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密封闸阀设计标准:千年豫商的财富传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50:30
千年豫商的财富传奇 发布时间: 2006-8-31 16:49:17 被阅览数: 3 次 来源:首届豫商大会官网
作为中华民族商业、商人的发源地,豫商曾经叱咤风云,在中华民族商业发展历史上写下过重笔浓彩。
从商业始祖王亥到中国商圣范蠡,从商人祖师白圭到儒商鼻祖子贡,从爱国商人子产到一代“情商”吕不韦,从理财家桑弘羊、实业家卜式,到兴盛400余年的康百万庄园……
幽幽千古,连绵不绝。千年豫商,岁月轮回。
在这里,选取八位豫商,既是为了纪念,也是为了在这洋溢激情、充满商机的全新时代,鼓舞新豫商书写新的财富传奇!
王亥:“服牛”易货的商业始祖
生卒:公元前16世纪,具体不详
籍贯:今河南商丘
贡献:中华民族第一个商人、中华民族的商业始祖
据考证,商人(或商业)的“商”,最初是个原始部落的名字,其部落位于今河南商丘的南部地区,其部落始祖名叫契。因契跟随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此。契的第十代孙名叫王亥。
据《世本•作篇》记载:“相土作乘马,亥作服牛。”“乘马”是指商族始祖相土驯服了马以“致远”,“服牛”是指王亥驯服了牛,用牛拉车以“引重”。从贸易的角度看,更需要的是“服牛”以装载货物,实现商品交换中货物的流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使商部落很快强大起来,他们生产的东西有了过剩,王亥就领着商族人,赶着牛车,载着货物到外部落去搞交易,这些从事货物交易的商族人,被外部落的人们称为“商族人”或“商人”。
简评:
“商人”这一名词便源于此,一直沿袭至今。因此,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赶着牛车经商的商族人是王亥。王亥,也成为中国第一商人,乃至世界第一商人。商丘也成了中国“商族”、“商人”、“商业”的发源地。
子贡:政商结合的儒商鼻祖
生卒: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
籍贯:今河南浚县(春秋时卫国)
贡献:首开纵横家之先河;经商致富,成为儒商始祖;极力推崇儒学,使孔子名扬天下
子贡,姓端木,名赐,他在成为孔子弟子以前,经商曹、鲁间,富至千金。17岁拜师孔子,深得孔子学说真谛和儒家思想精髓,成为孔门高徒,因思路敏捷,博学强记,能言善辩,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
他不仅为传播儒家学说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开创了战国纵横家之先河,还投身商海,成为中华儒商第一人。《史记•货殖列传》将他列为富翁排行榜第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儒学出身经商致富的商界奇才。
子贡对孔子也是非常尊敬的,商人的趋利性并没有改变子贡对真知与道德的追求。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子贡始终伴随在他身边,一伴就是十几年。
旧时,商人们流行在自己的店铺店堂内悬挂“陶朱事业,端木生涯”八个大字。
简评:
子贡高人一筹的地方,就是他成功地将政商结合为一体,借孔子的政治出游,大搞商业活动。2000多年后的今天,政商互动显得同样重要。
弦高:12头牛救国的爱国商人
生卒:春秋时期,具体不详
籍贯:今河南新郑
贡献: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爱国止战的商人
公元前627年,秦穆公任命孟明视为大将,统率300辆兵车,对郑国发动突袭。
然而这在当时有极大的困难,秦国到郑国路途遥远,且多有险阻,急行军也要30天以上,不可能完全保密。果然,秦国军队到了距郑国还有80公里的滑国(今河南偃师)时,忽然有人拦住去路,说自己是郑国派来的使臣,要求见秦国主将。
孟明视大吃一惊,亲自接见了那位自称郑国使臣的人。使臣说:“我们国君听说贵国将士要路过敝国,特派我前来犒师劳军。”接着,使臣便献上一车熟牛皮和12头肥牛。
使臣走后,秦军主帅以为郑国已有防备,便退兵而去。
那使臣就是弦高。
其实,弦高根本不是什么郑国使臣,只是郑国的一个商人,赶了牛群到洛阳去做生意,正好路遇秦军。他看出了秦军的来意,要向郑国报告已经来不及了,就急中生智,冒充郑国使臣,拯救了自己的国家。
简评:
关于弦高,历史留给我们的只有这一个故事。仅凭一个故事去了解一个人,显然不够全面。但可以肯定的是,弦高是一位爱国商人,而后世的商家也一直因此尊他为中国第一爱国商人。
计然:计定天下策富商海
生卒:约公元前5世纪
籍贯:今河南民权
贡献: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著有《万物录》13卷
计然,一名计研,又名计倪。原姓辛,名文子,先祖为晋国公子。
据说,春秋战国时期名臣范蠡成功地辅佐勾践灭吴称霸后,急流勇退,弃官从商,并成功地赚取巨资。当时即有人四处打听陶朱公的发财之路,了解到原来范蠡的经商之术是其老师计然传授的,于是就去向计然请教。
而范蠡经商成功后,第一件事就是答谢恩师。他集毕生之智慧,汲取恩师计然之精华,撰写了一本书——《范子计然》。因为正是得益于计然的辅佐,越王才得以灭吴而称霸,所以这本书历来被称为兵书。但正如《孙子兵法》一样,《范子计然》也完全可以被视为一部商业奇书。
有人甚至说这是一部中国历代商人秘而不宣、用而不言的经营奇书。据说,红顶商人胡雪岩发迹前就曾到处查询这本书,后来终于弄到一部,并最终凭借此书,几经奋斗,竟至富甲天下。
简评:
勾践是乱世枭雄,范蠡是国之精英,胡雪岩是一代巨富,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验证了“计然之策”的有效性:用之于国则国富,用之于家则家殷。无论如何,对于生活在21世纪商业社会的我们来说,“计然之策”都是值得认真研读的。
子产:恪守中国的“汉谟拉比法典”
生卒:公元前582~公元前522年
籍贯:今河南新郑
贡献:坚决执行中国第一部保护商家利益的法典——《质誓》,使郑国商业达到鼎盛
子产,名侨,又名子美。他是郑穆公的孙子。
“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丐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子产这段保护商人利益的名言,与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刻于石柱上关于维护私有财产制度的《汉谟拉比法典》一样,是现代人研究市场经济法制化的重要史证。
在子产执政的26年间,郑国以“大治”被国人称颂、诸侯宾服。但官至郑国宰相的子产去世时,却连棺材也买不起。郑国的百姓闻讯后,纷纷捐献珠宝首饰,但子产的儿子遵从父亲遗愿,拒绝了百姓的好意。于是,人们把金银财宝扔进了子产封邑的一条河里,以纪念子产。这就是关于郑州金水河的动人传说。
简评:
中国商界历来有“子产为相,市不豫贾”的美谈,就是说有像子产这样的人为相,市场上就会有公平交易,不会有欺诈行为。子产留下的不仅仅是旅游开发上的资源,他注重保护商家利益的做法本身,也是一种启迪。
范蠡:由名臣到巨商的“道商”始祖
生卒:约公元前518年~公元前445年
籍贯:今河南南阳
贡献:春秋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大商人,被后世尊为“商圣”
一代名将范蠡,22年的呕心沥血终于辅佐越王勾践成就霸业。在功成名就之后,范蠡急流勇退,乘舟浮海到达齐国海滨,从事耕作,围海煮盐,捕鱼养殖。经过苦心经营,终积资达数十万,名声远扬。这时,齐人发现了他的才能,又请他出任齐相。三年后,他归还相印,散尽家财,赠送亲友和乡邻,又悄悄离开了海滨,到陶地定居,重新经商,又拥资产千万。
由名相到巨商,范蠡的一生无疑是个传奇,后人在记住他灭吴的计谋功业,还有和西施浪漫瓜葛的同时,也记住了他的商业天才。在秦汉时代,人们把那些巨富们称为“陶朱公”,范蠡的名字已成为财富的象征。
范蠡在拥有财富的同时,更拥有一份道家的智慧。如果说子贡是儒商始祖的话,那范蠡就算得上道商的始祖了。
简评:
做官、种田、经商,范蠡样样都能成功。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有文化。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对他如是评价:“富好行其德者也。”
白圭:“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鼻祖
生卒:公元前370年~公元前300年
籍贯:今河南洛阳
贡献:以擅长经商而名满天下,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称白圭被天下称之为“治生祖”,即经营民生之鼻祖。
白圭说自己经商犹如孙吴用兵、商鞅行法。主张用“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办法贸易致富。遇到丰年,收买谷物,卖出丝漆;遇到荒年,卖出粮食,购进帛絮。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思想,是白圭对中国商业发展的最大贡献,也是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里较为推崇的出奇制胜的重要策略。虽然道理看似浅显,但依然是今天商业思想体系里最基本的理论。
在证券市场的资本运作中,普遍观点认为,应该把“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来运用。面对变幻莫测、纷繁杂乱的市场行情,股民们应该多用这种方式去思考问题,保持对各种预言的警惕,并努力在别人贪婪的时候谨慎一些,而在别人恐惧的时候大胆一些。这样就能够降低风险,并提高成功的几率。
简评:
现代商业流通更要预测市场前景,正确的“取与观”是商业成功的一大要诀。当然,商祖白圭的其他经济思想也同样值得今天的中国商人们特别是新时代的豫商们学习与借鉴。
桑弘羊:从巩义走出的西汉财政部长
生卒:公元前152~公元前80年
籍贯:今河南洛阳
贡献:西汉时期著名的理财家和经济改革家
出身商人家庭。据考察,出生地在今河南省巩义市鲁庄镇桑家沟。桑弘羊13岁进入京城长安,历任侍中、大农令(后改称大司农)、搜粟都尉、御史大夫等。
桑弘羊的经济思想非常丰富,曾被历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改革家等视为“富国名臣”。他不仅是理财家、改革家、思想家,而且是杰出商人的代表:出身于洛阳的商贾之家,在大力使中国经济制度化和正规化的过程中,桑弘羊是领导这项活动的幕后天才人物。
在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召开的盐铁会议上,他舌战群儒,坚持汉武帝以来实行的盐铁官营等财政经济政策。其部分言论被后人整理为著名的《盐铁论》一书。
然而,就在盐铁会议的第二年,汉朝皇族内部发生了一次争夺帝位的斗争,史称“燕王之变”,桑弘羊因此受到牵连,被当时主管朝政的霍光处死。
简评:
桑弘羊是几千年中国封建王朝史中最耀眼的一颗经济明星,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经济、商业方面的天才。但作为一代商业天才、一代财政名臣,在大背景转变、社会转型之际,由于背上居功自傲的沉重包袱而最终被历史抛弃,也是莫大的历史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