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消防通道建设规定:法治论坛 -> 毛泽东的精神世界——萧延中教授谈毛泽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12:24



2006年9月9日,是毛泽东逝世30周年。毛泽东对中国产生过如此重大影响,以至于有关他的话题都会激起争论。
   萧延中先生,中国人民大学党史教授,对毛泽东深有研究,著有《晚年毛泽东》等多本毛泽东研究专著。即将在凤凰世纪大讲堂主讲《解析毛泽东生命密码》,以西方精神分析理论探讨毛泽东思想。
   天涯社区有幸邀请萧延中教授做客天涯,和网友们交流对毛泽东的看法。欢迎网友们积极提问。提问请勿涉攻击性的敏感话题。
   由于萧教授很忙和话题的特殊性,本次访谈将以整理稿贴出,因此,问题征集到9月8日晨。此后网友提出的问题,由萧教授择时回答。
   访谈时间:2006年9月9日上午
   访谈地点:人物频道
   嘉宾:萧延中
   主持人:天涯人物
   嘉宾字体:红色
   [IMG]http:
//img2.tianyablog.com/photo/2006/9/6/2029750_5296678.jpg[/IMG]

天涯人物:
  感谢萧教授抽出宝贵的时间回答天涯网友问题!
   请问萧教授,系统地用西方精神分析理论解析毛泽东精神世界,在国内是否首创?国外在这方面有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
  
 萧延中:
  首先感谢网友们给我一个与大家沟通的机会,这是真话。因为大家聚在一起,谈论一个问题的机会并不多。其次,我要说明,我本人只是一个大学里的普通教师,绝对称不上是研究专家。在我们的专业行内,只有有机会接触到第一手原始档案的人,才能被称之为专家。所以,这里我只能就自己体悟到的一些问题,与大家交流。也希望将来我们就某些我回答不了、或者回答错了的问题,与大家继续讨论。别以为这是谦虚,因为谦虚与真理没有直接的联系,我骨子里是不是“谦虚”而是“心虚”,因为自己所知道的资料太有限,透视能力就更需要不断地提高了。
  大家知道,由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是心理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我体会,它的最大贡献是揭示出了人类行为的潜意识基础。早年在读本科的时候,那时正直西方学术著作在“文革”结束后被大量翻译出版的第一个高峰。那时对精神分析理论理解得很浅,甚至存在严重误读,也就是说,那时只把这一理论与sex联系起来。现在懂得了,弗洛伊德的“力比多”概念要比“性”宽幅的多且深刻得多。那是指生物有机体自然拥有的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一种最原初、最本质的生命动能。
    到目前为止,我似乎还没有读到中国学术界在精神分析框架下系统研究毛泽东生平的著作。但是使用这一方法研究其他历史名人的文章则有很多。比如,还在1985年左右,我记得社科院主办的《未定稿》上,就刊载过关于鲁迅性压抑方面的文章。当时我觉得很新奇,那时鲁迅是我们这一辈人崇拜的对象啊!这么伟大的人物居然也“性压抑”!
    在国外,精神分析学说在历史心理学领域被广泛运用是在20世纪初期,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曾出现过一个高潮。其重要原因是针对希特勒的研究而出的。还在战争期间,美国作战参谋部就邀请一些心理学家参与,搜集关于希特勒的资料进行分析和预测。后来,这些档案解密后,公开出版了著作。对于俾斯麦、斯大林、约翰逊、甘地等著名政治人物,也有这方面的研究著作。至于毛泽东,这种研究已有若干部,其中最著名,影响也最大的是白鲁恂的《作为领袖的毛泽东》。白鲁恂继阿尔蒙德之后担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是国际著名的政治文化研究专家。这本书我们已经翻译校对完毕,看有个什么适当的时机出版吧。
    之所以要等“适当时机”,主要考虑中国大众对精神分析理论中的许多基础概念容易产生误解,如“自恋”、“攻击性本能”、“仇父情结”等等,很可能会在负面的意义上去理解。如果要出版这本书,首先要用很大的篇幅对这些概念进行解释。同时,精神分析学说在穿透人性的基础上,也存在很多臆测性的因素,不予以说明,能会误导读者的想象。最后,国际学术界对白鲁恂也有很尖锐和很深刻的批评。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梳理工作。我本人期望当这些工作基本完成后,白鲁恂的著作能早日与中国读者见面。
  
   
  天涯人物:
  请问萧教授,毛泽东青年时代和蔡和森等约定,不谈女人、不谈金钱。毛泽东后来希望改造中国人的精神,和他的这种个人的精神有什么关系?
  
  萧延中:
  这个问题涉及到理解中国“五四”时期整体社会价值风气的历史环境。那时,中国青年一代很自由,各种新思潮纷至沓来,五花八门。我们知道,毛、蔡是杨昌济最得意的门生,老师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对他们影响很大。所谓“万恶淫为首”这样的哲学规训,是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的男儿生活价值的座右铭。我个人认为,杨昌济的思想对毛泽东的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长久的。如在毛泽东早年的读书笔记中就有“咬得草根,百事可做”的记录,这与他一生崇尚艰苦奋斗,蔑视奢华的价值取向直接相关。晚年,他甚至跟???
    当然,“五四”思潮的价值取向是多元化的。那时青年人也要废除家庭,提倡恋爱自由。如果你读一读当时的报纸杂志,所谓恋爱自由在很多程度上指的是“性解放”。
       



天涯人物:
  鲁迅说毛泽东的诗中有“山大王气”,而崇拜毛泽东的人,又认为毛泽东的诗有伟人气。请问您怎样看鲁迅的说法和毛泽东的崇拜者的说法?
  
 萧延中:
    众所周知,鲁迅是极具个性,极具独创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对社会的透视个解读与常人绝对不同。在这一点上,毛泽东对鲁迅是非常崇敬的。在我读到的文献中,可以说,鲁迅是毛泽东唯一全面肯定的人物。我们知道,毛泽东本人是个心地很高的人,为什么唯独对鲁迅情有独钟,需要做深入的研究。瞿秋白评价鲁迅像一只“带有野性的狼”,从这一角度看,鲁迅对毛泽东的评价与他自己的秉性是由相通之处的。但我觉鲁迅与毛泽东应当是同一档次的人物,后来崇拜毛泽东诗词的人们,不能在这个层次与他们二位相提并论。简而言之,你把不同档次的问题放在一起比较,可能不是很贴切和恰当。
  
  
   天涯人物:
  毛泽东在江西苏区时,曾经发动过打“AB”团的运动,这是出于一种什么心理?
  
 萧延中:
    关于打击“AB”团的历史过程,我了解得不多,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这不是回避,真是了解不多。尤其是毛泽东在这个历史事件中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更需要仔细的研究。只有具体历史过程弄清楚了,才能回答毛泽东自己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动机这样做的问题。
  
   
  天涯人物:
   毛泽东在江西苏区时,曾经有一段时间受到排挤,“鬼都不上门”,这对他的心理产生了哪些影响?
  
 萧延中:
  毛泽东曾经说过,在党的会议上,每逢单数他就得意,每逢双数他就倒霉。在苏区的时候,毛泽东正处在他倒霉的时期,他倒霉的原因是由于他所试图推行的一套路线,和当时共产国际对于中国革命所指导的路线发生冲突,这二者之间非常不和谐。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作为一个人的反应,我看到的材料是可以用忍辱负重来形容吧,就是说他有非常强的忍耐力。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这种信念和自己的这种路线。具体你问到他在心理上产生什么影响,那么一时我说不清楚,但是从以后他的文献中间可以看得出来,毛泽东对于他几次的受排挤,记忆是很深的。那么这样的一种被排挤的记忆,在有些时候,毛泽东把它概括成两条路线的斗争。具体对毛泽东心理产生影响我暂时看不太清楚。
   
  
  
  作者:邝海炎 回复日期:2006-9-6 17:37:42 
    欢迎萧教授,我提两个问题:
    1,青年毛泽东异常服膺船山学说,并且一生都很尊敬他的老乡曾国藩,你认为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哪些成分与湖湘文化有关?
   2,民间似乎有这样一种说法:毛泽东是最后也是现代最大的理学家,比冯友兰什么的高明多了;而蒋介石则是最大的心学家,比贺鳞高明,所以国内战争的最后结局其实是船山学打败了心学。这个结论虽然有点搞笑,但无疑却暗示着毛蒋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和思维风格。对于这一问题,您能否更深的挖掘一下,进一步阐述这里头的玄奥?谢谢!
  ——————————————————————————————————————
 萧延中:
  从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文稿可以看得出来,毛泽东对于王船山、对于曾国藩是非常欣赏的,毛泽东在1916年给他的老师曾经写过一封信,其中一句话叫“独服曾文正”。湘湖文化所讲究的并不是死读书,而是要把所学的知识和实践相联系起来,就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讲的知行合一,所以王船山的知行合一的理论,以及曾国藩(既是著名的很有入学的儒学家,同时又是能治军执政的政治家),对毛泽东的影响很大。大家也注意到曾国藩对蒋介石的影响也很大,说毛泽东的思想和湘湖文化有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我觉得和湘湖文化重视实践、重视效果这样一种文化传统有直接的相关性。
  从现在的史料看来,尤其是从毛泽东早年的读《伦理学》批注看,毛泽东对于理学是非常崇尚的,之所以是这样子,就由于他的老师杨昌济先生,对于理学有非常深入的研究,而且可以说是现代中国的理学家的一派人物。《伦理学》那本书的基本观点当然是西学了,是翻译过来的著作,是泡尔生所著的伦理学。在这样一个小册子中间毛泽东的批语达到12000字,涉及到理学的方方面面。我个人看,实际上他的思想和理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非常遗憾的是,目前我们中国的历史文献中关于毛泽东哲学思想文献的研究,涉及这方面的比较深入的研究,并不是很多。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具体他和冯友兰先生和贺鳞先生,如何去比较,一两句话是说不清楚的。在本质上我觉得冯友兰先生和贺鳞先生是典型的书生知识分子,他们在探讨问题。毛泽东和他们的特点不一样,他同时是一位政治家,所以他的视角,和两位教授的视角肯定不一样。蒋介石这个人对于理学也是比较偏好的,但是我接触的蒋介石的资料不多,我对这个问题也做不出什么比较有价值的回答,希望网友们原谅。
       
  
  作者:湿_地 回复日期:2006-9-6 17:42:28 
    请问萧教授:
    有人说毛泽东对中国文化研究最深且获益最多的是兵家思想和君王权术.这个概括有无道理?如果不对,请问您认为在"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中国传统中,他主要继承了什么东西?
  ——————————————————————————————————————————
 萧延中: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意义。我个人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间,兵家其实是目前重视非常不够的一个流派。我们说先秦思想的时候,总是叫做儒、道、墨、法四大家,对于兵家思想深入的研究,其实没有被囊括进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范围。我曾经和我的导师刘泽华先生请教过这个问题:是不是兵家思想也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中间很重要的一个流派?到目前为止,我看到的和我所知道的研究兵家思想的最好的著作,应该是李零先生的最近出版的孙子兵法注释的书,我个人认为是目前最优秀的著作。兵家思想和帝王统治术之间的相关性,应该有一种潜在的逻辑联系,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间,很多东西都联在一起,法家思想和兵家思想有联系,而法家思想对统治术直接相关。这里面可能需要澄清一个问题,就是在我们日常人的观点中,君王统治术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统政治文化中,君主作为一个政治共同体的一个最高的权威,他如何把握全局,如何处理一些随机可能出现的政治情况,这些东西其实就是政治统治术。这个政治统治术,从政治学上理解,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治论”。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就是毛泽东受不受过去的中国传统的政治统治这种东西的影响,我觉得肯定是受影响,这个影响的程度有多深、有多宽,值得去研究,但是不应该在一个很浅的程度上去理解它。我们研究传统政治或者政治理论,如果不研究政治权威的运作方式,那就谈不上研究政治。政治统治术或者政治智慧的话,我觉得这两个东西是一样的,但是修辞色彩是不一样的。
   毛泽东从孙中山那里其实学到很多东西,从孔夫子那也学到很多东西。1956年毛泽东写过一篇专门的文章,题目就叫《纪念孙中山》。这个文章中,毛泽东明确地说,我们从孙中山先生那学到很多有益的东西。我觉得最起码不能说,毛泽东从孔夫子和孙中山身上得到的东西,比马克思身上得到的东西少。
      
  作者:柳之坪 回复日期:2006-9-6 18:51:35 
    请问萧教授:
    毛泽东在晚年的心理是否有些异常?晚年的他是怎样看待自己在国家、家庭中的位置?晚年毛泽东的心理支撑是什么?
    ————————————————————————————————————————————
 萧延中:
  我不认为毛泽东晚年心理有异常。西方有些著作说毛泽东是一个心理不正常的人,这个意思是说,毛泽东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与常人不一样,尤其是毛泽东晚年。很多的回忆材料和历史资料证明,毛泽东确实是多疑的,他自己也承认这一点。比如当年整解放军的参谋长罗瑞卿的时候,是林彪告的状,林彪事件发生了以后,毛泽东曾经说过说,我偏听偏信,听了林彪的话,我错整了罗瑞卿。在别的地方。他也说。我好像是多疑了。陈伯达在他的回忆中就说过毛泽东晚年是非常多疑的一个人。我觉得毛泽东一辈子都很多疑,这个多疑的概念可以用另外一个词去替代它,就是敏感。毛泽东对事物非常敏感,尤其是对政治非常敏感。举例说,1971年,9月9号这一天,毛泽东到达了杭州,住下不久,秘书收到了一个电话,这个电话说毛泽东的专列停在那,挡了杭州飞机场的飞机的起飞,因此希望把这个专列开走。这件事在我们平时看来很简单,但是毛泽东一下子就紧张得不得了,进入了一种少有的那种战争指挥的那种状态。首先他命令,赶快把我的火车向前边开,开到鲁迅的家乡绍兴。另外让自己的工作人员,带着书,向相反的方向走,但是自己本人留在杭州不动。第二天早晨天刚刚亮的时候,毛泽东命令火车马上开回来,自己上火车,然后直接开到上海。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信息,毛泽东做了这么多的精心的安排,我们可以用“狐疑”两个字来概括。现在历史材料公布了,正是在1971年9月9号这一天的上午,林彪签署了他的手令:按立果、宇驰的指示办。林彪手下的人看到这个手令,可以干任何事情,所以他们有这个胆量说让毛泽东把火车给挪走。毛泽东的火车走到任何地方,从来没有人打过电话说让您火车躲开过,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所以毛泽东从这件事情判定肯定要出大事。如果把这件事情叫做狐疑的话,毛泽东晚年很狐疑的。不仅仅是这件事,其他事情也很狐疑。但是我个人认为应该叫敏感,不能叫心理的异常,我现在看到的材料,他在临去世的那一天,还让人家给他拿着书看,达十几次之多,时间加在一起长达两个小时之久。那你怎么能说他的心理有异常呢?我认为毛泽东的心理没有异常,很正常,只不过他是非常敏感的那么一种人罢了。
   毛泽东在他对待自己的国家的时候,实际上有一种救世主的意识,说得比较规范一点,就叫做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他要为这个国家负责任,有一种救世主的心态。毛泽东对自己的家人的照顾应该说比他对国家的关注要差得远得多。我们从毛主席的身边的工作人员,以及他们的子女谈话中了解到,毛泽东把他一生中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他的事业上,对于家庭的照顾应该说是很少很少的。毛泽东自己可能也意识到了。他自己说,我不是个好儿子,对于他妈妈说不是个好儿子。在一定的意义上,我个人看,用一个普通的家庭的标准来衡量,他对于子女的照顾是非常地少的。
   他心理的支撑,我觉得可以这么说吧,毛泽东是从小地方走出来的,他有一种强烈的奋斗的那种欲望,他喜欢在竞争的环境中间显示自己的才能,他的心理的支撑的最底层,他的潜意识,我认为是自卑。在心理学的一般常识上,异常自尊、不允许别人做任何的批评,总是事事要拔尖、要挑头,这样的人,其实他的潜意识,就是他自己都不承认的那么一种意识,是怕别人瞧不起他。自卑不能说好和坏的意思,是一种客观描述。我曾经有一个学生,是从山沟里来的,来到人大上学以后,这个也不懂,那个也不懂,穿得也不行,普通话也不好,就总是心里很不平衡。所以有一次就找我谈,大骂同学们看不起他,说这些城里人怎么样怎么样。我说你这个孩子,你什么时候超越了自卑你就解放了,因为你现在不允许人们给你提任何意见,一提意见就跟人家吵架。这是一个方面,但是自卑情结另外一个表现就是有强大的冲击力,他要洗净自己的自卑,要靠自己的能力,要靠凸显于众。一些家庭非常优越的人,往往这一辈子也平平庸庸,干不成大事,原因就在于他们实际上没有那种创造的动力了,所以在一定的意义上,有一定的自卑情结,实际上是创造动力的源泉。毛泽东说过很多这方面的事,年轻的时候就被人看不起。陈毅元帅在文化大革命中也说过,毛主席曾经是被人看不起的人,被人排挤的人,是别人不敢跟他说话的人。毛泽东奋斗的动力的来源,和自己的被人家看不起的耻辱有关系。
   别人看到的都是非常伟大的、气壮山河的、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那么一种毛泽东的形象,但是在毛泽东为什么非要欲与天工试比高?和我刚才说的所谓的自卑的那种潜意识有直接的相关性。 
     
  
  作者:黄祸_ 回复日期:2006-9-6 19:33:14 
    海炎的第二个问题,似乎打错了一个词……的新理学家,比冯友兰什么的高明多了。
    我想补充一下,因为海炎似乎在代表民间提问,我也是民间的一分子嘛,既然被代表,所以也要谈谈看法——毛泽东是典型的兵家法家加马列唯物主义无神论者,说他继承了一些湖南衡阳人王夫之的“行先知后”实学,倒是不差,加上老毛年轻时又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之类的话,确实是湖湘文化的底子,可不能说他也是个理学家。
    蒋介石早年是大流氓大混混,在上海做股票生意经纪人的十年是个有名的风流人物,对上海的青楼了如指掌,这倒象个看破名教的江浙道家,后来渐渐改邪归正,注重荆公新学(王安石),认同资本主义学者说的:“千年前他就是一个为资本主义世界设计的大人物”,但很难说是贺鳞的新心学之同路人。他比老毛在对待传统民族文化的态度上可保守多了,蒋介石很早就从社会改良主义发展为社会保守主义者了。海炎你可能没注意到蒋介石娶宋美龄之后就一直是个虔诚的基督徒,这一点很重要,比什么船山学与心学之争重要多了。
    所以,我对肖延中教授的第二个问题是:“毛蒋战争的最后结局意味着无神论打败了有神论吗?这里头有什么玄奥?”
    ——————————————————————————————————————————
 萧延中:
  说无神论打败有神论,我觉得我没有看到他们之间有这样一种相关性。因为毛蒋这个打仗,他们的战争之间的区别,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蒋介石其实他的战争的路线是精英主义的路线,他的军官们是经过正规训练黄埔军校的科班出身的那么一些人。蒋介石对于一般的老百姓对于战争的基础性的作用,重视得并不够,他强调的是有一帮有文化的、读过军事学院的指挥官们来指挥战争。但是毛恰恰相反,毛看中的是民心,他讲民心所向。老百姓愿不愿意给你卖命?愿不愿意跟你打仗?他跟着你的原因在哪?毛泽东考虑得比蒋介石要深。战争显然是要丧命的,是要牺牲的,是要死人的,跟着你打仗,就面临着要死,为什么要跟着你去死?按照今天的理性选择理论,以生命作为一种投入,我的产出是什么呢?他要考虑这些问题。毛泽东和蒋介石,战争之间的胜负最重要的原因,我认为不是什么有神论无神论的差别,而是毛泽东太理解中国人需要什么了。中国人认为如果自己的生命可以换来一种长久的利益,他愿意牺牲自己,为自己的后代们、乡亲们争得一些利益,他认为牺牲是有意义的。我们农村的借贷,在西方的金融理论看来很奇怪:你向我借钱,我没有钱,我宁可找别人借钱,也要把这个钱借给你,这个是人情。毛泽东讲人民战争,这个理论还有待于深入研究。我觉得毛泽东比蒋介石更懂得中国的老百姓。 
     
  
  作者:桃园流浪人 回复日期:2006-9-6 20:13:26 
    萧延中先生好!欢迎来到天涯,并期待你能够抽空到〖关天茶舍〗做客。
    请问:毛泽东思想在当今中国思想、理论、实践中还有哪些重要或主要的指导意义?
    很想提前知道《解释毛泽东生命密码》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揭示“毛泽东生命”之中『历史的局限性』这组“达芬奇密码”;还想提前弄清楚“以西方精神分析理论探讨毛泽东思想”的“西方精神分析理论”之中包括马克思的“西方精神分析理论”吗?
    
 萧延中:
  其实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可以从多层面理解的概念。第一个概念就是教科书上的毛泽东思想,那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对这个东西我不多加解释,咱们看书就够了。另外哈佛大学的施拉姆教授写的一本书说,我的书叫“毛泽东的思想”,指的不是一个集体,一个政治共同体集体的结晶,而是毛泽东本人的思想。你在这地方用毛泽东思想,我首先不明白你是指毛泽东思想还是毛泽东的思想。毛泽东思想按照官方的定义,不包括毛泽东晚年的、教科书认为错误的思想,毛泽东的思想是毛泽东所有的思想,我姑且理解你说的是毛泽东的思想。如果这么看的话,我觉得这个问题是蛮复杂的,首先我们先要说毛泽东的思想的内容和内涵究竟指的是什么,我们才能说它对今天有什么指导意义。
  毛泽东晚年,认为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我们今天如何去理解?我个人看,毛泽东的这个意思是,谁有权利,如果对这个权利不加以限制,谁就可能拿着这个东西变成获取资本的那么一种,一种工具。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毛泽东的这个话没错。对今天的指导意义是什么呢?指导意义的其他的方面,还很多,值得更深入地去探讨。今天就不多说了,以后有机会再说。
   用西方精神分析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分析理论吗”,这个问题我没有看懂。精神分析的理论,创始人是弗洛伊德,他的思想和马克思的思想有什么关系我看不出来。如果你问的是,把精神分析当成工具分析他可不可能的,我说这样的事情是可能的。今天的下午两点半,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就刚放了我的讲座,就叫做“解析毛泽东的生命密码”——当然时间是有限的,我也不能展开谈——就是试图在精神分析的角度上,对于毛泽东的成长过程,以及他后来的心理基础和动力来源,做一个探讨。有机会,明天还可以看,明天上午的八点,和明天晚上的十一点,凤凰台要重播两次。
  为什么这么说呢?精神分析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它在分析政治问题的时候,更适合于研究政治家。我们现在看到的资料,用精神分析的理论,分析斯大林、分析马克思,有很多很多的优秀的作品,得到世界的公认,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可以是一个研究的方向。
  精神分析理论强调,一个人的幼年时期,尤其是从他零岁到两岁这个时期,对于一个人后来的成长至关重要。这个时期人们还没有建立起他的语言体系,因此没有记忆力。我们今天不可能回忆起我们两岁之前我们都做了什么,就因为我们没有语言。但是这个时期他有感觉,打一下子会哭。这个时候虽然没有语言,不可能有记录,但是他的这种感觉已经深深地他的整个体验体系,这种体系对他后来有很大的影响。精神分析,有人讲是臆测,但是大量的事实证明这段时期太重要了。
  从两岁到八岁的过程实际上对人的成长也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个在心理学上已经成为定案。在研究毛泽东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他零岁到两岁的这个过程和他妈妈在一起,受他妈妈影响很大。毛泽东是他们家的老三,老大老二都死于襁褓之中,生了几天就死了。毛泽东的妈妈去山上求,求菩萨,求出来的毛泽东,所以毛泽东的小名叫石三伢子,石三伢子的意思就是求石头得来的第三个儿子。他妈妈对他的照顾和关爱,我们可以想象是有多么地周到。但是两年以后生了他的弟弟以后,毛泽东就被迫离开了他的妈妈,被送到了他的外婆家——湘乡。离开了他的妈妈这一点,虽然毛泽东那时候没有语言,但是我们可以合理地做逻辑的推断,应该说对于毛泽东的情感,有很大伤害。毛泽东后来对他妈妈有明显的,心理学说的恋母情节。他妈妈去世的时候,他写了特别长的、特别有感情的、祭母文。这样的一种恋母情节,实际上对毛泽东后来的整个思想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他妈妈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价值趋向对毛泽东有深刻的影响。所以毛泽东一看到大人物欺负小人物,当官的欺负老百姓,是绝对要打抱不平的,这个应该说和他妈妈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美国的白鲁恂(曾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写过一本著名的著作,叫做《作为领袖的毛泽东》,这本书在西方影响比较大的、用西方精神理论分析毛泽东的著作。这本书毁誉参半,批评的人很多,赞成的人也很多。中文已经翻译完了,但没有出版。我们对这本书的基本态度:我们不完全赞同白鲁徇先生的分析观点,但是我们也觉得,这样的一种探讨未必不能称为一家之言,对于我们全面的把握毛泽东,应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另外我也看到一本前苏联的书,后来被翻译成英文了,《毛泽东的心理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这个书我们没有翻译过来。也是从心理方面在讲的,不如白鲁恂写得好,带有一定的攻击性。
  我们可不可以在中国的框架下,从心理的角度分析一下毛泽东,分析一下这个特别与众不同的天才人物?我觉得是必要的。
    
  
   作者:老歌德 回复日期:2006-9-6 21:19:36 
    请问萧教授:
    毛泽东思想以及影响为什么会在60-70年代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思潮?他们相互之间(世界各国与中国国内)的影响是怎样的?
    
 萧延中:
  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们刚刚出版了八卷本的《国外研究毛泽东文从》,这当中有一本书叫做《毛泽东的政治哲学》,当时是我约作者斯塔尔写中文版序。我知道他的背景,在文化大革命发动的时候,他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我约他的时候,我问:你可以研究那么多的政治思想家,为什么偏偏会选择毛泽东?他后来给我回电子邮件——现在就是那本书的中文版的序——说毛泽东在六十年代中后期的思想用两个字来说就是“前卫”,伯克利就是美国最前卫的大学,思潮是最前卫的,在伯克利当研究生,如果不知道毛泽东是谁,那就是傻子。为什么选择毛泽东?就是因为毛泽东在他们那一代人心中是非常地超前,和别人不一样。他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主席敢于解构中国共产党组织本身,我们西方的青年为什么不敢于解构我们的资本主义呢?所以他们西方青年认为,毛泽东是西方后现代思潮中解构主义的鼻祖和大师。有机会,网友可以看看斯塔尔这本书的前言,看看他是怎么谈的。法国大思想家福柯,有一篇评价毛泽东的文章,评价得非常到,认为毛泽东的思想是超越的,是凡人不能理解的,但是伯克利认为他理解,这是很怪异的一件事。毛泽东在西方,在美国,在法国,成为西方青年所崇拜的一种偶像,这个偶像就是反潮流,反传统的一种偶像。
      
  
     作者:风姿绰约光头裸男 回复日期:2006-9-6 22:25:05 
      有两个问题:
      1. 毛泽东一生当中性格是否有过变化?哪些事情对他打击最大?
     2. 他的文学素养、军事素养、政治敏感性从哪里来?
  ——————————————————————————————————————————————
 萧延中:
  毛泽东的性格一生,我看变化不大。他曾经说过,我这一辈子只搞阳谋,不搞阴谋。他在政治技巧上是很高超的。他的性格是应该说是非常地烈,有的时候会讲政治策略,能屈能伸,但是更多的时候,他是非常直接的面对自己的对手。他自己后来有话:我在原则的问题上是从来不让步的。这个性格非常明显,这一生变化不是很大。
  1970年,斯诺曾经问他,说你这一辈子最悲观的时候、觉得马上就要完蛋的时候,是什么时候?他说是长征中,张国焘搞分裂的时候,他觉得红军可能完蛋了,那是他面临的最大的危机。你问哪些问题对他打击最大,我觉得应该是这个。
   
        
  作者:下面的人 回复日期:2006-9-6 22:34:31 
    我想问问:毛泽东自己说过一生最得意的两件事之一就是文化大革命,毛的内心到底是如何看待文革的?
  
 萧延中:
  毛泽东在1976年病重的时候,曾经说过:一生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打败了蒋介石,把蒋介石踢到了一个孤岛上去,对这件事几乎没有人反对,只是有那么几个人在我的耳边唧唧喳喳,无非是让我早一点收回那几个岛屿罢了;第二件事就是你们大家都知道的文化大革命,对这件事反对的人多,赞成的人少,我死了以后,如何交班,可能会腥风血雨吧,天知道。
  我个人理解,毛泽东至死都认为文化大革命没有错。我们现在一般认为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的民族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对我们现代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这是若干历史问题决议里面的一个基本评价。从纯学术的角度上看问题,我个人更关心的是毛泽东为什么不顾一切地、不惜政治成本地,在他晚年发动一次文化大革命。随着史料的进一步的挖掘,可能会看的越来越清楚。前一段时间我看了王力的回忆录,他提到,在文革初期,毛泽东单独找他谈话,谈到的文化大革命的起源。后来也有陈伯达的回忆录的出版,还有其他人的回忆录的出版。中央文献研究室主编的《毛泽东传》,解放以后这部分1949年到1976年这两卷里面,也披露了大量的资料。从资料上看,毛泽东当时实际上是担心党内人,把公共权力私有化,使他所憧憬的那种理想的社会变质,所以他这个那么执着地肯定文化大革命,至死他就特别怕别人否定文化大革命。毛泽东也明确地意识到,文化大革命的运动他得罪了很多的老同志、老战友、老干部,对这一点毛泽东的意识非常清晰。他说我曾经主张对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要火烧,要油炸,但是我也同时说了,不要把他们烧焦,不要把他们炸糊了,斗一斗他们,让他们尝一尝被人欺负是什么味道就成了。就其主观愿望来说,毛泽东并不想把这个国家彻底地给搞垮,这一点是肯定的。
   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文化大革命其实确实伤害了很多的人,给我们的这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有人说,在将来是不是再发动一次文化大革命反官僚主义啊?我说,这样的思路是不可取的。我们可以通过制度建设的方式,通过更理性的方式,去规范那些滥用权力的人。应该在法律的框架下,而不能再进行文化大革命。 
    
  
   
  作者:dasdas8452 回复日期:2006-9-6 22:38:37 
  请问教授:
  一、毛泽东同志提倡自我批评,他本人是否对自己的错误作过深刻的反思和自我批评?
  二、这些反思和自我批评是否在他的著作中体现出来?
  三、他自己的反思和自我批评是否能够真是充分地反映他本人的错误?
  四、如果不能,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因素?是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是认识到了但不敢讲、不愿讲、不屑于讲?
  五、中共中央说:毛泽东同志犯了严重错误。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严重错误都认识不到,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他此时的智力条件不足以领导一个大国?
  六、如果一个提倡自我批评的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不敢讲、不愿讲、不屑于讲,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他此时的道德条件不足以领导一个大国?
      
  萧延中:
  这位网友提的问题很有意思。我认为批评和自我批评实际上是政治控制的一种方式,是政治治理的一种方式。因为互相批评的时候就会把相互的短处都拿到桌面上来,拿到桌面上来以后就有一部分把柄被对方抓住了,那么你批评我我批评你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当人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时候,必然存在着一个鉴别和判断的裁判官。这样一个命题,是西方社会以及我们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从来没有过的政治命题,需要展开去研究,不是今天我们在教科书上讲的,你批评我我批评你这么一个问题,它是一个毛泽东政治运作的很重要的一个发明创造。
  正是由于毛泽东站在一个检测批评者和被批评者的位置上,去做一个审判官,而不是做一个批评和被批评者的角色,因此毛泽东就很少自己批评自己。没有一个完整的民主健全的制度的前提下,这个问题扯不到什么有没有道德条件和资格领导一个国家。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明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概念,这个政治理论结构,以及它的基本的政治统治功能。

作者:轻舟一叶醉江风 回复日期:2006-9-6 22:43:30 
    毛泽东是否愿意后人把他的尸体作为瞻仰物?这是对他老人家的不尊重。
  
 萧延中:
  据我所知,毛泽东去世以前没有说过要保留他的遗体的问题,我看到的材料是1976年9月8号,韶山管理局滴水洞,收到中央的通知:做好一切准备,有重要任务。那是什么重要任务?没有下文。通常这样一种指示下来的时候,就意味着毛主席要回韶山住了。第二天主席就去世了,9月9号就去世了,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判断,毛主席曾经想过,在他去世之前,回他的老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落叶归根,我死在我的老家去?可能人们根本就没有估计到毛泽东会在9月9号去世,可能会估计毛主席身体不好了,在这个世界时间有限了,会在可能的情况下,回滴水洞,最后就在滴水洞去世,可能会是这样。
   
  
  
  作者:贫农出身 回复日期:2006-9-6 23:31:03 
    毛泽东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还是在利用马克思主义?
  
 萧延中:
  马克思的原著,无论从思想,从表达,从逻辑,从语言,全是整体的西方化的思维。这样一种思想体系,如果运用到中国来,它必然的要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也就是说它要经过一个转换,。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毛泽东用他的语言表达马克思主义。什么叫利用马克思主义?其实毛主席在著作中间明确说,马克思主义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重要工具,如果说是工具的话,那就是利用的。你说对马克思主义不利用,那用别的什么词呢?
  从信仰来说,根据我看到的材料,我的感觉毛泽东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他是真信,不是假信。 
    
  
    
    
  作者:享受孤独的黑夜人 回复日期:2006-9-7 02:34:06 
    毛泽东和水泼不进的官僚集团之间的对抗,是不是造成文革悲剧的原因?
    毛试图改造人性,毁灭传统伦理文化的行为;晚年毛是不是已经感到这只是乌托邦的幻想?
    毛的理想世界是什么,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绝对平等吗?
  
  萧延中:
  我前面的回答其实刚才已经涉及到这个问题了,就是毛泽东对于中国共产党内的官僚主义集团,可能对于这个社会造成的危害,是非常警觉的。他用一种不适当的方式,试图解决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此造成了文革的悲剧。
  第二个问题很重要。卢梭说过一句话,任何要改变社会的人,首先要有能力改变人性,要把那些仅仅属于自然的那种属性的人,变成一种群体的公民的那样一种人,这句话毛泽东在反复引用。毛泽东这辈子特别强调精神的作用,是他认为人性的改变,是最重要的。
  但是在我看来,也可能我很悲观,人性是不可以改变的。自我利益的最大化,无论你有多少的伪装,你以多么漂亮的名意去做,都掩盖不了你行为的利益最大化。人性究竟是恶还是善这样的一种评价,这是人性评价的一个尺度,另外一种尺度是,人的理性是不是有限的?我认为是有限的。我认为改变人性是不可能的,只能去用一种制度去约束可能走向恶的人性,也就是说以恶治恶。你也想恶,我也想恶,我用我的恶揭发你的恶,你用你的恶揭发我的恶,所以谁的恶都实现不了,最后这个人死的时候,这个人还没有多坏,人们给你的评价就是你还是个好同志。精神伦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设计一种更合理的制度。毛泽东在制度建设上,考虑得并不多,他更多的考虑的是一种伦理建设。当然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我们看到的东西,人的行为在某种方面已经突破了最低限度的伦理要求,这个已经不是提倡伦理能纠正的了,这个就要靠法律去做。
  
  
  作者:张迈 回复日期:2006-9-7 06:15:54 
    请问萧教授:
    毛认为,"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你认为这种指寻思想的危害性在哪里?
    你对毛"选接班人"的理论和实践有什么看法?世界上除了封建王朝的万岁爷个人说了算,在当前先进国家中还有这种现象吗?
    
 萧延中:
  这个问题可能要扯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一个历史,我主张把毛泽东的一些问题摆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整体历史的框架中间去谈,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没有几个国家突破领导人指定接班人的模式,毛泽东只是这个模式的一个继承者。
    
   
    
  作者:答案随着枫叶飘 回复日期:2006-9-7 16:09:43 
    请问萧先生:
    1,您对台谈学者陈永发的《太阳下的红罂粟》《延安的阴影》两本书怎么看?如果不方便详谈,请说说您认为这两本书的学术价值有多少?在史学上是否站得住脚?
    2,您怎样看待毛主义里的“民粹主义”?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呈现为什么形态?后果是什么?
    3,您认为毛泽东与官僚制度的关系如何?他是何时对官僚主义反感的?又是试图以何种方式纠正的?其经验和教训何在?
  
 萧延中:
  陈永发先生是台湾中研院的院士,是美国斯坦佛大学的博士,是台湾著名的中共党史研究专家。我们都读过他的大作。我个人认为历史研究是要讲究史实的,只要史实充分,他的结论应该是多元化的,至于论文的表达形式,应该也是多元化的。我去年年底到台湾中研院,专门请教陈永发先生,与他讨论有关中共党史和毛泽东的问题。陈院士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学者,并且是一个非常谦虚的学者。他跟我说,他欢迎同仁们对他的著作进行批评,也希望在他研究的基础上,能使历史的原貌展现得更加清晰。我对于陈院士是非常敬佩的,至于陈教授著作的具体观点,我们可以讨论,但是讨论的前提不是意识形态化的,而是学术性的一种对话、一种商榷、一种补充和更正。这就是我对于陈教授这本书的看法。
   关于民粹主义这个概念,我们中国的民间产生过很大的误解,其实它的英文词意就是面向下层、被一般的民众所认可、所承认。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迈斯纳,写过一本重要的著作《马克思主义、毛主义和乌托邦主义》,其中民粹主义是他关注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视角。迈斯纳在给我写信的时候说,美国的右派反对他,他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就是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左派也骂他。我给他回信说,就是由于你用的民粹主义这个概念,在中国是一个贬义词,是一个纯粹的贬义词,因此一看到你说毛泽东是一个民翠主义者的时候,有些人就认为你是在诬蔑毛泽东,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其实民粹主义是和精英主义相对立的一个概念,也就是说在政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依靠的是精英,还是更多的依靠是民众,只不过谈的是这样的一种问题。迈斯纳强调毛泽东是一个民粹主义者,就是说他更强调民众的作用罢了。我们中国人,对于民粹主义的理解的偏差,造成的一种误读。
   
    
  作者:月皓星驰 回复日期:2006-9-7 16:37:40 
    请问萧先生如何看《甲申三百年祭》对毛泽东的影响?
      
 萧延中:
  由于时间的限制,今天这就是最后一个问题了。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意思。人们现在说,《甲申三百年祭》一个政治符号。毛泽东当年看了《甲申三百年祭》以后非常地重视。在毛泽东看来,共产党是靠马上得天下,换言之这样的革命是革命者以生命做代价、做成本,所进行的一场政治和军事的博弈。当这样的一种高成本的投入的时候,取得了胜利以后,就有可能在逻辑上形成一种无所约束,就会使这个政权迅速地走向失败。中国历史上历次的农民战争,都是由于取得了胜利以后的骄奢淫逸,消费他们所得到的政治成果而迅速地走向腐败以至迅速地灭亡。熟读中国历史的毛泽东,对这样的一种经验教训,极其敏感。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的前夕就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了。这个问题的关注一直持续到他的晚年,可以说持续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与这个问题息息相关。毛泽东之所以是一个伟人,就是他没有像一般的政治领袖那样,打天下者享天下,他取得全国政权的同时,想到的是深刻的政治危机。今天如果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深刻的危机意识,都有深刻的忧患意识,我觉得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持续性的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还不仅仅指的是一个党,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当你最火的时候,最红的时候,你想的是什么?你想的是不是危机?这是衡量一个人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因此我觉得毛泽东的这个对于《甲申三百年祭》的这种文章的重视,体现了毛泽东的睿智和深刻。
       ChinaCourt.org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