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访谈记录:职业技术教育应发挥人力资源开发职能 —中国教育网_职业教育_专家观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43:15
职业技术教育应发挥人力资源开发职能 来源:中华职业教育社     2005-5-10 14:00:00       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所需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又是我国在世界上最具比较优势的资源,因此必须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优先开发,使我国潜在的人口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着良好机遇,在人力资源开发中,职业技术教育应发挥更大作用。为此,要把握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规律和时代特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向他们提供多种多样的终身教育和培训机会,做好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开发人力资源这篇大文章。
     一、目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出路
     近几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出现学校招生难、学生就业难等种种问题,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困难。2000年全国职业高中7655所,比上年减少662所;招生巧0.39万人,减少9.99万人;在校生414.56万人,比上年减少29.28万人。全国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646所,比上年减少316所;招生132.59万人,比上年减少30.78万人;教职工48.81万人,比上年减少4.05万人。专任教师25.64万人,比上年减少1.73万人。全国技工学校3792所,比上年减少306所;招生数50.38万人,比上年减少1.17万人;技工学校教职工23.96万人,比上年减少3.02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4万人,比上年减少1.03万人。面对职业技术教育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进行冷静而理性地思考和分析其主要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趋高,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某些岗位要求。虽然这是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巨大变化,但也不能忽视职业技术学校本身改革力度不够。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应提高师资素质,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打通学生升学关卡,一方面接受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另一方面要依靠自身努力求得事业的发展。专业设置应在充分调查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演变状况、社会职业分布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以及职业与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经济的发展趋向和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变化规律,明确哪些是社会迫切需要和正在发展的职业,哪些是劳动力过剩的职业。然后,根据学校自身的层次、特点、条件作好专业设置与规划,并适度超前确立专业方向,力求使培养的人才“学有所用,适销对路”。应根据市场需求预测提供的信息确定专业方向,按需增设专门化及新技术的选修课程,精选课程内容,强化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并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择业的可能性,进行专门化方向的岗位实习,以提高学生的就业上岗能力。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必须转变办学思路,迅速转向市场体制,采取机动灵活的方式,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挖掘潜力,办出特点,办出效益,更好地为市场服务,为人力资源开发服务,这是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学校的根本出路。
    二、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构建职业培训体系
    要进一步构建职业培训体系,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健全就业准入制度。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2000年,劳动保障部颁布了《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初步建立起了就业准入制度的框架。近几年,每年有400多万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劳动者职业能力水平的鉴定书和市场就业的通行证,初步得到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认可。根据规定,初、高中毕业生在就业前必须接受1-3年的高中阶段的文化教育和职业培训,学习期满取得相应证书后方可就业。对失业和转岗人员,要通过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的办法,实施灵活多样和富有成效的再就业或创业培训。实施“农村转移人口培训工程”,为农村转移进城人员提供灵活多样、富有针对性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实用型的教育培训项目。针对这一情况,职业技术教育要积极行动起来,在建立以能力为本的就业培训制度方面发挥优势作用,这既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活力的内在要求。必须形成务实的办学思想,确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强调实践技能,努力开发适应市场需要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开发是通过培训和开发项目改进员工能力水平和业绩的一种连续性的工作。对失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对既有人力资源的挽救和水平提升意义重大。首先,提高失业者从事原工作或新工作的技能,增强他们对新工作的适应能力,以便为其重新择业、就业莫定基础,对于消除结构性失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次,可纠正其在过去工作中所养成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如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等问题,同时能稳定员工情绪;再次,职业培训本身也是一个吸引就业的新行业。如今,英美等国已将失业人口的再就业培训纳入了法制化轨道。如美国的《人力开发与培训法》、《就业机会法》、《就业培训合作法》、《再就业法案》等,要求全社会重视并支持职业培训。在瑞典等国家,失业者再就业培训不仅是免费的,参加者还可得到一笔含在失业救济金中的培训补助。瑞典的年度研究报告显示,大多数参加者能自始至终完成培训,其中约65%--75%经过专门培训的人,6个月内在公开的市场上找到了工作。我国的职业培训起步较晚,相对来说投入和开发明显不足。从长远来看,职业技术教育应当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在建立职业培训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面向市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提出:“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它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这就是说,职业教育既具有一般教育的属性,同时又有其他类型教育所不具有的特殊属性,是直接为人的就业服务的,它与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职业技术教育强调技能培训,技能培训不仅是生计教育,更是人们在实现就业和个人发展上提供公平机会的途径,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普遍存在对市场需求反应不够敏感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招生对象单一、专业设置不够灵活,严重影响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制约和阻碍了自身的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要发挥自身优势,突出特点,既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又要根据具体情况,符合市场规律。目前我国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压力。在国际市场上,我们的竞争对手是用高度现代化的生产和流通、服务手段装备起来的现代生产力;在国内市场上,加入WTO以后,我国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技术迅速升级。现代生产力要求较高的技术装备水平,更要求现代化的流通和服务手段,但我们目前普遍存在技术落后、效率低下的状况,这同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有着直接的关系。对此,教育部门和职业培训部门应根据不断发展的市场需要,适时调整计划,使我国人力资源结构逐渐适合就业市场的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城镇化发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职业技术教育必须面向市场,抓住机会,全面开发人力资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各种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
     四、第三产业是职业技术教育未来发展的立足点
    从1996年起,我国国有经济的就业人数出现下降的趋势。集体经济增长乏力,对就业的贡献率也在下降。以私营企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世纪90年代,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平均增加就业岗位仅为17个,而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平均增加就业岗位达85个。在经济结构调整进程中,第三产业吸纳了大量从第一、二产业分流出来的人员。2001年末,我国邮电通信业有38.2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0.3%;旅游业6.6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8.3%。我国第三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发展却很不充分,从业人员比例仍然偏低,目前仍仅占全国从业人员的27.7%。而一些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已达到70%以上,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已达到了50%左右。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结构不尽合理,即传统服务业从业人员多,新兴服务业从业人员少。具体表现是:在生活服务业中为消费者服务的从业人员较多,而在生产服务业为生产者或厂商服务的从业人员较少。国家统计局资料表明,截止到2001年底,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的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达24%,而金融保险业的从业人员只占1.7%,社会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占4.7%。目前从事公共事业、社会福利、社区服务、信息咨询、中介组织、审计、会计等社会服务行业的人员比例偏低,尤其是外贸、教育、文化、中介服务等行业的比例更低。由于这些行业的门槛较高,要进入这一就业市场要求也较高,这就需要有条件的职业技术学校迅速升级,把自己打造成适应市场变化、具有先进水平的学校。
    第三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主引擎”。随着社会的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将越来越大。专家根据世界各国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预测,第一产业将逐步缩小,我国2002年下降到14.5%,专家预测,二三十年内第一产业比重可能在5%.-.10%左右。第二产业比重国际上一般在50%左右就到了顶点,我国目前占到一半以上,预测今后会逐步下降1020个百分点,也就是在GDP中的比重为30%―40%左右。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前景肯定是上升趋势,本世纪中叶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可能在50%―60%左右。经过国家对经济结构调整战略方针的实施,第一、二产业已给第三产业留出了将来发展的宽松空间。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以上情况,职业技术教育应主动调整部分专业方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为第三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主力军。
    我国劳动力不仅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更频繁地表现为第三产业内部行业间的转移。目前在第三产业中,一些新兴服务业不断涌现,并呈现出较强的增长势头。其中,2001年计算机应用服务业产业活动单位比19%年增加2.5万个,增长349.5%;信息、咨询服务业产业活动单位增加6.8万个,增长137%;广告产业活动单位增加2万个,增长182.8%;房地产业活动单位增加6.4万个,增长134.7%;社会服务业产业活动单位增加21.9万个,增长96.8%;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产业活动单位增加3.8万个,增长70%;计算机应用服务业从业人员43.2万人,增长338.9%;社会服务业326万人,增长50.4%。而广告业从业人员17.7万人,信息、咨询服务业从业人员69.1万人,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167.3
万人,这些行业的增长都在125%以上。这种行业间社会劳动力的大幅度转移对劳动力供求格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同社会生产及行业的发展水平、社会行业发展提供的工作岗位变化、对从业人员业务水平要求的提高等都有关,并能导致职业教育需求的增加。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增加取决于整个社会的产业、行业活动状况,个人择业、上岗、岗位晋升、转岗等都会引发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对这种格局的变化反应较为敏感,在专业设置、招生数量上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发展方向进行调整。名目繁多的三产类专业应运而生,而一些不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被逐渐淘汰。具有办学活力的学校会根据具体情况,对原有专业进行适当的变动与调整,改造老专业,增设新专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多方位的社会需求提供了广阔的生源和就业市场。
    五、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城镇化建设服务
    加速城镇化进程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大规模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会进一步把市场做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从投资需求看,农民进城还会带来巨大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这将是扩大国内需求的主要动力之一。城镇化在吸纳农村人口和劳动力、重新配置资源等方面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中共中央在“十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要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在归纳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时,把“城镇化水平低”与“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等并列为第一位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纲要》明确指出:“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A- I胜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推进城镇化的条件已渐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还提出了5年内要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万人的具体指标。有资料预测,我国城市化在2020年将有历史性突破,城镇人口超过54%,首次多于农村人口。这预示着,我国城市化建设不但在今后5年内将有引人瞩目的进展,而且要为以后20年内更大幅度地提高城市化水平莫定基础。通过职业教育帮助农民进城务工,明确城市准入政策中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将无序流动变为有序流动,提高进城青年农民素质并推动农村教育的普及,把沉重的人口负担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为入世后的城乡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提高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竞争力,应该成为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重要特点。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归根到底就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做好农村城市化建设中的人力资源开发,关健是正确把握农村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职业技术教育。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对农民的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崭新课题。根据农业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规划,明确发展适合当地资源、气候、人文条件的二、三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方向,以及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思路与对策,制定劳动力转移转岗培训计划,配备师资,选择教材,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农业劳动力转岗培训。经过转岗培训就业后的从业者也要定期接受以更新、补充和提高为内容和目标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二、三产业是目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与之相适应的建筑、装修、水产、财会、家政、刺绣、工艺美术等技术培训也是深受欢迎的职业教育内容。农村城市化建设对农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规模经营和提高附加值的能力,还要具备根据市场变化的要求自觉创新的能力,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职业技能,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发展效益农业的中坚力量。
    农村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目前,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的新的世界农业科技革命序幕已经拉开。在这种形势下,农村职业学校不仅要能够培养大批实用人才,而且要成为引进和应用技术的典范、创造效益的实体、推广技术的载体,真正发挥农村产业发展总链条中最基础一环的作用。同时,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中,农村职业教育已经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产教结合,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办学路子,显示了产业发展的雏形。客观形势的要求使农村职业教育进行产业运营甚至实现产业化变得十分迫切。  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源的开发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主要动因。人均资源不足的国家要发展,必须走人力资源开发的道路,而职业技术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关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比较落后,特别是针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严重落后,大量低技能劳动力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造成了劳动力市场上的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矛盾突出。今后,职业技术教育经过调整和优化组合,将会进一步发挥其作用并得到全社会的重视,从而使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矛盾逐步得到解决。据有关专家估计,21世纪所需要的大量人才,是介于“白领”和“蓝领”之间的“灰领”,这就是既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又能付诸于实践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因此必须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支持力度,使其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