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珠丝杆配合直线导轨:古筝 GuZhen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9:01:55

古筝  GuZheng 
        古筝是古老的民族乐器,结构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 25 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 S163-21,S 代表 S 形岳山,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共同发明,163 代表古筝长度是163 厘米左右,21 代表古筝弦数 21 根。
        筝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 筝的指法:
        筝的指法颇多,右手有托、劈、挑、抹、剔、勾、摇、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颤等。 古筝的传统演奏手法到了近代有了新的突破:
       1953 年赵玉斋先生创作了《庆丰年》,解放了左手,曲调上运用复调的手法,采用了左右手交替和多声部演奏手法,大大丰富了演奏技巧,使古筝的演奏技术得到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1965 年,王昌元成功创作出古筝曲《战台风》,《战台风》的出现,使古筝的演奏的技术、技巧,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结束了古筝只能轻弹慢揉的时代,此曲中的扫摇四点、密摇、扣摇、刮奏及使用无效区的无规律噪音来制造台风效果等技法,都是创新技法,提高且丰富了筝的表现能力。
        70 年代,赵曼琴在演奏实践中,创造使用了双弦过渡滑音、和弦长音、快拨及 1/5 泛音等新技巧。并突破传统的八度对称模式,创立了由轮指、弹轮、弹摇等几十种新指序构成的“快速指序技法体系”,使筝不须改变定弦即可单手演奏五声、七声及变化音阶的快速旋律,为筝由色彩乐器进入常奏乐器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代表作品有《打虎上山》、《井冈山上太阳红》等。
        90 年代以来,古筝创作迎来了百花争艳的春天。《黔中赋》的演奏以运用扎桩摇和悬桩摇的交替手法而成为亮点;在这时期中,作曲家们参与筝曲创作,增强了创新力度,他们突破传统五声性调式的局限,吸收了日本琉球调式、都节调式的色彩,借鉴了梅西安人工调式的经验,自行设计了许多新的调式,甚至创造了全新的“下方小三度加上方小二度”的调式色彩,每个八度分为三个环节,每个环节是一个大三度音程,在每个环节上都可以演奏同主音大小调的调式。
        新的调式色彩和多调性连环叠置的定弦方法,促进了演奏技法的变革。如《幻想曲》(王建民曲)、《箜篌引》(庄曜曲)、《溟山》(王中山曲) 等。在这些筝曲的定弦中,就为转调准备了条件。不同音区还采用不同音列,使不同音区演奏不同的调式色彩成为可能,既有对传统调式色彩的偏离,又有对传统调式色彩的回归。音程的变化又为新的音乐语言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筝的音域:
  古筝与古琴相同,都是按五声音阶的音列即宫、商、角、徵、羽,1 2 3 5 6 顺序定弦的乐器。目前普遍使用的 21 弦 S 型筝的音域包括四个八度,比传统的 16 弦筝整整扩大了一个八度,从大字组的 D 到小字三组的 d3。
        弦数的增加对古筝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古筝音域因此而得到极大拓宽。现在通用的二十一弦古筝音域达四个八度。宽广的音域使得和声运用的限制大为减少,同时促进了双手和声技巧的发展,使复杂的大型作品出现成为可能。在筝上,不加按音的空弦音,称为散音。二十一弦筝的散音音域有四个八度。如果加上在最高散音上按音所发出的小三度,则实际音域为四个八度零小三度。 筝的定弦:
        筝的定弦是宫、商、角、徵、羽,即 1 2 3 5 6  五声音阶定弦,二十一弦筝 D 调的定弦是:
        一般把第一弦(最低音)定作 D,第一弦就是D调的 “1” 音,定弦时五声音阶的排列顺序必然是 “12356”,于是第二弦则为 “2”。,第二十一弦一般定 "a" 音高为 440-442 音分 (常为红色或绿色)称为标准音,是首调的 5 音。简谱首调的音阶排列是:  古筝的和弦及分解和弦:
        在筝上同时弹奏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这组音的结合就是和弦。
        将和弦中各音由低而高或由高而低很快地分散弹奏,就是琶音 (分解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