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档案管理编号目录:顾秀林:陈章良的导师罗杰. 比奇来广州推销转基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2:23:11

陈章良的导师罗杰. 比奇来广州推销转基因

作者:顾秀林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8d2520102duja.html

今天看到一则《人民网》新闻:《美国专家(16日)在穗推转基因食品称其在美餐桌成常态》,要点:

1.  转基因生物科技是安全、成熟的科学技术,理应在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作用;

2.  美国人餐桌上超过80%的加工食品是转基因产品;

3.  生物科技【转基因】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4.  人们担心转基因技术对环境产生坏的影响,阻碍了转基因技术全面推广

来源: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70731/15910172.html

这4条都是我们批驳过无数次的谎言,换个美国人来说,像放录音带一样再播放一遍,这是为什么?这个热心过头的人是谁?我不禁好奇心大发,于是就去查:原来他是广西区副主席陈章良的博士导师!人民网竟然不肯提及这一亲密的“殊荣”,为这位比奇博士“加光”,应该说是很谨慎、也很违背媒体传统的处理手法,其用心一定是很苦的:比奇博士自己不避嫌,敢在转基因农业技术风雨飘摇的2011年10月16日,亲自来到中国,不怕抛头露面,赤膊上阵推销转基因,连中国的媒体都不好意思了!

请看,国内外利益集团的配合是多么默契,多么心领神会!

上面比奇先生说的第一条,是彻底违背科学家良心的弥天大谎:转基因技术安全?成熟?没有的事!也许比奇先生根本不能算是科学家,只能算是工程师——他亲手培育了第一个转基因西红柿,作为第一个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又第一个撤下市(在世一年左右),他的“创新”其实没有被美国消费者接受。作为技术和商业推广项目,是彻底失败的,他竟敢在科学美国人(2011)上自吹【见下附文】,还知道羞耻吗?生物技术的创新就是这样干的吗?

上述第二点:只要还讲道理,即使是中国的挺转派(如我批判过的颜旸博士)都不会同意,比奇博士凭什么对中国人胡说八道?回美国去,对反转大游行的美国人说,敢吗?事实是,美国人直接吃的转基因食品基本上为0,通过动物食品间接吃了转基因——动物是用转基因饲料喂养的。请比奇博士下次讲清楚,那是“间接”食用。科学家不能这样肆意抹杀重大区别。

上面第三条:无稽之谈;第四条:他承认了转基因技术会破坏生态平衡,但是他不敢把那明明白白的逻辑推到底,胆子不够大,谁也不能不害怕——毁坏地球生态,是人类自寻灭亡。

为了让中国人民的主粮早日全面转基因化,中国内外的利益集团多么忙碌,多么辛苦,多么焦虑!中国的中央决策层已经枪毙了转基因主粮水稻的商业化计划,他们心里该有多么难过!中国人刚刚决定不吃转基因稻米,美国利益集团就坐卧不安了!

下面是一条旧闻:来自中国农大新闻网  (实习学生记者 任慧 杨小兰 2005年09月18日 报道)

谈笑中解读“转基因”——陈章良导师Roger N. Beachy做【中国农大】客名家论坛(图文)

http://news.cau.edu.cn/show.php?id=0000020889

 

研究出首批转基因作物的学者、陈章良校长的导师Roger N. Beachy教授,(2005)9月17日做客【中国农大】名家论坛。陈校长幽默风趣的主持,成为了本次论坛活跃气氛的保证。而Roger N. Beachy严谨的科学精神,温和又平易近人的态度,英俊洒脱的风度,以及他和陈校长的师生情谊,更深深的吸引了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用久久不息的掌声来表达对这位温文尔雅的大学者的仰慕。

他称赞他的学生陈章良能同时做三四个实验,并且这些实验的结果都很好。 Beachy教授认为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能力,因此他的答案是肯定的。“陈章良的能力很强,不论是在学术还是在政治方面。同时,他是一个让人感到温馨的‘guy’,也是唯一让我拥有家人和朋友感觉的学生”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Andrew O. Jackson教授,生物学院院长巩志忠教授、副院长李大伟教授、杨淑华教授及300多名研究生、本科生们参加了论坛。


附文一  2011年10月16日14:44 李君 廖丽丽 手机看新闻
  中新网广州10月16日电 (李君廖丽丽)世界最早实践植物转基因的科学家之一、美国植物科学研究中心罗杰·比奇博士,15日在广州举行的一个农业技术研讨会上向当地农业科技人士及学生表示,转基因技术是安全、成熟的科学技术,生物科技理应在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作用。

  比奇说,“美国人自己不吃转基因产品,却让中国人吃,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美国人餐桌上超过80%的加工食品是转基因产品。”

  “美国食品管理局规定,只要在产品中发现新东西或者与以前的产品有明显的差异,必须在产品中加以说明,但如果产品在若干年后被证明是安全的,就无需说明了。”比奇说,美国人一直在吃转基因食品,只是这些产品未被特意标注,且至今未出现过任何问题。

  比奇称,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并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田间机械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生物科技,全球有26个国家在种植和消费转基因产品,美国95%的大豆和玉米都是转基因产品,而巴西有85%的转基因大豆,不过仍然有很多人对此存在顾虑。”比奇说,人们担心转基因技术对环境产生坏的影响,或衍生一系列社会与经济问题,转基因技术并未得到全面推广。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年海表示,截止目前,中国农业部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作物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商业化种植,在国内也不允许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其商业化推广还需要很长时间。

  年海指出,尽管中国对转基因研究开始重视,但民众对转基因食品安全和转基因作物对环境影响的激烈争论一直持续,加上受专利、种业竞争等问题的影响,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并不会那么快对外开放。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常务会长刘登高认为,积极研究与发展转基因技术是科学研究的需要与趋势,但是对其在中国农业的应用则应当谨慎,放缓应用的速度也是合理的。

(来源:中国新闻网)


附文二:《环球科学》2011年第5期;“转基因作物应该占据更重要位置”

 

  农业研究巨头罗杰·比奇说,转基因作物受到了环境保护论者不公正的打击。

  采访 布伦丹·博雷利(Brendan Borrell)

  翻译 白文钦 

  转基因作物的角色 

  一位开发转基因食品的先驱,被任命为美国农业部食品与农业研究院的院长,这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职位。

  罗杰·比奇坚持主张,转基因作物应该占据更重要位置,他认为转基因作物为不使用化学制剂的可持续农业提供了基础,它们对环境的好处远大于常规的害虫和杂草控制措施。

  与此同时,反转基因食品的人对比奇的上任表示非常懊恼。比奇声称,如果没有转基因农作物,农民们将回到旧的农业生产方式,造成农业生产力下降,农产品价格升高,对健康不利的农业化学制剂的使用也将增加。

  本文作者  布伦丹·博雷利居住在纽约市,经常为《科学美国人》和《自然》撰写科学和环境方面的报道。

  罗杰·比奇(Roger Beachy)说,自己成长于一个传统的阿门教派家庭(amish family),在美国俄亥俄州有一 个小农场,“使用古老的方式”种植作物,几乎不使用杀虫剂、 除草剂或其他农药。后来他成为了著名的植物病毒专家,并种下了全世界首个转基因作物——一种番茄,含有能抵御毁灭性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的基因。比奇认为,他现在致力发展一种新型农业技术的职业生涯,与他淳朴的、 科技含量不高的少年时期之间没有任何矛盾。他认为,对粮食作物进行遗传改造,可以减少化学试剂的使用量,从而保护那些采用传统耕作方式的小农场。

  2009 年,比奇开始掌管美国农业部一个新成立的研究 部门——美国国立食品与农业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NIFA),拥有15 亿美元的预算以追求 他理想中的未来农业模式。在过去的一年,比奇的研究院已经资助了一些雄心勃勃的农业研究计划,包括对5 000 个小 麦和大麦株系的大规模基因组研究;还资助了一些意想不到 的项目,比如投入1 500 万美元对美国的农业州儿童肥胖症 开展的一项行为研究课题。

  比奇的任命在环保主义者当中激起了争论,因为他的工作帮助启动了一个价值110 亿美元的全球农业技术产业。种子公司从未将他的抗病毒植株商业化,但他们的成功——转基因番茄对多种病毒具有近乎完美的抗性,预示这一技术具有让美国农民最终广泛接受它的潜力。今天,美国超过90% 的大豆和棉花以及超过80% 的玉米,都是能够抵御除草剂和 害虫的基因工程产物,这些基因工程都利用了与比奇以前开 发的技术类似的方法。有机耕作者和本土膳食(locavore)主义者(指只食用在居家外围约160 千米范围内生产出的农产 品的人),对比奇和农业巨头之间的联系有些担心——他的番 茄研究所用资金大都来源于孟山都(Monsanto),同时对他 倡导的转基因粮食作物也很担心。但比奇始终坚持他的看法。虽然他相信种子公司可以为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安全提供更多 帮助,但他坚持认为要为全球稳定增长的人口提供食物,转 基因技术是必需的。

  《科学美国人》:1987 年,你亲 眼见过伊利诺伊州试验田里种植的第一批转基因番茄吗?

  比奇:噢,我的上帝,它们是我种的。我去给它们锄地。我每周都要去一次田里观察发生的一切,我女儿有一次还去给番茄地锄过草。我确实想去地里看看有什么进展。

  《科学美国人》:你对抗病毒基因 如此有效感到惊讶吗?

  比奇:当然了。没有抗性基因的 亲本植株长得越来越差,而拥有抗性 基因的植株看起来就很棒。我还保存着25 年前的原始照片,它们相当引人注目,即使现在看着照片,我都会说:“天哪,我们的东西确实有用!” 其他人已经看到,同类技术在黄瓜、木瓜、南瓜以及青椒中也有效果,很多人都惊讶于这个概念之简单,以及它所带来的影响之巨大。

  《科学美国人》:当然,这抗性不会永远有效。现在我们 已经看到这些技术改造提供的抗虫效果没那么好了。你认为, 这个产业过于依赖遗传工程,把它们当成是“灵丹妙药”了吗?

  比奇:我不这么认为。任何植物育种中都会发生这类事情,不论是传统育种,还是我们现在正在从事的分子育种。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型小麦锈病顺着风从墨西哥传播过来, 植物育种者竭尽全力找到了抵抗这种锈病菌株的方法。但是,几年后,另一种菌株又会出现,因此他们不得不继续寻找新 的应变措施。 

  持久稳定的抵抗力基本上是不存在的,这就引出了为什么我们最初要创造出转基因作物这个问题。过去15 ~ 20 年,我们得到的是大量从未在环境中使用过的杀虫剂。现在我们 想知道的是,我们是要像过去那种只使用化学制剂,还是将有能力找到对付世界各地所知害虫的新基因。 

  与美国不同,热带地区,包括中国的部分地区,一直面对着来自多种昆虫的压力。为了控制各种对作物有害的昆虫,科学家将需要各种不同的遗传技术,否则大概就必须使用一些非遗传技术来控制害虫,比如各种已被证明有效的杀虫剂。总的来说,我们会在一个国家寻找各种能够抵抗粉虱的基因, 在另一个国家寻找抗蚜虫的基因。如果我们成功了,我们就拥有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遗传方法,而不需要使用化学制剂,我认为这更具可持续性。 

  《科学美国人》: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的评论家抱怨,这样只是着眼于给农民提高效益,而不是为消费者改善食品质量。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比奇:早些年,我们这些大学学术圈中的许多人都在考虑,用基因工程来提高食物中的维生素含量,改善种子蛋白质量,培育出不需要杀虫剂的作物——我们认为,这些都应该有利于农业和消费者。生物技术产品的审批程序繁琐、价格昂贵,搞研究的学者也不清楚其具体程序。这就需要私人企业成功 研发这些新技术,并找到机会将高质量的农作物提供给农民。但是购买这些作物的食品公司,如通用磨坊公司(General Mills)、 凯洛格公司(Kellogg’s),一向不会给含有更多营养的小麦、燕麦等农作物或含更高矿物质的蔬菜付更多的钱。 

  《科学美国人》:为什么不呢? 

  比奇:因为美国公众不愿意为那些产品付更多钱。 

  《科学美国人》:今天消费者乐于为贴有“有机”、“非转 基因”标签的农作物付更多的钱,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作物会 更健康。你认为转基因农作物如何能使农业更可持续发展? 

  比奇:我认为,现有的转基因作物如今已经对农业可持 续发展有所贡献。由于促进了免耕农业的应用,它们减少了 有害杀虫剂和除草剂的使用以及土壤流失。然而,我们可以 做更多。你知道,农业和林业产生的排放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31%,大于能源部门的26%。农业是甲烷及一氧化氮 排放的主要来源,而且由于肥料从田地里流失,也造成了一 些径流的污染。农业需要做得更好。 

  全球人口还没有达到最高点,可能会持续增长到2050 年 甚至2060 年。在此期间,我们必须在提高粮食生产的同时, 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流失,并减少水道污染。那是一个 艰巨挑战。随着播种和作物生产新技术的应用,在减少化学 肥料的使用及灌溉次数的前提下维持高产将成为可能。更好 的种子和改进的农耕作业也将有所帮助。 

  《科学美国人》:由于转基因作物对非转基因作物及本地 野生植物的基因漂移,环保人士不愿意接受转基因作物。这 也是加利福尼亚州一位美国联邦法官最近下令销毁基因改造 过的甜菜的一个原因。 

  比奇:的确是这样。但是,需要注意的一个重点是,法庭裁决的并不是甜菜或异花授粉植株的安全性。那些农民之所以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是因为他们种植的是有机作物,按照定义不能够包含转基因成分。这些农民担心,他们的非转 基因作物被转基因作物的花粉所污染,降低作物的价值。在这个案子里,这已经是产品营销的问题,而非食品安全问题了。 

  另一方面,我们也确实有理由保护农作物野生物群体:它们是遗传多样性的资源库。在美国,我们并没有在转基因玉米旁边种植来自墨西哥的野生玉米。有些本土种之间也有异花授粉的可能性,比如南瓜和甜瓜,地里有它们的野生祖先。确保这些种质资源能被保留下来非常重要。 

  从某些方面来说,无论是否源自转基因植物,那些抗病或者抗虫性状转移到亲缘杂草上可能都具有积极意义,因为这将减少这一地区的害虫或者病原体。 

  《科学美国人》:这对农业或许是积极的,对野外生态系统却是不必要的。如果你创造了一种富含维生素A 的水稻,它的基因又散布到了维生素A 比较稀缺的环境,会带来怎样 的结果? 

  比奇:大部分科学家预测,用于改良黄金水稻(富含维 生素A)的基因漂移到其他品种或者野生型近缘植物上,不 会带来任何负面影响。与之相比,在那些维生素A 贫乏的地 区广泛推广黄金水稻的收益是巨大的。想想看,如果我们进一步阻碍这种改良食品的推广,让成千上万儿童因为缺乏维生素A 而失明、弱视以及夭折,情况会如何?儿童们的视力又价值几何?这些遗传性状转移到野生水稻上到底会有什么潜在危害?你是对的,不能说对全国的每个地方、世界的任 何角落、或寒或热的每个不同的生态环境都没有影响,但我们需要权衡风险与收益。 

  《科学美国人》:有些科学家抱怨,生物技术公司妨碍了转基因作物的研究。用这些研究去对转基因作物的危害做出 准确的回答,难道是不必要的吗? 

  比奇:这是一个包含了许多因素的复杂问题。我认为,如果更多的学院派科学家参与测试或者进行其他类型的实验,这个领域会取得更长足的进展。而在这些问题上,学术机构参与得实在太少。我们中有许多人很早就强烈要求共享更多资料,我能够理解学术界的那些担忧。 

  另一方面,我曾经问过那些公司,为什么不提供一些种 子给学院派科学家作研究用。有些公司指出,关于转基因作 物的使用,过去20 年来已经有过许多学术研究,它们不是不 够完善,就是实验设计存在问题。结果,对这样的研究进行后续调查的许多其他科学家浪费了大量精力。 

  举个例子吧,有报道说抗虫玉米的花粉能够毒害大斑蝶 和其他蝴蝶的幼虫,于是许多人得出结论认为转基因玉米对 大斑蝶的数量具有破坏性影响。这个发现被媒体广泛引用, 美国农业部为此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去彻底调查此事,结果发现大斑蝶幼虫只有在非常严格的条件下才可能会受到 影响:比如,玉米授粉的时间和地点与大斑蝶幼虫生长的时 间和地点吻合——这种巧合是非常非常罕见的。

  此外,由于抗虫转基因玉米减少了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量, 蝴蝶和其他昆虫的数量因此还增加了。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 公司有理由担心一些学术研究的质量,觉得在这些情况下他 们得不偿失。但公司仍可从学院派科学家在转基因作物方面 的优秀研究中大大获益,我希望将来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 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科学家能够有更多的合作,而不是怀疑。 

  《科学美国人》:如果转基因作物突然退出市场,会有什么后果? 

  比奇:在美国,食品的价格会有适当的上调,因为由于 使用了转基因作物,目前食物的生产效率普遍较高,使得食 物价格较低。如果我们不得不回过头去采用那些比较古老的 生产方式,这会导致种植密度和亩产产量的降低。我们很可 能会看到,为了增加总产量,人们只能增加种植面积,包括 使用一些贫瘠土地。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农用化学制剂的使 用量会明显增加,由此带来的健康问题也将增加。虽然过去 20 年植物育种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如果没有生物技术辅助, 一些主要的商业农作物,比如玉米、大豆和棉花的产量会比 现在更低。如果全球作物总产量下降,贫穷国家受到的影响 将比富裕国家更大。相比有强大食品农业生产基础的国家, 农业不发达国家会遭受更多损失。 

本文选自《环球科学》2011年第5期

转引自 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附文】(资料来源:转基因多名“主将”涉嫌美国洛克菲勒基金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1003/139369.html)

陈章良
男,汉族,
19612月生,福建福清人,无党派,19827月参加工作,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学系植物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教授。现任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1.效力孟山都公司
2002年“119,在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美国中心,陈章良校长从华盛顿大学校长Mark Wrightom手中接过‘华盛顿大学杰出校友奖’证书。他是华盛顿大学建校以来首位获得此奖项的中国留学生。他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分子生物学家Roger Beachy教授,同时参加了第一批的转基因植物研制。”(来源:中国农大新闻网)
Roger Beachy教授是美国国际热带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ILTAB
)创始人、主任,曾与孟山都公司合作开发抗草甘磷的作物。ILTAB得到了美国几个联邦机构、洛克菲勒基金会和法国的一个公共研究机构(ORSTOM)的资助,它致力于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物技术。ILTAB本来位于加州,后来迁往孟山都公司总部外面圣路易斯唐纳德丹佛植物科学中心(donald danforth plant science center)。该中心由孟山都公司耗资超8000万美元而建。http://www.grain.org/briefings/?id=140
大概是因为其导师的这种背景,陈章良才有机会得到孟山都公司的青睐。
据报道“l9851月欧洲分子生物学学报发表了24岁的陈章良的第一篇论文,在世界上首次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大豆蛋白基因成功地转移到矮牵牛(茄科植物)上,并使大豆蛋白基因在矮牵牛种子里得到表达。……当陈章良取得这项举世瞩目的成果后,华盛顿大学孟山都公司立即把作为一般学生的陈章良吸收进公司给予专家学者的待遇——专门给他一套精密仪器设备,从事基因工程的研究。这对于陈章良来说,正如虎添翼,到公司不久便在去年6月成功地把抗花叶病病毒基因,转移到烟草、番茄等作物上去,解决了世界上长期不能解决的防治植物花叶病的难题。嗣后,他又把一种能使昆虫致死而对人体有利的蛋白基因转移到蔬菜上去,使蔬菜生长期不用农药喷杀就能达到防虫害的满意效果。这些科研成果都有极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给孟山都公司获得了巨额的专利费。”(《华南热带农业大学院校报》 56 19871020
2.支持转基因,继续与孟山都合作
果然,后来陈章良成为中国最早公开支持转基因植物推广的科学家。
2000821,陈章良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转基因作物并不可怕》。
2001216,“中国青年创新论坛·中关村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举办,陈章良作了题为《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的演讲,力挺转基因食品。(《中国青年报》 2001219
20080110,孟山都全球副总裁Jerry Steiner受陈章良邀请到中国农业大学演讲:生物技术—未来全球经济新引擎。(来源:中国农大新闻网)
3.领军广西农业经济,又见孟山都
20072月,陈章良调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2008410,《小康》杂志专门做了一个报道,其中说:
1991年,陈章良作为唯一的中国代表参加国际基因工程大会。
“同年的美国洛克菲勒国际会议和国际第三届植物生物学大会上,陈章良又分别公布了北京大学‘蛋白质工程和植物基因工程实验室’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一系列新成果。
“无论怎样,如今的陈章良已经意气风发地领军于广西农业经济的战略方阵。”(来源:2008410,《小康》杂志)
2008625,陈章良在南宁会见了全球第一大种子公司、美国孟山都公司副总裁麦克凡一行。陈章良说,广西与孟山都的合作已经有7年多,孟山都公司在广西推广的“迪卡007玉米新品种,填补了广西高产优质、抗旱耐瘠玉米品种的空白。目前,迪卡007在广西的推广面积已近600万亩。广西希望能够跟孟山都公司有更深的合作。(来源:南宁日报 2008626
另据广西科技成果网2008314的科技成果登记,科技项目“抗旱耐瘠玉米新品种迪卡007的引进与产业化开发”取得重要成果,按照“总公司+区域分公司+经销商+农户”模式,六年累计推广应用迪卡007玉米 1026万亩,完成计划的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