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航空地面保障专员:《知青部落》引发知青生活反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09:42

  9月30日,100多名当年的知青相聚在上海档案馆,他们都曾经在黄山茶林场生活、工作过,他们也只是黄山脚下1万多名上海人中的一小部分,而让他们相聚的理由是一本书―――《知青部落》,一本反映“茶人”当年真实生活的“老照片集”。

  近年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成为海内外中国研究中一个热门课题 ,《草原启示录》、《青春无悔》、《知青档案》、《知青备忘录》等众多著作,从不同角度描述和评价了那段历史,但尚缺少对具体个案较全面、完整的剖析。这本《知青部落》则聚焦于坐落在皖南山区的黄山茶林场的上海知青,从当事人4000余幅照片中选出了700多幅,配以文字,集中再现了上海知青当年在黄山茶林场劳动、学习、生活的状况。

  有意思的是,这本书的主编是两位历史系的教授,一位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朱政慧教授,另一位则是复旦大学历史系的金光耀教授,因此,这本书的编写也就采用了历史学和社会学的方法。“这本书真实反映了农场知青的生存状态,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金光耀说。

  黄山茶林场在皖南山区,成立于1965年,以茶叶生产为主。第一批来到茶林场的知识青年中,有不少是1962年就参加了上海青年农业建设队的老知青,在他们之后,从1968年起,上海的中学毕业生相继来到茶林场,一直持续到1978年。

  知青吃什么、穿什么、住哪里、环境如何、用什么生产工具,老照片都反映得清清楚楚。这些不经意间拍摄和留下的照片,实际上构成了当年黄山上海知青的全景工作图―――一个特殊知青群体的形成、生活和生产的群像写真―――一个特定物质生存环境中的知青生活。

  当年知青进场的照片、交通工具的照片、大批判和政治活动的照片、艰苦劳动场面的照片,以及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的年轻姑娘的照片,都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状况、生活水准,成为存史、证史的重要史料。每张老照片,都可以诠释出一个历史故事;每一个历史故事背后,都会有更深刻的问题需要挖掘。而对于更多的普通知青家庭,也许它还会成为一种家庭收藏和家庭文化消遣;退休了,儿女绕膝,翻开来,回忆度过的艰苦岁月。为了弥补可能的不足,这本老照片集,还增加了若干历史文物的照片,这都是知青回沪后一直珍藏保存的。这些照片中,有当年知青学习过的《资本论》等书籍的照片,有知青自己编辑的诗歌集的照片;也有知青在农场所画素描的照片,还有知青使用过的银行存折的照片。

  曹景行,著名的时事评论员,现在是凤凰卫视咨讯台的副台长,而当年却负责所在黄山茶林场五七连队的水田管理工作。他从1968年来到黄山,整整在这里生活了10年,“黄山给了我一个家庭,给了我承受能力,给了我比大学都多的知识,给了我乐观的情绪。”1978年10月,31岁的曹景行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上海社科院工作,40岁时又到香港工作,“黄山茶林场的10年给了我们超过一般人的承受能力;有了这么一段经历‘垫底’,后来不管遇到什么意外变化、什么困苦境况,都不难去面对,去承受”。而曹景行的女儿曹臻,现在在中国大剧院工作,当年虽然只在黄山生活过几个月,但现在当别人问起是哪里人时,首先想到的还是黄山。

  上海《电影故事》杂志的主编杨代藩,原来是黄山茶林场十连的知青,他把这本《知青部落》看成“一个知青部落的集体回忆实录”,“我们生活在紧张的时代,在紧张纷繁的生活中奔忙,需要坐标系,不管命运把你抛到哪里,环境如何变化,都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去生活,而现在需要回顾、保留的就是这种精神。”

  张成珊也是当年黄山茶林场的知青,现在是加中国际发展中心(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就在新书首发式的前一天,他偶然从一位当年同在黄山的朋友那里听说了这个消息,特地赶来参加这个活动。他曾经在复旦大学、解放日报、上海大学工作过,后来又去了加拿大,“我在加拿大没有梦到过复旦、解放日报和上海大学,惟独梦到过在黄山的生活。”张成珊在加拿大时,曾经在零下38摄氏度的天气中骑着自行车上班,被别人说成“CRAZY(疯狂)”,“因为我是‘黄山人’,有‘黄山精神’”。张成珊说,是“黄山精神”促使他回国,放弃了在加拿大的工作和收入,“希望在国内能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实际上,这些当年的知青对那段日子都有着复杂的感受。杨代藩说:“我们正视往事的遗恨;我们更珍视自己的青春。我们曾身处艰苦的自然环境和艰难的社会环境;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生命意义的求索。”而作家王小鹰则说:“在世界万物中,人们共同拥有的只有青春。对于成功者来说,回首青春是一种激励;对于不成功者来说,回首青春是一种慰藉。谁能忘记自己的青春呢?哪怕今天是多么富有抑或将来会有多么辉煌,历史总是以它无可比拟的厚实和坚韧堪与今天和将来媲美。”上海历史学会会长、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姜义华则表示,“知识青年”到农村,获得了非常宝贵的许多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使他们毕生得益。但是,这是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方才获得的。他们将自己最为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