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电子城街道办: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4:09:54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发表日期:2008年9月7日  共浏览5371 次       【编辑录入:sxdd】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

道德的起源问题是道德学必须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之一。古往今来,人类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激烈的争论 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道德的起源既不是上帝的启示,也不是先天固有的良知和人的自然本性。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道德是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在人类生产劳动和相互交往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第一, 道德产生的条件 是社会关系的形成和意识的产生。道德的基本问题就是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界的利益关系问题。道德的使命就是调节以上这些利益关系。所以离开社会,离开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是所谓道德不道德的问题。同时,道德的产生又必须以人类意识的产生为前提。如果一个人对于它所生存的社会关系毫无意识,或者愚昧无知,那也不存在道德和不道德的问题了。

第二, 道德形成的关键 是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在原始社会初期,原始人没有把个体与整体分开。那个时代,人们生死与共,没有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因此也就不存在调节人们利益关系的要求。随着生产的发展,内部出现分工,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个人的存在。社会的分工和交换加强了人们之间的联系,也出现了人与人之间、个体与整体之间的矛盾,这样也就产生了调节这些矛盾的自觉要求,于是便逐步形成了维护整体利益的义务观点,进而产生了权利和义务之类的道德意识。这就是最早的道德观念。虽然原始道德是简单朴素的,是与某些传统和习惯风俗融为一体的,而且原始道德还带有幼稚,蒙昧,野蛮等不文明的性质,但是它却给后来发展成独立的意识形态的道德作了功不可没的历史准备。

第三, 阶级的出现 是道德发展成为独立意识形态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产生了私有制,人们划分为不同的阶级,进入了阶级社会。于是开始有了阶级道德。阶级道德是人类发展到文明时代的最早标志。从发展的观点看,阶级道德的产生,无疑是人类道德进步的表现,因为它毕竟取代了蒙昧,野蛮的原始道德。

(二)道德的本质

要理解道德的科学本质,应该把握

第一, 要把握道德的基础是经济条件,即经济关系。我们只有从该时代、该民族、该阶级的经济关系中,才能对道德的本质做出合理的解释与科学的说明

第二, 要把握道德是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等力量来发挥作用的。

第三, 要把握道德评价的标准。从总体上说,道德评价是以善与恶、荣与辱、美与丑的标准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评价的标准具体表现为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第四, 要把握道德的内涵。必须强调,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的原则与规范的总和。长期以来,人们在给道德所下的定义中,只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层面,从来没有涉及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层面上,这是片面而肤浅的。

总而言之,道德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自觉牺牲的意识,这种意识归根到底又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这就是道德的本质。

二、道德的作用和功能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功能   又称“道德的职能”。指道德作为系统基于其内部结构而具有的对社会生活的功效和作用。道德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人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对社会生活有着多种功能和作用。

从道德的总体社会功能来看,主要可分为两大方面,即 反映 认识 功能 调节功能

道德的反映(认识)功能 是指道德可以通过善恶观念来能动地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从而使人们认识道德必然性和各种利益关系,了解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应负的责任等。               

  道德的调节功能 是指道德能够通过评价、命令、指导、激励、惩罚等方式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调节社会关系,使道德关系逐步由实有向应有过渡。

道德的反映(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是道德最突出、最重要的功能,它们相互联系,互相依赖,共同对社会生活发挥作用。而道德的其他功能则归附于这两大功能或交织于这两大功能之中。道德功能是任何社会、任何阶级的道德所共同具有的属性。但是由于各社会和各阶级的道德所反映和维护的利益不同,其功能发挥社会效果也不同。在社会生活中,道德功能的发挥与政治、法律、文艺、宗教等其它社会因素功能的发挥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的社会作用  研究道德对于人类社会产生何种作用的伦理学问题。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是受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和制约的,同时,它又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其他社会意识所起不到的作用,它是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良心、义务、责任感等而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觉悟,从而指导人们按照个人或者阶级的善恶观念来选择自己的社会行为,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利益服务的。具体地说,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道德对其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第二 ,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第三,在阶级社会里,道德是进行阶级斗争的重要武器。

第四,道德通过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发生影响,从而间接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第五,道德对社会稳定和人们日常生活及交往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的维护和保证作用。

第六,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过程来看, 道德的历史发过程,是以社会经济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为基础的。但如果从每一个具体的历史时代及其前后的联系来看,道德又常常显现出相对于经济关系的历史过程的某些波动和偏离。某些道德因素在产生它的经济关系被消灭后,还继续存在若干世代;某种新的经济结构体系已经建立,却很久不能形成相应的道德体系 ; 甚至同一经济关系体系及其所产生的道德之间,在发展的进程上也不能是完全一致的。

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中华首先是一个地域的称谓,中华指中原这一带,处黄河中下游地区,中是一个方位词,处四方而居中,认为处天下的中央,因而称中国。中华还有文化发达之意,华的本意,光辉、文采、精粹。表明文化、文明发展的程度很高,他还是一个民族的称谓,中华最早是指汉族,还有华夏族,相对于中原的华夏还有四方的遗镝。在历史发展中,不同民族之间虽然有战争,但没有种族的灭绝,有的呢只是同化、团结和统一。在长期发展中,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有了共同的地域、共同的交流、,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倾向,逐步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所以古人称“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所以礼仪之邦是我们国家自古的美誉。

在我们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文明史,道德资源十分丰厚。一个英国的史学家说,在人类历史上有26个文化形态,只有中华的文化传承下来,从来没有中断,埃及是个文明古国,但是它在历史上历经劫难,公元前320年因为马其顿亚历三大的入侵,它的文化希腊化了,公元20年因为凯撒的入侵,并入罗马的版图,它的文化又罗马化了,公元70年阿拉伯的移入建立阿拉伯国家,从此伊斯兰化了,那么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也是因为日尔曼人的入侵而沉睡了千年,到了14、16世纪的时候才有了文艺的复兴。相对这些国家我们中国虽然也有战乱、暴政,在历史上曾经经历1000年的战乱,其中还有像焚书坑儒的暴政。据水利部统计,从206年到1949年发生了1000多次大水灾,一片汪洋,生灵待际,发生过1000多次大旱灾,赤地千里,想一想我们中华民族饱经忧患而能历史悠久,原因在什么地方呢?中华民族内涵了这样的精神品格追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开放兼容、厚德载物、与时俱进、人文日新。这里包含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包含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这是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继承他为社会主义道德服务有重大的意义。

(一)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涌现过数不清的爱国志士和民族英雄。   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几千年来,是什么力量把中国疆域内如此众多的民族紧紧地集结在一起 ? 是什么力量使得中华民族虽历经无数的内忧外患,几乎濒临绝境,却又走到了社会主义的今天?这个力量就是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 “ 位卑未敢忘忧国 ” ,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这些世人熟知的名言表达的都是中华儿女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和奉献精神。

在《孟子》中有这样一段话:禹思天下有溺者,忧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忧己饥之也。大禹治水,整天泡在水里,小腿的汗毛都泡平了,都不再长了,他认为天下有一个被淹死的,也是他造成的,它对天下人有责任。候稷叫人种庄稼,天下有一个人饿死,他认为也是他的责任,他没有对天下人尽到责任,。他们都是把个人与国家联系在一起,同命一体的关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就是一种对国家、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存在物,所以每一个人都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那么我们每一个人就应该想一想我们应该对社会尽一种什么样的责任。在鲁迅的笔下有一个极端自私的人,他说他希望世界上的人全死光只留下一个美女和一个厨师,厨师要给他做饭就问粮食在哪里 这样就有了农民,农民要锄地要种粮食就会问工具在哪里 这样就产生了工人。因此鲁迅说陶渊明如果没有书童为他服务,没有劳动人民为他提供衣食住行,他没有酒喝 没有饭吃那么他还怎样能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呢。这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离不开 人、离不开社会 。          现在我们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就越来越紧密,所以我们每一个同学坐在这里我们都要想一想,有多少人在我们旁边为我们服务,我们现在都是成人了 我们也应该想一想我们能为社会做点什么、为社会承担起什么样的责任 ?。

正是从这种国家利益、整体利益出发古人提出这样的一种想法:以义为上。 主张见利思义 、先义后利、义然山后取,反对重利轻义和见利忘义。所以这个是非观非常清楚 应当怎么做、主张怎么做、反对做什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要重大局重整体,个人要服从集体、局部要服从全局这是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近些年我们北京发展得非常快,这里不仅有北京人的贡献,但这里我们也不要忘记全国人民都为北京做出了一定贡献,就拿电增容来说,我们北京现在很少电拉闸限电的现象, 我们同学们在家里看着世界杯,我们很少有停电了看不着了的现象,我们说北京的电力发达了。但是北京电力的潜力并没有那么大,因为在北京不能建那么多的发电厂,因为我们要考虑到环境的问题;同时北京的水利资源也是有限的,不能大面积发电, 这样就在山西建电 ,通过电缆把电输送到北京,这就是说山西人民为北京的发展为北京电增容作出了贡献 。前几年发大水的时候,河北人民遭到了水灾 ,他们为了不把这个水患带到北京他们把水截留在自己的家园,所以这些都是注重国家的利益、注重整体的利益。在我们民族有这样一个为了国家利益、为了整体利益而团结一心 共克时间这样一个光荣的传统,今天我们仍然要继承这样一个传统。在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里,当公利与私利发生冲突时我们国家注重公利合理的程序性,同时 局部和个人利益的损失也给予及时的补偿。

(二)推崇仁爱,追求和谐

这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 仁 ” 可以说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 “ 仁 ” 不仅在各个历史时期,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作为东方文明的精髓,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一个构成部分,它的积极作用和影响还是主导方面,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做事不走极端,着力维护集体利益,求大同存小异,保持人际关系和谐,是中国人普遍的行为准则。这对于民族精神的凝聚和扩展,对于统一的多民族政权的维护,无疑有着积极作用。 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梁国浇瓜。就是梁国和楚国是邻国,两国士兵在交界都种了西瓜,梁国的士兵比较勤劳经常浇水,所以瓜秧长得比较好,而楚国的士兵比较懒惰,所以瓜秧长的又瘦又小,有一天晚上楚国士兵就跑到梁国,把瓜秧揪断了很多,梁国的士兵当然很生气,他们就告诉了边界的县令,他们说他们也要到楚国揪断瓜秧。县令说楚国人扯掉你们的瓜秧这是很卑鄙的,你们明明知道这么做不对还这么做,这不是很狭隘吗?县令不但不让梁国士兵去揪楚国的瓜秧,而且还让楚国的士兵在趁梁国的士兵看不到的时候替他们浇水除草,帮助他们 瓜秧长好,梁国的士兵真照着去做,楚国的士兵看到后又羞愧又敬佩。后来这件事被楚王知道了,他非常敬佩梁国修墓边界的这种诚恳,他就 了厚礼来见梁王,一则表示自责,二则表示酬谢,自此以后这两个邻国就成了友好国家。所以我们国家自古就有亲仁善邻以推己及人的方式来友好相处 的传统。 我们说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都要友好相处。

做到爱人还要爱由亲始、由近及远。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教材中写了这样一句话,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也就是说做到爱人就要从亲爱自己的亲人开始,在家孝敬父母,在外尊敬别的老人,尊敬别人的父母,在家友爱兄弟,在外才能诚恳结交朋友。为什么爱人要从爱自己的亲人开始呢?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和亲人有血缘关系,这种爱是最自然 最自发产生的,有了这种亲情的体验那么你去实现仁爱的时候,他就有了真实的基础,它具有了一种真实的感情。当然要做到仁爱不能止于孝亲,只爱自己的家里人,还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要把这种爱由近及远地往前推,那么我们有一个比喻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 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个比喻不一定恰当,但是它说明了血亲之爱是一种感情之爱,那么仁爱是一种理性之爱,它需要道德的自觉,需要克制自己去同情他人去爱人,这更难做到。所以古人讲人民是我的同胞,万物都是我的朋友。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这对我们今天保护环境、克制的利用环境都有很高的价值。

从这种仁爱的思想出发古人主张 和为贵。和这个思想在我国的位置是非常突出的,在3,000多年的古 代金 文和甲骨文中就有了这个字 那么和,我国自古就有和同之辩 ,就是和与同有什么不一样 和不是盲目的附合,不是不分是非,不是无原则的 而是和而不同。就是和与同不是一回事儿,这是讲和。和是由不同元素的适中配合,使事物的矛盾平衡而 到和谐的效果。可能这样讲有些理论性不太好理解,我们同学看,五味相和,乃成美味;五色相和,方成文采;五音相和,音律优美。这些话比较好理解,我们做不同的菜要放不同的佐料,而且这些佐料不是一块儿都放在一起,而是放得适中,把它们调配好,这样才能出来美味。那么同是什么呢?同就是同样的事物简单相加。比如说声一无听。比如说音符中有12345等,如果我们摁一个1又摁一个1,四个都是1111,那么音乐怎么听,所以声一无听,物一无文,果一无味。所以进行简单的相加而不是像上面的各元素的调和,所以和与同是不一样的。周太史史伯说过这样一段话: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实际上 刚才说的五味相和方成美味是一个道理 。我们说不同事物的综合可以产生一个新的事物,我们说一加一等于二 ,一加一大于二,大于的部分就是产生的综合作用 。比如你有一个意见 ,我有一个意见补充你的意见,把咱们俩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意见,这个意见不是你的意见也不是我的,而是产生一个新的意见,这就是一加一大于二的那一部分,所以夫和实生物,就是不同的事物和谐的生存在一起就会有一个新的创造,会创造出一个新的事物来。而事物简单的相加,作汤加一点水,再加一点水,你一个意见,我一个意见,加起来还是原来的意见,没有使事物发展,这就是同则不继。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和而不同这不仅是古代文化的精髓,而且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孔子说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就是君子看见别人有缺点或与自己不同的意见不是不讲原则简单去附和,而是委婉地指出、以与人为善的方式指出别人的缺点,或是告诉他我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去补充你的意见。君子成人之 ,这是君子的做法。而小人呢,明明知道别人有缺点,明明自己有更好的意见 而不说出来,甚至等着看别人的笑话,这是什么这是小人所为,这是没有道德的。所以孔子讲君子要做到和而不同,小人才会同而不和。

(三)谦和克己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义之邦, “ 礼 ” 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义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作为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象征,礼貌、礼让、礼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中华民族就把 “ 天下为公 ” 的大同世界作为一种社会理想。《礼记·礼运》中讲: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汉书·贾谊传》中讲: “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宦不苟去 ” 。孔子把 “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 作为人格理想,提倡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 “ 君子成人之美 ” ,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  礼作为道德的规则,通过仪式显现出来,就是礼仪,就是说如果敬是一种道德,我们对人要握手要鞠躬,要说谢谢,说对不起,这就是礼仪。通过礼仪的训练起到实践仁义、教训正俗的作用,我们社会的风气就好了,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礼仪,这里面有的是《论语》当中说到的,有的是在传统当中一直流传下来,都比较好懂,其中,什么叫不对人咳唾、不厉声诟谇,就是说不能当着人的面咳嗽,咳嗽要背过身去,不能大声地说那些污言秽语,更不能大声的骂人。出必告,反必面,游必有侣,归必以时。就说对父母要尊敬不能来无声去无踪,出去要告诉父母,回来要叫一声父母,出去要让父母放心要找一个好的朋友好的伴侣,回来要告诉父母什么时候回来的。所以这些对我们为人处事在家在外都是很重要的修养。这些在我们今天也是非常重要的,非常有用,表现了一个人有没有修养有没有素质。古人讲礼也是要讲适度的,不是说礼多人不怪,礼也要讲求适度,人都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惧,发出来呢要能够终结,也就是这六个字:发乎情,止乎礼。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发泄一种感情要发泄到恰到好处。古人讲礼也并不是说没有变通,在先秦时期礼不是死的教条,有人问孟子:男女授受不亲,男女交接东西的时候是不是不能手碰手,孟子说:是的,这是个礼。但是这个人又问道:如果嫂子掉到水里,叫嫂子的这个人当然是小叔子了,小叔子可不可以援出一只手把她拉到岸上来呢?孟子说:嫂子掉到水里,小叔子如果不援这只手,那是豺狼也。意思是说这个时候不会变通不去救人,简直禽兽不如。所以说礼不是一定要怎么去做、一定不能怎样去做,关键是要做到恰到好处,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我们说礼是一种道德的外在,有外在的礼貌和礼仪,内在有真诚和道德,我们现在讲微笑服务,微笑绝不是面部肌肉的一种活动而应该是有一个真诚待人的内心的情境,内心尊敬别人你的微笑才可能更加自然。所以人要敬人,首先要自谦,你是一个骄傲自大的人怎么可能去尊敬别人呢?所以敬人要自谦,怎么做到自谦呢?自谦要虚以处己,人生要虚心,虚心不是心虚,处处都虚心,对别人要尊敬自己要谦虚,所以谦虚才能使人进步。古代 的 周庙当中摆放着这样一个器皿,叫做漆器,空的时候是这样的(投影),到了半满的时候它是正好的能够立住,这个水不断地增加,全满的时候它就颠倒了,我们这三个图哪个是最适中的呢?   人太虚的时候没有自信了,(半满)这个时候是最适中的,所以人要有一定的自信,但是又不能自满。水如果多了就要注意把它舀出来一点,要注意做到虚心,当然不能太多,太多就要全部颠覆,所以它启发人中则正,满则覆,要谦虚谨慎。

有一位司机他遇到了这样的事:有一天他开车去上班遇到了一个醉汉,这个醉汉拦住了他说你撞到我了,一定要下来赔我,这位司机说这是根本没有的事啊,无中生有,要是在平时呀,一下车就打他两拳,可是这时候他想了想没有这样做,下了车跟醉汉说对不起请你原谅。这个醉汉没有想到他是这个态度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老弟就冲你这句话走吧。这位司机上车以后他没有觉得自己委屈,他反而觉得有一种战胜自己的愉悦。我们同学想一想他战胜了自己什么呢?老子有句话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他如果打这个醉汉两拳他能打过他,这算他有力;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他突破了一种局限从现实的这种局限中超脱出来,他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东西,他这时候忍住了没有发作,自己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所以他说他感到一种超越自己的愉悦,这也是说人要虚怀若谷。我们看谷都处于洼地,大海也在地的低势,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以我们要培养自己这种宽阔的胸襟。有礼者敬人,讲礼敬人,真是与人和谐相处的一个原则,你尊敬别人也能够得到别人的尊敬,所以说: “ 有礼者敬人 ” 而 “ 敬人者人恒敬之 ” ,谦敬、敬人这是当今我们与人交往当中的重要的一个品质。

(四)讲诚信

中国美德由于性善的信念占主导地位,强调发挥自主自律的精神,所以特别重视 “ 诚 ” 与 “ 信 ” 的品德。 “ 诚 ” 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以 “ 诚 ” 为基础,中国人形成了许多相关的道德,如为人的 “ 诚实 ” ,待人的 “ 诚恳 ” ,对事业的 “ 忠诚 ” 。 “ 朋友有信 ” 历来是中国人交友的基本准则。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国人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的美德。 真诚是个美德,没有真诚这个美德,一切美德都是虚假的甚至都是不道德的,所以真诚也非常重要,那么诚和信两个字都有言字旁,信的半边就是言,诚是讲什么,说话要诚实,言为心声说的要是你心里想的,信是什么?说到要做到、要恪守诺言,要恪守你的承诺。诚主要是对内而言,对内诚于己,就是不自欺,信更多地是对外而言,就是不欺人,不自欺不欺人,哪一个更难做到呢?欺人实际上也是自欺,所以不自欺更难做到,诚和信常常是可以互为解释,两个字的意思相近所以我们也常常连在一起用,(投影)诚信是一种真实无妄、表里如一的品格。孔子有这样一段话: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左丘明是一个史官,眼睛失明,道德高尚,所以孔子以他为道德上的榜样。孔子说有的人说的花言巧语,表面上有伪善的微笑,对人好像也十足的恭敬,但是内心却不是那么一回事,背地里不是那么一回事,所以孔子认为这样的人左丘明以他为耻,丘是指他自己,丘亦以它为耻,他自己也认为这样做是很可耻。还有一种人 “ 匿怨而友其人 ” ,藏着怨恨好像去和人交朋友,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台上握手台下使绊子,台下踢脚,有些人遭到了别人的陷害闹了半天陷害他的是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多么危险,所以在古时孔子就说这样的人左丘明以他为耻,丘亦耻之。所以做人要讲一种真实真情实感,要有真性情,这样的人也才能博得别人的信任,也才能在社会当中立足,当然我们的社会当中也有不诚信的人,好像他们一时得逞一时占了上风,其实那是他侥幸免于获难,是不会长久的。      我们想一想那些卖假货的人他们能卖多长时间呢?作虚假广告的人长久不了,我们学习上如果靠不诚实取得的好成绩也只能是得逞于一时,不会长久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作一个诚实的人,社会制度越健全社会越公正,社会上所存在的依靠不诚实而得逞是不会长久。靠不诚实而侥幸存立于社会的现象会越来越少,正如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什么意思呢,这个信就像人的一个关节,我们想一想没有关节你还能站立起来吗?你还能行走吗?当然不可以了,所以信就象关节这么重要。对一个人是这样,对一个社会、对一个民族、对一个国家也是这样,所以叫 “ 民无信不立 ” ,有关诚信在后面的章节还要讲到。

(五)追求精神境界

    中国传统道德认为,人仅仅只有物质追求是远远不够的,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人还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甚至把追求精神境界看得比衣食和生命还要重要。 追求理想的人格需要明智,我们书中特别提到了这一点,什么叫做明智,智当然是智慧,智慧和知识不一样,但是智慧又离不开知识,是对知识的综合、提炼,有了知识以后要学会判断要学会实践,怎么判断,一个最基本的判别判断能力的标准就是明辨是非,个人连最基本的是非观念都没有还能说他有智慧吗,所以明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是非观念,所以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 智 还可以帮助我们什么呢?一个好的品德不会辨别、不会通过好学去辨别它,那么实际上这个好的品德也会走向偏颇,也会有弊端的。在孔子的学生中有一个叫子路的人,他是一个很勇敢的学生,但是他有时候有勇无谋,有一天孔子说:子路,你知不知道好的品德就会有一个弊端呢?子路说:我不知道。孔子说:你坐下来我讲给你听。有仁德而不好学就说不会去辨别它,那么其弊也愚,就会流于愚钝,好知而不好学,这里的知就是有小聪明,如果有小聪明的人他不会去辨别,那么他做起事来可能就会放荡,就会轻易随便放荡;好信而不好学,一个很诚实的人但是他不会辨别,常常反而被别人所 陷害, 一个人很直率是好的品德,但是他不知道这个话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所以有的时候说出话来刺痛人心;一个人好勇敢而不好学不能够辨别什么时候该勇敢他的弊端就是容易莽撞闯祸;好刚而不好学,他可能就会妄为,妄加作为,所以说一个好的品德也要用明智和好学来扶助它,这样才能使好的品德更加端正,在实践当中做得更加适当。

古人告诫我们要追求更高的境界,而且告诫我们应该怎样实践道德,同时还给我们指出了一种方法, 方法与境界:博学 之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同学们今年是大一,那么你们已经有十几年的求学经历了,也有自己很丰富的学习方法,那我们再体会学习借鉴古人的学习方法去创造我们更好的学习方法。

(六)重道德实践

中国优良道德传统,非常重视“修身养性”,把 道德修养 看成是人实现人生价值所必需的环节。 孔子 曰:“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他认为“行”比“言”更可靠。《论语》说:“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意思是讲:评价一个人不要只听他的言论,还要看他的实际行动。 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他有一天把他的学生叫到身边说:今天我教你们一件事,就是把手往前甩,甩到不能甩的位置,再把手往后甩,甩到不能甩的位置,每天做 300 下你们都可以做到吗?同学们都笑了说:这么简单的事还做不到吗。一年以后老师又问学生:你们谁做到了每天甩 300 下?这个时候同学们不讲话了,只有一个同学坚持做了,每天做 300 下,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哲学家柏拉图,这说明做一件事贵在有恒,道德修养更是贵在有恒,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不作坏事。所以我们的周总理也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他还在 45 岁的时候为自己定下了我的修养要则,有七条,并手写下来放在自己的案头,时时来警惕自己,时时照着去做。就是说一个人的修养关键是贵在有恒。我们同学都赶上了好的时代,当然社会的竞争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也正给了我们一个舞台,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更有一种自己努力的方向,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我认为在你们这样的年纪,年轻的时候应该树立这样一种精神: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前面我们讲了六个方面,当然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远远不止这六个方面,因此,希望大家在你学习的之余,无论是学习什么专业在学习之余去读几部中华民族传统经典。可以先看看《大学》,你们都刚刚进大学校门,中华传统经典《礼记》中有一篇《大学》,它等于为人生画了一张蓝图,一个人从格物做起,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八个条目,同学们可以看一看甚至可以背下来,同学们还可以前面引述比较多的《论语》来读起,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个特点叫做:文字简约、 含义深刻 、简明易记,同学们只要认真读了、读懂了,不论你是做人也好、做学问也好,将来做事业也好都会受益匪浅。

二、继续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1、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现代化的模式多种多样,但不能脱离自身的民族性,任何社会搞建设都不能脱离原来社会把自己变成与原来社会毫不相干的一张白纸,都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建立现代化。这个现实就是由传统构成的。我们搞现代化建设脱离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就失去了它的历史基础,水必有源,而后不绝,木必有本,而后向荣。这是世界各国现代化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规律。

2、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样,社会主义道德也不可能是空中楼阁,社会主义道德也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又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形成的。我们今天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可以使社会主义道德内容更加丰富,更体现民族特点,更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也更体现民心,在这方面我们广大的领袖给我们做出榜样。毛主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们民族智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共产主义”是个外来的词,但是毛主席用《礼记》中: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来解释共产主义,这样一说老百姓就都懂了。他还用《汉书》“实事求是”这个词来说明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他在1916年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说,智仁勇三大德,我们今天用德智体来配他,德配仁,智配智,体配勇,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我们党以后长期的教育方针。在毛泽东的著作中,引用了300多个典故,引喻生动,诙谐幽默,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为中人民所喜闻乐见。所以我们读毛泽东的著作,不仅能学到马泽东的基本思想而且能学到中国优美的文化。古人很早就讲,行己有耻,有耻且恶,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章,国家就要灭亡。近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包含了对我国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不仅划清了社会主义社会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而且为我们明确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

3、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条件。

中华民族的文化有一个特点就是文政不分、文哲不分、文史不分,综合性非常的强,优良道德传统有丰厚的文化底蕴,道中有文,文以载道,因此古人特别提倡学诗,学乐,认为从中不仅可以学到文化知识,可以培养我们的性情,而且可以提高我们的修养,如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就是说学识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可以让我们合群,以诗会友可以排遣我们的思想感情,比如你高兴了、愤怒了不需要歇斯底里的发泄,可以在房间绘画、写诗就可以把感情表达出来了。诗中的道理在近处,可以侍奉父母,在外可以效力国家,还可以在诗中学到很多自然的知识,这就是诗的作用。乐,音乐最能感动人心,培养人的性情,能够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可以起到智德双修的作用,对我们全面提高素质有很大的帮助,中华文化是我们的血脉,传统美德是我们成长的乳汁,这些都是我们的根,根越深枝叶也越茂盛。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第一,有批判、有选择、有目的地继承。我们知道中华民族道德传统是一个矛盾体,良莠混杂,瑕瑜互见,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盘肯定、全面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全面抛弃。前面我们讲到古人的明智、明辨,也适用对传统自身。要进行分析、鉴别、取舍。有批判、有选择、有目的地继承。那么批判、选择和目的地继承的标准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教材中的四个有利于。 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我们成长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这是我们继承传统的标准。

第二, 对待传统道德我们在脑子里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 ,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有些人认为我们国家现在出现道德滑坡,还出现一些落后的东西,这就是因为我们传统道德传统文化失落了,我们今天要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就是要回复到过去原来固有的文化,这就是文化复古主义的表现和想法。另一种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认为中国这些传统的东西都是发生在过去,过去是封建社会我们今天是社会主义社会,过去的都没有用了,因而对其全盘否定认为都没有价值,这是历史的虚无主义。这两种思潮同学们都不会认同,我们要知道它们错在什么地方。复古论只看到了传统道德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一面,而忽略了它的特殊性和个别性。而虚无论又只承认传统道德的个别性和特殊性,否定传统道德的一般性、普遍性。   同学们特别熟悉的《岳阳楼记》当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如果用复古论来说,只注意到了它的一般性和普遍性,看到了这两句话中的积极因素,但却忘掉了这两句话是有阶级局限的,当时是“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这个君还是指封建社会的当政者,所以有阶级局限性的一面,复古论等于是否定了历史的发展,否定了传统还是要发展的。那么虚无论呢又会说:这句话没有一点价值了,因为(作者) “处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他就是为封建社会服务的,在今天没有任何价值 ,它又否定了我们今天的道德还要有继承性。所以我们说这两种思潮都犯了一个绝对化、片面化的思维上的一种错误。

正确的态度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要搞清传统上我们应该摒弃什么 ,就是哪些是不能用的,比如说我们古代的“三纲五常”中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汉代以后建立在人身绝对依附原则上的这样一种把臣忠、子孝、 妇和变成了三大绳索,过去我们讲君惠臣忠、父慈子孝是相对的关系,汉代以后就把它变成了绝对的关系,臣要绝对地忠,子要绝对地孝,这样就变成了绝对的关系,成了三大绳索,把礼推向了极端,成为礼教。所以我们说礼教会吃人的。 第二是要搞清哪些是可以转化的 。比如说我刚才举的例子《岳阳楼记》中的这段话,这段话虽然发生在过去,虽然是在那个时代说的,但是我们要看到其中有古人忧国忧民忧天下的这个忧患意识,并有置个人荣辱于不顾的社会责任感,对此我们可以超越其阶级的局限,对我们今天道德的提升应该是有帮助的,所以这些是我们可以转化过来的,在传统文化当中有很多这样的东西,通过转化在我们今天还是可以用的。这就叫批判地继承。第 三积极继承结合弘扬传统道德的精华 。我们说三纲是要摒弃的,什么是五常呢?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些我们说是精华,还有我们刚才讲到“和而不同、天人合一”这些都是精华,当然对这些精华我们也不是拿来就用,要给它们赋予时代的新意,之后让这些精华来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正确对待传统应该有这样三种态度。当然我还想说在中国传统道德中精华是主要的,因此我们同学要建立起民族的自尊和自信来,对这些精华我们要批判继承首先我们要了解传统,你不了解传统对传统知之甚少或很不了解,那么批判继承就是一句口号是一句空洞的,所以批判继承应该在比较深入学习和了解传统的这样一个基础之上。

3.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 。人类文化和文明发展进步的过程表明,一种文化通过与异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冲突和融合,是保持其生命力,使视线自我更新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也是文化发展的带规律性的现象。在这方面我们国家自古就有好的传统,古人讲:“海不辞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就是要有一种包容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文化上也是这样,我们吸取外来的文明也要有这样一种包容的精神。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个人丢了东西,丢东西的人是个美国人,他立刻找到了警察,说:我是纳税人,你有责任帮我找回遗失物。如果是德国人他就会在丢东西的地方画一个方格然后以此延伸画许多方格,一格一格地去找,如果是中国人,他会回到家里跟他的老婆说:今天我真不该出门。这个笑话说明,美国人他有注重法律的这样一种传统和观念,德国人思维非常缜密,他有思维缜密的传统,中国人的文化是内省的讲究反求诸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今天我们全球一共有将近200个国家,有上千个民族,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如果大家都能够互相交流,那么人类的文明我们就可以共享,大家的这些文化、不同的文明相互地取长补短,那么我们就可以使人类的文明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我们要积极地借鉴和吸收外来的文明,但同时要采取这样的态度, 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需要的、有益的,就吸收、借鉴,并加以改造,使之融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文明之中,不要生吞活剥,要融入我们的文化使之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为我所用。这是一个方面。而对于有害的,强加于人的东西,不属于西方文化的主流不属于精华的东西,我们坚决不能吸收,所以这个也要学会辨别,我们不但不能吸收,还要加以批判和坚决的抵制,这是一个正确的态度,所以古代寓言当中有“邯郸学步”,这个我想大家都知道,学习要建立在自己的实际的基础上,不能盲目地照搬,否则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作为今天的大学生我们不但要有全球的眼光、世界的意识,而且我们还不能消解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既要融入世界的文化当中,但同时我们不能忘了、不能失去对我们民族自己文化的认同,所以我们要深信这一点: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和文化是我们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瑰宝,是一笔非常重要的思想财富,我们每个人都是祖先的后代,我们又是后代的祖先,所以我们肩负着把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身体力行星火相传下去的这样光荣的使命。最近北京市委书记刘崎在召开奥运会筹备会时,在讨论奥运会开幕式怎么搞时提出了八个字,叫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就是说要让外国人看了体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优美的文化博大精深,让中国人看了又不落俗套,要做到这八个字的确很难,但是我相信中国优秀的文化、优良的传统有这个深厚的魅力,同时我也相信当代的中国人有这样的智慧。

我们今天讲了道德的本质和作用、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道德的本质和作用,重视道德修养。对于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主要是从六个方面来阐述的,同学们回顾一下,一个是重整体的利益有公私之辨,义利之辨。第二是推崇仁爱的原则,追求人际之间的和谐。第三 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人要谦虚谨慎永远不骄不躁,第四要倡导言行一致,恪守诚信,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第五要追求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把道德追求作为一生的一种任务。第六要注重道德的实践,强调在社会实践中,在做各种事情中要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倡导身体力行从自我做起。这六个方面我将和同学们共同更好地学习它、体会它、实践它。

课后思考问题:1、如何看待道德功能和作用?

        2、任何认识道德的发展规律和进步趋向?

        3、如何看待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4、你如何根据自身实际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课程导人] 道德力量巨大,主要表现为社会风气,推进社会发展。社会风气是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思想、道德等因素的综合反映,也是人的精神风貌的总和。道德主导着社会风气,道德深深地影响着人的精神风貌。今天,在我们社会经历深刻变化的时候,社会主义道德必将为我们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一、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经济对道德的积极意义

生产中的人本与非人本直接体现人的价值与尊严;商品交换体现着交往主体的道德自觉;经济分配直接检验着社会公平;消费态度最直接地展示着消费主体的人格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增强人们的效率意识;培养人们的开拓创新意识。

(二)市场经济对道德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对道德负面影响是: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容易引发拜金主义,市场行为的自发性容易引发人格缺陷。

(三)市场经济的道德焦点

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案例材料] 雷锋日记(节选)

1960年10月21日

今年吃过早饭,连首长给了我们一个任务,上山砍草搭菜窖……劳动到了12点,大家拿着自己从连里带来的饭盒,到达了集合地点,去吃中午饭。当时,我发现王延堂同志坐在一旁看着大家吃,我走到他前面,他没有带饭来,于是我拿了自己的饭给他吃,我虽饿一点,让他吃饱,这是我最大的快乐。

1961年9月11日

我是主人,是广大劳苦大众当中的一员,我能帮助人民克服一点困难,是最幸福的。

1961年10月20日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我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1961年11月2日

我学习了毛主席的著作以后,懂得了不少道理,心里感到特别亮堂,工作越干越有劲,只觉得有股劲永远也使不完——我要永远地记住: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那个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

[讨论]读完《雷锋日记》(节选)你的感想是什么?你认为雷锋精神的精髓是什么?你认为雷锋精神过时了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雷锋精神的精髓在于“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人民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这个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这也就必然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是经济体制的转型,而不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改变。只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变,为人民服务这个道德建设的核心就不会改变,而且也不应该改变。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如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平等意识、创新意识等,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得到丰富和完善。但是,这绝不是意味着能要以这些意识取代为人民服务这个核心。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大力提倡为人民服务,越要把人民服务进一步在全社会推广开来。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使广大的人民群众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从改革的性质和目标来看,改革的最终目的和目标都是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

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在得到正当合法利益的过程中,要求人与人之间相互提供良好的服务,更应该大力提倡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这有助于引导人们处理好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后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克服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等不道德行为;有助于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式道德的显著标志。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如何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上。一切剥削阶级道德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们总是强调个人利益至上,总是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上,总是把个人利益作为判断人的行为善恶与否的根本价值尺度。他们所信奉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道德信条。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是一切剥削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核心。社会主义道德强调以他人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以社会利益为先;强调在社会利益的基础上,实行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结合,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个人利益应该自觉地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必要时甚至要牺牲个人利益。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它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活动的基本标准和方向。抛弃了为人民服务,也就等于毁掉了社会主义道德大厦的根基,也就等于丢掉了社会主义道德的灵魂。

同时,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一方面,我们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因此,应当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先进性的要求。另一方面,我们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还必须有广泛性的要求。为人民服务,有它的最高要求,也有它的基本要求。它的最高要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既是共产党的宗旨,也是对共产党员和一切先进分子的要求。作为党员干部,由于身份、地位和作用,对他们的道德标准显然不同与一般行业意义上的职业道德,并且有更高更严的要求,应当以最高层次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在为人民服务这个道德要求上,党员干部奉行的价值标准应该是一心为公、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等,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最高要求的体现。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还有一种广泛性的要求,这就是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要尽量做到替别人着想,力求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使自己的行为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人只有在真实的集体中才能获得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真实集体的建立有赖于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为什么把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经济前提。集体主义原则并非古已有之,而是工人阶级先进世界观与传统美德相结合的崭新概念。它作为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道德基本原则,同社会主义制度紧紧联系在一起。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性,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实践表明,国家、社会的繁荣和富强是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和保障,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最终也必然会损害个人的利益。因此,要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倡导集体主义精神,使人们在经济社会活动中不仅追求个人利益,还要兼顾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必须大力提倡顾全大局、团结互助和扶贫济困精神,使人们自觉履行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必须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和社会的关系,使人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既满足自己正当的利益,又为国家和集体创造财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

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中国共产党为执政党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政治前提。例如:在我国,除了公有制经济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非公有制经济。个体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满足个人发展中的各种需要。那么,怎样理解他们的劳动也是为人民服务?说清楚这个问题,需要从整个国家的性质来分析。尽管,我国存在着相当数量的非公有制经济,但它们不占主体地位,我们国家仍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因此,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从根本上说就是在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在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者也是在为人民服务。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集体主义的贯彻创造了文化前提。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深刻内涵: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辩证统一的;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集体主义道德的三个层次:最高层次——无私奉献;中间层次——先公后私;基础层次——公私兼顾。

集体主义的完善:从名义集体主义向真实集体的转化;认同特殊境遇下的个人利益优先权;集体利益指向个人心理趋向的协调;落实集体利益向个人利益的反馈。

英国功利主义思想家穆勒承认牺牲自己利益以增进社会福利的事情是客观存在的,但他认为不正常且应该尽量避免,因为个人利益的牺牲也就减少了由个人利益组成的社会福利,最终必然损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讨论]集体主义能否通过个人的自私自利来实现?自我牺牲就是对集体利益的损害吗?集体主义确认的集体利益优先权会导致对集体利益的否定吗?

(三)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

共产主义道德不仅是人类的道德理想,而且深深植根于中国革命的历史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社会不断涌现出许多具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先进人物,而且,对这些先进人物的广泛宣传和深入学习,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了好的效果。这些都足以说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需的。共产主义道德表现为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课程导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公民道德建设入手,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努力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对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从一个战略的高度,概括了在我国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出的意义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体现了对道德建设规律的自觉反映和深刻把握;体现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道德要求和法律要求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内容的丰富和拓展。

(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知法和守法;“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为公、服务社会。

爱国”规范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是:一是要牢固树立民族意识和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自觉维护祖国的独立、统一、尊严和利益;二是要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作力所能及的贡献。

守法”规范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重要的是出于对法律的自觉认同和遵守,而不仅是出于对法律的畏惧;强调一个有道德的公民,应当积极地学法、懂法和按法律办事。

明礼”规范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从宏观上讲,就是讲究礼节、礼貌,在公共场合职业场所和家居生活中,言行举止得体,谦敬礼让;从微观上讲,就是遵守社会功德,如爱护公共财物、维持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等。

诚信”规范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是:诚实、诚恳、信用、信任,也就是忠诚老实,诚恳待人,给予他人起码的信任。

团结”规范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是:强调在追求共同理想目标的基础上,公民通过弘扬集体主义精神的团队精神,形成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各个人群的凝聚力,最终汇集为全民族、全社会的凝聚力。

友善”规范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是:友好、友谊、友情、善良、善意、与人为善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的和谐关系。

勤俭”规范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是:勤劳、勤奋、勤快、俭朴等,强调立足于中国人口多、耕地少、人均资源有限等基本国情,深刻认识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意义。

自强”规范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是:自尊、自爱、自立,强调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

敬业”规范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是:忠于职守、精益求精、恪守职业道德。强调职业有分工不同,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对职业的敬重,是职业责任感的前提条件,也是自觉履行职业道德的前提条件。

奉献”规范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是:克己为公、服务社会、助人为乐、造福于人。既提倡提高境界的对社会、对他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又强调每个公民首先应立足于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职业分工,尽己所能,做到“岗位奉献”。

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在调整公民个人与社会、与国家、与他人的关系中,各有不尽相同的功能。大致说来,可以对这些规范的功能和作用作这样的认识和划分:“爱国”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守法”是“爱国”规范的延伸,是公民对国家的道德责任的“底线”;“明礼”主要是规范公共场合的公共道德行为,文明礼貌是公民在公共场合应当遵守的最基础的道德准则;“诚信”主要也是规范公共关系中的道德行为,是对“明礼”规范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即古人所说的“礼于外,诚于内”;“团结”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公民之间的道德关系,强调公民之间的亲和力;“友善”与“团结”是同一层次的道德规范,功能也是相类似的,但更加注重公民个人之间的亲善关系;“勤俭”主要是对公民个人提出来的道德要求,勤俭的道德素质更多地在公民个人地行为中表现出来;“自强”主要也是对公民个人地道德素质提出要求,与“勤俭”是同一层次地道德准则;“敬业”主要是规范公民与职业的道德关系;“奉献”主要是规范公民与社会的道德关系,并引申出公民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我们对公民道德规范功能的划分和认识,只是从基本的方面着眼的,在公民基本道德实践中,公民道德规范的内容和功能又是相互渗透、交叉并行的。因此,对公民道德规范的具体功能和作用不应作绝对化的认识和划分,而是要在明确它们各自主要的功能和作用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它们的其他功能和作用进行具体分析。

[讨论]有人说,节俭只是穷人用以自欺欺人的道德借口。因为经济发展在于扩大需求,而节俭却可能带来需求萎缩。因此,节俭是经济发展的障碍物,是应该抛弃的伪道德。你是否赞成上诉说法,为什么?

大学生公民道德实践要求:一是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产生认知和认同;二是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作为行为标准;三是积极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三)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案例材料] 玫瑰花悬案

1797年阳春3月,新婚燕尔的拿破仑将军偕同夫人约瑟芬应邀参观卢森堡大公国的第一国立小学,拿破仑满面笑容地做了即兴告别演说,并郑重其事、慷慨而潇洒地向该校校长递上一束价值3个金路易的玫瑰花,并保证:“只要我们伟大的法兰西国家存在一天,每年的今天我将亲自派人送给贵校一束价值相等的玫瑰花,作为法拉西与卢森堡友谊的象征。”二百年后的1984年,卢森堡政府通知法国政府,要求法国政府实现拿破仑的诺言。卢森堡政府提出:要么从1797年起,以三个金路易作为一束玫瑰花的本金,并以5厘复利计息(即利滚利)结算,全数还清这笔“玫瑰花悬案”之外债;要么法国各大报必须登报承认你们的一代伟人拿破仑是个言而无信的小人。起先,法国政府打算不惜重金来赎回拿破仑的声誉。但是,财政部的官员们瞧见从电子计算机里输出的数据时,不禁面面相觑,原来3个金路易的“玫瑰花债项”,二百多年来本息合计竟高达1375596法郎。但法国政府最终站在了诚信一边,保证“法国将始终不渝的对卢森堡大国公的中小学教育事业予以支持和赞助,来兑现我们的拿破仑将军那一诺千金的‘玫瑰花’的信誉”。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一项基本道德准则;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诚实既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应当遵循的基本道理,也是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

[名人名言]思想家论诚信

(1)  民无信不立(孔子)

(2)  (欺骗)可说是蛇走路的方法,蛇不是用脚而是用卑贱的肚子走路的。没有一件恶德能和被人发现是虚伪欺诈一般使人蒙羞。(弗兰西斯·培根)

(3)  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使根本不行的……一切狡猾的人,不照科学态度办事的人,自以为得计,自以为聪明,其实都是最蠢的,都是没有好结果的。(毛泽东)

(4)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都是实事求是。(邓小平)

二、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案例材料] “道德银行”为什么“破产”

郑州市青少年道德银行于2002年4月7日成立时热闹异常。在报名的前几天,前来“开户”的就有2000多人。所谓“道德银行”,就是将志愿者的服务,以服务时间的形式记录在一张特殊的储蓄卡上,由银行、被服务者、志愿者三方共同认定。当“储户”自身遇到困难时,也可“支取”服务。根据规定,“储户”服务时间累计在100小时以上,可其他会员提供的相应时数的服务。可是三年后记者在郑州采访时发现,“道德银行”真正的“业务”运转,持续时间没有超过一年,“道德银行”“无疾而终”。

[教师总结]“道德银行”以道德名义不自觉地实施了对道德地侵害。当道德行为以一己之利为动力时,道德行为的生命力就已经丧失。至少在动机上,道德需要无私来支撑其高尚性。

三、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什么是道德修养?它是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地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

(一)道德修养贵在自觉

要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要积极主动地进行道德修养;要学会自知自省、自我扬弃。

一个生意人因恪守诚信而亏本了,他的邻居却因制假贩假拥有了灯红酒绿、香车美女的生活;一个好心的司机在公路上将一个被车撞成重伤的老人送进医院后,被老人的家属缠上了,从此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真正的肇事者逍遥于责任之外;一个学习刻苦、追求真才实学的大学生成绩只在中上,另一个大学生凭着临时突击、甚至舞弊却拿到了奖学金。

[讨论]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我们应该如何坚持自己的道德操守?

(二)认识和把握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道德品质与“德”、“德性”、“品德”是同义词,是存在于每个人自身内部的东西,它通过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出来。但是,一个人一两次行为所表现的偶尔的、不稳定的内心状态和心理特征还不是道德品质。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做了两次好事便说他的道德品质好,也不能因为他做了一两次坏事便说他的道德品质坏。道德品质是一个人在长期的、一系列的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恒久的、整体的心理状态。所以说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观念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一贯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心理学表明,一切心理活动都是由“知(知识)”、“情(情感)”、“意(意志)”三种成分构成。道德品质作为人的一种心理活动,也是由知、情、意三者构成;“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

提高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其一,学思并重的方法;其二,内省检查的方法;其三,慎读自律的方法;其四,积善成德的方法;其五,知行统一的方法。道德教育又可以分为言教、奖惩、身教、榜样四种方法;提高道德修养则可以分为学习、立志、自省、躬行四种方法。

1.言教

言教是教育者主要通过语言向受教育者传授道德知识的道德教育方法。言教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讲授、著书、谈话、讨论、文艺熏陶等等。言教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使受教育者懂得什么行为是道德的,什么行为是不道德的,知道为什么应该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道德评判标准,树立道德信念。所以,言教是提高道德认识的道德教育方法,是道德品质形成和教育的前提与指导。然而,言教只能使受教育者知道为什么应该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而不能使受教育者想做、愿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2.奖惩

奖惩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道德行为给以奖励,对不道德行为给以惩罚的道德教育方法。它可以分为物质奖惩、社会奖惩、精神奖惩等。物质奖惩是作用于受教育者物质需要、生理需要的奖惩,如发给拾金不昧者奖金、降低损公肥私者工资等等。社会奖惩是作用于受教育者社会需要的奖惩,因而主要是行政奖惩,如晋升君子而罢黜小人等等。精神奖惩是作用于受教育者精神需要的奖惩,因而主要是舆论奖惩,如给道德者以荣誉、给不道德者谴责等等。奖惩的作用,在于使受教育者看到:遵守道德规范,接受道德约束,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同、接受;反之,违背道德,不受道德限制,就会受到社会的谴责。于是,受教育者便会产生遵守道德的需要和愿望。这样,道德便由社会外在的规范而成为受教育者内在的需要。

3.身教

身教使教育者通过自己躬行道德而使受教育者感受道德的教育方法。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实行道德,主要使通过身教达到的。因为“正人先正己”,“己不正焉正人”?教育者如果不仅言教、奖惩,而且还身教,在要求受教育者实行道德的同时,自己也认真履行道德。这样,受教育者便会产生认同感,认为教育者言行一致,会使道德教育更具说服力。于是,受教育者也会自觉自愿地实行道德;反之,教育者如果仅仅言教、奖惩而做不到身教,只要求受教育者实行道德而自己却实行不道德。这样就会使受教育者产生反感甚至厌恶,受教育者就不会自觉自愿地实行道德,反而会极力逃避实行道德。

4.榜样

榜样是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学习和模仿道德品质高尚者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综合道德教育方法。这种方法基于人们的模仿本性。众所周知,人是惯于模仿的,每个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以现实和历史种的某些人为榜样而模仿他们。由此出发,教育者便将道德品质高尚者树立为道德榜样,引导受教育者模仿、学习,逐渐使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与榜样的道德品质接近、相似、相同。榜样与受教育者成长条件、经历、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方面相似越多,榜样的作用便越大。所以,一方面,教育者所树立的道德榜样,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而不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神话人物;另一方面,教育者应该根据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树立各式各样的道德榜样;有全国的、大的、远的榜样,也有本单位的、近的、小的榜样;有领袖、学者、政治家、科学教,也有普通平凡的劳动者;有集体的,也有个人的;有中老年,也有青少年等等。

[案例材料] 抗“非典”英雄——钟南山

钟南山,广东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他1936年生于南京,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1992年至2002年任广州医学院院长,现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从2002年底开始,钟南山这个名字就与“非典”联系在一起。作为专家指导小组组长,他参与会诊了第一批非典型肺炎病人,并将这种不明原因的肺炎命名为“非典型肺炎”,他主持起草了《广东省非典型肺炎病例临床诊断标准》,并提倡国内国际协作,共同攻克“非典”难关。作为一名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从接触第一例“非典”患者开始,67岁的钟南山院士就以一个战士的形象出现在民众和媒体面前。

[小结]在这一章节的学习内容中,我们了解了道德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了解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深刻内涵,探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问题。通过学习,同学们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有了具体的把握,希望同学们以后不管是生活领域还是在工作领域都要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尤其是要学会诚信做人,无愧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