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付款函个人:饶漱石与粟裕——华东野战军的实际最佳搭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13:07

饶漱石与粟裕——华东野战军的实际最佳搭档

蔡洪堂 

华东野战军(即第三野战军)是解放战争中的一支劲旅。为全国解放立下了赫赫战功,其兵力仅次于东北野战军(即第四野战军)。历史上每个野战军又有个通俗的称呼四野称林(彪)罗(荣桓)大军。二野称刘(伯承)邓(小平)大军。三野称饶(漱石)陈(毅)大军。或饶(漱石)粟(裕)大军。一般来说都是军事主官司令员的姓放在前面。政委的姓在后面。唯独三野特殊,政委的姓放在前面,司令员的姓放在后面。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饶漱石在1953年就被打倒了。饶漱石在三野的功绩全被抹煞,饶陈大军变成了陈(毅)粟(裕)大军。作为华东军区政委、第三野战军政委的饶漱石一度无人知晓。

好在历史终归是历史,如今在一些描写解放战争中的故事书籍中,终于出现了饶陈粟大军之类的称呼。饶漱石在山东指挥军民坚持斗争,在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所发挥的作用也都有文披露。

现在的人们,大都只知道陈毅与粟裕的关系密切,搭配得当。但这并不是历史的真实。事实上,饶漱石与粟裕才是华东野战军的实际最佳搭档。主要有以下几点可以体现:

一、三年解放战争期间,陈毅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华野,和粟裕在一起的时间只有11个半月,而饶漱石和粟裕则大部分时间在一起。

据郭化若将军回忆,三年解放战争期间,陈毅只有三分之一时间在华野(三野)。据陈成岭《粟裕评传》披露陈毅在华野的时间与华野的关系为:19471月至7日,稳定期,这7个月,陈毅一直在华野。19478月至19485月,动荡期,这9个月,陈毅基本不在华野。19486月至12月,陈毅已到中原野战军任副司令员,只是在粟裕的要求下,名义上保留了司令员职务。19491—19507月,回到华东,但没有回到三野系统。从19486月陈毅到中野任职后,作为华野的领导机关华东军区军事政治均由饶一人负责。整个解放战争期间陈、粟在一起的时间只有11个半月。而饶漱石和粟裕则大部分时间在一起。饶漱石和粟裕的关系,既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还是名符其实的搭档关系。他们共同处理军机大事。配合得十分默契,饶漱石赏识粟裕的军事才干,放手让粟裕全权指挥。粟裕又非常敬重饶漱石。事事向饶漱石请示。他们才是华野(三野)的实际最佳搭档。

二、饶漱石在华东局及华东野战军内威信较高,陈毅则因军事上的失利较多而威信下降。粟裕因饶漱石的支持而成为一代名将。

饶漱石组织能力强,理论水平高,在党内是出了名的。加上克己守法,以身作则,赢得了党内外、军内外人士的敬重。就连老资格的康生,和在山东有土霸王之称的黎玉都服他。而陈毅则由于军事上的连连失利而威信下降,不少华野的将军,如宋时轮、许世友等人都不服他,甚至敢和他公开叫板。粟裕当时只是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在党内的地位则更低,而饶漱石无论在党内,还是在军内都是粟裕的直接领导,没有饶漱石的有力支持,粟裕是难成气候的,可以说,是饶漱石的有力支持,成就了一代名将粟裕。

三、饶漱石十分赏识粟裕的军事才干,在重大军事行动上,两人一拍即合,而陈毅同粟裕在一些重大军事行动上往往有重大分歧。

饶漱石十分赏识粟裕的军事才干,多次表扬粟裕,在华中野战军同山东野战军合并时,曾几次对粟裕说:现在还是陈毅负责,将来你负主要责任。七月分兵失利及是否渡江南进、是否留在江北捕捉战机,及淮海决战方面。饶漱石和粟裕观点一致,一拍即合。而陈毅和粟裕则存在重大分歧。

七月分兵失利后,陈毅虽然承担了责任,但他始终认为问题出在粟裕的战役指挥上。便让谭震林写信批评粟裕,自己找粟裕彻夜长谈。粟裕虽然尊重陈毅,但始终不肯接受陈毅、谭震林对他的指责。便向华东局和中央军委伸诉,并提出了辞呈。得到了饶漱石和毛泽东的肯定和安慰。陈毅后来也只得认同。

1948年初,毛泽东同陈毅研究商量决定,要粟裕率华野三个兵团渡江南进,待机作战,吸引蒋军主力回江南。但粟裕认为此举并不能达预期目的。他一边积极做过江准备,一边向中央军委陈述留在江北可以捕捉更多的战机,歼灭蒋军。但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还是要粟裕率军渡江南进。粟裕先后三次去电陈述理由。陈毅当然也要粟裕执行渡江南进的作战计划。但他无法说服粟裕,只好陪粟裕到西柏坡当面向毛泽东陈说。毛泽东最终采纳了粟裕的建议。但毛泽东却不能原谅粟裕三次抗旨不进。便在19481030日(距淮海战役发起只有7天时间)给饶漱石发了一份电报。批评华野前委书记粟裕,对于执行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及在军中开展反对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反对事前不报告经验主义与游击主义的恶劣作风,至今没有表态,落后于一切兵团之后,实属不合,你是华东军区及华野全军的政治委员,现责你传达中央意旨,处理此项问题,并与结果电告为盼。

饶漱石收到电报后,及时找粟裕谈话,建议他给毛泽东写个检讨报告。粟裕同意了,在淮海战役前上交了检讨,得到了毛泽东的谅解。可以说在这么大的问题上,如果没有饶漱石从中斡旋,单靠粟裕本人是很难摆平此事的。

淮海战役实际上饶漱石、粟裕等人策划组织,由粟裕具体指挥的。在淮海战役前夕,从19481012日至28日,饶漱石与粟裕、谭震林等人多次研究、讨论淮海战役的军事部署。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给中央军委及华东局,刘伯承、邓小平、陈毅。当时邓小平、陈毅等人正在组织郑州战役。对淮海战役并无多少考虑,对淮海战役甚至缺少认识,颇有微词。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刘、邓、陈三人均不在淮海战场。在这里的指挥只有饶漱石、粟裕、谭震林。

四、华中野战军、山东野战军合并成立华野后,陈毅就失去了战役指挥权。饶、粟成为华野的实际掌权人。

19471月下旬,为便于作战指挥及今后战役的发展,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组织华东野战军。陈毅虽然仍担任司令员,但毛泽东两度明确电示:两军会合后,在陈毅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商定,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在正司令员在位的情况下,赋予副司令员战役指挥权,不仅在我党我军历史上是唯一的,在古今中外的军史,战史上也是罕见的。陈毅一开始就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一个失去战役指挥权的司令员有什么事可做?陈毅后在华野的主要工作基本上就是到各地方局联系解决部队供给问题,成了华野的大后勤部长。前面说到陈毅在华野的时间只有三分之一,因此,饶漱石、粟裕成了华野的实际掌权人。历史小说《兴华演义》写到华野部队参战一般都称饶、粟大军。如在上海战役中有饶漱石指挥三野十个军的兵力全线反攻,刘义昌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率部在战场起义。”“在饶漱石和粟裕的指挥下,宋时轮,叶飞两兵团挥兵南下,数十万大军军锋所指,横扫千军如卷席,可怜汤恩伯的数十万大军,竟成了惊弓之鸟,那国军与解放军一接触,仗还未打就溃退,叶飞趁机发起福建战役,一战下来,歼敌四万余人,福州解放,叶飞乘势指挥,攻占同安、彰州、泉州诸城,整个东南成了解放军的天下。饶、粟、谭大军暂告一段落饶、粟大军的称呼终于回到了人间,饶漱石的历史功绩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