店。书店的消亡,更深层的原因是,国人物质生活的膨胀,精神生活的委顿。在历史的长河中,文艺复兴运动,不仅为西方国家带来了科学与艺术革命,更揭开了现代欧洲经济繁荣的历史。而我们,却把文学衰亡和书店倒闭做成了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

国家每年要花上亿的资金去保护大熊猫,却没拿一分钱来扶植传统书店和文学事业。这个地球上,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为什么偏偏就要保护大熊猫?就因为他长的可爱吗?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既然这种中看不中用的物种完全失去了生存能力,就让他自生自灭吧。大熊猫如果灭绝了,中国没有过错,是其自身进化的结果。但是,中国人如果丢掉了阅读,国家却是有责任的。

这些年来,房价涨了,粮食涨了,工资涨了。唯独书价没涨。一本二十几块钱的图书,印刷成本占了三四块,作者拿了一两块,一级二级批发商赚个两三块,书店赚个一两块。整个产业链上的人都在苟延残喘。而同样的书籍在香港可以买到五六十块钱。为什么不涨呢?原因很简单。不涨都没人看,涨了就等于自杀。

也许只有把图书做成一种文化,它才在当下的中国能够获得认可。因为越来越多的有钱人希望自己有文化,又不是真的希望武装头脑。而是希望让别人看起来,他很有文化。倘若,一本书卖个几千块,肯定会有人愿意买回来送人,或者放在书房里面装门面。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知道,几乎没有人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梳理图书行业的竞争乱像,也没有人能够阻止传统书店从我们的生活中消亡。我们在这个城市里辗转,奔走,总有一天,会渴望摆脱这丧心病狂的浮躁。那个时候,是否还有一家书店能够让我们驻足小憩,偷得半日安宁?

一本书 
一杯茶 
一缕阳光 
一抹温情 
这是我所爱的 
愿你如我一样

 

网上看到这些不错的书店 只想收集起来 慢慢地将它们逛完~

(1) Lewis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杨路601号华诚大厦(浦东食品办公楼,近第一八佰伴)8009室
http://blog.sina.com.cn/clayreading

 

(2) 汉源书店 

绍兴路27号

 

(3)猫の天空之城

源于苏州,现在在上海也开了好几家呢~

上面是:上海七宝老街店:闵行区七宝古镇南西街32A(坐地铁9号线在七宝站下)

下面是:上海福州路站:福州路37号 电话:18721009717.

【地铁3号线在南京东路下,然后从7号口(外滩方向)出来。那里离外滩很近。店外面写着船长酒店。这个店在一个青年旅社里面。】

这是个寄明信片的好地方~~

 

(4)1984 BOOKSTORE

  PS:门总是关着的,一定要按那个门铃 就会有人接你进去。

                                                                    ——这就是1984

 

  地址:上海湖南路(永福路路口)11号 (坐地铁子啊衡山路站)逢周一休息 11:00到22:00

  面积:50平方米
  电话:021-34280911

 

(5)渡口书店【这个貌似是里面唯一一家我去过的,带走了“你好,忧愁”和“布赖顿棒糖”作纪念呢~】

地址:静安区巨鹿路828号(富民路常熟路之间)

电话:(021)62496339

(6)GardenBooks

里面都是外文书 偶也是逛逛的份啦~

Garden Books落在此间一座两层楼的小别墅内,白天与其他老洋房一起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梧桐树下犹抱琵琶半遮面

地址:长乐路325号

近期,京城拥有16年历史的著名人文社科类书店“风入松”停业逾一个月,倒闭关门传言愈演愈烈。 风入松书店董事长王洪彬表示,该店因租金、网络经销商冲击等原因难以为继;上海也有类似情况,季风书园上海徐家汇概念店开张不久即关门大吉。

“风入松”、“季风书园”是我非常喜欢的书店,我在这两家书店为自己的书搞过活动,也参加过书店举办的学术研讨会,我的书在这两家书店也卖得非常好,季风书园一般进我的新书500本左右,听到他们要关门的消息,心里着实难受。然而,难受是没有用的,如果把这些书店的命运和此前《东方早报》对学者做的一份读书调查联系起来看,似乎书店的倒掉又有相当的必然性。接受调查的学者,多数的回答是不再去书店买书。我也有类似经验,我近五年来,已经很少去书店买书,多数是在网上购买,新书从当当等买,旧书在各种大大小小的个人二手书店买,非常方便,有一次我求购南通地方志,竟然北京一家小的二手书店当天就帮我找到了,复印来,200元,我觉得很合理。

我很希望书店能越开越多,愈开愈好,但是,我知道这是不现实的。我这样的专职读书人都不去书店买书了,还有谁会去买书呢?大概只有中小学生了,还有一些不适合读电子书的读者了吧。

书店倒掉,并不意味着读书人没了,或者买书的人少了,而是读书的形式变了。大家从读纸质书变成了读电子书,身边读电子书的人越来越多,我自己的新作《上海地王》也出现了电子版权超过了纸面书版权的情况。

如今买电子书非常容易,只要在网上点击几下就可以了,不用乘车跑去书店,然后在书店到处挑选和寻找,去书店买一本书,路费一般是书的三倍左右,更不要提时间成本了。

电子书可以节省印刷、运输、销售等等的成本,同样内容的一本书,电子书的销售价格一般只有纸质书的十分之一,八分之一。很清楚,电子书可以减少读者的负担。同时,因为电子书出版容易,不需要印刷等成本,所以电子书有利于出版繁荣。

书店正在不断倒掉,这是让人唏嘘的事实,国家可以补贴,大家可以呼吁,但是,我要呼吁的是不要在书店不断倒掉的时候,我们的电子书出版和发行、阅读服务却没有跟上。我要说的是:一要进一步开放电子书出版权限,改审查制为注册制,越自由的出版,就越是有活力;二是进一步鼓励电子书的发行、销售,采用政策倾斜的方式,提高电子书销量,这方面也要进一步开放管制,中国应该出现亚马逊和谷歌这样的电子书企业;三是进一步鼓励电子书、报、杂志销售服务行业的发展,可以预见未来有一天,风入松、季风书园成了电子书、电子杂志、电子报纸出版、电子书销售一体化服务企业的时候,他们在学术电子书图书领域的营销一定会独占鳌头。

大概在10年前,我说网络出版和销售将成为中国文学发展的主流,如今这已经成为事实,现在我们书店业和书报刊出版业需要的只是一点点小小的能跟上时代的改革。百年《西雅图邮报》放弃了纸面版,亚马逊电子书销量已经超过纸质图书,谷歌图书作家创作、出版、销售一体化模式已经成型,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单单只为书店的倒掉哀鸣,不如思考整个行业如何转型。 国内的书常常被说成廉价,甚至有些人只看不买。而国外的书店却能够顺利经营下去。这国外的书店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够让它继续维持下去,避免倒闭的状况呢?


热爱阅读,从小开始。课外时间,父母们常常带孩子们逛书店。


文/小妖谜



    在荷兰的书店, 大可分成三种:二手货书店、普通书店和高级书店。每种类型的公司都有自己的推广理念和战略。为何这些理念这么成功,还得从荷兰人的习惯开始说起。

    “阅读是一种享受”的精神从小就该被灌输

    荷兰的小朋友,从小就被师长们灌输着这样的一个理念------“阅读是一种享受”。在荷兰上小学,并不像中国有一大堆的作业。基本来说,小学生们的作业都是在校期间完成的。除此,学校给小学生布置的作业并不多。其中一份作业并是阅读一本书,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限制的。

    家长们对此很支持,会很积极的配合学校,放学后带孩子们去图书馆看书、借书。在荷兰,从0岁开始到16岁的小孩借书是免费的。图书馆里有各种各样的书籍,漫画、杂志、小说、历史书应有尽有。在图书馆不仅能够培养小孩热爱文字,而且能够增长小孩的知识。然, 小朋友们还能在学校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阅读的书,能够互相感染。也因为如此,很多外国人从小有这样优良的环境和习惯,长大后依然持续着。书店也自然的成为了大家常去的地方之一。

 

 这些都是书店今天买来的书本,工作人员们还得一一的进行查看和输入电脑。有的忙了!



    De Slegte(二手货书店)书店经理:我们不是为了赚钱而开书店

    开学前,我一定会逛一逛De Slegte书店。De Slegte书店是二手书店,本书店收集了上千本各种领域的二手书。每年开学前必须去买课本,然新书很贵。在这家二手店的书价一般是低于原价的二分之一。就如我的经济市场书,一本新书要98欧元,而在De Slegte只需花50欧元。这样我足足省下了48欧元!则这样的经济状况下,De Slegte书店也成为了各大学生们最好的选择了。这是我们买书者的幸运。然,很多大学生用完一学期的书本,之后就没什么用处了。丢掉太可惜了。就像我一年的书费差不多要800欧元,如果丢掉那么800欧元就没了。放在家里也浪费,而把这些书卖给De Slegte 是最好的选择。

    De Slegte还有利润吗?
书店经理表示:De Slegte书店还是有利润的,但不是特别的多。一般来说,卖书者提供的书,我们都是以原价的40%或者以下购买的。这个,我们是根据书的新旧、版本还有书的面貌而定价。当我们买下后,将会对书进行整理,然后定价,将书本卖出。一般都是比买进的价格高,不然我们真的没有利润了。

    不过我们这家书店跟别的书店不一样,我们不是为了赚钱而开。我们主要是为了传授和延续爱书的精神。我们书店的理念是:看完书,请不要不要把书丢掉!卖给我们,我们会帮它找到下一位主人。可能是大家知道了我们的用意所在,根据调查近几年来,卖书的客户越来越多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希望大家一直把这种精神延续下去。

在走之前,我还特意问了一个问题:请问那么您是怎么看待那些在书店看书而不买书的人呢?
书店经理表示:虽然这样的客户也有,但是很多人还是很自觉的买的。有些人也只是看看其中的内容之一,然后买的。而把整本书看完的比较少,大家都是比较支持把书买回家看的那种。

 书架上的书都是二手货,很多人都是来找书的。80%都会买自己找到的书本。

 这位在认真读书的老伯伯是亮点。

别误会,也有年轻人来的哈。



    Bruna(普通书店)书店经理:窝在沙发里边喝咖啡边看书,是一种享受

    Bruna是荷兰的连锁书店,是在早年前建立的,也有了一定的肯定和认知。本书店主要提供小学到高中生的课本和学习用品,除此还有课外书本和各种杂志。Bruna的分店在各个地区,所以很多小城市只有这家书店,在利润上面是客观的。杂志和小学生们和高中生的学习用品上的利润是比较高的,而书这方面都是统一定价的。

    Bruna书店的经理表示,每个进来的爱书者,基本都是把书买回家的。很多都是先看看书中的简介或者其中的一两页书,然后决定买书。买不买是大家的自由,不过我们很少遇到坚持在我们书店把一本书或者一本杂志看完的客人。大家都还是喜欢回家,泡一杯咖啡,坐在沙发里慢慢的沉浸在书里,这是一种享受。毕竟我们书店不是很大,没有人喜欢站几个小时把一本书看完,没有人想要这样虐待自己。

    话虽然这样,今年荷兰的报纸还发过相关报道。Bruna的利润大不以前了,所以Bruna的董事长也将把书局的未来往电子书发展,他觉得电子书将是他们的未来。

 


百货商店的咖啡厅,四周明亮,是阅读的好地方。

 


    Bijenkorf书局(高级书店)经理:就地享受

    Bijenkorf是荷兰的品牌百货公司。整个公司的设计,给客户的感觉是高尚,这很符合Bijenkorf的形象。Bijenkorf百货公司卖的正式高质量、等级高的品牌。在阿姆斯特丹的Bijenkorf的第五层是卖书区。

    书柜里有不同年龄和不同级别的书,同时在书柜旁边摆放着各种不同的凳子、椅子、桌子,好让客户们好好的品选自己的书本。享受,这就是Bijenkorf想要传达给各个读者们的信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阅读环境,到处都能问道书的浓味,很容易让人沉淀在书中。有时候,会让人忘了时间,一读就是几个小时。但是对Bijenkorf来说,并无差异。在Bijenkorf看书的人比买书的人少。很多人碰到自己喜欢的书,就买下了。然后直奔六楼。

    这家百货公司的六楼有家咖啡厅,书局和咖啡厅是一起合作的。如果客人在楼下买了一本书,可以拿着单子在六楼享受免费的咖啡或者蛋糕。Bijenkorf采取的就是“就地享受”战略,用免费的咖啡或者蛋糕来引诱读者们。

    这样Bijenkorf就没有利润了吗?有!大大的有。这家百货店的书比其他书局贵几块欧元,然,就算你有免费的咖啡或者蛋糕可吃。一旦你津津有味的看起了书,坐在咖啡厅,一杯续着一杯,哪来的损失呢?

    当然我们在按照这套计划运营的时候,我们也怕我们会有损失。但是,我们也知道,来我们这家百货公司消费的客人跟去De Slegte书店并不一样。我们追求的是享受人生,而非追求廉价的物质。这个理念是去年开始运营的,经过调查我们的书局的月营业额也提高了。我们该庆幸。

 

 感觉很宽敞,而且要坐多久就可以坐多久。

要喝杯酒也可以呀~~~把这里当作家。



    (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几个月前,小妖谜在英国。Bijenkorf百货公司书局的概念和英国waterstone书局是非常相似的。Waterstones的规模更大,更舒适。)亲们有机会去英国,应该要去享受下。

 

 


    以上这三家公司有着不一样的理念,经营方式也不同,但是他们都希望运用这种方式保留自己的客户。更加维持阅读书本的喜好,个家都有自己的一招。但我也不得不提,荷兰小朋友从小培养的习惯,珍惜书本、享受阅读也是重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