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一安全阀:2011高考作文预测十大主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5:52:15

2011高考作文预测十大主题

三人行中学语文论坛

   话题一:青春无悔

   说到青春你会想到什么,是激情,是羞涩,是幼稚,还是狂躁?

   其实,青春,流露着浓浓的诗情画意;青春,散发出淡淡的幽香含情。青春时代充满着年少轻狂,充满着无限生机,充满着美丽自信。青春的步伐不会因困难而停止,青春的旋律不会因风雨而阻挠。青春是阳光,是自信的标志;青春是月光,是优雅的代表;青春是星光,是引领时尚的先锋。

于是:

   说到青春,我们总会想起在那个午后柔和的阳光下,青春的你躺在草地上,把眼睛眯成一条线,看着上空5km处的云朵慢慢的变换着它的模样,偶尔间一架飞机掠过,或许是鸟吧,实际上不清楚,因为你已经睡着了。

说到青春,我们总会想起在那个惬意的假日,在大街上闲逛的你,不知不觉间溜进一家书店,用保持2小时的站姿翻着书架上的书,在感觉到老板的视线以一种居高临下的角度扫描你时,匆忙离去。

说到青春,我们总会想起那个极其渴望周遭认同的我,这个周遭包括同学、老师、家长。我在乎他们的评价,在乎他们的眼神,在乎他们背后怎么说我,甚至对此不惜胡吹乱侃,把不是我做的事情安在我自己的头上,还有养成了一个现在都没有完全改掉的毛病,“语不惊人死不休”。

   说到青春,我们可能会想起校园那颗老梧桐树下一次美丽的邂逅,会回忆起校园那林荫小道的一次浪漫嬉戏。此刻,青春是青涩的,犹如一个初见成熟的苹果。

说到青春,我们总会想起热血与激情,活力张扬,想起那一次次篮球场上的挥汗如雨,足球跑道上的飞奔驰骋,无处不在。

   当然,生命要经过严格的淬炼,才能展现它耀眼的光华与纯美的质地。巨岩在海涛中,激射动人心魄的浪花;宝剑在砾石上,闪动耀眼的寒光;青春在人生的风雨中,积淀奋斗的力量。让我们一路坎坷,高歌而行,用艰辛血泪滋养出辉煌的人生。

   然而,在今天的时代,青春却遭遇着挥霍,遭遇着放任:你能看见网游魔兽世界吞噬青春学子如花的面容,能看见飙车族疯狂旋转的嚣张,能听见“嫁给黄世仁”的肤浅与稚嫩,能看见沉醉在财富陷阱中的富二代的张狂,能看见课堂里手机聊天的沉醉,能发现青春的嘴唇边污秽的言语和嗒嗒的口香糖泡,于是青春在伤感,青春在迷失,青春在飘零。

   所以,用我们的眼睛审视青春,用我们的智慧评判青春,用我们的思考矫正偏离了轨道的青春,用我们的成熟书写青春的灿烂,这是青春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我们以青春的名义表达我们的思考,书写我们的烦恼,我的青春我作主! 

话题二:思索幸福

   幸福是人在创造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个人、集体乃至人类的目标,理想和正义公益之事业的实现而得到人格上的满足。

   幸福,是人类追求的基本价值,而随着各地建设“幸福地区”、“幸福城市”、“幸福社区”等规划的提出, “幸福”也成了政府的施政导向。

   幸福毕竟是个人的主观体验,所以,对幸福的评价是非常困难的。国内外已经有众多的幸福评价指标体系,如国外有法国的“快乐指数”、英国的“国民福祉指标体系”等,国内也出现了如“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等评价体系。但目前并没有公认的幸福评价体系。

   许多关于幸福的研究表明,在影响个人幸福的最重要变量中,前三项分别是就业、婚姻和教育。政府对个人的婚姻状况影响可能有限,但与就业和教育却直接相关。其他影响个人幸福感的因素如安全、环境、医疗、文化生活等,也与政府治理关系密切。

   幸福首先是一种个人的主观体验,归根结底公民自己才是幸福生活的主体。前些年一首流行歌曲说,“幸福不是毛毛雨,它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它道出一个朴实的真理,即争取幸福首先是公民自己的责任,要靠自己努力奋斗。

   幸福是个人由于理想的实现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种内心满足。幸福不仅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个人幸福依赖集体幸福,集体幸福高于个人幸福;幸福不仅在于享受,而主要在于劳动和创造。

幸福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一帮值得信赖的朋友;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和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的心态。

幸福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事业做成了,愿望实现了,你爱的人与你结婚了,你应该是幸福的了。

   要幸福,就要追求,就要奋斗。

话题三:网络世界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作为网络终端的个人电脑,这只高贵殿堂里的“堂前燕”,已经飞入了你家、我家。

网络是什么呢?

网络,是那七色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色彩样样都有;网络,是那生活的万宝囊,琴、棋、书、画样样俱全。

网络是我们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在网络世界里,可以畅游书海,不必为找不到想要看的书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只需输入简单的几个汉字百度一下,另外一片精彩世界就在眼前。点击郭敬明,我们目睹了那酸涩的青春之花,在繁茂的香樟斑驳的树影里盛大却脆弱地开放;点击雨果,我们可以在巴黎圣母院中驻足观望,感受卡西莫多的善良,欣赏吉卜赛女郎的翩翩舞姿; 莎士比亚的文采风流,曹雪芹的行云流水,鲁迅的入木三分,吴承恩的超凡想象,只要你轻轻一点鼠标,一切都尽在其中。

在网络世界里,可以和素未谋面的人毫无顾忌地倾心交谈,也许你是耄耋之年,我是弱冠之徒;也许你在大洋彼岸,我在地球南端。在这里可以畅谈成功的喜悦,交流学习的经验,发泄心中的郁闷和彷徨,彼此之间互相问候、鼓励、祝福。网络可以让远隔千里的人成为知己,让孤寂的人感受到生活的温馨。

网络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情趣。走进网络世界的音乐天地,聆听《快乐老家》优美的旋律;感受《高山流水》的典雅,体味中华古老的艺术魅力;感悟《梁祝》为爱殉情的坚贞不渝和双双化蝶的凄美……在网络世界里尽情享受音乐的魅力。在激情澎湃的乐曲中,我们学会了拼搏;在低沉舒缓的乐曲中,我们学会了思考;在轻松明朗的乐曲中,我们学会了放松。

拥有了网络,就拥有了百花齐放的春,拥有了摇曳多姿的夏,拥有了秋虫鸣呌的秋,拥有了银妆素裹的冬。拥有了网络,就拥有了多姿多彩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生命得到了滋养,心灵变得更加丰富。我们跨越时空的距离,我们与时俱进。我们尝试着另外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有人说,网络是船的挚友,会帮助你到达成功的彼岸。有人说,网络是浪的帮凶,会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我们分明在现实中看到孩子们那双因沉迷网络而迷茫的眼睛,他们行走在危险的边缘,他们迷失在道德的路途中。

你看,“色情与贪婪齐飞,野心共暴力一色”的网络游戏让多少孩子那双原本澄澈的眼睛慢慢浑浊;“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网络恋爱让多少如花的女孩离家出走;网络与现实两重世界让多少正在成长的孩子找不到成长的方向。

网络世界,是一个虚幻的世界,却是另外一个真实的现实世界。所以,我们要用正常的心态来面对网络,用辨别的眼力来审视网络,遵守网络道德,发挥网络力量,适应网络社会,在网络中健康成长。网络如水,人类如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网络生态的完善,必将让古老中国永葆青春活力,实现新的跨越。

话题四:阅读自然

大千世界,缤纷自然,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充满智慧,深蕴哲理,富有灵性。

日出日落,江流瀑飞,花谢霜满……自然展现给我们无穷无尽的美。泰山巍峨,燃起久仰的豪迈;赤壁多娇,卷起失落的心潮;鹊桥星云,承载了人生多少离合悲欢;渭城朝雨,诠释着人间无数相依和不舍。山高水长,山清水秀,怎不让人情满于山,心溢四海。

阅读自然,人与景融为一体,自然会教给我们很多。岩石下的小草教我们坚强,峭壁上的野百合教我们执著,山顶上的松树教我们拼搏风雨,严寒中的腊梅教我们笑迎冰雪。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滴穿透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

高山无语,但阅尽世事沧桑;大海怒吼,却源自细流无声。鲜花绽放,枯叶凋零,金蝉脱壳,蜘蛛结网……只要你真心投入地去阅读、品位,自然便会用那不加雕琢的美景教会你许多。

古人有云:“师法自然。”的确,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然而我们在享受自然的同时,对自然却严格得近乎苛刻,仿佛她是我们手中一枚棋子,身边一个女仆,呼来唤去,无所不从。但我们却忘了:大自然是个伟大的生命,是生命就有力量的爆发。于是现在,我们不得不开始收拾自己一手造成的残局,品尝自己亲手栽种的苦果。瞧!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性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有毒化学品的污染,水资源的枯竭,海洋生态危机,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矿土资源危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及大规模生态破坏等。在自然灾害的肆虐中挣扎抱怨的人们不正在承受着大自然的惩罚吗?

大自然是我们的家园,多少年来,它给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丰厚的资源。珍爱它,它将会对我们报以温馨的馈赠;践踏它,它将会对我们施以严酷的惩罚。

放下一切杂念,怀着一份淳朴,带上一份纯真,用一颗感悟的心,阅读自然,与山川草木对话,与花鸟虫鱼对话,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会发现,自然中的一切竟如此美好,如此美丽,如此神奇。

阅读自然,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心情;阅读自然,收获一份利于自己的感悟:

阅读自然,我们应变得淡然;

阅读自然,我们应变得睿智;

阅读自然,我们应懂得感恩;

阅读自然,我们应学会坚韧。

话题五:绿色生活(江苏卷2010年以此作为题目)

自然的承受力,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资源衰竭;空气质量越来越糟糕,环境越来越恶劣,极端天气频发,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另一方面,这是一个全民性物欲狂欢的时代,从东部到西部,从有产到无产,人们无限追求物欲,却又身不由己地陷入极度的精神贫困中,过度炫耀,过度疲劳,过度焦虑,没有了道德底线,没有了精神引领,没有了信仰。当生活失去了它的本真意义时,作为自然和社会的人,也就难有真正的幸福。

这些问题使人类对未来充满忧虑,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探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探讨如何回归生活的本然。进入21世纪,以科技伦理学派为代表的西方哲学家及有识之士认为有必要建立新的生活观和消费观,即倡导节约资源,清洁环境,尊重自然的理念,倡导简单生活主义和简单消费新主张,摒弃物质至上和感官刺激文化。这就是绿色生活,从外在环境的绿色到内在心灵的绿色。

绿色生活既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又反对自然中心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的双赢式发展。

绿色生活要求公民养成绿色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不管是蓝领、白领、金领,都要成为“绿领”,也就是“绿色公民”。做低碳一族,过绿色生活,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低碳一族就是过低碳生活的一类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生活追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和生活作息所耗用的能量和碳排放量,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今天你低碳了吗?”这是现在最为时尚的一句话。

绿色生活则是涵盖了低碳生活的一个大概念,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这个概念。

从物质层面来说,绿色生活的核心是适度消费,尽量缩小自己生态脚印的活动,减少环境代价,它的关键词是环保、健康、安全、节省。在日常生活中,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做起,从衣食住行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

节约:节水、节电、节气等等。垃圾分类投放,以提高它的回收率。尽量利用可以复用的资源,比如一水多用,双面打印。尽量少用一次性制品,节约地球资源。尤其是节假日,对节日礼品的过度包装坚决说不。

环保:把手中的钞票变成绿色的选票,选购环保产品,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如多用手帕少用纸巾,使用电子贺卡而不用纸质贺卡,使用无磷洗衣粉等等。

生态:不吃野生动物,不用野生动物制品。植绿护绿,保护原生生态。

低碳: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

从精神层面来说,绿色生活的涵义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追寻生命的本真,顺应心灵的需求,简单消费,简约生活。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红尘纷嚣,我自淡薄宁静;最终回归一种至纯至简、至明至静的澄澈生命状态。

话题六:和谐社会

“和谐”,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强调顺和、协调,力避抵触、冲突。在古希腊语中原意是将不同的事物连接或调和在一起,通常用于音乐表示将不同的音调调和在一起成为音阶。

在中国古代典籍《易经》中,“和”是大吉大利的征象;在《尚书》中,“和”被用以描述家庭、国家、天下等系统内部治理良好、上下协调的状态。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和”具有和谐、和平、和睦、和气等内涵。如今,和谐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或价值已经成为许多人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四海之内皆兄弟”,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一幅壮阔恢宏的“和”字画卷,向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和谐“价值观”,传递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热情,表达了真诚、善良、和平、友好的心声。

“和”贵在心和。那是一个人的和谐,他不会因为名利的诱惑而摇摆不定,只会朝自己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进;他对飞短流长往往充耳不闻,身居陋室仍乐观向上;他听得进逆耳忠言,放得下过眼云烟,心中总有豁达乐观的清泉淙淙流过;他不因谄媚而失去本性,通晓道义却不虚伪,坚毅果敢是他心中的常青之树。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是人与人真诚友爱,携手同行的和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对弱者常怀仁慈之心;“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则是受人之恩心存感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天灾无可惧,众志可成城。这些都是和谐的化身。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黄菊一捧,能读得出它“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气节;“沐于沂,风乎舞雩”,能听得出山歌水吟的韵律,懂得飞禽走兽的喜怒哀乐。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当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和谐社会,去领悟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吧!

话题七:接力传统

我们所说的传统,主要指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它既包括四大发明、万里长城,也包括传统节日、民风民俗;既包括昆曲京剧、古典音乐,更包括儒(道)家经典、唐诗宋词等。

当你手捧着《诗经》,吟诵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当你翻开《唐诗三百首》,默念着“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当你品读《宋词选》,轻唱着“杨柳岸,晓风残月”……你会领略到古典文学的意蕴。

当你看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当你看到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当你看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当你看到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你会体悟到中国书画艺术的韵致。

当你听到古琴曲《高山流水》,当你听到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当你沉浸在《渔舟唱晚》中,当你陶醉在《春江花月夜》中……你会沉醉于传统音乐的悠远空灵。

当你徜徉在北京故宫中,仰望着巍峨恢宏的太和殿;当你流连在苏州园林,抚摸着雕花的栏杆;当你屹立于山海关上,凝望着绵延万里的长城……你会赞叹传统建筑艺术的精妙。

当你走入药店闻到那药草的香气,当你在图书馆翻阅《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当你看到一位老中医在把脉问诊……你会惊奇于中医中药的博大精深。

……

这些东西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人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独特贡献。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文化形态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内涵。

“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其因福祸避趋之。”这是一种何等炽热的爱国情怀。千百年来,它鼓舞和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在国家和民族危难的关头挺身而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中国传统文人坚守节操的宣言。所以,苏武牧羊北海而其志不移,竹林七贤佯狂避世而不趋附权势,朱自清宁愿饿死而不食美国救济粮。

“言必行,行必果。”“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这是信守诺言的准则。所以,尾生才会抱柱而死,曾子杀猪而不欺幼儿。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了昂扬的进取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则是一种宽容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

忠贞爱国、仁德博爱、矢志不移、诚笃守信、明礼谦逊……这些可贵的价值观念正是传统文化的精髓。

然而,进入近现代以来,传统文化和传统精神在一次又一次的社会变革中受到了侵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和商品经济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民族文化的传统,使其生存状态愈显艰难。

孩子手中捧起的是日本漫画,而不是含蓄隽永的唐诗宋词;学生阅读的是魔幻小说,而不是《红楼梦》《三国演义》;年轻人热衷于过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而传统节日的味道越来越淡;新新人类听的是摇滚,是r&b,而那些传统经典音乐几乎成了空谷绝响。

然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文化同质化、单一化,惟其多样,世界文化才会更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的瑰宝,怎能让它淹没在时代的潮流之中?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思考如何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话题八:我与他人

人是社会动物,我们的生活就是由自我、他人、以及各种社会交往活动组成的。对于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古今中外的许多智慧的头脑都为此思考、进行研究。这是一场关于理性与感性的交替演出,更是一次不断发现新大陆的旅程。孤立的个体创造不出世界,只有在“我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发现了自己内心,构筑起自己的小世界,同时完整了和他人共同组成的外部世界,即我们的社会。

自我是最本真的自己,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独特奇异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你对于生命的理解,对于世界的态度。有你的尊严构成的城墙,保护住墙内自我坚持的底线,有你的个性构成的建筑,显示出自我熠熠生辉的独特,有你的价值观树立起的灯塔,远眺墙外的世界,不偏不倚的带领你前行,看清世界,为内心点一盏明灯。

他人,是家人,是朋友,是合作伙伴,是竞争对手,是相对于个体的社会,更是相对于民族的世界。家人是一个人最初接触到的除自己以外的他人,他们给予你最无私的疼爱,最细微的照料,最持久的关心,和家人的相处,有波折也有感动,有甜蜜也必然会有泪水,但正是这些情感的投入,让我们第一次见识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美好。朋友是你遇到的另一群人,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让你能够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收获人生的喜怒哀愁。合作与竞争,是任何人都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同伴与对手,便是一同与我们共同解答这道人生命题的人,通过他们,我们成长、坚强,并且渐渐理智,渐渐平衡好梦想与现实的天平,使自己未来的路走得更加稳当。民族与世界,某个层面来看亦是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当民族面向世界时,应学会适应,不断调整,但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特,而好的世界也应宽容接纳,平等对待每一个民族。

我与他人,是一堂永恒的关系课。宽容,平等,友善,都是其中需要学习的章节。骄傲,自私,偏见,都是过程中必须改掉的毛病。这一堂人生课,既是必修又充满挑战,只有学会处理身边的种种关系,才可能成长为一位健康的社会人,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收获的将大大超出我们的想象。

我,是内心世界的主人,是自我思想观点和态度的集合,是作为个体存在保有尊严、始终努力生长的姿态。

他人,是我们之外的社交世界,是我们将要遇见的无数可能,是这个大千世界不断变换更新充满多样性的原因。

我与他人,对于这个话题的讨论,是我们作为社会人基本属性的体现,在人生的道路中,许多知识只是来源于书本与课堂,更来源于与他人的每一步交往交流,这些更是我们现实生活的重要方面。

话题九:创新发展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其实质是,发展的中国如何发掘与发挥创造性人才的社会功能与价值。“创新发展”这个话题,正是在这著名的“世纪之问”—“钱学森之问”成为深刻而尖锐的现实话题,引发举国上下一片讨论和反思之声的背景中诞生的。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就是创新!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开创者之一乐黛云说:“学术上不该老讲‘统一思想’。”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筹)创校校长朱清时说:“培养大师首先改革教育体制。”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李元元:“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创新模式。”

教育专家、华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张敏强说:营造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环境。科研项目都强调团队作战,分工越来越细,很难涌现出主导型的人物。社会要为知识分子营造发挥才能、冷静思考的环境,同时社会要宽容,允许科研工作者有缺点有个性。也要营造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环境,当知识分子都把当科学家作为第一位的梦想时,大师才会更多地涌现。”

这些铿锵的语言表达的是时代的呼声,呼唤创新,呼喊变革!因为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的思维,需要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精神,创新带来发展,创新带来时代的进步!

话题十:思辨智慧

思辨,顾名思义,就是指思考和辨析,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思辨这个词源自《礼记》“慎思之,明辨之”,由此可见,思辨精神在中华文明中源远流长,其思维方式是人文关怀兼容逻辑推理,这一点有异于西方纯理性、概念化的归纳和演绎。

思辨是一种精神,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识论,还可以说是一种抽象的思维能力。从哲学上说,指运用逻辑推理进行理论性、概念性的思考;从生活上说,就是我们看待问题或事物,不能简单下结论,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学会从不同侧面思考我们面对的问题或看到的现象。高考(微博)作文一般是从生活层面来思考的,只不过在思维过程或论述过程中会用到哲学上的逻辑推理,或者说我们谈的是生活现象和认识事物的方法,但思维本质还是高度抽象化的哲学思考,思辨所涉及到的哲学思考主要是辩证法。

一般而言,思辨就是全面地、辩证地认识事物,进而发现事物的本质。在生活中,事物的表象丰富而复杂,很难做到一览无余,这自然会影响到对事物本质的确定和结果的判断。为此,我们必须全面把握情况,进而拨开表象,探究事物的真相。比如人生的形式丰富多彩,怎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呢?不同的人当会有不同的回答,我们若拨开浮云,思考身体和心灵的真实需求,那么答案就会变得简单、清晰得多。又比如什么是富有?我们如果只是看到房子、钞票和金银珠宝,那必然目迷五色,只有明确了人生富有的本质,我们才能明白为什么有人富贵而内心贫乏,有人困苦却内心充裕。

思辨的基础是辩证法,而辩证的本质是正反,是矛盾,是对话,是发展,所谓物极必反、祸福相依,有舍方有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条条道路通罗马,光明与阴影等等都是其具体的表现。有辩证思想,我们就能看到事物的全貌和变化,生活中就会少犯错误。反之,若不会思辨,就可能会简单地认识和处理事物,看问题也会绝对、片面。像哭婆婆一事,她的儿子一个卖雨伞,一个扇子,因为片面看问题,晴天也哭,雨天也哭,其实只要从另一侧面思考,哭婆婆就会变成笑婆婆。不辩证思考,我们还往往会说过头话,像“必然”“一定”“绝对”等词语就会挂在我们的嘴边。此外,我们会把没有必然因果关系的事物简单地联系起来,比如说学习勤奋的同学必然成绩优秀等等。

关于思辨,我们还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从不同的层面上对同一个问题展开分析,得出的结论常常是迥异的,因此我们的思考和分析一定要做到层次清楚,条理清晰,结论明白、有力,只有这样,才算是有较强的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