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工地围挡租赁:科研经验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31:12

1.科研需要兴趣,兴趣推动科研
做科研工作最重要的是对研究领域感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心平气和且积极的开展工作,去享受科研,慢慢的达到了科学的顶峰.急功尽利是要不得.
2.懂得与他人合作.
 对于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亲自完成.对于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就一定要与他人科研合作.
3.如何发明创造
 发明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自然的进行创造发明了.不是为了发明而发明. 

要毕业了一点小小的体会

Posted by admin on 2010 年 09 月 09 日 0 comments

就要研究生毕业了,三年的时间以前总觉得很漫长,可现在想抓都抓不住,过的太快了!
有时自己的心理很矛盾,很想快一些离开这个生活了7年的地方,但也很留恋这里的同学老师,有很多的舍不得。很想马上投入到工作中,去自己赚钱养活自己,那样的感觉一定不错。
实验马上就要结束了,漫长的一年真是好折磨人,不过现在想来,没有什么过不去的。
以前总觉得研究生是那么的神秘,现在觉得一切都那么平常。三年的时光里,自己还是成长了很多,至少在心理方面,不再那么急噪了,对待事情能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无论在怎么样的困难我都觉得都会过去的。

关于研究价值的思考

Posted by admin on 2010 年 09 月 09 日 0 comments

我上研究生的3年很少写论文投稿,但从未停止过对研究价值的观察与思考。
我亲历一位学化学的朋友投稿过程。他有一篇用英文写的研究论文,是在一位60多岁的博导的指导下完成的。首投美国一家SCI收录影响因子颇高的刊物,经历过一次修改重投后,综合多位审稿人的反馈意见,满以为能够顺利刊出,结果却是“Reject”。作者不服,进行了申辩,最终未能刊出。我也浏览过每次的审稿意见,三位审稿人的审稿意见,每次都有高度肯定的,比如方法新,建议刊登;也有否定的,比如表述欠规范,结果欠严谨等。那篇稿子前前后后,持续了半年多。作者和导师不知讨论过多少回,修改过多少回,有的审稿人也审过好几回。拒稿之后,作者改投其他影响因子稍低的刊物,也已投了两家,来来回回,时间又过了数月,目前尚未听到正式接受的消息。这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一方面让我感受到具有国际影响刊物的规范与严谨;一方面加重了我对“研究价值”认识的困惑。
另一个故事是我听来的。一位学习化学的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时,有评委直言“该研究毫无价值”。研究生很郁闷,场上的导师也很郁闷。我也觉得郁闷,导师是一位教授博导,学生辛辛苦苦做了数月实验,怎么就毫无价值呢?一般情况下,评委是导师请的,评委怎么在“公众场合”,一点面子都不给呢?
我还试图通过图情领域学者先进的论文集观察“研究价值”;通过查询CSSCI感悟“研究价值”。我不清楚是否我个人以往的研究与探索毫无价值,自我感觉是“没有代表作”、价值即便有也不大。研究方向、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等于“研究价值”关系密切,“研究价值”的评判
的标准似乎“有就是无”。但个人的“研究生命”是非常有限的,个人的“研究生命”还受家庭、工作环境、时代背景等的制约,理想的状态是有限的“研究生命”追求更高的“研究价值”。
在我请教学位论文选题时,曾蕾教授说:“我跟随张琪玉教授多年,有句话我记得很清楚:毕业论文只要能扎扎实实解决一个问题就行了,并不是要课题越大越好,所以我也一直很实际,没有做过大的课题,因此也没有多少经验能传给你 (一笑)。在美国多年,也帮助各类顶尖情报学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杂志和会议审阅了无数文章,这边很讲究研究方法,做什么一定要清楚自己要研究的对象的population,然后决定什么样的和多大的样本 samples and sampling 才能得出科学的数据,既能推广到整个population。我想这一点你一定要多花些时间考虑和研究。”
随着年龄的增长,思考似乎愈来愈复杂,顾忌似乎愈来愈多,其实“上善若水”。曾蕾教授一番话其实已经为我关于研究价值的问题“解惑”,只是需要我用余生深入领悟、切实践行。

去听研究生毕业答辩了

Posted by admin on 2010 年 09 月 09 日 0 comments

去听了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发现几个问题
1.老师(叫兽们)都喜欢为难学生,总喜欢提些莫名其妙的不是最重要的题外话
2.答辩中有师兄师姐ppt没做好,结果答辩一团糟糕
3.有的东西明显外行都知道有造假的嫌疑,那些所谓的专家们却喜欢,很病态
4.答辩组的老师喜欢一起起哄,有的人的答辩,大家都不问,结果就是答辩组长出来挑个小毛病就结束了

我们有机会应该多去听听答辩的,为自己以后长点经验啊