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委托付款函:站桩动静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42:39
意拳站桩形似静止不动,但实为“生生不已之动”,引起动的原因很多,现从以下四方面予以说明:
  
  一、松紧相持
  
  站桩的核心是“松紧”二字,这是习练者始终要遵循的,这二字本是矛盾的,但要求其趋向一致,做到松中有紧,紧中有松,松紧适度,趋于平衡,既不能太紧,也不能过松,而是“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当习练者在找其“适度”摸其“平衡”(松了紧紧,紧了再松松)的过程,必然引起精神和肢体上的“动”。而且这种“平衡”与“适度”不是找好了就得、摸好了就算,而是一会儿趋于紧,一会儿趋于松,故而引起反反复复,生生不已之动。
  
  二、姿势似非
  
  站桩姿势虽多,但却有个共同的特点,即每个姿势全贯穿着“似非”二字,以站式为例,自下而上、两脚似踩蚂蚁,但不可踩死;两膝微屈,但要似曲非直;臀部如坐高凳,但要似坐非坐;后腰如靠在物上,但要似靠非靠;两臂与两手若抱球,则要“似抱非抱”;如浮水则要“似漂似沉”;头顶如绳吊,但要“似吊非吊”等等。其他坐式、卧式等均都模拟“似非”进行。
  “似非”为什么能产生“动”呢?因为它们皆为不定形(似是而非)和不稳定的,因而它向定形和稳定发展,从而便引起了运动。比如臀部的“似坐非坐”,如果不是“似非”而是坐定坐实的话,那就定而不动了,反之如不坐而直立,那也就立而不动了,但“似坐非坐”就不然了,而是既没完全坐,也不是完全立,既趋向于坐又趋向于立,在坐立之间频繁升降,来回游荡,从而引起了动。
  再如抱球一式,亦如此,若两手把球死死抱住,手同球几乎成为一体,就谈不到动了,反之若两手不管球,手是手,球是球,互不相干,也就没有什么动了,但“似抱非抱”却是:既不能抱得过紧(紧了易破)也不能放手不管(不管就跑了),而是抱而不紧,松而不散,不松不紧恰到好处,练功者为做到“恰到好处”,就要不断地来回找这个“活口”(松了紧紧,紧了松松),找的过程就是积极主动的过程。
  其他如两膝“似曲非直”、头部“似吊非吊”与上同理,均随着“似非”的要求而产生动。由于“似与非”激发了全身各个关节的动,而各关节的动,带动了各关节周围肌肉群的动,各个部位肌肉群的动就带动了全身的动,从而形成了站桩的另一特点———整体的动。
  
  三、思维诱导
  
  站桩的另一突出特点就是强调思维活动,如设想自己置身于水中,静听远处的声音,静观优美的景物等等,这些也会引起动,例如:置身于水中,特别是设想水深至胸部上下,水本身是运动的,人置身于水中,水的动必然影响人的动,尤其设想水缓缓地从四面八方涌来,冲撞着身体自然也就随水动而动,若更深想,既不做中流砥柱,也不是随波逐流,全身更自觉不自觉地出现了若有若无的微动,而且在水的刺激下身体最外部———表皮、毛孔等也会出现相应的感觉,这些又激发起身体表层的动。
  
  四、动静规律
  
  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变化的,动是永恒的,静是相对的、暂时的,意拳站桩也不会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