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危险性甲乙丙丁戊:防止病从口入及预防保健常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5:30:09
防止病从口入及预防保健(常识)
防止病从口入 从手做起
',1)">
二、你会洗手吗?怎么洗?怎么保护手的洁净和滋润度?
人们的生活习惯与危害性:怎么杜绝病从口入,从手做起。
关于洗手:据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近期公布的资料分析显示,在对126所入网医院报告监测资料中,一共监测患者1253671人,医院感染率为3.92%,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4.13%。某医院随机抽取的5位医护人员手的菌群调查显示,在进行洗手杀菌消毒前平均每平方厘米皮肤表面所含杂菌数为68.2个,连最经常进行个人杀菌消毒的医生尚且如此,那么我们其他人群呢?
有关调查显示,大多数人每次洗手时间平均不足8秒,有的人甚至只用水冲一下就认为“万事大吉”。殊不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很难有效清除手上的细菌。所以仅仅懂得了洗手的重要性还不行,最重要的是如何洗如何去除手上的细菌病毒。
一般清水和洗手液洗手只能去除污垢、有机物和过客微生物
专家指出,触摸过传染物品的手,更要的是要严格消毒,
人们对洗手杀菌有以下常见六大误区 :
(一)、不愿洗手
这些人总觉得自己“身体棒”,“抵抗力强”,满足于“眼不见为净”,没有养成良好习惯。
(二)、简单擦手
由于不具备条件,或因没有水,或因是污水,只好以擦代洗。吃东西前,或用手绢、手纸,或用衣襟、袖口,随便擦拭一下就吃。
(三)、盆水洗手
乍一看,确实是在用水洗手,但洗手时盆里的水已弄脏了。用脏水洗手,手仍然是脏的,同样达不到洗手的目的。甚至还有多人合用一盆水洗手,那手被污染的程度就更为严重。
(四)、洗手过勤
虽然提倡人们要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但洗手也是要有节制的,有些人“勤洗”过头也不好,甚至是洁癖症的表现。洗手次数过多,也会对手部皮肤造成伤害。比如手部若有裂口,肥皂的皂液洗手液或水中的细菌病菌会浸透到裂口里,易造成细菌感染。
(五)、洗手不消毒
有的人因双手接触过感染物。只是用水或肥皂或洗手液等洗了手但未能达到除菌效果,只是使嫌脏的心理稍微缓和了一点,远没有解决实质问题。
(六)、消毒产品选取使用不合理
有的洗了手也用了消毒产品,但因为在消毒产品的选用上不合理选择了不恰当的消毒产品,达不到消毒的效果,消毒不彻底,更甚至的还损伤了自己的皮肤等。
一般来说,人们的一只手上沾附着大约40万个细菌,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如果手洗不干净,后果不堪设想。生活中,有些人手一闲下来,就抠鼻子、揉眼睛,此时可能造成鼻子、眼睛黏膜的破损,使呼吸道中的病菌、手上的病菌乘虚而入,致使健康的身体受到侵袭。
人们不养成良好的洗手消毒习惯,一双“脏手”会带来很多疾病,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特别在春秋两季也是最容易引起各种呼吸道等传染病流行的时期,如果不注意手部卫生,很容易引起肝炎、肠炎、痢疾等接触性疾病和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此外,一些不明原因的呼吸道疾病也有可能通过手传染病菌和细菌。
专家细节提醒
1、水龙头
如洗手池没有脚控装置或自动断流装置,可用纸巾关闭水龙头,以免重新污染双手,或随时清洗水龙头开关。
原因:洗手前开水龙头时,脏手已经污染了开关。
2、擦干双手
洗完手后,一定要用干净的个人专用毛巾、手绢或一次性消毒纸巾擦干双手,并勤换毛巾。或让湿手自动“晾干”,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原因:用脏毛巾或脏手绢,甚至用衣襟擦手,会造成“二次污染”。
洗手不“讲究”很难保证手“卫生”
3、消毒
因为仅靠洗手很难有效杀死或去除细菌病毒,有条件的话尽可能的进行手部消毒,特别是从事接触人或无比较广的职业人群。
大家也许会感到这样似乎有点“过分讲究”,没必要这么小题大做。但科学试验和实践经验都告诉我们,要想卫生,就必须讲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要讲究卫生。如不“讲究”,很难保证“卫生”。那些肉眼看不见的致病菌和病毒,对我们是很不客气的,尤其是传染病菌和肝炎病毒,特喜欢那些不讲究卫生的“马大哈”,它们无机不乘,无孔不入,一旦通过我们的手进入口里,就很难“吐”出来了。
举个我们身边的例子:
张小姐在银行工作,每天需要清点现金,大家也知道现金很脏,这么说吧,如果她昨天用手揉了下眼睛今天就会发炎,近期她一直为自己的双手如何消毒而不伤手发愁,她的母亲也是在医院工作的也提出了不少解决办法但一个个提出后又被自己一个个否决了,就比如说前几段时间吧,是用肥皂清洗4、5次后再用84消毒,但工作不是一早一夕的事情,担心总是用84会伤到皮肤。
大家都知道,银行并不仅仅是柜台的工作,每天都会结算,要将大量现金分为一捆一匝再装箱,而那些现金的来源,所经过的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人群,可以毫不客气地说,那些钱上什么病菌都有,所以会有现在的情况。
解决方案:
首选净派保洁除菌护手啫喱。医用级,安全,含VE、精油护手功效。
张小姐在使用净派产品前尝试使用了很多产品感受:
氧化剂消毒产品:该类产品杀菌机理是释放出新生态原子氧,氧化菌体中的活性基因,杀菌特点是作用快而强,能杀死所有微生物。但受温度、光线的影响,蒸发失效,消毒力受污物影响最大。氧化剂消毒产品主要有:双氧水,高锰酸钾,二氧化氯等。该类消毒剂为灭菌剂,这一类的杀菌消毒剂对健康危害较大:吸入该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使用过后必须用好一些的洗手液反复清洗残留并且需要及时涂护手霜,否手会特别干损伤皮肤!
酸、碱类消毒剂:杀菌机理是使蛋白质变性、沉淀或溶解;杀菌特点是能杀死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死细菌芽孢、病毒和一些难杀死的微生物有效本类主要包括硝酸、氢氧化钠、生石灰等,一般具有较高消毒效果,但有一定的刺激性及腐蚀性。价格较低。酸碱类消毒剂包括硝酸、氢氧化钠、生石灰等。在食品加工行业的应用较广。一般作为管道的卫生清洗和预消毒。但对人体健康有危害且易损伤物品,一般此类消毒产品均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或烟雾会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与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能会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根本不适用个人日常消毒之用。
卤素类消毒剂:杀菌机理是氧化菌体中的活性基团,与氨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所有卤素均具有显著的杀菌性能,氟化钠对真菌及芽胞有强大的杀菌力,1-2%的碘酊常用作皮肤消毒,碘甘油常用于粘膜的消毒。细菌芽孢比繁殖体对碘还要敏感2-8倍。卤素类易受温度、光照、蒸发等条件影响而失效,而且其消毒力受污物的影响大,需要在强酸下才有效,碱性条件下效果降低。包括:漂白粉、碘酊、氯胺等。该类消毒剂为中效消毒剂,杀菌速度较慢一般不可食用,不慎食用可能引起中毒事件。
酚类消毒剂:杀菌机理是蛋白质变性、沉淀或使酶系统失活;酚能抑制和杀死大部分细菌的繁殖体。真菌、病毒对石炭酸不太敏感。对位、间位、邻位甲酸的杀菌力强,混合物称三甲酚。来苏尔比酚杀菌力大4倍。酚类消毒能力较高,但具有一定的毒性、腐蚀性、污染环境,价格也较高。包括:苯酚、鱼石脂、甲酚等。该类消毒剂为中效消毒剂。主要的醛类消毒剂产品有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等。该类杀菌消毒产品杀菌力有限。可使纺织品变色,橡胶类物品变脆,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目前主要用于医疗行业的器械表面和空气的消毒,该类消毒剂不能用于食品领域的消毒。
醛类消毒剂:杀菌机理是蛋白质变性或烷基化;杀菌特点是对细菌、芽孢、真菌、病毒均有效应。可消毒排泄物、金属器械,也可用于栏舍的熏蒸,可杀菌并使毒素下降。具有刺激性、毒性,长期会致癌,易造成皮肤上皮细胞死亡而导致麻痹死亡,甲醛的消毒力受污物、温度、湿度影响大。包括: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等。可做灭菌剂使用。
表面活性剂类消毒剂:降低表面张力,利于乳化,能吸附到细菌表面,改变其通透性,溢出重要物质,从而产生消毒杀菌效果。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仅对阳性菌有效。不解离表面活性剂无杀菌效果。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G-、G+菌均有效,对绿脓杆菌、芽孢作用弱,不能杀死结核杆菌,可被污物及肥皂(阴性表面活性剂)等影响而减弱其消毒能力。常用的有新吉尔灭、消毒净、杜灭芬。一般适于皮肤、粘膜、手术器械,污染的工作服的消毒。此类消毒剂杀菌消毒效果低,作用持久性差!
醇类消毒剂:杀菌机理是使蛋白质变性,干挠代谢杀菌特点使对细菌有效,对芽孢、真菌、病毒无效,如乙醇、已丙醇等。该类消毒剂为中效消毒剂。易挥发,易燃烧,刺激性强,只能杀死细菌,不能杀死芽孢和病毒,长期使用会使人大脑活动迟缓酒精中毒等现象。
中效和低效消毒剂消毒液经长期频繁使用,有可能滋生微生物,消毒液本身将会成为病菌载体而现在市场上所有的高效强效消毒剂又都对人体危害极大,或刺激皮肤,或有毒,或刺激呼吸道等等。
最终,张小姐选择了净派除菌护手啫喱和净派速净消菌湿纸巾,净派除菌护手啫喱独有BS抑菌因子,医用级杀菌,杀菌广谱;作用速度快,一分钟内杀灭达99.99%;性质稳定;对人体无副作用;有效抑菌可达8小时,食用级别,不易燃烧爆炸,使用无危险性;免水洗,节能环保,产品含VE,混合精油,芦荟精华等,可以营养皮肤,养护皮肤,方便快捷,简单容易;不粘不腻,清爽舒适;两外使用净派速净消菌湿纸巾擦拭自己的电脑,手机,手表,钥匙,眼镜,计算器等,该产品采用无水处理,自动降解,无残留,防静电,,属低耗、低碳、节能环保产品,没有任何残留,采用医用级杀菌技术,干净安全无毒副作用。

预 防 保 健 常 识 网 址
三、谈生活习惯的利与弊
我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是出于习惯的翅己。可以说,几乎在每—天、所做的每—件事,都是长期的生活习惯使然。有些习惯可能跟您大半辈子了,并且自我感觉很合理。实际E,不同的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不—样。
为此,我们请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的田向阳副所长讲讲生活中的健康习惯。
日久生根.列举习惯见利弊
《北京参考》:有些生活习惯看起来合情合理却有害无益,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好吗?
田向阳: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一些看起来合理而实际上不科学的生活习惯.我们也把这种情况叫做生活中的误区,像起床后先叠被后洗漱的习惯。起床后马上叠被子,看起来是讲卫生的好习惯,实际上却不然。因为睡觉时人体皮肤汗腺的新陈代谢作用,被窝里会存有皮肤排泄所产生的废气,加上汗腺水分的作用,被窝里空气会比较潮湿。如果起床后马上叠被子,会给细菌繁殖提供适宜的条件,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正确的做法是起床后,先要把被子翻过来晾10分钟后再叠。你可以先洗漱后叠被,既节省时间又健康。
再举个例子,有的家庭在洗完碗后,喜欢用毛巾擦干,这看起来是好的卫生习惯。实际上,擦碗巾不是每天都洗,上面可能已经有细菌繁殖,本来洗干净的碗筷。用毛巾—擦拭,反而沾上了细菌。正确的做法是尽量让碗筷自然晾干。
还有一些老生常谈的习惯,如“饭后百步走,活到99”。有的人把这句话记得特别牢,吃完饭就去散步、甚至剧烈运动,结果造成胃下垂。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饭后过30分钟再进行运动。
有的人多年来一直坚持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每顿饭后,都要剩下的菜汤拌饭吃掉。殊不知,一盘菜中三分之一的油和盐都在菜汤中,你在不知不觉中吃掉了过量的盐和脂肪,增加了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危险性,表面E的勤俭节约却会造成将来更大的浪费,是不可取的。
这些生活中的误区需要得到纠正,长期下去会增加患病的危险性,有害身体健康。
水滴石穿,点滴习惯利健康
《北京参考》: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一些好的生活习惯?
田向阳:好的习惯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促进我们的健康。比如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认为运动是生活的负担,把运动变成了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放弃乘坐电梯,改为爬楼梯;晚饭后不再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而是进行适当的运动。很多人不再只是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食物,而是能够合理搭配,平衡膳食。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肥胖对身体的危害,开始控制饮食,加强运动。这些都是应该每天坚持的好习惯。
《北京参考》:刚才您提到的饮食习惯,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田向阳:过去我们常说“病从口入”。指的是吃进被细菌或病毒污染的不洁食物会引起消化道疾病。现在看来“病从口入”应该有新的解释,因为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大多都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要注意避免饮食中的“三高”.即“高盐”、“高脂肪”和“高热量”。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我国成年人每天的盐摄入量要限制在5-10克,而大多数北方地区的居民每天的食盐量都在15克左右。我们每天从食物中摄入25克的脂肪就可以满足身体新陈代谢的需要,而很多人每天的油脂摄入量都要超过50克。再就是要改掉爱吃油炸食品的习惯,油炸食品是主要的高热量食物。还应该尽量减少两餐之间的加餐和零食的摄人,比如有的人晚餐已经吃得很饱了,晚饭后又不停地吃瓜子.结果造成多余的热量摄入,不利于身体健康。
入厕先盖后冲,洗脸先热后冷
《北京京参考》:健康习惯从生活细节做起,要注意什么?
田向阳:生活细节上,也有许多的习惯需要改变,不然就可能成为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现在大部分家庭中,入厕、洗漱、淋浴都在卫生间里进行,牙刷、漱口杯、毛巾等与马桶共处一室。有研究显示,冲水时马桶盖打开,马桶内的瞬间气旋可将马桶内的病菌或微生物带到几米高的空中,并悬浮在空中长达几小时,进而落在墙壁和物品上。因此应养成先盖上马桶盖后冲水的习惯。
还有洗脸,应该先用热水后用冷水。刷牙,很多人用右手刷牙,往往左侧的牙齿容易被刷干净,而右侧牙齿清洁不够。调查表明,人们右侧牙齿患龋齿的情况要比左边的严重得多。
很多家庭为了方便,不管是切生肉还是蔬菜和熟食,都使用一个案板,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切肉和蔬菜要用不同的两个案板。
再如,有的人认为买了冰箱,把吃剩下的食物放进去就可以保鲜,结果造成食物中毒。殊不知,低温储存只是减缓食物腐败变质的速度,并不能完全阻断食物中细菌的孳生繁殖。
先点菜后洗手,先吃菜后敬酒
《北京参考》:就健康习惯来说,应酬交往中要注意什么?
田向阳:生活中,应酬交往少不了。朋友聚会、下馆子吃喝更少不了。
就餐前,要先点菜后洗手。我们从洗手习惯说起。每天上班到办公室后、下班到家后或触摸菜单、钞票、不洁物品之后,都应立即彻底洗手。另外需注意,就餐前服务员送来的消毒湿纸巾、热毛巾不能彻底清洗双手,一定要站起来去洗手。
就餐时,是先吃菜后敬酒呢,还是“感情深、一口闷”,先干一杯再说?科学研究证明,每天饮用半两以下的白酒或相同酒精含量的红葡萄酒,对人的心脏具有保护作用,但大量饮酒对身体有害无益。酒精对胃黏膜有很强的刺激作用,饮酒前最好先吃一些食物,可以达到稀释酒精的作用,这样既可以减轻对胃黏膜的强烈刺激,也可以延缓胃黏膜对酒精的吸收,降低血液中的酒精浓度。长期过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肝硬化,后果严重。最好的习惯是经常改变坏习惯
《北京参考》:就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习惯能改变吗7
田向阳:在我们身上,好习惯与坏习惯并存。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然而.习惯还并不仅仅是日常惯例那么简单。习惯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深处,能深深地影响人的思维方式。知识决定了人的意识,意识又决定了人的行为习惯。所以,较好地掌握一些常用的卫生保健知识,将有助于人们健康习惯的养成。
为了改变习惯,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关注习惯。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去改变习惯,在更多的时候,我们却意识不到我们能够选择,或者领会不到这样的选择对于我们生活、健康的重大意义。
《北京参考》:我们如何改掉坏习惯?
田向阳:良好的习惯是决定健康的重要因素。意识到坏习惯的存在,是我们改掉坏习惯的第一步。
养成一个好习惯可能需要反复的实践,刚开始时觉得麻烦、费事,到逐渐变成习惯性行为,需要很长时间。养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很难,改掉一个坏的行为习惯同样也不容易。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为了自身和他人的健康,要坚定不移地改掉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建立科学、文明的健康生活方式。
坏习惯很难根除,但能够被替换。最好的习惯就是经常改变坏习惯。有目的地选取好习惯来取代坏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一个坏习惯刚离开,另一个坏习惯又接踵而至。
其实,很多时候只需要改掉一个坏习惯,你的生活便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旦我们成功地改掉第一个坏习惯,改掉第二个、第三个坏习惯就将变得越来越容易。
专家简介
田向阳,现任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副所长。1990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1993年在中山医科大学进修行为医学,1997年赴澳大利亚Newcastle大学研究社区医学,多次赴欧美考察健康促进问题,多年来从事预防医学、健康教育和相关科学研究工作,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文/李启平)(来源: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