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厂房销售计划:陈毅与上海的缘分:一声令下拘留美国驻沪领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07:10
《走进统帅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作者张黎明,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采访了众多共和国的高级将领,以及他们的子女亲友,以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再现了这些开国元勋的辉煌人生,是一部真实反映中国革命史和人民解放军军史的风格独特、内容精彩的珍贵史料。

  下令拘留美国驻沪副领事

  公元1919年8月14日。

  晨风中,一艘远洋客轮徐徐驶离了上海港。在浪花和涛声交织的甲板上,伫立着一个浓眉大眼的青年,他眺望着黄浦江出口处那雄伟的吴淞炮台,他就是从这里启程赴法勤工俭学的陈毅。

  陈毅与上海颇有缘分。三十年后他亲自率领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上海,接管了上海。1949年5月26日下午,即将出任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乘着吉普车进入了市区。

  他像士兵一样理着光头,身着军装,佩戴着“军管会”的臂章,重新踏上了这片熟悉而陌生的土地。

 同年7月6日,数十万上海军民走上街头,举行了“庆祝上海解放”的盛大游行。突然,游行队伍里出现了骚动。只见一辆美国人驾驶着吉普车闯入了游行区域,他无视市军管会发布的交通管制令,阻断了队伍的行进……

  这时,交通民警迅速上前干涉,这个美国人却叼着烟,连车门都不开,态度十分傲慢。他叫威廉姆·欧立夫,美国驻沪总领事馆的副领事。

  几分钟后,指挥游行的市公安局负责人立即打电话向在检阅台上的陈毅报告,请示如何处置。

  陈毅愤怒了。他毫不犹豫地对着话筒说:“立即把他拘留起来,不管他是美国人还是英国人,只要在中国违反了中国的法令,就可以制裁他!”

  欧立夫被抓进了公安局拘留所。霎时,这个美国高级外交官像头发疯的狮子,摔坏了板凳,踢伤了民警……很快美国方面提出了抗议,司徒雷登也在南京发出了声音,但这些都没能吓住中国政府和人民。次日,上海警方对欧立夫作出了“拘留三天”、所毁坏的物品由其照价赔偿的处罚。

  被释前夕,这个违法的美国外交官,还老老实实地向警方递上了一份道歉书。这起涉外事件不仅轰动了上海,也轰动了世界。

  如何把国民党政权机构顺利接管过来,建立人民政府的运作机制,这是上海解放后共产党人所面临的头等大事。

  作为新上海的首任市长,陈毅对原国民党政府人员做了大量争取团结的工作,亲自向他们讲了话。他态度和蔼地说:诸位朋友没有去台湾,我们表示欢迎。这次解放军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不同于过去的改朝换代,你们大都受过高等教育,希望大家尽快学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陈毅元帅的老部下、曾任上海市委第二书记的胡立教至今仍然十分清晰地回忆着当时的情景。

  以普通读者身份给《新民晚报》去信

  在共和国的将帅中,陈毅可称得上是位儒将。他对广大知识分子第一是尊重,第二是信赖。《新民晚报》老社长赵超构先生生前向他人讲述过一则有趣的故事。

  上海刚解放不久,这家报社有位记者曾写了一篇特写,标题是《南京路是上海的精华》。几天后,赵超构社长便收到了一封读者来信,对这种提法表示不同的意见,来信称:旧上海是奢侈消费的城市,南京路糟粕也很多,今天再称为上海的精华,我认为不合适。希望贵报能多向我们介绍一些上海的工人阶级勤奋劳动、迅速恢复生产等方面的情况……署名为“一读者”。赵社长一看就知道这封信出于陈毅市长之手,因为这是他所熟悉的遒劲的毛笔字,别人写不出来。而且信笺和信封上都印有“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字样。对此,赵超构深有感触,他说:“在国民党时代,我也办过多年报纸,若是市长大人对哪条消息不顺眼,立刻一个电话,轻则训斥,重则撤职查办,甚至封你的报馆,而陈毅市长宁愿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和我们平等地商量、讨论,他不拿官位压人。大家都从心里敬重他!”

  知识分子出身的中共上海市委原书记夏征农对此也有同感。日前,98岁的夏老在他的寓所向记者讲述了在江西初见陈毅的情景。

  那是1937年的秋天,夏老带领一批进步学生到了南昌,陈毅认真听取了汇报。当时条件十分艰苦,甚至大家吃饭都发生了困难。陈毅毫不犹豫拿出自己平常省下的几块银元交给夏征农,还嘱咐他把外地流亡青年组织起来,分赴城乡,宣传抗日……

  陈毅同志逝世时,夏老还被关押在“隔离室”,当他从报上看到毛主席参加陈毅追悼会的消息,不禁凄然泪下。结果,被看守人员发现,即被叫去审问,他们问夏老为什么哭?夏老理直气壮地说:陈毅是我的老首长,毛主席参加追悼会是为陈毅同志平反,因为“文革”以来他备受林彪一伙的诬陷迫害以致含冤逝世……

  夏老义正词严地讲述理由,看守人员一个个哑口无言。

  不寻常的“家宴”

  谭启龙,这位1928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在参加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他跟随陈毅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前不久,记者在济南谭老的寓所与其进行了一次愉快的聊天。谈吐中,谭老最难忘的还是“文革”中在陈老总家参加的一次不寻常的“家宴”。

  1966年10月,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工作会议。会后陈毅专门在家宴请了华东各省市主要负责同志,谭老和陈丕显、江渭清、江华、叶飞等同志应邀赴宴。

  当时,陈毅已从中央人事不正常的变化中预感到一场灾难即将来临,直觉告诉他,和老战友们可能再没有机会相聚了。

  宴请中,陈毅一反往常地谈起了一个敏感的话题:“德国出了马克思、恩格斯,又出了伯恩斯坦。伯恩斯坦对马克思佩服得五体投地,结果呢?马克思一去世,他就当了叛徒,反对马克思主义!俄国出了列宁、斯大林,又出了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比对自己的亲生父亲还亲!结果呢?斯大林一死,他就焚尸扬灰,背叛了列宁主义!中国现在也有人把毛主席捧得这样高,主席的威望党内外都知道嘛!不需要这样捧!我看哪,历史惊人的相似……”

  最后,陈老总像兄长一般给大家斟满了酒,他语调沉重地说:“让我们干了这最后一杯!我保不住你们了,你们各自回去过关吧。如果过了关,我们再见;假如过不了关,很可能这是最后一次见面了。”陈毅的预言被不幸言中,在座的没有一个人能够过关,就连他自己也没能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