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技术资料:体表标志定穴法(精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51:16
 确定一个腧穴的位置,除探索感应外,常利用体表的各种标志,尤其是骨性标志作为定位依据。人体体表标志可分为静态标志和动态标志两大类。静态标志,主要指骨性标志(如骨节突起或凹陷),以及五官、毛发、乳头、脐窝、指(趾)甲等。如在腓骨前下方定阳陵泉,在骶后孔中定八髎穴,在目外眦旁定瞳子髎,在眉梢后定丝竹空,乳头下方定乳根,脐窝之中定神阙,拇指桡侧指甲角后旁定少商等。动态的标志,主要指随着屈伸等活动而出现的肌性标志、皮肤皱纹,以及采取某种特定动作而确定的参照标志等。如在屈肘外侧纹端外定曲池,咬肌隆起处定颊车,举臂时肩峰前外方凹陷中定肩髃,两虎口相叉食指尽处定列缺等。

  现将基本的体表标志分述如下:

  (一)头部

  发际:头发分布区的边缘。位于前额上的横向边缘,称前发际;位于后项部的横向边缘,称后发际。

  发角:前额两旁,当前发际与鬓发前缘会合成角处。下对颧弓中点。

  曲角(曲周,颞颥):额旁颞部头发边际向前成弧形突出处。

  眉心(眉间,阙中):前额正中线上,当两眉头之间。

  眼眶:为一个四棱锥形的骨性腔,外口称眶缘,在眶上缘的内1/3折点处有眶上切迹(或眶上孔);眶上缘上方有隆起的眉弓。眶下缘中点直下方,可摸到眶下孔。眶上切迹、眶下孔、颏孔一般均位于目中线上。

  人中沟(水沟):上唇表面正中的纵行凹沟。

  鼻唇沟(巨分):由鼻翼旁伸延至口角外侧部的圆弧形浅沟。

  颧弓:循颧骨向后至耳前的弓形突起。下方凹陷为颞下颌关节,张口时可触摸到下颌头在关节窝内转动。

  下颌角(曲颊):下颌骨的下颌支后缘与下颌体会合成角处。

  耳尖:外耳上缘最高点。一般位于眉梢与枕外隆凸的连线上。

  耳根:耳郭附着部。其上端称耳根上点,下端称耳根下点。

  耳垂:外耳下端的无软骨部分。

  耳屏(耳珠):外耳门前方的瓣状突起。

  颞骨乳突(完骨):颞骨后下部,外耳后方的圆形突起。表面粗糙,有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头长肌附着。其尖端突向下前方,与耳垂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枕外隆凸:枕骨后表面中央的隆凸。

  (二)颈部

  喉结(结喉):颈前中央,甲状软骨前缘隆起部,男性青春期后此处高而显著,吞咽时作上下移动。在喉结上方摸到的凹陷为甲状切迹,甲状软骨上缘正对第四颈椎。

  胸锁乳突肌(缨筋):颈侧部肌肉,起自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两头会合后斜向后上方,止于乳突部。当头转向对侧时,隆起尤为明显。《内经》称“婴筋”,主要指胸骨头部分。《类经》张介宾注:“《说文》曰:婴,颈饰也。故颈侧之筋曰婴筋。”

  第七颈椎棘突(大椎):由于项部肌肉多,颈椎棘突又短,所以除第七颈椎棘突呈明显隆起外,其上方棘突一般不易被摸到。有时这里可呈现两个突起,上面一个为第六颈椎棘突。有时可摸到三个突起,中间一个为第七颈椎棘突。第七颈椎,其棘突较长,向后平伸,尖端不分叉。为项韧带附着处,当头部前屈时,棘突部隆起更为明显,并能随头左右活动。

  (三)胸腹部

  胸骨上窝(天突):胸骨柄上缘,颈静脉切迹上方凹陷处。

  胸骨角(璇玑):胸骨上窝之下,胸骨表面的第一个隆起,是胸骨柄下缘与胸骨体的结合部。两旁为第二肋软骨。

  胸骨下角(歧骨,胸肋角):胸骨体下端与左右两侧的肋弓下缘所形成的角,一般约呈90°,矮胖者常大于90°。后当第九或第十胸椎椎间盘水平。

  胸骨剑突(蔽骨):胸骨下端的小骨片,形似鸠尾,长短不一。

  锁骨(巨骨):内端与胸骨构成胸锁关节,外端与肩峰构成肩锁关节。(图2-1-4)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称锁骨中线,与乳头线相似。

  锁骨下窝(云门):抬臂时,当胸大肌与三角肌间呈现凹陷。

  锁骨上窝(缺盆):锁骨上方的凹窝,由锁骨、肩胛舌骨肌及胸锁乳突肌围成。施沛《经穴指掌图》:“结喉下巨骨上,缺陷处若盆也。”

  肋间隙:第一肋前面常被锁骨遮掩,其下为第一肋间隙。上下两肋之间的空隙,一般上位肋间隙较下位为窄。胸部穴即按肋间隙定位。第1~7肋与胸骨直接相连,第8~10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借结缔组织相连而成肋弓,其下方为腹部。

  季肋(季胁):第11~12肋(浮肋)前端的游离部。

  乳头:男性常位锁骨中线的第四肋间隙或第五肋骨上。距胸前正中线10厘米。女性的位置变动较大,未育女青年大多位于第五肋骨,中年妇女大多位于第六肋骨。乳头距锁骨中线外0~4厘米不等,年龄越大越偏向外侧,但主要集中于0~2厘米处。乳头四周的棕色皮肤称乳晕,直径约5厘米。

  脐窝:常位于两髂嵴最高点连线稍下处,相当第四腰椎水平。脐部无皮下脂肪,脐窝越深表明腹壁皮下组织越厚。

  耻骨联合部(曲骨,横骨):耻骨联合上缘和耻骨嵴(耻骨体厚而粗糙的前上缘)。当腹股沟内侧可触得耻骨结节,再向内为耻骨嵴。

  髂前上棘:髂嵴前端的突起,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起于其上。

  (四)背部

  脊椎棘突(椎节):胸椎棘突,在前俯时隆起明显,最高点在第六与第七胸椎。腰椎棘突之间肌肤略呈凹陷,肌肉越发达凹陷越明显;最低点在第三腰椎。第1~4骶椎棘突在成人时已形成3、4个结节,第5骶椎已无棘突,所以总称为“二十一椎”。

  肩胛冈(肩上横骨):肩胛骨背面的高嵴。它与前方的锁骨共同围成内连颈根的肩上区,肩胛冈内侧端与第三胸椎棘突相平。

  冈上窝(肩解):肩胛冈上方的凹陷。较深。

  冈下窝:肩胛冈下方的凹陷,较浅。

  肩胛骨内侧缘:对向脊柱的内缘。

  肩胛骨外侧缘:对向腋窝的外缘。

  肩胛骨上角:肩胛骨上缘与内侧缘的会合处,约平对背部的第二胸椎椎体和第二肋骨上缘。

  肩胛骨下角:肩胛骨下端,一般达第七肋骨(或肋间隙)。

  髂嵴:髂骨上缘的弧形隆起。最高点约平第四腰椎棘突。

  髂后上棘:髂嵴后端。瘦弱者呈隆起头,年青或肥胖者皮肤表面呈现一凹陷。为骶髂关节中心点和第二骶椎中部的标志。

  骶后孔:骶骨背面的四对小孔,为八髎穴所在。

  骶管裂孔(腰俞):骶尾关节上方正中呈凹陷处。

  当头部前屈时,可摸到明显隆起的第七颈椎棘突(大椎)。两手垂于躯体两侧时,两肩胛冈连线平第三胸椎棘突,两肩胛骨下角连线平第七胸椎棘突。第十二肋与竖脊肌外缘交点,相当第一腰椎水平。两季肋下缘连线平第二腰椎棘突。两髂嵴最高点连线平第四腰椎棘突(十六椎)。两髂后上棘平第二骶椎(十九椎)中部。

  (五)上肢

  肩峰(髃骨)部:肩峰外侧缘与肩胛冈连续处的突起。

  三角肌:起于锁骨外1/3、肩峰外缘和肩胛冈下缘,由前、后、外三面包裹肩关节。形成肩部圆隆外貌,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

  肱二头肌(臑肉):长短两头起自肩胛骨,向下各成一肌腹,多于臂下1/3处相合,再形成一纺锤状肌腹,止于桡骨粗隆后部。

  腋窝:上肢内面与胸壁相连处的凹陷部,胸大肌下缘组成腋前襞,大圆肌和背阔肌下缘组成腋后襞。

  腋纹头:沉肩合腋时腋前纹头为腋前皱襞的顶端,腋后纹头为腋后皱襞的顶端。

  肱骨外上髁:肘外侧面上方隆起。上续臂外侧肌间隔的凹沟,沟前方为肱桡肌和肱肌,沟后方为肱三头肌内侧头。

  肱骨内上髁(肘内大骨):肘内侧面的隆起,大而显著,位较外上髁稍低。在肱骨内上髁的骨沟中可触及尺神经。

  肘尖(尺骨鹰嘴):肘后的明显突起。伸肘时,肘尖与肱骨内、外上髁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屈肘成90°时,此三点成一等腰三角形。

  肘横纹:屈肘时出现的横纹,与肘尖高度相当。

  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臂内两筋):用力握拳屈腕时,腕臂屈侧面的肌腱明显突出。掌长肌腱居腕的正中部,其外侧为桡侧腕屈肌腱。

  尺侧腕屈肌腱:掌长肌腱内侧为较深位的指浅屈肌腱,再内侧为尺侧腕屈肌腱,腱索止于豌豆骨。

  腕横纹(腕掌屈纹):一般有2~3条。①腕近纹约平尺骨头。②腕中纹两端平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相当于桡腕关节线。③腕远纹微凸向于掌,通过腕中关节线的最高点,相当于屈肌支持带的近缘;在该纹外1/3折点处可摸到舟骨结节;该纹尺侧端的突起为豌豆骨(掌后锐骨)。一般所谓腕横纹多指腕中纹。

  鱼际:拇指后方掌面肌肉所形成的隆起称“鱼”或“手鱼”,其边缘称鱼际。又其他肌肉隆起处也可称鱼。一般将拇指后的掌内隆起称作大鱼际,小指后的掌尺侧隆起称作小鱼际。

  掌横纹(掌屈纹):手掌面皮肤的明显凹痕(皮纹),主要有三条:①鱼际纹(掌近纹):位于大鱼际隆起部的尺侧缘,斜向第二掌骨头平面,与掌中纹相合。②掌中纹:由第二掌骨头平面斜向手掌尺侧;食指完全屈曲时,指尖正对此纹;有人缺如。③掌远纹:从第二指蹼近侧1~2厘米处,沿第三、四、五掌骨头平面至手掌尺侧;手指完全屈曲时,第三、四、五指指尖正对此纹。少数人掌中纹与掌远纹连成一线。

  本节:掌指关节隆起部,由掌骨头与近节指骨底构成(包括关节囊所覆盖处),其背面皮纹较多。

  赤白肉际:手掌面与背面交界处。掌背面皮肤颜色较深,故称“赤”;掌而较浅,故称“白”。正当赤白皮肤移行处,故称“肉际”。

  指甲角:指甲基底部月牙形凹沟(指甲轮)的两侧,指甲根和甲侧缘表面的上皮皱襞弯曲成角处。

  (六)下肢部

  股骨大转子(髀枢):臀部外侧股骨大转子隆起部,位于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之间的连线上,当臀大肌隆起与阔筋膜张肌隆起之间的凹陷处。

  臀横纹(臀沟):臀肌下缘的皱襞,深面有坐骨结节。

  缝匠肌(股内大筋):起于髂前上棘,止于股骨粗隆内侧部。

  股骨内侧髁(内辅上):股骨下端内侧面的隆起(较外侧髁明显)。

  胫骨内侧髁(内辅下):胫骨上端内侧面的膨大部(较外侧髁明显)。

  髌韧带:髌骨下方肥厚而坚硬的韧带,为股四头肌的延续部分,两侧凹陷称“膝眼”,可触到膝关节面(膝中)。

  膕横纹:屈膝时膕窝中的横纹。

  胫骨粗隆:胫骨上端与胫骨体接连处前面的三角处粗隆,有髌韧带附着。

  胫骨前缘:小腿前面沿胫骨粗隆而下,可摸到胫骨体前缘和内侧面,紧贴皮下,微弯行,直至踝部。前缘外侧隆起由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组成。

  腓骨头(成骨):腓骨上端膨大部。

  外踝:腓骨下端外侧面膨大部,比内踝稍下而低下。后方可摸到腓骨长、短肌腱。

  内踝:胫骨下端内侧面膨大部,比外踝稍高。内、外踝前方由内向外可摸到胫骨前肌腱、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内踝下方一横指处可摸到跟骨载距突。

  跟腱:小腿后面有肥大的小腿三头肌隆起,向下延续为跟腱,止于跟骨后面。

  舟骨粗隆(然骨):足舟骨内侧面的圆形粗隆,通常位于内踝与第1跖骨头内侧的连线上。

  第五跖骨粗隆(京骨):足背外侧面,第五跖骨体外侧的隆起。一般位于小趾端与足跟后缘之间的中点处。

  本节:跖趾关节隆起部,由跖骨头与近节趾骨底构成。

  趾甲角:趾甲基底部月牙形凹沟(趾甲轮)的两侧。覆盖于趾甲根和甲侧缘表面的上皮皱襞弯曲成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