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村精神病医院地址:谈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功训练--陈宝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22:08:57

谈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功训练

 

 

这不是什么论文。当前社会上陈式太极拳越来越受到世界体育界、医学界的重视。在国家的重视下,通过武术前辈们的推广,陈式拳的教学从保守到放开,故目前练陈式拳的爱好者也日益扩大。

但目前在社会上在练的爱好者,对陈式拳的要领仍一知半解。因此我想提出,练陈式应先掌握它的基本要素之一螺旋缠丝劲。

基本点即“缠丝劲”,可能人人都知道这一要求,但目前来看真正了解它的不多,掌握它的更少。实际上缠丝运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如骑自行车开始时全身未放松,自行车就不听指挥,一旦放松全身后就很自然,也可以双手不扶把,手由腰缠动也能指挥方向行使。为什么?因您开始时一身都僵劲,没有放松,因此不听使换。另您吃饭用筷去夹,用手拿包子,不断地用手拿瓜子吃,这都不知不觉地在做运动缠丝形。现在专讲手的缠丝,实际缠丝是包括四肢和躯干部,即左右手,脚腰和胯裆,都必须要产生螺旋缠丝运动。它是在意识指导下的内劲作旋转摧动外形。形成圆形的动作不管是顺缠或是逆缠,运动时都要螺旋式的缠丝伸缩成为圆形运动,它是由无数分圈组成的我们叫缠丝劲。

它的口诀是:

顺缠:即小指内裹,拇指向上外捻

逆缠:即拇指内裹,小指向上外扬

它的掌形如圆。

 

 

 

 

目的是要达到节节放松,内外相合。要达到节节放松,首先了解三节,要领中有一警语“三节不明,拳法不清”。

颈椎骨大椎穴以上头部为梢节,大椎穴至腰椎骨为中节,太椎穴至臀、胯、裆、腾、足、为根节。

注释:实际中节正确的划分是至臀胯处。要把腰、胯分开活动单独练以达以中节松,因“腰为主宰”“主自穹于腰”的“穹为穷”要求,达到节节贯串,要贯串传递每个关节都要能分得开运转。一个关节不松就影响另二分关节不松活,那就影响拳式的松柔,动作就不舒展。现在利用画太极圈作为基本功,以达到加快,达到松沉和手的缠丝劲,在身前画一幅太极图挂在空间(见上图)。

太极图的大小,挂图可小一点,在练时放大到规定大小。太极图的规定是,在初练拳时的大小即以膻中穴为中心点,上点为印堂穴,下点为气海穴,作垂直线,横线是以垂直的长度为横线。(通过中心点左右分,人站在图前开约15至20公分左右,两足分开阔度是略大于肩阔,两足平行两微屈,臀部下沉“如坐在凳子上”。全身放松,意念集中,目平视,天柱穴意领上提,舌微贴上齿鄂,百会穴垂直地会阴穴,呼吸自然。圈离身前约1 5~20公分,左右手单手画立体太极圆要于身平行,在画圆时不要忽近忽远和产生凹凸及椭圆。两侧的鱼眼圈,我叫S形,上下要相等。S形的中点是膻中穴,上下和圆线过渡圆滑,开始左手或右手可任选,要求:

(1)先熟记空间的太极的轨迹线。

(2)以中指领劲不断画圈。

(3)腰左右转动,以腰带动手画圈。

(4)控制腰,在转动时不能带动臀部转动和头部。要想不带动臂、那必须放松中节,肩要松沉付要坠,运动时不抬肘要做到肘领手,手领肘的方位,头部不能跟着转,只能眼珠跟手左右转视。

(5)进入手掌按太极圈的顺逆点进行手掌顺,逆缠丝转掌练习。 (6)太极圈是一圆形的轨迹线,我们称它为公转圈,手沿公转圈的轨迹作为自转“即顺缠变逆缠”,变换按图上的说明点进行变换。

(7)因公转圈有最高点和最低点,下称高点,低点。如手在低点向上划弧时,要有下沉之意。即头项的百会穴有上顶之意,如手运行到上点转向下点划弧时则意要有下沉之意即下插,即形成手身有开台之意,从而使百会穴和长强穴上下对拔,使背脊骨有拔长之感。手起身沉,手落身提但无外形之感,以达到中不离中正,手身起落自然协调。

(8)手起意沉时松开款道,手落意提时提收谷道,自然协调后进行。

(9)手起身沉时,脚根部微着力,五趾微扣。手落身提时,微提后脚根,五趾微松,熟练后自然协调。

(10)手起意沉时吐气, 手落意提时吸气。

(11)单手熟练后两手同时画太极圈。 双手做动作要意指一手为主“实”,那么腰的左右转动未带动为主的手,而中心线也两侧外移,两手在膻中穴前交叉成十字手形即手的虎口在胸为准。因陈式拳规定,左手管左边不超过膻中穴,右手管右边。手,上不过眉下不低脐,腕高于肘,肘不过肩。

    以上是手和体以意产生开合的缠丝螺旋运动的基木锻练要求,其它的有左右裆胯各自分开作平面划图分顺(正圈),逆(反图),左右胯~起划形圈∞均是反圈,即利用扛杆原理上下提练发劲用,步型为偏马步。左右胯作一正一反的缠丝,手作鸭蛋形的公转,轨迹圈练手的正反圈的缠丝动作等等,这都是练螺旋缠丝的基本动作,谢谢大家!不对之处请提出探讨。

 

                  陈宝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