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专家: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打造衡阳职业教育品牌战略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3:56:26

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打造衡阳职业教育品牌战略研究

 

第一部分:衡阳职业教育战略研究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一、衡阳职业教育战略研究的重要性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关键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许多重大而艰巨的任务。统观全局,必须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发展,使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竞争力的可靠保证,也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支持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办出特点、办出水平,各地区和许多企业进行了积极探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是薄弱环节,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现在,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我们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衡阳职业教育战略研究的紧迫性

衡阳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多年来衡阳职业教育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同时也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衡阳职业教育与衡阳本地经济的发展联系不是很紧密,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和带动作用。衡阳职业教育一方面基础能力建设薄弱、体制机制创新乏力、政策措施落实不力,难以保障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优质职教资源短缺,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企业和社会的参与度、认同度不高;另一方面,衡阳各职业教育院校却又存在着巨大的资源浪费和专业设置过多,同类专业重复设置率过高,很多学校很多专业出现生源严重不足的现象。不仅如此,一方面由于职业教育本身有着很强的目的性、服务性、实用性和时代特征以及地方特色,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在我市却没有设立一个常年、专业研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研究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与需求的专门机构或基地,导致目前的职业教育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变化,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职业能力的需求明显脱节。

近年我市中高级职业院校招生情况都在经历着严重下滑的困境,招生成为每所学校甚至每位教职员工最大的压力。仅以衡阳技师学院为例,2007年招生人数超过6000人,2008年3800人左右,2009年2700人左右,2010年招生人数仅2000出头,可谓是直线下降。据了解其他各所学校也大致如此。曾经一度非常红火的民办学校如华岳电子工程学校眼看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怎么办?职业教育的兴衰是仅仅关系到几所甚至几十所职业院校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还是关系到整个衡阳经济发展前景的问题?答案是毋庸置疑的。衡阳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究竟该何去何从是一个很值得研究并且是一个应该给予长期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是职业教育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如何打造新型工业化的衡阳市以及如何指导衡阳市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有着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对推动和促进我市经济发展进程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科教兴市”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将我市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是加快我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施工业强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必然选择和迫切要求。

第二部分:现阶段衡阳职业教育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本市职业教育与本市经济发展脱节,本市需求不明显。只有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才会催生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综观全国各地市职业教育发展得较好的沿海和江浙等地,其市场经济也相对较为发达,职业教育与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联系得更为紧密,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基本选择在本地就业。我市虽有4家大型企业和74家中型企业,却没有哪一所企业与本地职业院校联系,要求与之培养相应的技工和专业人才;当然,也没有那所学校专门为这些企业设置了与之相对口的专业,因此我市的经济发展还没有出现明显的或比较急迫的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二是中职教育特色不鲜明。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技能培养实训条件十分缺乏;专业师资十分缺乏。重理论轻实践,没有适合中小企业需要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办学缺乏吸引力,学生辍学率高。具体表现在:1、各学校专业设置过多,学校与学校之间重复设置的专业比率过大,难以形成各自的特色和品牌、优势专业。2、中技、高技教学内容层次不清晰,区别不明显;各层次间重复教学内容太多,相互间没有递进关系。3、片面追求职业教育的数量。一提到要重视和发展职业教育,就是一堆的数字,办多少所学校招多少学生培训多少人数等等,不问办学资质和办学条件。一味提倡全民办学,但缺少统筹规划和规范,就如何提高办学质量以及监督检验办学质量方面鲜有相应举措,其结果导致良莠不齐,鱼龙混珠,失去了职校学生的特色和在就业方面本该有的优势。4、招生难——教学质量上不去——就业难,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各校都花大量资金和人力狠抓招生和就业,招生费用一年更比一年高,甚至买卖生源;相对来讲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增加教学设备和变更教学器材方面的投入却很少,不研究不了解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同时也不关注学生离校后的社会反应和效果。5、办学条件整体状况得到改善,但生均水平不容乐观,教学资源更新缓慢,实训教学设施设备严重缺乏;专任教师素质不高,“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低,教师知识更新缓慢,缺乏实践经验,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脱节;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君子动口不动手”阶段。6、走不出学历教育、知识教育和应试教育的阴影。因为职业教育普遍不受社会重视和认可,招生困难,所以各职业学校都以不能颁发学历文凭为憾,都认为职校学生不能颁发相应学历文凭是使得招生陷入困境的主要诱因。

三是各职业学校之间以及学校与企业与社会之间缺少联系,缺少对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方向的相关研究机构和行政监管。首先,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学校与行业协会,甚至学校与衡阳市政府经济管理职能部门之间缺少联系、沟通和交流,各学校各自为政,相对孤立,固步自封。横向联系太少,职业院校相对封闭与独立的环境造成人才与市场需求的脱节。因为职业教育的成绩不突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尤其是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是很明显,因此社会关注度和参与度明显不够;其次,缺乏与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更缺乏专门的职业教育研究协会。造成目前职业教育成为职业院校孤掌难鸣、困兽犹斗的局面。其次,政府部门对各职业学校的行政监管和统筹比较薄弱,办学主体参差不齐,地方保护主意,盲目扩建扩招,只注重眼前利益;一方面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一方面只要是某个专业好招生好就业,则各学校闻风而动,不管有没有相应的条件都霸王硬上弓。教育对象仅局限于初中后、高中后的岗前教育,缺乏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相应配套机制。

四是职教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和生源逐年减少,教师施教难度大和招生压力大。职业学校生源个体差异较大,其学习能力、学习愿望以及学习基础、年龄等等相差悬殊,社会背景复杂,而且学生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都相差很大。这是一个非常普遍而又突出的难题,导致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施教难度加大,教师个人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较大。加之社会认同度不高,招生困难,各职业学校往往把招生作为一个硬性指标分配给所有教职员工,重奖重罚,过重的招生压力和招生任务结果不仅不能避免招生下滑的趋势,反而让各位专职教师难以专心教学和专心研究改善教学模式和方法。

五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农村中职学校逐年减少,现存的农村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几乎寥寥无几,涉农专业逐步弱化甚至根本招收不到学生,原有农业实训基地基本没有保留,原有专业课教师也基本改了行或者改了专业。

六是中职学校毕业学生就业机制尚未建立。中职毕业生外出就业比重较大,主要原因:一是学校与本地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缺少联系,互相不通信息。学校对市内企业用人单位用工信息不能及时获取,企业主动到校招聘活动较少;二是衡阳各职业院校都没有设置能满足衡阳本地大中型企业需要和对口的专业。现有的大型企业如中钢集团衡阳重机有限公司、湖南衡阳钢管(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白沙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等,因专业不对口,所以鲜有与本地职业院校之间有任何联系。三是中小企业与本地中职学校对接缺少政府有关部门的引导对接;四是就业管理部门工作重点在社会就业和再就业,尚未将中职毕业生纳入常规管理;五是中职学校毕业生本地就业待遇较低,保险工作未能全面配套实施。上述原因造成衡阳本地中职毕业生就业基本面向广州深圳或上海江浙一带。

七是经费投入严重缺乏。目前我市职业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学费、贷款和争取的各种项目经费?公办学校的财政拨款部分主要是体现在教职员工的工资方面,约有50%由政府财政部门承担(抱歉:这部分不是很清楚,想从目前经费来源和经费供求缺口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忙补充)。

第三部分: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打造衡阳职业教育品牌

一、    我市未来五年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衡阳职业教育的战略性改革必须瞄准衡阳市“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紧跟衡阳市经济发展的脚步,以衡阳本地的企业和市场为导向,通过大刀阔斧地整合衡阳市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打造衡阳职业教育品牌;进一步完善由衡阳市政府主导、分级管理、市场引导、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结构、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促进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要打破部门、行业、学校类型界限,围绕优势学校、优势专业、对口优质企业,采取划转、合并、迁建、关停等方式,做大做强优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衡阳本地经济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充分调动用人单位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发挥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让衡阳职业教育紧跟衡阳地方经济发展的步伐,甚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导向性。

借鉴外省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进经验,打造本市的职业教育品牌:以大刀阔斧、循序渐进的推进职业教育资源的全盘优化整合和规模扩充为主线;以衡阳市职教改革发展推动衡阳市经济发展为动力;以加强政府统筹、政府投入、校企合作,改革和创新职教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全力实施“九大战略”:1、衡阳市政府应强化对衡阳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与管理战略。2、政府要建立起促进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逐年稳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努力实现全市职业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适应我市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中对技能型人才需要的工程。3、政府相关职教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各学校各专业进行教学评估,对办学条件不具备,评估不合格的学校和专业采取关停并转、同类项相合并的优化整合战略。4、严格区分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技师教育以及在职后续教育的教学层次,形成一种递进式和终身制式教育模式战略。5、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逐步建立和学校和行业协会为主体的多元化职教研究机构,明确衡阳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主要满足和服务于衡阳市经济的发展,打造具有衡阳地方经济特色的衡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战略。6、政府要引导全民投资办学,支持办学,联合办学,走职业教育集团化,产业化和集约化的发展战略。7、建立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培训目标以及教学质量监管作为政府的一项系统工程来齐抓共管的战略。8、以规范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内容和严格考风考纪为核心,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与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行劳动预备制度,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的战略。9、各职业院校应以大力推进实用技能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对口就业力为核心,着力于办出职教特色;不与初高中和大学抢饭碗,不搞学历教育,凸显职业教育学生就业优势的战略。

二、未来五年我市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主要举措:

政府相关部门应大力提高对职业教育关系全局的认识,把如何搞好职业教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对全市职业教育实行统筹规划,加强监管的战略。

要改变我市职业教育薄弱和相对落后并与本市经济脱节的的状况,就必须要解决职业教育的现行管理体制问题、投入问题、社会环境等问题,但首先是要解决对职业教育的思想认识和领导重视问题。认识要到位,领导要到位,工作要到位。

第一、衡阳市政府应强化对衡阳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与管理。

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统筹规划。促进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专业设置与发展模式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力求减少教学资源的大量重置和浪费。②统筹办学。在坚持政府举办职业教育的同时,统筹、协调和支持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企业和社会力量办学,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学的多元办学格局。 ③统筹资源。打破所有制性质界限和学校类型以及地域界限,整合和利用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优化学校的布局结构。④统筹政策制定和实施。如统筹招生就业制度、统筹专业设置、统筹经费筹措与使用,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环境。

第二、政府要建立起职业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逐年稳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战略。

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研究和职业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要建立起逐年稳步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的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机制。(原文中这一段文字文不对题,有点乱,应予删除。请大家多提宝贵建议多出高招)

第三、政府相关职教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各学校各专业进行教学评估,对办学条件不具备,评估不合格的学校和专业采取关停并转、同类项相合并的优化整合战略。

要改变过去封闭办学,重复办学,效益低下的局面,应以衡阳市或者省政府教育部门牵头,对各学校各专业的办学条件进行严格评估,关停并转部分不合格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避免鱼目混珠,哄抢生源;对不具备办学条件的专业或连续几届招生人数低于一定规模的专业实行关停并转,学校与学校之间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专业相合并(合并同类项),积极整合本地区职业教育资源,让各学校的优势资源变成真正的强势资源和品牌资源,减少各学校的弱势资源浪费,集中各校精力发展优势专业和品牌专业,走“又红又专又强大”的“专业”职业院校道路而非“小而全”的所谓“综合”性职业院校道路。根据教育部文件通知,对条件不达标的学校,必须严格限制招生或停止招生;对招生和办学行为不规范、管理不力的学校,要从紧安排或控制招生规模,情况严重的要停止招生。

以衡阳技师学院为例,衡阳技师学院于2006年8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是由原衡阳市第一高级技工学校、原衡阳市机电工程学校 、原衡阳市生物与信息学校、原衡阳经济贸易学校等四所学校合并成立的湖南省第一所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不过不得不引人深思的是,合并前四所学校在所设置的专业甚至在专业所涉及的产业上都是各有侧重各不相同,交叉点和相同相似点较少,因此合并后形成了该院大而全的综合性职业院校结构:该院目前设有机械工程系、工模具设计与制造系、电气工程系、经济贸易系、物流技术系、信息技术系、生物技术系、园林工程系等12个教学教辅机构,设有33个专业,涵盖第一、二、三产业。换句话说:这种非同类专业学校的合并不过是简单的加法效应,无论师资、教学设施还是其他教学资源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整合和优化;反之,如果是同类或相近专业的合并(比如当时的第一技校与第二技校和机电工程学校合并,而经贸学校与财会学校合并,生物信息工程学校与生物环境学院或其他涉农类学校合并),则不仅在某一个专业上教学师资以及教学设备上得到了加强和融合,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学校与学校之间不必要的同类竞争与资源重置浪费。因此,同类项的合并将不仅仅会出现加法效应,更有可能出现乘法效应和品牌效应,更有利于合并后的学校做大做强办出特色办成品牌。以财会专业为例,目前全衡阳市至少有20所左右的职业院校都设置了该专业,但将该专业真正办出了名气、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成绩,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知名度和影响的学校是哪一所?就连目前具有衡阳市财会专业最大招生规模的财经工业职业学院恐怕也同样说不上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哪里,是否具有品牌效应,是否得到了社会的认同。而有的学校每一届招收的学生人数小到只有二、三十人,仅仅能开设一个小班,但是相应的财会专业教学资源却一样也不能少,即同样需要财会手工模拟实验室、电算会计软件与机房、会计专业老师最少不得低于三人。

财会专业对教学设施设备的要求相对来讲还不是很高,因此任何一所学校只要能招到学生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开设该专业,而且完全可以先招收学生后安排教学设施和师资。至于像那些理工科专业以及旅游与酒店管理等专业就必须有一定的教学和实训设施。还以衡阳技师学院为例,该院在06年合并前就已经在原经贸校区开设了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但遗憾的是每届都只能招收一个班,多则50人左右,少的时候甚至只有20人不到,因此学院不可能为了这几十甚至十几个学生添置太多的教学设施设备。该院在开办了该专业近五届后的今天,仍然连一间像样的旅游与酒店管理实训室都没有,仅仅购置了一些餐饮摆台器具,像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等专业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都只能在教室里面通过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方法和理论教学完成。而该院类似于旅游与酒店管理这样的每年招收学生不超过50人、教学与实训设施设备严重缺乏的小专业至少不下10个(在此,不得不提醒政府相关部门在学校开设新的专业的审批过程中,不能只是审查形式要件,要求学校做好几篇文字可行性报告就可以了。各校这样滥开设专业的结果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己砸了自己的饭碗)。很显然,这些专业的开设,不仅不能给学校带来经济效益,而且因为教学设施和专业师资的严重缺乏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导致学校声誉和招生都受到影响。因此,与其让这些小专业像一个可有可无的第六指一样长在自己身上,不如将其关停并转到以这些专业为强势专业的其他职业院校。

第四、严格区分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技师教育以及在职后续教育的教学层次,逐步建立和形成一种递进式和终身制式教育模式战略

首先,政府相关职业教育研究部门应重点从教学内容和招生对象、培养目标入手,分清楚职业教育的层次,让各层次教育之间既有紧密联系又互不相同,形成一种递进式教育模式,各层次教育之间尽量避免出现交叉学习的内容。一所学校可以集中力量开办好并且只开办一个层次的某专业职业教育,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开设两个以上层次的同专业教育培训。但是绝不可人为的拔高,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财会专业为例,财会中职教育和财会高职教育、会计师层次教育以及在职后续教育在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就业面向以及招生对象上应严格区分,高职教育应以中职教育为基础,会计师层次的教育应以高职教育为基础,一环扣一环,但是绝不重复中职教育的内容。比如中职教育的专业培训目标应该是以会计员资格为培训目标,要求掌握一般的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并能正确执行有关的财经方针、政策和财务会计法规、制度;对会计职业道德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熟练掌握手工会计核算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与应用,能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能从事某个岗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并围绕这个目标去开设相关专业课程。高职教育则应该以助理会计师资格和能力为培训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完成和掌握了中职教育并考试获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前提下,更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会计实务知识,熟悉并能正确执行与运用相关的税法和经济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和掌握企业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基础知识和技能、经济活动分析知识和技能、了解统计基础知识和审计基础知识,能够顺利通过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并为会计师考试打好理论基础,能担负某一方面的会计工作,能负责草拟一般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办法,解释、解答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中的一般规定,分析、检查某方面或某些项目的财务收支和预算的执行情况。

通过严格区分职业教育的教学层次,形成一种递进式和终身制式教育模式,以引导学生从低层次的职业教育不断向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方向发展,形成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良性循环与竞争,打造衡阳职业教育品牌。因此,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就招生对象上并不能完全的以初中生源和高中生源相区分,而可以选择在学制上进行区分。比如:所有进入财会高职教育学校学习的学生都必须经过财会中职教育,以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为前提,但是主要以初中生源或类似学历为主的中职教育和主要以高中生源或类似学历为主的中职教育应该在公共文化课的开设和学制上予以区分,比如前者可以根据需要多开设一些公共文化课,后者则可以适当减少公共文化课程的开设,学制可以分别分别定为两年制和一年制(要尝试弹性学制或学分制、学生自选学制等),在此基础上再分别加上一个学期的顶岗实训。而针对这两种不同层次生源的高职教育同样可以在学习内容和学制上加以适当区分。但是,无论哪种生源的学生,其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内容都不应有太多的重复,否则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深造。

其次,政府部门应采取措施或鼓励政策促使各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下岗职工以及待业职工重返校园进行职业再培训与进修。就像会计人员一样,以会计立法的形式规定会计人员每年必须参加不少于24小时的继续教育,而其所在单位不得加以阻扰和干涉,要制定相应政策将用人单位支持和为在职职工后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提供一定的条件作为一项法定义务。当然,如果采取政府补助的方式,就必须对教育培训机构、教育培训时间、内容以及教育培训效果有严格要求,并对教育培训的过程进行严格监管,否则容易流于走过场作形式。

第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学校和行业协会为主体的多元化职教研究机构,明确衡阳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主要满足和服务于衡阳市经济的发展,打造具有衡阳地方经济特色的衡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战略。

建立以政府牵头、以企业家协会、职业院校学校和行业协会为主体的多元化职教研究机构和以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定期研讨职业教育工作的重大部署和政策措施,研讨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尤其要重点研究和关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以及相互间的良性循环作用,要将职业教育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研讨本市经济发展对各种专业人才和劳动力需求以及本市职业教育人才供应情况是否对接,研讨本市新的职业新的岗位对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等等。要引导衡阳职业教育立足衡阳经济,沿着科教兴市,工业强市,农业富市的思路,打造新的衡阳职业教育体系;要“本着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积极调动企业在职业教育中所起的主导作用;要围绕构建校企合作平台,研究职业院校办学机制,办学模式改革等。 要让衡阳市职业教育真正走出学校的大门,真正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紧密相连,让衡阳职业教育参与衡阳经济建设,鉴证衡阳经济建设,发挥衡阳职业教育对衡阳市经济建设的作用,为打造新型工业化的衡阳市做出职业教育应有的贡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职业教育办学方向。突出职业和就业特色,逐步形成专门化的专业定位,逐步实现以工作岗位为主体的就业定位。为此,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其他部门以及行业组织应该共同谋划,同时搞好职责分工,负责职业教育研讨的相关工作。比如,各企业应定期上报本企业对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计划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市劳动部门应定期对全市人才的供求状况进行统计与预测,市民政局应通过协调和指导建立行业协会等组织,完善对行业职业教育岗位和技能需求以及专业人才需求数量的研讨管理。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要在协调指导行业职业教育、职工培训,开展行业人力资源预测,制定行业职业教育和培训规划,指导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参与相关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和教师培训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六、政府要引导全民投资办学,支持办学,联合办学,走职业教育集团化,产业化和集约化的发展战略。

职业教育要加大投入,要求既有理论教育设施场地又有实训场所或基地,因此仅仅凭借职业教育学校或者政府部门的力量难以完全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为此,政府应采取得力措施鼓励相关行业的优质企业与职业教育院校联合办学,走职业教育集团化的路子。应采取相关政策和行政手段鼓励各县市以骨干院校为核心,建立由“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优质对口企业+科研机构”或“职业院校+对口优质企业”或“职业院校+科研机构”或“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等模式的职业教育集团,实现区域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对职业教育集团在政策、经费、建设项目、招生计划等方面给予支持。比如:从税收等政策方面入手引导和鼓励对口优质企业与职业教育院校结对子,打造职业教育集团,以解决学生实训难和办学经费难、缺乏实训条件以及与职业教育与社会脱节等一系列的问题。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规划,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培训;与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建立广泛的合作办学,共同规划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并在扩大基建规模、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共同承担义务;同时,赋予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管理的权利并实行责权利统一,通过共同的经济利益机制吸引企业投资办学。要通过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如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岗位,开展“订单式”定向培训。促进职业学校与劳动就业市场的对接,增强适应市场运行机制的能力。深入推进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人才“订单式/培养、共建共享实验室,在专业设置、职业培训、招聘就业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项目合作;鼓励企业利用现有资源,到校建立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开展有偿服务;大型企业要与职业院校合作1建立健全专门的职工教育培训机构,并确定至少一所职业院校作为校企合作的伙伴;中小企业要与相关的职业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委托其担负本企业的各种职工培训任务。

此处值得一提的是:政府要引导全民投资办学,但不是倡导全民都亲自办学,而是要引导政府、企业、个人和外资的资金和其他教学资源投入到职业教育事业上来,以专业的职业教育学校和对口优质企业为办学主体,让全社会都来关注、支持、参股职业教育。

第七、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常规性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培训目标以及教学质量监管作为政府的一项系统工程来齐抓共管的战略。

    首先,衡阳市政府职教研究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应着手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常规性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目前在全国都尚未形成有效的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价机制,中等职业学校的质量要求各不相同,社会上难以认同其教学质量。在监控机制薄弱的情况下,职业学校教师与学生缺少校内外的竞争压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缺乏保障机制。因此,我市应尝试研究并逐步建立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对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教育效益等方面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评估。定期公布综合评估结果,提倡公平竞争、激励先进、督促后进。

只有通过建立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政府部门才可以加强对各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进行实质性的监督,规范各学校实施性专业教学计划的内容、职业岗位技能的培训目标及内容,更进一步强调和突出素质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教育部相关文件的贯彻力度,同时规范职业鉴定考核的内容与考核过程,对教学管理过程中发现的一些违规现象应采取有效地行政处罚措施。为此,政府部门首先应尽快出台一个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课程设置、岗位职业能力等制定一个规范的,具有指导意义和一定约束力的文件。其次,政府部门应对各中等职业专业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的编制加强事前的培训、指导和规范,应统一认识,统一要求。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专业教学计划的审核和计划实施过程的监控,对于审核完全不符合要求或者有明显缺陷的教学计划应责令限期修改,并通报批评;对于不按照经过审批的计划组织教学的院校应予以通报,并采取相应的行政处罚措施;对于屡教不改的学校应责令限期整改,否则可采取限制招生的措施予以处罚。再次,政府教育部门应对各中等职业专业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在期末予以公布和评价。对未执行经过审核修改通过的教学计划的学校,应要求说明原因并予以通报。

第八、衡阳市政府相关部门应以规范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内容和严格考风考纪为核心,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与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行劳动预备制度,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的战略。

一直以来,社会上普遍有一种重视学历文凭轻视职业资格证的倾向,但其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却不得不归咎于许多职业资格证件的考试考核含有太多的水分,有的考试甚至师生集体舞弊、公开舞弊,其结果必然是这些唾手可得的资格证件无异于一张废纸。反之,如果职业资格鉴定证书的获得必须经过严格、公正、规范的考试才获得,其社会认可度和含金量也必然很高。例如:会计从业资格证、律师从业资格证、医生从业资格证等同样是职业资格证件,其社会认可度和权威性就很高。

因此,从政府层面上来看,政府应建立职业资格证准入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应规范职业资格鉴定内容和职业资格鉴定机构。第一,政府应采取措施促使全社会和用人单位重视职业教育,在某些技术性、知识性、安全性等较强的行业或岗位聘用新员工时必须以是否有相应岗位从业资格证为前提条件,且应规定学历教育文凭不能等同和取代从业资格证。第二,政府应规范职业教育考核的内容,因为职业教育考核的内容直接引导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因此考核应以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岗位职业能力为主,同时应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以及相关经济法律法规的考核内容。再次,政府应像组织高考那样严格组织职业技能的鉴定与考核,大力提高职业技能鉴定的作用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而职业鉴定机构应独立于职业院校之外,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代表其鉴定结果的证件应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相关法律的认可,建议可在劳动监察部门下设置专门的职业鉴定机构或部门。

其次,从职业学校层面上看,应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一是各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以及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之一就是学生职业资格证证件的获得率,并且以获得职业资格证件为推荐就业的前提条件。二是要分清职业资格层次,只有在获得了初级(中技)职业资格证件的基础上,才可以进入中高级(高技)职业院校学习。

第九、各职业院校应以大力推进实用技能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对口就业力为核心,着力于办出职教特色和品牌;不与初高中和大学抢饭碗抢生源,不搞学历教育,凸显职业教育强大生命力的战略。

1、职业学校应拓宽教学思路,面向全社会招生。

现代生产力与科学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新的职业新的工作岗位对原有岗位技能的新要求也可谓是层出不穷。因此,现代职场的竞争和就业的严酷性,早就决定了现在已经没有谁能够一辈子满足于只接受一次职业教育或者在一个工作岗位做一辈子而没有变化没有新的要求。因此,职业学校应紧跟市场需求,拓宽教学思路,将职业教育的对象拓宽扩展到全社会,坚持两条腿走路。而且从全社会教育系统出发,生源逐年减少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职业教育如果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办出自己的特色,就会永远处于竞争劣势地位。比如:如果职业教育把教学重点放在学历教育上,势必不如普通大学在学历教育上和心理接受程度上有优势,与其相比只能是拿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或者职业教育不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为目标,不能教给学生一定的职业技能,不具备就业优势,则不如普通初、高中生源稳定,学生、家长认可度高。因此,如何办出职教的特色,应是我们的头等大事。

2、各职业教育学校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要树立职业教育乃服务教育和实用教育的理念,以满足和适应人才市场需求为目标,切实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

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应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职业教育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方面,要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教育,要帮助和培养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学习和了解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知识;另一方面,要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要深化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学制安排等,都要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教学内容要注重学以致用。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在学校,有些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要加快建议和完善“优质职业院校+对优质口企业实训基地”的教育集团的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学生可以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这既可减轻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毕业后也容易找到工作。

各职业院校在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定位上还应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现代营销理念,走职业教育产业化道路,办出职教特色,打造品牌形象。现代营销理念主要强调“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应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满足消费者(顾客)的需要和欲望为导向”如“以销定产”,提供并重视“售后服务”等。因此,除了市政府应牵头成立相应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之外,各学校也应成立自己的专门机构(可由招生就业办与系部有关负责人组成)常年深入调查了解各系各专业对口就业的单位,了解市场需求,寻求校企合作,定向委培机会。同时对已经毕业或实习在外的学生进行常年跟踪,提供适当指导和回炉再造的后续服务。

“竞争机制”要求各职业学校要想在纷繁复杂的职教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分得一块蛋糕,必须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最基本的市场竞争规则。因此,职业教育院校不应把主要精力花在如何取得学历文凭上,也应尽量避免开设与别的职业院校相同的专业,除非自己确有资源和把握比别的职业院校做得更好,否则不应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较,而应充分挖掘自己的特色和长处,应改变传统的“多子多福”的观念,树立现代的“独生子女”观念,独树一帜,突出技能教学,着重培养动手能力。

各职业学校要树立职业教育乃服务教育和实用教育的理念。职业教育由于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相关性,决定了其地位与作用自始至终是适应与服务的关系。因此,职业教育要“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职业教育在城市要承担实施就业再就业培训工程的任务,在农村要承担实施教育富民工程的任务,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把终身学习和培训作为就业和再就业的长远支持政策。职业教育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服务于学生。就要先分析、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和学生的需求,要有针对性的提供教学服务,要学以致用,要敢于承诺提供“三包”服务。要大胆创新教学模式,走“工—学—工”结合、“学—工—学”、“教—学—研”、“中技—高技—技师”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灵活学制,可以尝试采取弹性学制,学分制,自选学制等各种学制模式。要尝试采取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和优选部分优秀学生单独组班以强化培训打造品牌学生;并根据学生和家长的愿望,采取宽进严出(必须拿到职业技能考试合格证书才推荐就业)制度。

3、各职业院校应强调和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建立适应职业教育规律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

首先,各学校都应按照 “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的要求,建立专业教师准入制度。为了提高职业院校专业师资水平和质量吗,各学校应制定相应措施保证新进教师应具备“双师型”资格,保证在职专业教师每两年至少有两个月以上的时间到本专业生产服务一线参加实践已获得最新实践经验与知识,并应制定相应措施敦促在职专业教师考试获得相应专业的职业职业资格证书。

其次,各职业院校应高质量、多渠道培养职业教育师资和后备师资。应改善师资结构,大量引进各行各业在职专业能手和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并根据实际需要让他们接受一定的师范教育(相当于岗前培训)并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之后成为兼职或专职师资。因为职业技术教育重在技能教育和岗位动手能力教育,其前提是教师自己必须能够胜任职业岗位的工作,否则只能是空谈。因此,新进编的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均应优先考虑从企业引进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各行各业的专家、能手,而非从大专院校毕业生中直接进人。现有教师也应有计划的定期的分期分批地送到各校企合作单位与实习的学生一起参加社会实践。

再次,各职业院校在大刀阔斧的进行教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应重视维稳工作,认真抓好富余教师及其他岗位职工的再就业培训以及转岗、换岗、停薪留职等工作。有竞争才有动力,有竞争才有活力和生机。引入竞争机制,尤其是教师工作岗位,应坚决实行能者上,优者上,不能胜任教师岗位的人员坚决从教师岗位撤下来,在教学任务分配上坚决杜绝平均主义,吃大锅饭;更应严格杜绝走后门拉关系。严格执行考核不合格者调离教师岗位的制度和末位淘汰制。外聘教师与在编教师应采用统一标准,同样应严把关,宁缺勿滥,并应严格控制外聘教师的周课时量以保证教学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003.4.8

2、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 (2008—2012年)

3、安庆市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4、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2006.12.5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6、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办学条件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