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旭龙:报纸投稿指南之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21:16
分类:关于投稿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凭心而论,报纸作为新闻纸或者说广告纸,新闻和广告永远是主角。副刊的名称就决定了它的地位,只能是附属地位。报屁股、豆腐块这些称谓就是某些作者和群众对副刊作品的称呼。



专业作家,可能把报纸副刊作为一种创作间隙的调剂和消遣,游戏笔墨或者纯粹灌水。职业写手把副刊作为赢利的手段,作品难免有匠气和操作的痕迹。而业余作者作品质量不稳定,没有持续的创作状态。有实力的作者可以写杂志、书稿、电视剧本、企业软文,广告文案,这些都比副刊获利要丰厚。所以相比民国和改革开放初,报纸副刊的地位可谓一落千丈。



甚至于连副刊作者都懒得看副刊,一名副刊作者说,他从来不看副刊,但他的文字还发遍大江南北,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作者轻视副刊的心态。对于一名有功底有生活有知识积累和投稿经验的作者,诚然,不需要多研究揣摩当下副刊,就可以获得还算可以的收成,这也反映了现在副刊队伍的状况。



于是有读者提出取消副刊。理由是不死不活的,登些小学生中学生作文和不疼不痒或无病呻吟的东西。就是作者和编辑内部也存在门户、口味、流派之见。在报纸编辑的正式约稿函中常见笔记,生活随笔编辑说我们不要无病呻吟,风花雪月的东西。文学文化散文随笔编辑则声称,我们要高雅有文化品位独特见解的稿子,坚决抵制市民小故事,直白生活文字。杂文作者见不得小资和情感酸文。小资见不得笔记、故事。纯文学则看不起其他一切,感悟、美文作者认为自己是主流,总之是互相不宽容。细致到风格上,大江东去的说风花雪月小情小调,时尚前卫的说传统笔墨的老土八股,生活直白的说文学文化的酸文假醋,有话不好好说。所以,即便是作者内部,编辑内部也存在对文字的不统一认识,不能一致。如此矛盾重重,怎么和谐发展,共同发展?反正文人相轻,自古有之。唇枪舌战,时有闻之。在现在这个文字衰落的时节,只能说是50步笑100步,“叫化子裹不得讨米滴。”



下面我简单把报纸副刊分为18大类



通俗类城市笔记、故事类

通俗类 幽默段子,

通俗类生活随笔(夫妻、家教、应时、应景、灌水、扯淡、教子、宠物、汽车、彩票、职场、搜街、好吃、老年、日记、亲情、温情、励志、美文。。。。。。)

小小说

诗 歌



文学散文随笔

(新散文、旧散文)

文化散文随笔(古雅体、秋雨体、实秋体、网络体、扯淡体、西化eassy体,野球体,广告体、文革体、改革开放体、市场经济体、21世纪体、前卫时尚体、小资男体、小资女体)

文学文化评论(影评、书评、乐评、娱评、文艺评论)

杂文时评 (旧杂文,新杂文,网络杂文,专家学者时评,民间时评,言论,读者来信,新闻体时评言论,文艺体时评言论、故事新编)

小资女性(情感、温情、琐碎、生活、其他)



感悟美文励志

休闲(宠物、美食、旅游、玩乐、网络)

科普(IT、健康、百科)

教育(教子、校园、老师、青春)

经济(房产、汽车、购物)

理论(思想政治、领导科学、管理随笔。。。)

情感(爱情、亲情、友情、温情、夫妻)

网文 (乱弹、无厘头、恶搞、后现代、爆笑、意淫、纯文学、先锋前卫)

。。。。。。。。。。。。

如果勉强要找出副刊的代表,那么在笔者有限的阅读范围内,按照基本分类和特点,可以找出以下一些:

1、城市笔记、故事类



定义:字数500左右或800左右,以反映城市市民生活百态和社会现实为主的,以简洁、直白为语言特征的叙事体裁的小故事和随笔文字。或幽默或讽刺或生动或有时代性。多见于以市民为阅读对象的小报和部分党报生活通俗类副刊。



一篇成功的笔记,以小见大,点滴文字包藏海洋、天空。优秀的笔记其内涵不亚于一篇短篇小说,作为以情节取胜的体裁,由于省略了人物、心理描写,氛围烘托和哲学、诗化意味,只剩下了故事,就是把故事核直接表达出来。好的笔记,几百字可以一波数折,结局却出人意料,却又给人余味和无限瑕思,从侧面反映社会现实,杜绝议论和抒情,

绝对客观的表达作者的观点,让读者领会其含义。



我曾经反复考虑过笔记、故事究竟是什么体裁?随笔、小说、故事?都不是,应该是最接近新闻通讯的。新闻中有一种新闻故事和幽默通讯,笔记故事其实就是新闻的变体。比如要求真实性、亲历性、语言简洁性。



许多文学文化作者对笔记故事都排斥,但我发现在报纸记者一族中,对此体裁却推崇有加。这大概是笔记故事是新闻体裁的一个佐证。文学作者对作品的不好,有一种恶毒的比喻,就是写得象新闻或新华社通稿。新闻作者对文学作者的不好,最恶毒的称呼就是闭门造车,胡思乱想。文学和新闻是两个不同的范畴,许多文学作者写不好笔记,轻视笔记,重要原因可能就在于它具备较多新闻属性。



代表副刊:南方都市报.市笔记 广州日报.身边 京华时报 胡同 新民晚报 市井 武汉晚报 故事会



笔记的本土化出现了以当地方言和当地城市特征为特色的变体,例如湖北楚天都市报 茶馆 湖北武汉晚报 汉味故事 等等。



2、通俗类 幽默段子、网文



3、通俗类生活随笔(夫妻、家教、应时、应景、灌水、扯淡、教子、宠物、汽车、彩票、职场、搜街、好吃、老年、日记、亲情、温情、励志、美文。。。。。。)



这个没什么具体可说的。主要就是闲散的通俗的写啊谈啊讲啊自己的经历、心得、体会。报纸常见的大家都知道。有故意通俗直白的写的,也有文化人扯淡的,还有作家灌水的.更多是老百姓自娱自乐的.文化人扯淡和作家灌水也比一般人写得看着有趣,所以也就有报纸发,老百姓需要版面满足文字欲和发表欲,所以也有报纸开版面.更多的是我们伟大的党提倡群众办报,提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喜闻乐见,三个贴近,所以我们的群众我们的报纸纷纷响应党的号召.更可能是报纸本身的阅读者和受众的市民化,使得通俗\浅显成为一种需要.不可能每个读者都有功夫看你玩文学弄艺术,和谈论天气一样谈论历史\诗歌\哲学\人文.除非是知识分子报纸\严肃报纸\精英报纸\高端报纸,他们的读者层次高些,有文化些,报纸多数就是个大众传播媒体,当然是以通俗为主要特点的.至于雅俗共赏,那完全是不可能的.雅就是雅,俗就是俗,怎么可能兼容呢?大俗也不可能是大雅.只是作者自己可以把握,该雅就雅该俗就俗.把雅的给负责雅的版面和编辑,把俗的给负责俗的版面和编辑就OK了。



这里对于励志、美文要说得就是它可能也是故事化的,其实这个不好分。就如小小说是四不像,是诗歌、散文、小说的杂糅一样,美文也应该是故事、笔记、随笔的杂交。一般报纸写手把它称作美文或感悟稿。从前和当下最流行的就是讲一个故事,末尾讲一个道理发点议论,内容多是关于成功的上进的,心灵鸡汤的。一些文学作者和文学编辑很厌恶这种文体,其实也没有必要。这种文体存在原因可能是一、市民报纸的新闻多半较硬,而且血腥、暴力、性的东西偏多,所以需要温情和上进,主流的文字来中和一下。二、西方新闻学讲新闻价值有一条就是“人情味”,我党提倡主流的积极的东西,所以这个文体就开始流行了。三、部分读者希望从阅读中或者知识和智慧,这个在新闻价值里就是知识性落。报纸副刊是新闻纸,报纸老总是搞新闻的,当然副刊里自然就有新闻的特征。再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这样杂志的不败和神话以及熏陶培养的读者群,所以报纸开这样的副刊是很自然的。



我和一位写手谈过这样一个问题,一致怀疑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杂志背后是不是有党的宣传部门大力支持,因为它主流、健康、积极、向上等等等等。



现在的美文已经更多不是一个故事,一个道理了,而是多个故事,一个几个道理,因为写一个故事,容易撞车,最后往往有写手指责抄袭。编辑和作者为了避免麻烦,就把这个文字搞复杂了。最后太复杂了也不好,所以现在流行的是从自己生活出发,讲点感悟,发点议论。能从日常生活中总结道理,佛教不有生活禅么?



这种文体的作者很多,我有很多网友、文友都写这个,但我一直写不好这个。其实任何文体都是看着容易写着难,隔行如隔山,条条路上都有高人。不要小看这个小体裁,写好了,就是一招鲜,吃遍天。好的美文,一篇800字不到,可能获利最高可达2000元。写长篇写纯文学能有多少到这个数呢?



我觉得既然是写字,就没必要划那么多圈圈,互相攻击和看不起。很多美文作者一样能写漂亮的散文和诗歌,甚至有些以前本来就是有实力的作家,他们不过是适应市场而已。比如我知道的一位安徽的美文作者,我有几次在香港〈大公报>和<散文>上就读到过他很文学很文化的作品。当时我诧异不已.


2、通俗类 幽默段子、网文



段子和网文多见于商业化的市民报纸和部分党报的生活通俗版面。段子就是生活化的幽默,只要好笑。不一定要有意义。笔记作者部分存在轻视段子的现象。但和短篇小说、小小说作者轻视笔记故事,中篇小说作者轻视短篇小说、长篇小说作者,散文随笔作者轻视小说作者,诗歌作者轻视其他一切作者一样,这种轻视毫无必要。一切文字存在自有他的理由和市场,

段子多为200字左右,甚至100字左右。只是把包袱和笑料集中展现出来。和笔记比较,段不以情节取胜,纯粹就是好笑。生活化、亲历性、真实性是它和笔记一样的特征。



去年羊晚搞过短信文学,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段子。市民报纸中段子也相当数量存在,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网络、手机文学对报纸副刊的冲击和影响。二、读者娱乐化和轻松阅读的需求。部分读者可能不需要什么意义,也没有什么受教育学知识的欲望,只要求好玩,好笑、有趣。三、快节奏生活使读者阅读心理发生变化,倾向对短小,轻松的文章有兴趣。



比如现在的小报的新闻多在500字以下,甚至100、200字,以大量信息和刺激新鲜的新闻吸引读者。这个很象西方工业革命后《纽约太阳报》的做派。大众小报的副刊文字很少会在1000字以上,曾有作家哀叹,那些100、200字的段子能叫文学么?



但段子流行了,存在了。100、200字报纸收购价为30-50元一篇,甚至可以达到60、80元,这也使一些职业写手乐于操作。一名写手告诉我,他早就不写真正意义的副刊了,他的段子写的基本都可以发。既然写100、200字可以获得30-100,甚至400、500的收入,为什么不写呢?非要去耗费心力写文学副刊?写手追求利润,不会考虑其他。



我们不能指责广大段子写手,他们很多并非不能文学或者无法文学,只是市场使然。换句话说是读者自己的选择。



代表副刊:北京《京华时报。胡同》,《北京娱乐信报.买段子》,北京法制晚报 说说,

杭州今日早报 副刊 ,杭州 都市快报。新写实。还有全国其他一些以段子、写实、市井命名的副刊。



网文,也有很多种。和段子比较接近的是爆笑类网文,一般以无厘头,或者恶搞为主。有些其实就是笔记和段子。其实网文也有很多体裁和写法,后面专门讲。



06年11月7日草

诗歌、小小说



这两种体裁已经边缘了。而且许多报纸副刊的诗歌只是应景应时之作,没有什么水准。现在报纸副刊中诗歌水准较高的是《南方周末》、新京报的诗歌,一些党报副刊也有诗歌,水准大家应该都知道。我以前写诗,现在已经很少写了,因为发表阵地太少。



至于小小说现在也很少看到有发小小说的版面了,一些党报副刊有,羊城晚报的花地有发小说的,今晚报也有,但总体来说,小小说,诗歌已经逐步退出了报纸副刊的主流位置,日益边缘化。这个和文学的衰败有关。前不久,一名诗人在新浪BLOG上说,文学死了。其实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文学早就在大众中死了,只存在于少数人中。文学成为一种精神贵族或者爱好者的游戏,文学死在这个时代,是因为商业文化和大众文化,以及人民群众娱乐方式和文化生活多样化、丰富化的结果。我们不能强迫每个人都爱好文学,都艺术,文学小众化是很正常的,所有人都一窝蜂的文学才不正常,报纸副刊都是文学才不正常。文学本来就应该是一小部分人的事情,这个和历史学、哲学、心理学、经济学、天文学、物理学只是小部分人的事情一个道理。文学也并没有死,它仍然会发展前进。我们不能要求群众都当作家、诗人,这个和我们不能要求群众都当医学家、哲学家、法学家、经济学家、建筑学家,要求群众都去看医学、物理学、经济学、法学、建筑学作品一个道理。



文学散文随笔

(新散文、旧散文)



文学散文随笔,就是纯粹意义上的传统定义的文学散文随笔。可以简单的分新散文和旧散文。什么是旧散文?那就是民国意味的和中国古雅的散文随笔格式,以及文革以及文革前时期的单调散文。什么是新散文,就是复调散文,以及多元化,创新意识的散文,是结合西方文学潮流和古典文学精髓,结合时代潮流派生的新散文。对每个人来说,新和旧是不好区分的。现在很多网络提新散文,但什么是新散文呢?创新的和以前不一样的就叫新散文么?散文没有具体的定义和格式,对每个人而言,散文的定义都不一样。传统的四分法其实一点也不科学。



传统散文的定义就是抒情性、文艺性的纯文学范畴的散文,多见于各类报纸文学副刊。散文可以记事、可以抒情、可以状物。但总得来说流传千古的散文多是抒情的,因为文学归根结底是人学。



旧的散文中庸平和,四平八稳,主流和谐,广泛见于各类报纸副刊。新的散文在报纸副刊中发表园地很少,只是点缀。新散文和旧散文也不是完全对立的,比如有的报纸副刊中既有新散文,也有旧散文。又比如同一个作者,他既可以写新散文,也可以写旧散文。



形式老套,言之无物,人云亦云,缺乏新意,手法单调,内容单薄,形式单一的散文,我认为都是旧散文。每个人都会写旧散文,因为它好写,也好发表,有市场。比如应时应景,随喜应酬,比如命题作文,比如练笔灌水,比如缺乏写作状态,比如为稻梁谋都可以写出旧散文。



新散文不好定义,其实散文类型很多。我见过用文言写的很好的散文,也见过写出民国大家气势风骨的散文,它们很古旧、典雅,但不能说旧,可以理解为新古典主义,既古典和现代的结合。也应该是一种新。往往当下流行的文字是发挥借鉴了从前某个时代、时期甚至某个大家、大师特点结合现代生活和作者自己的体验和创造而产生的新文字。



应该说50-70年代,有一种散文是叫旧散文的,矫情、假大空,形式主义,缺乏文化、文采,缺乏思想,思辩,也没有什么文学价值。当然这是针对现在的散文来说的,如果过几十年,后人看我们现在的散文,也许也会觉得陈旧、可笑吧。作为社会的人,一般作者、作家终归超越不了时代。



但总得来说,我认为中国散文有三个高峰,一个是春秋,一个是晚明,另一个是民国。我们现在的时代自上世纪90年代出现散文热,现在应该还在持续和发展中。



文学散文副刊代表:香港大公报。副刊,湖北日报。东湖,上海文汇报。笔会,广州羊城晚报。花地,镇江日报芙蓉楼,合肥晚报.杏花村,中国审计报副刊

文化散文随笔

  (古雅体、秋雨体、实秋体、网络体、扯淡体、西化eassy体,野球体,广告体、文革体、改革开放体、市场经济体、21世纪体、前卫时尚体、小资男体、小资女体)

  文化散文随笔和文学散文随笔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于它有更多的文化、文艺、思想和其他学科的气息。

  单纯的文学散文描述人生、情感、个人经历这些东西,已经写了几千年,各种技巧手法形式,已经穷尽了。读者很难被打动。

  所以文化散文随笔因为结合了文学与文化,在当下更流行。比如余秋雨文化散文,比如易中天文化散文随笔,再比如当年明月的文化随笔。以及祝勇等人文化随笔散文。

  文化散文和杂文比较,在于他更有文学和文化味,更理性和思辩,更深沉和大气,而讽刺和诙谐性要少一些。


  文化随笔更随意,这种随意和杂文的通脱不一样,而是闲散甚至臃懒甚至是潦草的风气。是轻松消闲的写作格式。

  随笔比散文更活泼,更轻快,更率性。既要写出文学性,又要写出文化味,这个对于作者的要求更高,不单纯是要文学功底,还要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涵养,要有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和认识,要是文学以外的某一学科的专家至少是爱好者。

  散文说散,其实不散,一样有格式定式。而随笔应该说更加意兴而起意尽而归一些。可以高雅可以通俗可以小资可以平民可以贵族。随笔应该是一种更能表现个人感悟、个人阅历、个人情态、个人学识的文体。

  我简单的把报纸副刊的文化散文随笔做以下分类:

  古雅体:以古典和传统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趣为特征的,语言典雅带有传统美学意味的文化散文随笔。这个也就是传统的士大夫散文随笔和文人情趣散文随笔。这个在中国是源源流长的,中国古代文人文、史、哲不分家,书、画、琴、棋都精通的不在少数,甚至还有儒将。所以通天文地理,知诸子百家的文人、学者写的散文随笔往往是带有很强的文化气息的。也很有文学色彩。

  秋雨体: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大家看看余秋雨先生的文化大散文和他的FANS的作品就知道了。

  实秋体:就是梁实秋的雅舍系列散文随笔。是很文人的文化却闲散的经典性范文。当下许多作者无意识间还是有他的痕迹。

  网络体:网络文学兴盛时期的文化散文随笔模式。其特点在于超文本,跳跃性、蒙太奇等。手法个体自我随意。

  扯淡体:其鼻祖其实是鲁迅。如果仔细阅读鲁迅,你会发现他其实在扯淡。但扯得通脱,扯出了魏晋风骨乃至建安气派。所以就成为一代宗师,影响深远。

  西化eassy体:语言清新隽永的,和西方小品类似的文化散文随笔。

  野球体:电脑游戏《金庸群侠传》中有野球拳,修炼到最高就天下无敌。野球体就是真性情上来了乱写一气,写出了行其所以行而行,止当其所以止而止的味道,写出了真性情,写出了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写出了大家都不敢写的东西或者耻于写的东西,乱拳打死老师傅,装横的怕不要命的。这样的文化散文随笔,类似于两把菜刀别在身让要革命要造反,哪个敢惹?

  广告体:广告软文文字般形式主义,华丽堆砌,粉饰文字,精细雕琢的文字。可能什么意义都没有,但好看。

  文革体:大鸣大放大字报,上纲上线。

  改革开放体:80年代新散文热的影响下出现的新文本探索。

  市场经济体:90年代文化散文热下出现的新文本探索。

  21世纪体:21世纪尤其是网络文学兴盛后出现的新文本探索。

  前卫时尚体:还在发展中,流派太多,应接不瑕。

  小资男体:以物质消费为核心,以西方贵族精致生活、情趣为理念的新鸳鸯蝴蝶风化雪月式文本。

  小资女体:暧昧、疏离、灵动、温软,恋物、怀旧、阴暗、自我、孤僻等等。

  文化随笔代表副刊 上海东方早报副刊、湖北楚天都市报.艺林、重庆晨报.副刊、深圳晶报.文锦,美国侨报。副刊,中华读书报。家园,中国旅游报副刊,潇湘晨报.精神情操

杂文时评 (旧杂文,新杂文,网络杂文,专家学者时评,民间时评,言论,读者来信,新闻体时评言论,文艺体时评言论、故事新编)

  杂文这种文体以前没有,是鲁迅玩出来的。杂文是男人文体,很少有女人写杂文。杂文是文学文艺化的时评和言论。而时评、言论则有更多的新闻性。在报纸中,杂文、新闻、时评、言论应该都属于大新闻文体的范畴,其实影评、娱评、乐评、文艺评论也可以归到新闻评论中,只是它们中有比较文学、文艺甚至小资的,所以在副刊中也有。

  报纸是新闻纸,报纸副刊其实有很大的新闻属性,比如时新性、舆论监督性、新鲜性、趣味性,一个报纸副刊的编辑如果是中文系出身的或者是作家、诗人出身的,他编的副刊可能文艺性多些。如果是新闻传播专业出身或者是记者出身的,那么副刊的新闻性可能就多些。这个是很正常的。新闻和文学和很大的区别。

  旧杂文:鲁迅先生的杂文,和鲁迅先生的FANS写的杂文。匕首、投枪、战斗、讽刺等等。但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杂文现在发表市场很狭小。这个问题很复杂。因为我们的报纸是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因为我们的编辑也怕麻烦,甚至我们的作者也不想惹麻烦。不多说。

  新杂文:新杂文已经没有什么战斗性了。但趣味性、诙谐性和隐藏很深的讽刺性还在。这种讽刺很轻微了。娱乐性大于战斗性。新杂文的语言更加西化和欧化,手法更现代,形式更多样。

  网络杂文:这个流派种类太多了。网络上什么人都有,什么话都有人敢说,什么字都有人敢写。

  专家学者时评:就是常见的专家学者就某一新闻事件某一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议论和看法。相当于脱光了上身,打赤膊上阵。文学文艺都不要了。


  民间时评:草根平民们不吐不快式的牢骚、批判,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和解读。相当于抡圆了板砖上去拍人。

  言论:时效性比较差,语气比较舒缓,比较客观的一种轻松活泼的评论。通常说了等于没说。

  新闻体新闻时评:看新华社、人民日报的楷体字各级党报的楷体字你就知道什么叫党报体评论、言论和时评。看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的言论、时评你就知道什么叫商业体新闻时评、言论。看经济观察报、财经时报、21世纪财经报道的时评、言论、评论你就知道什么叫做专业行业体新闻时评言论。看看香港、澳门、海外中文报纸你就知道什么叫海外、港澳体新闻时评言论。偶比较喜欢党报体和专业行业体时评言论。

  故事新编:少数报纸现在有,就是讲过去的故事,或者借助经典故事的演绎和折射来影射现实。因为很多东西不方便说也不好说。这个还是鲁迅玩出来的,只是现在玩的更高级。


  评论、时评、言论这些东西,除了新华社、CCTV和中央级大报敢监督一下级别比他低的地方政府和行政机构,一般的地方报纸是不敢监督同级甚至上级的政府和机构的。原因大家都知道。省级报纸最多也就拍一拍死老虎或者倒霉的县处级干部或者科级干部罢了。至于地市级报纸基本没有指名到姓的时评、言论。市民、商业报纸的时评也多是评论外地新闻事件,尽量不涉及本地。这个也是报纸、编辑怕事、怕麻烦。还有本地关系复杂,利益纵横所致。

当然,对于草根的商家,企业,公司,报纸们是毫不留情的。所以热干面、酱牛肉、电费、水费、公汽价格这样不疼不痒几分几毛的事情。马上就有报纸抡圆了膀子上。而对于几千万几亿的贪污腐败我们的大多数报纸总是在他们被押上审判台后大鸣大放。在事情进行中和进行前好象都瞎了聋了哑了。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试想一下,作为属于宣传部门管理的报纸,去拍上级和同级那简直就是。。。。。。

  杂文时评这种东西,民族的宗教的政治的哲学的经济的你不是专家不是学者不是权威就不要乱写了,免得犯错误。至于可以写的文化的娱乐的教育体育的关于民生的社会的随便怎么写都可以。因为文化人就喜欢议论批评,不打笔墨官司他还觉得不过瘾。娱乐的,生怕你不拍她,你不写她,她自己都要制造点八卦、风波出来。民生的,你站在群众角度批评一下公益事业,别人永远只有认真改正检讨的份。社会的,老百姓能把你怎么样?企业的,只管拍,世界500强企业除外,有钱的不要惹,搞不好他烦了告你,你掉得大。体育的,这个社会好象都喜欢骂体育届,尤其是足球。可能中国搞体育的都没什么文化,打文字仗打不赢,只有不还手的命。教育的,知识分子们喜欢争论喜欢辩论喜欢民主宽容,你怕他,他们有涵养有深度,不会报复你的。

  我从来不写民族宗教政治类评论,我从小看到的听到的以及中国5000年的历史告诉我,这个东西太敏感,不小心你就。。。。。。,经济的也少写。文化、教育、体育、娱乐、民生、服务的想怎么写你就怎么写,只要不反人类不反党不反社会主义不色情就没太大事。企业的最好也不要指名道姓的写,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表写电力的,原因是因为偶是电力的。你写电力的,偶肯定要拍你。

  时评的稿酬是很丰厚的,写得好,发得好,800字左右,一篇也可以获利2000元甚至更多。但这个圈子的水太深。想想全国那么多报纸杂志的记者、编辑、评论员、专家学者,和他们抢糖糖吃,需要下苦功。我知道有些时评杂文作者一天写10篇左右,想想这是个什么概念?写时评要有废稿三千的雄心和壮志,还要你真正热爱和适合写这个东西。

  时评杂文和新闻通讯一样容易上手,但要想写好写精,写成新华社通稿一样全国报纸采用,是相当难滴。


  而且时评时效性太强,一般三天,一周,最多半个月一个月不用,这个稿子就死了,完了。不比副刊,比较静态,十年前的拿出来,还可以发一发.杂文时效性最差,三个月到半年甚至一年都可以发。言论次之,一到三个月都不过时。在这个专业化的江湖里,和新闻媒体的专业的编辑记者、评论员和专家、学者抢饭,除非你写得比他们更好,知识广度深度超过他们,角度找得更好,笔头功夫更强,写字打字速度更快,新闻敏感和策划炒作预见能力更强才行.

 小资女性(情感、温情、琐碎、生活、其他)

  报纸都开有专门给女性看的版面,多数女人是以爱情为事业的。知音、爱人、女友、爱情婚姻家庭这样的杂志有广泛妇女读者,说明了这种女性文体的市场容量。

  一般的,写情感写温情写生活琐碎给谁看?读者大多是女性。中国女性就业率高,女性喜欢情感、婚姻、家庭、琐碎的东西。

  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文学的传统就是阴柔的就是女性审美的,这个可能和中国文学的元典之一《庄子》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的主流很少是大江东去式的阳刚雄浑。


  女性喜欢欣赏文笔优美诗化的风花雪月的情情爱爱的东西,喜欢物质的琐碎的东西,这个民国时曾被鲁迅大骂,但问题是现在鸳鸯蝴蝶派的文人们集体复活了。


  一个杂文家甚至说小说也是女性文体,只有杂文才是真正的男性文体。这很没有办法,民族传统中的文人概念就是风流才子和女性、爱情纠缠不清的。


  所以情感稿的作者一般是女性写给女性读。也有文笔好,情感细腻的男作者写,因为从男人视角写,一定程度上有优势。又因为女性情感稿编辑一般是女性,女性读男性文字总有特别的感觉,所以更有优势。


  报纸副刊的情感栏目有故事、小说、散文、随笔、小品多种模式,有小资的,有温情的,有生活的,也有琐碎的。专门写情感稿的写手大有人在,往往杂志、图书、报纸通吃。比较厉害的写手,大家应该都熟悉。爱情、亲情、友情、家庭、婚姻是文学不灭的话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小资女性是不多的还存在的比较广泛的最接近纯文学的副刊模式。

  小资可以分为严重小资、轻微小资、中性小资,严重小资那就是非常文艺,非常边缘,非常梦呓和物质化了。比如张爱玲、安妮宝贝、村上春树这样的文本就是。


中性小资,就是轻度的恋物、怀旧。语言轻快和流畅,带有柔和或者温暖或阴郁的语言色彩,文字有诗歌气息和隐喻感,以及轻度哲学和文化氛围。一般比较西化和心情化。这种文字也被叫做心情随笔、心情文字、心情故事等。主题一般是情感、心情、心绪、感触。


  轻微小资,是比较生活琐碎的事情中,带有稍微的诗歌和文学化的小资气息。

  一些作者包括一些作家对小资女性文体非常厌恶,特别是杂文、评论作者和新闻工作者。我一直不太理解是为什么?鲁迅对鸳鸯蝴蝶派也是痛下过杀手的。我经常可以看到听到批判小资的同志们,但我以为小资女性文体流行原因如下:

  1、女性天生感情细腻、文字感觉好,爱好文学文艺,沉迷情感和物质。小资作为女性文字能够赢得女性读者和部分男读者的青睐。

  2、商家、广告的推动。小资是消费的主流和推动力量。尤其是女性有购物的爱好,报纸的首饰、美容、健康、服装广告的受众当然是女性,报纸的生活、妇女、情感广告的受众当然是女性。包括电影、音乐、书籍、美食的消费者也是女性居多。这些当然会影响到相关副刊的设置。一些杂志如《时尚》等里面的文字就相当小资,营造一种物质消费、贵族暧昧的气息,塑造一种现代消费文化。报纸也不例外。

  3、男性作者尤其是幻海沙、现代印象等这样喊叫着“为文学女青年”写作的文学流氓,和青青李子、颜桂海这样赤裸裸的文学狼狼,他们文学文字的目的就是为了直接骗取PL文学MM的崇拜和喜爱。或者间接骗取RMB后用RMB换取MM的垂青。这样的写作观当然也造就了女性小资类文字在男人中的部分泛滥。


  4、还有前面说到的中国文学的传统,西方现代文学的冲击以及报纸新闻价值中的人情味和报纸副刊设置的中和搭配色彩,中和对于受众的更合理吸引,等等等等。

  小资类副刊,广泛存在于报纸副刊中,各种女性、情感、心情、美容、化妆副刊里都有,也有一些专门以女性为读者的报纸比如《外滩画报》、《第一生活报》、《武汉商报》、《生活周刊》、《今日女报》、《都市女报》、《上海一周报》等等。但目前有些女性小资报纸的经营却不是太好。有些报纸办的不错,但广告读者却少,这个原因很复杂。

  为什么报纸办得好,却没读者???比如在湖北武汉这个市民城市,小资的贵族的精英的严肃的报纸往往死掉。这个大概叫劣币驱逐良币,或者叫众声喧哗的噪音淹没吞噬掉了高雅高尚和品位以及真理。

  报纸是大众媒体,有思想有见解有深度有品位的读者不会看报纸。如果不是为了钱钱,和庸俗的名利,我或许根本不会看任何报纸。歌德做过一个实验,他半年不看报纸发现什么也不缺少。一些学者和作家甚至认为看报纸本身就是缺乏思想和无聊无知的表现之一是一种很庸俗的行为。

  小资女性副刊代表:上海《新闻晨报》 心情便笺 广州日报《珠江作品》(现在好象改版了) 上海《新民晚报》(情感家庭版)、南方都市报《大家小品》、《北京晨报.早茶》

文化评论(影评、娱评、乐评、文艺评论、书评)

  文化评论是报纸副刊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报纸讲究知识性、时新性、趣味性,报纸要塑造高雅文化,要普及文化精神产品,要满足群众精神需求。要用评论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所以文化评论一直很蓬勃。

  按照评论的属性,我们可以把评论分为新闻类文化评论和文艺类文化评论两种。新闻类文化评论就是新闻笔法的,很客观详尽的介绍文化产品的背景、特色、作者、结构、分析等。文艺文化评论就是文艺文化笔法的,可以西化可以中国化,具体操作起来,每个人笔法不一样。

  报纸文艺评论作者队伍就是四种人,一新闻作者队伍,二作家写手队伍,三业余作者老百姓队伍,四专家学者评论家队伍。所以文艺评论也可以分为新闻时评体,文艺评论体,通俗看法体、学者专家观点体。你在什么层次就写什么层次的东西,不是专家学者评论家就不要装腔作势,搬弄概念术语,拿杀威棒吓人。你不是作家写手就不要卖弄文采乱丢词汇,胡乱粉饰堆砌修辞。不是新闻记者和评论员就不要貌似客观,详尽报道,倚马可待,抢时效性。不是业余作者和普通群众就不要伪装通俗冒充意见领袖。是什么人就说什么话,本色才是最美的,装啊学啊,总之是别扭和让人讨厌。

  文化评论现在有一种酷评,就是语言很粗糙很直白的拍砖。拍砖可以看作炒作的一种,现在炒作的手法太多了,以至于我看见有关文艺产品的文字都以为是策划和炒作。

  文化评论终归是爱好文化艺术产品的人来写,这个需要对文化产品有一定专业知识和阅读相当数量的文化产品。

  评论这个东西有人说好写,有人说不好写,有人说复杂,有人说简单,我觉得因人而异吧。现下的独立评论少,许多都是应酬之作,稿债文债,读多了就没意思了。但这个也可以理解,比如你的哥们姐们出了书,给你一本斧正,你总要说点什么吧。

  现在报纸比较多的是书评,一般都有读书版,这个叫读书稿。读书稿可以简单谈点体会,看法,也可以描述一下书的内容介绍,也可以高屋建瓴的商榷指正评论,最NB的则是你能写出和这本书笔法相近和气韵、形式、内涵、形式接近的评论文字出来。那就是说明你已经深刻受到该书的感染了。

  我喜欢看评论,不管是新闻手法的,还是文学笔法的。

  影评、乐评如果是职业评论人写得那就相当有文艺文化功底了,和文学素养在里面,更好读的是独立评论。如果是托就没什么意思了。

  娱评现在的娱乐圈已经成了群众娱乐的对象了,所以娱评也比较娱乐化了,插科打诨,拍砖骂街,纸上撒欢怎么着都可以,甚至文学现在也有些娱乐化和炒作化了,大家一起来作秀,很好很好。

  写评论,多半是专业班子操作,也有偶尔为之的作者。我感觉首先是作者自己要对评论对象有了解,最起码要有感触,有要说的事情和想法,不吐不快。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欣赏什么讨厌什么,是真实的感受。再就是要抓住敏感点和热点,要点穴稳、准、狠,写评论,我感觉诗人们和前诗人们都比较NB,写诗的在哲学和语言上钻研的都比较深,以及美感的把握和对艺术的领悟上要深刻些,诗歌离艺术、文学、哲学、美学最近,而文艺评论需要的往往是这些知识和功底,所以诗人们的文字活也普遍好些,一般出手都不是大路货。

  我去年看到一家报纸文化评论副刊编辑约稿说要那种读者看了马上打电话甚至赶到报社骂人的稿子。我想了很久,也想不出什么稿子能让读者打电话到报社捅人,现在的报纸也是为了生存,招示穷尽,锐意创新啊。我在网络到是看见有种自我虐待和没事找抽型的评论写手,每每写的字非要引起网友群起攻之,一直捅到他十八代祖宗,他就爽了,舒坦了。SM?BT?不知道未来这种评论是否会流行。

休闲(宠物、美食、旅游、玩乐、网络、彩票、收藏、游戏)

  报纸的读者日益老化是报纸一直需要面对的问题,青少年在网络、电视时代更容易被新媒体吸引。统计和调查显示,80年代后的青少年有相当部分不接触纸质媒体。作为年轻人,喜欢娱乐、玩乐是天性,报纸要抓住青少年读者,当然要推出休闲类副刊。

  广告客户和企业商家希望广告投放更有针对性质和目的性,不是盲目和无的放矢。青少年热衷于新观点,在后工业时代,消费文化本身就是商业文化的一个主流。以北京青年报为例,该报发行量不及北京晚报,但读者主要是年轻人,广告投放效果反而更好,广告收入因此更多。上海的江南春在年轻白领写字楼玩电视广告,玩出了一个大市场,这说明了年轻一族以及白领、消费一族的消费潜力。

  2006年,武汉晚报推出了玩周刊,其中相当部分应当是针对青少年人群的。在此前,笔者注意到上海新民晚报副刊设置上休闲版面占据了大量版面。

  因此休闲稿可以理解为一、是报纸读者中爱好群体不同,版面的分化有利于读者找到自己爱读的版面。二、广告商和企业、客户投放广告更容易找到目标人群,使广告效应凸现。三、报纸吸引青少年读者这样的动力人群和优质广告对象和报纸未来发展忠诚稳定读者资源的需要。四、党和政府对报纸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的要求,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和精神文化需求。五、圈子概念和当下个体在工业时代,在大城市社会物质化异化背景下,寻找共同精神和表达的需要。塑造同人和集体的观念。

  因此休闲稿的写作一般是驴友、彩民、好吃族、搜街族、PC迷、宠物爱好者等的自我表达和交换意见的版面,并非是文学和文化的表达。群众可能不需要专家指导,不需要高深理论,他们希望看到和自己一样普通的人的真实的体验和看法,从而在报纸中找到归属和认同感。这样一来,报纸就使自己和读者间无形联系加强,广告投放者也获得了理想的潜在客户资源。

  按照各级党报宣传要贯彻领导方针路线的正面报道理论,报纸版面要表达广告客户的宣传和理念,一味的说教和宣讲,一味的纯广告宣传当然很讨厌。共产党说要走群众路线,要三贴近,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群众办报,宣传要讲策略。商业报纸休闲版的宣传设置当然也很群众化,群众说党的方针政策好,而不是宣传部门和报纸自己说某某部门某某政府好。群众说什么地方好玩,什么东西有意思,什么东西好吃,什么娱乐有意思,很真实的看法,很亲切的体验,如此才能达到宣传和广告的效果撒。

  宣传、公关、广告、副刊其实可以包容起来,立体的轰炸。潜移默化式的和反复强调式的。比如你从小看机器猫、变形金刚,免费给你看了,但TOSHIBA 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日立彩色电视机就深刻印刻在你脑子里了。但宣传、灌输太多容易产生负作用,让群众抵触。不多说了,偶们有些党报的宣传手法和策划手段就不是太好。其实副刊有时更能起到新闻版面无法起到宣传和策划作用。

  对于休闲稿比较有文学传统的应该是美食和旅游稿。

  美食稿,许多文人和作家爱写,陆文夫和许多小说家都写过美食,贾平凹、汪曾琪也玩过。古清生、沈宏非、蔡澜也玩过专栏。美食稿写好不容易,写出特色和风格更难。

  旅游稿,有人说好写,有人觉得难写。我是觉得旅游稿不好写的。操练过一些文本。我曾经对全国的报刊的旅游稿作过系统的研究和调查,发现旅游稿有20多种文本和格式以及笔法。但写作终归是大体则有,定式则无,归根结底要到作者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知识结构,思维活动,文笔功夫和灵感天赋上。

  有意思的是关于旅游稿的新闻式样和文学式样的互相争论和抵触。我前年写了一组江南的旅游稿,笔法追求轻灵和意蕴,追求余味和留白,追求一种文化意象和文化意境的表达,虚实有间,文字雅致。一位文学杂志编辑评价不错,一位报纸文学副刊编辑也比较欣赏,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旅游文字或者游记应该有作者自己的表达有文化底蕴。但一些记者出身的编辑却认为写得太空太虚,读者看了稿子,觉得你根本没去那里。这个很有意思。我去年在网络看见一篇很文化文学的旅游稿,就有读者说,写得太虚。但文学本身就是讲求虚实结合的,注重意境的,如果每闻必录,或者四下摘抄文字资料,那就是新闻体裁了。


  现在一些报纸开设地理版,属于休闲旅游类,多半是新闻体的。新闻里有一种文体叫风貌通讯,比如范长江、斯诺都靠这个起家的。但新闻不是文学。文学和新闻区别很大,新闻要真实,要信息量大,要笔法准确,要让读者有身临其境感,要有现场感、形象生动等。而文学最忌讳准确,汉语的魅力就在于模糊性和意象丰富性。文学的审美意义一定程度就在于语言的陌生化、疏离化和制造对日常生活的距离感。距离美是文学追求之一。对于审美对象和客体而言,文学制造的就是歧义性、包容性,最忌准确。这个和闭门造车没关系。

  因此你把文学类游记给新闻通讯类旅游副刊编辑,那当然是找错了对象。你把新闻类风貌旅游通讯,给文学副刊编辑,他可能要给你上课,什么是文学,文学是什么。

  旅游稿还有一种是趣事和花絮类的,这个其实也应该是接近新闻消息和通讯类的。和社会新闻类似。往往作者以第一人称遭遇和看到的事情,描述一下。这个其实和小说、故事都有区别。它要求真实性,真实不真实,编辑一眼就看得出来。因为新闻记者出身的编辑编副刊,因为采编合一的记者编辑存在,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文字习惯以及审美表达和评介标准和文学编辑文学作者、作家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旅游休闲副刊往往具备新闻性。

  根据我有限的阅读和理解,我把休闲旅游稿具体分为以下体裁

  流水帐体、移步换景体、新闻花絮体、笔记故事体、灌水体、文化体、反文化体、文学体、大地体、地理体、前卫体、古典体、晚明体、自清体、鲁体、周体、达夫体、范体、新华体、白羽体、小资体、看图说话体、杂文体、札记体、学术考古体、田野考古体、话说长江体、探索发现体、万历十五年体:

  流水帐体:常见小学生作文模式,以时间为顺序。如果创新,其实可以写隐性时间和采用西方现代派作家笔法写。但市场几乎无。

  移步换景体:中学课文中应该有详细介绍。

  新闻花絮体:以新闻写实笔法,客观真实准确的描述作者自己的体验。以第一人称写出第三人称效果,杜绝议论抒情,文字要简练直白通俗。

  笔记故事体:新闻通讯和通俗文学的结合。见前文描述。

  灌水体:作者为了检验自己打字速度和证明自己天天可以写字和习惯性写作操作下制造的产品。

  文化体:余秋雨老师的作品就是。

  反文化体:反对余秋雨的同志自发形成的一种旅游散文,就是要没文化、反文化。

  文学体;传统的文学旅游散文。

  大地体: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和国际副刊的旅游文字就是。

  地理体:国家地理杂志和报纸冠以地理版面的旅游副刊。语言西化,以大密度和大信息轰炸作者,以深沉和客观冷峻的笔触表达出隐含很深高贵的理性和思想,高概括高视角独立姿态。

  前卫体:先锋前卫新概念新文本的创新旅游文字。

  古典体:明代以文人、学者写的旅游稿。以史书和地理图书中最有名。

  晚明体:晚明山水小品继承了魏晋以来小品的文人知识文字情趣和风骨,又有性灵和自我的抒发表达,在乱世和士人礼教和民族危亡时局迸发夺目光华,清远飘逸,意趣盎然,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深远。

  自清体:朱自清先生在旅游散文中使用了大量通感和华丽词汇,调度了读者的感官体验,其华美的文风和抒情化的旅游文字表达,影响着当代众多的旅游稿稿作者。

  鲁体:鲁迅先生开创的一代散文,冷峻清奇,文风简练,风骨毕现,力透纸背,感情沉郁,影响着现代的旅游散文发展。

  周体:周作人的散文以士大夫的高雅情怀和“苦茶“般的禅道思潮透散出中国文人的集体无意识下的文字梦境,在清雅和散淡间描摹刻画人生况味,是继承了自东汉以来直到明清的旅游散文代表作家,影响着现当代旅游稿作者的写作。

  达夫体:郁达夫先生的千古名篇〈故都的秋〉永存于中国文学历史,他所表达的南方语言环境下的江南作家在北方语言环境以及文化背景垄断下存在的异乡感和漂泊感,以及对于江南文化和南方意象的延续和探索,在北方汉语方言写作的背景下,表达的矛盾和歧义构筑了特殊的异乡文字状态。

  范体:范长江先生的著名风貌通讯激励着广大新闻记者和业余通讯员们写着风貌通讯和新闻旅游游记。




  新华体:新华社发外稿时采用的文体,以照顾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的消息也类似。主要是短句多,段落分的细,第三人称为主,绝对客观和冷静,第一人称的叙述也讲究自我的在场性,而拒绝议论、抒情和发言。用该笔法写旅游稿的也很多。

  白羽体:以刘白羽同志为代表的对祖国河山,壮丽美景,汹涌澎湃的激情语言冲击下制造的中国单线结构的旅游散文。一般结尾有带有“啊”,“哦”,“!!!”等符号。

  小资体:以梦态抒情和梦呓为特征的,在疏离语言文字中跳跃闲散的表达一种物质的琐碎的消费主义倾向的自我贵族精神拔高式的诗化哲学化旅游稿。

  杂文体:渊博的随意的通脱的上下五千年的东西南北中的高雅通俗的一块上地扯出了风马牛不相及的文化文学风骨。和知识趣味性的旅游稿。

  札记体:随意的文人笔记式样的文化文学类游记。起源于古代的文人笔记。

  学术考古体:近似专业的对旅游对象进行学术层面的研究调查。达到了文学化的学术论文高度。

  田野考古体:只在现场对旅游对象进行分析解剖表达,多采用小说笔法进行书写,是区别于一般散文的旅游稿变体。

  话说长江体:带有电视解说风格的,制造文字蒙太奇效果和视觉感的旅游稿。

  探索发现体:西方电视解说词风格的新闻文学杂交旅游稿。

  万历十五年体:黄仁宇历史著作的大历史观和时间空间和文化观以及笔法,影响着当下许多作者、作家从事旅游稿写作。

科普(IT、健康、百科)

  这些大多都是科学知识和普及知识类的稿子。一些报纸上有。除掉专业的健康、IT、科普报纸,一般报纸都比较简略,而且供作者投稿空间很少。有专门写这类稿子的作者,但那基本上是属于个人专业爱好的事情了。如健康稿有养生、食疗、性情、**、史话可以写,这些和文学稍微接近一些。IT类的稿子以前多为网站推荐、装机指南、如何上网、故障排除等,这些都比较专业一些。现在有网络游戏、玩家心得以及IT、网络杂谈、随笔之类的稿子,但总得来说,相关的版面不是很多。

  教育(教子、校园、老师、青春)

  教育类,许多报纸都开有教育类版面,一般有教育时评言论,教育采风、教育杂谈等,还有校园故事、青春心情、家教子女之类。一类是青年人写的求职、学习之类的校园生活的,一类是家长、教师谈论如何教育孩子、子女的,还有就是社会人士和专家对教育的看法的。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许多报纸都增加和扩充了教育版,一些地方县市的报纸都开设了专版。教育是一项产业,中国人自古重视这个。教育广告现在也相当多,这些都是教育版面存在的基础。如湖北的《楚天都市报》206年推出了教育周刊,武汉晨报也高调提出了打造教育版面,教育版可以吸引青年学生,家长,社会,教师,学校可以说受众广泛。

  经济(房产、汽车、购物)

  理论(思想政治、领导科学、管理随笔、学术理论。。。)

  这个只在党报和行业报纸上有,如党报的党建、理论版面,知识分子报纸的学术版面,行业专业报纸的经济理论版面等等。一般都是企业家、领导和专家学者谈心得体会和经验。对于一般作者而言能够写得大概就是经济小随笔、小言论,管理小故事、小寓言了。

  情感

  不多说了,亲情、友情、爱情、温情、煽情、悲情、畸情、纯情。这些东西一般副刊都少不了的。具体模式大家很清楚。

  爱情类的可以分为温情、煽情、悲情、畸情、纯情。也可以分为生活类、文学类、新闻记实、伪记实。

  爱情生活类:就是简单地谈谈自己经历的事情,讲点体会,或者扯扯蛋,八八卦,鸡毛蒜皮琐碎地拉拉家常,和读者、编辑谈天式的写法,不要文学也不要哲学更不要诗歌化理论化知识化。

  爱情文学类:就是很文学很文化很文艺很哲学很知识的写关于爱情的东西。

  爱情新闻记实类:有通讯、故事、实录几类。要求是真实的,文字就是常见的新闻语言,可以略微有文采。这个是知音等妇女杂志的模式。还有一类隐私告白、口叙实录类是北京青年报的安顿开始玩起来的。一般这些文字都是报纸自己的记者采写的,只有少数是自由来稿。

  伪记实:就是文学作者虚构或部分虚构的写实记实稿,或者新闻作者采访不周全不彻底或者实在找不到素材和好的真实事件人物进行艺术加工和虚构的爱情新闻记实类稿子。因为不真实,可以坐在家里编,所以价钱就打折了。但也有报纸用,因为好的,真的稿子一般作者都卖给杂志千字千元甚至万元了。如果千字400以下,可能只能拿到伪记实稿稿或者没什么太大新闻阅读价值的稿稿了。

  爱情稿为什么存在捏?原因可能如下:

  1、       社会转型期,人们普遍面临感情困惑和危机。失恋和孤独人群增多,离婚率增高,二奶二爷等现象存在。使缺失爱情者更注重情感类文字。

  2、       爱情和情感是人类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之一,是千年不朽常说常新的。尤其是MM,更喜欢爱情文字。

  3、       爱情相关的消费,电影娱乐餐饮饭店,婚介旅游摄影等产业的存在,想想谈恋爱要消费,结婚要消费,结婚后还要消费,这些商家企业是多么庞大的产业链和广告客户资源啊。

  4、       爱情文字的阅读对象MM、妇女本来就是购物重要力量,报纸、杂志、商家乃至社会赚谁的钱?女人和孩子。而青少年有几个不喜欢爱情的呢?

  以上就是大致的报纸副刊的18种分类了,也就是报纸写手的常规18般武艺和兵器。报纸写手无非就是六种人1、生活型写手。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和把握生活热点亮点,文字有生活气息,把握时代脉搏和节奏,懂得读者和报纸心理,有针对地敷衍成文。这叫拼生活;2、知识型写手。学识渊博,见解独到,理性深刻,博古通今,或杂家或专家,文字有文化和知识气息,能给人启迪和见识。这叫拼知识。3、文学型写手。文字功夫好,有灵气,语言活好,玩弄汉语象飞一样。这叫拼文字。4、操作型写手。善于模仿、借鉴和操作,就象过去的赝品高手一样,模仿一流作家和写手甚至于大师的文字,可以乱真。这叫拼操作。5、悟性型写手。佛教禅宗讲顿悟,如惠能大字不识,但只听《金刚经》一句就开悟,成一派宗师。宋代有三生石一说,说有的文人是读了三世的书的,所以今生特别厉害。这个就叫天赋了。天生适合写字,就应该写字,不写字是他的损失,是社会的损失,他们写什么都写得好,写什么都能有所小成。这叫拼天赋拼悟性。六是综合型的写手,就是综合具备前面一两类或三类特点,或者前面几类都具备了。这类写手,往往就是写手中的翘楚了。

  过去的通俗演义和小说讲18般武艺都精通,但都精通的人在当今社会是很少的,一般都是精通几类,粗通几类,了解几类。古龙小说里的高手都是一招致命,一剑封喉,所以文字江湖里,凭一技扬名,乃至洛阳纸贵者有之。但个人禀性不一,阅历不同,知趣径庭,学识有深浅,悟性有高下,爱好各不同,境界有区分,所以写手世界里的人们也就各自有各自的朝圣路,各自有各自的写字经。古人讲书法,有不同流派、也有不同练习手法。有把墨池写干的,有只临名家数行的,有四处抄模帖子的,有自成一家的,不一而足。具体到写字上,写手们有一个月只写2、3篇的,有一天数十篇的,有漫天撒网投稿的,有基本很少投稿的,有深入研究当下报纸副刊的,有闭门读书写字不闻窗外事的,有随心所欲自事其心的,有迎合潮流适应市场的,有精研一二类绝技,精益求精的,写专栏的。有害怕圆熟和匠气,什么都喜欢玩的,甚至专赶自己生僻的文体写的,追求拙朴和生涩的。有为钱为发表写的,有为自己为爱好写的,有什么也不为写的,有什么都要为写的。有写冷笔,酝酿良久,成竹再胸后雕琢精细,字无可削才出手的。有写热笔,倚马可待,急就成章,气脉贯通,以形意胜的。有博览群书,苦苦求索,一字一句要有来历的。有观其大略,不求甚解,凡事自有主张,字句独出胸臆的。总之,是什么人都有,什么字都有,对于写字,大概只能是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很难有普遍的规律和总结,只能是同道者互相交流探讨。而文字江湖也正因为有了形形色色的写手才变得更加丰富有趣,绚丽多彩。

  下面我谈谈当下的写手,限于自己阅读和局限和理解的肤浅,我只能简单罗列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写手,一些作家和写手,是以图书、杂志或网络为主的,这里就不罗列了。

当下报纸副刊的展望

  2006年,报纸副刊普遍重视了电子版,一些大报对于原有的PDF版做出了革新。推出了更利于阅读的新的报纸电子版。这说明报纸更注重网络载体。一些报纸推出了手机报,报纸BLOG等。如果网络技术进一步发展,主要是软件浏览上的,报纸的阅读更加方便,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电子报纸的普及。

  但报纸存在的阅读瓶颈应当还是存在的,如电脑上网阅读的局限性。读者阅读的习惯性。未来的计划可能会有类似MP4播放器和手持接受器终端的报纸阅读器,使报纸保持原汁原味。

  我小时侯曾设想,能在电视上阅读书籍和报纸,从未来科技看,电视读报应当是可行的,电视有线有足够的带宽,电视技术的发展,也可以成为很好的接受器。未来的电视可能是超大超平的和电脑、电话、DVD合一带有智能的机器,应当很适合做报纸的接受平台。

  报纸未来可能会是声音,图象,文字,音乐都具备的多媒体。当然文字部分仍然会由作者承担,而其他部分可能由另外作者承担。

  如果技术进一步发展,一张扁平的摸样的纸张,可能打开按纽,就可以接收到报纸信号,这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报纸不会消亡,只会进一步发展,网络并不是什么复杂技术,报纸玩综合门户网站或者报纸电子化是很简单的事情。

  报纸的真正灭亡应该是在文字消亡的那一天,那个时候科学发达到了直接传播意念和脑电泼。作家的创作通过脑电波直接变化成信号具备多种感觉给受众,直到庄子所描述的庄周梦蝶,蝶梦庄周的境界。语言成为一种不需要的交流工具和符号,因为人们已经通过科技直接进行感官和思维以及意识的交流了。文字不存在了,报纸也就不存在了。这个过程可能还需要很多年。

  在文字仍然存在的情况下,报纸无论是纸质、电子媒介、还是网络载体其本质没有太多变化。

  未来几年的报纸副刊可能的变化如下:

  一、由单纯的个体变为制造集体的观念,由个体的觉醒,再一次过渡到小范围集体的概念。表现在文本上,可能是个体的模糊和对于类似于圈子的集体意识的表达。比如现下网络的圈子文化。

  二、西化殖民话语主导后,民族文学民族意识的觉醒。主流话语和主流政治引导下,民族经济的进步使国学和传统意识复兴。表现为文艺和报纸副刊的复古倾向。

  三、宗教观念和信仰的流行,以及对于社会秩序以及和谐相处和温情、善良的呼唤。表现为文学以及报纸副刊的人道主义和宗教情怀。

  四、高雅文学和精英文化复苏,因为经济、文化水平提高必然导致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

  五、报纸专栏的大量存在和专栏作家的出现。群众作者的日益远离报纸副刊。

  六、 网络泡沫经济的崩溃,BLOG的彻底失败和传统报纸杂志产业的继续占据主导地位。

  具体原因不做分析了,这只是一种构想和猜测。
报纸投稿 向报纸杂志社投稿的技巧 怎样才能在报纸和网络媒体投稿? 我要往报纸投稿!有没有各大报纸的投稿地址!(广州) 哪位知道一些报纸或杂志的投稿电子信箱 请问谁知道各地地方报纸、杂志的投稿信箱 英语文章投稿应该投到哪些报纸和杂志? 怎样向报纸投稿才效果好?(图片) 云南昆明各大报纸的诗歌散文投稿邮箱 投稿信箱为什么和报纸上登载的不一致呢? 哪份报纸或期刊比较适合投稿?采纳率较高? 请问谁知道北京各大畅销报纸的投稿方式? 我想要得到一些报纸的投稿信箱! 哪些杂志或报纸投稿录取率比较高? 精品购物指南那样的报纸是铜版纸还是胶版纸啊? 与精品购物指南相类似的杂志或者报纸有哪些? 大家提供什么报纸上可以投稿的,就是一天一份的那种....投稿的类型是文学类的... 能介绍一下广东省有哪些刊物或报纸能够通过电子邮件投稿,并给出投稿邮箱的地址 请问有谁知道比较好的报纸或杂志的投稿方式,如果网上投稿用哪种e-mail比较好?投稿时应注意些什么? 谁告诉我一些暑假期间需要投稿的小学低中高年级的杂志和报纸,请留下投稿方式,最好是电子投稿 三词造句之三: 魔法门之英雄无敌3死亡阴影局域网联机指南 帮我提供一些能投稿地杂志吗?或报纸? 谁知道最新的华北地区期刊杂志报纸类的投稿电子信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