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肉苁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54:31
又到苁蓉花开时
撰文:马宇龙    来源:《生命世界》2009年03月号   责任编辑:李瑄  阅读:     【字体:小中大】
内容简介
四月下旬,冒着强烈的沙尘天气,我们考察了位于乌兰布和沙漠边缘磴口县(属内蒙古西部巴彦淖尔市)的苁蓉人工接种试验区,去看看多年来难得一见的苁蓉开花。从远古走来的苁蓉许多人都知道,苁蓉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苁蓉生长的沙漠环境干旱、寒冷、炎热,极度严酷,但特殊的环境造就了其特殊的价值。苁蓉入药在我国已有1 800多年的历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称其“治男子绝阳不兴,女子绝阴不产”,其后在《本草经疏》、《本草汇言》中均有记载。明朝一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评价苁蓉时这样写道:“此物乃平补之剂,补而不峻,温而不热,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有从容和缓之貌,故名苁蓉。”苁蓉味甘咸,性温和,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滋目清风、润肠通便等功效。据统计,苁蓉在历代中药的增力配方中出现频率居第一位,在滋补配方中仅次于人参,居第二位。苁蓉主要分布在中亚、西亚、蒙古以及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中,以内蒙古西部和甘肃一带沙漠中所产最为有名,又称“沙漠人参”。千百年来西北地区蒙古族牧民把苁蓉称为“大地的精灵”,作为滋补佳品,用于泡酒、炖肉、入药,也是历代贡品。据牧民说,冬季三九第三天的苁蓉能治百病,更让这种药材变得神......

四月下旬,冒着强烈的沙尘天气,我们考察了位于乌兰布和沙漠边缘磴口县(属内蒙古西部巴彦淖尔市)的苁蓉人工接种试验区,去看看多年来难得一见的苁蓉开花。
从远古走来的苁蓉
许多人都知道,苁蓉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苁蓉生长的沙漠环境干旱、寒冷、炎热,极度严酷,但特殊的环境造就了其特殊的价值。苁蓉入药在我国已有1 800多年的历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称其“治男子绝阳不兴,女子绝阴不产”,其后在《本草经疏》、《本草汇言》中均有记载。明朝一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评价苁蓉时这样写道:“此物乃平补之剂,补而不峻,温而不热,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有从容和缓之貌,故名苁蓉。”苁蓉味甘咸,性温和,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滋目清风、润肠通便等功效。据统计,苁蓉在历代中药的增力配方中出现频率居第一位,在滋补配方中仅次于人参,居第二位。
苁蓉主要分布在中亚、西亚、蒙古以及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中,以内蒙古西部和甘肃一带沙漠中所产最为有名,又称“沙漠人参”。千百年来西北地区蒙古族牧民把苁蓉称为“大地的精灵”,作为滋补佳品,用于泡酒、炖肉、入药,也是历代贡品。据牧民说,冬季三九第三天的苁蓉能治百病,更让这种药材变得神乎其神。
关于苁蓉,在当地蒙古族牧民中有这样一个流传久远的故事。传说当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著名的十三翼之战中,与对手扎木合集结重兵大战,成吉思汗暂时失利,被围困于长满梭梭林的沙漠中,饥渴难耐,人困马乏。此时正值农历三九的第三天,天寒地冻。示威的扎木合当众残忍地把俘虏用大锅煮杀,不料却激怒了天神。天神派出的神马一跃到成吉思汗面前,仰天长啸,将精血射到梭梭根部,然后用蹄子刨出大量像神马生殖器一样的植物块根,这块根即苁蓉。成吉思汗与部将们吃了苁蓉,神力涌现,冲下沙山,一举击溃扎木合部落。这一战役为统一蒙古奠定了基础,并由此拉开征服欧亚大陆的序幕。
传说归传说,近年来,人们对苁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苁蓉除了具有传统的补肾功能外,更兼有抵抗衰老、增强记忆、提高免疫力等多种功效。作为一种珍贵药材,苁蓉不仅在中、蒙、藏药均有应用,深受汉文化影响的日本、南韩和东南亚一带需求也很可观,每年都要从我国进口大量干品肉苁蓉。国内外一些企业已经开发出苁蓉系列保健食品,如苁蓉茶、苁蓉胶囊、苁蓉汤炖料等。有关苁蓉的生产、加工、销售和科研等部门在中国药学会的组织下,已连续召开了三届国际苁蓉研讨会。
植物学上话苁蓉
从植物分类学上讲,苁蓉为列当科苁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大芸、金笋、地精,主要寄生在荒漠植物梭梭和红柳根部,肉质茎肥厚,所以也称其为肉苁蓉。寄生在红柳上的叫管花肉苁蓉,寄生在梭梭上的称荒漠肉苁蓉,后者品质略胜一筹。植株高度随寄主根部的深度差异较大,在40~160厘米之间,最长可达260厘米,直径8~15厘米。苁蓉大部分时间在沙土中生长,每年“五一”前后穗状花序钻出地面,开花结实,种子在六七月份成熟,随风散落地面,随后植株腐烂枯死,完成一个生命周期。

苁蓉多于春秋两季采挖,以春季未出土时品质最佳,一旦出土开花即失去药用价值。采挖后除去花序,切段晒干,即为成品。近年来苁蓉市场逐年看好,2008年春季,肉苁蓉的鲜、干品的市场价格分别达到每公斤30元和160元。由于多年的疯狂采挖,不仅导致野生苁蓉资源迅速枯竭,也使寄主梭梭和红柳这些“沙漠卫士”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据统计,我国西北地区的野生梭梭林由于采挖苁蓉、过度放牧、气候干旱、砍伐薪柴等因素,在最近40年间减少了62.8%。
随行的内蒙古大学生物系教授陈安平介绍说,近年来野生苁蓉资源消失得非常快,除了人为的滥采滥挖,还因为其自身的繁殖成活率非常低。大部分野生苁蓉刚露出地面,就被人们挖掉或被山羊、骆驼和野生动物吃掉了,剩下的部分由于数量少,授粉不足,结实率大为降低。更重要的是,一株苁蓉虽然可以结种子十几万粒,但种子极为细小,直径约0.15毫米,发育不完全,散落到地表后随风沙到处飞扬,真正有活力并到达寄主根部顺利完成寄生过程的可以说微乎其微,估计不到种子数的二百万分之一。野兔和野鼠虽然是梭梭和苁蓉的破坏者,同时也是二者种子的主要传播者,当它们在梭梭和红柳根部打洞后,风、雨水和它们自身就会把种子带进洞中,无意中帮助苁蓉完成寄生过程。在大自然中梭梭、红柳、苁蓉和野兔、野鼠就是保持着这样一种微妙的平衡。一旦人们大量采挖苁蓉后,这种平衡就被打破了。
国家早在1984年就把梭梭和苁蓉列为二级保护濒危植物,并划定一批梭梭林自然保护区。2001年苁蓉被列入《国际濒危植物贸易保护公约》,禁止采挖、加工、销售和国际间贸易。目前,国内外苁蓉加工所用的原料几乎全部来源于非法采挖和走私野生资源。国内的需求量每年在1 500吨以上,许多时候有价无货,有的地方甚至拿苁蓉属其他植物以假乱真,扰乱市场。
苁蓉的保护与利用:路在何方?
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保护苁蓉和沙漠的生态环境,又能对其进行规模化开发,来满足市场需求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大面积保护、种植梭梭和红柳,然后依靠人工办法把苁蓉种子放到梭梭和红柳根部,帮助其完成接种寄生过程,走人工繁殖的路子。
说话间,我们来到磴口县一家公司经营的苁蓉接种试验区,总经理杨林带着大家走进一片人工种植的梭梭林。这片梭梭林建在推平的沙地上,面积300亩,梭梭已经长到2米多高。一走进梭梭林,立刻感觉到外面的风沙小了许多。在成行的梭梭林间,我们惊喜地发现,一株株30~40厘米高的苁蓉静静地钻出沙地,像一座座玲珑秀气的宝塔,周身开满白底粉边的小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非常漂亮。许多昆虫在花间进进出出,忙着吸食花蜜,当然也顺便帮助苁蓉完成授粉。
杨林笑着说,野生苁蓉是很难有出头之日的,更不要说能看到开花了。而在这里通过人工管护,就可以让大量苁蓉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完成寄生、出土、开花、结实的全部生命过程。一株苁蓉能采种子20克左右,按当前市场价格可值600元。前些年每克苁蓉种子最高价为140元,超过黄金。目前接种苁蓉最缺乏的是大量有活力的种子,这个试验区主要是繁殖苁蓉种子。

在现场,陈教授和县科技局何建华局长,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在梭梭上接种苁蓉的过程。接种时间在4~6月,首先要筛选粒大、饱满、褐色、有光泽的苁蓉种子,然后选择三年树龄以上、高度在70~100厘米的梭梭树根上接种。在距梭梭主干50厘米处,开挖80厘米深、直径20厘米的接种穴,每株挖两穴,把适量腐熟有机肥与沙子、苁蓉种子混合施入穴内,再用沙子填满,浇水。根据所有植物根系的趋水趋肥性,梭梭根系会主动生长到穴内并与苁蓉种子接触,完成接种过程,接种成功后第三年后就可以采挖苁蓉。人工栽培的苁蓉基本上在野生环境下生长,药效与野生几乎没有差别。这种产业化开发投入成本较高,每亩800元左右,但效益也高,属于高投入丰产栽培法,可连续采挖五年以上,适合企业规模化开发。磴口县2006年在梭梭和红柳上人工接种苁蓉的试验区面积达到2 000亩,接种成功率达到75%,每亩产鲜苁蓉100公斤。试验区三年生苁蓉最大直径11.8厘米,长158厘米,单重达到6.7公斤。
牧民:放下羊鞭,经营苁蓉
磴口县有50万亩野生稀疏梭梭林和红柳林,通过发动广大农牧民保护梭梭和红柳,经营苁蓉,也是一条可行的路子。
下午我们驱车来到乌兰布和沙漠深处一户牧民家里,户主老撖和这里其他牧民一样,早些年一直靠挖野生苁蓉作为主要收入。挖了这么多年的苁蓉,他对梭梭和苁蓉的生长习性可以说了如指掌,不过他也承认,只挖不管,对梭梭林的破坏是很厉害的。2005年他响应政府号召把山羊卖掉禁牧,当起了这5千亩梭梭林的护林员。他听说苁蓉可以人工接种,就跑到县城请来技术人员,在自己围封的30亩梭梭林上接种苁蓉,而且成功了。
老撖满脸喜气地领着我们走进林子数他的“宝贝”。梭梭树下,一株株正在开花的苁蓉,从起伏不平的沙地上冒出。再过几天,他就准备按照技术人员的要求,给这些开花的苁蓉套上纸袋采种,来年自己扩大接种数量。老撖很有信心地告诉我们,等梭梭林恢复后,他准备再养些骆驼(戈壁红驼是当地著名的地方保护畜种)。因为梭梭枝条只有在骆驼的啃食和唾液刺激下才能正常生长,相当于剪枝。到时候他一边挖苁蓉,一边种苁蓉,那就是一笔稳定的收入,加上国家给的护林费用,他就很满足了。
在铁丝网里,除了苁蓉,大家还欣喜地发现,沙地上有许多自然生长的十几厘米高的梭梭幼苗,说明梭梭非常适宜这里的自然环境,有着极强的自我繁育能力。保护植被的关键在禁牧,领队的县科协副主席袁彦介绍:“禁一年牧等于造三年林,把羊圈起来,远比围封草场或者造林省事省钱,效果也好的多。”
沙产业的新星——苁蓉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早在多年前提出过发展沙产业理论,就是“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对沙漠中原有的植物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循环利用。乌兰布和沙漠有许多珍贵的野生植物资源,除了有很好的生态价值,还有特殊的经济价值,特别是苁蓉,就是当前沙产业中一颗耀眼的“新星”。

对于苁蓉产业的开发,可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驻沙漠,从事高投入、高效益的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把大面积的野生稀疏的梭梭林和红柳林尽快承包给牧民,让牧民随着地形起伏种梭梭、种红柳,同时为他们提供中长期小额贷款,用于3~4年过渡期的生活费用,他们就可以就地管护、抚育、种植梭梭和红柳,然后接种、经营苁蓉这种名贵的中药材。当然还可以采用“公司加农户”的方式,种出来的苁蓉由加工企业按照保护价统一收购,牧民不愁销路,公司原料有保障,能大大减少经营成本。
苁蓉的人工接种试验成功,并进行产业化开发,是缓解天然苁蓉资源枯竭,改善荒漠地区生态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国家也需要适时调整限制苁蓉的有关政策,在严格保护野生苁蓉的基础上,积极鼓励人工接种苁蓉的生产、加工和贸易,以此促进苁蓉产业的健康发展,让这种名贵的中药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增进人类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愿沙漠遍开苁蓉花。■
作者简介
马宇龙,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草原站高级工程师。
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惊现“苁蓉王”[图]
字体大小:
来源:北方新闻网 作者:张俊飞 通讯员 焦景平 日期:2010-4-2 9:55:27

株高1.4米,根部周长1米,净重25公斤,“身高”1米以上的头有9个!日前,一株特大多头肉苁蓉惊现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
3月31日,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西部游牧一族苁蓉繁殖基地看到,这一单株多头的肉苁蓉根部呈黄褐色,长满螺旋排列的鳞片,像蟒蛇般缠绕着,从中笔直地伸出十几个头,像连体孪生兄妹,其中“身高”超过1米的有9个。据了解,这一罕见肉苁蓉是数日前一场沙尘暴过后在该基地发现的,基地3名工作人员花了2个多小时才将此“苁蓉王”挖出来。此前,他们见到的最大的肉苁蓉重量为16.5公斤,如此重的单株多头肉苁蓉还是第一次见到。
据巴彦淖尔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陈峰介绍,这么重这么高的单株多头肉苁蓉实属罕见,估计至少在沙漠里长了有七八年,所以收藏价值比较高。
河北沧州管花肉苁蓉深加工获成功
来源:新华社信息 更新时间:2006-6-21 17:44:51 阅读次数:1157 【字体:小大】【打印本文】
新华社信息石家庄6月8日电(记者杨守勇)记者从河北省科技厅获悉,沧州市管花肉苁蓉深加工近日研制成功,这将大大促进盐碱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管花肉苁蓉是一种多年生的寄生植物,专性寄生在耐干旱、耐盐碱怪柳(俗称红荆条)的根部,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该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可用于制药、酿酒、保健品、饮料等众多领域,经济效益可观。沧州市依托北大药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研制成功以肉苁蓉为原料的苁蓉保健胶囊和苁蓉保健酒。
自2002年以来,在吴桥实验站开展了管花肉苁蓉栽培技术研究和试验示范项目,人工接种管花肉苁蓉成功,这是国内首例在平原地区接种成功。目前,吴桥实验站建立了5亩资源圃,移栽怪柳3000多株,已接种完毕。今年将在黄骅、南大港和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三个管花肉苁蓉实验基地,扩大示范推广面积。

大芸之乡采访记(四)
上一篇 /下一篇  2007-08-20 12:38:49
查看( 436 ) /评论( 1 ) /评分( 0 / 0 )
我们的采访对象是于田县大芸研究所所长——艾总。艾总是维族人,目前还兼任某大芸企业的副总经理。他可是大芸种植方面的专家。有他带领我们参观于田的大芸产业,我相信一定收获不小。
艾总首先带我们来到位于喀什那克开发区的红柳大芸种植基地。这里有2500亩GAP(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生产基地。放眼望去,红柳成林。
红柳是一种生长在荒漠地带中耐干旱、耐盐碱、耐贫瘠、耐沙埋的荒漠灌木树种,大芸就寄生于其根部。红柳大芸又叫管花肉苁蓉,作为一种珍稀药材,具有补肾壮阳、悦色延年等一系列神奇功效,被广泛应用于我国民间的药疗、滋补、保健等领域,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被称之为“沙漠人参”。因为红柳长在沙漠边缘有 极好的防止沙漠侵袭的作用,因此国家鼓励大力种植发展大芸产业,还出台了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
新疆和田是红柳大芸的原产地、主产地。2001年,和田地区所辖于田县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大芸之乡”。于田县的光热水土资源非常适合大芸的生长发育,是人工红柳大芸种植的理想之地。特别是通过由北京大学、和田天力沙生药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农业大学联合主持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五”科技攻关课题“管花肉苁蓉药材、饮片和种子质量标准的研究”,使管花肉苁蓉收载入《中国药典》2005年版。管花肉苁蓉由“伪品”、“替代品”和“地方习用品”提升为国家法定药材。这一成果大大地增强了和田地区领导发展管花肉苁蓉产业的信心,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种植管花肉苁蓉的自觉性。管花肉苁蓉基地由原来“光种不管”,而变成争着承包。干品管花肉苁蓉药材,由原来几元一公斤,大幅涨到50-60元/公斤。种植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2006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扶持的新疆绿色扶贫项目——和田红柳大芸项目启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扶持的这个项目总投资210万美元,其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投资60万美元,政府配套资金150万美元。项目规划面积9000亩,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地区皮山、和田、洛浦3个县分3年实施3000亩,覆盖农户1000户。 近年来,和田地区各级党政也把开发以红柳大芸为主的沙生药物产业作为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性举措来抓,科学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县和产业带。目前,全地区定植人工红柳18.89万亩,人工接种大芸13.98万亩,红柳大芸产业已初具规模,发挥了较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大芸产业是和田最有前景的产业,是能让黄沙变黄金的产业。这一点,通过对艾总和对大芸种植户的采访我有了更深刻、更立体的感受。
在GAP基地,艾总向我介绍了大芸种植和田间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大芸与比其他农业种植相比,其农业设施相对简单、投入少,还节水、节省劳力。人工种植大芸关键的三个步骤是: 技术育苗、红柳种植、人工接种。红柳林形成后就要开始人工接种大芸了。接种时间为 2-6月间,然后由农户浇水,锄草、防病虫害、修枝。红柳大芸极其耐旱,一年只需浇一次水。第二年便会寄生出大芸。9月底到10月份是大芸采挖期。基地所用的灌溉水来自昆仑山上融化的雪水。防治病虫害采取生物防治的办法,不用化学农药,也不施肥,这样才能确保人工接种的大芸和野生大芸药效一样。
大芸种植一次接种多年受益,而且投入的成本很低。每亩只需100克种子,价格在一两百元;需灌溉水150-170立方。此外,几乎不需要劳力。每亩地的投入折合人民币不到300元,收益却至少在1500元以上。艾总介绍,从2003年开始,药材市场对大芸的需求呈上升趋势,收购价平均每年上涨两元。2006年于田的大芸收购价是九块五。保守估计,如果今年收购价10块一公斤,按基地平均亩产250公斤计算,那么亩产值也可达到2500-3000元。扣除300元的投入,承包大芸的农户可保证每亩2000元以上的收入。我在当地采访的大芸承包户买塞地就向我证明了这一点。他说种大芸比种棉花省力很多,而且收入也不错,他和身边的农民都愿意继续种植大芸。农民能安心的种植大芸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艾总所在的大芸企业为农户免费提供技术培训,统一指导和管理,让农民心理感到塌实。
我深深的感受到,科教兴农在这里决不是空话,而是真正落到实处,能带给农民切实的利益、推动当地农业向前发展。在500亩的红柳大芸实验田,我看到了来自全国的16种大芸品种。通过移植栽培和科技研究,先进的种植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和应用。此外,在大芸的产业链上,科研成果不仅表现在提高单产,而且用于研发种类多样的大芸产品:大芸酒、苁蓉茶、苁蓉咖啡、苁蓉胶囊和口服液等。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好的销路,特别是深受韩、日市场的欢迎。目前,大芸药材市场的空间还有相当大的潜力。艾总说,现在与他们合作的一家日本酒厂,每年所需大芸原料已经供不应求了。企业迫切需要提高生产能力才能进一步快速发展。
大芸是个宝,大芸产业是黄金产业、朝阳产业,但是,通过采访,我发现目前和田的大芸产业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我们都知道,农产品的初加工利润少,赢利的巨大空间主要存在于再加工阶段。和田地区的大芸企业还属于原料供应和粗加工阶段。国内企业没有抢占这么好的资源,反到是日本先抢滩了我们的资源,利用我们的廉价原料赚去更多利润。艾总告诉我,国内大企业应也不是无视大芸产品加工的广大市场。就曾有某肾宝企业有意向收购于田的大芸,进行再生产。但是,顾及到目前国内大芸的货源尚不稳定,所以不能实现长久合作。 要确保稳定的货源就必须扩大生产。这就引发了另一问题:面对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要近一步发展大芸产业,就必须扩大种植面积、增加灌溉设施和科技力量投入。而于田县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扶持特困县,农牧民年均收入很低,地方财政无法承担中药材基地建设所需资金投入。需要上级部门在中药材扶持资金中给于支持。
红柳大芸产业目前是和田地区的龙头扶贫产业、地方政府的重点扶持项目。因为它不仅能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目前,和田红柳大芸项目已列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支持的重点风沙生态修复项目,新疆每年拨出500万元专项资金予以补助。项目实施后,将有效改善和田地区的生态环境,缓解当地农民的贫困状况,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采访中,我了解到当地人都有很强的防风固沙意识。每年春天,家家户户都在房前屋后村落边缘自觉种植树木。他们爱护自己的家园,也愿意为守护家园贡献力量。这让我我看到了当地人好客之外的另一种珍贵品质,那便是勤劳。
经过一天的采访、与当地人密切接触,我发现和田和我之前想象中的越来越不一样了,虽说它是贫困县,但是这里处处都是宝,人民生活呈现出一种的悠闲、乐观的状态。当我从于田采访归来,再次穿越茫茫戈壁滩,雄伟苍凉的风景再次映入眼帘的时候,我的心理分明感受到了这片土地之下蕴藏着的巨大潜力和能量。 我迫切地想要告诉所有人,这里是一片神奇、充满生机的土地。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和田,希望有更多企业来到这片热土投资兴业,助和田经济繁荣一臂之力!

长寿村里的百岁老人

采访艾尔肯经理1

采访大芸种植户

照片 167

技术培训2


新疆发明肉苁蓉种子纸
新疆天山网  2004年3月23日 11:26:21
天山网讯(通讯员 俞言琳)去过吉木萨尔县的人可以发现:一张长二三十厘米、宽十厘米的纸片中,撒些经过诱导液处理的像针尖一样小的肉苁蓉籽,再用刷子将泥浆刷过去,埋在长在沙漠的梭梭、红柳的根部,就可以长出肥大的肉苁蓉(又称大芸)。
2003年,仅这小小的纸条就卖出了75万张,近销新疆各地,远销青海、宁夏、甘肃、黑龙江、吉林。
这种肉苁蓉种子纸是吉木萨尔县一家公司研制的,它以纸条为载体,解决了人工种植肉苁蓉接种率低的难题。一般来说,1公斤肉苁蓉种子播种面积可达10亩,而人工种植肉苁蓉1公斤种子播种面积可达到150—200亩,既降低了种植成本,又提高了种子的接种率和利用率,当年种植的肉苁蓉接种率可达78%。
种植肉苁蓉是一项朝阳产业,不但对开发沙区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治理沙漠、发展沙产业、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这项人工种植肉苁蓉项目已被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自治区技术创新基金项目,自治区科技兴新、科技兴农推广项目。
肉苁蓉接种纸
申请号/专利号: 200410104426
本发明是一种肉苁蓉接种纸,它是在底纸上面铺盖一层接种剂和肉苁蓉种子,再在上面铺盖一层表纸压合而成,解决了肉苁蓉人工种植的难题,接种剂组成为(重量百分比):肉苁蓉0.4~0.5%、碱蓬1.2~1.5%、地肤1.2~1.5%、鱼泡0.3~0.5%、粘土21.7~22.1%、保水剂4.4~13.0%、含有胶0∶13~0.2‰、淀粉1.7~3.3‰、高锰酸钾0.03~0.08‰和余量的水,成本较低,贮水保肥,寄主生长比较旺盛,并诱导寄主根系向接种纸方向生长,促进寄主生长发育,从而提高接种率,当年种植的肉苁蓉接种率可达78%,接种成活率超过自然接种率100倍以上,主要用于荒漠肉苁蓉、管花肉苁蓉、盐生肉苁蓉及其它难生根性植物接种。
申请日: 2004年12月14日
公开日: 2005年08月03日
授权公告日: 2007年06月27日
申请人/专利权人: 新疆博林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人地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城北庭路109号
发明设计人: 郑兴国;陆中元;王程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分类号: B32B7/04;A01G7/00
点此查看跟该专利相关的主附图\公开说明书\授权说明书
肉苁蓉人工栽培技术
2009年04月14日 浏览量:67
【发布日期】20040204
【关联词】肉苁蓉
【项目名称】肉苁蓉人工栽培技术
【完成人】王保强 韩联胜
【完成单位】新疆米泉市林业管理站
【通讯地址】新疆米泉市林业管理站 831400
【技术类别】单项
【技术性质】技术成果
【技术水平】国内先进
【技术载体】林业实用技术, 2004, (1)
【完成年份】2004
【适宜地域】大部分地区
【分类号】S723
【推广情况】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肉苁蓉 人工栽培 技术
【技术内容】肉苁蓉别名大芸、苁蓉, 为列当科肉苁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全草入药 , 味甘咸, 性温无毒, 有补肾壮阳、润肠通便、强筋骨、益精血之功能, 治阳萎、腰膝疼痛 , 肠燥便秘等症, 享有“沙漠人参”之美誉, 具极高的药用价值。
1 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肉苁蓉茎质黄色, 圆柱形, 下部粗, 向上渐细, 高因埋土厚度不同而异。叶鳞片状, 黄褐色 , 下部叶片排列紧密, 向上渐稀。穗状花序, 花两性, 雄蕊4个, 子房4个, 种子黑褐色, 有光泽, 大小约1~1.2 mm×0.7~1mm。根据环境不同肉苁蓉可分为肉苁蓉、盐生肉 苁蓉、管花肉苁蓉、沙苁蓉、迷肉苁蓉等几种。
肉苁蓉物候期: 3月底开始出土, 4月中旬至6月开花、结实, 6月上旬至7月种子成熟。 3月至11月中旬解冻和未解冻前在土中仍发育生长。肉苁蓉花属两性花, 穗状花序, 虫媒传 粉, 花期长达20 d, 从下至上一轮轮开, 不授粉雌蕊不谢; 种子结实率低, 自然授粉结实率 40%, 成熟度在15.1%~59.4%, 种子贮藏寿命长达20 a, 千粒重0.086 g~0.094g, 易被风 吹走, 种皮表面有果胶质。
肉苁蓉种子胚芽发育极不完全,  是由一团细胞组成圆形胚, 寄主的根由种脐进入种皮, 种 子内有管状物与寄主的根在根毛区连接, 形成瘤状物, 瘤状物分化可产生多个不定芽, 形成 多个小植株, 在营养充分时可同时出土, 肉苁蓉的高度与埋土层的深度、土壤结构有关, 野 生肉苁蓉长可达20 m。
2 人工栽培技术
肉苁蓉生态特性与寄主生长有关, 生长适宜温度6~8℃, 土壤含水量3%~18%, 含盐量1.5 %~3%, 可在干旱、风沙大、温差大、降水少、蒸发量大的地方生长。
2.1 利用野生寄主生产肉苁蓉技术
由于野生寄主资源丰富, 生产投入少, 虽然产量低, 但以广种的方式可获得可观产量。
2.1.1 野生寄主选择标准 野生寄主植株分布应均匀, 梭梭每667m2 2 50~300株。
寄生密度调整 天然野生寄主自然分布不可能十分均匀, 要求人为进行调整, 过密的间伐, 把株行距调整为2~3m的距离, 以便留出接种沟或诱导沟的空间。
2.1.2 接种沟、诱导沟和接种方法  根据地形、坡向和主风方向, 在 冬季积雪和土壤湿度较大的背阴面挖接种沟, 接种沟距
寄主40~60 cm, 呈半圆形, 深40 cm, 接种用专用肉苁蓉种子纸, 将种子纸横放, 埋土, 上 沿留5~10 cm, 以利贮存雪水和雨水。在距寄主60~70 cm处, 即在接种沟后面20~30 cm 处, 开挖诱导沟, 断其根, 沟的规格与接 种沟相同。其目的是增加土壤湿度, 诱导寄主根系向诱导沟方向发展, 提高接种率。
2.2 利用人工栽植寄主生产肉苁蓉技术
利用多年生寄主如梭梭、碱蓬、红柳等营造人工 林, 在人工林寄主根系上接种肉苁蓉, 进行一次接种多年收获, 由于人为控制实施集约经营 , 投入少, 产量稳定, 适宜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
2.2.1 生产用地的选择 集约化经营生产面积在20hm2以上, 要求地势平坦, 有灌溉条件, 土壤以 沙化、盐化沙壤土为宜, 土壤含盐量梭梭在1.5%~3%, 碱蓬在2.4%~3%, 地下水位不宜太高 , 在3~10 m为宜。交通便利, 尽量靠近居民区, 以利提供劳动力来源。
2.2.2 整地 集约经营肉苁蓉所选土地大多为未开垦的盐碱地或沙化土 地, 因此一般要求先将土地刮平再深犁, 之后漫灌, 再刮平之后作畦。
2.2.3 寄主栽植 在选定的生产用地上, 进行整地作畦之后, 开沟种植 寄主。开沟规格, 沟底宽20 cm, 沟深30 cm, 沟口宽40 cm, 寄主可播种种植或植苗种植, 一般植苗种植, 初植密度每6 67m2 220~350株, 栽后及时灌水。
2.2.4 接种与开诱导沟 第一次接种应在当年7~10月 或次年5月中旬前完成。接种方法: 沿寄主苗行方向, 距寄主苗两侧40cm
处挖接种沟, 挖一侧也可, 填土埋平。同时在种植沟中间开诱导沟, 播种沟与种植沟相同, 沟宽20 cm, 深40 cm, 将种子纸倾斜放入沟内, 填土埋平。同时在种植沟中间开诱导沟, 诱 导沟长与种植沟相同, 宽40 cm, 深30 cm, 将诱导沟
挖出的土填入种植沟内填平, 以后灌水在诱导沟中进行。
在第一次接种后的2~3年, 视寄主生长情况和肉苁蓉出土数量, 进行第2次和第3次接种, 接 种方法同第1次。接种位置: 第2次接种沟距第1次接种沟30 cm, 第3次接种沟距第2次接种沟 30 cm。依此类推。
2.3 田间管理
2.3.1 水份管理 肉苁蓉生长在极为干旱的荒漠环境中, 但无水不行, 水份多了也不行。野生寄主人工接种的肉苁蓉, 在有灌溉条件的情况下, 1年在秋季和5~ 6月份各灌溉一次, 集约经 营的肉苁蓉则应每年入冬前浇灌一次, 5月和6月初各喷灌1次。7月至9月视情况适量喷 灌和沟灌, 沟灌在诱导沟中进行。
2.3.2 土壤管理 清除杂草和杂灌木, 并根据寄主生长势的强弱, 给寄 主适当施肥, 可满足肉苁蓉的寄生生长需求。
2.3.3 人工辅助授粉 肉苁蓉自然授粉率较低, 在肉苁蓉开花季节, 应 进行人工授粉, 由于肉苁蓉 花期较长, 授粉应分多次完成, 同时肉苁蓉是虫媒授粉, 授粉昆虫为苍蝇、蚂蚁、蜜蜂等, 因此在开花授粉时, 不能喷洒农药。
2.3.4 病虫害防治 由于肉苁蓉是寄生植物, 因此对寄主可能得的病应 及时防治。此外, 由于鼠类对未出土的肉苁蓉危害严重, 应加强灭鼠工作。
2.4 采收与加工
采挖刚出土的肉苁蓉, 注意采大留小, 在开花前采挖, 药材质量最好, 开花后茎空、柴性大 , 不宜做药。采后将花絮或苁蓉头去掉, 晾晒在干净的地方, 待苁蓉由黄白色变成肉质棕褐 色即可。也可将采回的肉苁蓉放入60℃温水中浸泡10~15 min, 捞起晾晒成肉质苁蓉。
肉苁蓉走势分析
2008-5-3 10:04:44
一、药用价值分析
肉苁蓉为贵重滋补中药材,营养延年之佳品。长期以来,在国内外供不应求,被誉为“沙漠人参”。别名:大芸、肉松蓉、纵蓉、地精、金笋等。 本品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的干燥带鳞叶片的肉质茎。肉苁蓉性温,味甘、咸。归肾、大肠经。具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之功。用于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等症。主要成分:含微量生物碱、甙类和有机酸样物质及糖类。主要药理作用:稀酒精浸出物加水饲养幼大鼠,其体重增长较对照组快。水浸剂、乙醇浸出液对实验动物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对小鼠有促进唾液分泌及呼吸麻痹作用。
二、产地分布
肉苁蓉为我国西北地区特有的草本寄生药材,寄主植物的分布决定了肉苁蓉资源的分布区域和主要产区。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甘肃、陕西。主产于新疆福海、哈巴河、富蕴、察布查尔、精河、乌苏、古木萨尔、奇台、博乐、阜康、玛纳斯、和丰、木垒、霍城、呼图壁;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乌拉特后旗;青海海乐、海南等地。主要寄生在藜科梭梭和白梭梭灌木上。通称梭梭大芸。地方习用品:迷肉苁蓉分布于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主产于新疆博尔塔拉、福海、精河、沙湾。寄主与肉苁蓉同,亦称梭梭大芸。管花肉苁蓉是新疆南疆地区的特有种。主产于民丰、皮山、于田、策勒、石河子、巴楚、莎车、阿图什、阿瓦堤、且末、库尔勒。主要寄生在柽柳科红柳和密花柽柳等灌木或小乔木上,通称红柳大芸。盐生肉苁蓉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甘肃、陕西、宁夏。主产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乌拉特后旗和新疆精河、博乐、乌苏、和丰、察布查尔、霍城、石河子、托里。主要寄生在藜科盐爪爪、柽柳科枇杷柴和蒺藜科白刺等灌木上。沙苁蓉分布于内蒙古,多寄生于红沙、霸王、绵刺、沙冬青等植物的根部。
三、发展前景
肉苁蓉仅产于我国西北荒漠高原、荒漠草原,是西北地区的传统地道药材。西北地区开发利用肉苁蓉历史久远,所产肉苁蓉从古代起,就经新疆奇台古城的丝绸之路运往内地,各地习用至今,并有出口。因此,要切实加强保护管理,建立梭梭林保护区。恢复和更新梭梭林,提高肉苁蓉资源的丰度。鼓动群众种植梭梭树。有计划地在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开发;新疆肉苁蓉开发潜力较大,可结合市场需要,采取定点采挖,轮封轮采,利用该品种再生性强的特点,使资源得以休养生息,永续利用;同时要继续开展人工栽培中间试验的研究,进一步摸清肉苁蓉与寄主的关系,为扩大人工培育奠定科学基础。
四、市场分析
肉苁蓉商品来源于野生资源,由内蒙古、新疆等地提供。新中国成立后列为三类品种,由市场调节产销。40年来,肉苁蓉销售稳步上升,收购略有起伏,70年代初期有所下降。目前国内外市场对肉苁蓉的年需求量大约在3000—3500吨左右。
50年代至60年代,肉苁蓉商品主要由内蒙古提供 ,一直产大于销,市场供应稳定增长。1970年至1975年,由于连年采挖,内蒙古产区资源减少,新疆的肉苁蓉资源尚未全面开发利用,出现收购下降的趋势,但商品库存比较充裕,市场供应仍略有增加。以后,随着新疆肉苁蓉逐渐开发,特别是新疆南部的管花肉苁蓉为市场接纳后,收购量明显增加,1978年以来,年收购量一般在40—50万公斤。销售量也相应增加,但是,后备资源却潜在着较大的危机。长期以来,肉苁蓉的分布区域和资源蕴藏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一,梭梭林的分布面积逐渐缩少。由于连年干旱,使大片梭梭林死亡,加之附近居民因缺燃料,用梭梭、红柳作柴烧,大量砍伐。没有梭梭林,肉苁蓉便成无本之木。其二,梭梭林减少,影响了生态环境,制约着肉苁蓉的生长。荒漠戈壁滩,气候干燥,沙漠表层水分条件很差,生态脆弱。而肉苁蓉种子细小,胚乳不发达,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不能满足。因此,相当数量的寄主根上无肉苁蓉寄生。其三,抬价抢购,加剧了资源的破坏。有的地方采挖后,不填土,不引河水浸灌,不保护寄主根部,破坏了肉苁蓉的寄生点,直接影响了来年产量。因此,肉苁蓉的分布区域由内蒙古逐渐向新疆收缩。名扬海内外的优质内蒙梭梭大芸,日趋减少。
进入21世纪后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需求逐年增加,但野生资源连年匮乏,市场供应每况愈下,供需矛盾日趋尖锐,价格持续攀升。2000—2001年淡统市价为10—12元(千克价,下同),2002年上涨至17—20元,2003年又涨至26—28元,2004—2005年再涨至31—45元,2006—2007年已攀升至65一70元,有些药市已涨至85元,其中选货涨至90—100元。目前正值产新,多商关注之中。新疆产地为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管理力度,市场不见新货上市,价格稳升,统货75元左右。
口服液采用大量肉苁蓉 专家呼吁慎重行事
近日,某高校研制的一种补肾口服液在媒体上大做广告,宣称其产品中的国家级重点保护药材“肉苁蓉”的含量高达80%,并且宣传“只有高含量的肉苁蓉,才能真正使补肾马到功成!”林业专家着眼于环境保护对此深表忧虑。
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所马文元研究员介绍,素有“沙漠人参”之称的肉苁蓉,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稀有植物。它是一种寄生植物,其寄主为多年生沙漠植物梭梭。梭梭根系深密,极耐旱耐风沙,成片生长,但产量很小,产地仅限于内蒙古的少数沙漠地区,其中,内蒙古阿拉善地区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90%。引人注目的是,肉苁蓉一直是阿拉善地区固沙防风、保护植被、维系生态的基本屏障,而近年来,恰恰是肉苁蓉的过度开采导致了该地区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两年前就曾有50多位中外专家对这一地区生态破坏的严重深表忧虑,并曾大力呼吁要保护性地开发肉苁蓉。
据悉,肉苁蓉的药用价值的确非凡,《本草汇言》曾有“肉苁蓉,养命门,滋肾气,补精血之药也……此乃平补之剂,温而不热,补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故有从容之名……”的记载。但国内几乎所有的相关药品,此前都还没有用它做君药(相当于通常所说的主要和关键成分)的。
十多年前,日本专家从肉苁蓉中发现“养命因子”(该因子能在24小时内将肾细胞的增殖速度提高6倍)后,日本开始大量收购阿拉善肉苁蓉,直接造成了肉苁蓉资源过量、破坏性采挖,肉苁蓉保有量面临枯竭,产地生态破坏严重。为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下发紧急通知,将肉苁蓉列为限制出口的国家一级中药资源。当地政府也对之十分重视,并开始组织产业化人工栽培研究,当地肉苁蓉的破坏性采挖基本上得到了较为有效的控制。
据马文元研究员介绍,根据《治沙法》规定,荒漠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是不允许采挖野生中药材的。尤其像肉苁蓉这样的名贵中药材,更是明令禁止“不准挖”的,因为“会造成更为严重的荒漠化”。
然而在肉苁蓉的人工栽培研究尚没有取得重大进展的情况下,某高校却大规模地使用肉苁蓉制作大批量的日常药物(其产品“御苁蓉”补肾口服液的广告宣称该药“在国内药物中首次以肉苁蓉为君药,有效成分高达80%”),这势必会使阿拉善地区肉苁蓉资源受到更大程度地破坏。
对此,专家表示极度忧虑。马文元研究员介绍,目前我国的荒漠化面积已经达到267.4万平方公里,其中人为因素造成的荒漠化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而人为因素中过度樵采所占的比例最大,达32.7%。他希望厂家能从环境和资源保护的高度着眼,慎重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