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爆破施工方案视频:中国事物专题外邮发行简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36:24

                      中国事物专题外邮发行简史

(2009-12-20 16:43:00) 转载标签:

中国事物

外国邮票

杂谈

分类: 集邮茶座

    中国事物邮票实际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准确的名称应为“中国信息”。“外国邮资票品上的中国信息”专题一直深受广大外邮爱好者的喜爱,当我们看见熟悉的事物出现在外国邮票上时,心中便会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和自豪感。1840年英国马尔雷迪邮资封简上第一次出现三个清朝人,一般被公认为“中国信息”专题的开山之作。以此推算,“中国信息”专题邮资票品的发行历史几乎与邮票发行历史等长,这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此后,随着中国国内形势和国际地位的变化,“中国信息”邮资票品的发行也经历了从少到多、由冷到热的发展过程。
    1840年~1911年的晚清时期,据目前已掌握资料的初步统计,共有三套“中国信息”邮票。除了英国1840年发行的马尔雷迪邮资封简外,加拿大1898年发行了“圣诞节——大英帝国世界殖民全图”邮票2枚,邮票上有红色标出的香港。日本1896年8月1日发行“日清战争胜利”(即甲午战争)邮票4枚。这一时期的邮票上,中国是以被殖民、被侵略的形象出现的。
    1911年~1949年的中华民国时期,“中国信息”邮资票品出现数量增加的势头,但多为日本发行的一些表现其侵华“成果”的邮票,被占领的台湾和伪“满洲国”成为重点表现的内容,总共有10套之多。1932~1933年间苏联发行了一套“十月革命15周年”邮票,共7枚,其中第6枚为莫斯科广播电台,画面上出现了5名各国听众,象征着苏联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波传向全世界。右下角的听众是中国上海的一家报社的工作人员,邮票设计者根据实际照片绘制,这是中国人形象第一次登上外国邮票。1935年、1937年,美国先后两度发行“横渡太平洋首航”的航空邮票3枚,票面为中国飞剪号飞机、美国飞剪号商船以及从事美中贸易的中国帆船,这是美国邮票上首次出现中国元素。1942年7月7日美国发行“中国抗日战争爆发5周年”邮票1枚,票面上出现了孙中山头像和三民主义以及林肯头像和他的名言“by the poople, of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同时还有包括外蒙古的中国地图和“国徽”,这是美国发行的第一套严格意义上的中国事物邮票。1945年二战胜利,中国名列战胜国之一,但只有巴西和巴基斯坦的巴哈瓦尔浦邦1945年发行的邮票上出现了中华民国国旗。1945年联合国成立,中国身为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但也只有也门1948年发行的“也门加入联合国”邮票、墨西哥1946年发行的“联合国——为了世界和平”两套邮票上出现中国的身影。此时的中国仍然是地位低下、受人轻视、被人忽略的国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大增,“中国信息”邮资票品的发行种类也迅速增加。值得一提的是,1949年10月24日法属阿尔及利亚发行“万国邮政联盟成立75周年”邮票3枚,图案为世界各国人民,其中有头戴瓜皮帽的中国人,据笔者目前已掌握的资料,这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后世界上第一套“中国信息”邮票。此后至今的五十多年以来,“中国信息”邮资票品先后出现了两次大的发行热潮。
    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期的社会主义阵营大团结时期为第一次发行热潮。这些邮品多为政治内容,题材严肃,发行严谨,虽然有些邮品的设计、印刷水平一般,但因为真实反映了当年的特殊时代风貌而广受欢迎,且精品、珍品迭出,某些票品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中国邮友的追捧,并成为“中国信息”专题的经典之作。
    八十年代开始,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经济高速发展,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信息”邮资票品的发行出现了第二次热潮。特别是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以1993年台北亚洲邮展和1996年北京亚洲邮展为起点,世界邮坛涌现了大量的“中国信息”邮品,这一热潮至今还在延续,但因其严重的商业化倾向而深受集邮界诟病。这种商业票主要分为三大类。

    一.美国国际邮票公司代理发行的“中国信息”邮票

    美国国际邮票公司是一家私营邮票公司,但她的主要业务不是销售各国邮品,而是大量制造并发行热门题材的商业票。她通过长期购买一些国家邮政的“署名权”,以这些国家邮政的名义设计、印刷、发行、销售邮票。这些国家基本都是非洲、大洋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区的小岛国和贫穷国家,其邮票题材热门、印刷精美、品种繁杂,但大部分设计比较低劣,不同国家发行的同一题材邮票风格几乎一致,仅仅是国名不同而已。这些邮票对国际集邮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将其称为“垃圾票”毫不为过。该公司策划的“中国信息”邮票系列主要有生肖、港澳回归、邓小平逝世、1999北京世界邮展、世纪回顾、毛泽东逝世25周年、邓小平诞生100周年、NBA明星姚明、中国古画等,设计简单,风格划一,国内集邮者不胜其扰。

    为了遏制商业票滥发的行为,保证集邮事业的健康发展,万国邮联曾采取过定期公布各国“有害邮品”的措施。但是,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国际集邮公司的行为至今未受到影响。不过,集邮市场还是对她作出了惩罚:在经过短暂的热潮后,国内集邮者基本认识了其庐山真面,这些邮票在国内市场的销售已是日薄西山。

    二.朝鲜发行的“中国信息”邮资票品

    朝鲜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发行商业票,邮票出口创汇也是朝鲜国际外汇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但当时中国经济比较落后,且两国政治关系外热内冷,所以极少见到有关中国的热门题材邮票。仅有的中国人造卫星、华国锋访问朝鲜、金日成访华等几套邮票是出于“朴素的阶级感情”而发行的政治邮票,不带任何商业色彩,所以这些邮票在中国极受欢迎。

    但是,1989年苏东剧变后,朝鲜经过冷静观察和思考,决定向中国靠拢,改善朝中关系。此时正好出现了一个历史契机,那就是1990年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40周年。朝鲜邮政决定发行4枚邮票和1枚小型张,并找到了志愿军老战士朱祖威先生设计,新华社还以此作为一段佳话进行了专题报道。此票一出,大受欢迎,朝鲜邮政惊喜地发现一个潜力无穷的市场就在身边。1993年恰逢毛泽东百年诞辰,朝鲜发行了4枚邮票、2枚小型张、1枚小全张、1枚邮资封、6枚立体邮资片,在中国引起了轰动。朝鲜邮政又猛赚了一笔,从此而一发不可收,进入了近乎疯狂的发行“中国信息”邮资票品的时期。据初步统计,从1993年到2005年的13年间,朝鲜总共发行了58套中国信息专题邮资票品,平均每年有4.5套之多,题材选择的严肃性也是江河日下,甚至为何宝珍(刘少奇前妻,在国内鲜为人知。此套邮票的发行应该还有其他原因)、邓丽君专门发行了邮票。与国际集邮公司只发行小型张、小全张不同,朝鲜的邮品则是票、张、本、封、片、简、无齿、立体、金箔、塑料等等一拥而上,品种极其繁杂,铺天盖地,大有“百万雄师跨过鸭绿江,誓把中国集邮者掏光”之势。相对于国际邮票公司的“单干”,朝鲜邮政在中国还有某个集邮团体和个人作内应,很多邮票的选题、策划、设计、甚至销售都由其一手包办,朝鲜仅仅是提供其邮政名称的使用权和印制权。这些商业票的大量发行严重败坏了朝鲜邮票在中国集邮者心目中的形象,朝鲜邮票在国内集邮界的信誉几近崩盘,邮票价格也一落千丈,很多邮票被集邮者视为废纸而无人问津。

    三.近年兴起的外交关系邮票

    近十年来,国际上兴起了一股发行建交周年纪念邮票的潮流,很多邮票发行政策非常严谨的国家也参与其中。出于所谓“拼外交”的考虑,台湾当局也鼓动与其保持“外交关系”的国家发行了很多相关邮票。乍得发行过“与台湾农业合作”邮票,每套10枚,却只有两种图案。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多次发行大套的“与台湾友好合作”小全张。后来,许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开始发行相关邮票。日本、泰国、约旦、阿曼、墨西哥、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国发行的相关邮票因设计精美而备受国内欢迎。国内推动一些国家发行外交邮票是两岸外交竞争在邮票上的反映,其初衷也许是为了反对“台独”。但是,近年来这一潮流中出现了另一个明显的变味的趋势,即很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小国、穷国发行的与中国建交周年纪念邮票,从选题、策划、设计、印制到发行、销售全部由国内某个协会包办,其设计构思多为照片式的中国援建项目,有些邮票的中、英文名称甚至同时将中国置于对方国名之前,这种不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却出现在了“严肃”的政治题材邮票上。最近发行的几套建交邮票更绝,各种热门题材东拼西凑,在邮票上你会看到世界遗产(当然会有遗产的方圆标志)、珍稀动物(当然会有WWF标志)、中国航天员等等,如此则邮票的销售对象也从单一的外交专题扩展到多个专题。这种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扩大销售市场,而根本不去考虑邮票设计的艺术性。其庸俗的手段让我想起相声演员马季的“宇宙牌”香烟,为了扩大销售,利用有人收集烟标的爱好,生产“水浒108将”香烟,实在不行就生产“百万雄师过大江”香烟。这一笑话所针砭的时弊至今仍然存在,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此类邮票以前还主要集中在建交周年的题材上,但是这种邮票只能逢五逢十发行,实在难以满足国内某些利益集团的胃口,所以又出现了两个新动向:一是题材的突破,从建交扩大到其它事件,马达加斯加的医疗合作和蒙古的神舟六号飞船邮票可算是这一动向的代表作。蒙古神舟六号飞船邮票尤其荒唐,这种外国邮政“发行”的邮票在中国居然会有“统一售价”。这样的邮票与花纸头还有多大区别?二是每套邮票从以前的两枚增加到四枚,外加各种各样的全张、无齿。品种的日见增多无非是为了更多地圈钱。

    与前两类邮票相比,此类邮票具有更大的欺骗性。某些团体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千方百计地为邮票挂上促进对外友好合作的政治招牌,而且搞得轰轰烈烈,以图掩盖其商业票、垃圾票的本质,增加邮票的权威性以达到抬价、圈钱的目的。

    这一系列的圈钱运动,背后的利益集团肯定有着非同一般的势力和能量。国家领导人登上由中国设计、印制、销售的外国邮票,没有相关部门的批准或者至少是默认,是不可能的。2004年一个欧洲国家就曾为国内某个协会成立50周年发行过邮票。所以这些邮票背后肯定会有一些官方的影子。我们没有办法知道这些团体在其中涉入有多深,我也没有办法知道这些邮票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利润是怎么分配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国内某些利益集团和个人与国外邮政如此不遗余力地合作,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有分红,有利益。这种圈钱运动也逐渐为广大外邮爱好者认清,此类邮票的销售市场日见萎缩。

    “中国信息”邮品第二次发行热潮的出现,固然与中国实力和地位的提高有关,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国外发行方因国际集邮市场萎缩而把目光盯住了中国集邮者的钱包。同时,国内的中国邮票市场长期萎靡不振,但外邮市场却相对比较稳定,于是就吸引了国内的某些团体和个人的贪婪目光。他们只想能捞多少是多少,根本不会考虑去保护、培育和发展这个来之不易的市场。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后果:过度的商业化倾向使得许多人被迫放弃了专题收集。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中国信息”专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甚至影响到了专题的健康和稳定发展。十几年前的生肖邮票收藏是何其热门,但现在呢?几十个小国家,一窝蜂地发,十几、二十几张一套,花色繁多,收藏者都被搞得筋疲力尽而忍痛退出。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今日的生肖很可能就是明日的外交、甚至是明日的中国事物。我们对这些垃圾票的追捧只会刺激某些利益集团更大的圈钱胃口。

    “中国信息”邮票的第二个发行热潮将会持续下去,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这个热潮中的一个高潮,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将会是又一个高潮,相信到时会有大量邮品排山倒海而来。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很多发行政策严肃的国家奉献了极为精美的作品,这些有品必将成为中国信息专题中的经典之作。同时我们也热情地期望在各国发行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邮资票品中涌现更多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