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医疗卫生应急预案:信手拈来保健品“健康礼”可能毁健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7:52:22
         ●各类昂贵的滋补品、保健品成为过年送礼的热门选择

  ●个别保健品功效不明或言过其实,并非人人都适合服用

  ●专家提醒,送“健康礼品”之前最好弄清楚送礼对象的身体状况和饮食禁忌

  春节临近,探亲访友“送健康”的宣传口号又到处飞,从药房到高档大卖场,各保健品商店专柜更是“门庭若市”,各类滋补品、保健品应有尽有,从几十元到几百、几千元都不乏“追捧者”,很多人是买去送人,特别是送上了年纪又有点病痛的父老长辈。不少人坦言,在选“健康礼”时对收礼对象的身体情况并不是很了解,多是看广告宣传、听人说好就“蒙查查”地“信手拈来”、随手送出,以为只要是保健品,多少都对身体有好处。

  对此,专家特别提醒: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用于治疗疾病,正规的产品最多也只有两个保健功能,遇上“疗效好”甚至能“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小心上当;另外,保健品也不是普通食品,并非人人皆宜,相反,不适宜人群误服还可能“送走健康”,特别是有“三高”等基础病者,建议应了解清楚适应症或找医生咨询后再明明白白选购和服用。

  医学指导/广东药学院营养系主任王晓波教授

  文/记者翁淑贤

  现象:

  年关近 保健品卖得火


  再过几天就是春节,不少药房和高档大卖场的各种营养食品、保健食品专柜仍“门庭若市”……从蛋白质粉、氨基酸、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补充剂,到人参、虫草、鹿茸等传统的滋补药材,乃至鲍鱼、辽参、花胶、元贝、猴头菇等强身健体的“山珍海味”,商家们纷纷打出促销价,每天都“货如轮转”,不少专柜还供不应求。

  “送礼送健康,好听又实在,当然火了!”在广州市天河区友谊商店某分店的一个保健品专柜,忙着帮顾客装蛋白质粉礼盒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近一个多月来各类保健品、滋补品都很好买,有时遇到三两个大手笔的买主,还会出现临时性的断货。

  调查:

  功效如何?多数人“蒙查查”


  在不同的卖场,记者做随机调查发现,不少选购滋补品保健品送人的消费者刚买的这份“健康礼”其实只是“信手拈来”,对这类礼物的功效如何、有何宜忌、是否真的适合要送的人,不少人都承认自己“蒙查查”。

  “我自己也不懂,只听销售人员的推荐,买点保健品送给老人表点心意吧!”打算跟老婆回娘家过年的陈先生听说蛋白质粉给老弱的长辈补充营养很合适,就给患有高血压、肝肾亏虚的岳父选购了两大罐。

  “送礼送健康,听起来确实很贴心。”40多岁的李女士称,自己认识的不少长辈都有些基础病,也想趁着过年去探望他们时买点保健品,“送健康”最贴心了,但现在市场上的东西多,鱼龙混杂,挑起来像“雾里看花”,多数也只能听销售人员推荐选购的,其实自己并不了解。

  实用贴士:

  挑选“健康礼”需考虑基础病


  给患有基础病的老人送“健康礼”时有何讲究?王晓波给出一些提醒:

  高血压者:选用气血双补的滋补品或保健品前最好提前咨询医生,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以免影响血压控制效果。

  糖尿病人:挑无糖产品,含糖的口服液以及燕窝等滋补品或保健品都要尽量避免;另外,若能正常饮食,没出现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或合并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最好也别盲目补充高蛋白类的营养保健品,以免因蛋白质摄入总量过多引起血糖升高。

  痛风者:不太适宜挑辽参、鲍鱼、海螺等含有嘌呤的海产品以及菇类等山珍;另外,由嘌呤含量较高的大豆类提纯的蛋白质粉也不太适合。

  肝肾功能差:不太适宜补充蛋白质粉,因这类营养剂中蛋白质含量很高,会加重肝肾代谢排泄的负担。

  提醒:

  “健康礼”:送得盲目有损健康


  “现在逢年过节不少亲友之间‘送礼送健康’,比起送烟送酒,这种观念确实是进步了。但是不能盲目送。”广东药学院营养系主任王晓波教授提醒说。不少人在送“健康礼”之前对受礼对象的身体情况并不是很了解,选这类礼品多是“蒙查查”地“信手拈来”,其实已走进了多重误区——

  误区一:送保健品=送健康

  不少人认为买保健品送老人就等是送健康,所以觉得多买点这类东西送人准没错,其实不然。王晓波提醒说,保健品虽然具有保健功能,但也有严格的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的限定。如果对要送的人的身体情况不够了解,随便买保健品作为礼物,给不适宜的人服用了,不但起不到保健的功效,还可能损害到健康。

  比如,像上述的陈先生买蛋白质粉送给肝肾亏虚的岳父,其实就不合适,吃了很可能加重他的肝肾代谢负担,加重病情都有可能。一般销售人员对不同的消费诉求只作简单地归类,但有基础病的老年人,身体情况还比较复杂,没了解清楚之前千万别盲目地送保健品给他们服用,以免好心办坏事。

  误区二:保健品功能越多越好

  市面上存在一些免疫力、增强抵抗力等笼统的“大帽子”之外,销售人员还会拿着一些“内部参考”的小册子向消费者吹嘘多种作用,比如降血压、降血脂、抗氧化、改善睡眠等等,甚至还鼓吹有治疗功效。对此,王晓波特别提醒: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用于治疗疾病,正规的产品最多也只有两个保健功能,而疗效甚至谈不上,最多也只能带有辅助治疗的作用。因此,消费者一旦遇上“疗效好”甚至称能“包治百病”的所谓“保健品”,千万要小心别上当!

  误区三:迷信各种营养分析

  有些保健品宣传喜欢罗列出一些让外行的消费者看不懂的化学成分,什么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或是同时可补充“N”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等,对健康很“划算”。不少人称消费者称自己就是被销售人员所讲的一些营养分析给说动的。

  对此,王晓波解释说,氨基酸本来就是蛋白质的最基本组成成分,日常只要膳食平衡,从新鲜价廉的鱼、肉、蛋奶类和蔬菜中,要找出所谓的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都很容易。除了是身体有特殊疾病的人群,基本无需要花冤枉钱去吃这类东西。特别是以添加微量元素为主的营养补充剂更应谨慎选购,因为若身体不缺乏,盲目乱补会适得其反。比如:铁、锌等微量元素,若补过头还可能阻碍铜的吸收,造成红细胞生成障碍,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贫血等。

  支招:

  送礼之前先做“功课”


  “想选购合适的滋补品、保健品当‘健康礼’送亲友,最好先做‘功课’。”王晓波列出如下几个“预习”要点:

  1.了解送礼对象的基本情况:如果是关系比较好的亲友、长辈,可在来往时观察或聊天时直接询问他/她有无哪方面的不适,特别是老人家是否存在哪一类慢性疾病;

  2.弄清所选产品的宜忌:选购滋补品、保健品时,要弄清楚其适应的人群以及服用的详细宜忌,将之与准备赠送的对象联系起来,考虑是否与其身体状况相吻合,特别是与其经常服用的药物(如高血压者的降压药)有无可能产生冲突等;

  3.辨别保健品真伪:正规的保健品通常在外包装盒上可找到明显的“小蓝帽”标识,且其下方还有具体的批号,消费者可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的网站输入批号查核其真伪。而没有上述标识的所谓“保健品”,无论功能吹得多神奇,切莫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