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民用防火间距:〔转〕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调查 - 中学语文教育论坛 - 人教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4:49:33
〔转〕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调查

新华社丁锡国访问杜郎口中学(内参选编) 只为优秀学生着想的教育是悲哀的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893    更新时间:2006-3-16    ——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调查(上)
  (新华社济南讯)在一些人眼里,中国教育是一道无解的难题:只要高考制度不改,人们就不敢放弃行之有效的疲劳战术、题海战术,学生们在学海中就只能以苦作舟。但是,偏居鲁西北的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却用七八年的探索,找到一条既能满足升学率,又能使学习变成愉悦学生身心的过程的新途径。
  沉闷课堂让学生“活受罪”
  据了解,1997年前,杜郎口中学在全县23所初中中连续10年排名在后三名,考上高中的人数一直为个位数,而且主要靠复读生。看到农家子弟连个高中都考不上,当地群众对杜郎口中学非常不满。
  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说,他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因主要有两条:一是教学成绩太差,二是学生辍学率太高。有一个班,初一时有70名学生,到初三中考前只剩下11人了,其中转学的只有个别学生,大部分学生辍学回家了。崔其升对辍学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他们辍学的主要原因不是家庭经济困难,不是家庭发生变故,而是他们感到学习困难,不愿意在学校“活受罪”。
  崔其升说,学生厌学是导致教学成绩不好、辍学率高的直接原因。1998年暑假过后,作为一校之长的崔其升开始进入课堂寻找学生厌学的症结,他发现课堂上往往是教师独霸讲台,一节课滔滔不绝地讲下来,口干舌燥,非常卖力,但许多学生却昏昏欲睡,学生走神、搞小动作的现象非常普遍。教师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罐装桶”,课堂由教师一统天下,学生像被驯服的小绵羊,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激不起学习兴趣,每班有一半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一个初中毕业生,如果考不上高中,基本上就像是处于半文盲状态。一些学生家长告诉崔其升校长,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混了3年,痛苦了3年。
  加减组合使课堂焕发生机
  没有讲台的教室,教师不讲课的课堂,学生或站、或坐、或不停走动的课堂纪律······走进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其教室的布局、课堂教学模式令人耳目一新。
  杜郎口中学现有24个教学班,两栋教学楼,任何一个教室里都没有讲台。茌平县原教育局副局长谢金国告诉记者,两栋教学楼是近来才启用的,在建设的时候就没有设计讲台。为配合教学改革,杜郎口中学作出了许多限制性规定:“不准教师站讲台”、“不准教师板书”是其中的两条,他们还相应地推广了“10+35”课堂教学模式,即:一堂课上,教师占用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其余时间要交给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讲解问题。崔其升解释说,拆除讲台,只是形式上的变化,但其反映的却是教学理念的转轨。他说:“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角;教学的重点必须转移,学会学习比掌握专门知识更为重要。”
  传统教室里,课桌是纵横排列的,一般来说,学习好的同学会被安排到前排,学习差的往往会被安排到无人关注的角落。但是在杜郎口中学,记者看到的课桌却如一个个小方阵,6或8张小课桌一拼凑,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人员搭配也是优、中、差结合。预习新课时,小组成员一起研究分析学习目标和重点内容,需要展示时,小组会选出各自的代表向全班同学讲解问题的答案和解题的思路。2002年8月,为了便于同学合作,把时空还给学生,更好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杜郎口中学把全校24个班级全部改成了小组对桌的排列方式,学生由面向前方变成了互相对坐。开始,有人对其必要性提出质疑,认为“太做作”,但崔其升认为,这种排列形式是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所必需的。课堂重组,对部分教师心中传统的师道尊严带来了冲击。地理课教师张代英说:“我感觉,桌子一变,把老师的尊严、地位削弱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更融洽了。”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从1999年起,学校从三个方面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突出学生的参与程度,一看课堂气氛,二看课堂形式,三看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次,一个班五六十名学生,一节课下来有多少人次得到表现机会,也是考核的重要内容。崔其升说:“课堂评价标准,是落实先进教学理念的‘牛鼻子’,有了这样的导向,教师才敢解放学生。”
  既收获眼前更收获长远
  杜郎口中学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前前后后已有七八年时间,其成效已初步显现出来。国家督学、山东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马钊在考察杜郎口中学之后评价说:“凭我终身从事教育的经验判断,杜郎口中学的经验不仅农村中学可以学,城市中学也可以借鉴;小学可以学,高中也可以借鉴。”
  最显著的变化是,学生上课不感觉累了,厌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有教育专家形象地描述说,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就像一处“教育超市”,学生是在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目的地学习,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真正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课堂上,教师的“满堂灌”不见了,更多的是同学之间的研究、争论和精彩展示。初一(1)班学生高荣说:“在杜郎口中学,我们不像小学时那样死记硬背了,在这里,我们不追求滚瓜烂熟,只求理解领悟,学习的过程轻松了,学习也有了乐趣。”山东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杜希福认为,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思维的敏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据谢金国介绍,由于教学改革大大优化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杜郎口中学的升学率近年来逐步上升,到目前已处于全县初级中学的前列。去年中考,全校报考重点高中茌平一中的268名学生有267名被录取。
  崔其升说:“学习成绩排倒数第一名的学生家长也在做着孩子成才的梦,如果我们的教育只为优秀的学生着想,那是教育的悲哀。不管他们将来能不能考上大学,我们都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适应社会的竞争。”杜郎口镇东街村村民庞成生的女儿庞丽丽在杜郎口中学读初二,以前,女儿放学回家,见到父母就像见到老师一样害怕,连个招呼也不打,现在,她经常和当电工的父亲讨论物理问题,征求父母对自己为人处事方面的意见。说起女儿,庞成生很自豪:“看孩子这样子,将来不管她干什么,肯定叫我们当爹妈的放心。”谢金国说,茌平一中的老师告诉他,从杜郎口中学招去的学生,思维开放,平等意识强,敢给老师提意见。这位从教30多年的老教育工作者感慨地说:“每个孩子都想表现自己,关键是你给不给他机会。杜郎口中学的孩子都很阳光,除了衣服是农村的,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许多素质和大城市里的孩子没有差别。”(记者丁锡国)
  
  有知识的交流  更有感情的碰撞
  ——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调查(下)
  
  新华社济南讯  在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记者随机听了几节课,既有低年级的,也有高年级的,讲授的内容有语文、数学、历史、英语等课程。课堂上,有合作,有争辩,有知识的传授,更有情感的交流,一节课45分钟,总是显得那么短暂,从任何一位同学的脸上,都很难看到疲惫的神情。
  知识从书本走入生活
  袁乐乐(初二学生):记得在七年级学习《认识100万》时,老师给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探究题目:一、二组测量教室面积,想一想100万块砖铺我们的教室地面,能铺多少个教室?三、四组同学测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假设我省有120万新生,120万本数学课本摞在一起有多高?相当于我们多少个办公楼的高度?五、六组的同学通过测量玉米粒的质量,估计100万粒玉米的质量。全国13亿人,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玉米,有多少千克?假设每人每天吃0.6千克,一个人能吃多少年?
  各小组领到任务,立即行动起来,大家分工合作,各尽其能。一、二组同学有的测量,有的记录,有的计算,有的同学甚至趴在地上测量铺地砖的面积,用教室铺地砖的面积来感受100万块砖能铺多少个教室。三、四组同学测量完后,有的同学跑到教室外估测办公楼的高度,激烈地争论着。五、六组的同学用自己制作的纸篮当容器,用弹簧称来测量玉米粒的质量。两个组的同学测量、计算、估测,不时发出惊叹声!我们借助熟悉的事物,通过小组活动,亲身体验“100万”这个抽象的概念。在活动中,培养了我们处理数据的能力和估算的能力,还对我们进行了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教育。
  王红艳(历史教师):我们的课堂改革,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在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时,我设计了一个假想题,让学生去处理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事件。学生们刚了解了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对侵略者深恶痛绝,现在又知道日本当局这些挑衅性言行,感到非常气愤。有的同学说:日本当局的做法表明,他们否认侵华战争的侵略本质,否认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我主张用武力去还击他们。马上有同学反驳说:武力是不可行的,今天的和平是多少人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珍惜,理智对待日本官方行为。又有同学说:我会让外交部提出严正抗议,谴责日本当局,别再一意孤行。又一位同学补充说:我认为还应联合亚洲曾遭日本侵略的国家,团结起来共同向日本当局施加压力;并且尽可能团结热爱和平的日本民众,加强与日本的经贸往来及文化交流。同时,加快中国经济发展。近代中国之所以屡遭侵略,归根结底是中国的贫穷和落后,让青少年一定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血的教训。他的话赢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
  有知识的交流,更有情感的碰撞
  何海燕(语文教师):2005年10月19日,我们学校内部组织了四节观摩课,其中有一节是我的语文课,我一节课同时展现了《我的母亲》和《父母的心》两课内容,没想到的,那一节课上,我足足哭了20多分钟,全班有40多位同学都流了泪。
  刘瑞勇同学首先发言,紧接着,丁红杰同学站起来,向大家展示课文中描写父亲打儿子的部分内容。她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后,说:“通过这段的细节的描写,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母亲那颗善良的心,她爱儿子,心疼儿子,面对儿子挨打,她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原因是怕自己的爱成为溺爱,怕儿子因为缺乏严厉的父爱,而偏离成长的方向。她希望儿子茁壮成长,长直、长壮、长坚强。”母爱如此,父爱又是怎样的呢?赵敏同学自告奋勇,和赵冬晓一起朗诵诗歌《父亲》。他们刚朗诵完毕,尚立坤的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也写了一首《父亲》的诗,给同学们读一读。”这时,同学们都投去了惊奇的目光,要知道这个同学考试成绩一般,他能写出诗来?说实话,我的心中也没有底。但我用期待的信任的目光看着他。只见他深情的、充满感情的读起了他的作品《父亲》“他不知父爱怎么表达/他也不知我为什么这么怕他/可他却知道他是一家之主/为了这个家他要付出······
  这时,教室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听的出,这是他的心声,他的感受。我也被深深的感动了。我和父亲之间有些隔阂,多少年了,父亲对我的种种好处,我几乎都忘了,可那一刻都在心灵深处涌上来,我再也控制不住,泪如泉涌。
  课堂成为张扬自我的舞台
  刘晓晓(初二学生):我是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受益者,是学校的课堂改变了我的性格。还记得那是初一时的一堂课,“今天我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和同学们共同学习一篇鲁迅的文章《社戏》……”老师刚刚说完,班里炸开了锅。有的说:“老师,我想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我预习到的关于作者的情况。”有的说:“我们还整理了关于鲁迅的一些名言。”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一直性格内向的我也鼓足了勇气,站起来说:“鲁迅先生有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我给同学们朗诵鲁迅先生的一首诗《自嘲》······”教室内的空气一下子凝滞了似的,等我有感情地朗诵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噢,我成功了。因为我的展现我得到了肯定,更是因为我的参与,我得到了快乐。谁没有表现自己的欲望?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使每个同学都有了发展自我的机会。
  辛蒙蒙(初三学生):上小学时,表哥常对我说:“英语太难了,太乏味了”。从那时起我对英语产生了恐惧和厌恶心理。在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的感染下,我也不由自主地站起来回答问题了。我还记得,第一次在英语课上回答问题时,老师脸上的笑容和期望的目光。教室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殿堂,课堂是我们展示才艺的舞台。在这里,我们可以无拘无束地阐述观点,可以畅所欲言地交流感受。学习《Don’t Smoke ,please!》时,因为这是关注健康的话题,同学们个个激情高涨,尤其是四组的同学讨论得最激烈,其他组的不少同学,也被吸引到四组,不仅有知识的交流,还有相关问题的延伸,有的同学还想到自己的家庭,其中杨培涛同学提到他的父亲,吸烟非常厉害,其他同学都帮他想戒烟的高招,同学们各抒己见,气氛非常热烈。这节课虽然内容不多,但我们学到的东西很多,既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我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习因创造而快乐
  陈林(初三学生):新课改之后,课堂成了我们自由发挥的天地,我们用自己的头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华盛顿创作美国历史”这一论断,同学们旗帜鲜明的形成了两种观点,正方同学持肯定的态度,理由如下:华盛顿大陆军总司令,他卓越的军事才能,非凡的智慧无人能及,没有这位统帅,美国人民就如一盘散沙。还有一位同学引用中国古语“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来证明华盛顿对美国历史的重要性。反方同学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英雄也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分子,英雄的作用是借助人民群众力量体现出来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英雄无力左右历史发展进程。激烈的思考争辩,使同学们的思维更开阔,能力得到锻炼。在学习“三角贸易”这一历史问题时,班里的同学自编自演了一个课本剧,剧中奴隶贩子,奴隶主、奴隶的语言精彩,表演逼真,每个同学都仿佛身临其境。有的同学说:“从剧中人物对话可见贩运黑人途中,死了许多人,既说明了奴隶贩子的残忍本性,我也更加体会了马克思的这句话:‘欧洲殖民着在贩卖黑奴过程中已经丧失了最后一点羞耻心和良心’。”有的同学说:“三角贸易是非洲丧失大量精壮劳动力,导致非洲经济贫困、落后。”还有同学说:“从奴隶主与奴隶交谈中,我深刻的体会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朋友关系已经被金钱所取代。”
  徐利(数学教师):我在杜郎口中学已经工作13年,学生在课堂中唱主角后,给我们的家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们每天都给我们带来了惊喜。在学习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时,《课本》54页有这样一道题目:在一块长16m,宽12m的矩形荒地上,要建造一个花园,并且使花园所占的面积为荒地面积的一半,除了课本中的设计的方案,你还能设计出其他方案吗?同学们居然设计出了二十几种有创意的方案!还有一道题:用给定的图形“OO△△=”构思有独特意义的图形,并写出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学生构思出了24种有创意的图案:“=OO八,北京奥运”“好朋友”“保护森林”“笑口常开”“同桌的你”……充分显示了学生的创造才能,让老师感到真的不可思议!(记者丁锡国)
http://61.133.116.2/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0 另眼看课改

《中国教师报》用八个大的专版相继报道了杜郞口中学的素质教育的模式和有关情况,让我不得不对之另眼相看。仔细研读了相关报道后,不禁掩卷沉思:中国素质教育的确要真正加大实施力度了。
首先不得不让我佩服崔其升校长的勇气。‘授命于危难之际“的他真正如一个教育改革的领军人物。面对“山重水复”的杜郞口中学办学状况,敢于以破釜沉舟的勇气,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无畏挑起大梁。也许是心诚所至,杜郞口中学一下子成为人们眼中的素质教育楷模,很多学校都竟相效仿。中国当今素质教育已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各种课改也层出不穷。公开课、优质课评比向一场场文艺节目的做秀,热闹有余真实不够,虚假太多。就像事先操练好了的,连什么时候提问,什么时候回答都预先排演好了。问什么答什么都是一层不变的,好像毫无疑义。表面上看上去像是在运用素质教育理念,但却只是换汤不换药的假把式罢了。而杜郞口中学教学模式“预习+展示+反馈”真正是在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充分的自主、合作与探讨的氛围中去学会学习。没有虚华热闹的场面,没有看似呆板的程序,只是实实在在的自我建构的学习过程。也许杜郞口中学的教育实践的确使素质教育得以“千呼万唤始出来”了。
再者,就效度而言,这场素质教育改革的成功能否继续推广下去。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点:那就是这也是个自上而下的实践。如果没有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它能做出如此成效的课改吗?如果没有内在效度的有力证实,它的外在效度能被另两所学校推广吗?那么其它本身已有着好的教学质量的中学校能也像它一样做出这样的抉择吗?全面改变现在的教学模式,真正还教学于学生,让他们在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中去增长知识,培养个人的自身素质。也许我们仍会有太多的问号,还要我们自己去解决吧!
总之,但愿杜郞口中学课改只是冰山一角,让更多的素质教育之花开遍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