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品展柜: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4:58:22
解决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仅仅依靠过去的经验显然是不够的。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已然很高,农村经济发展必然要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更需要把国际经济的新特点与中国农村的实际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统 筹安排农村经济的发展。

强化农村金融支持,合理选择农村金融模式

  目前我国的农村,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以及民间金融相互配合的金融体系。但是,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模式也产生了很大的分化:一是发达地区农村的城市化,二是部分发达和某些中部地区的农业产业化,三是大量中西部地区有竞争力的劳动力输出而保留少量必要劳动力在本乡本土从事农业,四是贫困地区的传统农业维持简单再生产。在这样一个完全分化了的不同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下,采取完全一样的金融体制或模式显然已不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根据目前农村经济现状,应该采取不同的金融发展模式,把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作为金融工作的重点,健全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各类农村金融组织作用,加快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金融体系。

  金融发展受制于金融总量的扩张和金融结构的优化这样两个因素。现行农村金融组织结构中农行、农发行、农村信用社三足鼎立,缺少微小型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后,商业利益驱动下的涉农金融机构弃乡进城,都把大企业、大客户作为争夺的对象,导致业务服务对象、业务产品种类和业务收入结构高度同质化,降低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按照现阶段国际经济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新情况,发展微小型金融机构,大力培育适合“三农”特点的多元化农村金融机构,不仅是健全和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需要,更是选择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和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

解决农村生产和土地问题,保证农村经济安全发展

  近几十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本国的工业产业。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征用了大量的农民土地来建设工业园区,农民种田又因得不到政府的补贴而只亏不赚,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中国的农村土地问题实际上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承包经营土地问题;第二是农村建设用地问题;第三是宅基地问题。物权法在这三个集体土地的改革或者流通问题上采取了谨慎的态度,既保持现行土地法规定的现状,留有余地,为将来一些地方进行试点和改革留下了充分的空间。但是,在国际经济加大波动性和传染性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农村经济的生命线,我们必须在具体的对策上寻找出路:第一,要保护耕地,遏止非农建设占用土地日益增长的趋势,同时要加大对违反土地法律行为和行政渎职的处罚力度,从严控制征地规模;要进一步完善征地补偿办法,规范征地程序,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第二,一定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增产,及时研究和解决粮食生产过程中的新问题。第三,在国家征用土地和农地转移用途中,要把农民利益放在重要地位,制定出台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继续完善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和最低收购价等政策,建立稳定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第四,在稳定土地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使农民获得可以自己支配、处置的资产和房产,农民才有参与市场经济竞争的资本,也才能把多余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显然,耕地的集中和流转,是中国农业摆脱小农经济束缚,进行集约经营的前提条件。

做好区域经济规划,突出重点领域发展

  在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的情况下,中国将进入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时期,从总量经济看,我国的农业产值比重将下降到GDP的10%左右,农村人口将下降到全部人口的1/3左右,城市中越来越多的新增就业机会,将给农村经济的集约化发展提供越来越多的机会。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陆续变为城市居民,这就要求对中心城市—县—城镇化乡镇—农村—农户和农民为链条的经济带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在这样一个新经济发展的前景下,应该对我国农村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设置新的视角。世界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制定合适的农业和农村发展规划是一国经济成功转型的关键。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单纯以增加GDP为出发点设计规划内容,转向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设计规划内容;必须转变只重视产业均衡、不重视空间均衡的规划编制理念,下大力气解决我国业已出现的因空间开发秩序无序而导致的经济空间结构严重失衡的问题。

  就农村本身而言,在全球化、现代化、城镇化的背景之下,当前要夯实我国农村的经济基础,应重点关注五大领域:第一是建设新农村。第二是改善以县乡为基础的农村公共服务。第三是改善农村生态资源环境,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环境污染治理、节能节水节地、循环经济示范等内容予以高度重视。第四是提高农业生产的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在知识创新工程、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基础设施和农业高技术产业化。第五是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对大江大河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信息化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战略物资储备,可再生能源,乡镇供水管网、燃气和集中供热设施,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等。

解决农村现实问题,维护农民整体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之所以取得历史性的巨大进步,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亿万农民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今天,我们要克服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继续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最根本的还是要靠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下决心解决好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

  近年来,党和政府针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也要看到,当前一些影响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是一些地方农民负担仍然较重。这些地方不顾国家三令五申,随意向农民伸手,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仍屡禁不止,要农民出钱出物出工的各种达标升级和检查评比活动依然名目繁多,向农民转嫁乡村两级不良债务的现象有所蔓延。二是不少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堪忧。一些地方农民文化生活贫乏,文化糟粕乘虚而入,封建迷信活动抬头,腐朽思想蔓延,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三是一些农村地区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地方宗族势力干扰村务,地痞、村霸等邪恶势力横行乡里,山林、水源、土地等资源权属纠纷酿成的事端不断增多,刑事犯罪特别是暴力犯罪和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而且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方面作出努力,其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基层干部能否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否坚决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取决于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政府要帮助农村基层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民谋利益的思想,增强民主法制观念,提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学会正确处理新时期农村人民内部矛盾。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