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二类字:中国“做事先做人”的愚民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30:53
中国“做事先做人”的愚民文化2009-10-15 19:39

                                        作者:海哥十年
       在中国传统文明里常有“饮水思源”的“感恩”主义理想。传统中国人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们普遍都把曾经对自己有过帮助的人,要念念不忘地给予回报。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到21世纪的工业社会,一个人,该如何去感恩,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感谢那些在人生成长路途中,曾经帮助过自己的贵人呢?我们当然不提倡“恩将仇报”!“感恩”原本是人们对善意行为的一种鼓励,或支持。然而,现实生活中,善意的事物往往总被“恶意”行为干扰;所以,在传统文化里又有“做事先做人”这样“任人唯亲”的主观理想。 那么,如何延续中国传统文明里的“感恩”文化呢?客观的评判“做事先做人”,当然违背了“任人唯贤”的发展规律。当前步入21世纪,如何做一名“知恩图报”的现代人?首先,我们需要掌握一个感恩的“度”,只有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一些人以善意的回馈,予以感谢!这种善意的“感恩”应当是有“量化的”标准,而不是永久的。否则,“做事先做人”很容易造成“指鹿为马”的愚民文化,从而容易“混淆”客观事物发展的“真实”规律。    

       与感恩文化对立的当然是“过河拆桥”或“忘恩负义”,更有甚者是“恩将仇报”。 说到“感恩”文化,笔者有深刻体会。笔者年少的时候,崇尚江湖正义,曾经也主动(自发)或被动(受邀请)地帮助过某些人。知恩图报的有之,恩将仇报的也有,所谓“人无完人”。俗语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并不一定。因为“做恶人”的隐蔽性手段残忍并“藏污纳垢”,做恶的人通过权术舞弄成“伪善”,“做恶的人”幕后对善意的人加以污蔑,或嫁祸于善意的人。所以:群众的眼睛不是雪亮的,群众只能看到事务外在的表现,很少有群众揭发事物的本质。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又有一种说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名正言顺”地做一个坏人似乎不容易,而“名正言顺”地坚持做一个好人就更难!         

        我们为什么要批判那些鼓吹“做事先做人”呢?这些都是因为与中国农业社会的封建残余思想有关,在封建社会盛行家族势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所以,在皇权统治下的人们往往都背弃了社会公平、正义,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宗族理想。然而,随着20世纪旧社会“家天下”集权统治的破碎,人们逐渐的习惯于“公天下”的新主张,21世纪的人们喜欢民主、自由的法治国家。所以,从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来说,从国家间“优胜劣汰”竞争的发展观点出发,“做事先做人”的旧传统思想必须得以量化的节制。试想,一个依靠人际关系再好的人,无非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游离分子,只懂得“阿谀奉承”,过于注重人情回报,而违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长期形成“窝里斗”的权术斗争。长期的渲染“做事先做人”的愚民文化,对中华民族、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势必造成“任人唯亲”的主观理想,而不能发扬“任人唯贤”的客观理想。

      只有颂扬“做人先做事”,支持有能力的人的正确领导,只有渲染“先公后私”的正义文化,才能最广泛地发掘民族竞争力。打碎政治垄断,建设“独龙难舞,双龙戏珠”的政治新局面。全社会、全中华民族都坚持“任人唯贤”的客观理想。坚持“做人先做事”的客观理想。凡事皆问因果,追究责任,主张“因”大于“果”以打击邪恶,框扶国家正义。而不是现在的只问结果,少问原因的愚民主义,或叫“权贵主义”。

       综上所述“做事先做人”完全属于愚民主义的封建残余思想,违背了国家间竞争的优胜劣汰,长期影响中华民族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