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什么时候交税费:怀素.李阳冰.李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1:57:29
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怀素
怀素传世的书迹较多:计有千字文、清净经、圣母帖、藏真帖、律公帖、脚气帖、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四十二章经等。怀素善以中锋笔纯任气势作大草,如“骤雨旋风,声势满堂”,到“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境界。虽然如是疾速,但怀素却能於通篇飞草之中,极少失误。与众多书家家草法混乱缺漏相比,实在高明得多。是知怀素的狂草,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这确实要归功他从极度苦修中得来。
在草书艺术史上,怀素其人和他的《自叙帖》,从唐代中叶开始,一直为书法爱好者谈论了一千两百多年。怀素,十岁出家为僧,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少时在经禅之暇,就爱好书法,贫穷无纸墨,他为练字种了一万多棵芭蕉,用蕉叶代纸。由于住处触目都是蕉林,因此风趣地把住所称为“绿天庵”。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勤学精研,盘、板都写穿了,写坏了的笔头也很多,埋在一起,名为“笔冢”。
就以上怀素作品加以研究,其风格并非全部相同,大到可分为三种: 一是尚未完全摆脱前人作风的:如圣母、食鱼、苦荀、藏真、诸帖,保留晋法甚多,圣母帖且多有颜真卿作风。二是他自成一家本领作风,如清净经、四十二章经、自叙帖(堪称标准的怀素书)。三是循和平澹的书风,如小草千字文,与其狂肆作风,大异其趣,完全换过一番面目,也可说是他过人之处。
他性情疏放,锐意草书,却无心修禅,更饮酒吃肉,交结名士,与李白、颜真卿等都有交游。以“狂草”名世。唐代文献中有关怀素的记载甚多。“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王公名流也都爱结交这个狂僧。唐任华有诗写道:“狂僧前日动京华,朝骑王公大人马,暮宿王公大人家。谁不造素屏,谁不涂粉壁。粉壁摇晴光,素屏凝晓霜。待君挥洒兮不可弥忘,骏马迎来坐堂中,金盘盛酒竹叶香。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之后始颠狂。”前人评其狂草继承张旭又有新的发展,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
得大篆之圆而弱于骨得小篆之柔而缓于筋:李阳冰
李阳冰早年书法,字画差疏瘦。到大历以后所写诸碑,为暮年所篆,笔法愈见淳劲。李阳冰在唐代以篆学名世,评论者以为,得大篆之圆而弱于骨,得小篆之柔而缓于筋。
自秦李斯以苍颉、史籀之迹,变而新之,特制小篆,历两汉、魏、晋至隋、唐,逾千载,学书者惟真草是攻,而篆学中废。阳冰生于开元,始学李斯《峄山碑》,后见仲尼《吴季札墓志》,精探小学,得其渊源,遍现前人遗迹,以谓未有点画,但偏傍模刻而已。尝叹曰:“天之未丧斯文也,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其以书为已任也如此。当世说者皆倾伏之,以为其格峻,其气壮,其法备,又光大于秦斯矣。赞之曰:“斯去千年,冰生唐时,冰复去矣,后来者谁?后千年有人,谁能待之?后千年无人,篆止于斯!”自阳冰后,虽馀风所激,学者不坠,然未有能企及之者。
李阳冰,字少温,赵郡(今河北省赵县)人,生卒年不详。好古,善属文,他曾为缙云令、当涂令,集贤院学士,晚年为将作少监,韩退之称曰李监是也。令当涂,李白往依之,赠以诗曰:“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吐辞又炳焕,五色罗华星。”
于碑颂是所长人奉金帛请其文:李邕
邕少知名,既冠,见李峤,请假直秘书,未几,奥篇隐帙,了辨如响。峤叹曰:“子且名家!”李邕字泰和,扬州江都人。
父善,有雅行,淹贯古今,不能属辞,故人号“书麓”。善以《文选》讲授诸生,邕能补益其意。峤为内史,与监察御史张廷珪荐邕文高气方直,才任谏诤,乃召拜左推拾遗。五王诛,坐善张柬之,出为南和令,贬富州司户参军事。韦氏平,召拜左台殿中侍御史,弹劾任职,人颇惮之。谯王重福谋反,邕与洛州司马崔日知捕支党,迁户部员外郎。
传世作品有《叶有道先生碑》、《端州石室记》、《麓山寺碑》、《东林寺碑》、《法华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云麾将军李秀碑》。
天宝中,左骁卫兵曹参军柳勣有罪下狱,邕尝遗勣马,故吉温使引邕尝以休咎相语,阴赂遗。宰相李林甫素忌邕,因传以罪。诏刑部员外郎祁顺之、监察御史罗希奭就郡杖杀之时年七十。代宗时,赠祕书监。
邕之文,于碑颂是所长,人奉金帛请其文,前后所受钜万计。邕虽诎不进,而文名天下,时称李北海。卢藏用尝谓:“邕如干将、莫邪,难与争锋,但虞伤缺耳。”后卒如言。杜甫知邕负谤死,作《八哀诗》,读者伤之。邕资豪放,不能治细行,所在贿谢,畋游自肆,终以败云。
李邕书法欣赏【李思训碑】迅疾宕荡用笔爽健
书法欣赏-李思训碑
《李思训碑》也称《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唐开元八年六月立,李邕撰并书法。行书,碑在陕西蒲城县。《李思训碑》用笔爽健,起落劲折,迅疾宕荡。结体欹侧相生,笔势开阔,有造险生奇之妙。书风猛峭健利,刚硬清瘦,骨势洞达。李邕作书,用笔结体,不拘于形质之美,在细微处讲究承接与呼应,具有大胆开拓的精神,在气格上也非同一般,讲究用笔的法度与变化。
李思训碑与《麓山寺碑》书法并列为最优秀者.后人说他一开始学习羲之书,后来开辟了独特的书境.确确实实,值得注目的这个《李思训碑》,一见之下就看出了一方面他那鲜活流动、豪放磊落的风情,另一方面披沥着扎根于魏晋以来传统的书法基础之上的伶俐的感觉。 唐代中期的名家李邕,以其任官之地被称为李北海,自古以来为众多的人所亲近.他在当时能书之名即评价甚高.至今从他遗留下来的行书作品中,还能够窥见其面目《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李邕善诗文,与李白、杜甫、高适等交游.尤长于碑颂,虽贬职在外,官绅及佛寺仍以金帛请其撰书碑颂,一生所写碑志达八百余种。存世碑刻有《李思训碑》、《麓山寺碑》、《法华寺碑》、《李秀碑》、《端州石室记》等。李邕字泰和,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曾官至北海太守,故人称李北海。邕性豪侈不不拘细行,为李林甫所忌,终遭诬陷,被杖杀于郡.杜甫闻李邕负谤死,作《八哀诗》伤之。
行书入碑代表厚重雄健【李思训碑】书法欣赏
书法欣赏【李思训碑】
李邕行书书法,厚重稳实,就艺术格调而言,《李思训碑》在用笔、结构、章法都与《集王圣教序》有着明显的承续关系。《李思训碑》的笔画连接多为厚重的实线,消隐了牵丝连带的笔法。结构重心下移,字形以欹反正,左低右高,错位强烈,超越了《集王圣教序》的体式。《李思训碑》章法平整沉稳,单字造型独立,字字不连,与《集王圣教序》如出一辙。此碑用笔以厚重取胜,在力度控制上以按为主,以提为辅,是李邕对王羲之笔法的改造。按多提少,点画肥厚、字形稳实,整体气息厚重。王羲之的尺牍、《兰亭》及《集王圣教序》,前两者对牵丝的使用时有所见,细腻精致。李邕在继承王系书风的同时,在线条厚度的处理和重心下移方面又出蹊径。
书法作品【李思训碑】
李邕以文才着称於世,尤其长於撰写碑志。此碑用行书写成,可谓碑之变格,书法瘦劲,凛然有势,结字取势纵长,奇宕流畅,其顿挫起伏奕奕动人,顾盼有神,历来与《麓山寺碑》同被人推崇。《李思训碑》的厚重雄健是修正笔力纤弱的良药。书法作品《李思训碑》在结构上穿插避让落落大方。结字以欹反正,右肩明显上抬,但不可一味惯性斜肩。《李思训碑》要注意点画的力度与形态,行笔要一笔到位,不可犹豫。线条以实为主,又有恰当的虚笔做调和。《李思训碑》线条刚直果断,这类线条多用硬毫或兼毫来表现。
书法视频【李思训碑】截图
碑刻书体多用篆、隶、楷,清钱泳说“以行书而书碑者,始于唐太宗之《晋祠铭》,李北海继之”。董其昌曾谓:“余尝谓右军如龙,北海如象,世必有肯余言者”。“右军如龙,北海如象”,已成为评论李邕书法艺术特色的公论。李邕,字泰和,今江苏扬州人,官至北海今山东潍坊太守,故又称“李北海”。《李思训碑》又称《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云麾将军碑》,唐开元八年书,现存陕西蒲城县,共30行,每行70个字,是行书入碑的代表之一,为唐代大书家李邕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