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专业行业概述:课改十年,我们走了多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13:30:19
(2011-10-14 14:23:31)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博览
《人民教育》2011.18 余慧娟
今年9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推行十周年的日子。
回望十年,波澜壮阔,跌宕起伏。
这场以“课程”名义推行的改革,影响的何止是课程!
它关乎教育观念的重大变化,关乎关键教育制度的重大变革,关乎每一个教师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方式,关乎每一个学生的校园生活与精神成长。
因为触及根本,所以引发激烈论争。
论争不仅是学术的,更关乎中国教育道路的选择;
大众教育还是精英教育?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如何取舍?
传统多一些,还是现代多一些?
……
所有的论争最终归于平静。
每个人心中都有了一个对“新课程”的判断。
当“新课程”这个词随着时间渐渐远云,像之前的所有改革一样一点点变为历史的时候,回过头看,或许会发现,我们之前认为很重要的东西,现在已经不重要了;我们之前没感觉到重要的东西,却变得非常重要。
改革之初,我们关注行动、操作;改革之后,我们关注思想、理念。
改革之初,我们关注“新”名词、“新”理念;改革之后,我们关注文化土壤与现实条件。
改革之初,我们跟着“专家”走;改革之闰,我们跟着“自己”走。
……
无论实践冲破了多少现实的阻力,是否达到了彼岸;无论有多少人走了“回头路”,又回到了改革前的起点,课改造就的独特而深刻的思想经历,将永远沉淀在一教育者的心里,成为教育界一场永远不会“回头”的观念革命。
改革十年,引发了教育界对中国几十年来的课程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彻底反思。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变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意味着教育中的人是“完整的人”的存在,这一点得以确认,得到尊重。
改革十年,引发了教育者对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校的本原性思考与追问。“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是一个国家在基本达到教育机会的公平之后,在教育内涵方面的重新定位(国民素质教育)。因为这一观念的变化,所有课程教学的定位都应发生变化。因而可以说,这是基础教育的一个“质变”过程。
改革十年,引发了人们对素质教育“现实”形态的探索。素质教育不能停留于口号。素质教育必须从理念走向实践。因此,素质教育需要可以操作的微观理论,需要现实载体和桥梁。课程以及与课程相关的元素就是这一载体。在这个世界里,一批思想前卫、充满生机的实践研究悄然萌芽、生长,成为引领中国教育的先锋。
改革十年,中国上千万教师接受了一次教育思想的洗礼。从“统一”、“封闭”走向“多元”、“开放”、“民主”。教学方式开始多样化,现代甚至后现代的教育理论开始普及。
……
我们知道,前方是什么。
我们更知道,脚下是什么。
为什么中国本土经验总是难以生长出具有恒久价值的中国教育理论?
——因为我们对实践成果与教训缺乏观的总结与梳理,缺少深入研究与科学提升。
为什么那么多被认同的理念,却变不成课堂行为?
——因为我们严重匮乏这个环节的专业思考与研究支撑。
为什么有一些争论永无休止却毫无意义?
——因为我们在根本上缺乏实践关怀。不了解中国教育的现状,不了解孩子们当下的日常校园生活,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实践判断。在这个基础上讨论中国教育的道路走向,前提本身就存在巨大的缺陷。
破坏一个旧世界容易,建设一个新世界很难。
今天,中国的基础教育最需要的,不再是争论,不再是批判,而是建设,基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建设。
愿所有真心热爱教育的有识之士,沉潜下来,踏踏实实为我们的学校、为我们的孩子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因为,历史还将延续。
我们今天的认识将被明天的见解所替代;后天,也许又一场改革将奔腾而来。
但,每一场改革,无论成败,都要能为下一场改革提供养料。这样,中国教育才能行走在“进化”的道路上。
为了离共同的教育理想更近些,为了离现代文明更近些,珍惜每一次改革的沉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