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信号厂工资待遇:《奇妙的二氧化碳》说课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08:40
(2009-12-15 12:08:13)转载
标签:杂谈
《奇妙的二氧化碳》说课稿
晋江尚志中学  谢增昌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奇妙的二氧化碳”。本节课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九年级(上),这一节课是上册课本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完成本节课内容需要2课时)。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氧化碳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安排在空气、氧气之后,水之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今后学习物质的性质、用途和制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选取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物质二氧化碳作为学习素材,让学生学会怎样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2.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1).知识目标: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学好化学必备一种宏观现象比较明显的理论基础,它可以用一些经典实验验证其转化规律,获得感性认识,所以通过学习,达到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达到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的教育,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良好学习品质,正确对待实验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①重点:没有元素与化合物知识作基础,缺乏较丰富的感性知识,致使其它化学知识的学习难以进行,因此,本节的重点是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认识化合和分解反应的特点
②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材是通过实验来验证的,要求描述实验现象,本节的难点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究竟生成了什么物质?要求学生用实验来探究,这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和思路。
4.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利用上节学习氧气的方法来学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和制法。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学会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具体需要,采用如下过程:出示问题→学生互动及讨论→用实物投影仪投影来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不同点→演示课件对比→练习探索→巩固提高,达到教学目的。
二、 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氧气的学习,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现象和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因此联系生活来学习二氧化碳显得很重要。如何记忆和应用,重新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效率,这就要求发挥教师“导”的主体功能。
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初三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外界事物及现象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对化学充满浓厚的兴趣,往往想通过实验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性质,甚至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在课前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解答相关问题,通过自学学案,使学生明确复习的重点和方向,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3.知识构建的方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从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通过实验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使学生自始自终积极地参与身边物质的学习体系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展示教学重点、难点、方法,并及时地对学生活动的结果作出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同时从学生活动中得到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双边活动。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观察讨论法、课堂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性质、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索意识。先简要介绍一下二氧化碳的循环和物理性质,然后重点讲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为了突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难点,指导学生通过二个实验来探究,然后通过学生交流讨论得出这一性质;同时结合适当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将重点知识的与提高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引导学生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习题的选择与讲评,遵循大纲,用好课本,侧重双基,通过研究课本习题,挖掘其潜力,改造习题,增强课本习题的辐射功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达到触类旁通。具体方案如下:
① 课前预习学案,明确学习的重点和方向,激发学习动机。
② 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性质,把二氧化碳和氧气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构建物质知识的学习体系。
③ 通过例题的讲评,引导学生质疑、分析归纳、总结,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展学生的思维。
④ 应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点和难点,有效实施双边互动,提高学习效益。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使学生从中悟法,会中用法的教学目的,因此本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
(一)   预习:课前分发的“学习学案”其目的是:
1.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2.回顾梳理知识,通过填写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知识,对相似的问题,易混淆的知识进行比较、归纳,有意识的让学生进行联系,使知识达到系统化,通过课前预习掌握每个知识点。
3.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思维体系,明确学习目的,同时知道自己在某些知识点上存有疑问。
4.可优化教学过程和结构,使教学节奏明快,节约时间,提高效益。
(二)      课堂引入:
由意大利的“死狗洞”故事引入课题,发动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二氧化碳的资料。说明本节课是在同学们自学了“学案”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对比氧气的性质,重点学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三)  教学设计:(过程:出示问题→学生实验探究→观察、交流讨论→演示课件对比→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多媒体展示:
1.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是怎样产生和消耗的?
2.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3.利用一瓶汽水讲解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4、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
5.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6.化合反应还是分解反应
7.归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8.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四) 课堂练习(见多媒体)
(五) 小结、布置作业
五、综述(评价分析):
整个教学活动的目的不单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而且还在于向学生展示一种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上注意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整个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活动中及时给学生以鼓励,肯定,指导和督促。在习题的配备上,我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习题由易而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了发展。在实验中采取男生和女生搭配的方法,使学生得以每个人亲自动手操作,营造一个活跃的气氛,解决各种问题,圆满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的。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达到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目的。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晋江尚志中学  谢增昌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创设情景:由意大利的“死狗洞”故事引入课题。设问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是怎样产生和消耗的?
教师:讲解二氧化碳的循环图,讲述温室效应。
学生:说出已经知道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的途径。
二、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实验1:学生观察一瓶二氧化碳
结论:二氧化碳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实验2:将二氧化碳倒入平衡杆上的右边袋子中,观察是否还保持平衡。
现象:不平衡,右边向下倾斜。
说明:右边比左边重。
结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2.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二氧化碳有三态变化。二氧化碳灭火器中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人工降雨和制造舞台人造云雾的是固态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就是人们常说的“干冰”,雪花状的。二氧化碳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1:利用一瓶汽水讲解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如图:将汽水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
探究活动:向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灌适量的水,盖紧瓶盖后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塑料瓶瘪了。
说明: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了。在通常状况下,1L水大约能溶解1L二氧化碳。
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演示实验2: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
现象: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后红色又变成紫色
提示: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说明: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中时生成了酸性物质——碳酸,
补充实验:A.石蕊试液+醋酸→现象:石蕊试液变红色
B. 石蕊试液+盐酸→现象:石蕊试液变红色
C. 石蕊试液+水→现象:石蕊试液不变色
D. 二氧化碳+水→现象:溶液无色
交流讨论:通过对比实验可知,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有酸生成
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 碳酸
CO2    H2O    H2CO3
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如图)
碳酸 二氧化碳+水
H2CO3        CO­­­­2   H2O
观察与判断:上面这二个反应有什么特点?引出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化合反应的特点:生成物只有一种(多合一)
分解反应的特点:反应物只有一种(一分多)
学生实验3: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观察现象。
现象:澄清变浑浊
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反应式:氢氧化钙+二氧化碳 碳酸钙+水
Ca(OH)2    CO2       CaCO3  H2O
归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2)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
(3)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思考:判断下列反应是化合反应还是分解反应:
(1)镁+氧气氧化镁            (2)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3)木炭+氧气  二氧化碳
三、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注意通风换气。在进入一些可能会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地方之前,应该检验那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看是否会威胁到人的健康。
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对人体的影响
1
感到气闷、头晕、心悸
4~5
感到气闷、头痛、眩晕
6以上
使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四、归纳与整理:
同学们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你将二氧化碳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归类小结。
五、布置作业:教材P45的“练习与实践”。
附:课堂练习:(视课堂时间选择)
1.二氧化碳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原因是  (    )
A.比空气密度大      B.易溶于水      C.溶于水变成干冰    D、可溶于水
2.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
A、将CO2通入水中                       B、将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CO2倾倒入放着燃着蜡烛的烧杯中     D、将CO2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
3.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   )
A、密度比空气大                  B、可以溶解在水里
C、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      D、CO2分子可以与紫色石蕊直接反应
4.下列性质中,与二氧化碳灭火无关的是(    )
A. 它能溶于水                  B、一般情况下,它不能燃烧
C、它的密度比空气大            D、一般情况下,它不支持燃烧
5.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既与物理性质有关,又与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灭火    B.制干冰     C.制纯碱      D.制化肥
6.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恶化?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的循环
二、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1.CO2的状态变化

2.CO2与水反应
CO2+H2O==H2CO3          H2CO3== CO2↑+H2O
3. CO2与石灰水的反应
Ca(OH)2+CO2==CaCO3↓+H2O
三、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