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避雷针厂家:高中生物复习答疑(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54:39
生物疑难问题 2007-03-28 22:36:10 阅读87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301.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生物经秋水仙素处理加倍后,形成的四倍体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什么?比值为多少?求比值有没有简单方法?
答:①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生物经秋水仙素处理加倍后,形成基因型为AAaa的四倍体。②基因型为AAaa的四倍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解题方法为:从左到右,第一个基因“A”所在染色体分别与后面“A、a、a”基因所在染色体结合为AA、Aa、Aa;同样,第二“A” 所在染色体分别与后面的“a、a”结合为Aa、Aa;第三“a”分别与后面一个“a” 结合为aa。因此三种配子及其比例AA∶Aa∶ aa=1∶4∶1。
302.在非洲人群中,设10000个人中有4个人患囊性纤维原癌,该病为常染色体遗传。一对健康夫妇生有一患病的孩子,此后,该妇女与另一健康男子再婚。则他们的孩子患此病的概率是多少?
答:
解法一:
①由“患囊性纤维原癌常染色体遗传。一对健康夫妇生有一患病的孩子”。可知该妇女基因型一定为杂合(Aa)。
②在非洲人群中若每10000个人中有4个人患囊性纤维原癌,令一个男子健康人为杂合的机率为“χ”,则有(1/4)χ=(4/10000),求得χ=1/25。
③该妇女与另一健康男子再婚,则有:
Aa  × (1/25)Aa  → (1/4) × (1/25)aa = (1/200)aa
解法二:
①由“患囊性纤维原癌常染色体遗传。一对健康夫妇生有一患病的孩子”。可知该妇女基因型一定为杂合(Aa)。
②根据“遗传平衡”求人群中表现正常个体是杂合体(Aa)的机率:(p+q)2=p2+2pq+q2;且p+q=1。可得,q2=aa=(4/10000)=1/2500,即q=a=1/50,p=A=1-q=49/50;2pq= Aa=2×(1/50)×(49/50)=(98/2500)≈1/25。
③该妇女与另一健康男子再婚,则有:
Aa  × (1/25)Aa  → (1/4) × (1/25)aa = (1/200)aa
303.两个具有两对相对性状(完全显性,独立遗传)的纯合子杂交,其子二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新类型可能占新类型总数的(    )
A.1或2      B.2或3      C.2或4      D.1或4
1.1/2   2.1/3   3.1/4   4.1/5
答:选“C”。因为:
①把握三个要害:“独立遗传”、“稳定遗传”、“新类型”。
②稳定遗传:只有纯合体才能稳定遗传。
③新类型:是指亲代,非子一代。
④两个具有两对相对性状(完全显性,独立遗传)的纯合子杂交:有两种情况:
即“双显 × 双隐→?”         或          “一显一隐 × 一隐一显→?”
⑤子二代的4种表现型,即双显性∶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9∶3∶3∶1。子二代有4种纯合体,即双显性∶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1∶1∶1∶1。
⑥若双亲是“双显×双隐→?”,则“子二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新类型可能占新类型总数”是:(一显一隐纯合 + 一隐一显纯合)/(一显一隐 + 一隐一显)=(1+1)/(3+3)=1/3。
⑦若双亲是“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则“子二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新类型可能占新类型总数”是:(双显纯 + 双隐纯)/(双显 + 双隐)=(1+1)/(9+1)=1/5。
304.甲、乙两桶各含有D和d的两色彩球,模拟的是(    )
A.F2等位基因分离进入两个配子    B.F1等位基因分离进入两个配子
C.F1基因型                      D.F2基因型
答:选“B”。因为F1(Dd)可产生雌、雄各两种配子(D、d)。
305.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模拟的是(    )
A.F1产生的配子              B.亲本产生的配子
C.亲本配子结合              D.F1配子的随机结合
答:选“D”。因为,F1两种雌、雄配子等概率( )重复取样,随机均等受精。
306.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答:人类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型通常写成:核型46,XX(或XY)。染色体组型的分析方法是:
(1)显微摄影得中期染色体的放大照片;(2)将每个染色体照片剪下来;(3)把形状、大小、结构相似的染色体配成22对,剩下一条大小在C组的6号与7号之间的X染色体,一条在G组的两条染色单体并拢的Y染色体;(4)依染色体大小和着丝粒位置将其循序编号,并分成7组;(5)将7组染色体排成4列(A组和B组在第1列,C组在第2列,D组和E组在第3列,F组和G组以及XY在第4列)。
307.“基因结构中,启动子、终止子包括在非编码区”的认识是否正确?
答:是正确的。因为,启动于是基因结构中位于编码区上游的核苷酸序列,是RNA聚合酶结合位点,能够准确地识别转录的起始点并开始转录,有调控遗传信息表达的作用。终止子位于DNA上,确切地说是属于非编码区下游的核苷酸序列。它特殊的碱基排列顺序能够阻碍RNA聚合酶的移动,并使其从DNA模板链上脱离下来,从而使转录工作结束。
308.细胞质基因或细菌染色体中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不叫等位基因?
答:①等位基因必须满足三个条件: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同一位点;c.控制相对性状。特别是控制相对性状(如基因A和a);而A和A、a和a不属于等位基因,属于同一基因(或相同基因)。②注意:细菌没有染色体,其DNA是裸DNA(无组蛋白与其结合);同样细胞质中无染色体,其线粒体、叶绿体以及质粒,虽然含有DNA,也是裸DNA(无组蛋白与其结合)。③综上,等位基因是针对有“同源染色体的DNA上的基因”而言的。细胞质基因或细菌核区中不存在等位基因。
309.基因治疗主要是对有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请问这句话对不对?
答:“基因治疗主要是对有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这句话不对。因为,基因治疗主要是对有基因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是修复“基因”而不是修复“细胞”。
310.什么是基因探针?基因探针检测是怎么进行的?
答:①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必须使用基因探针才能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②基因探针: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等标记的单链DNA分子。③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等标记的单链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的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④DNA分子杂交:是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两种生物的DNA分子的单链放在一起,如果这两个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那么互补的碱基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在没有互补的碱基序列的部分,仍然是两条游离的单链。形成杂合双链区部位越多,说明这两种生物间亲缘关系越近。
311.一个操纵子(如乳糖操纵子)的几个结构基因是属于一个基因吗?调节基因能编码蛋白质为什么没有列入编码区?
答:一个操纵子(如乳糖操纵子)的几个结构基因不属于一个基因,调节基因能编码蛋白质没有列入编码区。因为:
①一个典型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都有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只是原核生物的编码区无外显子与内含子的概念,是连续的。在非典型基因结构中可无非编码区,如人工合成的基因以及原核细胞的某些基因结构,如“ 一个操纵子 = 一组相邻的结构基因 + 启动子 + 调节基因 + 操作子”,其中的“各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就无非编码区。
②操纵子是原核生物的基因在转录水平上进行调控的一个功能单位,在功能上是一个整体。因此,一个操纵子(如乳糖操纵子)的几个结构基因不是一个基因,是多个基因。调节基因就是一个基因,能编码蛋白质。结构基因中的各基因也一样能各自编码蛋白质。只是结构基因中的各基因的转录与启动子、调节基因的产物有关。
③ 操纵基因与基因:1961年,雅克布和莫诺提出了操纵子的概念,揭示了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规律。在他们提出的乳糖操纵子模型中,将基因分为结构基因、调节基因、启动子和所谓的“操纵基因”。显然,“操纵基因”的概念是与顺反子学说相悖的。因为这个所谓的“基因”并不编码蛋白质。随着重组DNA技术和DNA序列分析技术的进展,人们发现所谓“操纵基因”只有20余个碱基。鉴于上述原因,遗传学家特别是分子遗传学家陆续抛弃了“操纵基因”的说法,将它们称为操作子。根据目前人们的认识,基因的含义是能够表达和产生基因产物(蛋白质或RNA)的DNA序列。根据产物的类别,可以将基因分为蛋白质基因和RNA基因(rRNA基因和tRNA基因)两大类;根据产物的功能可以分为结构基因(产生酶和不直接影响其他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和调节基因(产生阻抑蛋白质或转录激活因子)两大类。
312.一个基因是决定一种蛋白质吗?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蛋白质种类是三万种左右吗?
答:“一个基因是决定一种蛋白质,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蛋白质种类是三万种左右”可视为正确。因为,结合中学教材和教参可知:一般来说,特定的基因有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控制特定的蛋白质合成。人类的基因大约只有3万种左右,则人类型的蛋白质种类有三万种左右。
313.据人类基因组的研究新成果,人类的基因大约有3万种左右,请问这三万种基因是如何决定上亿种蛋白质的(如抗体就有上百万种之多)?
答:一般说,真核细胞结构基因都是由外显子和内含子组成,但是,外显子和内含子的关系并不是完全固定不变的,有时同一条DNA链上的某一段DNA序列,当它作为编码某多肽链的基因时是外显子,而作为编码另一多肽链的基因时,则是内含子,结果是同一基因可以同时转录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mRNA。另外,《遗传分析导论》P204有这么一段话“原始转录物的加工在基因表达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移去内含子,使RNA结构更趋稳定。可以设想位于DNA分子和原始转录物上的内含子,即间隔序列,对转录和转录物的加工是有调控作用的。这种调控不仅表现于对转录和加工速率的调节和控制,还表现在对编码的蛋白质结构的控制,即由于剪接加工过程的不同,使一个基因可以产生多种mRNA,编码多种蛋白质。” 结合课外资料可知,真核生物的一个基因可以编码多个蛋白质。因此,人类的基因大约有3万种左右,这三万种基因是可以决定上亿种蛋白质的。
314.什么是细菌质粒?
答:质粒是核区或染色体外能够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单位,包括真核生物的细胞器和细菌细胞质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现在习惯上用来专指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等生物中核区以外或染色体以外的DNA分子。在基因工程中质粒常被用做基因的运载体。目前,已发现有质粒的细菌有几百种,已知的绝大多数的细菌质粒都是闭合环状DNA分子。细菌质粒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较小,约为细菌染色体的0.5%~3%。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大致上可以把质粒分成大小两类:较大一类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0000000以上,较小一类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000000以下(少数质粒的相对分子质量介于两者之间)。每个细胞中的质粒数主要决定于质粒本身的复制特性。按照复制性质,可以把质粒分为两类:一类是严紧型质粒,当细胞染色体复制一次时,质粒也复制一次,每个细胞内只有1~2个质粒;另一类是松弛型质粒,当染色体复制停止后仍然能继续复制,每一个细胞内一般有20个左右质粒。一般分子量较大的质粒属严紧型。分子量较小的质粒属松弛型。质粒的复制有时和它们的宿主细胞有关,某些质粒在大肠杆菌内的复制属严紧型,而在变形杆菌内则属松弛型。在基因工程中,常用人工构建的质粒作为载体。人工构建的质粒可以集多种有用的特征于一体,如含多种单一酶切位点、抗生素耐药性等。
315.能谈谈遗传图解的多种写发吗?
答:①不管是杂交或自交或测交或正(反)交或回交,绘遗传图解的方法都有“棋盘法”和“分枝法”之分。②棋盘法是用表格来体现雌、雄配子或雌、雄个体随机均等结合的方式及其结果。这是一种比较原始且易理解的表示方法。其缺点是研究基因对数(尤其是等基因对数)多时显得繁琐。教材上关于《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图解释就属于棋盘法,对于初学者来说浅显易懂。③分枝法又名“树枝法”,其依据是“相同基因控同一性状,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随机自由组合或雌与雄个体基因交流的随机均等性”。因此可用此法来表示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基因型的种类和比例,以及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以及雌雄结合类型及其结果预测。其优点是形象和直观。教材上关于《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中也有实例展示此法。
316.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中为什么灭活的S型有毒菌能使无毒的活R菌发生转化?死了的DNA还有用吗?
答:① 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中”,“灭活的S型菌能使无毒的活R菌发生转化成S型有毒菌”。② 虽然“S型”活菌被杀死(荚膜失去毒性),但其DNA分子结构没有被破坏,仍然在遗传上起作用。实质上是“灭活的S型菌的DNA”控制合成了有毒性的“S型菌”,从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316.细菌的DNA内互补碱基含量为何并不相等?
答:①只要是双链DNA分子,其互补碱基含量一定相等;②双链DNA分子的单链中,其互补碱基含量一般不相等;③在单链DNA分子中,其互补碱基含量一般不相等;④细菌的DNA有两种情况:单链DNA和双链DNA。如果某生物DNA内互补碱基含量不相等有话,则该生物一定是单链DNA生物。
317.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的三个组成部位是怎么相联系的?
答: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的三个组成部位是这样联系有:脱氧核糖在中间,其与含“N”碱基通过化学键连接时脱去一分子水,与磷酸通过化学键连接时也脱去一分子水。如图所示:
318.孟德尔中用的豌豆种皮颜色只受一对基因控制吗?难道子叶的颜色不影响吗?
答:“种皮颜色”、“子叶的颜色”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二者无直接影响。但肉眼观察一粒豌豆种子时,二者整体颜色可能有影响。
319.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的灰身蝇和黑身蝇杂交,F1全为灰身。让F1自由交配产生F2,将F2中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和黑身的比例为(    )
A.1:1      B.2:1      C.3:1      D.5:1
答:应该是“8∶1”。因为:
①依题意,F2中的灰身果蝇为:(1/3)AA、(2/3)Aa。
②将F2中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由交配,有以下交配形式:
 
雌性
雄性
 
(1/3)AA
 
(2/3)Aa
 
(1/3)AA
 
(1/9)A
 
(2/9)A
 
(2/3)Aa
 
(2/9)A
 
(3/9)A  +(1/9)aa
③灰身∶黑身
=[(1/9)A  +(2/9)A  +(2/9)A  +(3/9)A ] ∶[(1/9)aa]= (8/9)A ∶(1/9)aa
=8∶1。
④注意,“自由交配≠自交”。当把F2中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交”时,灰身∶黑身=5∶1。
320.将下列植物由低等到高等排列(    )
1.肾蕨    2.水稻    3.海带    4.马尾松    5.葫芦藓
A.1、2、3、4、5     B.2、3、4、5、1
C.2、3、1、4、5     D.5、3、1、2、4
答:无正确答案。应该是:“3.海带(藻类植物)→5.葫芦藓(苔藓植物)→1.肾蕨(蕨类植物)→4.马尾松(裸子植物)→2.水稻(种子植物)”。
六、微生物与发酵工程(015疑)
321.关于微生物的叙述“只有当环境中存在某种物质时酶活性的调节才能进行”这句话什么为什么错?是酶活性的调节?
答:关于微生物的叙述“只有当环境中存在某种物质时酶活性的调节才能进行”这句话是错的。因为,微生物代谢的调节包括“酶合成的调节(有组成酶和诱导酶两类)”与“酶活性的调节” 具体表现在:
①酶活性的调节:微生物通过改变已有酶的催化活性来调节代谢的速率主要原因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与酶结合,致使酶的结构产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当代谢产物与酶脱离时,酶结构便会复原,又恢复原有的活性。这里的物质是微生物自身代谢所产生,不是外源的。
②诱导酶的调节:“当环境中存在某种物质时”才能合成的酶属于诱导酶,是酶合成调节的一个方面。这里的物质是外源的,不是自身代谢所产生。
322.加酶洗衣粉是酶制剂么?
答:加酶洗衣粉属于酶制剂。因为,酶制剂是指含有酶的制品,可以分为液体和固体两大类。例如,治疗某些胃病的胃蛋白酶液,就是液体的酶制剂;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等,就是固体的酶制剂。
323.连续培养法为什么只用于酒精、丙酮、丁醇的生产,酒精是次级代谢产物吗?为提高产量哪一期收获好?氨基酸生产中按理应该在稳定期产量高,你说对吗?
答:①“酒精、丙酮、丁醇”等可进行连续培养,不是“只用于”。②“酒精”属于次级代谢产物。③提高产量稳定期收获好是对的。④氨基酸属于初级代谢产物,氨基酸生产中在稳定期产量高是对的。
324.微生物产生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最佳时期是(    )
A.对数期、稳定期               B.调整期、稳定期
C.稳定期 、稳定期              D.调整期、对数期
答:选“A”。①“微生物产生初级代谢产物”产生于生长全过程,而生长、繁殖和代谢最旺盛的时期是对数期,因此,“微生物产生初级代谢产物”最佳时期是对数期。②“次级代谢产物”产生于生长后期,在稳定期其积累达到最多,因此,“微生物产生次级代谢产物”的最佳时期是稳定期。
325.硝化细菌能把NH3氧化为植物生命活动需要的部分氮源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对!因为,①硝化细菌能把“NH3氧化成亚硝酸或硝酸”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用于将无机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②硝酸根离子能为植物提供“部分氮源”,进一步用于合成自身物质(如部分含氮有机物)。③题干中“植物生命活动”并没有强调所有生命活动,这是对的;题干中“部分氮源”并没有说是所有氮源,这也是可以的。植物对“氮”的来源,根本上来自环境中“含氮离子”。
326.“伊红-美蓝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的哪一种?属于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中的哪一种?
答:①根据物理性质不同:包括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②根据培养基的化学成分不同:包括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③根据培养基用途不同: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④“伊红-美蓝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鉴别用)、合成培养基(用化学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制成)。
327.什么是泛氧呼吸异养型?
答:“泛氧呼吸”就是厌氧呼吸,即无氧呼吸。“异养型”就是只能利用现成有机物,不能直接将无机物合成为自身有机物。
328.“酶活性的人工调节中,控制生产条件是惟一的手段”请问这句话是正确的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因为,微生物代谢的人工调节可以是改变微生物的遗传特性(如诱发基因突变),或控制生产过程的各种条件等。
329.在选择培养基中加入伊红-美蓝,可以与大肠杆菌的有机酸发生反应,用以鉴别大肠杆菌。请问这是怎么反应的?只加碱性染料“美蓝”为什么不行呢?
答:①伊红是一种红色的酸性染料,并带荧光。②美蓝是一种深蓝色碱性染料。③“伊红-美蓝”能与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有机酸”结合成络合物而呈现深紫色。单独的美蓝却不能与之结合成络合物而不显深紫色。
330.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一般是在时期产生的。我们教师的答案是调整期。我的理解是初级代谢产物在微生物的一生中都产生。调整期是针对群体生长而言的;论数目,这一时期是最少的。所以我认为,本题的答案应为对数期和稳定期。请问邱老师,本题的答案是什么?我的理解错在哪里?
答:确实有这么一道填空题。此题很显然不太严格,因为:①“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在调整期开始产生,并为自身生长、繁殖等所必须。②“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在生长全过程都产生。③“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既然是自身生长、繁殖所必须的,而对数期生长、繁殖是最快的,产生也应该是最多的。④我认为教材上这道题可这样理解: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开始”是在调整期产生的;或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产生量最多的时期是在对数期;或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在生长繁殖的全过程都产生。
331.请问蘑菇、木耳是否属于微生物?
答:①微生物包括: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即除植物和动物外的生物。②微生物通常较小,但也有些大型真菌(如蘑菇、木耳)属于微生物。
332.酵母菌在发酵时,处于稳定期的细胞其细胞核的代谢活跃,这句话是否正确?
答:①细胞核的代谢活跃的细胞,其生长快,繁殖能力强,新陈代谢旺盛。处于稳定期的细胞,由于空间、营养、生存环境恶化的限制,出生率几乎等于死亡率,与对数期相比,细胞核的代谢活跃度大降低,但比衰退期强。②题中关于“处于稳定期的细胞其细胞核的代谢活跃”缺乏比较对象,故此句话应该是正确的。
333.看到一道题中说细菌的DNA是环状结构,是不是都是环状的?是环状的双链还是单链?例如噬菌体?
答:① 细菌核区内的DNA是大型环状单链或双链结构;细菌质粒DNA是小型环状双链结构。② 噬菌体是细菌病毒,且是双链DNA病毒。③ 不管是细菌核区内的DNA还是细菌质粒DNA都是裸DNA(没有组蛋白与期结合)。④ 拓展:线粒体和叶绿体DNA也是环状裸DNA,具有半自主性(能够自我复制),能控制某些生物性状。
334.组成酶是微生物细胞中一直存在的酶吗?诱导酶的合成取决于什么?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和乳糖的酶分别是什么?
答:组成酶是微生物细胞内一直存在的酶,它们的合成只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诱导酶的合成也受遗传物质的控制,但前提条件是“环境中存在某种物质的情况下”才能合成。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的酶是“组成酶”。大肠杆菌分解乳糖的乳糖酶是“诱导酶”。
335.死的生物体能培养出细菌吗?如果配成富含必要元素的培养基呢?为什么非要用活的生物体呢?
答:这要根据细菌的营养类型而定。①根据细菌所需要的能源、碳源的不同,可将细菌的营养类型分为以下四大类:
光能自养细菌:这类细菌是利用光作为生活所需要的能源,利用CO2作为碳源,以无机物作为供氢体以还原CO2合成细胞的有机物,例如红硫细菌、绿硫细菌等,它们细胞内都含有光合色素,它们完全可以在无机的环境中生长。细菌的光合作用与高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相似,所不同的是高等绿色植物以水作为CO2的还原剂,同时放出氧;而光合细菌则是从H2S、Na2S2O3等无机硫化物中得到氢还原CO2,并析出硫。
光能异养细菌:这类细菌利用光作为能源,利用有机物作为供氢体还原CO2合成细胞有机物。如红螺细菌能利用异丙醇作为供氢体进行光合作用,并积累丙酮。
化能自养细菌:这类细菌的能源来自无机物氧化所产生的化学能,碳源是CO2(或碳酸盐)。它们可以在完全无机的环境中生长发育,如硫细菌、铁细菌、硝化细菌、氢细菌等。其中硝化细菌和硫细菌的代谢过程如下:硝化细菌、硫细菌就是利用上述反应中释放的能量来合成有机物的。
化能异养细菌:这是绝大多数细菌的营养类型。这类细菌所需要的能源来自有机物氧化产生的化学能,它们的碳源也主要是有机物,如淀粉、纤维素、葡萄糖、有机酸等。因此有机碳化物对这类细菌来说既是碳源也是能源。化能异养细菌又可分为腐生和寄生两类,在腐生和寄生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既可腐生又可寄生的中间类型,称为兼性腐生或兼性寄生。
②腐生菌可用死的生物体培养,也可用人工配制的能满足细菌生长对营养等条件需要的培养基培养。③寄生菌用特定的活的生物体培养。
七、实验实习和研究性学习(01疑)
336.高三研究性课题如何做?
答: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实习活动和调查研究)呢?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研究性课题有:①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②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③收集有关生物工程产业发展的信息,并做交流报告;④调查生物工程制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并写出交流报告。
高考生物学科试题体现“考改支持并促进新课改”的思想,高考生物学科试题渗透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可以预计研究性学习对高考的介入程度正在逐年增加。对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测试基本科学探究能力,如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等,及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和处理方法等。实施研究性学习,要制订好相应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又称课题研究计划)就像一张建筑用的“施工蓝图”。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尽量孤立因素和固定条件,一般都是强调在实验中只改变一个因素。在进行实验和观测时,要聚精会神地密切注视全部细节,并且尽可能详尽地做好观察记录,这是一条基本原则。研究者在评价和整理一个实验结果时,必须以实验给出的事实材料为客观基础,切忌受主观偏见的影响。
八、生物与环境(049疑)
337.《生物与环境》这章在高考中占的比例大吗?
答:高中生物中的《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与进化》、《生物与环境》三大内容所占比例和范围较大较多,是重点章节。其中《生物与环境》内容又与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关系密切,因此,都应引起高度重视。但也不能忽视其他章节的复习,因为,理科综合中,生物题量少,一个题往往涉及多个考点和知识点,学科内综合性很强,要特别注重基本知识的再认识,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
338.关于“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的实验。观察植物在SO2浓度为28mg/m3环境下的影响,下列说法中,与实验不符的是(    )
A.实验前植物幼苗需要阳光照射
B.植物叶片首先受害的是老叶
C.植物受害程度与植物接触二氧化硫的时间成正比
D.植物受害程度与玻璃罩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成反比
答:选“B”。因为,①二氧化硫→叶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实验要保证叶片气孔是开放的,则要使其水分充足,放在阳光照射或向阳的地方。②植物叶片受害与叶龄的关系:成熟叶(最敏感)>老叶>幼叶(抗性最强)。③当二氧化硫浓度超过植物的忍受程度时,植物的危害程度与二氧化硫浓度成正比关系;当二氧化硫浓度不变时,植物危害程度与植物接触二氧化硫的时间成正比关系。
339.请详细分析一下2004河南理综第5题答案。生活在一个生物群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强到弱
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答:选“C”。因为,①a种群与b种群不可能为“捕食”关系。因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之一不会因为捕食或被捕食而绝灭。②a种群与b种群可以为“竞争”关系,但竞争强度不是由强到弱,而是:“弱→强→弱”。③b种群很显然不是J型增长。只能说在某一段时间内不“J型增长”。④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密度”大时,空间和营养都受限,该种数量的增与减处于动态平衡。
340.关于日照长短影响植物开花的题,我总是不知从何入手。有这样一道题:在南京生长的短日照植物移至哈尔宾种植,其生长和开花情况是(    )
A.生长和开花情况与种植在南京相同     B.生长期缩短,开花期提前
C.生长期缩短,开花期延迟甚至不开花   D.生长期延长,开花期延迟甚至不开花
疑问:这个植物在南京时,是春季开花还是秋季开花?是一年生还是多年生?这些应该都考虑吧?这类题,该怎样分析呢?
答:选“D”。因为:
①一定要明确“日照长短与植物开花”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②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和中间型植物。
③“长日照植物”是指在日照时间长于一定数值(一般14小时以上)才能开花的植物,如冬小麦、大麦、油菜和甜菜等,而且光照时间越长,开花越早。
④“短日照植物”则是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一般14小时以上的黑暗)才能开花的植物,如水稻、棉花、大豆和烟草等。
⑤“中日照植物”的开花要求昼夜长短比例接近相等(12小时左右),如甘蔗等。
⑥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的植物是中间型植物,如番茄、黄瓜和辣椒等。
⑦光周期对植物的地理分布有较大影响。短日照植物大多数原产地是日照时间短的热带、亚热带;长日照植物大多数原产于温带和寒带,在生长发育旺盛的夏季,一昼夜中光照时间长。如果把长日照植物栽培在热带,由于光照不足,就不会开花。同样,短日照植物栽培在温带和寒带也会因光照时间过长而不开花。这对植物的引种、育种工作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⑧ 我国地处北半球,现以北纬的情况进行分析。不同纬度的日照长度有季节性变化。日照在夏至(22/6)最长,在冬至(22/12)最短,在春分(21/3)和秋分(23/9)各为12小时。春季和秋季有同样的短日照,但是春季的短日照时期气温较低,一般与开花无关;秋季温度较高,适于植物生长发育,所以,这时的日照就显著地影响植物开花。自然的长日照时期,气温也合适,是植物生长发育的良好时期。在低纬度地区没有长日条件,只有短日照,而在高纬度地区因为秋季天气已冷,只有在较长的日照时期,植物才能生长发育。在中等纬度地区,则由于气温在夏季秋季都较合适,所以,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长日照和短日照都有。因此,短日植物和长且植物在北半球的分布是:在低纬度地区(如我国南方)没有长日照植物,只有短日植物;在中等纬度地区(我国北方),长日照植物和短日植物都有;长日植物在春末夏初开花,而短日植物在秋季开花;在高纬度地区(如我国东北),由于短日时气温已低,所以,只能生存着一些要求日照较长的植物。
⑨引种:纬度相近地区引种易成功。短日照植物北移因生长季日照延长,长日照植物南移因生长季日照缩短,都有延迟发育的作用;反之,短日照植物南移,或长日照植物北移有促进发育的作用。短日照植物引种时,温度和光照长度的效应是相互叠加的,对发育期提早或推迟的影响较为突出,南北距离较远时,则不易成功。长日照植物南北引种,光温影响是补偿的,一般较易成功。但在热量条件较差地区,从高纬度引种短日照植物,往往有利于避霜早熟。但对收获营养体为主的作物,则要防止过早向生殖生长转化。
⑩在南京生长的短日照植物移至哈尔滨种植,其生长和开花情况是:“南京”属于我国的南方,春季的短日照时期气温较低,一般与开花无关;秋季温度较高,适于植物生长发育,所以,这时的日照就显著地影响植物开花。短日照植物北移因生长季“日照延长”,有延迟发育的作用,即生长期延长,开花期延迟甚至不开花。
341.在衰退型的鹿群中,雄性比例低于雌性,这种性比现象有利于(    )
A.雌、幼鹿占有更多的食物    B.雌鹿存活鹿的提高
C.雌、幼鹿占有更多的空间    D.种群遗传的多样性
答:选“B”。因为,“占有更多的食物和空间”,从而有利于“雌鹿存活率的提高”并大量繁殖后代。
342.农田生态系统成分中包括人吗?如何界定植物与人的作用谁重要?
答:①“人”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但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人工种养的生物。②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突出,种养什么植物、动物,都是由“人”来决定,而不是被“种养植物、动物”。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的作用更重要。
343.海洋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谁的生产力强?
答:海洋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强得多。因为,①这里所说的生产力,是指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能力。②海洋生态系统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整个海洋连成一体,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生态系统合成有机物的能力比陆地上所有森林生态系统之和还要大得多,生产力最强。
344.植物的光周期习性往往与其原产地有关,因此在由北往南和由南往北引种短日照植物新品种时,一般注意(    )
A.分别选早熟和晚熟品种     B.分别选晚熟和早熟品种
C.均选早熟品种             D.均选晚熟品种
答:选“B”。因为,①短日照植物:指在24h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一定时数才能成花的植物。对这些植物适当延长黑暗或缩短光照可促进或提早开花,相反,如延长日照则推迟开花或不能成花。属于短日植物的有:水稻、玉米、大豆、高粱、苍耳、紫苏、大麻、黄麻、草莓、烟草、菊花、秋海棠、腊梅、日本牵牛等。如菊花须满足少于10h的日照才能开花。②在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过后,白天渐短,黑夜渐长;秋分日(9月23日)以后,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因此,北半球秋季的日照时间纬度越高越短。③生产上常从外地引进优良品种,以获得优质高产。在同纬度地区间引种容易成功;但是在不同纬度地区间引种时,如果没有考虑品种的光周期特性,则可能会因提早或延迟开花而造成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对此,在引种时首先要了解被引品种的光周期特性,是属于长日植物、短日植物还是日中性植物;同时要了解作物原产地与引种地生长季节的日照条件的差异;还要根据被引进作物的经济利用价值来确定所引品种。④在中国将短日植物从北方引种到南方,会提前开花,如果所引品种是为了收获果实或种子,则应选择晚熟品种;而从南方引种到北方,则应选择早熟品种。如将长日植物从北方引种到南方,会延迟开花,宜选择早熟品种;而从南方引种到北方时,应选择晚熟品种。
345.介绍一下“生物量”概念在海洋中营养级越低生物量越大吗?
答:①在某一特定时刻调查时,生态系统单位面积内所积存的这些生活有机质就叫生物量。可见,生物量实际上就是净生产量的累积量,某一时刻的生物量就是在此时刻以前生态系统所累积下来的活有机质总量。生物量的单位通常是用平均每平方米生物体的干重(g/m2)或平均每平方米生物体的热值(J/m2)来表示。应当指出的是,生产量和生物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生产量含有速率的概念,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有机物质生产量,而生物量是指在某一特定时刻调查时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②“在海洋中营养级越低生物量越大”。因为生物量的传递率为10%~20%。
346.农田生态系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都低吗?
答:不!“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是相反的,即农田生态系抵抗力稳定性较自然生态系统低,而恢复力稳定性较自然生态系统高。
347.种群中S型曲线中,当种群的数量为K/2时,增长率最大。这句话为什么不对?
答:这是因为“增长速率≠增长率”。“K/2”时有一个拐点,此时“增长速率”最大,之后增长变慢。“增长速率”是该曲线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斜率越大,增长速率就大,且斜率最大时在“K/2”。“增长率”不是一个点的问题,是某两端相比较。不能把增长速率等同于增长率。
348.我想问一下鱼类回游是受什么影响?是温度还是阳光!
答:鱼类的洄游原因有三:一为生殖洄游(繁殖后代),二为索饵洄游(寻觅食物),三为越冬洄游(受温度影响)。
①生殖洄游:鱼类在性成熟时,由于遗传上和生理变化上的原因,成群地离开原地,寻找适宜于产卵和仔鱼生活的场所,特点是定期、聚成大群的,沿一定路线,作急速运动。有的种类从深海向浅海游,如大、小黄鱼;有的种类从海洋向江河洄游如鲥鱼、大麻哈鱼;有的从江河向海洋洄游,如鳗鲡等。
②索饵洄游:鱼类为追踪捕食对象或寻觅饵料所进行的洄游,称作索饵洄游。
③越冬洄游:当秋季气温下降影响水温时,鱼类为寻求适宜水温常集结成群,从索饵的海区或湖泊中分别转移到越冬海区或江河深处,这种洄游叫作越冬洄游。鱼类进入越冬区后,即潜至水底或埋身淤泥内,体表被有一层粘液,暂时停止进食,很少活动,降低新陈代谢,以度过寒冷的冬季。
349.生态瓶是不是要放在散射光下,而不能放在强光下。不知道这种说法有什么道理?
答:道理在于:①生态瓶要放在有光的地方,是因为瓶内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②生态瓶不能放在强光直射下,是因为光照太强,温度将太高,水中“溶氧”大大减少,好氧的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到影响。生态瓶难以维持正常活动。
350.要预防流感,每天都要开一会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从生态学角度来看这是(   )
A.降低种群密度 B.改变生物群落结构 C.调整非生物因素 D.改变生态系统成分
答:选“C”。因为,①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②“要预防流感,每天都要开一会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属于调整生物生存环境条件方面的内容,针对此题来说属于“调整非生物因素”。
351.A、B、C、D含有以数字1到8代表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面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
 
群落
 
种1
 
种2
 
种3
 
种4
 
种5
 
种6
 
种7
 
种8
 
A
 
92
 
4
 
0
 
0
 
1
 
1
 
1
 
1
 
B
 
0
 
25
 
20
 
20
 
20
 
5
 
0
 
0
 
C
 
0
 
2
 
3
 
5
 
40
 
50
 
0
 
0
 
D
 
0
 
65
 
20
 
20
 
10
 
3
 
2
 
0
(1)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危害程度逐渐增加)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最大的是?
(2)在生态群落D中,各个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    )
A.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答:(1)此题应从生态系统稳定性进行思维活动。在生态系统中,如果生物种类和数量多,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强;反之则弱。结合此题,种类多、密度大、种群间密度均匀的群落在“大规模虫害袭击”时受影响最小;反之受影响最大。此题中,“群落A”受影响最级大,因为优势种群1与其它种群在数量上相差太大,在与大规模虫害斗争中很容易失败。“群落B”受影响最级小,因为种群2、3、4、5密度相近,且密度较大,在与大规模虫害斗争中很容易保持稳定(害虫有较广泛和稳定的食物来源)。(2)选“C”。因为,有优势种2的存在,很可能是在竞争中获得胜利而大量繁殖的结果。故,在生态群落D中,各个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竞争。
352.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则各营养级数量随时间变化曲线的振幅和周期如何变化?
答: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则各营养级数量相对增多,直到动态平衡。随时间变化曲线的振幅(上下波动情况)几乎为“零”(处于动态平衡),周期很短(抵抗力稳定性强,一旦有数量的增减,通过自动调节又可很快达到平衡)。
353.下列属于农业生态系统的点的是(    )
A.恢复力稳定性高  B.易造成污染 C.需要经常输入物质  D.可持续发展能力高
答:选“B、C”。因为:
①要充分认识到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按照自身的需要建立的生态系统,人作用非常突出。
②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人工种养的生物,抗逆性(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较差。除按人们的意愿种养的优势物种外,其他物种通常要予以抑制或排除,导致生物种类大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因此,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较低,容易受到旱涝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需要人为的管理调节。由于人的作用突出,农业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较高。
③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与自然生态系统有明显的区别。自然生态系统生产的有机物基本上都保持在系统内部,许多矿质元素的循环可以在系统内保持动态平衡,基本上实现自给自足。农业生态系统生产的农副产品,往往被大量地输出到农业生态系统以外,因此,必须经常输入大量的物质,如肥料、种子等,才能使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正常进行。
④此外,现代农业还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电力等能源。随着工业的高度发展,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工具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农业生产技术日益先进,人类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能力大大增强,农产品的产量迅速提高。由于这样的农业需要由工业提供大量的物质和能量,如农业机械、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电力、燃油等,而这些物质和能量又大都与石油等化石能源有关,因此又称为石油农业。石油农业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另一方面也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并且会造成环境污染。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生产工具正在逐步实现机械化,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电力和燃油的投入越来越多,农产品的产量不断提高。但是,大量使用化肥导致水体污染、富营养化、土壤板结等问题;不合理使用农药导致土壤、水体和农产品受到污染,害虫产生抗药性后再度猖獗;塑料薄膜的大量使用造成白色污染,破坏了土壤的结构,使农作物减产。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开始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这就是目前正在全国推广的生态农业。
⑤只有生态农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5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森林还是海洋生态系统?
答:①“生物圈”才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巨大的生态系统。②如果是比较“森林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系统”的大小,则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
355.细菌与噬菌体的关系是寄生还是捕食关系?能把二者的关系用坐标曲线给画出来吗?怎么画?
答:①噬菌体又叫细菌病毒,病毒专营活细胞内寄生生活。
因此二是寄生关系。②可以用坐标曲线来表示二者的关系: A为寄生者噬菌体,B为宿主细菌。在a点之前,寄生在B种群上的A种群随B种群个体数量增长而迅速增长;a—b之间示寄生者A种群个体数增多,导致B种群个体数急剧下降;b之后示B种群降至一定程度而限制了A种群的继续增长,从而使A、B两种群间以寄生关系维持着有限的平衡。
356.关于二氧化硫损伤植物叶的问题我有点模糊。为什么叶龄在中间的成熟叶还容易受损些?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答:①不同植物对二氧化硫的敏感性相差很大:总的说来,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敏感,木本植物中针叶树比阔叶树敏感,阔叶树中落叶树的比常绿树的抗性弱,碳三植物比碳四植物抗性弱。即抗性表现为“碳四植物>常绿树>阔叶树>木本植物>草本植物”。②二氧化硫毒害植物的机理:二氧化硫通过气孔进入叶内,溶化浸润于细胞壁的水分中成为重亚硫酸离子和亚硫酸离子,并产生氢离子。这三种离子会伤害细胞。③氢离子降低细胞的pH值:各种植物细胞都有一定的pH值。pH值会干扰代谢(如气孔关闭、叶绿素→去镁叶绿素等)。④重亚硫酸离子和亚硫酸离子会引起直接伤害:一是与二硫化合物起作用,切断双硫键,引起变构,使酶失活;二是与某些酶起竞争性抑制,争夺结合位点,抑制相应酶的活性。⑤重亚硫酸离子和亚硫酸离子会引起间接伤害:这比直接伤害更大。一是重亚硫酸离子和酮或醛作用形成α-羟基磺酸,从而阻抑气孔开放、抑制二氧化硫固定和光合磷酸化;二是通过自由基的形成而产生危害,光照使类囊体膜产生超氧自由基,超氧自由基能启动重亚硫酸离子或(和)亚硫酸离子氧化产生更多自由基,使细胞膜中一些大分子化合物(DNA、IAA、叶绿素、NADH-NADPH)氧化分解,使细胞受伤。⑥综上,由于成熟叶光合作用最强,产生的超氧自由基更多,对二所化硫最敏感,最先受伤受害。幼叶抗性最强,最后受伤受害。
357.黄麻是一种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的一年生植物,开花需要较短光照,若将其北移至山东,其开花情况和产量如何变化?
答:开花结实(生殖生长)时间推迟,产量(茎秆产量)提高。因为:
①“长日照植物”是指在日照时间长于一定数值(一般14小时以上)才能开花的植物,如冬小麦、大麦、油菜和甜菜等,而且光照时间越长,开花越早;“短日照植物”则是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一般14小时以上的黑暗)才能开花的植物,如水稻、棉花、大豆和烟草等;“中日照植物”的开花要求昼夜长短比例接近相等(12小时左右),如甘蔗等;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的植物是中间型植物,如番茄、黄瓜和辣椒等。
②光周期对植物的地理分布有较大影响。短日照植物大多数原产地是日照时间短的热带、亚热带;长日照植物大多数原产于温带和寒带,在生长发育旺盛的夏季,一昼夜中光照时间长。如果把长日照植物栽培在热带,由于光照不足,就不会开花。同样,短日照植物栽培在温带和寒带也会因光照时间过长而不开花。这对植物的引种、育种工作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③我国地处北半球,现以北纬的情况进行分析。不同纬度的日照长度有季节性变化。日照在夏至(22/6)最长,在冬至(22/12)最短,在春分(21/3)和秋分(23/9)各为12小时。春季和秋季有同样的短日照,但是春季的短日照时期气温较低,一般与开花无关;秋季温度较高,适于植物生长发育,所以,这时的日照就显著地影响植物开花。自然的长日照时期,气温也合适,是植物生长发育的良好时期。在低纬度地区没有长日条件,只有短日照,而在高纬度地区因为秋季天气已冷,只有在较长的日照时期,植物才能生长发育。在中等纬度地区,则由于气温在夏季秋季都较合适,所以,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长日照和短日照都有。因此,短日植物和长且植物在北半球的分布是:在低纬度地区(如我国南方)没有长日照植物,只有短日植物;在中等纬度地区(我国北方),长日照植物和短日植物都有;长日植物在春末夏初开花,而短日植物在秋季开花;在高纬度地区(如我国东北),由于短日时气温已低,所以,只能生存着一些要求日照较长的植物。
④引种:纬度相近地区引种易成功。短日照植物北移因生长季日照延长,长日照植物南移因生长季日照缩短,都有延迟发育的作用;反之,短日照植物南移,或长日照植物北移有促进发育的作用。短日照植物引种时,温度和光照长度的效应是相互叠加的,对发育期提早或推迟的影响较为突出,南北距离较远时,则不易成功。长日照植物南北引种,光温影响是补偿的,一般较易成功。但在热量条件较差地区,从高纬度引种短日照植物,往往有利于避霜早熟。但对收获营养体为主的作物,则要防止过早向生殖生长转化。
⑤在南京生长的短日照植物移至哈尔滨种植,其生长和开花情况是:“南京”属于我国的南方,春季的短日照时期气温较低,一般与开花无关;秋季温度较高,适于植物生长发育,所以,这时的日照就显著地影响植物开花。短日照植物北移因生长季“日照延长”,有延迟发育的作用,即生长期延长,开花期延迟甚至不开花。
④“黄麻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春天播种的一年生植物,开花需要较短的日照。”说明黄麻属于短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北移因生长季“日照延长”,有延迟发育的作用,即生长期延长,开花期延迟甚至不开花。
358.圆褐固氮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应该是什么成分?
答:圆褐固氮菌属于自身固氮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分解者。
359.研究生物与环境时提到夏天。到底是与光照还是温度有关?
答:①在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既要考虑生物因素的影响,也要考虑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既要考虑主要生态因素的影响,也要考虑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②“提到夏天”,可能是光(光照强度或光照时间或光质),也可能是温度,还可能两者都有。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夏天动物生长快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夏天中午植物光合作用出现“午休”现象,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强度,进而引起温度升高,水分蒸发过多,气孔关闭(减少水分进一步蒸发过多),C3减少,光合产物也减少。
360.外来物种入侵到一个新环境,可能会(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①其中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②其中种群数量增长不首天敌制约
③其中种群可能威胁到环境内物种多样性     ④其中种群会由于环境而被淘汰
答:选“D”。因为“外来物种入侵到一个新环境”后:
①“其中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是正确的。因为,在短期内环境比较理想(不受空间、食物限制,几乎无天敌),呈指数增长。
②“其中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制约”是错误的。因为:只要有天敌的存在,就一定要受其制约。只是最初没有天敌,后来有天敌,通过捕食或竞争而受制约。
③“其中种群可能威胁到环境内物种多样性”是正确的。因为:所引种可能使原来的食物链被破坏,甚至导致某些物种的绝灭。
④“其中种群会由于环境而被淘汰”是正确的。因为:所引种如果对环境不适应,直接在生存斗争中被“打败”而被淘汰。
361.生物圈的稳态是因为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
A.生物之间的食物链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C.生物的多样性 D.生物的适应性
答:选“C”。因为,“生物圈的稳态”三基础:①能量基础:被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生物圈稳态的能量基础。②物质基础:生物圈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形成的三极结构,接通了无机到有机,经各级生物多级利用,再分解为无机物的物质循环回路。③多层次调节能力基础——生物多样性。如生产者将光能→电能,将无机→有机,平衡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又如,一各生物的绝灭,相同功能的另一种生物的出现等等。
362.有机污染和无机污染相比较,哪一个会严重一些?
答: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量的多少)。①有机污染,直接导致异养生物大量繁殖,大量耗氧。②无机污染最终也会成为有机物污染。因为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最终溶氧降低,出现“水华”或“赤潮”。③有机污染和无机污染相比较,表现很快的是前者。
363.潮汐能和海洋波浪能是一样的吗?新型能源都包括哪些呢?
答:①潮汐能和海洋波浪能从某个角度来说是一样的,都是水波能。只不过二者形成的直接原因不同。②新型能源还包括:核能、风能、沼气能、氢能等。
364.蘑菇和木耳属于分解者吗?
答:蘑菇和木耳属于分解者。①分解者属于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之一。②分解者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③蘑菇和木耳属于异养需氧微生物(真菌),营腐生生活,属于分解者。
365.水松是藻类植物吗?
答:水松不是藻类植物。杉科。落叶乔木,高达25m树干有扭纹,基部通常膨大,有屈膝状呼吸根。为我国特产植物,分布广东、福建、江西、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366.东北虎和华南虎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目前它们之间有没有生殖隔离?如果现在没有生殖隔离的话,那么,是否在未来的某一天它们之间会达到生殖隔离?
答:虎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猫科。我国的东北虎和华南虎 属于一个种的不同亚种。正象地球上所有的人属于一个种(智人种)一样,内的几个亚种。亚种之间是可以实现基因交流的(如黄种人可与黑种人婚配一样)。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是由于同种生物长期地理隔离所致。东北虎和华南虎 有地理隔离,并成为不同的亚种,自然情况下它们难以实现基因交流,随着时间延长,可能实现生殖的隔离,形成新物种。
367.下列属于农业生态系统特点的是(    )
A.恢复力稳定性高  B.易造成污染  C.需要经常输入物质  D.可持续发展能力高
答:选“C”。
368.蒸馏水、清水、矿泉水有何区别?
答:①蒸馏水:又称为纯净水,除有效成分水本身外,无任何其它物质(如矿质离子等)。②清水:就是自然的淡水,如可饮用的自来水,内含多各种矿物质,一般浓度低,对人畜无害,甚至有益。③矿泉水:清水可以矿泉水,矿泉水含有人畜所需的多种特殊矿物质,对人畜生长、发育和防病有一定或显著作用的水。如富含“硒”的矿泉水。
369.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受化学物质污染               B.海水受生活垃圾污染
C.海洋浮游生物突发性增殖           D.水土流失,大量红土壤流入大海
答:选“B”。因为:
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排水并汇集于池塘、湖泊、海湾(水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②藻类植物、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和有氧呼吸,以级藻类植物、浮游生物死亡后的遗体被需氧微生物分解,导致水中溶氧减少。
③藻类植物、浮游生物死亡后的遗体被厌氧微生物分解并产生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
④鱼类、其它水生生物因溶氧减少和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而死亡。
⑤发生富营养化的池塘、湖泊、海湾等水体流动缓慢,因浮游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呈现出蓝、红、褐等颜色。
⑥富营养化发生在池塘、湖泊中叫“水华”;发生在海水中叫“赤潮”。
⑦所以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是海水受生活垃圾污染的结果。如图所示。
370.苍蝇的平衡棒原理被应用于火箭的研制中,这在生物多样性价值中能体现(    )
A.潜在使用价值     B.科研价值    C.间接使用价值    D.直接使用价值
答:选“B”。因为,直接价值有多个方面,科研价值属于其中一种,这种情况下选项科研价值更精确,这属于仿生学内容,是生物多样性价值在仿生学科研领域中的应用。
371.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标志是(    )
A.生物种类减少   B.食物网简化   C.解者增多   D.生产者遭到严重破坏
答:选“D”。因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起点。生产者遭到严重破坏时,生态系统的功能就就难以维持,生物种类将减少,食物网将简化,大量生物的死亡甚至绝灭。
372.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还是生产者?
答:由于农业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如果人的作用消失,农业生态系统就会崩溃。故,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不是生产者。
373.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来看,下列食物中最经济的一组是(    )
A.波菜和豆腐     B.白菜和鸡蛋
答:选“A”。①主题关键词“能量流动”、“最经济”、“鸡蛋”。②食物链中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从“生产者→鸡蛋”,能量已损耗80%~90%;因此直接以生产者为食最经济。
374.夜鹭在每年九月从北方飞到南方;同时将羽毛更换成冬羽以利过冬。影响到这两种生活习性的分别是哪个生态因素?
答:阳光。因为:
①影响“候鸟”的迁徙主要非生物因素是:阳光。但在以前相当多的试题资料解释为“主要是温度”影响。我认为前者更合理,因温度还没有明显变化时,已经开始迁徙了。
②影响哺乳动物换毛与鸟类的换羽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也是阳光。因为,换毛是一种季节性的脱毛,是在白昼渐长的时候开始。一般与动物即将交配的时间是一致的。鼬鼠家族动物要在暮春气候寒冷时脱掉冬天的毛。这一过程是由临近夏季的日子渐渐变长所引起的。随着秋天短日到来,这些动物长上一身过冬的厚毛。它们就是以这种办法准备在严寒的北方生存下来。一位研究工作者把一只银狐曝露在人造光短日里,这只银狐本来在初夏刚刚换过毛,现在又开始长一身厚毛了,好象冬天即将来临,在作度过寒冷的准备。
③例题:下列生物行为习性中,依次受光、温度、水分直接影响的是(  D  )
A.动物的夏眠、动物的换毛、动物的冬眠  B.动物的冬眠、鸟类的换羽、鱼类的洄游
C.鸟类的迁徙、动物的冬眠、鸟类的换羽  D.鸟类的换羽、鱼类的洄游、动物的夏眠
解析:动物换毛、鸟类换羽及迁徙主要受光影响;影响冬眠的主要因素为温度;鱼类的洄游原因有三:一为生殖洄游,二为索饵洄游,三为越冬洄游(受温度影响)。动物的夏眠则是由于夏季干旱造成的。
375.根瘤菌和自生固氮菌属于消费者还是分解者?
答:①根瘤菌属于共生固氮微生物,能将氮气合成为氨气,异养需氧型,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②自生固氮菌,如圆褐固氮菌,也能将氮气合成为氨气,异养需氧型,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376.下列关于生物圈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浓度增加,使生物的呼吸作用增强
B.一种生物灭迹后,另一种生物会取代它的作用
C.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会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强
D.一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也会引起别的生物数量发生变化
答:选“A”。因为:
①虽然氧气浓度与好氧生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一直成正相关。如对于“人”来说,当氧气浓度很高时,还会出现呼吸抑制。
②对于厌氧生物来说,有氧气的存在,其生命活动受到抑制。
③B、C、D选项符合题目中“生物圈自我调节能力”要求。
377.假设在一个能维持平衡的鱼缸中,有一条鱼、一株水生植物和一只蜗牛。请问在此鱼缸中蜗牛是分解者吗?如果是的话,那么蜗牛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做分解者吗?
答:①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必须具备: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②蜗牛主食绿色植物。③题中的“水生植物”为生产者;“鱼和蜗牛”为消费者;存在于水体、生产者和消费者中(或上)的细菌为分解者(没有声明也认可);水和溶于水中的无机盐为非生物的物质;自然光或人工光为非生物的能量(没有声明也认可,否则,不能长期生存)。
378.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答: 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消费者-人。因为:
①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能够将无机物直接合成为有机物,且生物量最多);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够将有机物返回无机环境)。
②城市生态系统是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生态系统。生产者量少,消费者量多且主要是人类。
③城市生态系统不符合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是物质和能量流动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379.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对植物叶片的伤害,最先受损的是老叶还是新叶?为什么?
答: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对植物叶片的伤害与叶龄的关系:在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硫范围内,叶片受害的先后顺序是成熟叶、老叶、幼叶。这是因为叶片的抗性为,幼叶(最强)>老叶>成熟叶(最敏感)。
380.关于二氧化硫损伤植物叶的问题:为什么叶龄在中间的成熟叶还容易受损些?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答:叶龄在中间的成熟叶容易受损。因为:
①不同植物对二氧化硫的敏感性相差很大:总的说来,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敏感,木本植物中针叶树比阔叶树敏感,阔叶树中落叶树的比常绿树的抗性弱,碳三植物比碳四植物抗性弱。即抗性表现为“碳四植物>常绿树>阔叶树>木本植物>草本植物”。
②二氧化硫毒害植物的机理:二氧化硫通过气孔进入叶内,溶化浸润于细胞壁的水分中成为重亚硫酸离子和亚硫酸离子,并产生氢离子。这三种离子会伤害细胞。
③氢离子降低细胞的pH值:各种植物细胞都有一定的pH值。pH值会干扰代谢(如气孔关闭、叶绿素→去镁叶绿素等)。
④重亚硫酸离子和亚硫酸离子会引起直接伤害:一是与二硫化合物起作用,切断双硫键,引起变构,使酶失活;二是与某些酶起竞争性抑制,争夺结合位点,抑制相应酶的活性。
⑤重亚硫酸离子和亚硫酸离子会引起间接伤害:这比直接伤害更大。一是重亚硫酸离子和酮或醛作用形成α-羟基磺酸,从而阻抑气孔开放、抑制二氧化硫固定和光合磷酸化;二是通过自由基的形成而产生危害,光照使类囊体膜产生超氧自由基,超氧自由基能启动重亚硫酸离子或(和)亚硫酸离子氧化产生更多自由基,使细胞膜中一些大分子化合物(DNA、IAA、叶绿素、NADH-NADPH)氧化分解,使细胞受伤。
⑥综上,由于成熟叶光合作用最强,产生的超氧自由基更多,对二所化硫最敏感,最先受伤受害。幼叶抗性最强,最后受伤受害。
381.碳循环中,将二氧化碳放回大气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生产者还是分解者?
答:所谓“碳循环”就是指“碳素”在生物圈内从“无机环境→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的过程。其中有机碳返回无机环境可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可通过化石燃料的燃烧,可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在生物圈物质循环中占重要地位,它在“将二氧化碳返回大气中起主导作用”。
382.在食物链“A→B→C”中,有毒物质的浓度依次为X、Y、Z。如有另一生物也以B为食,则其体内有毒物质的浓度为Y还是Z?
答: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的营养富集作用而不断积累,浓度随营养级的增大而增大。根据题干信息,“另一种生物与C”都以“B”为食,若二者都从“B”同化相同的生物量的话,则二者体内有毒物质的浓度应相等(为Z)。
383.下列动物中,对水的重吸收率相对最低的是(    )
A.鲫鱼     B.家鸽     C.人     D.骆驼
答:选“A”。因为,①“鲫鱼”的生活环境是水,对水的重吸收率相对最低。②“家鸽、人、骆驼”非水环境生活。对水的重吸收率相对较高。
384.农田生态系恢复力稳定性低为什么不对?难道自己会恢复吗?
答:
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是生态系统中同时存在的两种稳定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低。
农田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少,结构简单,容易破坏,抵抗力稳定性低。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离不开人的活动,因此其恢复力稳定性也要在人的作用下完成,要在人的参与下实现农田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也是很快的。但无法自动恢复。
385.“用金鱼藻做光合作用实验时都是把枝条倒着放在水里,使切口一端向上,为什么?”
答:请看以下这段话就知道把枝条倒着放在水里更好。
(1)按1%比例在装有水的玻璃圆筒内放入碳酸氢钠并搅拌均匀。
(2)把长3~4厘米的水生植物枝条切口的一端向上,用玻棒的弯钩钩住枝条中段部分后,放入圆筒内,并加水,使水面高出枝条3~4厘米,然后用刀片在水中把切口一端的枝条再次割去少许。
(3)把上面的装置放在距灯光20厘米处,经过数分钟后可以看到有气泡产生”。知道了吗?可爱的同学,“气泡从切口一端排出”。 金鱼藻枝条正着放也行,但要选择最好方式(包括操作、对光能的利用、气体的收集或气泡的观察等等),实践证明把枝条倒着放在水里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