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自动化设备厂:煤炭行业研究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6:59:39
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已经引起全球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全球能源消费重心向煤炭转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由此导致了煤炭价格的上涨。因此煤炭行业也成了社会关注的重点,为此,本人特作了一份煤炭行业的研究报告,供参考。
主要内容
一、煤炭概况
(一)认识煤炭
(二)煤炭资源概况
(三)煤的开采
(四)煤炭的种类和用途
(五)煤炭是世界重要的三大能源之一,在中国煤炭的能源地位更加重要
二、世界煤炭行业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
(一)世界煤炭行业发展历程
(二)世界煤炭行业现状
(三)世界煤炭工业发展大趋势
三、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
(一)中国煤炭资源及其特点
(二) 中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历程
(三)中国煤炭行业现状
(四)我国煤炭行业存在的问题
(五)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趋势——煤炭行业“十一五”发展趋势和任务
四、影响煤炭行业赢利因素的分析
(一)煤炭工业的特点
(二)影响煤炭行业盈利能力的驱动因素分析
(三)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
五、2007年以来煤炭市场回顾与展望
(一)2007年以来国际煤炭市场回顾与展望
(二)2007年以来国内煤炭市场回顾与展望
一、煤炭概况
(一)认识煤炭
煤也称为煤炭,一种固体化石燃料。是古代植物长期埋藏在地下,处于空气不足条件下,经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步形成的固体可燃矿物。
(二)煤炭资源概况
地球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煤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化石能资源。目前,地球煤炭储量估计为1.083 万亿吨,按目前的煤炭消费水平计算,足以可供开采200 多年。地球上煤炭的种类有硬煤(烟煤和无烟煤)、褐煤和泥煤,其中硬煤81300亿吨,褐煤26229亿吨。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7》,2006年年底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全球总计 9090.64亿吨,可采年限为147年。总体上看,世界煤炭资源的分布,北半球多于南半球,煤炭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北纬30°—70°之间是世界 上最主要的聚煤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70%以上。其中,以亚洲和北美洲最为丰富,分别占全球地质储量的58%和30%,欧洲仅占8%;南极洲数量很少。拥有煤炭资源的国家大约70个,其中储量较多的国家有中国、俄罗斯、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波兰和南非地区,它们的储量总和占世界的 88%。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的60%集中在美国(25%)、前苏联(23%)和中国(12%),此外,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和南非4个国家共占29%。根据 2006年全球煤炭探明储量,美国以2446亿吨储量稳坐头把席位,俄罗斯以1570亿吨储量排第二位,中国和印度分别为1145和924亿吨排第三、四 位。澳大利亚、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兰和巴西占据第五到第十位。
图1:世界煤炭资源分布情况
(三)煤的开采
由于煤炭资源的埋藏深度不同,一般相应的采用矿井开采(埋藏较深)和露天开采(埋藏较浅)两种方式。
露天开采:移去煤层上面的表土和岩石(覆盖层),开采显露的煤层。这种采煤方法,习惯上叫剥离法开采,这是因为露出地面的煤已开采殆尽,有必要剥离表土,使煤层显露出来。此法在煤层埋藏不深的地方应用最为合适,许多现代化露天矿使用设备足以剥除厚达60余米的覆盖层。
矿井开采:对埋藏过深不适于用露天开采的煤层,可用3种方法取得通向煤层的通道,即竖井、斜 井、平硐。 竖井是一种从地面开掘以提供到达某一煤层或某几个煤层通道的垂直井。从一个煤层下掘到另一个煤层的竖井称盲井。在井下,开采出的煤倒入竖井旁侧位于煤层水平以下的煤仓中,再装入竖井箕斗从井下提升上来。斜井是用来开采非水平煤层或是从地面到达某一煤层或多煤层之间的一种倾斜巷道。斜井中装有用来运煤的带式 输送机,人员和材料用轨道车辆运输。平硐是一种水平或接近水平的隧道,开掘于水平或倾斜煤层在地表露出处,常随着煤层开掘,它允许采用任何常规方法将煤从工作面连续运输到地面。
可露天开采的资源量在总资源量中的比重大小,是衡量开采条件优劣的重要指标,我国可露天开采 的储量仅占7.5%,美国为32%,澳大利亚为35%;矿井开采条件的好坏与煤矿中含瓦斯的多少成反比,我国煤矿中含瓦斯比例高,高瓦斯和有瓦斯突出的矿井占40%以上。我国采煤以矿井开采为主,如山西、山东、徐州及东北地区大多数采用这一开采方式,也有露天开采,如内蒙古霍林河煤矿就是我国最大的露天矿区。
(四)煤炭的种类和用途
煤的种类很多,按成煤原始物质的不同,可分为腐植煤、腐泥煤、腐植腐泥煤和残植煤等。商业 上,将商品煤分为原煤、筛选煤和洗选煤等。原煤是从矿井或露天矿采出没有经过加工的煤;筛选煤是原煤经过筛选加工分级,去除部分煤矸石,并根据煤的粒径大小分为大块煤、中块煤、小块煤和粉煤;洗选煤是原煤经过水洗加工,除去煤中大部分矿物杂质的产品。根据洗选后煤中灰分的不同,分为洗精煤、洗中煤、煤泥和 尾矿(也称洗矸)。其中洗精煤灰分最低,是质量较好的煤,一般用作炼焦原料;洗中煤灰分较高,多作为电厂燃料;煤泥因粒径很细,含水分和灰分又较高,只能作为民用或一般锅炉燃料;尾矿则废弃不作商品,但有些矿区也作为劣质燃料用。中国南方还有石煤,它是一种灰分很高的腐泥煤,在燃料缺乏的地区,石煤也可就 地当作燃料使用。
煤炭的用途:煤是重要能源,也是冶金、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其用途基本上可分为冶金、化工和 动力用煤三个方面。主要用于燃烧、炼焦、气化、低温干馏、加氢液化等。①燃烧。煤炭是人类的重要能源资源,任何煤都可作为工业和民用燃料。②炼焦。把煤置于干馏炉中,隔绝空气加热,煤中有机质随温度升高逐渐被分解,其中挥发性物质以气态或蒸气状态逸出,成为焦炉煤气和煤焦油,而非挥发性固体剩留物即为焦 炭。焦炉煤气是一种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煤焦油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油漆、染料、医药、炸药等。焦炭主要用于高炉炼铁和铸造,也可用来制造氮肥、电石。电石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合成化工产品。③气化。气化是指转变为可作为工业或民用燃料以及化工合成原料的煤气。④低 温干馏。把煤或油页岩置于 550℃左右的温度下低温干馏可制取低温焦油和低温焦炉煤气,低温焦油可用于制取高级液体燃料和作为化工原料。⑤加氢液化。将煤、催化剂和重油混合在一 起,在高温高压下使煤中有机质破坏,与氢作用转化为低分子液态和气态产物,进一步加工可得汽油、柴油等液体燃料。加氢液化的原料煤以褐煤、长焰煤、气煤为主。
(五)煤炭是世界重要的三大能源之一,在中国煤炭的能源地位更加重要
目前,煤炭是世界重要的三大能源之一,并且所占比例最高,以2004年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 原油、天然气和煤炭三大能源各占30%左右,其中,原油占36.8%,天然气占23.7%,煤炭占27.2%,水电占6.2%,核电占6.1%。而在中国 煤炭的地位更重要,中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少数国家之一,煤炭提供了70%左右的能源和60%以上的化工原料,以2004年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为例,煤 炭占据了主导地位,所占比重为67.7%,石油为22.7%,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为7%,天然气所占比重仅为2.6%,因为中国是石油、天然气及水 资源等相对贫乏的国家, 煤炭在以后数十年里仍将作为中国比较现实的和不可替代的能源基础。
图2:世界能源消费构成             图3:中国能源消费构成
目前中国煤炭产品的直接市场主要是电力、钢铁、建材、化工四大行业及生活服务和出口。下图说明了2006 年在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中各个行业所占的比重:
图4:2006 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中各个行业所占的比重
二、世界煤炭行业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
(一)世界煤炭行业发展历程
距今大约2000多年前,古希腊开始开采和利用煤炭,而中国则是在3000多年前就开始以煤炭作为燃料的。但是,煤炭的真正被广泛用作能源是17世纪以后的事了,进入了17世纪后,由于手工业的蓬勃发展,木柴作为燃料越来越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了,于是煤炭便取代了木柴成为世界的主要能源。
煤炭开发最早完成从手工生产向机械化生产过渡的是英国。从 18 世纪60年代英国的产业革命开始的,蒸汽机的发明,更巩固了煤炭在能源中的地位,从此开始煤炭成了世界工业化的动力基础,也成了世界主要能源之一。英国在工业革命以后,煤炭开发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英国煤炭产量 1770年为620万吨,1850年超过5 000万吨, 1913年达到2.92亿吨的最高纪录。
世界煤炭产量总的趋势是逐步增加的。1913年13.41亿吨,1952 年19.22亿吨,1980年37.33亿吨,1989年达到创纪录的48.8亿吨,以后逐年下降,1993年降至44.02亿吨比1989年下降4.79亿吨,下降9.8%。
二战前,煤炭生产集中在美、英、德和(前)苏联,合占总产量的3/4。战后,特别是70年代以来,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和南非发展迅速,相继跃居世界前列,成为生产大国。
从19世纪中期以来,煤炭产量增长迅速。按产量增长变化可分为6大阶段。
1、1860~1913年世界煤炭生产大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是世界煤炭生产大发展时期,此时 在英国英格兰中部、德国鲁尔区、美国阿巴拉契亚区,沙俄乌克兰等地,形成了以煤炭为基础的大工业基地。例如,1913年世界煤炭产量13.20亿吨,占世 界一次能源总产量的92.2%,1913年的世界煤炭产量比1860年增加7倍,从而进入了能源“煤炭时代”;当时英国是世界煤炭第一大国,1913年英 国煤炭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92亿吨,其中有三分之一出口。
2、1914~1950年稳定增长时期。这个时期是世界煤炭生产稳定增长,1950年世界煤炭产量比1913年增长39.8%,达18.18亿吨,占世界能源消费的62.3%。
3、1951~1974年煤炭生产萧条时期。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世界能源结构逐渐由煤炭转向石油和天然气,煤产量增长缓慢,1950年世界总产量为18.20亿吨。从1951年到1974年,煤炭生产进入萧条时期,20多年间煤炭产量只增 加12.2%,生产停滞的主要原因:一是进入50年代,石油发展迅速,60年代初发生了能源消费结构的第二次大变革,1950~1973年,是石油的黄金 时代,煤炭在世界能源系统中的地位迅速下降,1966年被石油超过而退居第二位,结束了以煤炭生产的“黄金时代”;二是煤炭开发历史久,开采条件恶化,投 资大,效益低,为此,一些传统煤炭生产国弃煤开油,致使世界煤炭工业走向萧条。
4、1974~1990年转为缓增时期。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世界各国为摆脱石油 危机,寄希望于煤炭,于是出现了转机,煤炭重新受到重视,生产和利用都有很大发展。以微电子技术为先导的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成果,迅速渗透到煤炭领域,使这一古老的传统产业发生巨大的变革,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煤炭工业的面貌,劳动生产率成倍提高,生产成本明显下降,安全状况大为改善,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开发将使 煤炭成为干净、高效和廉价的能源。这在高技术领先的美国尤为突出。1989年世界煤炭产量达48.8亿吨,比1976年增加50%。
5、21世纪前夕,世界能源面临新的变革,煤炭产量略有下降。1991年世界煤炭产量为43.8亿多吨,(其中硬煤30.38亿吨)比70年代初净增2/3,但是从1996年开始,世界煤炭产量略有下降,总产量从1996年的45.2亿吨下降到2000年的41.9亿吨。
表1:历史上主要年份世界煤炭产量:
年份
1860
1913
1950
1952
1980
1989
1991
1993
1996
2000
2006
2007
产量(亿吨)
1.65
13.41
18.2
19.22
37.33
48.8
43.8
44.02
45.2
41.9
56
60
和上一对比期增长率(%)
712.73
35.72
5.6044
94.225
30.726
-10.2459
0.5023
2.6806
-7.3009
33.65
7.142857
图5:历史上主要年份世界煤炭产量(亿吨)及其与上一时期对比年份的相对增长率(%)
6、进入21世纪后煤炭重新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全球煤炭行业景气度上升,煤炭的重要性再次凸现
近年来,全球经济持续增长,能源消耗大度增加,伴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世界石油产量将逐年下 降,石油及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大国针对能源可能出现的紧缺局面,纷纷制定了本国的能源发展战略,以有效地保障本国的能源安全。为解决未来的能源问题,专家提出,必须调整能源政策,重视与保障煤炭工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目前很多国家纷纷以进口煤替代当地煤炭,国际煤价价格逐步攀升,随着煤价 的大幅上涨,世界煤炭产量也较快增长,行业景气度持续上升。例如:2000年全球煤炭生产总量为41.9亿吨,2006年全球煤炭生产总量为56亿 吨,2007年全球煤炭生产总量为60亿吨
伴随着全球煤炭行业景气度上升,国际煤价价格也逐步攀升,这一点可以从2001年以来澳大利亚BJ动力煤现货价格的走势就能看到(如下图):
图6:2001年以来澳大利亚BJ动力煤现货价格的走势
(二)世界煤炭行业现状
1、目前世界煤炭生产量分布
目前世界前十大产煤国分别是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南非、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和希腊,其产量是全球煤炭产量的87.1%。
表2:近年来世界十大煤炭生产国煤炭产量(百万吨)
国别
2003
2004
2005
2006
2006年增幅(%)
占世界煤炭产量(%)
中国
1722
1922
2205
2380
8.3
39.4
美国
972
1009
1026.5
1053
2.6
17.4
印度
375.4
407.7
428.4
447
4.5
7.4
澳大利亚
351.5
366
378.5
374
-1.6
6.2
俄罗斯
276.7
281.7
298.5
309
3.6
5.1
南非
237.9
243.4
244.4
257
5.1
4.3
印度尼西亚
114.3
132.4
146.9
195
32.7
3.2
哈萨克斯坦
84.9
86.9
86.6
96.3
11.3
1.6
乌克兰
80.2
81.3
78.7
80.5
2.2
1.3
希腊
71
71.6
70.6
70.6
-0.2
1.2
根据BP能源数据统计,2006年全球煤炭生产总量为62亿吨,其中中国煤炭产量位居全球第 一,占全球煤炭产量的比例为38.4%。尽管俄罗斯煤炭储量居全球第二位,但其煤炭产量仅为3亿吨,煤炭在其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很小。美国煤炭生产量占 全球第二位,但美国煤炭消费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逐年下降。2006年的世界前五大产美国分别是: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煤炭产量占世界的比 例分别为:中国38.4%、美国17%、印度7.2%、澳大利亚6%、俄罗斯5%.
图7:目前(2006年)世界前5大产煤国(产量单位:百万吨)
2、世界煤炭贸易情况
世界煤炭贸易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欧洲和北美地区,而亚太地区的贸易量是最大的,2006年 亚太地区的煤炭出口量和进口量分别是5.11和4.45亿吨,分别占全球煤炭出口量和进口量的61.5%和53.5%(见表2)。澳大利亚最近多年是全球出口第一大国,其出口量占据全球煤炭出口量的30%左右,占亚太地区的出口量的50%左右。同时,由于运输距离的限制,因此出口相对比较稳定。比如,澳大利亚出口的80%是亚洲,而亚洲出口大国比如中国、印度尼西亚出口的80%以上是亚洲内部。所以,澳大利亚的煤炭价格可以作为国际上一个重要地区煤炭价格走势的一个风向标。
表3:2006年世界煤炭市场贸易情况(亿吨、%)
亚太地区
欧洲和前苏联地区
北美地区
中南美地区
非洲和中东地区
出口量
5.11
1.12
0.72
0.67
0.69
进口量
4.45
2.74
0.61
0.25
0.27
出口占世界比重
61.5
13.5
8.7
8.1
8.3
进口占世界比重
53.5
33.0
7.3
3.0
3.2
(1)世界主要煤炭出口国
总的看来,国际市场煤炭供给逐步由单一走向分散化,各煤炭出口国竞争激烈,出口国家体系在近十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
世界前十大煤炭出口国为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南非、中国、哥伦比亚、美国、越南、加拿大和波兰。
澳大利亚已成为世界煤炭出口的霸主
在美欧煤炭出口体系解体后,澳大利亚由一个年产2000万吨的普通采煤国一跃发展成为2.0 亿吨以上的产煤大国,并成为最大的煤炭出口国。澳大利亚煤炭出口的发展来自60年代日本的投资和技术帮助。70年代世界油价两次暴涨,更激起日本对澳煤的需求,日本进口煤炭中一半依赖从澳大利亚进口。
美欧逐年萎缩
历史上的煤炭出口由美、欧主宰,1900年美国的煤炭工业超过英国,居世界第一位,并长期居领先地位,只是在1984年以后才被澳大利亚超过。
欧洲国产煤价格高于外来煤价格,产量不断萎缩。目前的西欧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煤炭进口地区。
美国虽然已经失去了煤炭出口的霸主地位,但仍是世界第二出口大国。
一批新兴的煤炭出口国崛起
新兴的煤炭出口国,其代表有哥伦比亚、南非、新西兰、印度尼西亚、委内瑞拉等。这些国家煤炭工业发展的共同特点是,所生产的煤炭除少量满足国内需要外,主要供出口以换取外汇。
南非是世界主要产煤国之一,多年来煤炭产量保持在1亿吨以上,南非煤炭出口主要是动力煤,目前南非煤炭出口的外汇收入仅次于黄金,煤炭工业已成为南非的主要经济支柱。
动荡不定的东欧煤炭生产国
独联体(前苏联)80年代后期保持每年出口近3000万吨的水平,波兰是东欧煤炭出口的传统国家。
我国的煤炭绝对储量并不低,但同我国日益扩大的开采量相比较,储量已显不足。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我国的煤炭储量只够开采48年。2007 年以来,随着国内需求的增长以及政府限制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中国煤炭呈现出净进口的态势。
(2)世界主要煤炭进口国
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是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和地区。
最大的进口国——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进口国,本身煤炭资源缺乏,仅有的少量煤矿也日渐枯竭。日本50年代 开始进口煤炭,8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修改了煤炭工业政策,使外国煤炭免税进入日本市场, 日本进口煤炭市场的特点是煤源比较集中,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这三国几乎垄断了日本的煤炭进口。
最大的煤炭单一进口市场——欧盟
虽然英国、德国、法国都产煤,但产量萎缩,远不能满足欧盟煤炭需求,必须自欧盟外部进口。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进口市场。 在欧盟煤炭进出口市场,虽然目前以美国、南非、澳大利亚 所占比重较大,但其它各国正在挤入。欧盟各国采购商各自独立决策的煤炭采购方式,有利于出口国与进口国单线联系,分别达成贸易协议,所以是各国争相竞销的目标。中国距该市场运距较远,但一些优质优价的煤种,特别是澳大利亚所没有的低挥发分高强度指数、高挥发分高流动性强粘煤仍具很强的竞争力。
自给自足的东欧与北美市场
东欧市场是指独联体(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煤炭贸易市场。这个市场的特点是多在本地区内部各国之间交易,只有波兰、前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少数国家对外出口。
北美也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市场,外购量年仅200多万吨,其余均为内部的易位贸易。南美是一个新兴的,但正在迅速发展的市场。南美8个国家中,阿根廷、巴西、智利进口量较大,其中,巴西进口量最大;阿根廷和智利进口仅百万吨上下;其他国家则贸易量甚微。
异军突起的东南亚市场
东南亚市场(不包括日本)异军突起,近20年来发展极为迅速。这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且正在迅速上升的市场。
韩国是这个市场的最大买主,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个动力煤买主,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煤炭进口 国。香港也是东南亚的煤炭进口大户。香港进口的特点为渠道较多,几乎各国均对香港出口,其中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哥伦比亚、南非、加拿大以及中国大陆、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中国台湾经济发展较快,煤炭需求旺盛,也是东南亚市场的煤炭进口大户。
迅速发展的印度市场
印度市场发展迅速。最近在印度虽然有增加弱粘结煤进口的迹象,但仍以强粘结煤为主,进口量在急剧增加。印度是潜力最大的炼焦煤进口国。
3、煤炭运输显得至关重要
全球煤炭市场呈现出按地域分割的布局特点。由于运输成本相对较高,煤炭,特别是动力煤消费及 价格受运输距离影响较大,全球煤炭市场呈现出按地域分割的布局特点,各个区域性市场之间的煤价存在很大差别。在世界各煤炭市场中,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国家煤炭资源丰富但国内需求相对较小,而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煤炭需求大但资源匮乏。在煤炭资源匮乏的地区,电厂和其它煤炭用户主要从其它国家或地区购入煤炭,因此 煤炭运输至关重要。
4、煤炭重要性再次凸显
由于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各国都将调整能源使用结构,降低石油消费比例,转而提高煤炭比 重。国际能源署在2007年11月发布报告称,2005年到2030年,全球煤炭需求将增长73%,其中,中国煤炭净进口量将提高到其总需求量的3%,达 到年进口9200万吨。而印度在同期煤炭消费将增长3倍。中国今年已经由煤炭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而澳大利亚作为全球最大的蒸汽煤和焦煤出口国,也将不断提高对中印煤炭出口金额。
《BP世界能源统计2007》指出,未来世界能源消费增长将更多的依赖煤炭。因为,世界范围内原油和天然气比煤炭更为稀缺。从全球范围看,由于石油资源储量相对有限,煤炭资源相对丰富,随着煤炭利用技术进步,未来国际市场对煤炭需求将以较快速速 度增长。以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全球石油储量可供生产40年,天然气和煤炭则分别可以供应65年和162年。
煤炭价格的相对涨幅也较小,例如,1991年—2006年,原油价格涨幅为246%,天然气涨幅为 97%,煤炭为43%。
有限的石油资源将使煤炭在未来全球能源供给中再次成为最重要的能源资源,煤炭在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将呈现上升趋势。
(三)世界煤炭工业发展大趋势
目前世界煤炭行业呈现出四大发展趋势:
1、世界煤炭工业实施战略性重组。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及南非等国的煤炭企业逐渐重组为几家大型煤炭销售跨国公司,控制世界80%的煤炭出口量。
2、生产趋向集中化、大型化。生产趋向集中化,带来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生产效率逐渐提高,生产成本逐渐降低,市场竞争能力逐渐增强,市场份额逐渐增大,导致煤炭企业大型化。
3、煤炭资源利用趋向综合化。由于经营范围和规模经济的形成,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煤路港航一体化、煤炭的深加工、煤炭的综合利用等联合生产经营,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已成为国际化大型能源企业的发展趋势。
4、拥有世界先进采煤技术和设备的国家,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集中高效生产。德国矿井平均生产规模达到280万吨,波兰200万吨,英国180万吨。高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煤炭工业的面貌,发达国家在实现煤炭生产工艺综合机械化的基础上,向遥控和 自动化发展,煤炭工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转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等国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2倍。
5、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受到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日本、美国和欧盟国家先后研究开发洁净煤技术,已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四是欧洲的主要产煤国家煤炭开采成本越来越高,政府采取关闭经济效益差的煤矿及减少财政补贴等措施,导致煤炭产量下降。
6、煤炭资源与石油资源价值差距将趋于缩小。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原油产量逐渐接近高 峰和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不断创新高,有关发展替代能源的呼声不断提高。以“煤炭气化”和“煤炭液化”为核心的现代煤炭转化技术正在受到世界各主要煤炭生产国 和大型煤炭公司的广泛重视。主要国家和企业正在投入大量资本和人员进行煤炭转化技术研究开发以及产业化。并在现代煤炭转化技术基础上,形成的石油化工进行替代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其中,以大型煤气化为龙头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热点产业。可以预期随着煤炭转化进步的进步、现代煤化工的发展,世 界范围内煤炭代替石油的程度有加深的趋势,随着煤炭“气化和液化”技术的产业化和规模化运用,可以预期煤炭资源与石油资源价值差距将趋于缩小。
煤炭可能成为未来20年内需求增长最快的化石能源。据美国能源信息署《2007世界能源展望》的预测,假设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1%,2030年世界一次能源需求将比2004年增长57.1%,年均增长1.8%。煤炭消费年均增长 2.2%,2030年绝对消费量将比目前增长73%,达到100亿/吨年以上。2006年全世界煤炭消费量为3090百万吨原油当量,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 总量28.4%,仅次于石油35.7%的比重。在全球能源供需偏紧、价格不断走高的背景下,煤炭价格与油气价格形成互动、长期上升趋势明确。
三、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
(一)中国煤炭资源及其特点
1、中国煤炭资源情况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截至2002 年年底,全国共有煤炭资源的矿区6019个,查明煤炭资源储量为10201 亿吨,其中煤炭基础储量3341亿吨(煤炭储量为1886 亿吨),煤炭资源量为6872 亿吨。按照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1886 亿吨计算,我国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5 吨,按人均年消费煤炭1.45 吨,即全国年产19 亿吨煤炭匡算,可以保证开采上百年。
另外,包括3341 亿吨基础储量和6872 亿吨资源量共计10201 亿吨的资源,可以留待后人勘探开发。另外,中国炼焦用煤储量为649 亿吨,还有基础储量1244 亿吨、资源量1477 亿吨;按照近期中国焦炭的生产能力,已经探明的炼焦用煤储量,可以保证开采200 年左右。
我国煤炭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集中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北的北方地区,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储量最为丰富。晋陕蒙(西)地区(简称“三西”地区)集中了中国煤炭资源的60%,另外还有近9%集中于川、云、贵、渝地区。
山西省是资源储量最多的省份,占全国总储量的30%。与资源分布相对应的,是煤炭生产也集中 于这些地区。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煤田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作用;由于成煤年代、成煤原始物质、还原程度及成因类型上的差异,再加上各种变质作用并存,致使中国煤炭品种多样化,从低变及程度的褐煤到高变质程度的无烟煤都有储存。
按中国的煤种分类,其中炼焦煤类占27.65%,非炼焦煤类占72.35%。中国虽然煤炭资源丰富,但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炭储量少,仅占总储量的7%左右,其中70%是褐煤,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和云南。
图8:中国煤炭资源分布情况
2、中国煤炭资源的特点
(1)煤炭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中国煤炭资源虽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经济可采储量较 少。所谓经济开采储量是指经过勘探可供建井,并且扣除了回采损失及经济上无利和难以开采出来的储量后,实际上能开采并加以利用的储量。在目前经勘探证实的储量中,精查储量仅占30%,而且大部分已经开发利用,煤炭后备储量相当紧张。中国人口众多,煤炭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约为234.4t,而世界人均的煤炭资 源占有量为312.7t,美国人均占有量更高达1045t,远高于中国的人均水平。
(2)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中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 区分布极不协调。从各大行政区内部看,煤炭资源分布也不平衡,如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的87%集中在安徽、山东,而工业主要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 地区;中南地区煤炭资源的72%集中在河南,而工业主要在武汉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西南煤炭资源的67%集中在贵州,而工业主要在四川;东北地区相对好一 些,但也有52%的煤炭资源集中在北部黑龙江,而工业集中在辽宁。
(3)各地区煤炭品种和质量变化较大,分布也不理想。中国炼焦煤在地区上分布不平衡,四种主 要炼焦煤种中,瘦煤、焦煤、肥煤有一半左右集中在山西,而拥有大型钢铁企业的华东、中南、东北地区,炼焦煤很少。在东北地区,钢铁工业在辽宁,炼焦煤大多在黑龙江;西南地区,钢铁工业在四川,而炼焦煤主要集中在贵州。
(4)适于露天开采的储量少 露天开采效率高,投资省,建设周期短,但中国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炭储量少,仅占总储量的7%左右,其中70%是褐煤,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和云南。
(二) 中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历程
我 国是世界上开发利用煤炭最早的国家。地理名著《山海经》中称煤为“石涅”,并记载了几处“石涅”产地,经考证都是现今煤田的所在地。我国很早就发现和开始用煤了。在汉代的一些史料中,有现今河南六河沟、登封、洛阳等地采煤的记载。当时煤不仅用作柴烧,而且成了煮盐、炼铁的燃料。汉朝以后,称煤为“石墨”或 “石炭”。可见我国劳动人民不仅有悠久的用煤历史,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找煤经验和煤田地质知识。在现代地质学诞生之前,就已经创造出在当时具有一定水平的煤田地质科学技术。
旧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缓慢,到1949年,煤炭的产量仅3240万吨。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3 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到第一个五年计划前的1952年,煤炭年产量达到6600万吨。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的1957年,产煤 1.31亿吨,到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的1962年,全国产煤2.2亿吨。经3年国民经济调整巩固,至1965年,全国煤产量为2.32亿吨。
改革开放开始的1978年全国产煤6.18亿吨,1985年产煤8.72亿吨,1987年产煤9.28亿吨,1989年产煤10.54亿吨,突破了十亿大关。进入90年代,煤产量年年递增,1992年产煤11.16吨。1993年产煤11.50 亿吨。1994年产煤12.40亿吨。1995年产煤 13.61亿吨。1996年产煤13.74亿吨。1997年产煤13.73亿吨。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煤炭行业的大发展,到2007年我国煤炭产量已经达到26.1亿吨。
图9:历史上主要年份中国煤炭产量:
年份
单位:亿吨
1949年
0.324
1952年
0.66
1957年
1.31
1962年
2.2
1965年
2.32
1978年
6.18
1980年
6.2
1985年
8.72
1987年
9.28
1989年
10.54
1990年
10.79
1991年
10.874
1992年
11.16
1993年
11.5
1994年
12.4
1995年
13.61
1996年
13.7
1997年
13.73
1998年
12.5
1999年
10.5
2000年
12.5
2001年
14.75
2002年
16.05
2003年
17.36
2004年
19.56
2005年
21.1
2006年
23.2526
2007年
26.1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煤炭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建国后,国家对煤炭行业的管理政策历经了数次调整,这期间,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1、1949年至198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从建国后到80年代之前,我国煤炭行业也像所有其他行业一样,完全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运行,所有的煤炭生产任务都由国有企业承担。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基本上依赖国家投资,企业的生产、销售、定价完全遵从政府计划。
2、80年代和90年代上半期的粗放发展时期: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各个行 业的发展趋于活跃,社会经济对作为基础能源的煤炭的需求量猛增,煤炭供应紧张。煤炭供应紧张成为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因素。针对这一情况,国家放宽了对煤炭行业的管理政策,在加快发展国有重点煤矿发展的同时,鼓励发展乡镇小煤矿。1983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乡镇煤矿的八项措施》的文件,提 出要"积极发展地方国营煤矿和小煤矿",倡导"大中小煤矿并举"的政策。随后的1984年和1985年,政府分别提出"有水快流"和"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大中小煤矿一起搞"的方针。其结果是我国煤矿数量迅速增加,产业集中度极低。截至到1997年底,我国共有大小矿井6.4万处,其中6.1万处为小 矿井,占比接近总数的94%。
3、1998年至2007年的整顿治理期:由于前一阶段粗放型管理政策的引导,煤炭行业在 80年代和90年代前半期虽然发展速度迅猛,但质量相当低下。过低的产业集中度造成供需两端信息传导不畅,市场竞争极度激烈,价格秩序混乱,全行业陷入不景气。1996年第二季度开始出现了煤炭供大于求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2000年。在这种混乱的行业秩序下,我国国有大型煤矿经营举步维艰。针对这一情况,中央在1998年撤销了煤炭工业部,将重点煤矿下放给各地方政府,并针对煤炭行业的问题相继颁布了若干政策,整个煤炭行业进入了整顿期。
(三)中国煤炭行业现状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近年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目前中国煤炭行业现状是:
1、在能源生产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煤炭可供利用的储量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1.67%,位居世界第三。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5% 以上。我国也是世界煤炭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始终占一半以上。
图10:2004年中国能源消费构成
2、需求和供给:供需总体平衡,局部供不应求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2004年至2006年,我国煤 炭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3%,2006年、2007年上半年我国煤炭总产量分别为23.8亿吨和10.82亿吨。受煤炭进出口税率变化、国内煤炭需 求旺盛和人民币升值影响,预计中国煤炭未来一定时期内出口量进一步减少,进口量进一步增加。近年来,我国沿海省份的煤炭需求量一直很大。但我国约90%的 煤炭资源和生产能力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
煤炭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并向关键行业集中。目前我国的煤炭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长期以 来电力、冶金、化工和建材4个行业是主要耗煤产业,四大行业煤炭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70%左右,其中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动力煤)占总消费量的50%以 上。据统计,2006年在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中各个行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电力52.6%、建材14.7%、钢铁17.3%、化工5.7%、其它9.7%。 从火电、钢铁行业的产能增量释放来看,需求仍旧非常旺盛;而煤变油、煤化工的发展,将对煤炭需求结构产生战略性的影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煤炭市场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仍存在着较大的需求空间。
图11:目前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中各个行业所占的比重
3、运输:瓶颈长期存在
中国煤炭运输呈现“西煤东运”和“北煤南运”的格局。煤炭资源和需求的地理分布不均衡使煤炭 运输成为制约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虽然我国政府在增加铁路运力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并将对国有铁路系统进行进一步扩能,但目前仍不能完全满足煤炭运输的需要,运力短缺的局面在近期内仍然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因而,使得拥有稳定而充足的运输能力的煤炭公司具备了重要的竞争优势。
4、行业监管:范围广,要求严
煤炭行业受到政府的监管,这些监管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煤炭相关的投资、勘查、开采、生产、 销售、贸易、运输和出口等。目前,国家发改委负责拟订煤炭行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产业政策,调节经济运行等职能,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组织实施煤矿大集团、大公司战略;安全监管总局和煤矿安监局对地方相关煤炭行业管理和煤炭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指导。按照“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原则,煤矿安监局履 行煤矿安全监察和检查指导地方政府监管煤矿安全工作的职能。国土资源部负责对煤炭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对无证非法开采、超层越界开采等乱采滥挖煤炭资源违法行为的查处。另外,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协助政府制定煤炭行业规范和标准,推动和促进煤矿企业加强安全基础管理。
煤炭生产涉及的相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法》”)是煤炭行业主要监管法规。《煤炭法》自1996年12月1日开始生效。该法涉及到煤炭生产过程中的众多方面,包括煤矿资源勘查、煤矿建设的审批、煤炭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安全生产管理、煤炭贸易、煤矿矿区保护、对煤矿企业职工的保护措施以及监督检查等。根据1986年3月 19日颁布、后于1996年8月29日修订的现行《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我国的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矿产资源法》对采矿许可证的颁发进行了规定。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都必须符合《矿产资源法》的规定,并且受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监督。煤炭生产相关的主要政策法规还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煤 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煤炭出口配额管理办法》等。
煤炭价格的确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转轨过程中,我国政府逐渐放松了对煤炭定价的管 制。1993年1月以前,国家煤炭调配计划内的煤炭价格由政府制订。此后,我国政府放松了对大部分煤炭产品价格的控制,转而通过制订国家指导价格的方式继续控制电煤的价格,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2年。2001年7月,原国家计委宣布,从2002年1月1日起取消对电煤的国家指导价。从2002年起,煤 炭产品的价格主要由市场力量决定。
另外,我国近年对煤炭的进出口关税税率进行调整,主要包括《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 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关于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暂定税率的通知》等。2007年上半年,财政部发布了“取消煤炭1%进口关税、将焦炭及半焦炭出口关税从5%上调至15%”的公告,自2007年6月1日起生效。
煤炭运输相关法规。煤炭运输相关的主要政策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港口法》、《<港口设施保安符合证书>年度核验办法》、《港口工程竣工验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收费规则(内贸部分)》、《港口 统计规则》、《港口建设管理规定》等。任何铁路线的建设计划都必须符合全国铁路发展规划,同时征得铁道部或铁道部授权机构的同意。国有铁路系统按照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统一货物运价费率结算运费。按照规定,公司拥有和经营的各条铁路线收取的运费也不得超过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最高运费。国家发改委制订的最高运费 反映了铁路的建设成本以及合理的投资回报。任何对此最高运费的修改都必须经过国家发改委的批准。对于煤炭、矿石、油气的专用泊位,新建港区和年吞吐能力 200万吨及以上项目的申请,均需获得国家发改委和交通部核准。
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法规。环境保护主要政策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
(四)我国煤炭行业存在的问题
自1949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煤炭行业各方面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国煤炭行业目前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技术水平较低
我国煤炭工业通过多年技术改造,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建成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煤炭 企业,这些企业基本上实现了采煤综采化、掘进综掘化、运输机械化、监测监控自动化、管理手段现代化。年产400~600万吨煤炭的综采技术装备实现了国产 化。2005年,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82.7%,一批煤炭企业的生产和安全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特别是中小型煤炭企业,小型矿井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极低;乡镇煤矿生产工艺落后,浪费资源现象严重。
2、市场集中度过低,无序竞争严重
在我国,除了大型国有煤炭生产企业以外,还有数量众多的小型企业进行煤炭开采和销售。随着我 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能源紧缺的问题愈加凸现,安全、环保和煤炭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日益增加。鉴于上述原因,我国政府加快煤炭行业整合的调控力度,促进加快发展大型煤炭基地和大企业集团,坚持整顿关闭小煤矿。国家发改委规划2007年底前将3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全部关闭。尽管目前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较 低,但未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必将成为煤炭工业结构的主体,对平衡国内市场供需关系起重要作用。根据安监总局的统计数据,2006年我国最大的10家煤炭生 产企业的产量总和为595.0百万吨,约占当年国内煤炭总产量的25.6%。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1家大型私营煤炭公司煤炭年产量在2亿吨以上,约 占美国煤炭总产量的18%左右;俄罗斯1家大公司产煤2.50亿吨,占全国95%;印度1家大公司产煤2.40亿吨,占全国77%。
煤炭行业竞争的趋势将由价格竞争转为资源竞争。近几年,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对煤炭产品的 需求逐年递增,煤炭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情况得到缓和,由价格竞争转为对资源的竞争。国务院正在大力整合煤炭资源,规划建设十三个国家级煤炭基地,涉及14 个产煤省区,拥有煤炭保有储量6,908亿吨,占全国70%,规划2010年年产量达到17亿吨,届时我国煤炭企业将形成较为集中的市场态势,煤炭市场竞争格局将得到根本改变。
煤炭销售量主要受市场需求、自身生产能力和运输能力的影响,煤炭企业在煤炭供应的稳定性、供货的可靠性和及时性、客户服务、煤炭质量和价格等方面面临来自于国内其他煤生产商激烈的市场竞争。
我国煤炭企业集中度过低,形成了煤炭产业的无序竞争。一方面不能形成很好的规模效益,另一方面也造成资源浪费。从而影响煤炭市场正常秩序和本行业稳定发展。
3、煤炭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很严峻
煤炭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存在五大自然灾害,如瓦斯、水、火、煤尘、顶板等,对从业人员的人 身安全造成一定威胁;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将对企业的正常运行造成重大影响。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煤炭行业安全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大,2006年全国煤矿 共发生事故2945起、死亡4746人,同比分别减少361起、1192人,下降10.9%和20.1%。但安全风险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五)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趋势——煤炭行业“十一五”发展趋势和任务
我国煤炭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煤炭行业的 “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对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煤炭行业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方针、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1、基本发展趋势
(1)煤炭需求将继续保持稳步上升势头。“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约为7.5-8.5%,年均煤炭消费增长量约为4-4.5%。综合考虑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节能降耗等因素,预测2010年全国煤炭需求总量为26亿吨。
(2)煤炭价格将继续保持平稳上升态势。从价格方面分析,旺盛的市场需求、煤炭价格市场化机 制的建立和完善、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等因素将推动煤炭价格平稳上扬。预计未来几年煤炭价格总体平稳,略有上扬。同时,近两年来国家集中调整煤炭产业政策,政策性增支因素较多,煤炭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也必然推动煤炭价格上扬。此外,适度提高煤炭价格,是促进用煤行业结构调整与节能技术进步,实现“十一五”节能 减排目标的必然选择。
(3)煤炭供需将保持紧平衡态势。若从2006年开始,年投资达到500-600亿元,年投 产规模达到1.2-1.5亿吨/年左右,到2010年全国产煤25-27亿吨,同时考虑到“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出口将逐步减少,进口逐步增加,因此煤 炭供应基本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煤炭市场的总体形势是可以做到供求基本平衡。但不排除煤炭市场可能出现优质煤炭供应偏紧,劣质煤炭供大于求的局面。
(4)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的 步伐,重点支持大型煤炭集团发展,煤炭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到2010年我国的煤炭生产企业将在1万个以下,煤炭生产矿井将在2万个以下。根据国家 安全生产总局安排,从2006年开始,未来三年我国将每年关闭4000个小煤矿,考虑到优先关闭的煤矿单产较小(预计平均1.5万吨/年),预计每年减少 煤炭产能6000万吨,从而有利于大型煤炭上市公司的产能增长,提高行业集中度。
2、主要目标
大煤炭基地建设:重点建设10个千万吨级现代化露天煤矿,10个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2010年,大型煤炭基地产量达到22.4亿吨。
大企业发展:促进以煤为基础,煤电、煤化、煤路等多元化发展,形成6~8个亿吨级和8~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
技术进步:大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中型煤矿达到80%以上,小型煤矿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达到40%。安全高效煤矿数量达到380个,产量占全国的45%,其中千万吨级煤矿达到25个。
环境保护:煤矸石、矿井水利用率均达到70%,矿井水达标排放率100%,洗煤废水闭路循环率80%,自燃矸石山灭火率达到95%,土地复垦率超过40%。
四、影响煤炭行业赢利因素的分析
(一)煤炭工业的特点
1.基础性行业
煤炭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将长期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尽管石油、天然气消费正在迅速增加,但目前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仍占67%,而世界平均 水平是25%。综合国内外的各种预测,到202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将会占到60%左右。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能源 的支柱产业,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资源存储现状所决定的。首先,我国煤炭资源与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能等一次能源资源相比,在数量上占居绝对优势。其次,与石油、天然气相比,煤炭在我国市场上煤炭也是最廉价的能源。第三,科技时代为煤炭成为洁净、高效的能源创造了条件,煤炭液化、气化还有水煤浆技术都 使煤炭成为可持续利用的能源。煤炭可以广泛地用作燃料,也是冶金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原料。随着科技的发展,煤炭的用途越来越广。
2、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煤矿产业链
煤炭工业既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 又是与多个行业发展相关的诱导产业。煤炭的产业链很多很长。
以煤炭资源为基础的产业链纵向构建方式有以下几种:
煤炭-电-建材-市场;煤
炭-电力-电解铝市场;
煤炭-气化-市场;
煤炭-气化-化工-市场;
煤炭-焦-化-市场;
煤炭-建材-市场;
煤炭-液化(煤变油)-化工一市场等。
显然,这些是目前许多矿区以发电和煤化工为主的产业链结构。
煤化工产业包括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和电石等产品。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对煤炭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技术、资金和社会配套条件要求较高。因此,煤炭行业对国民经济具有很大的拉动性。
另一方面,根据煤炭开采生产所排放的废物特征、矿区的资源条件和外部环境,矿区除去矸石利用的产业链外还有:“矿井排水-水处理站-供水”、“瓦斯抽采(煤与瓦斯共采)―瓦斯发电(瓦斯利用)”等产业链。
下面的几个图说明了煤- 电- 高能载体产业链, 煤- 电- 建材产业链(图11), 煤- 油- 化产业链(图12), 煤- 焦(气)- 化产业链( 图13) 等的产业链情况。
图11:煤—电—建材产业链
图12:煤- 油-化产业链
图13:煤- 焦(气)- 化产业链
3.周期性行业 受经济发展周期的影响大
煤炭行业的周期性主要表现在该行业受经济周期变化的影响较大。从世界煤炭和我国煤炭的发展历史来看,煤炭工业受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周期和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很大,总体上与经济周期保持同步动态。我国的煤炭消费随国民经济增长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更为明显。
具体来说就是,煤炭的需求变化主要受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经济增长的周期性直接影响到市场对煤炭的需求和煤炭的销售价格,从而影响煤炭行业的盈利水平。经济处于上升时期,煤炭行业就会紧随其扩张;当经济衰退时,煤炭行业也相应衰退。
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品种,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的70%左右,对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 用。中国经济总量的发展必然带动煤炭需求的增长,通常我国GDP增长1%会拉动煤炭需求增长0.5%至0.6%。我国煤炭行业最重要的下游行业依次为电 力、钢铁、建材和化工,四大行业的煤炭总消耗量占煤炭总需求的近8成。因此这些行业的发展速度直接影响着煤炭行业的发展速度。
4.外部不经济明显,主要表现在环境污染
我国在利用煤炭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我国煤炭的转化率比较低,直接燃烧比例过高,二氧化硫排放量75%以上来自煤炭的燃烧,不少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因此大大超标。
煤炭是可以清洁利用的能源。煤炭在洗选中可以脱除50%~80%的灰分,脱除30%~40%的硫分,烟气净化技术可实现燃烧后脱硫90%以上。我国政府已经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洁净煤技术发展。
(4)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
由于矿产资源与土地、水、植被等环境要素紧密相关,采矿将直接构成对它们的破坏。煤炭开采又 是井下作业,属于高危行业,因此百万吨死亡率是重要指标。由于产品质量与安全和环保的投入并不相关,因此,有些煤矿为了扩大赢利空间,就采取以牺牲安全、资源回收率和破坏环境而获得极其低廉的成本。
(二)影响煤炭行业盈利能力的驱动因素分析
1、煤炭价格是煤炭行业景气度的集中表现
煤炭价格是煤炭行业景气度的集中表现,也是煤炭公司能否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因此,煤炭行业的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是煤炭价格,因此对煤炭行业盈利能力的驱动因素分析,也就是对影响煤炭价格变动因素的分析。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煤炭行业完全在国家计划下运行,煤炭生产、销售中完全遵从政府计划,煤 炭价格由国家统一制定。我国煤炭价格的改革始于1993年。政府从1993年开始逐步放开煤价,让煤价走向市场。首先得到解放的是除电煤以外的其它煤炭销售价格,而占煤炭消费50%左右的电煤却一直处于“计划煤”与“市场煤”的双重价格体系之下。在每年的"煤炭订货会"上交易的国家计划内重点煤炭合同,其 价格由国家计委(后为国家发改委)确定"政府指导价",之后由企业协商,政府出面协调。从2001年1月1日起,国家原则上不再实行电煤定价,取消了"政 府指导价",放开重点电煤价格。理论上电煤价格在政府协调下由供需双方自主协商形成。但是为保证国家电力改革在敏感时期平稳过渡,政府对煤价实际上仍实行指导。在这一时期,全国电煤价格远低于市场煤价格。
2004年,国家坚定了放开电煤价格的决心,提出"煤电联动"方案,在电价调整后,电煤价格 不在进行重点合同内外的区分,完全由市场供求双方协商决定。但由于各方面原因的综合作用,电煤价格并没有马上走向市场化,电煤与市场煤、计划内与计划外的格局已然存在。尽管如此,长期存在的双轨价格正逐渐收拢。
2007年底,“煤炭供需见面会”取代了此前每年由国家发改委主持的“煤炭订货会”。这一形 成于1965年并延续至今的计划经济产物将彻底退出我国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在“煤炭供需见面会”上,煤炭供需双方将完全通过自主协商来确定煤炭交易价 格,最后由行业协会收集、汇总煤炭买卖合同。这标志着我国煤炭价格走向完全市场化。
我国煤炭价格走向完全市场化后,煤炭价格就成了煤炭公司能否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
2、影响煤炭价格变动的主要驱动因素
在煤炭价格市场化情况下,影响煤炭价格的因素很多,不过主要的因素是:①经济增长;②煤炭供求与价格;③技术进步;另外还受到国际市场煤炭价格、美元汇率因素、其他能源价格(石油、天然气)等因素的影响。
(1)经济增长
从全球看,煤炭需求量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继续增长,从一个国家来说,煤炭行业的发展也与这个 国家经济的发展成正相关的关系。经济周期因素对煤炭行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社会对煤炭量的消费需求,从而影响煤炭产品的价格,进而影响煤炭行业的盈利能力。
可以说,煤炭行业发展受经济周期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当国民经济处于快速增长时期,煤炭的市场需求旺盛,价格上涨;当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煤炭的价格也将随之下跌。
下列图表为1998年以来国内煤炭价格(以1998年以来大同优混煤的秦皇岛价格为例)和GDP增长率的关系走势可以看出,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煤炭价格也在攀升。
图14:1998年以来国内煤炭价格和GDP增长率的关系
日期
平均价格
gdp(%)
1998-12-23
241.5
7.8
1999-12-22
218
7.6
2000-12-20
246
8.4
2001-12-26
293
8.3
2002-12-25
274
9.1
2003-12-30
295
10
2004-12-29
442.5
10.1
2005-12-28
450
10.4
2006-12-25
505
10.7
2007-12-24
545
11.5
下列图表为2001年以来国际市场煤炭价格(以1澳大利亚BJ动力煤现货价格为例)和世界经济增长率的关系,可以看出,国际煤炭价格也和世界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图15:2001年以来国际市场煤炭价格和世界经济增长率的关系
澳大利亚BJ动力煤现货价格
美元/吨
世界经济增长率
2001.12.27
27.00
2.4
2002.12.26
24.95
3.1
2003.12.25
36.20
4
2004.12.23
52.20
5.3
2005.12.29
40.35
4.9
2006.12.28
51.20
5.4
2007.06.14
60.80
4.9
可以看出:经济增长率与煤炭价格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说明经济增长刺激了煤炭消费,煤炭消费需求的增加必然导致煤炭价格的上涨。
(2)煤炭的供给和需求
煤炭属于一般商品,因此煤炭的价格表现也符合商品的市场规律,供大于求,价格下滑;供需基本平行,价格稳定;供小于求,价格上升。
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品种,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的70%左右,对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经济总量的发展必然带动煤炭需求的增长,通常我国GDP增长1%会拉动煤炭需求增长0.5%至0.6%。
目前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例如2005 年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68.9%,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预计,煤炭构成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主要部分的状况还将长期持续。
在我国,煤炭主要用于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四大行业,因此这四大行业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着煤炭的需求,四大行业的煤炭总消耗量占煤炭总需求的近8成。下图说明了2006 年在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中各个行业所占的比重:
图16:2006 年在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中各个行业所占的比重
因此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这四大行业的发展周期、景气状况等对煤炭的价格将产生直接影响。所以经济增长或者经济周期因素是影响钢铁行业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煤炭的生产主要受煤炭的需求和价格影响,需求增加、价格上升,煤炭生产就会增加,反之就会下降。
(3)运输因素及煤炭价格
中国煤炭运输主要依靠铁路、公路、沿海和内河水运。铁路是煤炭运输的最主要方式,运量占全国煤炭运输量的70%以上。因此,运输问题也是影响煤炭价格的重要原因,运输紧张、运输价格的提高将会导致煤炭价格的提高。
我国煤炭消费和煤炭生产地区分布呈不对称格局,煤炭消费地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南部沿海 地,形成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格局。晋陕蒙地区占据了全国绝大多数比例的煤炭生产,而华东地区作为煤炭销售主力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只有全国的5%,处于 极度缺煤状态。因此,运输成本成为影响煤炭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4)技术水平
技术水平是影响钢煤炭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一,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改进现有的生产工 艺,缩短生产流程节约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从而有可能减少单位能耗,减少对煤炭的需求,新能源的发现和利用也会减少对煤炭的需求;第二,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改进现有的生产工艺,提高煤炭生产效率,提高煤炭的开采量,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使煤炭有更多的用途来满足社会的需要,从而扩大对煤炭的需求。因 此,技术水平的提高会影响煤炭的需求和供给,从而影响煤炭价格。
除此之外,煤炭价格还受到国际市场煤炭价格、美元汇率因素、其他能源价格(石油、天然气)等因素的影响。
(三)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
二十一世纪的头2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时期是实现工 业化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结构、城市化水平、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的阶段。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实现经济翻 两番。在确保中国经济未来20年发展中,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煤炭资源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煤炭资源的经济价值将在未来得到不断提高。
从2007年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这14年也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 要时期。预计未来14年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7.5%,到2020年GDP总量将由2005年的18万亿元增加到54万亿元,按现行市场汇率计算, 折合6.7万亿美元;人均GDP将由2005年的1700美元提高到4800美元。改革开放以来27年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平均为0.54,今后15年按 0.5计算,能源消费年均增长速度按3.75%计算,到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大约将达到38亿吨标准煤。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包括煤炭在内的能源需求增长明显加快,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煤 炭行业面临巨大发展机遇,其发展具有诸多有利因素: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煤炭需求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煤炭行业在能源供应中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巩固了其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地位;国家积极的产业政策保障了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为煤炭行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等。
(1)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煤炭需求持续增长提供了可能
我国煤炭需求与国民经济增长特别是工业增长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我国煤炭业的快速发展得 益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由于经济增长强劲,一些工业如钢铁、电力、化工、汽车以及交通运输、建筑和居民生活等用煤相对较大,引发了煤炭需求量的快速增长,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且煤炭需求旺盛的势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国际国内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一个国家能源消耗的多少,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 平、居民的消费结构、国家的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密切相关。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以发电、钢铁、建材、房地产、家用电器迅速发展为代表的重工业化时期。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费结构迅速升级、我国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速,为煤炭行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据统计,我国1985-2005年煤炭消费量对国民经济 的平均弹性系数为0.53。“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约为7.5-8.5%,年均煤炭消费增长量约为4-4.5%。
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动电力、钢铁工业用煤继续快速增长,建材工业用煤基本维持不变,煤化工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这些相关下游行业的发展为煤炭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2)能源基础地位不可动摇
《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炭工业是关系能源安全和国民 经济命脉的重要基础产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提出我国能源发展格局是“以煤炭为主体,以电力为中心”,将煤炭列入国家能源规划的重 要位置。煤炭是确保中国未来20年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战略资源,其经济价值将在未来稳步提高。
我国资源禀赋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在未来较长的时间里,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拥有绝对 的主导地位,它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到60%以上。我国电力燃料的76%、钢铁能源的70%、民用燃料的80%、化工燃料的60%均来至于煤炭。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3)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在控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抑制不合理能源需求的同时,坚决关闭非法和不具有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清理在建项目,控制超能力生产,较好地抑制了煤炭固定资产投资和生产总量的过快增长。 《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新型煤炭工业体系的。
《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即优化煤炭布局,调控煤炭总量,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整合改造中小型煤矿,淘汰资源回收率低、安全隐患大的小煤矿,加快煤炭科技创新,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 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矿区。
国家不仅确定了煤炭在我国基础能源的战略地位,而且指明了煤炭工业发展方向,这将有利于我国煤炭行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4)技术创新为煤炭行业发展提供动力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国煤炭行业带来了无限生机,随着煤炭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一大批 技术含量高、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化矿井先后建成投产,大大提升煤炭行业整体生产水平,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成为煤炭开采主流。目前,我国煤炭气化技术已比较成熟;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在国外已经商业化,美国已完成第二代直接液化技术,我国目前也正在进行液化煤的性能和工艺条件试验以及商业化可行性研 究;水浆煤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目前我国的研究开发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煤炭液化和气化技术为煤炭成为洁净能源创造了条件,煤炭清洁开采技术和洗选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煤质,减少了污染,为煤炭产业开拓了广阔的市场。
另外,目前全球面临能源短缺、资源类产品日益紧缺等问题,因此,未来煤炭在人类社会会显得越来越重要,其价值也会得到人类的重新认识。
五、2007年以来煤炭市场回顾与展望
(一)2007年以来国际煤炭市场回顾与展望
1、2007年以来国际煤炭价格不断攀升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在能源的生产、消费和贸易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增长。在石 油、天然气等相关能源资源价格长期居高不下的形势下,世界对原已逐步疏远淡忘的煤炭资源又给予高度关注和重新认识。特别是随着洁净煤技术、煤炭液化、气化技术的成熟以及节能技术和燃煤热能转换效率的提高,世界对储量大、分布广、成本低的煤炭资源给予了更多的厚望。中国、印度、美国等许多能源大国都在不同程 度地逐步将能源重心向煤炭倾斜,使得近年来世界煤炭生产、消费和贸易呈明显增长态势。煤炭价格也不断攀升。
2007年以来,国际煤炭价格一路上涨,各地区煤炭价格指数屡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2007年以来,世界煤炭价格上涨,如下图:
图17:2007年以来世界煤炭价格走势
2、2007年以来国际煤炭价格不断攀升的原因
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煤炭价格之所以出现大幅度的上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全球经济的相对比较快速的增长引起能源的旺盛需求。尽管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4.9%低于2006年的5.4%,但依然处于一个较高的经济增长中。
二是美元贬值。2007年以来,美元相对于人民币以及澳大利亚元的贬值幅度分别在9%和17%。这为以美元计价的BJ现货价格上涨贡献了部分力量。
三是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2007年已今的石油价格涨幅超过90%,如此引致对石油的替代能源——煤炭的需求(就目前来看,吨石油发热值仅为吨煤的2倍左右,而价格却是煤炭价格的7倍左右)。不过,一旦油价上涨趋势成为市场的一个稳定预期,替换 的努力(比如梅便有的投入增加,煤化工的发展方式变化等)就一直会进行。而油价的高企会引起天然气,每期等替代能源的同步上涨,油价的上涨会引起运输费用的增加,直接间接都会引至煤炭价格上涨。
四是主要煤炭出口国出口数量同比减少,由于石油价格上涨,就凸现了煤炭的重要性,因此很多煤 炭出国大国改变策略,限制了煤炭出口,使得国际市场煤炭供应偏紧。五是澳大利亚主要出口港纽卡斯尔港口配套设施相对落后。港口设施以及铁路配套能力无法满足出口煤炭需求的增长,加上短期内天气冲击,致使现货市场煤炭价格大幅度上涨。
3、未来一段时期国际煤炭价格将会依然高位运行
我们认为上述导致国际煤炭价格走高的基本原因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尤其是全球能源消费重心向煤炭转移必然会导致未来一段时期国际煤炭价格将会依然高位运行。
事实上,进入2008年以来国际市场煤炭价格依然不断上涨,例如,澳大利亚BJ标准动力煤现 货均价从去年底的月均88.9美元/吨涨到今年3月27日的120.55美元/吨,短期价格上涨31.65美元/吨,涨幅35.6%。与去年同期53.27美元/吨价格相比,涨幅更是达到了138%。国际煤炭价格的上涨使得国际煤炭供应商大幅提高2008年合同价格。根据相关报道,力拓计划对日本 公用事业的2008年合约报价为135美元/吨,相比2007年合同报价为55.6美元/吨,上涨79.4美元/吨,涨幅142.8%;澳大利亚斯特拉塔 公司2008年煤炭合同定价尽管比力拓低,但也在125美元/吨。相比动力煤,炼焦煤涨幅更是惊人。据报道,新日铁2008年度从必和必拓进口的炼焦煤价每吨约达300美元,与2007年97美元/吨的合同价格比,上涨203美元/吨,涨幅达到209%。
面对不断上涨的国际煤炭价格,全球主要煤炭生产国却大力缩减出口配额。目前,有消息显示中国 2008年煤炭出口将缩减1700万吨,澳大利亚港口业分配给生产商削减第二季度船运量110万吨,这些又加速了世界煤炭价格的上升。另外,由于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国际上很多用油发电的企业都转向利用煤炭发电,国际煤炭需求被推向高峰,供应相对紧张,导致了国际煤炭价格的上涨。可见,在国际原油价格高 企及全球能源消费重心转移的背景下,国际煤炭价格上涨是必然的趋势,从单位热值费用角度比较,原煤的单位热值费用仅仅是原油的1/3,是相当经济的替代能 源。
从未来一段时期国际煤炭的供应来看,由于主要煤炭供应国澳大利亚、南非受制于基础设施不足,产量难有大幅度增长,而中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则为了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也将会逐步降低出口,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国际煤炭价格将会依然高位运行。
(二)2007年以来国内煤炭市场回顾与展望
1、2007年以来国内煤炭价格持续攀升
2007年以来,国内煤炭需求旺盛,铁路运煤量增幅加大,煤炭产量增幅随之回升,煤炭进出口由上年的净出口转变为进出口基本平衡,煤炭供需总体基本平衡,
2007年我国原煤产量26亿吨,煤炭产量增长8.2%左右。而煤炭下游产量增速较高,主要 耗煤行业即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的发展态势良好,产量均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水平(除了合成氨产量增速较低外),07年,全国火力发电量累计 269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2%,12月份火电发电量2508.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2%;07年,冶金行业生铁产量46944.63万吨,同比增长16.14%;焦炭产量32894.43万吨,同比增长16.3%。建材行业水泥产量135412.36万吨,同比增长 13.5%;化工行业合成氨产量5158.87万吨,同比增长5.4%。
由于2007年国内煤炭产量同比增长为8.2%,远远低于下游行业的增速,下游行业产量较高的增速,保证了对煤炭的旺盛需求。旺盛的需求导致2007年以来国内煤炭价格一直处于攀升态势。如下图为2007年以来国内煤炭市场交易平均价格走势图。
图18:2007年以来全国市场交易煤平均价格走势
2、2007年以来国内煤炭价格不断上涨的原因分析
煤炭价格走势出现大幅上升的原因除了以上分析的需求增长率高于原煤产量增长率外,还有以下原因:
(1)煤炭市场化促使煤价上涨。煤价走势与其价格形成机制密切相关。计划经济时期,煤炭价格 由国家统一制定,价格改革始于1993年,首先被放开的是电煤以外的其他煤炭销售价格,而占煤炭消费50%左右的电煤则处于“计划煤”与“市场煤”的双重 价格体系之下。2004年,国家提出“煤电联动”方案,在电价调整后,电煤价格由市场供求双方协商决定。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电煤价格并没有马上走向市场化,但长期存在的双轨价格逐渐收拢。2007年,彻底取消延续了50多年的由政府组织产运需企业召开订货会的作法,初步形成了在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由供需双方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主衔接资源、协商定价的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供求关系成为煤价走势的主要决定因素。
(2)煤炭分布不平衡,运力受限,有效供给不足导致煤价上涨
从煤炭资源分布状况来看,我国超过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且集 中分布在交通条件差、环境脆弱和水资源匮乏的晋陕蒙新宁等省区,其产煤炭量占我国年产煤量的50%以上。而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占全国的比重不足 10%,且绝大部分集中分布在贵州和云南两省。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东部十省市(包括北京、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保有资源储量仅占全国的5%,其年产煤量占全国的*%,而其消费量占全国煤炭消费量的50%以上。北方煤炭市场“供大于求”而南方市场却“供不应求”,这决定着我 国能源运输格局“北煤南运”的特征。而我国煤炭运力有不充足,2007年,我国煤炭跨省区运力调控目标才达到7.31亿吨,不到全国煤炭产量的1/3。
据了解,2007年之前,煤炭的海运合同价格在每吨40元到50元左右,现在则已创出了超过 100元的高价。以1月份这次的煤价上涨为例,流通环节的煤价上涨20%,却没有引发生产地煤价的同步上涨。1月底,山西大同6000大卡动力煤坑口价环 比上涨15元/吨,涨幅仅为4%。同期,山西省其他主要地区煤炭火车车厢交货、含增值税的价格约上涨0—15元/吨,涨幅在3%以内。而山东、安徽、陕西等地的动力煤出厂价并没有出现明显上涨。煤炭坑口价和中转地价格之间的价差扩大明显。
(3)政策成本提高推高煤炭价格
煤价不仅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也开始逐步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政策性成本的体现, 是支撑煤价不断走高的另一重要原因。以前,我国的煤炭矿产权大多通过无偿划拨取得,安全、环境和转产成本也一直没有计入煤炭的正常成本,不仅没有充分体现资源价值,也造成采煤的资源损耗无法补偿、环境破坏无法修复。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开始推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煤炭行业作为试点率先进行改革。2006 年9月,国务院批复山西、内蒙古、安徽、山东、陕西等8个煤炭主产省(区)成为进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据统计,煤炭资源有偿使用政策实施前,晋煤集团的资源价款只有0.56元/吨,之后则要达到10元/吨,如果再考虑“三金”,成本上升更明显。据统计,山西地区煤炭2007年底生产成本较 2006年初上升70元左右。
(4)煤炭行业集中度提高使煤价下跌动力受阻
煤炭的行业集中度越高,议价能力能力越强,煤价大幅下滑的动力越弱。近几年,国内大型煤炭企 业集团快速成长壮大,至2007年底,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达到6770家,其中原煤年产量超过千万吨的企业34家,产量规模超过11亿吨,所占比重达到 了45%;部分原国有重点煤炭企业非煤产值比重已达50%以上;大中小煤矿的产量比重调整至50:12:38,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5)国际市场能源价格暴涨
原油突破100美元/桶大关,动力煤BJ现货突破130美元/吨,东南亚地区煤炭价格涨幅超过50%,力拓公司同日本年度煤炭谈判报价达135美元/吨,日本也有可能最终接受超过100美元/吨的价格。国际市场煤炭价格快速上扬的主要原因有:澳大利亚遭遇暴雨,煤炭生产和外运受到较大影响;东南亚国家提高煤炭价格,限制煤炭出口数量;冻雪灾害导致我国近期限制煤炭出口等等。随着这些短期影响因素 的逐步缓解,预计国际市场煤炭价格将会有所回落。目前国际市场煤炭价格已经大大高于国内市场价格(BJ现货价格按现行汇率已经高于秦皇岛大同优混平仓价逾 300元/吨),如维持这样的走势,一旦政策允许,必将刺激国内煤炭企业增加出口,同时抑制煤炭进口的增加。有利于国内和国际动力煤在价格和供应量上取得新的平衡。
(6) 影响煤价上涨的政策因素
通货膨胀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初由于雪灾影响,CPI再创新高,政府对消费品的价格 干预陆续出台,同时压制煤电联动和燃油涨价,这对煤炭价格继续上调带来了一定的政治压力。但是客观分析,目前适度调高部分品种煤价应当不会造成明显的政治影响。理由有:一是政府和社会对CPI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PPI,而且PPI增幅也远低于CPI;二是政府始终未出台针对工业品的价格干预措施,在年初电煤供应极度紧张的状况下未直接干预市场价格,预计在目前供应缓解的情况下对煤价进行干预的可能性更低,且近期舆论上对抑制通货膨胀倾向于采取增大供给的方 式,对煤炭而言就是增加煤炭产量依靠市场来平抑价格;三是目前的市场形势仅有冶炼精煤等部分煤种有上调价格的可能,构成煤炭行业价格基础的动力煤缺乏上涨动力,如果不是煤价普涨,部分煤种的价格波动不易引起广泛的关注;四是政府缓解煤电联动压力可采取多种方式,限制电煤价格、提高上网电价、财政补贴、挤压 电网利润等等,采取何种方式取决于外部环境、政府倾向和多方利益博弈。
(7)其它因素:国际市场煤炭价格、美元汇率因素、其它商品价格和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
3、未来一段时间国内煤炭价格走势分析
(1)我国经济2008年仍将快速增长保证了煤炭价格能在高位运行
从宏观经济环境看,2008年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但机遇大于挑战。从国内来看,年初南方部分地区遭遇的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经济带来一定损失;从国际来看,美国次贷危机、国际油价上涨等因素增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尽管受到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各个机构和部门都预测2008年中国经济实际增速仍然会超过8%,只是与去年相比会略有回落。理由也 一致,就是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支撑当前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的因素依然众多。
从世界范围来看,虽然影响世界经济走势的不确定因素增加较多,但世界经济的总体增长仍相对强 劲,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成为了支撑全球经济向好的重要发动机。资料表明,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的60%以上是由新兴市场经济体所做的贡献,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增速放慢对全球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中国经济也将受益于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因此,在从紧的调控政策下,坚持创新驱动、城乡 统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内外协调和以人为本的政策和理念,充分利用国际市场,2008年中国经济仍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未来几年我国我国煤炭供需形势趋紧
①近年来我国煤炭产量和价格是双双攀高
下面几个图表显示出近年来我国煤炭产量、需求、进出口、价格走势的情况
图19:2000——2007我国煤炭产量和销量比较图
表三:2000——2007我国煤炭产量和销量比较表
年份
全国煤炭产量
(单位:亿吨)
全国煤炭销量
(单位:亿吨)
产需之差
(单位:亿吨)
产量增长率%
销量增长率%
2000年
13.5801
13.4178
0.1623
2001年
14.7493
14.1924
0.5569
8.609657
5.772928
2002年
16.0471
15.4053
0.6418
8.799062
8.546123
2003年
17.3644
17.0732
0.2912
8.20896
10.82679
2004年
19.56
18.907
0.653
12.64426
10.74081
2005年
21.1
20.4355
0.6645
7.873211
8.084307
2006年
23.2526
22.0901
1.1625
10.2019
8.096694
2007年
26.1
23.9832
2.1168
12.24551
8.569902
表四:2000——2007我国煤炭进出口情况比较表
出口
进口
净出口
平均价
1998
3208
158
3050
241.5
1999
3744
167
3577
218
2000
5507
218
5289
246
2001
9012
266
8746
293
2002
8389
1126
7263
274
2003
9400
1102
8298
295
2004
8666
1861
6805
442.5
2005
7168
2617
4551
450
2006
6330
3836
2494
505
2007
5317
5102
215
545
图20:2000——2007我国煤炭进出口情况比较图
图21:2000——2007我国煤炭价格走势图
平均价(元/吨)
1998
241.5
1999
218
2000
246
2001
293
2002
274
2003
295
2004
442.5
2005
450
2006
505
2007
545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煤炭产量和价格是双双攀高。虽然每年产量都大于消费量,但是价格依然攀升。
②未来几年我国煤炭供求关系向着“供求”趋紧的方向发展,国内煤炭价格依然有上升的基础。
而我们预测,今后三年我国煤炭产量虽然依然大于销量,但是产量与销量之差在减少,也就是说未来几年我国煤炭供求关系向着“供求”趋紧的方向发展。因此,这样就会使得国内煤炭价格依然有上升的基础。下面我们就供需做出预测:
首先,煤炭需求预测
n       简单统计经验预测法—根据近年来统计数据经验预测 (亿吨)
以每年9.14%增长率保守预测
&8226;         2008年E 26.17625
&8226;         2009年E 28.56983
&8226;         2010年E 31.18229
&8226;         根据主要用煤行业需求预测
&8226;         在我国煤炭主要用于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四大行业,下图说明了2006 年在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中各个行业所占的比重:

电力行业用煤预测
2006
2007E
2008E
2009E
2010E
火电发电量(亿千瓦时)
23573
26712
30662
34150
37340
变化情况
19.91%
13.32%
14.79%
11.38%
9.34%
供电煤耗变化
-1%
-4%
-3%
-2%
-1%
发电消耗原煤量(亿吨)
11.8241
13.5416
15.2553
16.9562
18.5239
增速
17.18%
14.53%
12.66%
11.15%
9.25%
n     冶金行业用煤预测
考虑到吨钢煤炭需求率下降率年下降2——5%,则冶金煤需求增长率为5%——8%,按照冶金用煤每年增长6.5%.预测未来冶金用煤量为:
粗钢产量
粗钢产量增长率
冶金用煤增长率%
冶金用煤量(亿吨)
2007年
48900
15.69583
12
4.28017744
2008年E
53790
10
6.5
4.558388974
2009年E
59169
10
6.5
4.854684257
2010年E
65085.9
10
6.5
5.170238734
建材用煤预测
2007年建材用煤占消费量15%,达到3.5亿吨,我们预计该行业2007——2010保持4%增幅,在未来几年需求量为
2007年
3.5
2008年E
3.64
2009年E
3.7856
2010年E
3.937024
化工行业用煤预测
化工行业用煤所占比例不高,2006年占5.7,2007年占6.9%,但是化工行业是增长率比较高的行业,尤其是新技术的利用,化工行业用煤增速很快,我们预测到2010年煤化行业用煤需求增速为19%,这样,未来几年化工行业的煤炭需求量为:
2006年
1.3
2007年
1.547
2008年E
1.84093
2009年E
2.190707
2010年E
2.606941
这样未来三年这三项对煤需求量为:
2008E
2009E
2010E
发电消耗原煤量(亿吨)
15.2553
16.9562
18.5239
冶金
4.55839
4.85468
5.17024
建材
3.64
3.7856
3.937024
化工
1.84093
2.190707
2.606941
以上合计
25.29462
27.78719
30.23811
假如其他用煤量保持9.7%不变,那么,未来需求量为
2008E
2009E
2010E
发电消耗原煤量(亿吨)
15.2553
16.9562
18.5239
冶金
4.55839
4.85468
5.17024
建材
3.64
3.7856
3.937024
化工
1.84093
2.190707
2.606941
以上合计
25.29462
27.78719
30.23811
其它
2.410331
2.647848335
2.881397
总需求
27.70495
30.43503834
33.11951
煤炭产量预测
●简单统计经验预测法
&8226;        2008年E 28.71(亿吨)
&8226;        2009年E 31.58(亿吨)
&8226;        2010年E 34.73(亿吨)
●根据十一五规划预测—无效
十一五规划2010产量达到26亿吨,事实上2007年已达到,不符合实际。
●根据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预测
&8226;        2007年  26.1
&8226;        2008年E              26.1+2.5-0.6=28.0
&8226;        2009年E 28.0+2.5-0.6=29.9
&8226;        2010年E 29.9+2.5-0.6=31.8
从以上分析,未来几年我国煤炭产量:
&8226;        2008年E 28.0——28.71 (亿吨)    平均28.355
&8226;        2009年E 29.9——31.58 (亿吨)    平均30.74
&8226;        2010年E 31.8——34.73 (亿吨)    平均33.265
未来三年的供需综合情况如下:
●总需求
27.70495
30.4350
33.1195
●产量
28.355
30.74
33.265
(产量-需求)
0.650
0.305
0.1455
今后三年我国煤炭产量虽然依然大于销量,但是产量与销量之差在减少,也就是说未来几年我国煤炭供求关系向着“供求”趋紧的方向发展。因此,这样就会使得国内煤炭价格依然有上升的基础。
(3)其它诸多因素推动煤价上涨
从运力状况来看,我国跨省区煤炭调运量约占煤炭消耗总量的1/3,多年来铁路部门一直把煤炭 运输作为重点,在运力增长有限的情况下煤炭运输实现了较快增长,目前煤炭运输占到铁路货运能力的45%以上,由此也造成与其他物资争运力的矛盾愈加突出。 2008年,大秦线、侯月线煤炭铁路运力增量仅为7000万吨左右,其他线路运力基本没有增长,特别是增加铁路直达华中、西南地区的煤炭运力比较困难。从 总体上看,煤炭供应仍将受到铁路运力相对不足的瓶颈制约。
从煤炭进出口来看,2007年我国煤炭出口5317万吨,同比下降16%;进口5102万 吨,同比增长33.3%,全年煤炭净出口215万吨。2008年,我国煤炭进出口数量仍将基本保持平衡,保持一定的煤炭净出口数量。从煤炭进口看,受国家降低并取消煤炭进口关税以及国内煤炭需求大增的影响,进口煤炭增势强劲,但随着国际市场煤价高涨,越南、印尼煤价攀升,煤炭进口动力也将受到一定制约。从 煤炭出口看,国际市场煤价高涨将成为我国煤炭稳定出口的动力。
煤炭价格的上涨不仅仅来自于供求关系,国内煤价与国际煤价的比价关系以及能源比价关系也是促 动国内煤价上涨的因素之一。世界范围内石油与煤炭的比价关系继续为煤炭价格上涨开辟空间,根据热值折合成标准煤井行对比,各国能源比价关系中煤炭价格普遍最低,以2007年4月份可比口径,中国的煤炭价格比价最低。在目前国际、国内煤炭价格存在较大价差的情况下,我们认为,2008年国内煤炭价格依然有上 涨空间。
目前国内炼焦煤价格与国际市场相差800—— 1000元/吨,国际市场煤价高涨将成为我国煤炭走高的支撑动力,另外,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使得全球能源消费重心向煤炭转移是大势所趋,煤炭价值需要得到重新认识,这些都为煤炭价格上涨开辟空间。
田书华——理论数学学士、经济学硕士、管理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
中国银河证券煤炭行业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