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排烟系统联动过程:释“昼、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49:05
    当我们把紧密相关的某些文字结合起来对它们进行考察的时候,我们将会发现许多出乎我们通常意料的结果。我们来看看“昼、夜”这两个汉字吧。

               

               

 许慎《说文》:“昼,日之出入,与夜为界。”意思说得很明白,“日之出入”就是“太阳从东方的出现,直至到西方的没入”的这一全过程,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白天”。“与夜为界”就是两端与黑夜接界。

 对于甲骨文“昼”字,人们曾经是这样讲解的:手持笔,画出“日”,以表示“白昼”。我认为这种解释是非常地荒谬无稽的。甲骨文的“日”字是象形地表示“太阳”这一实物的,引申地表示“白天、白昼”这个时间上的意思的。为了避免混淆,人们又再造了一个“昼”字,以便来分担“日”的“白天、白昼”义的。“手持笔,画出‘日’”的方法,根本得不到分担“日”之“白天、白昼”的引申义的目的,因为它并不能更清楚、更明白地表示“白天、白昼”的意思。反倒是越描越黑,不免有“添乱”之嫌啦。

 按照我的观点,任何一个文字的一点儿、一划儿,以及它的读音和音调,都应该是可说的,并且应该是处于比较简单层面上的通俗易懂的可说。因为文字一般是为社会、为大众服务的,是完全彻底地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

 甲骨文中有一个“聿”(音yu)字,还有一个“帚”字,这两个字非常地相近,甚至可以说它们就是一个字形。在那个时候,这两个字大概是靠读音的不同或者是具体语境的不同来区分确定的吧!“聿”字表示写字或画图,“帚”字表示名词“扫帚”或动词“用扫帚打扫”。因为“昼”字读音zhou,所以,甲骨文“昼”字的上半部,我是把它界定为“帚”字的。读阳平的“帚”有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的意思。“昼”字变为去声,则表示没有了来回反复,而只是单向地“一扫而过”的意思。

 修辞中的“比喻”可以说是最古老、最原始的一种表达方式了,甲骨文“昼”字就是采用比喻的方式来表达其“白天、白昼”的字义的。是说“太阳就像一把巨大的扫帚一般,在天空中一扫而过”,这样的一个完全的过程就是一“昼”。到了小篆,“昼”字下部又多出了一横,这一横是用来表示“大地”的。这样可以更清楚地表明:太阳拖着巨幅的光幕在大地上一扫而过。

 至于金文“夜”字,过去的人们是这样讲解的:月亮已经斜移到人之腋下的时分,这就是“夜”了。叫我看,这是把与“夜”有关的几个汉字的造字顺序及其造字理据给弄颠倒、弄混乱了。我们要想正确、准确地理解“夜”字的造字理据,必须结合着“昼”字来理解。

 《说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从夕,亦省声。”段注:“ 舍也。以曡韵爲訓。天下休舍。休舍猶休息也。舍、止也。夜與夕渾言不別。析言則殊。小雅。莫肎夙夜。莫肎朝夕。朝夕猶夙夜也。春秋經夏四月辛卯夜。卽辛卯夕也。从夕。亦省聲。羊謝切。古音在五部。”

 许慎说得太简单了些,并且其措辞用语与今天又有很大的不同,段玉裁的注释更是含糊不清,因而《说文》中对“夜”字的这一段说解,后人总是不太好理解。我是这样理解的:“舍”就是“屋舍”,“休舍”就是“休于舍”,就是“休息于屋舍里面”的意思。“天下休舍”就是说普天下的人们几乎都睡觉休息去了,这就是到了夜里的“夜”了。这是怕人钻牛角的,偶尔的“休息睡觉”是不行的,只有普天下的大面积的人们都去休息睡觉了,才能表明是夜里了。

 许慎的这一思路表面上来看,还是很有创意的。但事实上,“夜”字并不是按照这个思路创造出来的。因为古文字的“夜”字里,既无“天下”义,也无“屋舍”义,更无“休息睡觉”义。那古文字的“夜”字究竟是怎样来表达“夜里、黑夜”这一意思的呢?

 我们知道,白天和黑夜总是交替地进行着的,“昼”与“夜”总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相对来说,“夜”比“昼”更具有“浓厚、深沉、切实”的意味,“昼”更像是一个个的缝隙、间隙,它将绵绵无期的黑夜切割成了一段一段的似的。黑夜的天幕就像是一片一片的被连续地联缀起来的一长串的“叶子”,这就是它为什么读音为ye的原因了。在这“黑夜的天幕”的“叶子”上,有什么使它与“白昼”有别,而又是它所特有的呢?聪明的,你想到了吗?它不是别的,它就是只有在夜里才会出现的渐生渐长的皎洁可爱的月亮啊!

 我们来看金文的“夜”字,就很像是一副装订成册的简册,可以一页一页地翻动。左侧的一页上面有一个一线的月牙,右侧的一页上面有一个较大的残月。我们可以想象着:天幕上缀饰着连续地变化着的月亮的时光,就是“夜”了。

 因为“夜”有“连续地变化”的意思,据此造了个“液”字,表示像水一样,其体态能够发生“连续地变化”的某类物质。再后来造的“腋 ”字,单纯是假借“夜”字的字形,把左右本来表示大小不同状态的两个月亮一律近似地看作两个点儿,来指示地表明人体上的“腋下”的部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