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雕摩托车150多少钱:我國佛教十大小名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49:46


图说天下
我國佛教十大小名山
',1)">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五臺山、峨眉山、普陀山、九華山是我国的佛教四大名山,可谓游人盡知,但對佛教十大小名山卻知之不多。我国佛教十大小名山分别是:
天臺山



天臺山是中国浙江省东部名山。东北-西南走向。西南连仙霞岭,东北遥接舟山群岛。为曹娥江与甬江的分水岭。主峰华顶山在天台县东北,海拔1098米公尺(3602呎),由花岗岩构成。多悬岩、峭壁、瀑布,以石梁瀑布最有名。盛产杉木、柑橘、药材。570年南朝梁佛教高僧智顗在此建寺,创立天台宗。605年隋炀帝敕建国清寺,清雍正年间重修,为中国保存完好的著名寺院之一。有唐代天文学家一行禅师(673~727)塔。
隶属于台州市天台县,天台山的“台”字,繁体字本作“台”,其字音为tāi,与"台"湾之台本非同一个字。汉字简化是导致现在全国有那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天台山”的原因所在。坐落于浙江省东中部的天台山,东连宁海、三门,西接磐安,南邻仙居、临海,北界新昌。是驰誉海内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绵亘浙江东海之滨,因“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顶对三辰,当牛女之分,上应台宿,故名天台”,以佛教天台宗祖庭、道教南宗祖庭所在地和济公“活佛”的故乡而闻名于世。 以“佛宗道源,山水灵秀”而著称,且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
位于中国浙江省天台县城北属仙霞岭分支,呈西南-东北走向,平均海拔500米以上,主峰华顶山海拔1098米。名僧济公的故乡,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自然景观有华顶、琼台、赤城山等名山;仙人洞、吊船岩等怪岩;石梁飞瀑、水珠帘等瀑布。人文景观有国清、华顶、塔头等寺庙,以及古塔、碑刻等。天台山最著名的寺庙是建于隋代、重修于清雍正年间的国清寺,有殿宇14座、房屋600余间,大殿中有明代铸造的重13吨的铜铸释迦牟尼坐像。国清寺是保存较完整的著名寺院。天台山自古闻名,王羲之、顾恺之、李白、苏东坡、陆游、徐霞客等人都在此留下足迹。天台山的景点也各有特色,可概括为古、 清、奇、幽四个字。赤城栖霞、双涧回澜、华顶秀色、琼台月夜等被称为天台八景。
栖霞山



南京栖霞山栖霞寺为佛教四大丛林之一,三论宗祖庭。
栖霞寺唐代时称功德寺,增建了殿宇40余间,规模很大,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荆山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清咸丰年间毁于火灾。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建现。现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摄翠楼、藏经楼等。舍利塔从栖霞寺南侧围墙外山路向东行不远,就可看到舍利塔。舍利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始为木塔,后毁于唐武宗会昌年间。现存之塔系南唐时高越、林仁肇建造。该塔用白石砌成,五层八面,高约18米。塔外壁上刻有浮雕,形象姿态生动传神。塔基上刻着释迦牟尼出家修道的故事。全塔造型典雅、秀美,雕刻细腻、精湛,装饰华丽,为佛教艺术在江南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狼山



南通狼山是大势至菩萨道场。相传狼山曾有白狼居其上,又传因山形似狼而得名。北宋淳化年间(990~994年)州牧杨钧觉得狼山之名不雅,便改狼山为琅山,后又因山上的岩石多呈紫色,故后人又称之为紫琅山,南通市因而也得了“紫琅”这个雅致的别称。狼山原在长江之中,唐代高僧鉴真第三次东渡日本曾在狼山停留避风,北宋时狼山才与陆地涨接。自宋至清陆续兴建了庙宇殿塔,总名广教寺。佛教中狼山为大势至菩萨道场,列为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
廬山



廬山:有三大名寺、五大丛林,东林寺为净土宗发源地。
在祖国的大地上,一说起四大佛教名山,几乎妇孺皆知,而世界文化景观——庐山的宗教文化则更引人入胜。庐山宗教文化的独特性则在于“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在这座云雾缭绕的灵山中,释道两教从互争雄长走向携手共勉;在这座缥缈的仙山中,移植来了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四颗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文化”,它们在庐山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把庐山变成了宗教的荟萃地,神灵的伊甸园,宗教文化在庐山文化中的独特地位是极为显著的。
庐山“道释同尊”。公元四世纪,高僧慧远在庐山建东林寺,首创观像念佛的净土法门,开创中国化佛教,代表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禅师竺道生在庐山精舍,开创“顿悟说”。天师张道陵,一度在庐山修练;道教禅师之一的陆修静,在庐山建简寂观,编撰藏道经1200卷,奠定了“道藏”基础,并创立了道教灵宝派。从公元四世纪至十三世纪,庐山宗教兴盛,寺庙、道观一度多至500处。1942年,世界佛教联合大会在庐山召开。本世纪初,二十余国的基督教教会汇集庐山。至今,庐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庙、道观、教堂多座。
谈起了庐山的宗教文化,引人注目的佛教场所当数庐山东林寺,东林寺始建于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由江州刺史桓伊资助,慧远兴建,该寺曾为全国八大道场之一,一度成为全国佛教第二中心,寺中现有“唐经幢”、“护法力士”、“柳公权东林寺残碑”、“李北海东林寺残碑”、“王阳明游东林寺碑”等珍贵文物。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学者,诸如陶渊明、李白、白居易、柳公权、苏轼、黄庭坚、岳飞、陆游、康有为等相继来过东林寺,并在此留下了许多宝贵墨迹和诗篇,堪称江西佛教丛林之冠。使得佛教在庐山出现“钟声长鸣,香烟缭绕”的昌盛时期。
衡山



衡山南台寺为禅宗南岳系之祖庭,南华禅寺为禅宗“南宗禅法”的发源地。
在掷钵峰下的三生塔南面,号称“天下法源”,距福严寺2公里不到。
南朝梁天监年间海印禅师创建此寺,唐天宝年间禅宗七祖弟子希迁和尚将它定名为南台寺。南台寺风景宜人,古寺四周绿树环抱,寺内有虎耳草、七里香等奇特植物,最稀奇的是一种叫雪花的高山植物,它枝干低矮,开着金黄色的花,却不长叶子。
南台寺被日本佛教曹洞宗视为祖庭,曹洞宗和南台寺所属的临济宗同出禅宗南宗创始人慧能一宗。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日本曹洞宗高僧梅晓来南台寺接连宗源,赠了不少藏经给南台寺,留下了“梅晓赠经”的佳话。
香山


北京香山金、元、明、清时建有离宫别院,为皇家幸游驻跸之地,现存香山寺、碧云寺、灵光寺等九座著名寺院。
香山寺 该寺遗址即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所建之大永安寺,原为金代行宫。据记载原有五层大殿,前有石坊、山门、钟鼓楼、城垣、红墙碧瓦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为香山二十八景之一。经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二次浩劫之后,只剩下正殿前的石屏。石碑和石台阶等为数不多的几件不怕火燹的石头制品了。石屏本身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正面中间是《金刚经》,左为《心经》,右为《观音经》,背面是燃灯、观音、普贤像。山门内有汉、满、蒙、藏四种文字的石碑,内容是乾隆书的《娑罗树歌》。娑罗树,被视为佛门圣树, 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植物,乔木,叶如手掌,为掌状复叶,多为七瓣,每年五六月间开花,花为宝塔状圆锥花序。据佛经记载,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涅磐于娑罗树下,乾隆皇帝亲自撰写“娑罗树歌”,也蕴藏深意。
山门外有几处著名古迹:听法松:寺门两侧,有二株遒劲挺拔,枝叶繁茂的古松,状如听法,故名。金鸡叫:在听法松下甬路中心的方砖上跺几脚,可听到铮铮之声,犹如金鸡啼鸣。知乐濠:山门前石桥下有方池,上有汉白玉雕栏,池南侧有龙头,泉水流出,名知乐濠。来青轩:该轩建在依崖叠石之上,登轩四望,青翠万状,故名来青。明万历二十八年(1596),万历皇帝祭陵归来,见此轩之匾额后,嫌小,遂书径尺'来青轩'三个大字。寺内还有护驾松、丹井等古迹。
千山



千山一絕
辽宁千山现存始建于唐代的龙泉、祖越、大安、中会、香岩五大禅林。
千山,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统一,而宗教文化是千山人文景观的主体。“临山已谛金钟响,入庙先闻玉炉香”。千山有寺、观、宫、庙、庵等20余处,宛如一颗颗闪光的宝石,镶嵌在奇峰秀谷之中,使古老的千山更加迷人。这些古老而宏伟的寺庙,有的高耸于险峰之上;有的依偎于群山环抱之中;有的坐落在向阳坡上;有的隐蔽在古松怪石之阴,与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为一体,构成一幅优美、雅致、幽静的动人画面。正如清初镇国公爱新觉罗高塞在诗中描写的那样:“梵宇起中天,香岩响碧泉。虚堂清晓露,幽壑静鸣蝉。恣引螺峰翠,松含像巅烟。寺以峰为屏,山借寺为显。”除庙宇外,还有无数洞、塔、亭、碑也是千山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众多的奇峰中,最为奇特的是千山大佛。千山弥勒大佛(石佛)位于千山风景区北部,是自然造化的全国特大石佛之一。佛像身高70米,体宽46米,头高9.9米,头宽11.8米,耳长4.8米,依山而坐,貌似弥勒,形象逼真,神态可掬,栩栩如生,端坐于千朵莲花山之中,为千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終南山

终南山觀音禪院


陕西终南山明清时有大小寺庙40余处,圣寿寺内的五级实心砖塔为隋代建造。
终南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40公里处,是秦岭西自武功县到东面蓝田县这段山岭的总称,包括翠华山、南五台、圭峰山等。终南山峻拔秀丽,如锦绣画屏耸立在西安市之西南。 南五台是终南山中段的主峰,有大台、文殊,清凉、灵感、舍身五个小山峰。山上有寺庙40多座,有朝天门、五马石、上宝泉、下宝泉、遇仙桥等遗址。西面有西林寺大殿、僧舍等。塔寺沟的圣寿寺有隋代所建的五级实心砖塔。
翠华山是终南山的支峰,又名太已山。山上名胜古迹很多,气候凉爽,是避暑佳地。山间有太已谷,谷中溪水流淌。山麓谷口有太已宫遗址,内有宋、明两代石刻数方。沿谷出道,可登山中名胜集中的大正谷村。村旁有百多亩大的太已池。池水碧波荡漾,山影倒映,充满诗情画意。大正谷村东南,有从山崖奔泻的龙涎窝瀑布;东北有老君庵等庙观;距村西20米的“冰洞”,盛夏也结坚冰;还有洞长40米、高15米、宽3米的“风洞”;村东面山峰陡立,上有金华洞、玉案峰等景观。
梵净山




梵净山多梵寺,故名梵净山,有“三里一庙,五里一庵”之说,是“弥勒道场”。梵净金顶常现瑰丽神奇的“金顶佛光”,比峨眉山佛光出现的概率要高。
贵州梵净山,是连接黔湘渝鄂的武陵山脉的主峰,其中心区域处在贵州省铜仁地区的印江、江口、松桃三县交界。梵净山最高峰2572米,次高峰2494米。据地质学家考证,在地球造山运动中,梵净山是我国黄河以南最先露出海面的古老台地,至今约14亿年。该山海拔高,绝对高度更为明显,从东坡山脚到山顶的绝对高度近2000米,所以被地质学界称为从湘西丘陵向云贵高原过渡大斜坡的"巨人"。梵净山生态原始,生物多样性保留完好,是西南物种发源中心之一,为地球同纬度上唯一的绿洲,1986年分别被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网成员。梵净山作为名山,作为佛教名山,则有更深更厚的文化底蕴。
梵净山,历史上又称三山谷、九龙山、思邛山、月镜山等。佛教传入梵净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的隋唐时期,当时就有人在此结庐修行。到了南宋,白莲社入驻梵净山,取"弥勒、释迦分管世界,用金刀劈破红云金顶"之说,开创了两佛两殿之无边法界、极乐天宫,使梵净山之名播扬四海。梵净山的弥勒菩萨信仰极其兴盛,明朝万历皇帝、清朝康熙皇帝先后为之敕封加冕,逐步发展为以红云金顶为中心,象征须弥山和兜率陀天的符合佛教世界构成观的基本模式,建成以山顶主寺为镇山印号、四条进山大道上的四大皇寺和周边合理分布四十八觉庵的辉煌寺院建筑框架。梵净山周边曾建起百多座寺宇,形成象征众星捧月、接引无量信众的庞大寺院建筑群。梵净山护国寺去年在旧址上出土的十数尊石雕罗汉,证实于明万历初年(1573年)金顶"院道"摩崖关于"委系古迹名山",并招募善人进行重修的记载。梵净山现保留有像"圣旨承恩寺"、镇国寺、天庆寺、天池寺(护国寺)、天马寺、坝梅寺、朝阳寺等明清时期的古寺或断墙残恒和塔铭碑刻,大量实物证明了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和同治九年(1879年)、光绪六年(1880年)的成规模重修。《敕赐梵净山重建金顶序》、《下茶殿碑》、《因重建承恩寺常住碑》、《聚凤山碑》等碑刻较为祥细地记述了这些珍贵的历史。梵净山佛教名山的影响,在《思南府志》、《铜仁府志》、《松桃厅志》、《贵州通志》、《黔记》、《贵州佛教史》等历史书中都有记载。明清时期的诗人喻政、张简臣、徐  等诗人和懒云居主人对梵净佛教名山也有许多咏叹、赞赏。
梵净山古佛道场由来已久。历史上既有"月镜山"的称谓,还有象征弥勒透体通明的"通明寺"建筑,更有象征释迦佛住须弥山、弥勒佛住兜率陀天的两佛两殿及弥勒至上的寺宇建置。特别是明朝万历皇帝敕赐重建梵净山金顶正殿,由户部郎中李芝彦撰写的碑文说得更是十分清楚:"独红云顶为最奇,宜白莲社之茂建";"弥勒、释迦分管世界,用金刀劈破红云金顶,于是一山分为二山",遂成无边法界,极乐天宫。《敕赐碑》落款还有"太后娘娘李"、太府太师暨太监、国子监、礼部尚书、户部郎中、钦差巡抚、巡按监察御史、钦差监察御史、钦差总镇都督、贵州布政使司、钦差分巡抚苗道以及府、县、司官员等30余人,很有代表性和权威性。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释学诚大法师亦认为:"梵净山自隋唐以来就辟为佛教道场,后逐步发展壮大,至明朝万历初年尤为兴盛。山中梵刹林立,故得名"梵净"。梵净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是与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峨嵋山普贤菩萨道场、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齐名的中国佛教名山。著名史学家、《贵州通史》副主编史继忠则慨叹:"梵净山,一个净字了得!它表明此山是弥勒道场的佛国净土,是不可多得的自然生态的净土,更是净化人们心灵的净土!……"
梵净山镇山印号、四大皇寺、四十八觉庵,曾有许多大德高僧住锡,妙玄、深持、隆参、海阔、弘宗、心常等就是代表。钦命僧妙玄,本是皇帝内亲,因笃信佛教,喜好浮屠,受明万历皇帝的重托,从京都来到梵净深山,重修金顶正殿,弘法弥勒道场,成为一代宗师。隆参和尚从铜仁东山寺移住梵净山,恢复毁于战火的寺宇,后又救众僧尼于匪患之水火,再创净土梵宇之辉煌,被时人称为作了"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深持和尚,原本翰林院编修,后开创了寺院经济的典范。今天的释佛友方丈,不顾年事已高,到处奔走募化,重修梵净山护国寺,使其寺殿焕彩、佛像流金,令僧俗称羡。
梵净山佛教宗派,虽有辟支佛遗迹,但净土宗风盛行,对当地民风民俗影响较大。禅宗从妙玄下第七世开始传入,主要受四川破山系和敏树系影响较大,禅入净,净入禅,禅净双修,禅净合一。海阔后梵净山大寺住持大多由禅宗临济宗传人担任,他们为梵净山佛法的继承和弘扬作出了贡献。
梵净山方圆800里,经主管部门批准的开放寺庙有护国寺、镇国寺、太平寺、龙泉寺、香山寺、释迦殿、弥勒殿等数十座,香客多,人气旺。今年护国寺大雄宝殿开光,吉林、广东、河南、湖南、四川等地香客、居士组团前往,十分热闹。每年佛教节日,各地香客纷至沓来,其中不乏港澳及海外信士。如今,武汉三特集团正在筹建山顶主寺--承恩寺,到时,雄壮的山体、静谧的森林、奇特的风光衬托辉煌的寺宇,弥勒净土道场将更加发扬光大。

雞足山









云南鸡足山祝圣寺迦叶殿,传为佛祖大弟子迦叶开创的道场,是佛教徒朝圣礼佛的圣地。海拔3220米的天柱峰顶上的楞俨塔,高度42米,方形密檐砖塔,为海拔最高的汉传佛教塔。
大理宾川鸡足山金顶寺、大理宾川迦叶殿-大理宾川旅游,金顶寺旅游景点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鸡足山天柱峰的绝顶,海拔3240米,金顶寺旅游景点东距宾川县鸡足山祝圣寺5.5公里。因顶垂云霞之表,远近仰瞻,云南旅游景点大理州宾川县鸡足山金顶寺状同天柱,故名“天柱峰”。据《鸡足山志》记载:“在天柱山四观峰,大理旅游景点宾川鸡足山金顶寺古有方塔一座,今毁。弘治间有僧建庵其上,至明嘉靖年间郡人李元阳建普光殿,宾川鸡足山金顶寺万历年间建天长阁。崇祯丁丑(1637年)直指张凤翔建善雨亭,筑罗汉城,云南旅游景点大理州宾川鸡足山金顶寺上立四观楼,己卯(1639年)直指涂必泓建景星亭,辛巳(1641年)宾川金顶寺黔国公沐天波移昆明太和宫金殿来大理旅游景点宾川鸡足山,废普光殿并塔,就其址以立金殿,故名金顶寺,……康熙三十年(1691年)大理宾川鸡足山金顶寺殿阁俱焚,唯铜殿独存。次年总督范承勋,云南旅游景点大理州宾川鸡足山金顶寺提督诺穆图重建天一阁于观风亭旧址,僧慧酷、福峙及姚安土官高扇映子映厚重修殿庑、过道、山门。”1934年云南省主席龙云集资在金殿后建楞严塔。1966年金殿遭毁坏,大理旅游景点宾川鸡足山金顶寺仅存山门、云南省大理州宾川鸡足山金顶寺三光殿、大殿,后来又修复两厢以供食宿。楞严塔为密檐式方形砖塔,高42米,共13级,大理宾川鸡足山金顶寺第二级四周装有铁栏杆,可供人们攀登眺望。东可看日出,西观洱海,云南旅游景点大理州宾川鸡足山金顶寺北眺玉龙雪山,南望彩云。徐霞客曾用“东日、西海、北雪、南云”,“鸡山则一顶而卒天下之观”,大理旅游景点宾川鸡足山金顶寺来形容大理宾川金顶寺的壮丽风光,使人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在大理宾川鸡足山金顶寺有时还可见到珍奇的迦叶鸟及“佛光”。“金顶佛光”为鸡足山八景之一,大理宾川鸡足山金顶寺是人们登高览胜睹光(观看日出)的最佳景点。
宾川鸡足山迦叶殿在插屏山麓,正处登绝顶悬岩的途中,是云南旅游景点大理州宾川鸡山古老寺院之一,又名“古金烂寺”。其上正好是金顶寺,故有“迦叶点灯照金顶”之说。相传为释迦牟尼大弟子迦叶尊者守衣入定的地方,名袈裟殿,其后有“袈裟石”,因云南省大理州宾川鸡足山为迦叶尊者的道场,大理宾川鸡足山迦叶殿内祀迦叶而得名迦叶殿,所塑迦叶为坐像。据《鸡足山志》记载:明初仅为一小庵,嘉靖壬午(1552年)大理邓川土官阿子贤建寺,阿国祯重修。万历壬子(1612年)阿岑增修,僧洪招募造佛塔1尊,到清康熙丁未(1667年)云南旅游景点大理州宾川鸡足山迦叶殿阁楼塔俱遭火焚。康熙庚戌(1670年)僧净极重修,丙寅(1686年)又毁,徒慧文重建殿庑,辛未(1751年)徒慧辉募南藏一部藏于寺中,随后多次毁建。现重建的大理旅游景点宾川鸡足山迦叶殿占地6000平方米,为天王、观音、迦叶三重殿宇。云南省大理州宾川鸡足山迦叶殿为7开间歇山顶重檐殿堂,大理宾川迦叶殿雄伟壮观,金碧辉煌。迦叶尊者用香樟木雕刻而成,高3.3米,宾川迦叶殿重16吨,身披袈裟端坐莲座上,神态宁静祥和,再现迦叶初主金身。1994年5月25日,云南旅游景点大理州宾川鸡足山佛教协会在大理宾川迦叶殿举行隆重迦叶开光法会,使宾川鸡足山名实相符,弘扬了佛法,架起了云南与国内外佛教界的友好交往的桥梁。


题材/ZZCL知足常乐网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