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目视化管理改进:撰写标题要学会“巧借东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47:40
关闭 口袋小管家:想永久保存这文章吗,+创建一个口袋 随时把喜欢的文章保存下来

撰写标题要学会“巧借东风”


从事稿件写作的人,大多数对新闻标题都有一定的研究,和自己的制作原则。曾经参加过一期党报举办的新闻写作培训,记得当时的一位报社编辑说过,每天都要收到各地通讯员上传的几百条稿件,稿件的取舍,除了一些大事件和突发事件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稿件标题。好的标题,才有可能被编辑留心。
  作为我们基层写稿的同志来说,大事件和突发事情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绝大多数新闻稿件,在内容上大同小异,好的标题,无疑一道聚光点,才能够打动编辑。那么,标题应该如何制作呢?
  在写稿过程中,笔者尝试过多种制作技巧,其中最成功的就是,利用社会大众语言资源,成功转换成标题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四个方面进行“巧借东风”:
  一是巧借电视节目。2004年,我局在税收宣传月活动之前,对税收宣传活动进行了筹划,当时明确了6项主题活动,并且为了调动基层分局的积极性,还将进行1项优秀宣传项目评选活动。了解到这些信息后,我脑海里,迅速联想到央视“非常6+1”的节目,很快制作了《***市国税局税收宣传月开展“宣传6+1”活动》。这条信息很快就被省局采用。2005年的税收宣传月,针对我局工作安排,我故伎重演,再度联想央视“幸运52”节目,制作了《***市国税局开展“宣传52”活动》(即:5项主题活动和2个互动)。在此,笔者的体会是:其一,对电视节目有所了解,只有那些收视率高、影响面大的节目名称,可以考虑借用;其二,稿件内容要实,切莫为了迎合标题,虚构稿件内容。
二是巧借广告语言。2005年,本市在一个周末举办了柑桔节。本地新闻中心的同志,邀我前去参观,并没有安排写稿任务。到达举办地以后,新闻中心的新闻工作者,忙不迭的把镜头对准领导,或抓拍一些即时新闻场景。不安分的我,却没有让自己成为过客,对柑桔节整个场面,进行了观察。当时,了解的第一手信息是,柑桔节举办了这么多年,却一直是这样小摊小贩的形式,忽然想起“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央视频道的广告词,决定以此为标题写一篇稿件。后来,有针对性的进行了采访,写出了一篇关于从柑桔节看农特产品出路的报道(当时柑桔节上展出的绝大部分是农产品)。新闻中心的同志一致认为,这是关于柑桔节最好的一篇报道。另外一篇反映我局税收分析工作动态的信息,我借用“三精制药”广告语,拟题为“三精治税”,这条信息也被省局采用。在此,笔者的体会是:以央视为主体的电视台,商业广告趋于公益化,公益广告趋向于理念化,极具欣赏性,只要我们潜心关注,合适的时候为我所用,相信会让稿件增色不少。
  三是巧借古代诗词。关于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使用过。尤其是在通讯稿件写作中,用途更广。2005年,笔者为我们地级市写新闻工作综述时,大标题用的是“笔耕税苑四季歌”,内容共分四个部分,按照春、夏、秋、冬,各自选择了一句古诗词作为小标题,如万物复苏春意浓、过雨荷花满园香、漫山红叶醉秋风、千树万树梨花开等,使整篇稿件充满着色彩之美、诗境之韵。2005年,撰写的税管员工作通讯,小标题制作上,同样用的是古诗词,第一部分以反映税管员职责变化,小标题用的是“破与立——一朝春来草木苏”,第二部分突出工作变化,小标题用的是“量与能——映日荷花别样红”,第三部分反映税管员带来的效果,小标题用的是“思与变——春风扑面万象新”。这篇稿件,不少的人认为,是我这两年来稿件中的佳作。在此,笔者的体会是:我们不妨多读点书,在古诗词上注意收集一些佳句,以此为标题,会使稿件增加美感。
  四是巧借行业术语。今年,在撰写车购税的一篇分析中,我借用了围棋的棋局运行过程,反映电动车与机动车两者的变动因素。第一部分标题用的是“开局:沾光环保,电动车后发制人”;第二部分标题用的是“中盘:受制成本,机动车节节败退”;第三部分标题用的是“终局:弃子认输,机动车另辟新局”。这样组合式、递进式的标题,不看正文,就可以知道文章的内容,十分形象。
  在此,笔者的体会是:我们写稿,但不是文字工具。文字应该是我们的媒介,让我们自觉自愿接触更广泛的知识类别,然后服务于最后的写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