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安全工作总结:庄子《逍遥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52:50

1.庄子其人与《庄子》其书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邑(今河南商丘附件)人,曾做过漆园小吏。楚威王闻庄周有贤才,曾派人去请他,并许以宰相,但他不愿受官场的玷污和羁绊,表示“终身不仕,以快吾志”。后隐居终老一生。庄了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是一位才华横溢而又洁身自好的思想家,是我国古代的辩证法大师。庄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强烈不满,愤世嫉俗。他主张“无为”,顺乎自然,企图用逃避现实的方法来“苟全性命”,并通过幻想来寻找自我安慰和自我解脱。在先秦诸子中,庄子的文学成就最高,是先秦浪漫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李白称赞庄子“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鲁迅评价庄子“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庄子》一书共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作,外篇和杂篇为后学所记。 2.内容分析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为庄子的代表作。本文为节选的前半部分。
《逍遥游》是一篇哲理散文,它的主旨在于说明人应当脱去一切物累,挣脱一切羁绊,以获得最大的精神自由。
文章一开始,庄子以其浪漫主义的生花妙笔。描绘了一只由鱼而化成的神奇莫测、巨大无比的鹏,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奇特的画卷;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北海中的一条大鱼“不知其几千里”这是多么神奇啊!由这种鱼化成的鸟,我们就可想而知了,绝对不是一般的鸟。这只鸟——鹏,它的背“不知共几千里”,这就更令人惊讶了。不止于此,这巨大的鹏还要振奋而起,凌空突飞,它展开的双翼“若垂天之云”,其气势之雄豪,力量之威猛,已超乎我们的想像之外,只是令我们叹赏不已。由奇而惊,由惊而叹,庄子用大胆的夸张和神奇的想像,展示了浪漫主义文学家的看家本领,掀起了我们心海上的狂涛巨浪。我们明明知道这是一种莫须有的鱼,一种莫须有的鸟,但我们又不得不相信,不得不不由自主地陷入庄子为我们虚构的幻相之中。
这只大鹏“怒而飞”,要到哪里去呢?“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从北海到南海,漫漫长途,也只有这只宇宙精灵能够胜任。
庄子唯恐人们不相信,又借助《齐谐》为之佐证,并加以发挥,对鹏之游作了具体细致的描绘和生动的形容: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读到这里,我们对鹏飞的情形了解就很全面了:大鹏之飞,首先要有海潮涌动,由此而产生的扶摇飓风,大鹏乘着飓风升腾到九万里的高空,然后向南飞去。“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是大鹏起飞的情形。先是拍击水面,滑翔三千里,然后驾驭飓风,盘旋而上,直冲霄汉,直到九万里的高空,真可谓绘声绘色。我们再联系到生活中的经验,大鹏凌空与现代飞机起飞,其情状何等相似。由此,我们不得不佩服庄子在两千数百年前的想像竟然在今天得到了现实的印证。或许,庄子关于大鹏凌空霄汉的描绘更令现代人信服。那么,大鹏升腾所达的九万里的高空是一种怎样的景观呢?“野马也,尘埃也”,只见云气奔涌,尘埃浮动,苍苍茫茫,不辨正色。我们遥望苍穹和大鹏凌空俯瞰的情形是一样的。
至此,人们或许会问:大鹏为什么要飞升到九万里的高空呢?庄子解释道: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由此可见,庄子也有通俗实在的一面。这段文学并不难解。庄子先打了一个比方,“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毋需想像就能理解。由此及彼——“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然后,庄子进一步写到大鹏的长空之游,背负青天,无所阻挡,一往无前,朝着南方,开始了长达六个月的飞行。
世间万物,总是相比较而成立,相对立而存在。在文章的第一、二、三段里。庄子用浪漫主义的奇情妙笔描绘了大鹏的神奇之飞,接下来将蜩和学鸠与大鹏进行对比: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蜩与学鸠对大鹏无法理解;我们迅猛起飞,突过榆枋,有时都达不到,落在地上就算了,你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行呢?天地局促,见识短小,得意的口吻,无知的嘲笑,由此令我们想起了《史记·陈涉世家》中的情节:陈胜“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面对蜩与学鸠的嘲弄,大鹏似乎无动于衷。庄子打了一个比方:“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不言自明——“之二虫又何知!”庄子对蜩与学鸠不悄一顾的神情跃然于纸上。
接下来的一段,庄子连譬设喻: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庄子对“大知”与“小知”、“大年”与“小年”的区别,的确是发人深省的。人生有涯,天地无限,知识无穷,任何形式的自满自足,自鸣得意都是肤浅的,可笑的,燕雀之志与鸿鹄之志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正如庄子在《秋水》中所言:“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汤之问棘一段是对前五段的补充和总结: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安鸟 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这一段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补充大鹏九天翱翔的情景,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其二,用斥安鸟 对大鹏的嘲笑进一步论证大小之辩。
再看七、八两段:

故夫知交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巳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庄子先列举了四种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才智仅能胜任一官之职,行为仅能庇护一乡之地,道德仅符合一君之心,能力仅能取信一国之民),他们自我观照,也像蜩、学鸠、斥安鸟 一样,自鸣得意,其实是坐井观天,目光短浅,根本微不足道。接着庄子又提到“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宠辱不惊的人,虽然这样人的境界已达到一定的层面,但庄子还是认为他们的建树极其有限。那么,能够免于行走,御风而飞的列子呢?在庄子看来,他还“有所待”,没有风力的推动,列子也不能飞行。
文章最后两段为总结性的论证: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此,卒章显志,逍遥游的主旨已豁然矣。蜩、学鸠、斥安鸟 之流自不必说,即使像大鹏这样的宇宙精灵,也不能实现真正的逍遥游,因为它必须有所待——海运而生扶摇飓风,乘风而上九万里,九万里极言其高,但不是高的极致。没有海运而产生的扶摇飓风,大鹏不能起飞,这是条件的限制;它必须飞到九万里的高空,也只能飞到九万里的高空,这是空间的限制;它要飞行六个月,中途不能停歇,不到六个月它飞不到南海,到了六个月,它必须停止,因为它到达了目的地,这是空间的限制。有了上述限制,大鹏其实也不拥有绝对的自由,它的飞行也不是真正的逍遥游。那么真正的逍遥游是什么呢?“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他们无所待,无所限制,不需要凭借外力;他们可以超越于物质世界,顺应自然的各种变化,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他们没有物累,没有羁绊,拥有绝对的精神自由,这才是真正的逍遥游。落实于具体的人,则是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这些人是庄子理想中的人物,是建构他绝对自由王国的主角,而这些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是完全不存在的。
庄子的逍遥游,固然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空想,但其积极意义是不容否定的,它给我们以深刻的警示与启迪:一方面,从庄子对那些眼光短浅、渺小无知而又自视很高、自鸣得意之人的讽刺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任何人都没有理由自满自足,自鸣得意,人生应有高远的理想和追求;另一方向,对于世俗的功名利禄、荣辱得失应当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不妄为,不苛求,淡然处之,做到宠辱不惊,得失随缘。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精神自由,也才会有诗意的人生。

3.艺术特色

①《逍遥游》是一篇大胆夸张,想象奇特,纵横跌宕,挥洒自如的浪漫主义文学杰作。如对大鹏形象的虚构,对大鹏腾飞而上情形的描给,对九万里高空景象的描写,以及寓言性故事的结撰等等,都融入了庄子的奇思妙想和肆意夸张,确如鲁迅先生所言“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②善于运用对比手法说理,如大鹏与蜩、学鸠、斥安鸟 的对比、大知与小知,大年与小年等都构成鲜明的对照,在相互观关照中,渺小与伟大,卑微与崇高、短浅与深刻便不言自明。
③精巧的比喻。在本文中,庄子运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如鲲鹏、蜩、学鸠、斥安鸟 ,水与舟、适百里与适千里,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等等,涉笔成趣,令人目不暇接,将深奥的哲理化作通俗的形象,明白易懂,既有说服力,又富文采。     

〔1〕逍遥游:即不受任何外力限制而在无穷无尽的宇宙中自由自在的遨游。 〔2〕冥:通“溟”。北冥:北方的海。鲲:传说中的大鱼。 〔3〕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指大鹏鼓起翅膀而飞,其羽翼好像天边的云。怒:振奋。垂天:天边。垂:通“陲”,边。 〔4〕海运;指海潮涌动。海动必有大风,鹏鸟乘此大风迁往南海。〔5〕天池:天然形成。 〔6〕《齐谐》:书名。一说人名。 〔7〕志怪:记载怪异。 〔8〕水击:指鹏起飞时两翼拍击水面而行。 〔9〕“抟(tuán)扶摇”句:指大鹏凭借大风之力,振翅而直上九万里高空。〔10〕去以六月息:大鹏凭借六月大风飞往南海。息:风,一说止。 〔11〕野马:指春天野外林泽中的雾气,蒸腾如奔马之势,故称野马。尘埃:指飘扬在空中的细小浮尘。息:气息。 〔12〕苍苍:深青色。正色:本来的颜色。 〔13〕若是:如此。则己:等于说“而已”。 〔14〕不厚:不深。 〔15〕负大舟:浮载大船。 〔16〕覆:倒出。坳(ào奥)堂:堂屋地面的低洼之处。 〔17〕芥:小草。 〔18〕“置杯”句:胶:胶着。 〔19〕斯:就。风在下:风在鹏之下。 〔20〕而后:然后.乃今:于是时.培风:凭借风. 〔21〕夭阏(è饿):阻拦. 〔22〕图南:计划着向南飞行. 〔23〕蜩(tiao条):蝉.学鸠:小鸟名. 〔24〕决(xuè血):迅速的样子. 〔25〕枪榆枋句:枪,突过。 〔26〕时则不至:有时或者达不到。则:或。 〔27〕控:这里指落下。 〔28〕奚以:何用。之:到……去。为:表疑问的语气助词。 〔29〕适:到……去。莽苍:郊野。 〔30〕三餐:指一天。反:通“返”。〔31〕果然:肚子饱的样子。 〔32〕宿:前一晚。舂(chōng)粮:用杵在臼中捣米,去掉稻谷的外皮。 〔33〕之:指示代词,这。二虫:指蜩与学鸠。 〔34〕知:通“智”。 〔35〕年:寿命。小年:短命。大年:长寿。 〔36〕奚以知其然也:根据什么知道它这样呢? 〔37〕朝菌:朝生暮死的菌类植物。晦:夏历每月最后一天。朔:夏历每月最初一天。 〔38〕蟪(huì惠)蛄:一名寒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寿命不到一年,故说“不知春秋”。 〔39〕冥灵:传说中的一种大树的名称。 〔40〕椿:椿树。 〔41〕彭祖:传说中的长寿者。乃今:如今。久:长寿。特:独特。闻:闻名于世。匹:比。 〔42〕“汤之问棘”句:商汤询问棘的就是说的这类事。汤:商汤。棘:商汤时的大夫。是已:是也。 〔43〕穷发:不毛之地,指上古传说中极远的北方地带。 〔44〕广:宽。 〔45〕修:长。 〔46〕羊角:旋风名;盘旋上升,类似羊角,故名。〔 47〕绝:超越。云气:指天空中的云层。 〔48〕且:将。 〔49〕斥安鸟 (yàn宴):小雀。 〔50〕仞:古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下:降下。 〔51〕飞之至:飞翔的极致。 〔52〕.辩:通“辨”,区别。〔53〕.知效一官:才智仅能胜任一官之职。知(zhi智):才智。效:胜任。官:官职。 〔53〕.行比一乡:行事仅能庇护一乡之地。比:通“庇”,庇护。 〔54〕德合一君:道德仅符合一君之心。 〔55〕而征一国者:能力仅能取信于一国之人。而:读为“能”,指才能。征:取信。 〔56〕其:指上述四种人。此:指斥安鸟 。 〔57〕宋荣子:战国时宋人,其学说近于墨家。犹然:微笑的样子。 〔58〕举世:所有同时代的人。劝:劝勉,引申为“得意”。 〔59〕非:责难。沮(ju):沮丧,灰心丧气。 〔60〕定:确定。内:指内心修养。外:指待人接物。分:分别: 〔61〕这句指分辨荣辱的界限。境:界限。 〔62〕斯已矣:不过如此而已。斯:此。己:止。 〔63〕“彼其”两句:意指,他这样的人对待世间一切,并未特别追求。数数(shuò朔):汲汲,着急的样子。 〔64〕未树:还有未树立的。 〔65〕列子:名御寇,郑人。御风:驾着风。 〔66〕泠(ling伶)然:轻妙的样子。善:指御风技术高。 〔67〕致福:求福。致:使……至。 〔68〕“此虽”两句:意指这虽然可以免于步行之劳,但还是有待于风。待:依靠。 〔69〕若夫:至于。乘:驾驭。天地之正:自然界万物之性。 〔70〕御六气之辩:指能适应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六气:阴、阳、风、雨、晦、明。辩:通“变”。 〔71〕游无穷:遨游于无穷的宇宙。无穷:指时间的无始无终和空间的无边无际。 〔72〕恶(wu乌)乎待:何所待。恶何,什么。 〔73〕至人:最高境界之人。无已:忘我。 〔74〕神人:神妙莫测之人。无功:无意建立功绩。 〔75〕圣人:德智崇高之人。无名:不追求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