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空医院挂号:读《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集》有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30:47

讀《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集》有感

www.skycn.com
1 讀《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集》有感 
 林聖手中醫脊粱 讀《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集》有感
 
2005-12-3 12:19:57 

 《中國中醫藥報》刊載劉力紅教授介紹山西名老中醫李可治療疑難重症經驗之後,遂購得《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集》一書。反覆研讀,感受頗深。李可老師宗仲景先師心法。以陰陽六經為辨證大法,執簡御繁,善治疑難重症。李師經驗形成於特殊歷史時代,治驗豐富,不乏真知灼見,筆者認為該書的觀點對有關中醫藥發展的關鍵問題均有所啟示,值得當代中醫認真研究並繼承發展。

一、應用重劑治療急症重症

李師自創破格救逆湯:附子30~ 200g,乾薑60g,炙甘草60g,山萸肉60~ 120g,大大超過了常用量,卻能使垂死病人起死回生。該書云:「歷代用《傷寒論》方,劑量過輕,主藥附子僅lOg左右,以這樣的輕量,要救生死於頃刻,誠為難矣「。的確,以《方劑學》教材所列,附子5~lOg,乾薑6~9g,炙甘草6g,欲治四肢厥逆、惡寒蜷臥、脈象微細之四逆症,實難勝任,豈能救人於危亡?劑量過輕.如杯水車薪,無濟於事。他藥如麻黃、細辛、黃芪、吳萸、烏頭等均用重量,書中說:「經方是攻克世界性醫學難題的一把金鑰匙,效難盡述。關鍵是應用經方必須量大,鄙見以原方折半計量為好。輕描淡寫,無濟於事「。如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寒濕型,「生芪240g,附子、當歸各60g,川烏、丹參、黑小豆、川牛膝、防風各30g……」;三消重症用「熟地 90g,枸杞子、山萸肉、鹽補骨脂各30g」;風濕熱痺「生石膏,白鮮皮50g,生苡仁 45g」,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是書最後將上海中醫藥大學柯雪帆教授整理的有關漢代計量的考證做一摘要,並指出1981年考古發現漢代度量衡「權」,以此推算古方劑量,解決了歷史上古方劑量一大疑案。「權」的發現意義重大,值得中醫界高度關注。「劑量問題是方劑治療的核心,沒有特定的量,便不能突出特定的『質』」!。通過考證得出的劑量換算,較之明清以來「古之一兩,今之一錢」之臆斷更有說服力。或曰古今體質不同,但當代中醫之所以療效緩慢,劑量應該成為一個高度關注的問題。「權」的發現未引起中醫界的震動是不正常的,應引起業者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重新審視藥物用量問題。    重劑治病並非孟浪用藥,而是依據病機,以實際經驗為據。有是證用是藥,李師治病也不乏輕劑,如治療大氣下陷,即以「生芪 18g,知母9g,柴胡、桔梗各4.5g,生麻6g,紅參log」,三劑而收功,即當重則重、當輕則輕,視具體情況而定。

二、有毒中藥用量及配伍禁忌的新突破

李師善於使用有毒中藥治療頑症、難症。有毒中藥中,如附子、烏頭、細辛、吳茱萸、馬錢子等用量均較大。如破格救逆湯中,附子最大用量200g;使用烏頭的方劑中,烏頭用量常達30g。「使用量最多的是附子,一生總計超過5噸,川烏次之,亦在3噸以上,經治人次萬名以上.無一例中毒」。又如生半夏30g.用於妊娠嘔吐之惡阻重症,半夏為妊娠禁忌藥,又是妊娠劇吐之特效藥。「有故無殞,亦無殞也」。歷史上相畏藥不入湯劑,但丸散劑在《干金方》已有突破,定坤丹、龜齡集內已應用千年。相反相畏藥同入煎劑近代醫家也屢有報導,李師則不拘於古之定論,自創「三畏湯」,即紅參、五靈脂,公丁香、郁金,肉桂、赤石脂三對畏藥合用。見一症用一對,三症悉俱則全用。「使用本方42年,以平均日用三次以上,則已達4萬次以上.未見相畏相害,且有相得益彰之效。對難症、痼症,一經使用,便入佳境」,更多如吳茱萸、馬錢子、細辛等也超過了常用劑量。李師應用重劑或有毒中藥常親侍床前,指導煎熬方法。證候瞭然於心,而又有用藥之實據,親自觀察而得到了寶貴經驗。現代毒理研究和動物實驗也證實相畏相反中藥配伍並非絕對禁忌,有毒中藥只要掌握了配伍規律、煎煮方法,也可變毒為寶。實際上有毒中藥一和相畏相反中藥應用,體現了辨證論治的精髓一一有是證用是藥。

 
 
 
 作者: 219.156.93.*  2006-1-22 13:38   回覆此發言   
 
--------------------------------------------------------------------------------
 
2 讀《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集》有感 
 三、診療心得和盤托出

中醫近代以來著書立說者眾.學術經驗保守或秘而不宣者亦多。賢者多言一方一症治驗,透徹論述醫理者鮮,多寵統論之泛泛而言,使後學者不能透過驗案而窺得辨證遣方用藥的實際經驗。李師則不然,每例驗案之案語將自己如何辨證、如何處方、理論依據、用藥心得一一詳解。由一例病案入手,論述疾病發展各個階段的辨證用藥規律。限於篇幅,僅舉一例:婦科崩漏一症,按語說「見血止血為血證大忌。治血如治水,一味堵澀,愈補愈瘀」:「血證的關鍵在脾胃」;「脾升胃降,血循常道。若胃失和降,則諸經皆不得降,氣逆而為火。火性炎上,血熱妄行。血證初期,多見肝不藏血,血熱妄行,見上溢下出,勢急量多.面赤氣粗,暴躁易怒,口苦脈弦急。以丹梔逍遙散舒肝之郁;炙杷葉30g清金抑木;生地、阿膠滋水涵木、涼血養血:赭石降氣抑火平木。肝臟體陰而用陽,為生命之萌芽,木能克土,若過用苦寒攻伐。則虛化為脾不統血,病變又深一層矣。善於理脾,則可截斷血證轉變,實是主要一環。血證在肝脾處處置失當,進一步惡化則損及於腎,變為腎不封藏,生命之本動搖。腎陰虧極,逼龍雷之火上奔無制,以大劑引火湯:熟地90g,鹽巴戟天、天麥冬各30g,云苓『15g,萬不可誤作實火而投苦寒甘寒,否則亡陽厥脫,臨症宜慎。」理法方藥一氣呵成:使讀者見病知源。用藥方面又如炙甘草一味,並非和事佬,更具有神奇妙用。「破格救逆湯重用附子100g以上,炙甘草 60g足以監製附子毒性」,並詳解仲景應用烏、附經驗:一、凡烏、附類,炙甘草為烏、附兩倍,二、蜜制川烏,蜜為百花之精華,善解百毒。三、余藥另煎。取汁與蜜再煎。三管齊下,促使烏附可行溫通十二經之功,又使毒性降為最低。吳茱萸應用大量,水洗7次可減其對口咽刺激。常用自擬方腎四味。「萬病不治,求治於腎」,「溫陽無桂附之,滋陰無熟地之膩」。又如溫氏奔豚湯、烏蛇榮皮湯、攻癌奪命湯、培元固本散等經驗方,一一論其來源主治功效。李師論及經驗方治驗,不拘於成方治病,其治驗多完整論述一類疾病的治療過程,內容涉及內、外、婦、兒、五官、皮膚諸科。與目前流行的一方一證治驗多有不同,使讀者能夠洞悉病源,學以致用。

四、熱愛中醫。以振興中醫為已任

   李師在書中多次疾呼「難症痼疾。師法仲景」;「丟掉中醫急診陣地是中醫奇恥大辱」;「青年中醫應以振興中醫為已任」。關於中醫教育方面,李師指出「要打破儒家治醫崇尚空談的老套,腳踏實地把傷寒、金匱的理論方藥的精髓原原本本地教給學生」;「培養造就一批有膽有識,能治大病,能獨當一面的青年中醫隊伍,才是當前復興中醫的當務之急」,其言錚錚,發自肺腑;一片丹心,感人至深。    作為業中醫者,讀李師之書,即是與前輩心靈的交流。臨床乏術.不明至理,是學習中醫者的最大困惑。明師難得,我輩青年中醫應傚法先賢,讀書明理,認真繼承前輩經驗,勇於擔當大任.不妄自菲薄,自甘附庸,紮實投身於中醫臨床,走中醫自身發展的道路,為實現中醫的偉大復興而貢獻力量。

摘自中國中醫藥報


 
 
 
 
 作者: 219.156.93.*  2006-1-22 13:38   回覆此發言   
 
--------------------------------------------------------------------------------
 
3 回覆:讀《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集》有感 
 《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輯》自序
 
 能夠成為一名中醫,是我一生中最值得欣慰的奇遇。
 我16歲初中學業未竟,毅然從軍,西北全境解放後,轉入地方工作。23歲蒙冤,50歲後平反昭雪。所幸28年時光,未敢虛度。逆境中學習中醫,並終生矢志不悔,可謂「塞翁失馬,安知非福」。46年來的中醫生涯中,闖過重重難關,1978年經全省統考錄用為中醫師,1983年奉命創辦靈石縣中醫院,任院長近9年。
 我一生大部分時間奔波於窮鄉僻壤、缺醫少藥的山村。農民生活困苦,一旦患病,只能望醫院而興嘆。為解救病人疾苦,我苦練針灸,蒐集簡便驗廉的中醫治法,力求使農民少花錢而治大病。又因求醫者病種繁多,貧病交困,情極可憫。推出去於心不忍,接下來則力難勝任,只好現買現賣,急用先學,白天診病,夜晚挑燈翻揀資料,讀書明理,辯識病機,尋求有效治法,以解患者燃眉之急。故一生所學甚雜,內、外、兒、婦、五官、皮膚各科均有涉獵。自邁入醫門,常為破解一則醫學難題,弄得焦頭爛額,廢寢忘食忘食。至今雖年近古稀,仍不敢稍懈。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正是這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患者群,以及身處逆境奮發苦鬥,鍛鍊、造就了我攻克多種疑難病的能力。
 更由於農村患者,非到危及生命,不敢言醫。一發病就成九死一生之局,因不及救治而死者,屢見不鮮,人間慘事,莫過於此。為救危亡於頃刻,我被逼上急症攻關之路,殫心竭慮探索仲聖先師六經八綱辯證論治的理、法、方、藥;借鑑後世百家的成功經驗,蒐集了大量的針灸、救急要方;自針穴位,親驗針灸感應;親嘗毒藥及研製速效解毒諸法,參與中毒急救,以積累經驗,超常破格用藥,獨闖新路。在自學中醫的第6年,終於研製出破格救心湯、攻毒承氣湯,救治各類型心衰危症及多種危重急腹症,竟獲成功。擅治急症,是中醫學的固有傳統,歷代中醫名家大師,人人都是「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高手,何以現代中醫退出急症陣地?時下世人視中醫為「慢郎中」,這是中醫的奇恥大辱!我呼籲老中青三代中醫起而雪恥,不要自卑,不要妄自菲薄、自甘附庸。要充滿自信心與豪情,走中醫自身發展的道路,攻克世界醫學難題。
 本書初稿曾蒙鄧鐵濤老前輩審閱,抱病約見,並親筆題詞,嘉勉後學,不勝感激!有生之年,當銘記鄧老鼓勵教誨,為中醫事業克盡微力。
 感謝原山西省衛生廳蔣天祐副廳長、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郭博信總編輯,在落實中央搶救老中醫經驗的工作中,多次屈尊下訪,給我以多方面的關懷、鼓勵與鞭策。感激之餘,反思一生醫事的成敗得失,湊成了這本醫學雜錄,自知先天不足,根底淺薄,一得之見,難免偏頗。除了一點為救人命甘擔風險的赤子之心外,別無所求。復興中醫,任重道遠,原與青年一代共勉,尚望前輩及同仁不吝斧正。

李可 2002年元月 
 
 
 作者: 吾愛民醫  2006-5-1 19:36   回覆此發言   
 
--------------------------------------------------------------------------------
 
4 回覆:讀《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集》有感 
 破格救心湯救治心衰實錄 

《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輯》摘錄 

 我從事中醫臨床45年,在缺醫少藥的農村,運用自創破格救心湯成功地治癒了千餘例心衰重症,並使百餘例現代醫院已發病危的垂死病人起死回生。中華醫學寶庫蘊藏極富,在救治重危急症領域,有強大的生命力,獨具特色與優勢。方法簡單易行,安全穩妥,見效快,成功率高,費用低廉,為普通人群所能承受,適合我國當前國情。二十一世紀,全球已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老年易患之心腦疾患,又居威脅人類生命三大殺手之首。本方對多種老年重危急症的泛應曲當之效,可有效保護老年人的健康。故不揣淺陋,將本方組成與思路、個人運用的粗淺體會,簡介如下,請海內外同仁不吝賜教。 

1、方劑組成:附子30-200-300克,乾薑60克,炙甘草60克,高麗參10-30克(另煎濃汁兌服),山萸淨肉60-120克,生龍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 .5克(分次沖服) 
2、煎服方法:病勢緩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升,5次分服,2小時1次,日放連服1-2劑;病勢危急者,開水武火急煎,隨煎隨喂,或鼻飼給藥,24小時內,不分晝放,頻頻喂服1-3劑。 
3、方劑的創製與思路本方始創於60年代初期,經40年臨證實踐,逐漸定型。本方脫胎於《傷寒論》四逆湯類方,四逆湯衍生方參附龍牡救逆湯及張錫純氏來復湯,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加麝香而成。方中四逆湯為中醫學強心主劑,臨床應用1700餘年,救治心衰,療效卓著。心衰病人,病情錯綜複雜,不但陽氣衰微,而且陰液內竭,故加人參,成為四逆加人參湯,大補元氣,滋陰和陽,益氣生津,使本方更臻完善。但用於救治心衰垂危重症仍然生死參半。細究其因,不外兩點:第一,歷代用傷寒方,劑量過輕,主藥附子,僅10克左右。考《傷寒論,四逆湯》原方,用生附子1枚,按考古已定有論的流代度量衡折算,附子1枚,約合今之20克,假定生附子之毒性與藥效為制附子之兩倍以上,則傷寒論原方每劑所用附子相當於現代制附子40-60克,而歷代用四逆湯僅原方的四分之一至六分之一。以這樣的輕量,要救生死於頃刻,誠然難矣!其二,之所以不敢重用附子,乃因畏懼附子之毒性。古今本草,已有定論,附子有大毒。但附子為強心主將,其毒性正是其起死回生藥效之所在。當心衰垂危,病人全身功能衰竭,五臟六腑表面三焦,已被重重陰寒所困,生死存亡,繫於一髮之際,陽回則生,陽去則死。非破格重用附子,純陽之品,大辛大熱之性,雷霆萬均之力,不能斬關奪門,破陰回陽,百挽垂絕之生命。61年7月,當筆者救治一例60歲垂死老婦時,患者四肢冰冷,測不到血壓,摸不到脈搏,僅心口微濕,呼吸心跳未停,遂破格重用附子150克於四逆加人參湯中,武火急煎,隨煎隨喂,1 小時後終於起死回生。按理代藥理實驗研究,附子武火急煎1小時內,正是其毒分解的高峰。由此悟出,對垂死的心衰病人而言,附子的劇毒,正是救命的仙丹。我一生所用附子超過五噸之數,經治病人在萬例以上,垂死病人有24小時用附子500克以上者,從無一例中毒。本方中炙甘草一味,更具神奇妙用。傷寒四逆湯原方,炙甘草是生附子的兩倍,足證仲景當時已充分認識到附子的毒性與解毒的措施,甘草既能解附子的劇毒,蜜炙之後,又具扶正作用(現代藥理實驗研究,炙甘草有類激素樣作用,而無激素之弊)。而在破格重用附子100克以上時,炙甘草60克足已監製附子的毒性,不必多慮。經這樣的改進之後,重症病人的治癒率可達十全。而垂死病人救活率,僅可達十之六七。 

 補丁: 
5.冠心病心絞痛發作或急性心梗,屬中醫學真心痛範疇,《內經》有「朝發夕死」的記述。病勢凶險,危在頃刻,當分秒必爭,針藥並施。先沖服淨麝香0.5克,冰片0.05克,含化速效救心丸5粒,蘇合香丸1粒。毫針重刺素髎、左中沖,於左內關行提插捻轉,約5分鐘,痛止,為辯證施救贏得寶貴的時間。 
 
 
 作者: 吾愛民醫  2006-5-1 19:37   回覆此發言   
 
--------------------------------------------------------------------------------
 
5 回覆:讀《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集》有感 
 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輯——重症呃逆


 郭存智,40歲,1994年5月11日來診。從入室至診脈的5分鐘內,連連呃逆達7次。聲高息湧,面赤如妝,舌淡水滑,六脈沉細,痛苦不堪。詢其始末,據云,經營小煤窯,心勞力拙。常覺口舌乾燥,眼冒金星。粗知醫,自認火症,服三黃石膏湯半劑,夜半發呃,至今5晝夜,中西藥罔效。"
從脈症判斷,此公必勞倦內傷之體,腎元久虛於下。火不歸元,誤作實火,致苦寒傷陽,中焦冰結,阻陽氣不能上達。已見陽浮欲脫之象,幸在壯年,尚不致危殆。法宜大劑回陽破陰,開冰解凍之劑:
炙草60G,附子、乾薑、吳茱萸各30G(開水沖洗7次),公丁香、郁金各10G,紅參15G(另燉),生半夏30G,鮮生薑30G,薑汁20ML(對入),大棗20枚,加冷水1500ML,文火取濃汁500ML,少量多次服。
另,先令患者將自己指甲剪為細絲,裝入煙卷中,點燃,狠吸幾口嚥下,呃逆遂止。此法來自民間,治呃立時見效。人指甲點燃後極臭,其氣下降甚速,吸入喉間,立即嗆咳,是肺氣先通之兆,符合「欲降先升,升已而降」之理。患者吸煙數口之後,至取藥出門半小時內僅呃逆一次,後遇於街頭,告知服藥約1/3劑已癒,唯覺精神萎頓而已。
 凡久病、重危症見呃逆者,多屬危候。於甲煙中加入麝香末0。15克,吸入立止,為辯證治療爭取時間。 
 
 
 作者: 吾愛民醫  2006-5-1 19:42   回覆此發言   
 
--------------------------------------------------------------------------------
 
6 回覆:讀《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集》有感 
 李可老中醫座談會內容紀要 

--------------------------------------------------------------------------------

地點:廣西中醫學研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
時間:2004年9月20日下午
參加人員:劉力紅老師及熱愛中醫學的其他老師及其同學
劉老師:今天下午人比較多,多通知兩三個人,這麼多人,很好的事情,說明很多人想學好中醫,第一節課時已談到李可老中醫,現在他就坐在我們面前,就請李老聊一聊學習《傷寒論》的體會。
李老:我學中醫是自學,特殊機緣走上這條路,根砥淺,不像大家受到系統教育。23歲自學中醫,6年以後記了些方,只會對號入座,有時效果不好也鬧不清什麼回事。請教老中醫,他們告訴我,中醫的出路在《傷寒論》,於是開始自學《傷寒論》,從學方開始,麻黃湯系列,麻黃附子湯,麻桂各半湯,小青龍湯,大青龍湯,好些東西似懂非懂,但治病情況有所改變,以前拿方套人,現在各種各樣的病放在六經中去考慮,婦科、兒科都是這樣,進步一點。後三年治過心衰病沒救活,四逆湯治現代講的心衰,可以說是醫聖留給後人的法寶,可以搶救危重病人,關鍵在劑量,裡面關於「附子定量9克,先煎兩小時」,以前沒有,後世加上去的,所以考慮是劑量出了問題。註解看了不少,沒有談劑量,只有許叔微《傷寒九十論》中記有一個病案:有病人久治不癒,傷寒論上原方原量,一劑藥三次服,兩次時已豁然而愈,感慨很多。晉時離漢,好幾百年,戰亂散佚,王叔和整理出《傷寒論》《金匱要略》,現在看來劑量怎麼用,沒有定見。明代李時珍完成《本草綱目》得原序中指出古之一兩今用一錢可也,他當時有權威,提得建議都接受了。距今407年,還是原樣,這個量治不了病。除非你功底很深,辯證准,但是沒有一劑止,二劑愈的效果。經方治病非常神奇,歷史上《傷寒論》治病概貌。古代臨床家著作中劑量是不傳之秘。
在甘肅救活的第一個心衰病人,昏迷,四肢厥冷,脈是摸不到了,血壓也沒了,用了30克附子,用開水來熬,前10分鐘有點藥效就開始灌,加到150克,7小時後病人睜眼,150克基礎上另取一劑,後又活了十多年。
81年考古發現漢代的種種度量器,上海的柯雪帆教授進行了實際稱量,漢代的一兩=15.625克,漢代的一升=200ml,好些具體稱量方法。讓大家知道用大劑量是有根據的,因為這些已經告訴我們《沙麻木》的實際劑量。這是個契機,只有柯雪帆,他已經70多歲了。以這個劑量加減復脈湯治脈結代心動悸有很好的療效,但全國無動於衷。除了鄧老和軍醫大學一位教授對此進行思考肯定以外,絕大多數對我的提問,就像是考學生一樣。從李時珍老人算到現在,編中醫教材40多年,中醫界沒有把機遇抓住。讓大家提高信心,學了就要用。
劉老師:關於劑量,柯雪帆教授編的《傷寒論》選讀附錄有。
學長提問:李老,一般是用生附子還是炮附子?
李老:炮附子。
劉老師:生附子的力量更大,很難買到。
李老:關於四逆湯幾十年實踐後,破格救心丸一副藥500克,實際運用過程中有用到750克的。附子毫無疑問有毒,醫聖非常明確,每味藥都有注,生附子一枚破八片,有毒,破開後煮的效果要大得多,張仲景當時明確時有毒的,利用毒性,陽氣衰亡時,附子毒性就是救命仙丹。近代光看到毒性,沒有看到對面,針對寒症。若是熱,就算是夾熱,10克也危險,大家在思想上明確,破格救心丹,確實是三陰症,可大膽使用。
學長提問:急救回來的病人活得怎樣?
李老:一般可活很多年,恢復體質進行調養。
劉老師:以往我也是這樣思想,疑難重病很危重時,請西醫上呼吸機,強心藥。大家讀到《思考中醫》25~26頁,說中醫強調治未病,使冠心病不發生心梗,如果發生了心梗,張仲景在世,也是請送醫大,不送附院。想來是自己見解不行,中醫可以起死回生,李老幾十年經驗徹底打破了我的見解,他搶救過無數心衰的病人,這樣的經驗對於我們年輕一代樹立信心尤其重要。這有位陝西的同學,有位新加坡的同學提出向我學醫,開始拒絕,不是我保守,是怕誤了你們,我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沒有經過真實的關卡,底氣不足。全國都有很多信,提出拜我做師父,統統拒絕,是怕誤了他們。我能像李老這樣,有多少,要多少,可以為中醫出一點薄歷,讓更多的人熱愛中醫,研究中醫。這一關不過,我不敢。李老經驗幫助我們從根本上樹立信心,珍惜這個機會。往往在羨慕別人的機會,大家都有機會。
 
 
 
 作者: 吾愛民醫  2006-5-1 19:46   回覆此發言   
 
--------------------------------------------------------------------------------
 
7 回覆:讀《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集》有感 
 李老:他剛才講得非常謙虛,不過中醫現在逐漸衰弱,其實中醫那套東西,各種急症能治療,這些書裡都講過。我在農村,生活各方面困難,有病都拖著,一發病就是九死一生,不救就死了。《傷寒論》的劑量81年考古,柯雪帆發表結果,公佈結果好幾年,心衰的救治才出來,機遇非常重要,中醫復興的機遇錯過了。現在,醫學界有四平八穩的想法。在晉中地區就比較重視,急診找中醫,170個病人,西醫發了病危通知書,不抬回家就火化,我們那裡的人特別怕火化。有個老師「顏××」在高原地區工作幾十年,得了心臟病,平均半年住在醫院。95年月3月份,他再次發生心衰,當地最高水平西醫認為無希望,家屬不死心,從省醫院請,沒辦法,抬出來後,我開始插手治療,三劑破格救心湯600克附子,三天後下炕。因為他沒有兒女,很悲觀,告訴他配藥調養,他也沒有做,隔了三年,一次重感冒,我不在家,沒救回來,本來可以活很長時間。
學長提問:李老,在您搶救過程中有沒有就得了的界線?
李老:我也不知道,儘量努力就是。七怪脈,出現了古代認為死症,如雀啄,釜沸也有救活的。治一個病人,是大高個農民,裝卸工,心肌炎也沒有辦法治,沒錢,吃兩頓飯夠嗆,心臟巨大,壓迫整個胸腔,住進我弟子開的醫院(台灣回來的,通過統戰部、衛生局批准開的),病人嘴唇黑的,臉上有霧氣,脈搏快,喘,根本不能動。200克附子加麝香,隔一個小時加200克,加到750克附子,他自己家屬反覆煎,4天後醒來,有一千多元醫藥費,我告訴弟子免了他的錢,如果他有錢吃培元固本,是可以帶病延年的。
學長提問:有沒有亡陰的呢?
李老:亡陰概念較模糊,婦科大出血,陰損及陽,陰陽相互依附,陰沒有了,陽也沒有了。破格救心湯剛用時,給他回陽後,維持時間短,要反覆大劑量用。河北有位張錫純,他的經驗很寶貴,重用山茱萸。來復湯:山萸肉、白芍、人參、龍骨、牡蠣。提到外感病,或者大病瘥後不能自復,大傷後陰陽氣血脫失得厲害,出現的症狀,寒熱往來,本是少陽,實是肝虛的表現,虛汗淋漓,目光上竄,喘逆,氣脫於上,怔忡,心臟驟停先兆。趕快用來復湯。這種觀點以前無人提過。元氣脫在肝,肝風動,元氣欲脫之兆,與現在的急症很像,用來復湯救好多好多病人,萸肉救濟之功較參芪勝。山萸肉為救脫第一要藥,回陽後非常穩固,很少反覆。
學長提問:什麼時候用破格救心湯?
李老:只要能斷定三陰寒症,越早用越好。
學長提問:三陰寒症是否有特別的臨床表現?
李老:少陰病提綱症,脈當時摸不動,無足為憑,看下三部脈,最主要看面色,面色灰暗,嘴唇發黑,舌腫大厚。或突然紅彤彤。我很擔憂的是無人繼承,但誠心誠意學,我都會帶一段時間,但是學下來的人很少,顧慮很多。西醫死人事不大,中醫死人就事大了。很少有人能拿下,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
劉老師:學中醫的三個條件:1、膽識,2、悟性,3、韌勁。學中醫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沒有信心不行,學中醫的三個條件,膽識重要,要放下很多顧慮。如孫思邈誓願普救含靈之苦,不得瞻前顧後。當醫生要發大誓願,不是去賺錢,你不能考慮自己。無形枷鎖束縛了你,再好的技能無法施展,不要給自己套上枷鎖,只想我怎麼把病治好,這點非常重要。具備了,膽識自然起。附子敢用,只想「你這個病要好」非常重要的因素。河南駐馬店針灸科主任許明輝(即現教研室大師兄)仍覺得中醫無把握,要拜老師,三年、五年算了,第六年機會就失去了。理論有準備,臨床應用有困難,中醫要有信心和勇氣,特別是現代中醫,到了醫院四處束縛,看你能不能擺脫。我跟師兄為了觀察病人,自己熬藥,關鍵不能上西藥。誠心感動護士長,幫找煤票,自己掏錢買煤,一個月工資50.5元,病人不喜歡中藥,反正不上西藥,圍繞這個條件,說藥苦馬上把糖拿來,我的病人不好意思吃西藥。需要你去做,去克服困難。學醫要點點滴滴從零做起。前幾天到附院查房,幾天才有反饋消息,以前碰到機會,分分秒秒和李老聯繫,大家沒有這個迫切心。有一個病人,87歲,心衰,中醫上,李老用了200克附子,如果是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大量。要分分秒守候,現在已可高枕平臥,我很失望大家沒有此迫切心,再好的老師檫面而過,機會靠自己把握,她是稍縱即逝。
 
 
 
 作者: 吾愛民醫  2006-5-1 19:46   回覆此發言   
 
--------------------------------------------------------------------------------
 
8 回覆:讀《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集》有感 
 學長提問:李老您都是自己熬藥嗎?
李老:開始一直都是自己動手,從來沒有附子先煎,稍微遲一點不行。能喝多少算多少,周圍的朋友說你是個二百五,去就病人,也沒有紅包,萬一死了,他要敲詐你,我當時只想怎麼把病人救活,不會去想別的。弟子生活優越後,沒有冒險精神,很難成功。只有一個廣珠中醫藥大學的碩士研究生畢業,楊老師的同學,在武漢門診用附子,藥房都有意見了,一公斤不夠用,病人快要死時,醫生只想趕快去救,萬一死了,病人是通情達理的,農村的百姓非常淳樸。
學長提問:其他《傷寒論》藥量是否也按劑量用。例如麻荒湯麻黃用45克?
李老:麻黃就不用那麼多了麻黃要另煎(我向李老請教時李老跟我談麻黃用量是,說麻黃用量也是按劑量用,只是麻黃另煎。待遍身漐漐微似汗出,即不再服用),南方人也不一定腠理疏鬆。也有出不了汗,因為氣候熱,喝冷飲,吹電扇,空調的。(我向李老請教時李老跟我說,不出汗的,也有因為小便增多而病癒的)
劉老師:一般都是嚴格按照經典上用,這幾天用當歸四逆湯機會多,當歸30克,細辛45克。在中國中醫藥報高層論壇上,我談到了劑量,危急情況下,劑量成了救命稻草。如按常規,如泥牛入海。李老為我們做了榜樣,使我們少走很多彎路,李老是親自喂病人,呆上幾個小時,估計沒有問題才敢撤退。這些經驗是從臨床得來。
學長提問:在危急重病時,是重視舌,還是脈?
李老:「脈死」人要趕緊去救,如特別遲的脈。數脈不一定總熱,舌質紅不一定陰虛,幹得一點津液都沒有,有可能是陽虛到了極點。
劉老師:陰極似陽,陽極似陰(鄭安欽)。脈最不簡單,在危急情況下,辨生死,很不容易。
學長提問:事不是每一個病人都能耐受這麼大劑量?
李老:心氣實的病人,經過折算後《傷寒論》原量,差一點用中劑,婦女、小孩、特別弱要少一點,要像打仗,病人有耐受程度,一般舌像都是胖大灰滑,乾瘦。附子基礎量100克,炙甘草治房顫,而中焦脾胃不虛,生地1斤,中寒病人受不起。
趙岩老師:李老,談一下半夏的用法吧。
李老:生半夏的用是老生常談了,小半夏、大半夏,其中半夏一定是生的。以前的炮製是拿開水沖泡,水拿掉。江蘇朱良春教授說生半夏不管多少量,用等量的生薑一起熬,孕婦也可用。
學長提問:酒是什麼酒?
劉老師:黃酒,「紹興酒」(是否為紹興黃酒?)
學長提問:救過來還用附子嗎?
李老:一般不用,用其他藥調養?
學長提問:怎麼調養?
李老:補督脈:黃芪,補脾、腎。
學長提問:現在治肝炎,開始用清熱解毒的方法,一段時間後,各項指標都達到正常,過後又會反彈。
李老:寒涼傷陽,將來康復更困難。
劉老師:清熱解毒,有熱毒你才清解。中醫課一開始就強調「天人合一」、「辯證論治」的觀點。醫生要辯證,陰病用陽藥,就算不好,也沒有大錯。
學長提問:在臨床中,看到病人明明是一派寒象,但是問他是不是想喝熱飲時,病人明確回答是想喝冷飲,為什麼?
劉老師:心中要有定解,陰寒內盛會出現假陽證,但喝了涼水進一步加重。在這幾天臨床中,李老讓病人熬好四逆湯放冰箱,病人有假象,我們也作假,讓他覺得涼,實際上四逆湯過了中焦,發揮熱的作用。四逆湯放冰箱,瞞天過海。時間也到了,讓我們用一個普通的方式感謝李老。
熱烈的掌聲,李老合掌……學長讓李老題言。
註:本紀要根據參加李老座談會的一個同學整理的筆記打印。 
 
 
 作者: 吾愛民醫  2006-5-1 19:46   回覆此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