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器材使用比赛:金溢波:周立波与鸦片烟 (2011-07-16 20:51:5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33:50
中国历史上有两场鸦片战争,分别是1840年和1856年,依我看,现在国人的“鸦片瘾”又犯了。前两仗是和外国人打的,地点在广东沿海,这“第三仗”要和自己打,地点在上海。过去的鸦片烟是英国产的,现在的“鸦片烟”是上海产的,牌子叫作——“周立波”。

巧的很,在中国文学史上曾有位重要的同名作家,现在许多人都不知道。他的代表作《山乡巨变》,《暴风骤雨》等,现在几乎没人读了。否则的话,因为同名同姓,也许会让作家周立波的小说阴错阳差销量大增呢。

现在的周立波是滑稽演员出身,他师傅辈的姚慕双,周柏春尽管很有名,但压根儿没有象周立波如此红火。是周立波的水准比他们高吗?非也!是他赶上了“好时代”。

这是个富了口袋,穷了脑袋的时代,是男人都怕“缩化剂”的时代。现在人们需要的是什么呢——“精神鸦片”(这种“鸦片”并非是宗教)。而周立波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要。由于历史把人们的心灵搞的很扭曲,现在能满足人们需要的“主流文化”就是——搞笑。

传统的喜剧,小品,相声,独角戏之所以能被称为艺术,都是要经过精心创作,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而周立波那玩艺儿只是把一些报纸新闻,网络消息进行一番扭曲,夸张,变形,充其量只能算是俏皮话,是吃饱了饭后的“嚼死话”,“耍滑头”。在文化疲软的状态下,起到了往空虚的头脑里注水的作用。

不难看出,周立波擅长的是“一言堂”,也就是说他已经有所准备的话题,如果是临场即兴发挥,功力就差一截,所以在他作秀中与名人现场对谈的环节取消了。在他的婚礼上,他和崔永元的现场PK成了彻底的输家,在老婆面前当众被“调戏”了一回。

有位上海的名作家对周立波很推崇,说他是“一百年才出一个”。 我看这位名作家有足够的理由和必要以他的“文化感慨”再写一本书——《百年一叹》。如果说“海派清口”代表当今上海文化的话,不能不说是今日上海之“杯具”,是上海的文化“自宫”。以周立波的形象作为今日上海符号的话那就更惨,如果采取过去脸谱化的方式把周立波对号入座,那么他只能表现诸如“流氓,阿飞,小偷,骗子”之类,即使不当反面人物,充其量也只能是石窟门亭子间里喜欢“恶促客”的小市民。

可悲的是,上海现在有什么能超过周立波如此势头的“文化”呢?上海大剧院比国家大剧院建得早,建成以来,鲜有令人印象深刻,推崇备至的重要文化事件的报道,相反在演出中因观众缺乏最起码教养,迫使表演者收弓罢演以示抗议的消息屡屡传出,在体现高雅的文化场所,文化被没文化搞得很狼狈不堪。周立波说;“高雅是什么?就是听不懂。。。。。。”

中国爱乐曾和周立波搞过一台所谓的“交响乐普及”秀,其结果证明是高雅为低俗当了回背景,被不懂高雅的耍了一回。也许有人认为,国外交响乐团演出时搞笑是常事。但本质上不同的是,人家有足够的底气和水准,有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有卡拉扬,西蒙拉特。。。。。。中国有什么,余隆吗?想当年,香港著名歌手奚秀兰在演唱时走下舞台与观众握手互动,给人新鲜感。自那以后,许多唱的不咋的也纷纷学样,看了令人直起鸡皮疙瘩。所以说,同样的行为在具备不同水准和资格的对象身上表现出来,观感是不一样的。

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文化的首要作用是满足感官需求,中国人的文化水准在整体上与先进国家相比,其差距要用“世纪”作单位。由于实行市场经济,加上走极端的思维定势,文化堕落为低级娱乐也是理所当然。所以,国人在国际上的形象是“暴发户”加“土老冒”也就不足为奇了。要命的是,当一大堆“土老冒”聚在一起时,羞耻感便消失了。

去年,当得知凤凰卫视要播周立波的节目后,本人在凤凰网上发了评论,建议凤凰与其迎合“三俗”,不如针对目前的社会现状开播一个《星云开示》的节目,在当时被网友推为“最热评论”。但不久后便挨了一个“阴阳八卦掌”,星云大师居然出现在周立波的婚礼上,这件事引起了复杂的社会观感。后来才知道,这是个“慈善婚礼”,星云大师是来接受捐款的,而选择这个时机和场合作捐款可以看出这又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立波秀”。星云大师代表脱俗,周立波代表三俗,同时出现在以周立波为主角的场合,得分的无疑是后者,他可以借着星云大师的光辉“脱俗”了。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周立波如今的红火是中国文化没落的象征。捧红他的正是当年著名的国粹从业者关栋天。传统艺术的“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在今天的中国已成为可怕的梦魇,难怪关栋天不惜以砸烂自己崇高的“饭碗”,转而成为娱乐业的抄盘手。文革时期还能唱唱样板戏呢,现在可没戏了。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是周立波的错,可以肯定的说,他当初也想不到会有今天,也许某天晚上躺在床上时他会想:“这群SB太好忽悠了,乖乖的掏出人民币被我耍两小时”。每当看到那些在剧场里笑的前仰后合的人时,便会想到当年吞云吐雾的鸦片馆,因为人们的中枢神经出了问题,需要这种“鸦片”,并对它产生了难以摆脱的“依赖感”。而这种“鸦片”正呈现出越长江,过黄河蔓延至全国的趋势。

在文化需求和鉴赏如此状态的当下,用“GDP世界第二”来佯装底气,等同于力不从心服用“伟哥”。如果说文革时期的艺术在意识上是“极左的”,但在艺术水准上,在感染力上是现在的艺术比不上的,特别是那种看不见的内在气场。而现在的许多东西其无聊程度,更多的是让人看了只能“泻气”。

周立波说:“真正的流氓是不打人的,去打的都是你们东北人”。那么可能英国人会说:“真正卖鸦片的都是不抽的,爱抽的都是你们中国人”。无神论者常说: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英国人信宗教,在“鸦片”的“麻醉”下,成为世界发达国家之一。而我们不信宗教,没被“麻醉”过的,却被英国人的鸦片烟熏的浑浑愕愕,云里雾里,落后挨打,其惨无比。

当年的鸦片战争是有形的,今天的“鸦片战争”是无形的,就算林则徐再世也不知道炮口该对准那里,搞得林大人觉的“上班”无所事事,说不定索性也抽口烟睡了。打现在这场“战争”是“灵魂深处闹革命”,大炮是不管用的。如果说当年的鸦片战争是洋人的船坚炮利,而今天的“鸦片战争”是“脑瘫”导致的自残。

他是“波波”,我也是“波波”,如果在目前的情形下来场“波霸战”,那就是“充硅胶的”对上“原生态的”,毫无疑问,我不是他的对手。不过在此发个“号外”,七一期间,周立波在凤凰卫视以一身中山装出现,在充满“红色符号”的背景前说起了《国家大事》,给人一种“浪子回头,改邪归正”的感觉。另外,虽然没看到《星云开示》,但却看到了华语媒体首创的宗教节目——《智慧东方》。

也许是顺应民意,凤凰卫视为这两种“鸦片”都提供了平台,通过同台PK可以了解国人的精神需求和文化取向。欲知后事如何,就让收视率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