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s202-15图集:云冈石窟的前世今生---建造篇(如何开凿(建造)的云冈石窟)(15P)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52:49

云冈石窟的前世今生---建造篇 
更多精彩内容请到:
http://blog.sina.com.cn/dtxxgz

 
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

    (1)早期石窟 
          
    早期石窟位于石窟群西部,由五个主要洞窟组成,即现编号的16、17、18、19、20窟。它气势恢宏,壮观古朴,是云冈石窟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由当时著名的高僧昙曜和尚主持开凿,故俗称“昙曜五窟”。其开凿年代当在公元五世纪中叶(约公元460——465年间)。




马识善人广场上的北魏高僧昙曜雕像,南京大学雕塑学院院长吴为山作品,有人说像是老耿的像。


    


这是老耿,大家比比,看像不像。

 

    昙曜五窟的开凿揭开了大规模营造云冈石窟的序幕,同时也标志着当时中国的佛教中心已由凉州(现中国甘肃武威一带)转到平城(现中国山西大同市)。在石窟的格局上选择了气势磅礴的大窟高像,平面皆作马蹄形,穹窿顶,大体上摹仿古印度草庐形式,一门一窗,外壁满雕千佛。主像形体高大,占据窟内主要位置,这是中国石窟雕刻史上十分罕见的现象。题材以三世佛和千佛为主。佛像高肉髻,面相丰颐,高鼻深目且眉眼细长,蓄八字须,双肩齐挺,身躯健壮,著袒右肩式袈裟或通肩衣。菩萨像圆脸,短身,头戴宝冠,宝僧翻飞,身着璎珞,臂上带钏,衣纹雕刻疏密适当。这些挺秀劲健、浑厚质朴的造像风格,反映了凉州石窟以及犍陀罗、笈多造像的一些特点,具有浓郁的西方风味。其最具典型性的是,佛像沿袭了西方旧有佛像服饰的外观,容颜却摹拟当时天子的风貌,既而形成新的佛像模式。



昙曜五窟之一,第20窟是云冈石窟最具有代表性的洞窟

 

      第20窟是云冈石窟最具有代表性的洞窟之一。前立壁、顶部及西壁局部在石窟开凿后不久即已崩毁,使主像显露在外,成为著名的露天大佛。它高13.8米,高鼻深目,眉眼细长,嘴角微微上翘,面部流露出慈祥和蔼的神情;挺拔硕健的身躯,显示出北疆游牧民族的膘悍与强大。粗犷豪放的表现手法,使造像充满活力。该像作为云冈石窟的代表作品,以其博大、恢弘的气势和撼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使无数游人为之倾倒。

 

      (2)中期石窟


    中期石窟位于石窟群的东、中部,大型洞窟较为集中。主要有1、2窟,5、6窟,7、8窟,9、10窟四组双窟和11、12、13窟一组三窟。此外,云冈最大的洞窟3窟,主要工程(除三尊唐代造像外)也是在这个时期进行的。约开凿于公元465至494年,是云冈石窟中的精髓。其特点是汉化趋势发展迅速,雕刻造型追求工整华丽。出现许多新的题材及造像组合,早期造像融进的西方因素,这时已渐削弱,侧重于护法形象和各种装饰。渊源于西方的佛教石窟艺术东方化——即中国化、世俗化、即由这一期开始。

 

第5、6窟重建的四层五间木构楼阁

 


七佛像  第11窟

 

洞窟内景  第10窟

 

    石窟形制上的特点是:平面多方形,多具前后室,有的窟中部雕中心塔柱,还有的在后壁开凿隧道式礼拜道。方形平面窟的壁面雕刻都作上下重层,左右分段的布局,窟顶多雕有平綦藻井。整体构思、排列有序,规整统一,层次分明。造像内容方面,大像的数量锐减取而代之的是题材内容的多样化,突出了释迦牟尼佛、弥勒佛的地位,流行释迦多宝佛、佛装交脚弥勒,维摩文殊等造像,出现佛传故事龛、供养人行列,伎乐天行列以及佛本生、本行故事,门拱两侧始雕护法天神等,极大地丰富了石窟造像内容。在造像特点上,佛像面相丰圆适中,较清秀。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前后出褒衣博带式服装。同时菩萨的服饰亦有所变化,头戴花蔓冠,身披帔帛,下著羊肠大裙,下摆飞扬。这些变化,不是简单的石窟形制造像内容的变化,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从侧面折射出北魏社会的变革潮流。


    云冈北魏中期石窟,有着鲜明的时代风格和特征。

     ① 双窟的大量出现。反映了北魏当时的社会现实枣既有皇帝在位,又有太后临朝的政治局面,是当时特定的政治形势的产物。

 

二佛坐像  第9窟

 

     ② 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该期石窟中窟室出现平綦顶,方形平面,重层布局的壁面和分栏长卷式浮雕画面以及窟口崖面上的雕饰斗拱的窟檐外貌,和重层楼阁式的高塔和耸立中庭下具龟趺的丰碑,都体现了中国汉代殿堂形式的格式布局和汉式传统建置;日渐清秀的造型,褒衣博带的服装,表现了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殿堂龛面,帷帐流苏,画面附榜题,龛尾饰龙、雀、博山炉、兽面装饰等更是汉地所常见。总之,这一时期的石窟一改早期石窟强烈的异域风格,呈现出浓郁的中原文化韵味,石窟艺术中国化的步伐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

 


须弥山  第10窟

 


9窟 后室窟门上方屋形檐雕刻,仿汉民族木结构形式


     ③  雕刻技艺超凡脱俗。该期石窟中雕刻了数以万计的佛、菩萨、天王、力士、飞天等,他们姿态各异,无一雷同,佛像端庄、和蔼;菩萨典雅、含蓄,飞天活泼、可人,力士强壮、有力。个别龛沿上,工匠用镂空雕饰的手法表现飞天漫天飘洒,妙不可言。

 


莲花与飞天  第10窟

      (3)晚期石窟 



          
    云冈晚期的主要洞窟集中在云冈石窟群西部的第21至45窟,第4窟及4、5窟间龙王庙沟区域的中小窟龛和中部地区第11至13窟崖面小龛以及第14、15窟。开凿时间约为公元494年至525年。在近三十年的时间内,共计开凿中、小型洞窟200余座。


    该期石窟多为中小型洞窟。类型繁杂,式样变化迅速。石窟形制更加方正整齐,流行千佛洞、塔洞、四壁三龛式或四壁重龛式洞窟。窟门外崖面上出现了雕饰,这种雕饰越晚越繁缛。造像内容趋于简单化,形式日趋程式化。中期石窟雕刻中少恢宏、华丽的风格,呈现出一派清秀俊逸的新风貌,人称“秀骨清像”。对龙门石窟早期洞窟的开凿,产生了直接、深远的影响。

 


39窟

    在主像和造像组合方面,都日益繁缛。主像除坐佛外,释迦多宝对坐佛像普遍增多。窟口外两侧流行雕凿力士各一身。此期较晚阶段主像两侧出现了弟子、菩萨并列像。佛像一律着褒衣博带,面相削瘦,细颈、削肩、衣纹下摆密集;菩萨体态修长,帔帛交叉,下垂的衣襞愈来愈复杂。较晚阶段,披帛流行交叉穿壁的作法。


    晚期石窟中一些窟龛,规模很小,但处理得主次有序。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夸张中有收敛,清瘦中透秀雅。这种典雅、清新的艺术风格与昙曜五窟中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和中期石窟中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太和格调,各异其趣,共同构成了云冈石窟绚丽多彩的艺术特色。

看了本文的读者还看以下文章:

云冈石窟的前世今生——缘起篇(为什么开凿云冈石窟):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9v8.html

云冈石窟的前世今生---建造篇(如何开凿(建造)的云冈石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cag.html

云冈石窟的前世今生———传承篇(历代是如何维修、保护的)(8P):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cbk.html

云冈石窟导游词: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2vt.html

云冈石窟详细解说词之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2cd.html

云冈石窟十大看点: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2c9.html

云冈石窟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32n.html

大同名胜古迹之三:云冈石窟(16p)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lxad.html

 更多精彩内容请到:http://blog.sina.com.cn/dtxxg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