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安全隐患排查表:访阎锡山“民国第一豪宅”品山西王沉浮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16:11

访阎锡山“民国第一豪宅”品山西王沉浮人生

  • http://www.huanqiu.com
  • 2011-10-11 11:03
  • 中国新闻网
 


 

  • 阎锡山记中原大战反蒋夺权:心中忧伤不能寐
  • 阎锡山日记展现争议人生 不用共匪毛匪字样
  • 阎锡山的角色转换:从抗日英雄到反共先锋
  • 阎锡山何以能统治山西长达38年成“不倒翁”
  • “山西王”阎锡山:曾借日军“剿共”(图)
  • 侍从揭秘阎锡山:与蒋各怀心思 敷衍李宗仁
  • 执掌山西38年不倒 阎锡山家族百年历程
 

  资料图:阎锡山故居位于山西省定襄县河边村,是民国时期曾统治山西近40年的阎锡山的一座私宅,始建于1913年前后,至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先后建成了都督府、得一楼、上将军府、二老太爷府、穿心院、东花园、西花园以及子明慈幼院等大小30多座院落,近千间房屋(现存27座院落,700余间房屋),总占地面积33000余平方米。

  中新网太原10月10日电 题:探访阎锡山故居 品读“山西王”沉浮人生


  作者 吕玮


  在山西谈辛亥革命,有一座“山”不能绕过,那就是曾经的“山西王”阎锡山。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前夕,记者重访阎锡山故居,感受历史在此的斑驳巨变。


  “民国第一豪宅”


  阎锡山故居坐落于山西省定襄县的河边村,这座占地50余亩的民国老宅,始建于1913年,完成于1937年,历时24年。


  走进故居,四处都是北方的四合院结构,青砖灰瓦,飞檐斗拱,抱厦回廊。砖雕、石雕、木雕让中外游人流连忘返,遍布各主要建筑物下的地道、地下室,为这座旧居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据介绍,这里曾共建有都督府、得一楼、二老太爷府、上将军府、穿心院、新南院等大小共30余个院落、近千间房屋。这个当时被称为“民国第一豪宅”的宅院,斗转星移,许多院落已经不再。


  东花园内一座西洋式的喷水池,在当时的山西建筑中是很少见的。故居的工作人员说,这与主人阎锡山曾出国留学,接受西方思潮有很大联系。


  时至秋日,游客纷至沓来,院内的花草招展,反衬着身后建筑群人去楼空的沧桑感。鹅卵石铺就的小路蜿蜒别致,近百年的磨砺,已没有了当年的光亮圆滑,留下了稍许的残损低洼。屋角下青苔阶绿,暗角处潮湿的气息,仿佛嗅到了时光的味道。


  宅院周边即使有着纷纷攘攘的商业气息,这里仍然难以掩盖老宅中深厚的历史沉淀。据阎锡山故居工作人员介绍,这座深宅是阎锡山本人在政治仕途升降沉浮的历史遗迹。


  从落魄店员到日本留洋 结识孙中山


  家宅能有如此规模,其主人阎锡山,是了解山西近现代史不可绕过的一座“山”。这样一位复杂而特殊的人物,却是从一个落魄潦倒的商铺小店员一步步走来的。


  清朝初年,阎锡山的始祖父阎思悦从山西五台山荒凉的长条破走出,辗转迁徙到山西定襄县河边村,为人放牧、替人耕种,到50岁左右才娶妻生子,延续了阎家的香火。


  之后历经七代,在200余年的岁月中,阎氏家族以勤俭的治家之本,逐步由上无片瓦、下午寸田到买房置地、经商起家,终于在依山傍水的河边村立住了“脚跟”。


  据该馆副馆长介绍,到阎锡山的父亲阎书堂时,在五台县城开设“积庆长”钱铺。尽管经营状况不太好,先兴旺后倒闭,但这是阎家第一个商铺。


  山西省社科院历史所近代史研究室主任雒春普说,受晋商发达的影响,当时山西有一个习惯,一般的殷实人家子弟,经商是他们人生规划的首选。所以,阎锡山从小习商。


  1900年,阎书堂的积庆长钱铺破产,山穷水尽。18岁的阎锡山随父躲债到太原,在太原一个商铺里做学徒。


  1901年,商铺学徒阎锡山考入了山西武备学堂。1904年他又被选送到日本去留学。站在去日本的船头上,这些年轻人们愤慨激昂,后来阎锡山在他的回忆录里讲述了他当时的心理。


  雒春普介绍,阎锡山在其回忆录里讲,他在去日本留学的船上,给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日本人干什么,就用心去做好什么。当时的他就在反思,中国为什么落后,就是因为做什么不专什么。


  雒春普说,他当时就有一个求变的动机,在接受了革命党的新思想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就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


  来到日本之后,阎锡山很快就被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新的社会气息所感染,并“结缘”孙中山。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成立同盟会。之后不久,阎锡山入会,并加入了同盟会的一个军事组织,叫做铁血丈夫团。 留学归国 曾接受刺杀慈禧太后的任务


  山西大学副校长行龙说,铁血丈夫团如同现在的赶死队,赴汤蹈火不惜一切。


  接受了同盟会新思想的阎锡山,留学归来时接受一项很艰巨的任务,那便是刺杀慈禧。


  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茂盛讲述,在日本留学期间,受孙中山指派,阎锡山和另一位同盟会成员赵戴文每人带一颗炸弹归国,准备炸掉慈禧太后。在过海关时,阎锡山怕赵戴文被抓,一人携两颗炸弹,顺利通关。


  然而,阎锡山刺杀慈禧太后的计划并未实施。之后,他在晋北发动了一批同盟会员。


  南响北应 辛亥革命山西打响华北地区第一枪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打响了第一枪,全国各省纷纷响应。10月28日,阎锡山、黄国梁、张瑜、温寿泉等人集体决定提前在太原发动起义。山西就成为了华北地区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地方。


  革命胜利后的第二年,孙中山来山西考察,曾评价指出,“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竞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阎君伯川之功,不惟山西人当感戴阎君,即十八行省亦当致谢。 ”


  行龙说,山西陕西起义相当于切断了南北的交通,等于给清朝的腹背插上一把利剑,阻止了清朝政府向南方派兵镇压男方的革命。


  雒春普说,正是因为山西及时地发动了起义,致使清朝政府觉得统治难以维持,清廷退位就成了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山西的起义对整个全局起到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正因为这样,孙中山对于山西太原的光复起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起义成功后,阎锡山占领巡抚衙门,任山西都督,开始掌握山西大权。自此,“土皇帝”阎锡山开始在山西大搞建设,才使得山西在天下大乱之时偏安一隅,成为一个独立王国。


  这位民国时期的显赫人物始作都督,后任省长。北伐时期他是与蒋介石、李宗仁、冯玉祥齐名的四大集团军总司令之一,后来还担任过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抗战时期是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最后的高位是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


  “山西王”离开山西 晚景凄凉


  阎锡山故居有27个院落,近千间瓦房。一座秀气的小楼里住着的是阎锡山的堂妹,人称五姑娘的阎慧卿。共产党解放山西之时,阎锡山逃离了太原。而留下阎慧卿死守太原,最终五姑娘带领五百人服毒自杀。


  雒春普说,“现在有一种说法是,阎锡山离开太原赴上海,把阎慧卿和他最信任的梁化之留下,是为了稳定军心,当时还有再回来的打算。”然而,这一去,便是永别。


  阎锡山飞离太原没多久,太原城便被解放军攻破。逃往台湾后,阎锡山一直住在台湾阳明山上,著书立说。据说,他在台湾的吃穿用度仍然保持着山西的习惯,连死后的墓碑都是按照山西宅院的风格设计。


  据介绍,阎锡山在台湾最后的十几年,住的是台湾建的山西的窑洞。生活习惯非常清苦,一度保持在五台时的粗茶淡饭饮食习惯。


  阎锡山最后死于感冒引发的肺炎和心脏病,走完了78载的人生路。他生前曾作了一些挽联,嘱咐家人在他死后贴在墓地。其中一副道:有大需要时来,始能成大事业;无大把握而去,终难得大机缘。


  历史仿佛化作尘埃飘浮在这片空气中,如今,不论是在台北的阎锡山墓还是山西的阎锡山故居,都是游人如织,对于这个复杂而特殊的人物,人们有褒有贬。然而,钢铁、学校、铁路,山西的记忆中已很难再抹去这位曾经的“山西王”。


  在阎锡山故居,最为引人的便是散落在院内的家训石刻,被称为“阎府家训”。有一些镌刻于家乡私邸的院墙上,劝诫其亲属子嗣,有的编印成册分送部属后人。


  在故居东花园的墙上,映入眼帘的一句 “做事是人生的结果,做的事多就是此生的结果大,做的事少就是此生的结果小,为做人即应当做事。”警醒着子孙,也警醒着后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